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1
作者 黄鹂丽 宋小娜 王明 《药品评价》 2024年第9期1131-1134,共4页
目的 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11月至2024年5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ACI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 目的 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11月至2024年5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ACI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基于此,观察组加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脑血流动力学、炎症指标、氧化应激指标、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颈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ean)、平均血流量(Qmean)、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于对照组,动态阻抗(DR)、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丙二醛(MD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ACI能提升治疗效果,抑制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脑血流动力学,且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 依达拉奉右莰醇 脑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Neuro导管抽吸对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患者血管再通率及远端栓塞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袁磊 刘洋 +5 位作者 王明 赵晓玲 鹿滨麒 黄鹂丽 陈建明 陶录岭 《中国医学工程》 2020年第4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在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患者中应用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Neuro导管抽吸对血管再通率及远端栓塞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43例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Solita... 目的探讨在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患者中应用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Neuro导管抽吸对血管再通率及远端栓塞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43例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Neuro导管抽吸治疗,记录术后血管再通、远端栓塞事件发生、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IADL)评分、躯体生活自理量表(PSMS)评分。结果术后血管再通率为88.37%,远端栓塞事件发生率为6.98%;术后2周,与术前对比,NIHSS评分、IADL评分、PSM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患者中应用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Neuro导管抽吸治疗效果较好,可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远端栓塞事件发生率,利于患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闭塞 取栓装置 导管抽吸 血管再通率 远端栓塞事件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对青年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袁磊 刘洋 +5 位作者 王明 赵晓玲 鹿滨麒 黄鹂丽 陈建明 陶录岭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14期2423-2425,共3页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对青年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难治性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86例,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对青年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难治性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86例,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拉莫三嗪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总分较对照组高,且视空间及执行功能、命名、计算与定向、语言、延迟记忆及注意与集中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癫痫部分性发作次数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青年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给予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可有效改善其认知功能,减少发作频率,提高治疗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莫三嗪 丙戊酸钠 难治性部分性癫痫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24作为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进展的生物标志物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袁磊 赵晓玲 +3 位作者 王明 刘洋 鹿滨麒 黄鹂丽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10期1561-1564,共4页
目的:研究microRNA-24(miR-24)能否作为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进展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94例,根据有无脑梗死进展(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PCI)分... 目的:研究microRNA-24(miR-24)能否作为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进展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94例,根据有无脑梗死进展(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PCI)分为进展组60例和对照组134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及常见脑梗死高危因素。两组使用定量RT-PCR测定miR-24的表达。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hs-CRP和IL-6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进展组脑梗死后24h内血清miR-24表达显著增加。血清miR-24的上调与血清hs-CRP、梗死体积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梗死量表(NIH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与患者血清IL-6呈中度正相关。血清hs-CRP和血清miR-24的组合对于PCI的预测(AUC:0.782~0.863)具有更好的灵敏度/特异性。结论:血清miR-24是评估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进展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24 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进展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DEC1、HMGB1及AngⅡ水平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建明 黄鹂丽 +1 位作者 宋小娜 鹿滨麒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537-539,602,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DEC1、HMGB1及Ang Ⅱ水平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5月-2019年5月100例治疗的老年帕金森患者96例,其中,认知障碍帕金森患者45例,非认知功能障碍患者51例,预后良好组患者59例,预后不良患... 