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毛乌素沙地NDVI变化的量化分析
1
作者 常文静 丛士翔 +3 位作者 王融融 丁旭东 余海龙 黄菊莹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4,共12页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驱动植被动态变化的两大关键影响因子。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评估植被动态变化的有效指标,能够合理地评价生态系统变化及其可持续性。基于SPOT/VEG⁃ETATION NDVI时间序列数据、气象数据和地表覆盖数据,借助GIS空...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驱动植被动态变化的两大关键影响因子。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评估植被动态变化的有效指标,能够合理地评价生态系统变化及其可持续性。基于SPOT/VEG⁃ETATION NDVI时间序列数据、气象数据和地表覆盖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相关性分析及残差分析等方法,探讨了1998—2019年毛乌素沙地NDVI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厘定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两大驱动因素对毛乌素沙地NDVI变化的相对贡献率。结果表明:(1)1998—2019年毛乌素沙地NDVI整体以0.0067·a^(-1)的速率增长,空间分布上表现为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增的分布趋势。但NDVI增长整体持续性不强,未来可能出现波动。(2)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共同驱动了毛乌素沙地NDVI的增长。其中,NDVI变化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气温的相关性则较弱。大型生态工程的实施与气候要素的耦合驱动了毛乌素沙地86.30%的植被改善,和已有生态建设工程成效研究结论相符。(3)归因分析结果表明,人类活动促进了毛乌素沙地83.20%的NDVI增长,而降水量驱动了毛乌素沙地73.14%的NDVI增长,降水量与人类活动的耦合作用对NDVI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植被NDVI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相对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的宁夏中部干旱带旱灾危险性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7
2
作者 丛士翔 王融融 +2 位作者 常文静 余海龙 黄菊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3-232,共10页
[目的]揭示宁夏中部干旱带旱灾危险性的时空特征,为宁夏中部干旱带农业生产、农业灾害防治、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业灌溉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宁夏中部干旱带的沙坡头区、中宁县、同心县、盐池县、海原县5个气象站点的气象观测资料... [目的]揭示宁夏中部干旱带旱灾危险性的时空特征,为宁夏中部干旱带农业生产、农业灾害防治、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业灌溉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宁夏中部干旱带的沙坡头区、中宁县、同心县、盐池县、海原县5个气象站点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分析了近39年(1981—2019年)干旱等级的时空变化,并结合GIS技术评价其旱灾危险性时空演变特征。[结果]SPI 12结果表明代际干旱趋势呈波动中加剧趋势(趋势线斜率范围为-0.004~0.003)。SPI 3结果表明季尺度旱灾危险性时空分布异质性明显,空间上呈现出南低北高的特征,而时间上则表现为连旱特征突出。春冬两季旱灾发生频率高于45%;夏、秋两季干旱现象不显著,干旱发生频率处于10.26%~43.59%之间;旱灾危险性时空演变特征评价结果表明代际旱灾危险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季尺度旱灾危险性时空差异明显,空间上表现为旱灾危险性由南向北升高,时间上表现为春冬两季旱灾危险性较高,而夏、秋两季旱灾危险性较低。[结论]宁夏中部干旱带季尺度旱灾危险性时空异质性明显,沙坡头区、中宁县旱灾危险性高,未来应加强春、秋、冬三季的旱灾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灾 标准化降水指数(SPI) 宁夏中部干旱带 时空演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重金属污染水平下生物结皮及下层土壤细菌群落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樊瑾 王融融 +3 位作者 丛士翔 常文静 余海龙 黄菊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6-427,共12页
为了探究生物结皮及下层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及结构在不同重金属污染水平下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以宁夏东部工矿区和封育草地内广泛分布的两类生物结皮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结皮层(A层)和结皮下层(B层)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 为了探究生物结皮及下层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及结构在不同重金属污染水平下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以宁夏东部工矿区和封育草地内广泛分布的两类生物结皮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结皮层(A层)和结皮下层(B层)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差异。