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口盆地晚第四纪地层及环境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黄永样 葛同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3-36,共14页
本文利用珠江口盆地四个工程钻井的古生物、古地磁、同位素及沉积物资料,对钻孔所揭露的地层进行划分,认为所钻遇的地层包括下更新统(上部)、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及全新统。依据古生物分异度及含量作出海平面变化曲线,识别出十个海... 本文利用珠江口盆地四个工程钻井的古生物、古地磁、同位素及沉积物资料,对钻孔所揭露的地层进行划分,认为所钻遇的地层包括下更新统(上部)、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及全新统。依据古生物分异度及含量作出海平面变化曲线,识别出十个海侵期,利用钙质超微化石特征种的初现面和末现面资料,将本区海平面变化曲线与太平洋V_(28-239)氧同位素曲线对比,分析了本区晚第四纪以来的沉积环境和气候,认为早更新世晚期,中更新世中期,晚更新世早期及全新世本区气候温暖,沉积环境属陆架浅海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第四纪 地层 古环境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洋中部多金属结核生物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黄永样 段威武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95-103,共9页
本文利用钙质超微化生物地质学研究方法,分析鉴定了多金属结核中的钙质超微化石,建立了多金属结核生长层柱状剖面图,确定了多金属结核形成的三个生长阶段及其年代,为揭示多金属结核的成矿规律和分布规律提供了必要的地质资料。
关键词 太平洋 多金属结核 生物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海盆晚第四纪钙质超微化石及其古海洋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永样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75-84,共10页
本文根据南海北部海盆HY4—2柱状样的钙质超微化石分析结果,阐述了本区晚第四纪钙质超微化石分布特征,化石的溶解作用及暖水种化石的分布规律。依此对区内晚第四纪的地层及古气候环境进行了初步讨论。结果表明,柱状样所揭露的地层包括... 本文根据南海北部海盆HY4—2柱状样的钙质超微化石分析结果,阐述了本区晚第四纪钙质超微化石分布特征,化石的溶解作用及暖水种化石的分布规律。依此对区内晚第四纪的地层及古气候环境进行了初步讨论。结果表明,柱状样所揭露的地层包括上更新统和全新统。其古气候包括了三个暖期和二个冷期等五个气候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超微化石 海盆 古海洋学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沙海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及分布的地质因素 被引量:39
4
作者 吴时国 张光学 +2 位作者 郭常升 黄永样 钟少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12,共6页
分析了东沙海区似海底反射波 (BSR)分布区的地质构造特征 ,以了解水合物的地质构造控制因素。似海底反射波通常被认为与水合物密切相关 ,主要出现在下陆坡沉积物碎屑流和浊流发育区 ,邻近在海陆过渡带 ,也是活动断裂构造密集发育和快速... 分析了东沙海区似海底反射波 (BSR)分布区的地质构造特征 ,以了解水合物的地质构造控制因素。似海底反射波通常被认为与水合物密切相关 ,主要出现在下陆坡沉积物碎屑流和浊流发育区 ,邻近在海陆过渡带 ,也是活动断裂构造密集发育和快速沉积作用 (重力流沉积作用 )地区。该区位于被动大陆边缘 ,发育巨厚的沉积物。这些沉积物能够供应大量的流体 (天然气和水 ) ,在渗透性相对高的碎屑流和浊流沉积物中形成水合物。此外 ,沿洋陆壳过渡带 ,岩石圈热结构表现较高的热流值 ,容易形成似海底反射波。相反 ,在缺乏似海底反射波分布的广大上陆坡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沙海区 地质构造 天然气水合物 似海底反射波 沉积作用 活动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海区海底沉积物中孔隙水的Cl^-和SO_4^(2-)浓度异常特征及其对天然气水合物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71
5
作者 蒋少涌 杨涛 +6 位作者 薛紫晨 杨竞红 凌洪飞 吴能友 黄永样 刘坚 陈道华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5-54,共10页
报道了中国南海北部海区海底沉积物中孔隙水的Cl-和SO42-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 圈定了孔隙水中Cl-质量浓度的高值异常区。由于水合物形成过程中的排盐效应, 会使其上覆浅表层沉积物中孔隙水的盐度增高, 因此这些氯离子的高值异常区值得... 报道了中国南海北部海区海底沉积物中孔隙水的Cl-和SO42-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 圈定了孔隙水中Cl-质量浓度的高值异常区。由于水合物形成过程中的排盐效应, 会使其上覆浅表层沉积物中孔隙水的盐度增高, 因此这些氯离子的高值异常区值得进一步的勘查。对孔隙水中SO42-的质量浓度分析表明, 研究区的一些站位表现出随深度增加SO42-的质量浓度梯度发生明显的变化, 计算的硫酸盐甲烷交接带SMI界面深度均在 10m左右, 与ODP164航次和ODP204航次有天然气水合物的钻孔的SMI界面深度基本吻合, 说明这些站位深部有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 SO4^2- 孔隙水 天然气水合物 南海北部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地震响应研究——中国南海HD152测线应用实例 被引量:50
6
作者 刘学伟 李敏锋 +4 位作者 张聿文 张光学 吴能友 黄永样 王宏斌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38,共6页
目前识别水合物的主要依据是BSR和其上具有高速特征的空白带。当BSR不存在, 或由于水合物饱和度较高导致空白带特征不明显时, 水合物的识别是未解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 提出了一种更实用的水合物识别模式: 低速背景中近似平行于海底... 目前识别水合物的主要依据是BSR和其上具有高速特征的空白带。当BSR不存在, 或由于水合物饱和度较高导致空白带特征不明显时, 水合物的识别是未解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 提出了一种更实用的水合物识别模式: 低速背景中近似平行于海底的高速地质体是水合物带的特征, 水合物带泊松比降低, 利用纵横波速度信息易于识别水合物带下是否存在游离气。基于上述水合物的识别模式, 以中国南海HD152测线为实例进行了天然气水合物的识别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地震数据 纵波速度 横波速度 泊松比 中国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陆坡中新世以来沉积物特性与气体水合物分布初探 被引量:63
