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商洛油松飞播林生长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黄青平 王得祥 +1 位作者 刘华 张丽楠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7-162,共6页
在陕西商洛地区30年生油松飞播林设置样地开展林分结构调查,并获取28株解析木,运用WinDENDRO软件进行树干解析,统计分析陕西商洛地区油松飞播林的生长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研究区30年生油松飞播林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均值... 在陕西商洛地区30年生油松飞播林设置样地开展林分结构调查,并获取28株解析木,运用WinDENDRO软件进行树干解析,统计分析陕西商洛地区油松飞播林的生长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研究区30年生油松飞播林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均值分别为(10.52±0.18)m、(10.99±0.28)cm和(0.061 9±0.001 8)m3;该地区油松树高生长率在20a以后趋于减慢、胸径与材积生长率25a以后趋于减慢。2)海拔、坡位、坡向和林分密度对油松生长产生显著影响,不同立地因子、林分密度条件下,油松生长情况差异显著。其中海拔800~1 000m范围内油松生长表现最好;阴坡、下坡位油松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其他坡向、坡位;密度则以1 000~1 400株.hm-2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生长规律 飞播林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场标识与通信资源系统数据差异的智能比对分析技术研究
2
作者 张璐娟 宋晴宇 +2 位作者 叶明武 黄青平 叶珉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5年第1期042-045,共4页
现场标识与通信资源系统数据的一致性对通信运维的效率和安全性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通过智能比对分析技术,解决现场标识更新与资源系统维护之间的隔阂问题,提升账实一致水平和运维效率。通过构建特定应用,实现了资源系统数据与现场标... 现场标识与通信资源系统数据的一致性对通信运维的效率和安全性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通过智能比对分析技术,解决现场标识更新与资源系统维护之间的隔阂问题,提升账实一致水平和运维效率。通过构建特定应用,实现了资源系统数据与现场标识的一致性核对,减少了因标识错误引发的运维事故,并增强了资源数据更新速度。项目采用Python、Flask、sqlite3数据库和JavaScript等技术,实现了数据读取、解析、存储和前端展示的全流程自动化。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提升通信现场运维的效率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资源系统 智能比对分析 现场标识管理 数据一致性 运维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黄青平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4期729-729,共1页
目的浅析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69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时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6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对象的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空腹血糖,对... 目的浅析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69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时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6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对象的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空腹血糖,对比两组对象的检测指标。结果观察组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清C肽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血清C肽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和健康人群有着显著的差异,可以将两种检测方式运用至体检当中,将两种方式联合使用可以给糖尿病诊断提供有效数据,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C肽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诊断中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黄青平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3期200-200,共1页
目的将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诊断中,观察检验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56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研究组)展开研究,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56名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人均接受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对RF、抗CCP... 目的将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诊断中,观察检验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56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研究组)展开研究,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56名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人均接受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对RF、抗CCP的指标水平以及炎性检出率进行评价。