采用相关分析、冗余分析探讨两个生境生物结皮各层次细菌群落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相较于封育区,工矿区2类生物结皮对源自大气降尘的重金属元素具有更显著的表层富集作用,并表现出显著的种间差异:苔藓结皮>藻结皮。污染负荷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工矿区生物结皮各层次重金属污染程度更高,且均表现为A层污染程度高于B层。(2)两个生境的优势细菌门组成基本一致,均为放线菌门、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受生物结皮类型、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影响,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主要表现为:工矿区藻结皮A、B层的α多样性指数均大于封育区,而苔藓结皮A、B层的细菌多样性指数高于封育区,丰富度指数低于封育区。主坐标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生境的生物结皮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明显,而同一生境的生物结皮细菌群落结构相似。重金属As、Pb、土壤黏粒含量和pH是影响生物结皮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土壤环境因子,人为活动是细菌群落结构变异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结皮 细菌群落 重金属污染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雨对荒漠草原植物、微生物和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9
4
作者 黄菊莹 余海龙 +2 位作者 刘吉利 马飞 韩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5362-5373,共12页
以宁夏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14—2015年设置了降雨量变化(减雨50%、减雨30%、自然降雨、增雨30%和增雨50%)的野外模拟试验,测定了植物、微生物和土壤C、N、P含量,同时调查了植物群落组成和土壤含水量等指标,研究了各组分C、N、P化学... 以宁夏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14—2015年设置了降雨量变化(减雨50%、减雨30%、自然降雨、增雨30%和增雨50%)的野外模拟试验,测定了植物、微生物和土壤C、N、P含量,同时调查了植物群落组成和土壤含水量等指标,研究了各组分C、N、P化学计量特征对连续两年降雨量变化的响应,分析了土壤C∶N∶P和含水量分别与植物生长、养分利用以及微生物量积累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控雨改变了植物叶片C∶N∶P,且其影响程度随物种不同而异:减雨50%提高了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mill)绿叶N和P以及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绿叶P摄取能力,增雨(30%和50%)降低了猪毛蒿绿叶N摄取能力。增雨提高了猪毛蒿绿叶C∶N,增雨30%提高了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绿叶C∶N。增雨降低了猪毛蒿绿叶N∶P,增雨30%降低了白草(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绿叶N∶P。相比之下,控雨条件下枯叶C∶N∶P的变化幅度较小;随降雨量增加微生物量C、N以及C∶N逐渐增加,但增雨50%使微生物量C和C∶N降低;控雨对土壤C∶N∶P的影响较小,但增雨提高了土壤水分有效性,因此促进了植物和微生物生长;试验期内,相对稳定的土壤C∶N∶P不能很好地指示植物和微生物生长发育的养分受限状况;干旱时提高叶片养分摄取、湿润时增强叶片养分回收,可能解释了牛枝子对降雨量变化的弹性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格局改变 生态化学计量学 微生物量 养分保持 植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燃煤脱硫废弃物和专用改良剂对碱化土壤和水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黄菊莹 余海龙 +2 位作者 孙兆军 张俊华 何文寿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0-74,共5页
基于大田试验,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成活率、株高和产量等,研究了燃煤脱硫废弃物(简称脱硫废弃物)和3种专业改良剂添加对碱化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脱硫废弃物和改良剂配合施用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一定程度上降... 基于大田试验,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成活率、株高和产量等,研究了燃煤脱硫废弃物(简称脱硫废弃物)和3种专业改良剂添加对碱化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脱硫废弃物和改良剂配合施用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碱化度、pH和全盐含量,使水稻成活率、株高和产量分别提高了30.9%、36.3%和64.8%以上;改良剂Ⅲ施用后碱化度降低幅度最大,表现出最高的水稻产量;改良剂Ⅰ的3个施用量水平间,11.25 t/hm2的施用量下有机质和速效K含量显著增加,表现出最高的水稻产量。以上结果表明,脱硫废弃物和改良剂及其配合施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性质,从而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发育。此外,改良剂Ⅲ在降低土壤碱化度和提高水稻产量上的效果最佳,但这需要经进一步的试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化土壤 脱硫废弃物 改良剂 水稻 土壤性质 成活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草绿叶氮、磷浓度和比叶面积沿氮、磷和水分梯度的变化 被引量:39
6
作者 黄菊莹 袁志友 李凌浩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2-448,共7页
