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表现及其肺内占位CT特征对比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李传资 陈向红 +2 位作者 黄菁慧 邢增宝 李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2401-2403,共3页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表现及其肺内占位CT特征。方法:纳入肺结核与肺癌共存患者47例(1组),合并肺内肿物的单纯肺结核患者34例(2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和肺内肿物的部位、形态、肿物周边征象等CT表现。结果:两组的...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表现及其肺内占位CT特征。方法:纳入肺结核与肺癌共存患者47例(1组),合并肺内肿物的单纯肺结核患者34例(2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和肺内肿物的部位、形态、肿物周边征象等CT表现。结果:两组的临床表现类似,两组间在以下方面有统计学差异,出现肺门肿物比率,短毛刺征,长毛刺征,深分叶征,晕征、血管集束征、卫星灶征、阳性支气管征等边缘征象,肿物平均增强幅度,肿物出现钙化比率(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肺癌没有特异性临床表现,但CT表现有较多的特征性,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10
2
作者 郭萍 黄菁慧 +1 位作者 王柏平 李传资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5-127,129,共4页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ASPS)是一种少见的组织起源不明确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占软组织肿瘤的0.5%-1%。因其发病率低,临床医师缺乏影像学诊断经验,常造成误诊。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2例经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为A...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ASPS)是一种少见的组织起源不明确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占软组织肿瘤的0.5%-1%。因其发病率低,临床医师缺乏影像学诊断经验,常造成误诊。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2例经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为ASPS的MRI表现,并与其病理学基础进行对比,旨在为提高MRI诊断ASPS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 软组织腺泡状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型未分化小细胞肺癌多层螺旋CT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传资 黄菁慧 +2 位作者 李建军 邢增宝 李岩 《海南医学》 CAS 2010年第12期23-25,共3页
目的提高对中央型未分化小细胞肺癌多层螺旋CT(MSCT)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中央型未分化小细胞肺癌(研究组)的MSCT平扫、动态增强资料,同期80例中央型肺鳞癌为对照组,探讨中央型未分化小细胞肺癌的MSCT特征。结果中央型未分化... 目的提高对中央型未分化小细胞肺癌多层螺旋CT(MSCT)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中央型未分化小细胞肺癌(研究组)的MSCT平扫、动态增强资料,同期80例中央型肺鳞癌为对照组,探讨中央型未分化小细胞肺癌的MSCT特征。结果中央型未分化小细胞肺癌的MSCT表现特征是:支气管管腔虽有狭窄但尚通畅,肿瘤长轴方向与相应支气管走行一致,常转移到上腔静脉后、主动脉弓下和隆突下淋巴结,常有远处转移,这些征象的出现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SCT征象有助于中央型未分化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癌 未分化小细胞癌 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合并穿孔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唐文才 吴文萃 +3 位作者 黄菁慧 李传资 聂忠仕 王绥煌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652-654,共3页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合并穿孔属于急性胆囊炎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也是腹部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临床发病率高达10%。若患者及时诊治且医护人员操作处理得当,治愈率也可达80%以上。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合并穿孔患者...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合并穿孔属于急性胆囊炎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也是腹部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临床发病率高达10%。若患者及时诊治且医护人员操作处理得当,治愈率也可达80%以上。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合并穿孔患者若未及时诊治,其病死率达7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技术 临床发病率 急性胆囊炎 胆囊体 胆囊穿孔 平扫 胆囊颈部 胆囊壁 腹腔积气 胆囊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侵犯胰腺CT征象在胃癌原发灶可切除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郭萍 唐文才 黄菁慧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4期438-441,共4页