同时对比IgG、补体C3以及补体C4的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中RF、抗CCP以及比IgG、补体C3以及补体C4的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的RF、抗CCP的阳性检出率为(96.4%、92.8%),高于对照组(3.6%、5.3%),P<0.05。结论将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能够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疗给予辅助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学检验 类风湿关节炎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0例自发性气胸的急救护理
5
作者 黄青平 《重庆医学》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37-238,共2页
自发性气胸是内科常见急症,其张力性气胸的抢救更需争分夺秒,若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我院自1985~1993年共收治自发性气胸患者23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 自发性 气胸 急救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酶法肌酐测定试剂的研制
6
作者 黄青平 沃燕波 +1 位作者 张桂春 蔡晓忠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503-505,共3页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改良酶法肌酐(Cr)测定试剂,并考察其与进口Cr测定试剂(日本东洋纺公司酶法Cr试剂)对血清测定的可比性及偏倚。方法采用酶法测定Cr反应前后吸光度的变化,探讨试剂各成分和浓度对检测性能的影响,并在同一台全自动生...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改良酶法肌酐(Cr)测定试剂,并考察其与进口Cr测定试剂(日本东洋纺公司酶法Cr试剂)对血清测定的可比性及偏倚。方法采用酶法测定Cr反应前后吸光度的变化,探讨试剂各成分和浓度对检测性能的影响,并在同一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同时测定两种试剂的空白吸光度(A值)、分析灵敏度,对自主研发试剂的精密度、线性范围及方法学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自主研发试剂的空白A值为0.009,分析灵敏度的A值变化率为0.13,优于进口试剂。自主研发试剂高、低值血清测定变异系数分别为1.5%和1.1%;线性范围为0-2 850μmol/L;方法学比对回归方程为Y=0.98 X+1.15,r=0.999;估计偏倚低于允许误差。以相对偏差不小于10%作为有明显干扰的评判指标,结果显示35mmol/L肌酸、3.42mmol/L胆红素、0.03g/L维生素C、5g/L血红蛋白、1 450浊度乳糜对高、低值浓度标本检测结果均无干扰。结论自主研发的Cr测定试剂性能良好,与进口试剂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符合临床应用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酐 酶法 方法学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秦岭南坡中段松栎混交林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7
作者 吴昊 王得祥 +2 位作者 黄青平 张义 宋彬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1-50,共10页
【目的】研究秦岭南坡中段松栎混交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划分群丛类型,探讨环境因子与不同群丛类型植物多样性的关系。【方法】在陕西省秦岭南坡中段的火地塘和旬阳坝林区,选择松栎混交林群落集中分布地段设置24块样地,对乔木、灌木、草... 【目的】研究秦岭南坡中段松栎混交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划分群丛类型,探讨环境因子与不同群丛类型植物多样性的关系。【方法】在陕西省秦岭南坡中段的火地塘和旬阳坝林区,选择松栎混交林群落集中分布地段设置24块样地,对乔木、灌木、草本和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并测定土壤理化指标。采用双向聚类分析法(TWINSPAN)划分群丛类型,采用α多样性指数测度不同群丛的物种多样性,对12个环境因子与各群丛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atrick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等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利用TWINSPAN将研究区24块样地群落划分为8个群丛,其中以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锐齿栎(Quercus aliena var.accuteserra-ta)为主要建群种的群丛是该区分布最广的松栎混交类型。8个群丛之间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值差异较大,各群丛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与Patrick丰富度指数变化趋势大体一致,Simpson优势度指数变化趋势与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趋势一致。群丛的Patrick丰富度指数与0~20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的指数回归达显著水平(P=0.026 6),与20~40cm和40~60cm土层土壤速效钾含量的二项式回归达显著水平(P=0.026 0,P=0.019 6);Pielou均匀度指数与20~40cm土层土壤速效氮含量的二项式回归达显著水平(P=0.045 9);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标准化坡向之间的直线回归达显著水平(P=0.038 4);Simpson优势度指数与所有环境因子无显著关系。【结论】坡向和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是导致秦岭南坡中段松栎混交林不同群丛之间物种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栎混交林 群丛 物种多样性 环境因子 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陇山林区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0
