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度梨形孢-花生共生体系建立及对花生的促生作用
1
作者 高洁 田培聪 +4 位作者 党悦嘉 李昕芮 王趁 刘闯 黄玉茜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5-393,共9页
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是一种内生真菌。为提高花生产量,探究印度梨形孢对花生的促生作用,以花生(粤油7号)为材料,采用室外盆栽实验,建立印度梨形孢与花生共生体系,调查对花生植株的农艺性状、产量、光合特性、丙二醛含量... 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是一种内生真菌。为提高花生产量,探究印度梨形孢对花生的促生作用,以花生(粤油7号)为材料,采用室外盆栽实验,建立印度梨形孢与花生共生体系,调查对花生植株的农艺性状、产量、光合特性、丙二醛含量、根系活力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采用菌丝浇灌的方式接种印度梨形孢,成功建立了与花生的共生体系,侵染率为63%。苗期时,叶片叶绿素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24.17%和19.66%,蒸腾速率比未接种印度梨形孢的花生植株22%;在苗期与成熟期,接种印度梨形孢的花生主根长、地下部鲜重、地下部干重、根系活力和叶片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提高,丙二醛含量分别显著降低24.27%和22.12%;接种印度梨形孢提高了花生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印度梨形孢 农艺性状 抗氧化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草酸对花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黄玉茜 杨劲峰 +6 位作者 梁春浩 陈堔平一 刘欣宇 耿坷睿 姚玉晨 张宇 韩晓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35-1745,共11页
【目的】探讨酚酸类自毒物质香草酸的自毒作用,研究其对花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揭示根际土壤微生物在花生生育期内对自毒物质的响应规律。【方法】以花生品种阜花12号150GY为试材,培养皿培养试验设6个处理:0、0.01、0.03、0.05、... 【目的】探讨酚酸类自毒物质香草酸的自毒作用,研究其对花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揭示根际土壤微生物在花生生育期内对自毒物质的响应规律。【方法】以花生品种阜花12号150GY为试材,培养皿培养试验设6个处理:0、0.01、0.03、0.05、0.07、0.09 mmol?L^(-1)香草酸溶液;营养钵种植试验设5个处理:0、0.01、0.03、0.05、0.07 mmol?L^(-1)香草酸溶液;盆栽试验设5个处理:香草酸用量分别为0、0.01、0.03、0.05、0.07 mg?kg-1干土。分别研究外源添加香草酸对花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1)经不同浓度香草酸溶液处理后,花生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低于CK,与对照存在显著性差异。当香草酸溶液浓度为0.09 mmol?L^(-1)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与对CK相比分别降低39%、66.3%和55.9%,自毒效应响应指数达到最大值。(2)经不同浓度香草酸溶液处理后,花生幼苗的主根长、单株干重、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均低于CK,与对照存在显著性差异,当香草酸溶液浓度为0.07 mmol?L^(-1)时,各指标与对CK相比分别降低37.3%、40.0%、19.0%、53.9%和49.1%,自毒效应响应指数达到最大值。胞间CO2浓度变化趋势与以上指标相反,随香草酸浓度的增大而呈现上升趋势,当香草酸溶液浓度为0.07 mmol?L^(-1)时,胞间CO_2浓度比对照提高46.1%。(3)香草酸浓度≥0.03 mmol?L^(-1)时,花生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和根系活力(活跃吸收面积/总吸收面积)低于CK,叶片的MDA含量高于对照,均与对照存在显著性差异,当香草酸溶液浓度为0.07 mmol?L^(-1)时,各指标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22.4%,54.2%和40.6%,MDA含量提高43.3%。(4)根际放线菌数量在花生生育前期随着香草酸浓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进入结荚期后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根际细菌数量在花生生育前期时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进入结荚期后随着香草酸浓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高浓度的香草酸(0.07 mg?kg^(-1)干土)对根际真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而低浓度的香草酸(0.01 mg?kg^(-1)干土)对根际真菌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结论】香草酸对花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香草酸亦会抑制花生幼苗的光合作用,降低根系活力,促进幼苗叶片产生丙二醛。此外,不同浓度的香草酸溶液均会使花生根际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降低,抑制根际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繁殖,而对土壤真菌的影响呈现低促高抑的现象,即低浓度的香草酸溶液促进花生根际土壤中真菌的生长;而高浓度则对真菌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草酸 花生 自毒物质 光合特性 根系活力 微生物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风沙土区连作年限对花生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3