全球气候变化包括氮沉降增加和降水格局改变,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进而可能会对植物的养分保持特性产生影响。研究不同氮、磷和水分梯度上植物叶片养分特性的响应格局,对于预测氮沉降增加和降水格局的改变对植物养分策略... 全球气候变化包括氮沉降增加和降水格局改变,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进而可能会对植物的养分保持特性产生影响。研究不同氮、磷和水分梯度上植物叶片养分特性的响应格局,对于预测氮沉降增加和降水格局的改变对植物养分策略的潜在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该研究通过3个盆栽控制实验(施氮肥实验:0、0.5、1、2、4、8、16、32、64和128g·m-2等10个水平;施磷肥实验:梯度同施氮肥实验;控水实验:3600、4000、4500、5143、6000、7200、9000、12000、18000和36000ml-pot-1等10个水平),探讨了羊草(Leymuschinensis)绿叶氮、磷浓度和比叶面积(Specificleafarea,SLA)对这些环境因子改变的响应。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施氮肥提高了羊草绿叶比叶面积和绿叶氮浓度,但对绿叶磷浓度没有明显的影响;施磷肥显著提高了绿叶比叶面积、绿叶氮浓度和绿叶磷浓度;供水量增加提高了羊草绿叶比叶面积,降低了绿叶氮浓度,但对绿叶磷浓度无显著影响。这表明,氮、磷和水分因子的改变影响了植物叶片的养分保持能力,且不同梯度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因此,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影响植物养分利用策略,进而可能对植被-土壤系统养分循环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养分特性 羊草 氮肥梯度 磷肥梯度 水分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草生物量和养分分配对养分和水分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13
7
作者 黄菊莹 徐鹏 +2 位作者 余海龙 袁志友 李凌浩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89-1595,共7页
本研究通过3个盆栽控制试验(施氮肥试验,0、0.5、1、2、4、8、16、32、64和128g.m-2 10个水平;施磷肥试验,梯度同施氮肥试验;控水试验,11.5、12.7、14.3、16.4、19.1、22.9、28.7、38.2、57.3和114.6mL.cm-2 10个水平),探讨了养分和水... 本研究通过3个盆栽控制试验(施氮肥试验,0、0.5、1、2、4、8、16、32、64和128g.m-2 10个水平;施磷肥试验,梯度同施氮肥试验;控水试验,11.5、12.7、14.3、16.4、19.1、22.9、28.7、38.2、57.3和114.6mL.cm-2 10个水平),探讨了养分和水分改变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生物量和养分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肥和磷肥施用量的增加,羊草地上、地下生物量和养分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根冠比呈降低的趋势;随着水分供给增加,羊草地上、地下生物量和养分库亦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根冠比无明显变化;生长旺期地上生物量和养分库高于地下部分,生长末期地下生物量和养分库高于地上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分配 羊草 氮添加 养分分配 磷添加 盆栽控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N添加对典型草原几个物种叶片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黄菊莹 余海龙 +1 位作者 袁志友 李凌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19-1427,共9页
通过一个连续4 a(2003—2006年)N添加的野外控制试验(0、1、2、4、8、16、32、64 g/m2等8个水平),探讨了N供给改变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几个常见物种叶片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沿施N水平,冷蒿(Artemisia frigida)、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aca... 通过一个连续4 a(2003—2006年)N添加的野外控制试验(0、1、2、4、8、16、32、64 g/m2等8个水平),探讨了N供给改变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几个常见物种叶片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沿施N水平,冷蒿(Artemisia frigida)、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acaulis)和砂韭(Allium bidentatum)比叶面积(SLA)呈指数增加,而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和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SLA无明显变化规律;5个物种绿叶N浓度和枯叶N浓度均呈增加趋势,而绿叶P浓度和枯叶P浓度的变化趋势呈明显的物种差异性。物种间,冷蒿具有较高的SLA和叶片养分浓度,克氏针茅具有较低的SLA和叶片养分浓度。以上结果表明,N供给增加降低了植物保持N的能力,对植物P保持能力的影响随物种不同而异,反映了植物P策略对N供给改变的弹性适应。因此,大气N沉降增加改变着植物N和P利用策略,进而影响着植被-土壤系统N和P循环,而其物种差异性将对群落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系统 叶片性状 N添加 养分保持 养分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分条件下两个树种木质部栓塞对P素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5
9
作者 黄菊莹 蔡靖 +2 位作者 姜在民 张硕新 余海龙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3-188,共6页