8
作者 吕婧娴 王得祥 +3 位作者 张宋智 何志美 保积存 黄青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49-56,共8页
【目的】研究油松人工林密度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及二者的关系,提出维持植物多样性、人工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其健康状况的合理林分密度。【方法】以小陇山林区5种不同密度30年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油松人工林林下物种的重要... 【目的】研究油松人工林密度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及二者的关系,提出维持植物多样性、人工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其健康状况的合理林分密度。【方法】以小陇山林区5种不同密度30年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油松人工林林下物种的重要值、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相似系数随林分密度的变化规律。【结果】①油松人工林林下共出现植物23科38属50种。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林下物种数逐渐减少,灌木、草本层物种组成发生变化。②不同密度油松林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随林分密度的增加基本表现出减小趋势。③各指数与林分密度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丰富度指数、草本层的均匀度指数与林分密度均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其中草本层均匀度指数与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④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林下共有物种减少,相似系数逐渐降低。【结论】密度对人工油松林林下植物多样性有一定影响,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密度为1717~1867株/hm2时,林下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Alatalo指数均达到最高,表明此密度是林下植被生长发育较为合适的密度,能够保障林下植物多样性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人工林 林分密度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中段松栎混交林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被引量:17
9
作者 吴昊 王得祥 +1 位作者 胡有宁 黄青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671-1679,共9页
依据陕西省境内秦岭山脉中段设置的34个样地调查资料,从植物物种组成、植物群落与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等对该区域松栎混交林群落进行TWINSPAN分类和DCCA排序。结果表明:(1)研究区34个样地共记录维管束植物297种,隶属于77科178属,其中被... 依据陕西省境内秦岭山脉中段设置的34个样地调查资料,从植物物种组成、植物群落与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等对该区域松栎混交林群落进行TWINSPAN分类和DCCA排序。结果表明:(1)研究区34个样地共记录维管束植物297种,隶属于77科178属,其中被子植物72科,裸子植物2科,蕨类植物3科;分布较广的植物有:松科、壳斗科、蔷薇科、菊科、禾本科和百合科。(2)TWINSPAN聚类结果将样地群落划分为13个群丛,其中以油松+锐齿槲栎为建群种的群丛最多,占总群丛数量40%,是该区主要的松栎混交林群落类型。(3)样地的DCCA排序结果表明,第一轴明显地反映出群落分布沿海拔、坡位的变化,第二轴主要表现出群落分布沿坡向、坡度的变化趋势;其中海拔、坡度与DCCA一、二轴相关系数分别达到最大值(-0.946 2、-0.795 7),是对该群落分布起决定性作用的因子。(4)研究区主要优势物种的DCCA排序与样地的DCCA排序综合反映出该区松栎混交林群落分布的地形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栎混交林 TWINSPAN 地形因子 DCCA 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喉镜和纤维喉镜下摘除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9
10
作者 黄茂华 黄敏 +3 位作者 黄青平 陈小宏 肖利 陈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106-1106,共1页
关键词 电子喉镜 纤维喉镜 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 围手术期 护理 手术摘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山地松栎混交林主要木本植物组成及更新特征 被引量:8
11
作者 于飞 王得祥 +3 位作者 史晓晓 陈莉莉 黄青平 宋彬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92-598,共7页