目的探讨CT胃癌侵犯胰腺征象对评估胃癌原发灶可切除性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65例,术前CT检查均诊断为胃癌侵犯胰腺。计算CT诊断胃癌侵犯胰腺程度的准确率,分析未侵犯患者、侵犯... 目的探讨CT胃癌侵犯胰腺征象对评估胃癌原发灶可切除性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65例,术前CT检查均诊断为胃癌侵犯胰腺。计算CT诊断胃癌侵犯胰腺程度的准确率,分析未侵犯患者、侵犯可根治患者、侵犯无法根治患者胃癌与胰腺接触面形态、接触面清晰度、外侵形态、胰腺受侵犯部位和胰周CT值的差异。结果 65例患者中,术中证实未侵犯胰腺者18例,胃癌侵犯胰腺者47例,CT诊断胃癌侵犯胰腺的准确率为72. 31%。确诊胃癌侵犯胰腺患者中,手术探查发现,无法行根治性切除者16例,另31例患者采取原发灶与胰腺联合切除方案并成功切除。18例未侵犯患者接触面形态表现为Ⅰ型与Ⅱ型; 47例确诊患者则以Ⅱ型、Ⅲ型、Ⅳ型为主,其中16例无法手术切除患者均为Ⅳ型。未侵犯患者以接触面清晰居多,而确诊患者则均表现为接触面模糊。未侵犯患者、侵犯可根治患者者、侵犯无法根据患者接触面形态与接触面清晰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 <0. 05)。未侵犯患者外侵形态以毛刺条状为主,多侵犯胰体;侵犯可根治患者外侵形态以结节外突为主,多侵犯胰体;侵犯无法根治患者外侵形态以模糊片状为主,多侵犯胰头。未侵犯患者、侵犯可根治患者、侵犯无法根据患者肿瘤外侵形态与胰腺受侵犯部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未侵犯患者、侵犯可根治患者、侵犯无法根治患者胃癌与胰腺接触处的胰周CT值分别为(-47. 21±7. 85) HU、(-33. 46±6. 10) HU、(-11. 02±3. 13) HU,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胃癌侵犯胰腺的接触面多发生在胃癌外侵明显处,且接触面模糊,胰腺呈内凹或嵌插征;若接触面清晰,则提示二者仅是相贴,并无侵犯。当胰腺与胃癌的脂肪间隙密度明显增高或出现索条、淡片征时,原发灶可能无法根治切除,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胰腺侵犯 CT检查 根治性切除 接触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重建在囊腔型肺癌中的应用及病理对照 被引量:4
6
作者 黄菁慧 唐文才 赵光堂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9期55-58,共4页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重建在囊腔型肺癌中的应用及病理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3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28例囊腔型肺癌患者的多排螺旋CT重建结果及术后病理结果。结果多排螺旋CT重建结果显示,囊腔型肺癌癌灶位于右肺16例,位于左肺12...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重建在囊腔型肺癌中的应用及病理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3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28例囊腔型肺癌患者的多排螺旋CT重建结果及术后病理结果。结果多排螺旋CT重建结果显示,囊腔型肺癌癌灶位于右肺16例,位于左肺12例,位于两上中肺16例,位于两下肺12例。平均肿瘤直径为(33.45±13.26)mm,平均癌灶中心距胸膜(21.47±8.24)mm,平均囊腔直径为(20.11±10.36)mm。Mario分型评定结果显示:Ⅰ型8例,Ⅱ型2例,Ⅲ型8例,Ⅳ型10例。单个囊腔12例,多个囊腔16例,囊腔内出现分隔16例。血管集束征26例,其中6例呈现肿瘤周围气管血管束生长。斑片/条索影14例。与首次CT结果相比,末次CT随访结果显示:囊腔直径缩小3例,囊腔外结节直径增大5例,囊外结节密度增高4例。入组患者中腺癌25例,其中浸润性腺癌20例,腺鳞癌3例,原位腺癌2例。囊腔表面被覆肿瘤细胞6例,肿瘤中央坏死2例,瘤内含肺大疱6例,瘤内支气管扩张10例,瘤内见滋养血管26例。结论囊腔型肺癌以浸润性腺癌最多见,在多排螺旋CT检查结果中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其病理学基础可能与在原囊腔基础上继发性出现肺癌、支气管腔内肿瘤或破坏肺泡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腔型肺癌 多排螺旋CT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肾嗜酸细胞腺瘤和嫌色细胞肾癌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1
7
作者 黄菁慧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5期2231-2232,2235,共3页