目的研究血清DEC1、HMGB1及Ang Ⅱ水平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5月-2019年5月100例治疗的老年帕金森患者96例,其中,认知障碍帕金森患者45例,非认知功能障碍患者51例,预后良好组患者59例,预后不良患者37例,分析不同预后以及不同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血清DEC1、HMGB1及Ang Ⅱ水平之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分析对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患者的血清DEC1、HMG B1及Ang Ⅱ水平与认知状态以及预后情况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不同认知状态以及预后帕金森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以及预后不良组患者的MoCA评分高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以及预后良好组,UPDRS评分低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以及预后良好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以及预后不良组患者的血清DEC1、HMGB1及Ang Ⅱ水平显著高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以及预后良好组,血清DEC1、HMGB1及Ang Ⅱ水平分别与UPDRS评分、MoCA评分呈现正相关以及负相关,血清DEC1、HMGB1及Ang Ⅱ均为帕金森认知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DEC1、HMGB1及Ang Ⅱ分别于患者的认知障碍功能以及预后不良情况呈现显著相关,在临床治疗中,可将血清DEC1、HMGB1及Ang Ⅱ为患者预后不良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 转录调节因子 认知功能障碍 高迁移率族蛋白1 人血管紧张素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支架取栓与直接吸引一次性通过技术对急性脑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袁磊 刘洋 +5 位作者 王明 赵晓玲 鹿滨麒 黄鹂丽 陈建明 陶录岭 《中国医学工程》 2020年第3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支架取栓与直接吸引一次性通过技术(ADAPT)对急性脑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8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讨支架取栓与直接吸引一次性通过技术(ADAPT)对急性脑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8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支架取栓技术,实验组采用ADAPT技术,对比两组血管再通率、脑出血率,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血管再通率、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脑出血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APT技术能够提高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血管再通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对于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动脉闭塞 血管内再通 直接吸引一次性通过技术 支架取栓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microRNA-24表达与急性脑梗死相关临床因素的探讨
7
作者 袁磊 刘洋 +5 位作者 王明 赵晓玲 鹿滨麒 黄鹂丽 陈建明 陶录岭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0年第4期445-446,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microRNA-24(miR-24)表达与急性脑梗死相关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进行治疗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名为对照组。比较两组miR-24表达水平,分析miR-24表达与急性脑梗死相关... 目的探讨血清microRNA-24(miR-24)表达与急性脑梗死相关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进行治疗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名为对照组。比较两组miR-24表达水平,分析miR-24表达与急性脑梗死相关临床因素(颅内动脉狭窄、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miR-24表达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24低表达与颅内动脉狭窄、入院后血压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高空腹血糖(FGB)水平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24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低表达,与颅内动脉狭窄、入院后血压降低、Hhcy、糖尿病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microRNA-24 临床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拉西坦与吡拉西坦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与安全性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黄鹂丽 《实用医技杂志》 2020年第7期895-897,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发病率极高,且极有可能导致患者瘫痪或者死亡。该疾病在急性阶段可造成患者智能降低,甚至遗留永久性的认知功能障碍,从而诱发梗死性痴呆[1]。因此,人们对于脑梗死急性期认知功能障碍疾病应给予...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发病率极高,且极有可能导致患者瘫痪或者死亡。该疾病在急性阶段可造成患者智能降低,甚至遗留永久性的认知功能障碍,从而诱发梗死性痴呆[1]。因此,人们对于脑梗死急性期认知功能障碍疾病应给予重视,并尽早治疗。目前,临床上针对该疾病多是采用药物治疗,奥拉西坦与吡拉西坦应用较为广泛。两者药物机制虽相同,但治疗效果却不相同,致使临床对于药物选用存在异议。为分析出2种药物间的疗效,选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2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奥拉西坦 急性阶段 脑梗死急性期 认知功能障碍 吡拉西坦 疗效与安全性 药物选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心通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眩晕患者的效果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MMP-2、MMP-9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黄鹂丽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5期153-154,160,共3页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70例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眩晕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常规治疗+阿司匹林)和观察组(35例,常规治疗+阿司匹林+脑心...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70例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眩晕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常规治疗+阿司匹林)和观察组(35例,常规治疗+阿司匹林+脑心通胶囊)。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眩晕症状、神经功能及MMP-2、MMP-9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峰流速(Vm)高于对照组,血管搏动指数(PI)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眩晕症状和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MMP-2、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眩晕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促进眩晕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降低MMP-2、MMP-9水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通胶囊 阿司匹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眩晕 椎-基底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清脑颗粒配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偏头痛的效果及对脑动脉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鹂丽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6期40-42,共3页