在两种水分供给(干旱胁迫和适宜水分,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30%~40%和70%~80%)下,研究了耐旱树种元宝枫(Acer truncatum)和中生树种女贞(Ligustrum lucidum)木质部栓塞(以导水率(Percentage loss of hydraulic conductivity,P... 在两种水分供给(干旱胁迫和适宜水分,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30%~40%和70%~80%)下,研究了耐旱树种元宝枫(Acer truncatum)和中生树种女贞(Ligustrum lucidum)木质部栓塞(以导水率(Percentage loss of hydraulic conductivity,PLC)损失程度衡量)对P素添加的响应。结果发现,两个树种PLC的日变化均呈现出先上升后降低的规律,表明木质部栓塞的形成与恢复是植物体的一种平常事件;除适宜水分条件的女贞外,P素可以显著提高元宝枫和遭受干旱胁迫时女贞的PLC;两种水分条件下,干旱胁迫时元宝枫木质部栓塞明显高于适宜水分供给时。女贞的PLC在两种水分状况下无显著差异;树种间,干旱胁迫促进了元宝枫木质部的栓塞形成,明显高于同等水分条件下的女贞。该研究结果证实了"木质部限流耐旱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部栓塞 限流耐旱 P素添加 盆栽控水 日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年生植物养分回收特性及其衡量参数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菊莹 余海龙 +1 位作者 张硕新 李凌浩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2-66,共5页
主要论述了养分回收的概念和意义、衡量参数及其计算方法,比较了养分回收在不同生活型间的差异,分析了养分回收与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关系,最后对养分回收的两个参数进行了综合的评价。
关键词 养分回收效率 养分回收度 养分保存 养分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翅滨藜叶片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N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菊莹 余海龙 陈卫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21-1426,共6页
以宁夏平罗西大滩四翅滨藜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N添加的野外实验,研究四翅滨藜叶片C、N、P化学计量比的季节动态及其对N添加的响应特征。结果显示:(1)四翅滨藜叶片C、N、P化学计量比在生长季初期和末期较高,在生长季旺期(8~9月)... 以宁夏平罗西大滩四翅滨藜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N添加的野外实验,研究四翅滨藜叶片C、N、P化学计量比的季节动态及其对N添加的响应特征。结果显示:(1)四翅滨藜叶片C、N、P化学计量比在生长季初期和末期较高,在生长季旺期(8~9月)较低。(2)N添加提高了绿叶N浓度和N∶P比,降低了绿叶C∶N、N回收度(NRP)和P回收度(PRP),对其他指标的影响无明显的规律性。(3)N回收效率(NRE)和NRP均与枯叶C∶N比显著正相关;P回收效率(PRE)与绿叶P浓度显著正相关,与枯叶P浓度显著负相关;PRP分别与绿叶P浓度和枯叶C、N、P化学计量比显著正相关,与枯叶C浓度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N添加促进了四翅滨藜绿叶N摄取,降低了叶片从枯叶中回收N和P的能力,改善了枯叶N分解质量;未来大气N沉降增加会改变干旱半干旱区植物N吸收、分配和回收等策略,促进枯叶中N的释放速率,直接影响N循环,进而间接影响到植被-土壤系统C和P的循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翅滨藜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C N P计量平衡 N沉降增加 植被-土壤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树种木质部栓塞与N素营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菊莹 张硕新 冯慧娟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39,共4页
以刺槐、白榆、元宝枫及女贞等4个树种的1年生枝条为对象,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研究4个树种在2个水分水平,2种N肥处理下,木质部栓塞的程度与N素营养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N肥可以减小苗木木质部栓塞的发生。正常生长时,N肥能够加... 以刺槐、白榆、元宝枫及女贞等4个树种的1年生枝条为对象,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研究4个树种在2个水分水平,2种N肥处理下,木质部栓塞的程度与N素营养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N肥可以减小苗木木质部栓塞的发生。正常生长时,N肥能够加剧栓塞的程度。因树种自身耐旱方式不同,其栓塞发生对N素营养的敏感性也各异。木质部栓塞发生,不仅受N素营养的影响,同时是水势、大气温度、相对湿度等多个生理生态因子共同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栽控水 N素营养 限流耐旱 木质部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水和钾素添加对元宝枫和女贞木质部栓塞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菊莹 余海龙 张硕新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99-1207,共9页