目的探讨增强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肾嗜酸细胞腺瘤和嫌色细胞肾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接受检查的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15例,设为RO组,嫌色细胞肾癌16例设为CCRC组,收集患者的增强CT相关影像资料,并对这些影像资料... 目的探讨增强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肾嗜酸细胞腺瘤和嫌色细胞肾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接受检查的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15例,设为RO组,嫌色细胞肾癌16例设为CCRC组,收集患者的增强CT相关影像资料,并对这些影像资料进行处理,方法包括采用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及最大密度投影技术(MIP),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31个肿瘤5个呈辐轮状强化,MIP重建显示血管束呈辐轮状粗细不等,其中2个轴位像显示不清,MPR冠状位显示清晰;11个星状瘢痕,3个轴位像显示不清,其中2个MPR冠状位、1个矢状位重建显示清晰。RO组星状瘢痕征象发生率为53.33%,明显高于CCRC组的18.75%;而CCRC组均匀强化率为56.25%,明显高于RO组的2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11.386,Z2=8.124,P<0.05)。RO组皮髓质期、实质期、排泄期肿瘤强化与皮质强化的比值为0.71±0.17、0.64±0.17、0.58±0.08;CCRC组分别为0.67±0.15、0.63±0.12、0.57±0.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CT与后处理技术有助于显示肾嗜酸细胞腺瘤和嫌色细胞肾癌强化方式与特征性表现,其中中央星状瘢痕与强化均匀度有助于两种肿瘤的术前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CT 肾嗜酸细胞腺瘤 嫌色细胞肾癌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联合能谱成像评价老年射频消融肺癌术后近期疗效的价值 被引量:5
8
作者 唐文才 黄菁慧 +2 位作者 李传资 聂忠仕 王绥煌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4815-4817,共3页
目的探讨CT灌注联合能谱成像对老年射频消融肺癌术后患者近期疗效的。方法 60例经病理证实的老年肺癌患者,均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并于术前及术后行CT灌注联合能谱成像检查,比较手术前后CT灌注参数值及能谱CT参数值变化,并对比治疗后缓解... 目的探讨CT灌注联合能谱成像对老年射频消融肺癌术后患者近期疗效的。方法 60例经病理证实的老年肺癌患者,均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并于术前及术后行CT灌注联合能谱成像检查,比较手术前后CT灌注参数值及能谱CT参数值变化,并对比治疗后缓解、复发者CT灌注参数值及能谱CT参数值。结果治疗后CT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均低于治疗前(P<0.05);能谱CT参数碘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缓解组CT灌注参数BF、BV、PS均低于复发组(P<0.05);缓解组能谱CT参数碘含量、水含量、CT值均低于复发组(P<0.05)。结论 CT灌注联合能谱成像能够客观反映老年肺癌射频消融术治疗前后病灶的灌注程度及血功特点,进而为平均射频消融术的早期疗效提供有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近期疗效 CT灌注 能谱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荷动态CT-MPI联合CCTA诊断冠心病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唐文才 黄菁慧 +2 位作者 李传资 聂忠仕 王绥煌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7期100-103,共4页
目的以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ingle 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r tomography,SPECT)核素心肌灌注成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结果作为参考标准,评价负荷动态CT-MPI联合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 目的以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ingle 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r tomography,SPECT)核素心肌灌注成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结果作为参考标准,评价负荷动态CT-MPI联合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行CCTA检查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定性分析CT-MPI结果并测量17段心肌节段的灌注量化指标,包括心肌血流量(myocardial blood flow,MBF)、心肌血容量(myocardial blood volume,MBV)、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以SPECT-MPI结果作为参考标准将所有心肌节段分为灌注正常组和灌注异常组,比较两组间MBF、MBV、TTP的差异;评价CT-MPI诊断心肌缺血的效果。结果灌注正常组心肌节段MBF、MBV均显著大于灌注异常组(P_均<0.05),TTP显著短于灌注异常组(P<0.05);将SPECT-MPI结果作为参照,负荷动态CT-MPI诊断心肌缺血分别在患者、血管、节段三个水平上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其准确率分别为77.5%、85.0%及91.9%;CT-MPI与SPECT-MPI诊断心肌缺血的一致性检验结果表明,患者、血管、节段三个水平上Kappa值分别为0.600、0.775及0.868,且均具有显著差异(P_均<0.05)。