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外伤组织缺损32例体会 被引量:2
1
作者 黄颖江 余林权 +3 位作者 孟宏 黄建华 徐俊赐 陈奇鸣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5年第11期1465-1465,1492,共2页
目的 总结髂腹股沟皮瓣在修复手部严重外伤并存在组织缺损的优缺点。方法 系统回顾分析我院1 998年1月—2 0 0 4年6月手外伤组织缺损,应用带蒂髂腹股沟轴型皮瓣进行修复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32例采用髂腹股沟轴型皮瓣进行修复... 目的 总结髂腹股沟皮瓣在修复手部严重外伤并存在组织缺损的优缺点。方法 系统回顾分析我院1 998年1月—2 0 0 4年6月手外伤组织缺损,应用带蒂髂腹股沟轴型皮瓣进行修复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32例采用髂腹股沟轴型皮瓣进行修复的手外伤缺损,皮瓣全部成活,随访2 8例中,2 2例外形及功能满意。6例因皮瓣外观肥厚臃肿,行Ⅱ期皮瓣去脂修整术。结论 严重手外伤伴软组织缺损而创面无法接受植皮者,可采用腹部带蒂腹股沟轴型皮瓣进行修复,供区较为隐蔽,设计上不受长宽比例限制,手术操作简单,创伤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腹股沟皮瓣 修复 手外伤 组织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重度烧伤并发急性胃粘膜损害30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黄颖江 徐俊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10期797-798,共2页
目的 :探讨小儿烧伤后急性胃粘膜损害的发生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 1994年 1月~ 1998年12月间小儿重度烧伤住院患者 167例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小儿重度烧伤并发急性胃粘膜损害者 3 0例 ,发生率 18% ( 3 0 /167)。其发生与年龄大小 ,... 目的 :探讨小儿烧伤后急性胃粘膜损害的发生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 1994年 1月~ 1998年12月间小儿重度烧伤住院患者 167例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小儿重度烧伤并发急性胃粘膜损害者 3 0例 ,发生率 18% ( 3 0 /167)。其发生与年龄大小 ,休克程度和感染有关。治愈 2 8例 (其中 2例行胃大部分切除 ) ,死亡 2例。结论 :早期有效的复苏、使用抗酸剂和H2 受体阻滞剂能有效防治急性胃粘膜损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并发症 胃粘膜损害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皮组织扩张术修复瘢痕性秃发
3
作者 黄颖江 孟宏 +4 位作者 黄建华 余林权 徐俊赐 方向京 陈奇鸣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9-60,共2页
目的 总结头皮组织扩张术治疗瘢痕性秃发的临床应用经验及教训。方法 对 4 2例瘢痕性秃发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秃发区大于 10 0cm2 18例 ,平均面积为 10 4cm2 。共放置容量为 10 0~ 4 5 0ml扩张器 84个 ,一次性完全... 目的 总结头皮组织扩张术治疗瘢痕性秃发的临床应用经验及教训。方法 对 4 2例瘢痕性秃发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秃发区大于 10 0cm2 18例 ,平均面积为 10 4cm2 。共放置容量为 10 0~ 4 5 0ml扩张器 84个 ,一次性完全修复秃发 38例。平均 4 2ml扩张器容量可修复 1cm2 的秃发面积 ,并发症发生率为11 9%。其中手术并发症为 7 14 % ,扩张器并发率为 4 76 % ,影响手术效果并发症为 4 76 %。结论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是修复瘢痕性秃发理想的方法 ,重视术前设计 ,提高扩张器质量 ,术后定期正规注水扩张。可降低头皮扩张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性秃发 扩张器 并发症 组织扩张术 头皮 修复 临床应用 面积 结论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瘢痕性拇指内收畸形18例修复体会
4
作者 黄颖江 孟宏 +3 位作者 余林权 黄建华 徐俊赐 方向京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1441-1442,共2页