作者 黄玉茜 韩立思 +3 位作者 韩晓日 战秀梅 杨劲峰 蒋增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8-442,共5页
探讨不同连作年限对花生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大田条件下选取正茬、连作2,3,4年地块种植花生,于花针期、结荚期和成熟期测定花生光合特性指标和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测产。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内,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花... 探讨不同连作年限对花生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大田条件下选取正茬、连作2,3,4年地块种植花生,于花针期、结荚期和成熟期测定花生光合特性指标和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测产。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内,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花生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逐渐下降,其中连作4年花生的叶片叶绿素在成熟期比正茬花生降低了11.19%,而叶面积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连作4年花生植株百果重和百仁重最低,分别为135.73g和58.84g,连作3年产量最低,为172.29kg.hm-2。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花生全株干物质积累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内变化规律不尽相同,其中在花针期时各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连作影响花生叶片的光合性能和有机物的积累,由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对产量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连作影响光合作用进而导致产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连作 光合特性 产量 干物质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及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4
作者 黄玉茜 韩晓日 +2 位作者 杨劲峰 韩梅 白洪志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8-54,共7页
为研究花生根系分泌物对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通过向土壤中添加花生根系分泌物溶液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花生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商(q MB)、基础呼吸(BRC)和代谢商(q CO2)的影响,并利用Biolog技... 为研究花生根系分泌物对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通过向土壤中添加花生根系分泌物溶液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花生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商(q MB)、基础呼吸(BRC)和代谢商(q CO2)的影响,并利用Biolog技术研究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施入不同浓度花生根系分泌物后土壤MBC和BRC呈现显著性差异,其中,BRC随浓度升高而呈上升趋势,当施入高浓度根系分泌物时达到最大值,较CK提高21.15%;MBC的变化趋势为:高浓度>中浓度>CK>低浓度,其中高浓度处理比CK提高11.55%,低浓度处理较CK降低2.16%。只有在高浓度根系分泌物处理下,q MB才出现显著差异,较CK提高11.63%。施入高浓度根系分泌物土壤的平均吸光值(AWCD),Shannon和Mcintosh指数均高于CK及其他两个处理,分别较CK提高21.53%、5.64%和8.82%,并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出现分异,中浓度根系分泌物处理与CK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相近,其明显不同于高浓度根系分泌物处理的土壤,说明它们对单一碳源的利用能力不同,其群落代谢特征存在差异,其中对碳源的利用差异主要表现在6种碳源上,分别为L-天冬酰胺、D-甘露醇、α-环式糊精、D-氨基葡萄糖酸、D-纤维二塘和α-D-乳糖。高浓度的根系分泌物能够明显改变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及群落功能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根系分泌物 微生物群落 功能多样性 BIOLO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植株和土壤水浸液自毒作用研究及土壤中自毒物质检测 被引量:24
5
作者 黄玉茜 韩立思 +2 位作者 杨劲峰 王月 韩晓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6023-6032,共10页