通过干旱胁迫处理(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30%~40%)和正常水分供给(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两种盆栽控制试验,研究了耐旱树种元宝枫(Acer truncatum)和中生树种女贞(Ligustrum lucidum)枝条木质部栓塞(以导水率损失百分数... 通过干旱胁迫处理(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30%~40%)和正常水分供给(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两种盆栽控制试验,研究了耐旱树种元宝枫(Acer truncatum)和中生树种女贞(Ligustrum lucidum)枝条木质部栓塞(以导水率损失百分数(Percentage loss of hydraulic conductivity,PLC)衡量)和水势(Water potential,WP)对钾(K)素添加的响应。结果表明:两个树种PLC的日变化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规律,而WP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添加K素显著提高了两个树种的PLC,除了干旱胁迫下的元宝枫,其他树种和处理的PLC随K素含量的增加而增加;K素显著降低了干旱胁迫下元宝枫和女贞的WP,但对正常水分供给下两个树种的WP无显著影响;元宝枫的平均PLC高于女贞,平均WP低于女贞。以上结果表明,K素可能通过降低枝条的WP,促进树种木质部栓塞的形成,达到限制水分进一步丧失的目的。K素在调节气孔运动、渗透作用等方面的作用,可能是树种木质部栓塞形成的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素添加 盆栽控水 水势 木质部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翅滨藜叶片性状对脱硫废弃物和专用改良剂施用的响应
14
作者 黄菊莹 余海龙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42,共5页
基于大田试验,测定了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比叶面积(SLA)、叶片N和P浓度、叶片N和P利用效率(NUEN和NUEP)等叶片性状指标,研究了燃煤烟气脱硫废弃物(简称脱硫废弃物)和几种专用改良剂添加对四翅滨藜叶片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二... 基于大田试验,测定了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比叶面积(SLA)、叶片N和P浓度、叶片N和P利用效率(NUEN和NUEP)等叶片性状指标,研究了燃煤烟气脱硫废弃物(简称脱硫废弃物)和几种专用改良剂添加对四翅滨藜叶片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者配合施用提高了叶片SLA和N、P浓度,降低了叶片NUE;3种专用改良剂配方间,改良剂Ⅲ施用后SLA、N和P浓度提高幅度最大,表现出最低的NUE;改良剂Ⅰ的4个施用水平间,11.25t.hm-2的施用水平下四翅滨藜具有显著高的SLA、N和P浓度,表现出最低的NUE。表明脱硫废弃物和专用改良剂配合施用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促进了四翅滨藜叶片养分摄取、提高了其叶片光合能力。而这种作用不仅与专用改良剂的配方有关,也受专用改良剂的施用技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化土壤 脱硫废弃物 专用改良剂 四翅滨藜 叶片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东沙区侧柏树干液流与蒸腾驱动因子的时滞效应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韩磊 展秀丽 +2 位作者 王芳 孙兆军 黄菊莹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17-1423,共7页
树干液流传导反映树木蒸腾过程是估算林木耗水量的重要基础,忽视液流的时滞现象则会造成显著误差。以宁夏河东沙区防护林树种——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为研究对象,利用热扩散茎流计监测林木生长旺季的树干液流(J_s)日变化格局,... 树干液流传导反映树木蒸腾过程是估算林木耗水量的重要基础,忽视液流的时滞现象则会造成显著误差。以宁夏河东沙区防护林树种——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为研究对象,利用热扩散茎流计监测林木生长旺季的树干液流(J_s)日变化格局,采用时间错位对比法分析侧柏树干液流与蒸腾驱动因子之间的时滞效应,旨在为准确理解液流时滞和冠层蒸腾的关系,提高预测森林蒸腾耗水的准确度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典型晴天下,侧柏树干液流与蒸腾驱动因子太阳辐射(E_s)、饱和水汽压亏缺(D)、大气温度(θ_a)均呈现"迟滞回环"的关系,液流密度J_s对D、θ_a的响应回环过程呈顺时针方向,而J_s与E_s间响应回环过程则为逆时针。采用高斯方程拟合E_s、D、θ_a、潜在蒸散(E_p)及J_s日变化过程,结果表明Js峰值时刻明显滞后于E_s和E_p,提前于θ_a和D;E_s与E_p日变化过程和峰值时刻同步,但明显早于θ_a和D。错位对比法分析得出,典型晴天下侧柏树干液流与主要驱动因子E_s、D、θ_a的实际时滞分别为0.75、-0.75和-0.25 h。侧柏树干液流与E_s之间的时滞ΔJ_s-E_s与日间耗水量(W_d)和日平均水汽压饱和亏缺(D)显著相关;与D之间的时滞ΔJ_s-D与W_d、日间太阳辐射总量(E_(sT))、D显著相关,且对侧柏树干液流时滞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著相关 且对侧柏树干液流时滞具有促进作用.树干液流 迟滞回环 时滞 侧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GA土壤调理剂在盐碱障碍型土壤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纪立东 杨建国 +5 位作者 樊丽琴 黄菊莹 雷金银 何文寿 尚红莺 李淑玲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12期135-141,共7页
为了解决宁夏引黄灌区土壤盐碱障碍问题,提高盐碱障碍型土壤质量,增强土地生产力,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BGA土壤调理剂对盐碱障碍型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评价了BGA土壤调理剂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用BGA土壤... 为了解决宁夏引黄灌区土壤盐碱障碍问题,提高盐碱障碍型土壤质量,增强土地生产力,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BGA土壤调理剂对盐碱障碍型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评价了BGA土壤调理剂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用BGA土壤调理剂改善了盐碱障碍型土壤理化性质,促进了油葵、水稻及枸杞的生长发育,显著提高了3种作物产量,改善了油葵、水稻的品质;与配方施肥相比,施用BGA土壤调理剂改善了盐碱障碍型土壤理化性质,促进了油葵、水稻的生长发育,显著提高了3种作物产量,改善了油葵的品质。如果能够有效降低BGA土壤调理剂生产成本并配合化肥合理施用,BGA土壤调理剂改良盐碱障碍型土壤是可行的,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GA土壤调理剂 盐碱障碍 油葵 水稻 枸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地滞尘机理及其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7