目的 探讨烧伤后瘢痕性拇指内收畸形的分类及修复方法。方法 对 18例外伤后瘢痕性拇指内收畸形的住院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根据烧伤、损伤程度不同。按不同的修复方法分类 ,分别采用“Z”成形术 ,局部皮瓣修复加游离植皮修... 目的 探讨烧伤后瘢痕性拇指内收畸形的分类及修复方法。方法 对 18例外伤后瘢痕性拇指内收畸形的住院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根据烧伤、损伤程度不同。按不同的修复方法分类 ,分别采用“Z”成形术 ,局部皮瓣修复加游离植皮修复、腹部带蒂皮瓣修复 (脐旁或髂腰皮瓣修复 ) ,其中应用局部皮瓣 (第二掌背皮瓣、虎口示指掌侧皮瓣、虎口鱼际皮瓣 )修复 ,获得满意效果。结论 瘢痕性拇指内收畸形 ,严重影响拇指背伸、外展和对掌运动 ,结合挛缩程度采用上述术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 瘢痕 畸形 局部皮瓣 烧伤 修复体 虎口 结论 体会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扩张器快速扩张在面颈部美容22例的应用
5
作者 黄颖江 孟宏 +3 位作者 余林权 黄建华 徐俊赐 方向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4期1579-1580,共2页
目的:总结微型扩张器快速扩张在面颈部体表肿物、色素痣及萎缩性瘢痕切除修复中的应用经验及教训。方法:系统回顾我科自2003年2月至2005年2月两年间共使用微型扩张器进行面颈部体表肿物,色素痣及萎缩性瘢痕切除后修复共22例,统计修复面... 目的:总结微型扩张器快速扩张在面颈部体表肿物、色素痣及萎缩性瘢痕切除修复中的应用经验及教训。方法:系统回顾我科自2003年2月至2005年2月两年间共使用微型扩张器进行面颈部体表肿物,色素痣及萎缩性瘢痕切除后修复共22例,统计修复面积、微型扩张器位置设计、扩张方法、修复效果、并发症及常见原因。结果:本组修复面积最大为6cm2,平均4mL扩张器容量可以修复1cm2的瘢痕区,并发症发生率为5%。结论:面颈部较大的瘢痕、血管瘤、色素痣等切除后,直接拉拢缝合而造成眼脸、鼻翼、口唇等组织移位,严重影响美观。通过微型扩张器快速注水扩张,使其产生“额外”皮肤,然后将瘢痕、肿物等切除,用扩张产生的“额外”皮肤制成皮瓣转移修复创面,在色泽、质地、厚度与缺损区完全相似,从而达到理想的形态和满意的效果,克服皮瓣传统方法的许多弊端;重视术前设计,提高扩张器质量,提高外科基本技能,可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达到预期手术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扩张 扩张器 面颈部 微型 并发症发生率 2003年2月 萎缩性瘢痕 美容 体表肿物 2005年 色素痣 切除修复 系统回顾 扩张方法 修复效果 常见原因 组织移位 修复创面 皮瓣转移 传统方法 术前设计 手术目的 切除后 瘢痕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腕部重度电烧伤创面的修复与功能重建 被引量:6
6
作者 孟宏 谢晞衷 +5 位作者 徐俊赐 方向京 吕海建 陈浩 黄颖江 陈奇鸣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 总结降低手腕部严重高压电烧伤后肢体截肢率 ,并恢复手部分功能。方法  1987年~1999年收治手腕部重度高压电烧伤 44例 5 5个肢体 ,早期充分减张 ,有血运障碍及时行血管重建手术。及时扩创 ,应用胸、腹部或腹股沟部皮瓣形成单蒂... 目的 总结降低手腕部严重高压电烧伤后肢体截肢率 ,并恢复手部分功能。方法  1987年~1999年收治手腕部重度高压电烧伤 44例 5 5个肢体 ,早期充分减张 ,有血运障碍及时行血管重建手术。及时扩创 ,应用胸、腹部或腹股沟部皮瓣形成单蒂、双蒂或联合皮瓣修复创面 ,同时行抗栓、抗凝及抗炎治疗。创面修复后 ,进行手部感觉和运动功能重建 ,采用自体或异体肌腱移植修复肌腱缺损以及肌腱移位恢复手部功能 ;自体神经或胎儿神经移植修复神经缺损。结果  型截肢率为 43.8% ,自体肌腱移植按 TAM标准均达良级 ,异体肌腱移植达可级。腓肠神经移植 7例 ,胎儿神经移植 1例 ,手指感觉恢复好 ,手内在肌功能部分恢复。结论 重建腕部血管通路 ,皮瓣修复创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腕部 电烧伤 修复 功能重建 肌腱移植 神经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隆乳术的切口选择与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黄建华 孟宏 +2 位作者 黄颖江 方向京 陈奇鸣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7期738-740,共3页
目的 探讨隆乳术切口选择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 3种手术切口 :腋窝切口、乳晕切口、乳房下皱襞切口 ,进行隆乳术 182例。术后随访 0 5~ 4年。结果 术后乳房形态、位置、手感均满意 173例 (占 95 0 %)。结论 腋窝切口最为隐蔽 ,... 目的 探讨隆乳术切口选择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 3种手术切口 :腋窝切口、乳晕切口、乳房下皱襞切口 ,进行隆乳术 182例。术后随访 0 5~ 4年。结果 术后乳房形态、位置、手感均满意 173例 (占 95 0 %)。结论 腋窝切口最为隐蔽 ,基本上适于所有的受术者 ;乳晕切口更适合我国青年妇女 ,乳晕直径 4cm或以上者适合各种假体 ,小于4cm时则适合充注式假体的植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乳术 切口选择 比较 乳房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粒甲床组织自体扩增技术治疗甲床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黄远清 黄小英 +5 位作者 朱少红 黄颖江 陈奇鸣 李挺 杨福周 余林权 《吉林医学》 CAS 2010年第15期2184-2185,共2页