采用样方法对秦岭南坡中段松栎混交林主要木本植物组成及天然更新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松栎混交林乔木层物种共计40种,油松、锐齿槲栎和华山松为优势种,重要值分别为35.19%、31.99%和8.12%,漆树、栓皮栎和梾木为亚优势种。(2)... 采用样方法对秦岭南坡中段松栎混交林主要木本植物组成及天然更新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松栎混交林乔木层物种共计40种,油松、锐齿槲栎和华山松为优势种,重要值分别为35.19%、31.99%和8.12%,漆树、栓皮栎和梾木为亚优势种。(2)更新层木本植物共计87种,其中乔木幼苗34种,占总数的39.08%,灌木物种也有一定优势地位,优势种有锐齿槲栎、悬钩子和菝葜等,高度级较小的更新苗在群落内占有较大比例。(3)优势乔木更新特征不同,锐齿槲栎幼苗和幼树密度显著高于油松和华山松,且锐齿槲栎幼苗密度显著高于其幼树,但油松幼苗与幼树、华山松幼苗与幼树间无明显差异。(4)混交林内锐齿槲栎径级结构呈近似倒"J"形分布,种群稳定;油松和华山松种群均呈近似正态分布,大径级个体群相对稳定,但林下幼树不足。该研究结果提示,松栎混交林下油松和华山松更新不良,这将不利于其长期存留于群落中,虽然锐齿槲栎从幼苗到幼树的发育过程中存在更新障碍,但并未影响其种群整体更新,若无大规模干扰,锐齿槲栎将维持逆"J"型的更新方式并成为松栎混交林群落中的第一优势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松栎混交林 重要值 更新特征 群落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西段油松天然次生林种群竞争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柴宗政 王得祥 +3 位作者 张丽楠 张洋 黄青平 吴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7-63,共7页
【目的】探明秦岭西段油松天然次生林的种群竞争关系,为秦岭西段油松天然次生林的保护及可持续经营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典型样地调查,运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定量分析秦岭西段油松天然次生林油松种群种内及种间的竞争... 【目的】探明秦岭西段油松天然次生林的种群竞争关系,为秦岭西段油松天然次生林的保护及可持续经营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典型样地调查,运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定量分析秦岭西段油松天然次生林油松种群种内及种间的竞争强度。【结果】油松种群的种内竞争强度(竞争指数为145.50)大于种间竞争强度(竞争指数为47.29)。在胸径处于5~25cm径级,油松种群的种内竞争强度随着径级的增加而增大,胸径≥25cm后,其竞争强度又逐渐降低。油松种群内种间竞争强度的顺序为:油松>锐齿槲栎>小叶杨>白桦>三桠乌药>鹅耳枥>稠李>华山松>山楂>山杨>辽东栎>牛皮桦>橿子栎。油松对象木的胸径大小与油松种内、种间以及整个林分的竞争强度服从幂函数关系,其胸径大小与竞争强度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由预测结果可知,当油松胸径达到25cm后,种群竞争强度明显变小,且变幅较小。【结论】油松天然次生林胸径达到25cm之前应采取必要的人工抚育,以有效减小油松种群的竞争强度,使生态系统尽快达到稳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天然次生林 竞争关系 秦岭西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洛地区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洋 刘华 +4 位作者 王得祥 王宇超 吴昊 张丽楠 黄青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2-85,89,共5页
为探讨林龄对油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二者间的关系,在陕西商洛地区设置典型样地,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测定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样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以及不同理化性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有机... 为探讨林龄对油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二者间的关系,在陕西商洛地区设置典型样地,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测定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样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以及不同理化性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有机质、全氮含量及pH值在0—40cm土层深度下随林龄的增加逐渐降低,其他理化指标随林龄增加亦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40—60cm土层下,全氮含量及pH值随林龄的增加也呈现降低趋势,而其它理化指标则未表现出规律性变化。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有机质与全氮以及pH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全氮与pH之间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他各理化指标之间则无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林龄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宁东林业局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丽楠 王得祥 +2 位作者 柴宗政 郝亚中 黄青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7-63,共7页
【目的】研究陕西省宁东林业局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胸径分布规律,为区内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研究区设置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样地并进行调查,测定林木胸径,分析其分布规律,用正态分布函数拟合林分胸径分... 【目的】研究陕西省宁东林业局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胸径分布规律,为区内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研究区设置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样地并进行调查,测定林木胸径,分析其分布规律,用正态分布函数拟合林分胸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胸径结构调整方案。【结果】研究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分布均呈左偏的单峰曲线,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曲线左偏程度变大,平均胸径变小;应用正态分布函数能较好地描述该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胸径分布,并可预测林分产量。【结论】研究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结构不合理,小径阶和大径阶林木较少,急需进行调整,以使其达到合理的胸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人工林 胸径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天然林物种组成及主要种群生态位 被引量:5
