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叉神经半月节电刺激镇痛应用及进展
1
作者 姜在莹 倪兵 +5 位作者 杜涛 刘思宜 黄运健 祖伟 杨豆 朱宏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3-288,共6页
除典型三叉神经痛之外,其他面部慢性疼痛仍困扰着众多病人,药物治疗、射频、微血管减压手术等干预效果对大部分病人并不理想。三叉神经半月节电刺激(gasserian ganglion stimulation,GGS)是一种以三叉神经半月节为靶点的神经调控疗法,... 除典型三叉神经痛之外,其他面部慢性疼痛仍困扰着众多病人,药物治疗、射频、微血管减压手术等干预效果对大部分病人并不理想。三叉神经半月节电刺激(gasserian ganglion stimulation,GGS)是一种以三叉神经半月节为靶点的神经调控疗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GGS在临床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但缺乏其镇痛机制探讨,也缺乏标准化的适应证和手术流程。本文针对GGS的治疗原理、适应证、手术路径及今后可能的发展应用前景进行探讨,为面部疼痛的解决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半月节 电刺激 神经调控 面部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靶点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高鑫 黄运健 +3 位作者 倪兵 卢光 朱宏伟 杜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28-933,共6页
目的:探究双靶点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craniofacial postherpetic neuralgia,C-PHN)的疗效。方法:选取2024年2月至2024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的C-PHN病... 目的:探究双靶点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craniofacial postherpetic neuralgia,C-PHN)的疗效。方法:选取2024年2月至2024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的C-PHN病人40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生成方式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初级运动皮质(primary motor cortex,M1)和前额叶背外侧部(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双靶点t DCS交替刺激,对照组采用假刺激,两组均刺激10天。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刺激前后的变化值,评价两组病人疼痛、抑郁和睡眠的改善情况,分析影响疼痛变化的相关因素。结果:从第6次刺激后,治疗组VAS评分改善情况开始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第10次刺激后即刻和刺激后1个月,治疗组VAS评分、HAMD评分和PSQI评分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病程≤2个月是影响病人疗效的保护因素(OR=30.881,P=0.047)。结论:M1和DLPFC双靶点tDCS是治疗C-PHN的有效方法,病程≤2个月者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经颅直流电刺激 运动皮质 前额叶背外侧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髓成熟畸胎瘤1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黄运健 孟国路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14-116,120,共4页
目的 探讨延髓畸胎瘤临床特征及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21年1月收治的1例延髓畸胎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治疗方法,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 该患者延髓占位,经枕下后正中入路手术... 目的 探讨延髓畸胎瘤临床特征及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21年1月收治的1例延髓畸胎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治疗方法,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 该患者延髓占位,经枕下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后,病理诊断为成熟型畸胎瘤。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其他神经系统异常。术后核磁共振成像(MRI)示肿瘤全切,症状消失。结论 计算机断层扫描、MRI及肿瘤标志物联合病理可确诊延髓畸胎瘤,首选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畸胎瘤 延髓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