结论负荷动态CT-MPI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CT-MPI联合CCTA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及心肌血流灌注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更好地识别导致缺血的狭窄病变,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动态CT心肌灌注成像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冠心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与动态心电图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卫旭瑛 李传资 +2 位作者 唐文才 黄菁慧 陈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818-1821,共4页
目的对比与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和动态心电图(DCG)两种检查技术在老年糖尿病(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方面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DM患者139例。按检查方法分为MSCT组65例和DCG组74例,分别行MSCT扫描和DCG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在研究对... 目的对比与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和动态心电图(DCG)两种检查技术在老年糖尿病(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方面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DM患者139例。按检查方法分为MSCT组65例和DCG组74例,分别行MSCT扫描和DCG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在研究对象冠状动脉病变中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予以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与金标准检查结果相比,MSCT组65例DM患者中合并冠状动脉病变46例,其诊断灵敏度为89.13%、特异度94.74%;DCG组74例患者中伴有冠状动脉疾病53例,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0.95%、84.91%;MSCT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明显高于DCG(P<0.05)。结论MSCT和DCG在老年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方面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综合患者自身具体情况加以选择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动态心电图 糖尿病 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检查8例周围型胆管细胞癌误诊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郭萍 李传资 黄菁慧 《内蒙古中医药》 2013年第18期121-123,共3页
目的:分析胆管细胞癌(PICC)影像表现及误诊原因,提高对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水平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8例,术前均经64排螺旋CT扫描并误诊,分析影像特征及误诊原因。结果:8例中,误诊为... 目的:分析胆管细胞癌(PICC)影像表现及误诊原因,提高对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水平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8例,术前均经64排螺旋CT扫描并误诊,分析影像特征及误诊原因。结果:8例中,误诊为肝囊肿2例,血管瘤1例,肝脓肿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1例,转移瘤1例。8例病例平扫均呈低密度灶,边界模糊;增强扫描动脉期边缘不均匀环状强化5例,无明显强化3例;多病灶3例;延迟呈渐进性强化7例;边缘分叶征7例;胆管包绕征7例;肿块内条索状、结节状高密度影4例;近端胆管扩张4例;包膜凹陷征1例。AFP均为阴性;CA199阳性7例,R-GT升高4例。结论:肝周围型胆管细胞癌CT表现具有特征性;增强扫描加延迟扫描有助与提高病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型胆管细胞癌 体层摄影 增强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背动静脉远近心端为受区血管的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即刻乳房再造术4例
12
作者 陈秀秀 吴煌福 +8 位作者 穆籣 郑武平 潘俊博 何贵省 宋韬 张亚珍 陈恒余 黄菁慧 许艺莲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7-513,共7页