目的:探索微粒甲床组织移植治疗甲床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8例20指甲床缺损患者,断层片状切取伤指的剩余指甲,将其制成微粒状组织,移植于伤指甲床缺损处,留线打包加压包扎,术后2周拆线。结果:18例20指术后微粒甲床均I期成活,患者术... 目的:探索微粒甲床组织移植治疗甲床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8例20指甲床缺损患者,断层片状切取伤指的剩余指甲,将其制成微粒状组织,移植于伤指甲床缺损处,留线打包加压包扎,术后2周拆线。结果:18例20指术后微粒甲床均I期成活,患者术后随访中发现,20指中大部分患者得到了良好的治疗且恢复速度较快,仅少数患者疗效不明显。结论:微粒甲床自体扩增技术在甲床缺损中的治疗效果明显,应在临床治疗中积极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床缺损 微粒甲床自体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3
9
作者 黄远清 方容 +2 位作者 朱亚平 杨福周 黄颖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12期40-42,共3页
目的对比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掌指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应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感染发生率。结... 目的对比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掌指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应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4.4%,高于对照组的72.2%,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6.02±0.25)d,短于对照组的(7.94±0.84)d,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能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感染发生较少,可在临床中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钢板 克氏针 内固定 掌指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内侧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建华 孟宏 +3 位作者 徐俊赐 吕海建 黄颖江 陈奇鸣 《河北医学》 CAS 2002年第8期721-722,共2页
关键词 皮肤缺损 手术方法 膝内侧皮瓣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跖骨骨折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伟荣 陈奇鸣 +1 位作者 黄颖江 余林权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5年第4期474-476,共3页
目的 探讨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跖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从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跖骨骨折病例26例,全部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26例患者获得6-24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2周),术后平... 目的 探讨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跖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从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跖骨骨折病例26例,全部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26例患者获得6-24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2周),术后平均14周(11-18周)时完全负重,站立及行走时无明显疼痛不适,均无内固定物松动和断裂。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FAS评分:95-100分13例,90-95分10例,85-90分3例。结论 解剖复位可靠内固定是治疗跖骨骨折对位、对线不良的最佳选择及疗效的保证。