目的分析川芎清脑颗粒配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偏头痛的效果及对脑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00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目的分析川芎清脑颗粒配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偏头痛的效果及对脑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00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川芎清脑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5)。治疗后,两组的PCA、ACA、BA、MCA、VA血流速度均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β-EP、5-HT、NO水平均提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川芎清脑颗粒配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偏头痛效果显著,对于改善脑动脉血流情况具有积极作用,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清脑颗粒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 偏头痛 脑动脉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珍头痛胶囊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对血清5-HT、CGR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7
11
作者 陶录岭 袁磊 +2 位作者 黄鹂丽 鹿滨麒 宋小娜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8期1110-1113,共4页
目的探讨丹珍头痛胶囊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及对病人血清5-羟色胺(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14例偏头痛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 目的探讨丹珍头痛胶囊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及对病人血清5-羟色胺(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14例偏头痛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珍头痛胶囊治疗。记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血清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大脑中动脉(MCA)与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均降低(P<0.01);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1个月后血清5-HT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CG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珍头痛胶囊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能有效降低病人血清5-HT、CGRP水平,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丹珍头痛胶囊 盐酸氟桂利嗪 5-羟色胺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脑血流动力学 头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珍头痛胶囊联合沙格雷酯治疗血管性头痛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陶录岭 陈建明 +1 位作者 黄鹂丽 鹿滨麒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5期647-650,共4页
目的探讨丹珍头痛胶囊联合沙格雷酯治疗血管性头痛的疗效及对病人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114例血管性头痛病人,根据入院顺序对病人做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目的探讨丹珍头痛胶囊联合沙格雷酯治疗血管性头痛的疗效及对病人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114例血管性头痛病人,根据入院顺序对病人做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7例。两组均采用沙格雷酯治疗,观察组联合丹珍头痛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1.23%,较对照组(73.68%)显著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观察组各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降低更明显(P<0.01)。两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浆内皮素水平降低更明显(P<0.01)。两组头痛发作次数、发作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显著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头痛发作次数、发作时VAS评分减少更明显(P<0.01)。结论丹珍头痛胶囊联合沙格雷酯治疗血管性头痛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病人的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功能可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头痛 丹珍头痛胶囊 沙格雷酯 血流动力学 血管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龙通络胶囊结合泼尼松治疗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病106例分析
13
作者 黄鹂丽 《海峡药学》 2018年第10期189-190,共2页
目的研究对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病患者运用桂龙通络胶囊、泼尼松配合治疗的结果。方法 2017年2月~2018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106例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病患者,将所有研究的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病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 目的研究对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病患者运用桂龙通络胶囊、泼尼松配合治疗的结果。方法 2017年2月~2018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106例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病患者,将所有研究的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病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常规方法;试验组:53例,泼尼松+桂龙通络胶囊,对治疗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53例患者的显效率、有效率为33. 96%、92. 45%高于对照组的20. 75、69. 81%;且治疗后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肌力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病患者运用桂龙通络胶囊、泼尼松配合治疗的效果较好,值的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桂龙通络胶囊 泼尼松 慢性炎性 脱髓鞘性 多发神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性别文化与妇女发展
14
作者 蒋培兰 周少娴 +4 位作者 刘旭金 陈礼贤 黄鹂丽 蒋其耘 陆明珠 《广西社会科学》 2004年第5期J001-J004,共4页
男女平等是社会发展的目标之一,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构建以男女平等为核心的先进性别文化,使妇女实现文化意义上的解放,促进男女协调发展,是妇女解放的最后目标.