通过盆栽试验及生物测试研究花生植株、土壤水浸液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自毒作用,利用单因子方差分析结合多重比较分析各处理组生物活性差异;采用液相色谱法(HPLC)对正茬、连作2、4 a和6 a的花生根际土壤中酚酸类物质进行定性和定... 通过盆栽试验及生物测试研究花生植株、土壤水浸液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自毒作用,利用单因子方差分析结合多重比较分析各处理组生物活性差异;采用液相色谱法(HPLC)对正茬、连作2、4 a和6 a的花生根际土壤中酚酸类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花生植株不同部位及根际土壤水浸液对花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具有浓度梯度效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16 g/10 mL水浸液的抑制作用最大。花生生长受自毒物质的影响,此影响作用强度因自毒物质的来源部位不同而存在差异。种子萌发以茎水浸液的自毒作用最为明显。但针对幼苗生长的不同测定指标其部位差异不一致,其中以茎水浸液对幼苗株高和叶面积的自毒作用最为明显,根际土壤水浸液对幼苗主根长、单株鲜重和单株干重的自毒作用最为明显。在根际土壤水浸液中鉴定到4种酚酸物质,分别为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香豆酸和香豆素,其中香草酸和香豆素含量较高且变化规律性明显,在土壤中的含量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上升,连作6 a后土壤中的含量达到0.289μg/g和0.025μg/g干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连作 自毒作用 自毒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连作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5
6
作者 黄玉茜 韩立思 +3 位作者 韩梅 肖亦农 杨劲峰 韩晓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6-100,共5页
为评价辽宁地区花生连作对土壤生物性状的影响,对不同连作年限花生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花生连作年限的增加,在整个生育期内,土壤酸性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活性排列顺序为连作2年>连作4... 为评价辽宁地区花生连作对土壤生物性状的影响,对不同连作年限花生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花生连作年限的增加,在整个生育期内,土壤酸性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活性排列顺序为连作2年>连作4年>正茬>连作6年;土壤脲酶活性在整个生育期内总体上呈现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活性在不同生育时期内变化规律不一致。连作改变了土壤酶活性,使花生根系毒害作用和土壤磷素流失加重,使土壤状况、pH值、氮素供应能力均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连作 土壤酶 盆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作胁迫对花生叶片防御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黄玉茜 韩晓日 +2 位作者 杨劲峰 刘小虎 白洪志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8-645,共8页
以花生品种"阜花12"为供试材料,选取正茬和连作3年2个处理,分析了花生在连作条件下防御酶系活性以及膜脂过氧化产物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花生连作后,叶片的SOD活性和MDA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内均高于正茬;叶片的PPO和POD活... 以花生品种"阜花12"为供试材料,选取正茬和连作3年2个处理,分析了花生在连作条件下防御酶系活性以及膜脂过氧化产物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花生连作后,叶片的SOD活性和MDA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内均高于正茬;叶片的PPO和POD活性在整个生育期内总体上呈现升高趋势,但在苗期时连作3年的酶活性小于正茬的花生处理;叶片的CAT活性在整个生育期内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仅在成熟期时连作3年的酶活性大于正茬;叶片的PAL活性在整个生育期内变化规律不一致,苗期和花针期时,连作3年的酶活性大于正茬,结荚期和成熟期时,连作3年的酶活性小于正茬。连作改变了花生叶片防御酶活性和MDA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连作 防御酶 膜脂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木霉菌T23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 被引量:13
8
作者 黄玉茜 梁春浩 陈捷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4-27,40,共5页
试验研究了绿色木霉T23菌株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的适宜条件,并对原生质体的释放和再生过程进行了形态观察。结果表明:绿色木霉,123菌株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菌龄为24h,酶浓度为15mg/mL,酶解时间为3-4h,酶解温度为30-35℃。观... 试验研究了绿色木霉T23菌株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的适宜条件,并对原生质体的释放和再生过程进行了形态观察。结果表明:绿色木霉,123菌株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菌龄为24h,酶浓度为15mg/mL,酶解时间为3-4h,酶解温度为30-35℃。观察到木霉菌以菌丝断裂方式释放原生质体,以2种方式进行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菌 酶解 原生质体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疯草中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黄玉茜 张恩然 潘维锋 《山东科学》 CAS 2003年第4期34-39,共6页