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跖骨骨折可克服骨折端不能紧密接触,同时防止旋转畸形发生,给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条件。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跖骨骨折的理想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骨 骨折 微型钢板螺钉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皮下浸润治疗手外伤术后静脉危象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奇鸣 余林权 +2 位作者 孟宏 黄颖江 洪小芳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7年第9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治疗手外伤术后静脉危象的方法。方法对45例共49指手外伤术后发生静脉危象患者末节指腹皮下浸润肝素,首剂量1250 U/0.2ml,同时甲床开窗放血,其后每24h予625 U/0.1ml处理。结果45例共49指全部成活,监测出、凝血时间,凝血... 目的探讨治疗手外伤术后静脉危象的方法。方法对45例共49指手外伤术后发生静脉危象患者末节指腹皮下浸润肝素,首剂量1250 U/0.2ml,同时甲床开窗放血,其后每24h予625 U/0.1ml处理。结果45例共49指全部成活,监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范围。结论指腹皮下肝素浸润加甲床开窗放血是治疗手外伤术后静脉危象的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损伤 断指再植 肝素 血管危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指末节复合组织块离断再植32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福周 陈奇鸣 +2 位作者 陈楚群 余林权 黄颖江 《吉林医学》 CAS 2010年第36期6812-6812,共1页
目的:分析手指末节复合组织块离断的临床特点及再植方法。方法:对32例36指手指末节复合组织块在显微镜下行原位再植。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完全成活30例34指,1指部分坏死,1指完全坏死。完全成活的34指功能评定为优26指,良8指。结论... 目的:分析手指末节复合组织块离断的临床特点及再植方法。方法:对32例36指手指末节复合组织块在显微镜下行原位再植。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完全成活30例34指,1指部分坏死,1指完全坏死。完全成活的34指功能评定为优26指,良8指。结论:手指末节复合组织块离断再植术后疗效满意,在手指末节复合组织块离断病例中只要组织块较为完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损伤 复合组织块 离断 断指 再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沟炎的个性化治疗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远清 李挺 +1 位作者 黄小英 黄颖江 《医学信息》 2010年第14期2397-2398,共2页
目的总结甲沟炎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为今后的治疗工作积累宝贵经验。方法随机抽取2003-2009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资料,对患者存在的症状进行详细地研究排查,并制定有效地治疗方案。结果在术后对患者进行回访调查,发现共治愈172趾,且15趾复... 目的总结甲沟炎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为今后的治疗工作积累宝贵经验。方法随机抽取2003-2009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资料,对患者存在的症状进行详细地研究排查,并制定有效地治疗方案。结果在术后对患者进行回访调查,发现共治愈172趾,且15趾复发,对患者实施二次手术治疗后完全治愈。结论个性化治疗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治疗措施,因而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沟炎 个性化手术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部软组织缺损急诊皮瓣修复
15
作者 孟宏 谢晞衷 +3 位作者 黄建华 方向京 吕海建 黄颖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124-124,共1页
