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常凝血酶原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刘洵祺 才袁 +1 位作者 汪莹 黄湘荣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52-56,共5页
目的分析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对乙型肝炎病毒(乙肝)相关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9年11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9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肝癌患者,所有... 目的分析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对乙型肝炎病毒(乙肝)相关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9年11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9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肝癌患者,所有患者接受TACE联合RFA治疗。至少随访2年观察患者复发情况,依据ROC曲线分析PIVKA-Ⅱ预测复发的最佳截断值,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曲线图明确PIVKA-Ⅱ与肿瘤复发的关系,Cox回归分析影响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随访时间11~104.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6.9个月。至随访结束,99例患者中有72例复发,复发率为72.7%。ROC曲线分析确定PIVKA-Ⅱ预测复发的最佳截断值为43.6 mAu/ml,敏感度为68.1%,特异度为70.4%,约登指数0.385,ROC曲线下面积0.66。以PIVKA-Ⅱ截断值43.6 mAu/ml为界,≥43.6 mAu/ml为高水平组,57例;<43.6 mAu/ml为低水平组,42例。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1、3、5年肿瘤累积复发率分别为42%、81%、87%与35%、53%、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数目、肿瘤最大径、临床分期、甲胎蛋白(AFP)、PIVKA-Ⅱ与肿瘤复发有关(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数目、PIVKA-Ⅱ是乙肝相关肝癌治疗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IVKA-Ⅱ对乙肝相关肝癌治疗后复发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射频消融 异常凝血酶原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临床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黄湘荣 曾政 +6 位作者 陆普选 郑广平 王明星 陈晓芳 袁静 刘映霞 周伯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第2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特点。方法收集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12月18日至2014年1月26日收治的12例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临床影像学资料(男6例、女6例),对其临床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 目的探讨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特点。方法收集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12月18日至2014年1月26日收治的12例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临床影像学资料(男6例、女6例),对其临床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均行胸部X线和CT检查。发病早期(≤4d)行影像学检查8例,病变多起始单侧肺下叶,局限于肺叶段分布,其中右肺下叶3例,左肺下叶2例,双肺下叶2例(病变右侧叶偏重1例,左侧偏重1例),3个肺叶1例;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影和实变影,可见充气支气管征象;伴小叶间隔增厚4例和胸膜腔积液3例。进展期(5-10d):病变迅速进展,累及双肺多叶,呈多发或弥漫性分布,12例均累及3个肺叶以上,其中10例累及5个肺叶,病变仍以起始部位最严重;伴胸膜腔积液11例,心包积液3例,腹膜腔积液1例。吸收期(≥11d):经抗病毒等治疗,病灶开始吸收,但仍残留条索状影、磨玻璃影及片状实变影。结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性肺炎,具有早期表现为单侧肺段和肺叶渗出性病变,48-72h内迅速进展为双肺多叶广泛分布的磨玻璃影和实变影的影像学表现特征。伴胸腹腔积液提示病情严重。影像学检查与诊断对本病的临床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 甲型H7N9病毒 肺炎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外体循环动脉栓塞在肺结核咯血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黄湘荣 朱文科 +5 位作者 陆普选 郑斐群 李苑 张丽萍 郑广平 余万其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23-927,共5页
目的:探讨肺外体循环动脉在肺结核咯血中的供血特点及肺外体循环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价值,以提高介入手术治疗疗效。方法:70例肺结核咯血患者经内科治疗无效,采用Seldingers技术行股动脉穿刺,将导管插至胸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探查... 目的:探讨肺外体循环动脉在肺结核咯血中的供血特点及肺外体循环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价值,以提高介入手术治疗疗效。方法:70例肺结核咯血患者经内科治疗无效,采用Seldingers技术行股动脉穿刺,将导管插至胸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探查病灶供血动脉,针对靶血管行栓塞治疗。结果:70例患者共行195支血管造影,有54例(77.14%,54/70)存在病灶多血供,总共179支供血血管。54例患者中支气管动脉81支,肋间后动脉74支,胸廓内动脉16支,甲状颈干4支,锁骨下动脉2支,胸外侧动脉2支。支气管及肋间后动脉共干38例,根髓动脉显示27例。一次性栓塞后即刻止血48例(82.85%,48/70);出血明显减少,经内科保守治疗1周内出血停止19例(24.29%,19/70);经2次介入手术止血3例。结论:约77%的肺结核咯血患者病灶存在多支动脉供血特点,仔细寻找肺外体循环靶血管并进行规范栓塞是提高肺结核咯血介入手术治疗疗效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咯血 栓塞 支气管动脉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置管灌注化疗治疗脊柱椎体结核脓肿 被引量:10