:概述了疯草三类主要有毒成分:脂肪族硝基化合物、硒及硒化合物、疯草毒素(生物碱)。牲畜疯草中毒后形成的采食嗜好是后天形成,中毒后的牲畜许多脏器发生病变并导致神经性疾病。血清学检测发现,中毒后血清中酶、离子以及激素水平和含量... :概述了疯草三类主要有毒成分:脂肪族硝基化合物、硒及硒化合物、疯草毒素(生物碱)。牲畜疯草中毒后形成的采食嗜好是后天形成,中毒后的牲畜许多脏器发生病变并导致神经性疾病。血清学检测发现,中毒后血清中酶、离子以及激素水平和含量等均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牲畜疯草 中毒 研究进展 采食嗜好 血清 毒草 豆科 饲料 草原畜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风沙土区连作年限对花生植株性状、产量及主要病害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黄玉茜 刘欣宇 +3 位作者 林英 梁春浩 马京莹 韩晓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59-464,共6页
为探讨连作年限对辽宁西北部风沙土区花生植株性状、产量及主要叶部病害发生规律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调查了正茬、连作2,3,4,5,10年对花生的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和病害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年限对花生主要农艺... 为探讨连作年限对辽宁西北部风沙土区花生植株性状、产量及主要叶部病害发生规律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调查了正茬、连作2,3,4,5,10年对花生的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和病害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年限对花生主要农艺性状影响较大,连作10年后,主茎高、第一侧枝长和单株分枝数降低幅度最大,分别为25.4%,26.3%和30.8%。连作对花生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明显,单株荚果数、单株饱果数、百果重、百仁重和产量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与正茬相比,连作10年后降低幅度最大,分别为42.3%,43.4%,8.9%,17.3%和36.1%。连作后花生褐斑病和网斑病的病情指数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连作10年后病情指数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1.60和39.87。其中,连作3年和连作4年,花生褐斑病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连作5年和连作10年,花生网斑病的病情指数也无显著性差异。花生连作对植株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主要叶部病害病情指数的影响较大,连作对花生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连作年限越长抑制作用越大。实践中,为提高辽宁风沙土区花生产量应适当实行轮作倒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连作 风沙土 植株性状 产量 病情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想法 被引量:8
11
作者 黄玉茜 韩梅 +2 位作者 孙军德 刘灵芝 肖亦农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6期99-102,共4页
总结目前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及细化考核制度等方面提出改革策略,以加快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环境微生物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9
12
作者 黄玉茜 孙军德 +3 位作者 韩梅 白洪志 李炳学 刘灵芝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84-87,共4页
精品课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一项重要工程,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设、实践内容建设是环境微生物学精品课建设四个主要方面。环境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必须打造高水平教学队伍,使其知识结构、年龄... 精品课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一项重要工程,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设、实践内容建设是环境微生物学精品课建设四个主要方面。环境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必须打造高水平教学队伍,使其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师资配置合理化;立足农业院校,加大课程教学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采用案例教学法,注重教学理论联系实际,采用问题式教学,加强综合性和设计性思考题的训练,积极开展网络教学,促进师生交流与教学互动,鼓励多种教学法和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和尝试,不断创新多种教学方法。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大力搞好实验室与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微生物学 精品课建设 案例教学 网络教学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霉菌T23菌株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玉茜 刘限 +2 位作者 程根武 刘海南 陈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303-307,320,共6页