目的 :总结手部软组织缺损各种皮瓣修复的特点。方法 :采用V -Y皮瓣、邻位皮瓣、胸腹部带蒂皮瓣、游离足背皮瓣及第一趾蹼皮瓣等修复手部各部位组织缺损。结果 :2 5 0例 2 6 6个皮瓣 ,完全成活 2 41个皮瓣 ,占90 6 % ;边缘部分表示皮坏... 目的 :总结手部软组织缺损各种皮瓣修复的特点。方法 :采用V -Y皮瓣、邻位皮瓣、胸腹部带蒂皮瓣、游离足背皮瓣及第一趾蹼皮瓣等修复手部各部位组织缺损。结果 :2 5 0例 2 6 6个皮瓣 ,完全成活 2 41个皮瓣 ,占90 6 % ;边缘部分表示皮坏死 ,经换药后愈合 2 3个皮瓣 ,占 8 6 % ,2例皮瓣坏死面积占皮瓣总面积约 30 % ,占 0 7%。结论 :指端缺损采用V -Y皮瓣或锁骨下皮瓣修复效果好 ;虎口区采用游离第一趾蹼皮瓣具有皮瓣质地好、感觉恢复佳的优点 ;大面积多部位缺损采用S形或联合皮瓣治疗效果满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损伤 外科皮瓣 皮肤移植 手部软组织缺损 急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批特重度烧伤病人的早期救治方法及意义
16
作者 孟宏 谢晞衷 +4 位作者 李胜新 徐俊赐 吕海建 方向京 黄颖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9期876-877,共2页
目的:探讨成批特重度烧伤病人的早期急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8~1999年收治的三批烧伤病人共70例,其中特重度烧伤40例,烧伤面积超过80%(小儿超过50%)有14例;合并中重度呼吸道烧伤25例,急诊行气管... 目的:探讨成批特重度烧伤病人的早期急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8~1999年收治的三批烧伤病人共70例,其中特重度烧伤40例,烧伤面积超过80%(小儿超过50%)有14例;合并中重度呼吸道烧伤25例,急诊行气管切开 8例;发生休克 28例,全部紧急行静脉切开或股静脉穿刺建立快速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早期行切痂减张,改善肢体血液循环及改善通气功能 8例。在休克得到基本纠正后,1周内行大面积切(削)痂,大张异体皮覆盖自体微粒皮植皮修复创面,减少了烧伤创面脓毒症的发生,关节部位深II度和III度烧伤,早期切(削)痂后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加自体表皮覆盖创面.结果:特重度烧伤病人死亡3例,占7.5%,6例在休克纠正后转送其他医院,其余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及时建立快速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早期预防性气管切开,焦痂切开减张,及早修复创面是抢救成批重度烧伤病人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早期治疗 救治 成批特重度烧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BO与SD-Ag治疗头面部硫酸烧伤临床观察
17
作者 徐俊赐 陈奇鸣 黄颖江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01年第3期178-180,共3页
目的:比较湿润烧伤膏( MEBO)与磺胺嘧啶银( SD- Ag)对头面部硫酸烧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 1992年 3月至 2001年 3月头面部硫酸烧伤 124例进行回顾性总结,采用 MEBO治疗 68例, SD- Ag治疗 56例,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比较湿润烧伤膏( MEBO)与磺胺嘧啶银( SD- Ag)对头面部硫酸烧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 1992年 3月至 2001年 3月头面部硫酸烧伤 124例进行回顾性总结,采用 MEBO治疗 68例, SD- Ag治疗 56例,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EBO治疗组:深 II度创面均获得自愈, III度创面溶痂后中厚皮移植全部成活。平均愈合时间 19.6天± 8.3天,愈后瘢痕轻。 SD- Ag治疗组:深 II度创面大部分行削痂植皮手术治疗,出血多,皮片常因血肿形成而发生局灶性坏死,平均愈合时间 26.5天± 7.8天,愈合后瘢痕较重。结论: MEBO能有效地保护创面残存上皮和真皮结构,愈合时间快,瘢痕轻,效果显著优于 SD- Ag疗法和削痂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BO SD-AG 硫酸烧伤 头面部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肢皮肤撕脱伤的个性化手术方案
18
作者 黄远清 余林权 黄颖江 《航空航天医药》 2010年第7期1154-1154,共1页