15
作者 胡有宁 王得祥 +1 位作者 黄青平 何帆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38-1244,共7页
采用样方法对陕西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森林植物群落进行调查,运用生态位宽度(B)、生态位重叠值(L)及生态位相似比例(C)指标对主要乔木种群的生态位特征进行测定与分析,探讨植物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彼此间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 采用样方法对陕西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森林植物群落进行调查,运用生态位宽度(B)、生态位重叠值(L)及生态位相似比例(C)指标对主要乔木种群的生态位特征进行测定与分析,探讨植物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彼此间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1)经调查老县城自然保护区共记录到植物物种243种,隶属于64科159属;分为3个植被型、9个群系。(2)主要乔木种群中,华山松和锐齿槲栎的生态位宽度较大,其Bi、Ba值分别为0.654、0.699和0.534、0.460;短柄枹栎和兴山榆的生态位宽度较小,其Bi、Ba值分别为0.064、0.023和0.049、0.016。(3)白桦和太白杨、糙皮桦和山杨种对的生态位重叠值和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均较大,其Lij、Lji分别为0.108、0.114和0.089、0.128,Cij分别为0.939和0.744。优势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值和生态位相似比例总体较小,表明在现阶段群落演替中,植物对环境资源的竞争不激烈,物种空间异质性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种 生态位 群落类型 资源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鼻咽喉镜下声带手术98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小宏 张学渊 +1 位作者 黄青平 肖琨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1488-1489,共2页
目的 简要介绍电子鼻咽喉镜在声带息肉等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中的应用。方法 鼻、咽、喉表面麻醉后专用活检钳直接钳除病变组织。结果 一次治愈 93例 (占 94 .9% ) ,好转 5例 (占 5 .1% )。结论 非宽基、非巨大型息肉适合在电子鼻咽... 目的 简要介绍电子鼻咽喉镜在声带息肉等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中的应用。方法 鼻、咽、喉表面麻醉后专用活检钳直接钳除病变组织。结果 一次治愈 93例 (占 94 .9% ) ,好转 5例 (占 5 .1% )。结论 非宽基、非巨大型息肉适合在电子鼻咽喉镜下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咽喉镜 声带息肉 表面麻醉 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 电子鼻咽喉镜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化学发光检测系统测定血清胰岛素和C-肽的临床效果
17
作者 黄青平 《医疗装备》 2020年第22期40-41,共2页
目的比较3种化学发光检测系统测定血清胰岛素(INS)和C-肽(C-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接收的47例进行INS和C-P检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前均未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治疗,同时给予所有患者直接化... 目的比较3种化学发光检测系统测定血清胰岛素(INS)和C-肽(C-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接收的47例进行INS和C-P检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前均未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治疗,同时给予所有患者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及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CLEIA)进行检查,检测患者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各时间点的血清INS、C-P水平,并计算血清INS、C-P在服糖后各时间点的水平与空腹水平的比值,比较不同检测系统结果的差异性及相关性。结果经差异性分析(Wilcoxon检验)及Spearman相关分析可知,任意两种检测系统所测得血清INS、C-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任意两种检测系统的结果均存在一定相关性(P<0.05);3种化学发光系统检测服糖后INS、C-P水平与空腹水平比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种检测系统检测的比值具有一定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化学发光检测系统测定血清INS、C-P结果差异较大,在OGTT中,服糖后同一时间点血清INS、C-P水平与空腹水平比值在不同检测系统中无明显差异,可能成为不同系统间的共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检测系统 血清胰岛素 C-肽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刺激模式下人工耳蜗使用者EABR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肖琨 张学渊 +1 位作者 陈小宏 黄青平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76-82,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刺激模式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EABR)波形和阈值的影响。