作者 余海龙 黄菊莹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38-241,247,共5页
大气颗粒物污染已成为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之一。城市绿地的滞尘作用是城市绿地重要的生态功能之一。综述了城市大气颗粒物理化性质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城市绿地的滞尘机理、效应。从粒径大小、来源、成分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大气... 大气颗粒物污染已成为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之一。城市绿地的滞尘作用是城市绿地重要的生态功能之一。综述了城市大气颗粒物理化性质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城市绿地的滞尘机理、效应。从粒径大小、来源、成分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大气颗粒物的理化性质;从毒理学、流行病学角度探讨了大气颗粒物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城市绿地主要通过滞留、附着和粘附3种方式进行滞尘。城市绿地滞尘能力与滞尘时间、气象因素、植物种、植物群落结构等因素存在密切的联系。最后又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与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大气颗粒物 滞尘机理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雨水资源化研究综述 被引量:11
18
作者 余海龙 黄菊莹 肖国举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6-47,49,共3页
雨水资源化是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土地生产力的最佳选择。简述了雨水收集技术、雨水储存技术、雨水净化技术和雨水灌溉技术,分析了雨水利用对水土保持和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在雨水资源评价中,除对雨水资源的总量进行评... 雨水资源化是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土地生产力的最佳选择。简述了雨水收集技术、雨水储存技术、雨水净化技术和雨水灌溉技术,分析了雨水利用对水土保持和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在雨水资源评价中,除对雨水资源的总量进行评价外,更重要的是对可开发利用的雨水资源潜力进行合理评价,确定合理的开发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水土保持 半干旱区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分梯度下几个树种木质部栓塞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丹 张硕新 +1 位作者 黄菊莹 王斌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21,共4页
用盆栽控水方法,对不同水分梯度下木质部栓塞程度与水势等生理生态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木质部栓塞程度随水势的变化在一天中有明显的增减,其大小不仅决定于枝条水势,而且与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大气温... 用盆栽控水方法,对不同水分梯度下木质部栓塞程度与水势等生理生态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木质部栓塞程度随水势的变化在一天中有明显的增减,其大小不仅决定于枝条水势,而且与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大气温度、相对湿度等生理生态指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栽控水 生理生态指标 木质部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丛树干茎流与根区优先流对灌丛沙堆“土壤沃岛效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余海龙 樊瑾 +2 位作者 牛玉斌 朱湾湾 黄菊莹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共7页
"土壤沃岛效应"的形成增强了植物对干旱贫瘠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植被重建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水文学意义。灌丛树干茎流和根区优先流的水分和养分富集作用对灌丛沙堆"土壤沃岛效应"的形成、发育和... "土壤沃岛效应"的形成增强了植物对干旱贫瘠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植被重建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水文学意义。灌丛树干茎流和根区优先流的水分和养分富集作用对灌丛沙堆"土壤沃岛效应"的形成、发育和演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弄清灌丛沙堆演化过程中灌木对土壤水分变化的时空响应和其多样性的维持机制、植被对水分的生态适应对策,是进一步研究灌丛沙堆形成和演替机制的关键。本文综述了灌丛沙堆的形成机理,对灌丛沙堆演化过程中土壤水文过程与植被响应机理以及灌丛树干茎流与根区优先流对"土壤沃岛效应"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并对灌丛树干茎流与根区优先流研究方法进行了评述。在未来研究中,应加强对灌木地下根系分布及水分和养分沿灌木根系形成的优先通道运移和再分配的研究,以便更好地评价干旱贫瘠环境中树干茎流对灌木群落稳定性和生态系统发育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丛沙堆 树干茎流 根区优先流 土壤沃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