目的:大面积皮肤软组织撕脱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最常见的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及工伤,寻求疗效满意的手术方法。方法:根据皮肤损伤严重程度将其分为3种类型:①撕脱皮肤面积相对较小,碾挫伤程度轻,血运未破坏,此型患者采用撕脱皮肤原位缝合... 目的:大面积皮肤软组织撕脱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最常见的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及工伤,寻求疗效满意的手术方法。方法:根据皮肤损伤严重程度将其分为3种类型:①撕脱皮肤面积相对较小,碾挫伤程度轻,血运未破坏,此型患者采用撕脱皮肤原位缝合术;②撕脱皮肤面积大,碾挫伤程度重,皮肤血运受破坏,但创面无骨、神经、肌腱、血管、等深部组织裸露创面,此型患者采用大片中厚皮片植皮及转移皮瓣等方法闭合创面;③撕脱伤创面有骨、神经、肌腱、血管、等深部组织裸露,此型患者采用皮瓣修复创面。根据不同分型创面而采取个性化的手术方案,疗效满意。结果:经过积极治疗,本组24例患者手术1次成活,6例术后部分感染,部分皮片坏死,经再次补充植皮后成活,功能恢复尚好。结论:四肢皮肤撕脱伤是一种严重而复杂的损伤,如处理不当,常引起皮肤坏死,创面感染,加重损伤程度,并增加晚期手术困难,影响患肢功能。如根据皮肤损伤程度不同而采取相应个性化治疗方案,可使撕脱皮肤得以最大程度的保留,伤肢的外形和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和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 个性化手术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5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2
19
作者 姚小荷 祝劲松 黄颖江 《中外医疗》 2012年第21期14-14,16,共2页
目的探讨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为临床诊治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5月该院收治的5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相关文献,总结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经验。结果 B超检... 目的探讨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为临床诊治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5月该院收治的5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相关文献,总结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经验。结果 B超检查显示5例患者腹股沟区均可见低回声或无回声肿块,肿块大小10mm×7mm×5mm^51mm×30mm×28mm,肿块与股动脉间均存在瘘道,楼管长2.1~26.6mm,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瘘管内血液流速2.5~3.2m/s,2例行造影检查的患者均见造影剂进入血肿内。5例患者均明确诊断为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经治疗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B超联合彩色多普勒检查,可实现对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诊断,对诊断困难的患者可酌情联合应用血管内造影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 假性动脉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34
20
作者 孟宏 黄建华 +4 位作者 方向京 吕海建 徐俊赐 陈奇鸣 黄颖江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3-295,共3页
目的 了解分析腓肠神经及营养血管的解剖特性 ,为临床设计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提供依据。 方法 取 4只福尔马林浸泡的下肢标本 ,红色乳胶灌注 ;6只新鲜截肢小腿 ,采用中国墨汁自腓动脉和胫后动脉灌注后进行解剖学... 目的 了解分析腓肠神经及营养血管的解剖特性 ,为临床设计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提供依据。 方法 取 4只福尔马林浸泡的下肢标本 ,红色乳胶灌注 ;6只新鲜截肢小腿 ,采用中国墨汁自腓动脉和胫后动脉灌注后进行解剖学观察。临床应用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 16例 ,皮瓣最大面积为 9cm× 18cm。 结果 腓肠浅动脉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起源于动脉 ,在小腿中下段与来源腓动脉肌间隔皮支和 /或胫后动脉的肌皮支在深筋膜层有广泛吻合 ;营养血管呈节段性供血 ,深筋膜血管网供血范围上至小腿中上 1/3交界处 ,两侧在中线 ,腓动脉肌间隔皮支和 /或胫后动脉的肌皮支最远端位于外踝上 5 0~ 7 5cm。临床应用 16例 ,其中修复足背皮肤缺损 12例 ,修复足跟皮肤缺损 4例 ,皮瓣全部成活。 结论 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筋膜皮瓣是一种修复足部皮肤缺损 ,具有不牺牲主要动脉 ,操作灵活优点的皮瓣 ;切取皮瓣面积较大时供瓣区难以直接缝合 ,需植皮修复是其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养血 腓肠神经营养 血管 皮肤缺损 皮瓣 腓动脉 间隔 墨汁 标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