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科创伤性骨折患者急性疼痛早期管理路径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钟孟秋 张克标 +2 位作者 陈珍 黄飞月 赵庆华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6期552-556,共5页
目的构建急诊科场景下创伤性骨折患者急性疼痛早期管理路径,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急诊科创伤性骨折患者急性疼痛早期管理路径,并进行初步应用。选取2023年10月—11月在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就诊的46... 目的构建急诊科场景下创伤性骨折患者急性疼痛早期管理路径,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急诊科创伤性骨折患者急性疼痛早期管理路径,并进行初步应用。选取2023年10月—11月在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就诊的46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创伤性骨折患者急性疼痛早期管理路径,评价急性疼痛评估率及再评估率、处置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轮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提出修改意见的专家分别为35.29%和11.77%,两轮专家权威程度系数分别为0.864和0.876,最终确定的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急性疼痛早期管理路径,包括充分疼痛评估、设置疼痛处置目标、疼痛干预、疼痛再评估、健康教育5个方面、12条具体措施。临床应用后,急性疼痛评估率从8.71%提高到84.78%,再评估率从1.23%提高到80.43%,药物镇痛率、非药物镇痛率分别从14.81%和6.50%提高到69.57%和63.04%。结论构建的急诊科创伤性骨折患者急性疼痛早期管理路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实践性和可行性,有助于提高创伤性骨折患者急性疼痛评估率及再评估率、处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室 医院 创伤和损伤 创伤护理 急性疼痛 临床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AR交接模式在危重患者长途转运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2
作者 齐建伟 张克标 +1 位作者 古满平 黄飞月 《护理学报》 2018年第8期13-17,共5页
目的观察SBAR(现状-背景-评估-建议)交接模式在危重患者长途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符合长途转运标准的119例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6月—2017年6月的123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传统口头方式进行交接,观察... 目的观察SBAR(现状-背景-评估-建议)交接模式在危重患者长途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符合长途转运标准的119例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6月—2017年6月的123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传统口头方式进行交接,观察组按照自行设计的SBAR交接模式进行交接。比较2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交接双方护士满意度和转运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结果观察组交接不良导致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交接护士对交接工作的各项满意度评分和转运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使用危重患者长途转运SBAR交接模式,能够规范长途转运交接流程,降低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交接双方护士的满意度和转运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R交接模式 危重患者 长途转运 患者交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静方案不同控制目标在机械通气患者长途院间转诊中的运用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黄飞月 张克标 古满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765-1768,共4页
目的探讨镇静方案不同控制目标在机械通气患者长途院间转诊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需长途转诊至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患者117例,按照转诊日期进行分组,奇数日转诊者为对照组(60例),偶数日转诊者为观察组(57例... 目的探讨镇静方案不同控制目标在机械通气患者长途院间转诊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需长途转诊至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患者117例,按照转诊日期进行分组,奇数日转诊者为对照组(60例),偶数日转诊者为观察组(57例)。患者均接受有创机械通气,转诊过程中使用芬太尼和丙泊酚联合镇静方案,对照组控制目标为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4分,观察组控制目标为SAS 2分,比较两组不同时间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和不良事件(气管移位、导管滑脱、坠床、呕吐、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 用药前及开始转诊后0、30、150 min两组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转诊后60、90、120 min观察组心率较对照组减慢(P<0.05)。用药前两组呼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转诊后0、30、60、90、120、150 min观察组呼吸较对照组减慢(P<0.05)。用药前及开始转诊后0、30、120、150min两组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转诊后60 min观察组MAP较对照组升高,开始转诊后90min观察组MAP较对照组降低(P<0.05)。用药前及开始转诊后0、30、60、90、120、150 min两组Sp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管移位、导管滑脱、坠床及总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呕吐和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转诊时控制目标为SAS 2分的镇静方案既保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又有效地控制了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 人工 病人转诊 血流动力学 深度镇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快速反应团队对脓毒症休克患者救治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黄飞月 张克标 古满平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1210-1213,共4页
目的 为了提高脓毒症休克患者在急诊的快速诊断和救治.方法 2018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建立了脓毒症休克的急诊快速反应团队,并制定脓毒症休克快速预检分诊标准和预警触发标准,建立脓毒症休克快速反应团队的标准化配合和救... 目的 为了提高脓毒症休克患者在急诊的快速诊断和救治.方法 2018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建立了脓毒症休克的急诊快速反应团队,并制定脓毒症休克快速预检分诊标准和预警触发标准,建立脓毒症休克快速反应团队的标准化配合和救治流程.自2018年6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共抢救脓毒性休克患者98例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2017年同期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共抢救脓毒症休克患者10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脓毒症1 h集束化治疗依从性总体高于对照组(P<0.05),急诊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一周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脓毒症休克急诊快速反应团队的建立提高了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诊 快速反应团队 脓毒症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巢老人急诊留院观察期抑郁情绪及健康需求分析
5
作者 黄飞月 张克标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第20期3134-3136,共3页
目的 调查并分析空巢老人急诊留院观察期的抑郁情绪及需求,为急诊优质服务及多元化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和老年抑郁量表对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该院急诊留院观察的300例符合条件的空巢老人的抑郁心理及其医疗服务需... 目的 调查并分析空巢老人急诊留院观察期的抑郁情绪及需求,为急诊优质服务及多元化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和老年抑郁量表对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该院急诊留院观察的300例符合条件的空巢老人的抑郁心理及其医疗服务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和专题访谈。结果 48.7%(146/300)的空巢老人具有抑郁情绪,其中轻度抑郁占35.7%(107/300),中重度抑郁占13.0%(39/300);女性、年龄在60~70岁、丧偶独居、经济收入及医保报销比例低的空巢老人抑郁情绪较男性、年龄在70岁以上、夫妻同住、经济收入及医保报销比例高的空巢老人更为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巢老人对健康咨询(100.0%)和流程简化(46.0%)的需求最为强烈。结论 积极关注空巢老人的心理状态,以空巢老人的健康需求为中心,切实制订符合空巢老人的就诊模式,对提高社区养老及医疗服务能力和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症 抑郁 老年护理学 卫生服务需求 空巢老人 就诊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对整体认读音节的认识 被引量:1
6
作者 黄飞月 《小学教学研究》 2003年第12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整体认读音节 汉语拼音教学 小学 语文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的两个建议
7
作者 黄飞月 《小学教学研究》 2004年第6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第十一册 数学 小学 课本习题 试题分析 修改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