目的探讨胸背动静脉远、近心端作为即刻乳房再造胸部受区血管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乳甲外科收治的应用胸背血管远、近心端同时作为受区血管的乳房再造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术前行... 目的探讨胸背动静脉远、近心端作为即刻乳房再造胸部受区血管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乳甲外科收治的应用胸背血管远、近心端同时作为受区血管的乳房再造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术前行胸腹部血管造影检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腹壁下血管主干及其穿支。先行乳腺切除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然后分离腹部皮瓣双侧穿支和主干血管,再离断双侧腹壁下动脉主干、暴露血管蒂,分别与胸背动静脉远、近心端行端端吻合。然后经切口将塑形好的皮瓣植入乳腺切除后的腔隙内,行再造乳房塑形摆位,患者屈膝曲髋位调整再造乳房形态,关闭腹部供区,重建脐孔,放置负压引流管,关闭乳房切口。术后随访观察皮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调查患者对再造乳房的满意度。结果共纳入4例女性患者,年龄(46.0±6.5)岁(37~52岁)。4例患者供区血管均为双侧腹壁下血管蒂,3例受区血管为胸背血管远、近心端,1例为胸背血管前锯肌支的远、近心端。术后7~10 d拔除全部引流管,顺利出院。术后随访1~15个月,平均6个月,患者恢复良好,未发生皮瓣相关并发症。4例患者对再造乳房效果均很满意。结论胸背动静脉远、近心端的同时应用既可保证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的成活,又减少了对肋骨、肋间肌的损伤,达到了更好的乳房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即刻乳房再造 胸背动脉 胸背静脉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在胆囊炎与肝病性胆囊改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唐文才 黄菁慧 +2 位作者 李传资 聂忠仕 王绥煌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499-503,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胆囊炎与肝病性胆囊改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在海南省农垦总医院行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发现有胆囊异常征象的84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胆囊炎与肝病性胆囊改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在海南省农垦总医院行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发现有胆囊异常征象的84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CT诊断结果分为胆囊炎组和肝病组。其中胆囊炎组32例,男16例,女16例;平均年龄(46±3)岁。肝病组52例,男33例,女19例;年龄(47±2)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并均经手术病理或其他影像学检查证实。分别观察胆囊炎组和肝病组的多层螺旋CT表现,并比较胆囊炎和肝病性胆囊改变在多层螺旋CT中的不同征象。两组胆囊厚径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胆囊炎组的囊壁厚径为(4.5±0.5)mm,明显长于肝病组的(3.7±0.4)mm(t=9.010,P<0.05)。胆囊炎组的囊壁强化率、胆汁密度升高率和邻近肝组织一过性强化率分别为100%、31%、19%,明显高于肝病组的75%、6%、0(χ2=9.465,9.832,-;P<0.05)。胆囊炎组的胆囊轮廓模糊及胆囊周围积液发生率分别为91%、9%,肝病组相应为7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125,4.461;P<0.05)。胆囊炎组的胆囊周围积液一般偏侧分布,肝病组的胆囊周围积液无流动性,多环绕胆囊分布。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有助于鉴别胆囊炎和肝病性胆囊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胆囊炎 肝硬化 肝炎 慢性 肝细胞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肺部CT影像学特征及对预后的评估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菁慧 李传资 +2 位作者 郭萍 唐文才 赵光堂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4427-4430,共4页
目的探究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肺部CT表现及对预后的评估。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6年2月来本院诊治恶性血液病患者252例,将发生院内真菌感染(HFI)的70例为研究对象作为真菌组,广谱抗菌药物有效患者85例作为细菌组。分析患者病原菌... 目的探究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肺部CT表现及对预后的评估。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6年2月来本院诊治恶性血液病患者252例,将发生院内真菌感染(HFI)的70例为研究对象作为真菌组,广谱抗菌药物有效患者85例作为细菌组。分析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变迁情况,研究患者发生真菌感染时的临床症状、体征、感染器官的影像学特征及其功能变化、抗真菌药的疗效。结果 25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有70例发生HFI,感染率为27.7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肺部阳性发生率为35.71%;HFI患者肺CT表现磨玻璃密度影发生率为41.43%低于细菌组62.35%(P<0.05),同时,大结节直径>1cm、空洞、晕征、毛刺征、高密度团块影与新月征均出现在真菌组,而细菌组无出现,差异显著(P<0.05);单一用药有效率73.33%低于联合用药的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各联合用药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过程中,发现真菌组肺CT表现加重率为21.43%显著高于细菌组5.88%(P<0.01)。结论对于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积极根据患者的肺部CT表现可以有效提高医院真菌感染诊断率,并改善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医院感染 肺部CT 预后