4
作者 黄湘荣 陆普选 +3 位作者 詹子睿 朱文科 张利萍 李苑 《当代医学》 2010年第17期327-331,共5页
目的评价经皮穿刺置管局部灌注化疗治疗胸腰椎体结核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09年6月PCD治疗的胸腰椎体结核患者12例(椎体17个),CT或MRI证实腰椎结核,椎体骨质破坏严重,不伴椎体严重后突畸形和截瘫。在全身化疗的同时,行CT引导下... 目的评价经皮穿刺置管局部灌注化疗治疗胸腰椎体结核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09年6月PCD治疗的胸腰椎体结核患者12例(椎体17个),CT或MRI证实腰椎结核,椎体骨质破坏严重,不伴椎体严重后突畸形和截瘫。在全身化疗的同时,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灌注冲洗和持续化疗。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引流时间37~68天,平均52天。术后随访时间6~10月,患者的疼痛和发热消失,恢复正常工作或生活,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胸、腰椎体结核,当椎体破坏严重,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高浓度抗结核药物保留灌洗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治疗 脊柱结核 局部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13
5
作者 黄湘荣 张福君 +1 位作者 焦德超 李传行 《当代医学》 2009年第11期205-207,共3页
目的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恶性肿瘤的近期临床价值。方法40例肺恶性肿瘤患者,其中22例为肺癌,共35个病灶,18例为肺转移瘤(原发病6例为肝癌,10例为肠癌,2例为乳腺癌),共31个病灶。病灶平均直径为4.0cm。采用TPS计算布源,在CT... 目的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恶性肿瘤的近期临床价值。方法40例肺恶性肿瘤患者,其中22例为肺癌,共35个病灶,18例为肺转移瘤(原发病6例为肝癌,10例为肠癌,2例为乳腺癌),共31个病灶。病灶平均直径为4.0cm。采用TPS计算布源,在CT导向下将125I粒子植入瘤灶内,随访6个月观察局部控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40例病例共66个病灶,完全缓解(CR)34/66;部分缓解(PR)21/66;无变化(NC)9个;进展(PD)2个,总有效率88.3%(CR+PR)。27例患者术中肺内会有少量渗出;4例出现气胸,肺压缩均在30%以内,经保守治疗好转;术后1周痰中带血14例;术后2周3例患者出现轻度白细胞下降,白细胞计数3~4×109/L;术后6个月的影像学检查发现肺内粒子游走2例;未见大出血、急性肺栓塞、肺脓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恶性肿瘤,近期效果好,是治疗肺恶性肿瘤的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性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感染H7N9禽流感肺炎CT表现与病毒载量及CD4^+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 被引量:4
6
作者 黄湘荣 黄华 +7 位作者 陆普选 曾政 陈小芳 周伯平 刘映霞 袁静 李国保 邓群益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7期751-755,共5页
目的:探讨人感染H7N9禽流感肺炎CT扫描半定量评分与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及相关性。方法:搜集2013年12月-2014年2月本院确诊的9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行每日病毒M片段Ct值测定、血常规及T... 目的:探讨人感染H7N9禽流感肺炎CT扫描半定量评分与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及相关性。方法:搜集2013年12月-2014年2月本院确诊的9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行每日病毒M片段Ct值测定、血常规及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定期胸部CT扫描,根据CT表现进行半定量评分,观察三者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程早期(≤4d):明确诊断2例,病毒M片段Ct值分别为34.28和30.48。3例患者病程早期共行4次胸部CT扫描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CT表现半定量评分平均为3.68±1.25,CD4+T淋巴细胞数平均为33.03±3.34。病程进展期(5d≤d≤10d):病程的第5~7天病毒M片段Ct值达到低值28.72±3.88,8~10d病毒M片段Ct值增加为30.57±3.07,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7,P>0.05)。肺炎CT表现评分和CD4+T淋巴细胞变化略滞后于病毒载量变化,于8~10dCT表现评分达到峰值(12.94±6.10),与早期相比,CT评分均值增加50%,而CD4+T淋巴细胞数降低为24.39±5.15。病程恢复期(≥11d),此期病毒载量下降或转阴,CD4+T淋巴细胞数恢复正常,肺部病灶吸收减少。结论:在病变进展期,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与胸部CT表现半定量评分存在一定相关性。监测三者的变化趋势,对临床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 病毒载量 T淋巴细胞亚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干骨样骨瘤影像学表现(附5例报告)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湘荣 唐一 易文忠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6期442-443,共2页
关键词 股骨 骨样骨瘤 X线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钙化性椎间盘病(附3例报告和文献复习) 被引量:2
8