关键词 性别文化 女性 社会地位 社会舆论 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栓通胶囊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黄鹂丽 陈建明 宋小娜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观察脑栓通胶囊联合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5例。对照静脉滴注注射用尤瑞克林,0.15 PNA单位溶于50 m... 目的观察脑栓通胶囊联合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5例。对照静脉滴注注射用尤瑞克林,0.15 PNA单位溶于50 mL或10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30 min,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脑栓通胶囊,3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内皮素-1(ET-1)、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 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1.33%和9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T-1、NT-pro BNP、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ET-1、NT-pro BNP、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栓通胶囊联合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栓通胶囊 注射用尤瑞克林 急性脑梗死 内皮素-1 N末端B型钠尿肽原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卒中后抑郁与患者神经功能及再发卒中风险的关系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建明 黄鹂丽 +1 位作者 宋小娜 王苗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0年第2期358-360,385,共4页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与卒中患者神经功能以及卒中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我科就诊并完成1年随访的脑卒中患者,以卒中后抑郁(PSD)患者108例为PSD组,并选取112例同期治疗的不伴有PSD患者作为无PSD组,分析PSD与...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与卒中患者神经功能以及卒中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我科就诊并完成1年随访的脑卒中患者,以卒中后抑郁(PSD)患者108例为PSD组,并选取112例同期治疗的不伴有PSD患者作为无PSD组,分析PSD与患者远期功能恢复和1年内再发风险的关系。结果中、重度PSD患者的NIHSS评分、1年内卒中复发率、mRS评分均高于无PSD和轻度PSD患者(P<0.05),Pearson相关模型显示SDS评分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62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PSD、卒中后2周NIHSS评分、卒中后2周mRS评分均为1年内卒中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PSD与患者远期功能恢复以及1年内再发卒中风险呈显著相关性,PSD患者远期功能恢复较差,加强早期对PSD的发现与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卒中复发 脑卒中
原文传递
番茄红素抗氧化作用及对致痫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鹂丽 李永格 《社区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418-422,共5页
目的研究番茄红素(LYC)对癫痫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抗氧化作用。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与LYC干预组。空白对照组不复制癫痫模型,常规饲养;模型组复制癫痫模型,常规饲养;LYC干预组在复制癫痫模型后... 目的研究番茄红素(LYC)对癫痫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抗氧化作用。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与LYC干预组。空白对照组不复制癫痫模型,常规饲养;模型组复制癫痫模型,常规饲养;LYC干预组在复制癫痫模型后,采用10mg/kg LYC灌胃,连续灌胃28d。28d后所有大鼠行morris水迷宫测试。测试结束后断头处死大鼠,分离大鼠海马组织,测定海马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脑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海马神经元结构。结果水迷宫实验中,定位航行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连续4d模型组逃避潜伏期的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4,P<0.001;t2=7.97,P<0.001;t3=9.43,P<0.001;t4=10.12,P<0.001);而与模型组比较,LYC干预组连续4d逃避潜伏期的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5,P=0.002;t2=4.58,P<0.001;t3=7.31,P<0.001;t4=8.72,P<0.001)。空间探索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与穿越平台的次数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次数=16.29,P<0.001;t时间=10.35,P<0.001);而与模型组比较,LYC干预组目标平台象限停留时间与穿越平台的次数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次数=13.78,P<0.001;t时间=7.07,P<0.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SOD和GSH-PX含量明显减少,而MDA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SOD=12.37,P<0.001;tGSH-PX=12.42,P<0.001;tMDA=9.73,P<0.001);与模型组比较,LYC干预组大鼠海马组织SOD和GSH-PX含量明显升高,而MDA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SOD=3.06,P=0.004;tGSH-PX=3.30,P=0.002;tMDA=6.32,P<0.001)。HE染色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海马神经元形态正常;模型组海马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排列疏松和紊乱,细胞核溶解和破裂;LYC干预组海马神经元数量较模型组增多,细胞形态恢复。结论LYC通过抗氧化应激保护海马神经元,提高癫痫大鼠学习记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 癫痫 学习记忆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