原文传递
不同组织类型中央型肺癌的MSCT与纤支镜下表现对照
15
作者 李传资 石慧芳 +2 位作者 黄菁慧 李岩 邢增宝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0年第9期1134-1134,1163,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组织类型的中央型肺癌的MSCT表现与其对应的纤维支气管镜下表现。方法中央型肺癌200例分鳞癌、腺癌和小细胞肺癌三组,对比各组间MSCT表现及纤维支气管镜的表现。结果 MSCT上肺癌的气道改变在鳞癌与腺癌组、鳞癌与小细...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组织类型的中央型肺癌的MSCT表现与其对应的纤维支气管镜下表现。方法中央型肺癌200例分鳞癌、腺癌和小细胞肺癌三组,对比各组间MSCT表现及纤维支气管镜的表现。结果 MSCT上肺癌的气道改变在鳞癌与腺癌组、鳞癌与小细胞肺癌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差异。小细胞肺癌组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其它两组。在纤支镜下,鳞癌主要表现为管内增殖型,腺癌主要为管壁浸润型,小细胞癌也以管壁浸润型为主。结论 MSCT表现对不同组织类型的中央型肺癌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作用,结合纤支镜所见形态特征可以推测肺癌可能的组织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型肺癌 纤维支气管镜 病理组织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气肿性膀胱炎的影像学诊断一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菁慧 严荣凯 +3 位作者 郑桦 郭萍 王柏平 李传资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283-283,共1页
患者,男,81岁,因阵发性腹痛伴腹胀2d于2012年2月9日入院,入院时无尿频、尿急、血尿,查血常规:白细胞19.50X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7.5%;尿常规:尿隐血(+),尿红细胞13~15/HP,尿白细胞25~30/HP,葡萄糖4.5mmol/... 患者,男,81岁,因阵发性腹痛伴腹胀2d于2012年2月9日入院,入院时无尿频、尿急、血尿,查血常规:白细胞19.50X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7.5%;尿常规:尿隐血(+),尿红细胞13~15/HP,尿白细胞25~30/HP,葡萄糖4.5mmol/L,尿葡萄糖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炎 放射摄影术 气肿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青少年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CT及MRI影像表现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廖明朗 唐文才 黄菁慧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62-1166,共5页
目的分析青少年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的CT及MRI影像表现特点,研究其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以提高CT、MRI在青年室管膜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 目的分析青少年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的CT及MRI影像表现特点,研究其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以提高CT、MRI在青年室管膜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术前行MRI、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42例患者中Ⅱ级者10例,Ⅲ级者32例,CT及MRI影像学检查明确Ⅱ级者8例,Ⅲ级者28例,另有4例无法确定,影像学检查分级评价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及MRI影像中,42例均为颅内囊实性占位病变,其中25例囊变位于病灶周边。MRI示42例病灶囊性部分呈长T1与长T2表现,实性为不均匀等T1、等T2信号,DWI表现为中高信号;CT检查实性病变为稍高密度,增强扫描33例呈不均匀及分房分隔样强化,9例实性部分强化较均匀,囊壁均可见环形强化;脑水肿影像评估无明显水肿及轻度16例,中度10例,重度15例,表示脑水肿及水肿程度与病理分级并无相关性,不对病理分级产生影响。结论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患者术前行CT及MRI检查对评估其病理分级及具体病情具有一定意义,对临床手术治疗具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管膜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影像表现 病理分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