作者 黄湘荣 李维金 何庆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1年第3期132-135,共4页
目的 :探讨儿童钙化性椎间盘病的临床和X线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 :报告 3例病例 ,均行颈椎正侧位片 ,其中 1例行CT扫描检查 ,并结合文献 15 0例。结果 :本病多系急性发病 ,好发于 5~ 10岁儿童 ,预后满意。X线改变包括 :( 1)15 3例中共... 目的 :探讨儿童钙化性椎间盘病的临床和X线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 :报告 3例病例 ,均行颈椎正侧位片 ,其中 1例行CT扫描检查 ,并结合文献 15 0例。结果 :本病多系急性发病 ,好发于 5~ 10岁儿童 ,预后满意。X线改变包括 :( 1)15 3例中共有 184个椎间盘钙化 ,绝大部分位于颈椎 13 9/ 15 3 ( 90 8% ) ,钙化呈团块状、盘状、碎裂状、环状、半环状、线状 ;( 2 )髓核脱出或移位 ;( 3 )椎体改变发生率为 75 8% ( 116/ 15 3 ) ,依次为椎体变扁、前上 /下缘假性骨赘、“钳口征”。结论 :本病为预后良好的自限性疾病 ,累及“髓核—纤维环—椎体终板”这一整体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椎间盘 钙质沉着 X线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CT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21
9
作者 朱文科 陆普选 +6 位作者 乐晓华 刘映霞 黄湘荣 罗军 刘水腾 刘艳 马威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31-933,共3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CT影像表现与病理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确诊的13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CT影像表现及穿刺活检病理相关资料。13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小于200/μl。结果:13例肺结核中,CT多表现为结节...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CT影像表现与病理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确诊的13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CT影像表现及穿刺活检病理相关资料。13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小于200/μl。结果:13例肺结核中,CT多表现为结节、肿块影及片状实变影,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胸膜炎。病理组织抗酸杆菌染色阳性9例。干酪样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5例,淋巴细胞、纤维组织增生或类上皮细胞浸润5例,肺组织坏死并炎性细胞浸润3例。所有患者的病理组织中均未见到典型结核结节及朗罕氏巨噬细胞。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主要表现为结节、肿块或片状实变影,合并胸膜炎或纵膈淋巴结肿大。其病理改变主要为炎性肉芽肿和/或合并干酪坏死,缺乏典型结核结节及郎罕氏巨噬细胞,诊断还应结合抗酸杆菌染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结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DS合并症的经皮介入治疗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文科 陆普选 +5 位作者 黄湘荣 张莉萍 李苑 刘锦清 曹义 张辉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9年第6期552-554,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介入技术在艾滋病(AIDS)伴发合并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AIDS伴发合并症患者,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或置管引流术,观察介入诊断的正确率、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操作成功。14例患者接受1... 目的探讨经皮介入技术在艾滋病(AIDS)伴发合并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AIDS伴发合并症患者,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或置管引流术,观察介入诊断的正确率、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操作成功。14例患者接受16次穿刺活检,11例(13例次)获得诊断,诊断率81.25%。6例脓肿及囊肿引流,病灶完全消失3例,病灶缩小2例,1例无明显变化,仍持续保留导管引流。1例脾栓塞面积约50%,术后血小板升高,出现暂时性肝功能降低。所有患者均无并发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未发生医护人员暴露感染。结论介入技术在AIDS患者合并症的临床应用是安全可行的,但应注意严格预防暴露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介入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合并症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病理类型肺癌HRCT征象与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晶晶 张倩倩 +6 位作者 朱文科 黄湘荣 郑广平 乐晓华 单万水 陈晓芳 陆普选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30-633,共4页