本文研究了木霉菌T23菌株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并对原生质体的释放和再生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结果表明,木霉菌T23菌株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菌龄为24h,裂解酶采用崩溃酶,酶浓度为15mg.ml-1,酶解时间在3~4h之间,酶解温度以30~3... 本文研究了木霉菌T23菌株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并对原生质体的释放和再生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结果表明,木霉菌T23菌株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菌龄为24h,裂解酶采用崩溃酶,酶浓度为15mg.ml-1,酶解时间在3~4h之间,酶解温度以30~35℃时最为适合。观察到木霉菌以菌丝断裂方式释放原生质体,以产生不规则突出的方式进行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菌 原生质体制备 原生质体再生 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霉工程菌株酯酶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的电泳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玉茜 陈捷 +1 位作者 韩梅 梁春浩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9-421,共3页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木霉菌的野生菌株T21及其4株REMI转化子T31、T34、T47、T55的可溶性蛋白和酯酶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转化子之间、转化子与野生菌株之间的谱带均有差异。野生菌株T21及转化子T31、T34、T47、T55...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木霉菌的野生菌株T21及其4株REMI转化子T31、T34、T47、T55的可溶性蛋白和酯酶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转化子之间、转化子与野生菌株之间的谱带均有差异。野生菌株T21及转化子T31、T34、T47、T55的蛋白谱带为22,21,19,17,24条;酯酶谱带为6,8,4,5,3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 酯酶同工酶 可溶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霉菌REMI变异株与不同宿主的专化性互作研究
15
作者 黄玉茜 梁春浩 +2 位作者 韩梅 孙军德 陈捷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38,共4页
比较了木霉菌野生株及不同木霉REMI变异株与宿主植物间的相互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供试木霉菌均不能促进黄瓜生长;Trm31对高羊茅草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他菌株对高羊茅草生长无明显影响;T21、Trm47、Trm55对稗草的生长有促进作用,Trm31、Tr... 比较了木霉菌野生株及不同木霉REMI变异株与宿主植物间的相互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供试木霉菌均不能促进黄瓜生长;Trm31对高羊茅草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他菌株对高羊茅草生长无明显影响;T21、Trm47、Trm55对稗草的生长有促进作用,Trm31、Trm34对稗草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 高羊茅草 稗草 互作 宿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施用炭基肥对花生土壤性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4
16
作者 杨劲峰 江彤 +4 位作者 韩晓日 李丹 张春芳 王月 黄玉茜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8-73,共6页
通过田间微区定位试验,研究施用炭基缓释花生专用肥及不同有机肥配施化肥对连作花生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炭基缓释肥可以明显提高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和花生产量。连续施用3年后,炭基缓释花生专用肥处理产量达到最高,... 通过田间微区定位试验,研究施用炭基缓释花生专用肥及不同有机肥配施化肥对连作花生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炭基缓释肥可以明显提高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和花生产量。连续施用3年后,炭基缓释花生专用肥处理产量达到最高,为6 488 kg/hm2,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方式。施用炭基肥在提高土壤有机质、全钾、速效钾含量方面效果优于其他处理方式;在提高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方面效果与其它处理方式相差不大。而在提高土壤全磷方面炭基肥效果不如其它处理。同时,施用炭基肥在维持土壤p H值效果上略差于其他处理,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p H值有所下降;而猪粪配施化肥和玉米秸秆配施化肥处理在防止土壤酸化方面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基缓释肥 有机肥 理化性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炭基缓释肥对花生光合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17