方法对9名Nucleus 24M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分别测试电极E3,E10,E20(分别代表蜗底、蜗中、蜗顶)在不同刺激模式(MP1+2、MP1、MP2、BP+1、CG)下的EAB... 目的研究不同刺激模式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EABR)波形和阈值的影响。方法对9名Nucleus 24M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分别测试电极E3,E10,E20(分别代表蜗底、蜗中、蜗顶)在不同刺激模式(MP1+2、MP1、MP2、BP+1、CG)下的EABR阈值,比较分析强度为200~255电流级(currentlev-el,CL;约阈上30电流级)刺激时各电极在五种刺激模式下引出的EABRⅢ波和Ⅴ波引出率、潜伏期及其幅值。结果(1)Ⅲ波总检出率为44.44%,电极3,10,20的Ⅲ波检出率分别为22.22%,42.22%,68.89%,蜗顶较高(!2=58.2,df=4,P﹤0.01)。单极模式下的Ⅲ波检出率较高(!2=28.5,df=4,P﹤0.01)。(2)MP2刺激模式下Ⅲ波平均潜伏期为2.06ms,电极3,10,20间无统计学差异(P=0.299﹥0.05)。(3)MP1+2,MP1,MP2,BP+1,CG模式下EABRⅤ波检出率分别为96.3%,94.4%,96.3%,14.8%,33.3%,单极模式下(MP1+2,MP1,MP2)的Ⅴ波检出率较高(!2=75.667,df=4,P<0.005)。三个电极位点间无明显差别(!2=2.600,df=2,P=0.273>0.05)。(4)在蜗顶诱发EABR的电刺激阈值较低,E20和E3(P=0.001<0.01)、E20和E10(P=0.002<0.01)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单极、双极、共地模式的阈值依次升高,而单极模式MP1、MP2、MP1+2之间无统计学差异。(5)电极3,10,20的Ⅴ波潜伏期分别为4.09±0.16ms,4.02±0.19ms,3.70±1.21ms,蜗顶的Ⅴ波潜伏期短于蜗中段和蜗底(P=0.001<0.01,P=0.001<0.01)。刺激模式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309>0.05)。(6)EABRⅤ波振幅在电极位点间(P=0.06>0.05)及刺激模式间(P=0.093>0.05)均无统计学差异。但个体差异大,可认为蜗顶和单极刺激模式倾向于获得较大的振幅。(7)本实验同时采用了同侧和对侧记录,发现同侧记录的波形和对侧记录的波形相似,部分反而更清晰,波形分化更好,随刺激强度的下降Ⅴ波消失稍晚。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术患者术后单极刺激下易检测出EABR波形,检出率高,波形分化较好,波幅大,而采用双极及共地模式EABR阈值较高或难以引出波形。为此,建议在对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进行EABR测试时可首选单极刺激模式,从易诱发出振幅较大的波形的蜗顶电极开始,并且有可能的话进行同侧与对侧同时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 人工耳蜗 阈值 刺激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P-300插入式耳机与TDH-50P耳罩式耳机的耳间衰减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小宏 张学渊 黄青平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80-181,共2页
目的 比较TIP - 30 0插入式耳机耳间衰减 (insertearphoneinterauralattenuation ,IEIA)与TDH - 5 0P耳罩式耳机耳间衰减 (supra -auralearphoneinterauralattenuation ,SEIA)的差异 ,为TIP - 30 0插入式耳机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目的 比较TIP - 30 0插入式耳机耳间衰减 (insertearphoneinterauralattenuation ,IEIA)与TDH - 5 0P耳罩式耳机耳间衰减 (supra -auralearphoneinterauralattenuation ,SEIA)的差异 ,为TIP - 30 0插入式耳机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GSI6 1临床听力计、TIP - 30 0插入式耳机和TDH - 5 0P耳罩式耳机 ,对一组单耳全聋而另一耳听力正常者 35人 (男 13人 ,女 2 2人 )进行纯音气导的耳间衰减测试。结果 TIP - 30 0插入式耳机与TDH - 5 0P耳罩式耳机组间耳间衰减有显著性差异 ;其中TIP - 30 0插入式耳机组内的某些频率之间耳间衰减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低中频测听范围 ,TIP - 30 0插入式耳机的耳间衰减比TDH -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P-300插入式耳机 TDH-50P耳罩式耳机 耳间衰减 比较 耳聋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爆破技术在坪上集水廊道开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玉银 卢学文 +2 位作者 李佳 黄青平 张叶祥 《工程爆破》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7-49,共3页
针对山西坪上应急引水工程复杂环境下集水廊道开挖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两侧先行预裂、再横向拉槽创造临空面、最后进行主体廊道爆破"的施工方法,有效地控制了爆破振动及飞石对临近公路、路边民房、上方通讯线路及水源的损害,... 针对山西坪上应急引水工程复杂环境下集水廊道开挖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两侧先行预裂、再横向拉槽创造临空面、最后进行主体廊道爆破"的施工方法,有效地控制了爆破振动及飞石对临近公路、路边民房、上方通讯线路及水源的损害,为同类工程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水廊道 控制爆破 两侧预裂 横向拉槽 坪上引水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