目的:探讨肺腺癌、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的HRCT征象与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提高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选取111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肺腺癌69例,肺鳞癌30例,小细胞肺癌12例。进行HRCT扫描和血清肿瘤标志... 目的:探讨肺腺癌、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的HRCT征象与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提高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选取111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肺腺癌69例,肺鳞癌30例,小细胞肺癌12例。进行HRCT扫描和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及NSE)检测,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HRCT征象与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111例肺癌中分叶征102例,毛刺征59例,胸膜凹陷征49例,血管集束征26例,空泡征55例。CEA在肺腺癌中的浓度最高[(13.43±24.81)ng/mL],CYFRA21-1在肺鳞癌中的浓度最高[(17.81±31.21)ng/mL],NSE在小细胞肺癌中的浓度值最高[(47.48±57.32)ng/mL]。不同HRCT征象的肺癌CEA浓度和CYFRA21-1浓度没有统计学差异。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CEA浓度没有统计学差异。肺鳞癌的CYFRA21-1浓度高于肺腺癌和小细胞肺癌(P<0.05)。小细胞肺癌NSE浓度显著高于肺鳞癌和肺腺癌(P<0.05)。结论:CEA、CYFRA21-1和NSE平均浓度值最髙的依次是肺腺癌、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CYFRA21-1浓度、NSE浓度的显著升高分别提示肺鳞癌、小细胞肺癌的可能性较大。有胸膜凹陷征的小细胞肺癌NSE的浓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肿瘤标志物 肺肿瘤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有肝硬化基础的中期肝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舒丹 黄湘荣 +2 位作者 汪莹 曾丽红 许诚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286-287,296,共3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治疗有肝硬化基础的中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有肝硬化基础的中期肝癌患者65例,其中26例行TACE联合RFA治疗,39例行TACE治疗。采...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治疗有肝硬化基础的中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有肝硬化基础的中期肝癌患者65例,其中26例行TACE联合RFA治疗,39例行TACE治疗。采用m RESIST标准评价应答情况,并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生存期。结果:两组患者的应答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联合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较TACE组长(25月:19月,p=0. 018)。结论:对于中期肝癌,TACE联合RFA治疗的远期疗效优于单独TACE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射频消融术 总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舒丹 黄湘荣 +3 位作者 蒋育进 黄婷 刘映霞 许诚 《肝脏》 2019年第7期740-743,共4页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PVT)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314例肝硬化患者病历资料,其中合并PVT者33例,未合并PVT者281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肝硬化病因、血常规、生化学指标、凝血功能、门...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PVT)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314例肝硬化患者病历资料,其中合并PVT者33例,未合并PVT者281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肝硬化病因、血常规、生化学指标、凝血功能、门静脉主干内径宽度、门静脉流速及Child-Pugh评分。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计算AUC以评判各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PVT和未合并PVT患者的血小板分别为(70.42±28.96)×10 ^9/L、(85.61±33.24)×10^ 9/L,血浆抗凝血酶-Ⅲ分别为(49.39±17.33)%、(57.31±18.27)%,门静脉流速分别为(12.67±1.19)cm/s、(14.40±1.36)cm/s,D-二聚体分别为(2.09±1.98)mg/L、(0.95±0.52)mg/L,Child-Pugh评分分别为(9.67±1.11)、(8.77±1.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抗凝血酶-Ⅲ(OR=0.956,P=0.009)、D-二聚体(OR=6.351,P<0.01)、门静脉流速(OR=0.301,P<0.01)、Child-Pugh评分(OR=2.486,P<0.01)是肝硬化患者发生PVT的重要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上述4个因素的AUC分别为0.629、0.786、0.842、0.722。结论门静脉流速减慢、高Child-Pugh评分、高D-二聚体水平、低抗凝血酶-Ⅲ是肝硬化患者PVT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静脉血栓形成 门静脉 D-二聚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48周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应答不佳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策略的探索 被引量:3
14
作者 舒丹 龚觅 +3 位作者 黄湘荣 纪燕华 蒋育进 许诚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5期2204-2206,2210,共4页