作者 杨劲峰 鲁豫 +4 位作者 刘小华 王月 李娜 黄玉茜 韩晓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08-415,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开展不同用量生物炭及炭基缓释肥对花生关键生育时期功能叶荧光动力学影响研究,探明不同条件下叶片光系统变化规律,以期为新型肥料增产机理及研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定位试验始于2011年,试...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开展不同用量生物炭及炭基缓释肥对花生关键生育时期功能叶荧光动力学影响研究,探明不同条件下叶片光系统变化规律,以期为新型肥料增产机理及研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定位试验始于2011年,试验设5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生物炭(C15和C50)、氮磷钾配施(NPK)、炭基缓释肥(TJHS)。C15和TJHS为等碳量,NPK和TJHS为等氮磷钾养分。于2013年花生开花下针期采集功能叶片,利用MPEA-2型植物效率仪进行荧光动力学曲线、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性能测定。【结果】施用炭基缓释肥引起花生叶片OJIP曲线中K、J和I点的荧光强度降低,其中J点降幅最大。炭基缓释肥对提高花生功能叶电子由QA传递到QB概率的效果要好于等碳量处理,ψo值增加了6.56%;与等养分处理效果相当。炭基缓释肥对提高花生功能叶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性能指数的效果好于等碳量或等养分处理,PIABS值分别提高了12.27%、17.62%。炭基缓释肥对降低功能叶叶绿素可变荧光Fj占Fo-Fp振幅比例(Vj)效果要好于等碳量或等养分处理,Vj值分别降低了10.26%、5.41%。炭基缓释肥对降低功能叶叶绿素可变荧光Fk占Fo-Fp振幅比例(Wk)效果与等碳量投入或等养分投入条件下无明显差异。施用炭基缓释肥对花生叶片光合系统Ⅰ(PSⅠ)指标也具有明显影响,花生功能叶片820 nm相对吸收值(It)呈"V"型变化,且ΔIt值变化较为平稳,处于逐步上升趋势;炭基缓释肥对花生功能叶的最大氧化还原活性作用要好于氮磷钾配施,ΔI/Io提升了4.3 0%。【结论】施用炭基缓释肥可以引起花生营养生长阶段叶片荧光诱导曲线显著变化,具有提高叶片光合性能作用,尤其在电子传递和光能吸收方面优于生物炭或氮、磷、钾配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基缓释肥 光合系统 叶绿素荧光 820 nm吸光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连作花生植株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欣昕 韩晓日 +3 位作者 黄玉茜 杨劲峰 王月 蒋增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0-613,共4页
通过花生连作风沙土微区定位试验研究了施用化肥、有机肥以及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对连作花生的植株性状、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以增加连作花生主茎高度和第一侧枝长度,提高花生籽仁的产量、... 通过花生连作风沙土微区定位试验研究了施用化肥、有机肥以及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对连作花生的植株性状、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以增加连作花生主茎高度和第一侧枝长度,提高花生籽仁的产量、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但对单株分枝数影响不大。增施P、K肥均能提高单株荚果数和出仁率,增施P肥对提高粗脂肪含量也有积极作用。而单施N肥易造成植株徒长,出仁率降低。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平均比单施化肥和单施有机肥分别增产15.36%和13.83%;有机肥和氮磷或氮磷钾配合粗蛋白含量平均比单施化肥和单施有机肥分别提高4.94%和4.47%,粗脂肪平均也分别提高了7.62%和5.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连作 风沙土 微区试验 施肥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具解磷特性大豆根瘤菌的分离筛选与回接鉴定 被引量:9
19
作者 韩梅 于芳 +2 位作者 肖亦农 黄玉茜 韩晓日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51-56,共6页
从沈阳农业大学的科研基地分离得到20株根瘤菌,进一步利用乙炔还原法和溶磷圈法得到1株兼具有结瘤固氮和解磷作用的根瘤菌#6菌株。#6的固氮酶活性为4.94μmolC2H4.g-1.min-1,与参照菌株USDA110的固氮酶活性相当;用溶磷圈法定性试验#6解... 从沈阳农业大学的科研基地分离得到20株根瘤菌,进一步利用乙炔还原法和溶磷圈法得到1株兼具有结瘤固氮和解磷作用的根瘤菌#6菌株。#6的固氮酶活性为4.94μmolC2H4.g-1.min-1,与参照菌株USDA110的固氮酶活性相当;用溶磷圈法定性试验#6解磷性,其可以溶解有机磷,对照菌株USDA110无解磷现象;进一步测定#6的解磷量,其解磷量分别在第7天为35.50μg/mL,第14天为21.05μg/mL;对根瘤菌#6生理生化和生长特性进行试验,以利于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 固氮 解磷 分离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杀菌剂及混剂对葡萄褐斑病的生物活性测定 被引量:9
20
作者 梁春浩 刘长远 +2 位作者 苗则彦 黄玉茜 赵奎华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6-68,共3页
葡萄褐斑病是葡萄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其化学防治具有一定难度。测定了市场上用于防治该病害的10种主要杀菌剂的室内杀菌活性,活性较好的杀菌剂有40%氟硅唑EC、50%咪鲜胺WP、10%苯醚甲环唑WG。通过混剂筛选试验,10%苯醚甲环唑WG∶50%多菌... 葡萄褐斑病是葡萄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其化学防治具有一定难度。测定了市场上用于防治该病害的10种主要杀菌剂的室内杀菌活性,活性较好的杀菌剂有40%氟硅唑EC、50%咪鲜胺WP、10%苯醚甲环唑WG。通过混剂筛选试验,10%苯醚甲环唑WG∶50%多菌灵WP(质量比4∶1、2∶1、1∶1)、40%氟硅唑EC∶70%代森锰锌WP(质量比4∶1、2∶1)、50%咪鲜胺WP∶70%甲基硫菌灵WP(质量比4∶1、2∶1、1∶1)是较好的杀菌剂组合,对葡萄褐斑病防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褐斑病 室内杀菌活性 混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