目的探索对于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标准疗程治疗而未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延长PegIFNα疗程是否能提高疗效。方法选取PegIFNα治疗48周未能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2组:A组将Peg... 目的探索对于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标准疗程治疗而未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延长PegIFNα疗程是否能提高疗效。方法选取PegIFNα治疗48周未能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2组:A组将PegIFNα疗程延长24周,然后序贯恩替卡韦(ETV)治疗;B组立即改用ETV治疗。观察96周,每12周检测HBV DNA及HBV病毒学标志物。结果 A组在24、48、96周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0.00%、20.83%、25.00%。B组则分别为9.67%、29.03%、48.39%。B组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较A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0.49、0.08)。2组在观察期血清HBsAg水平均无明显下降。结论对于经标准疗程PegIFNα治疗而未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的CHB患者,延长PegIFNα疗程并未使患者的应答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E抗原 聚乙二醇干扰素-α 恩替卡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并发症中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文科 黄湘荣 +8 位作者 陆普选 张莉萍 李苑 刘锦清 曹义 张辉 刘水腾 刘艳 乐晓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64-1066,共3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在艾滋病肺部病变中的应用、诊断价值及其暴露防护。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相关资料,男10例,女6例,平均年龄28.7岁;其中单个病灶7例,多发块影或结节影5例,大片实变影4例,合并纵隔淋巴结肿...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在艾滋病肺部病变中的应用、诊断价值及其暴露防护。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相关资料,男10例,女6例,平均年龄28.7岁;其中单个病灶7例,多发块影或结节影5例,大片实变影4例,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4例,合并胸水3例。结果:所有病例均穿刺成功,16例患者行18例次穿刺,12例病例获得诊断,其中肺结核6例,真菌感染3例,细菌感染3例,诊断符合率66.7%;不能明确诊断4例。术后并发症:病灶周围出血5例,少量气胸3例。无医护人员暴露感染。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较为安全,有利于患者早期诊断,操作应严格预防暴露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活组织检查 针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射频消融患者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分析
16
作者 刘民强 查晓亮 +2 位作者 黄湘荣 吴强 何仁亮 《肝脏》 2022年第6期640-643,共4页
目的筛选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行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择期行全麻下CT引导经皮肝穿刺RFA的HCC患者102例,根据术后24 h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 目的筛选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行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择期行全麻下CT引导经皮肝穿刺RFA的HCC患者102例,根据术后24 h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情况分为中重度疼痛组(VAS≥3分)和非中重度疼痛组(VAS<3分)。收集患者性别、年龄、ASA分级、肝硬化及肝脏手术情况、术前疼痛情况、肿瘤病灶大小、肿瘤位置、与肝包膜的距离、肿瘤数量、消融病灶数量、消融时间及手术时间,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中重度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56例患者术后24 h内发生了中重度疼痛。与非中重度疼痛组比较,中重度疼痛组术前合并疼痛、病灶>1.5 cm及消融时间>12 min比例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1.5 cm及消融时间>12 min是患者术后中重度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HCC患者肿瘤病灶>1.5 cm或RFA消融时间>12 min时术后易发生中重度疼痛,术后应注意及时给予镇痛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射频消融 疼痛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X线-CT诊断及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玲 唐志学 +5 位作者 欧阳波 易明君 何庆 黄茂勇 黄湘荣 黄群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69-70,共2页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的X线 -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 76例胸椎急性伤病例进行临床、X线平片及CT扫描检查 ,对X线平片与CT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 72例为单椎体骨折 ,4例为多椎体骨折。压缩型骨折占 2 5 % ,爆裂型骨折占 6 ...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的X线 -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 76例胸椎急性伤病例进行临床、X线平片及CT扫描检查 ,对X线平片与CT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 72例为单椎体骨折 ,4例为多椎体骨折。压缩型骨折占 2 5 % ,爆裂型骨折占 6 2 % ,骨折脱位型占 9% ,安全带型占 4%。结论 :CT能明确骨折部位、性质、程度 ,敏感性和特异性高 ,为临床诊断及处理提供传统X线平片更多的信息及可靠的依据 ,为脊椎损伤最重要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爆裂骨折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或闭塞:5例报告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文浩 朱文科 +3 位作者 黄湘荣 冯凯 方泰石 王立非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14-717,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介入治疗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或闭塞的效果。方法对肝移植后3例门静脉狭窄及2例闭塞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对3例门静脉狭窄、1例门静脉闭塞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术后造影示狭窄消失,血流通畅;对1... 目的观察血管内介入治疗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或闭塞的效果。方法对肝移植后3例门静脉狭窄及2例闭塞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对3例门静脉狭窄、1例门静脉闭塞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术后造影示狭窄消失,血流通畅;对1例门静脉闭塞行球囊扩张并置管溶栓术,术后3天造影示门静脉通畅,血栓减少。1例术中发生肋间动脉出血,未见门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术后4例症状逐渐消失、肝功能逐步恢复,随访期间门静脉通畅,1例支架内见少许附壁血栓;1例术后胆总管狭窄,植入胆道支架后,因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死亡。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或闭塞效果良好;对移植后急性血栓形成可行球囊扩张术联合置管溶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门静脉狭窄 门静脉闭塞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肝动脉血栓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冯凯 刘文浩 +3 位作者 黄湘荣 朱文科 赵东 王立非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5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在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肝动脉血栓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1年5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移植术后出现早期肝动脉血栓的8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手术治疗近期疗效、并发症、中远期疗效等进行总结。...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在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肝动脉血栓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1年5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移植术后出现早期肝动脉血栓的8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手术治疗近期疗效、并发症、中远期疗效等进行总结。结果8例患者中介入治疗成功率为87.5%;另外1例患者因出现腹腔大出血,停止溶栓;7例溶栓治疗有效患者至随访截止时有3例患者血管通畅,1例患者血管狭窄,3例患者血管闭塞;有3例患者出现胆道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因胆道感染死亡。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对肝移植术后早期HAT有较好的临床治疗作用,可作为肝移植术后早期HAT的常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动脉血栓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细胞癌血管生成及侵袭转移的相关性
20
作者 才袁 刘洵祺 +2 位作者 李国军 胡曼莉 黄湘荣 《西部医学》 2023年第11期1652-1656,共5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肝细胞癌血管生成及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75例肝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HBV感染分为感染组(n=44)及未感染组(n=31)。收集临床基本资料。采...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肝细胞癌血管生成及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75例肝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HBV感染分为感染组(n=44)及未感染组(n=31)。收集临床基本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4表达水平,分析微血管密度变化。分析VEGF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HBV感染与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HBV感染与肝细胞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HBV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VEGF、CD34、微血管密度水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VEGF表达阴性组对比,VEGF表达阳性组微血管密度水平明显升高(P<0.05)。HBV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在不同年龄、性别、甲胎蛋白、肿瘤直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HBeAg表达、TNM分期、包膜浸润、Edmondson分级、侵袭转移及术后复发转移率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HBV未感染组患者生存期明显长于HBV感染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感染可能通过上调VEGF、CD34表达,促进肿瘤血管的生存,进而促进肝细胞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缩短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肝细胞癌 血管生成 侵袭转移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