7
作者 苏新 陈芳 +1 位作者 于兴河 黄永样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3,共13页
通过对南海陆坡地区中新世以来沉积物的一些属性和特征的研究, 获得了下面的初步认识: (1)南海陆坡有几个沉积速率较高的地区, 如东沙一带、西沙海槽、中建南地区, 以及南沙西南部和西北部 (曾母、万安盆地 ); (2)大洋钻探钻井资料的研... 通过对南海陆坡地区中新世以来沉积物的一些属性和特征的研究, 获得了下面的初步认识: (1)南海陆坡有几个沉积速率较高的地区, 如东沙一带、西沙海槽、中建南地区, 以及南沙西南部和西北部 (曾母、万安盆地 ); (2)大洋钻探钻井资料的研究表明, 中新世与早上新世为高碳酸盐比值的低速堆积期, 而近 200万a以来为低碳酸盐比值的高速堆积期, 上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沉积物以粘土质粉砂和粉砂质粘土为最主要成分; (3)南海不同时期的沉积速率不同, 全新世为沉积速率最高的时期, 其次为更新世; 上新世和中新世为沉积速率较低的时期。南海利于气体水合物存藏的沉积可能为全新世和更新世的沉积; ( 4 )对南海晚第四纪以来沉积物的综合研究表明南海陆坡的A区 (东沙附近 )、B区(西沙海槽)、D区 (南海西部、越南以东 ) 等地区可能利于气体水合物的形成和分布; 而E区 (南沙西南部 )、F区(南沙中上部) 和G区 (南沙海槽) 则是气体水合物调查值得关注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水合物 沉积物属性 沉积组分 南海陆坡 中新世 ODP 184航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冷泉碳酸盐岩和石化微生物细菌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50
8
作者 陈多福 黄永样 +2 位作者 冯东 苏正 陈光谦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85-189,共5页
通过对2002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南海北部海域拖网采集的碳酸盐岩样品进行岩石、矿物、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的研究,证实在南海水合物远景区发育有冷泉碳酸盐岩。冷泉碳酸盐岩形态类似于烟囱,主要由方解石、伊利石、石英、黄铁矿和一... 通过对2002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南海北部海域拖网采集的碳酸盐岩样品进行岩石、矿物、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的研究,证实在南海水合物远景区发育有冷泉碳酸盐岩。冷泉碳酸盐岩形态类似于烟囱,主要由方解石、伊利石、石英、黄铁矿和一种未知的矿物组成。保存了很可能是石化的甲烷氧化和硫酸盐还原细菌。碳酸盐岩矿物的δ13CPDB为-51.24‰--51.757‰。碳酸盐岩矿物的页岩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无Ce和Eu异常、微弱的轻稀土亏损和中稀土富集特征,表明形成于还原的缺氧环境,显示了冷泉碳酸盐岩的特征,指示在南海北部水合物远景分布区内冷泉活动的近海底可能发育有水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泉碳酸盐岩 甲炕氧化古细菌 硫酸盐还原细菌 天然气水合物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成矿远景 被引量:113
9
作者 张光学 黄永样 +1 位作者 祝有海 吴必豪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5-81,共7页
通过对南海的中新生代区域构造、中上新世沉积、近—现代地貌及地温条件的分析 ,结合 ODP184航次钻探成果和水合物最新调查资料 ,探讨了南海水合物的成矿条件 ,认为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构造环境 ;通过对南海陆坡深水区现有大量多道地震... 通过对南海的中新生代区域构造、中上新世沉积、近—现代地貌及地温条件的分析 ,结合 ODP184航次钻探成果和水合物最新调查资料 ,探讨了南海水合物的成矿条件 ,认为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构造环境 ;通过对南海陆坡深水区现有大量多道地震调查资料的重新判读 ,发现南海地区存在多处水合物的地震标志— BSR,以活动边缘笔架增生楔和非活动边缘西沙—东沙为例 ,重点解剖水合物的地震特征 ,建立其成藏模式 ,总结其成矿规律 ,预测水合物资源远景 ,为今后在该海域寻找水合物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成矿条件 成藏机制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E区天然气水合物地质、地震、地球化学特征综合研究与成藏远景预测 被引量:21
10
作者 孙春岩 牛滨华 +4 位作者 文鹏飞 黄永样 王宏语 黄新武 李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76-1085,共10页
本文提出一种将地质、地震、地球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以研究海区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条件 ,首先用物源、构造、沉积和地温等资料进行地质分析 ,确定海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地质条件 ;然后根据对水合物的地震属性 (BSR ,AVO ,BZ等 )分... 本文提出一种将地质、地震、地球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以研究海区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条件 ,首先用物源、构造、沉积和地温等资料进行地质分析 ,确定海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地质条件 ;然后根据对水合物的地震属性 (BSR ,AVO ,BZ等 )分析和正演模拟研究 ,预测水合物及其游离气的存在 ,结合地质条件 ,圈定出水合物成藏的有利区带 ;最后结合对水合物主要成分 (甲烷及烃类等 )的地球化学异常分析 ,对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远景作出评价 .野外实践结果表明 ,这种综合研究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区 天然气水合物 成藏 地震属性 地球化学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大陆架沉积物超细标准物质系列研制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毅民 高玉淑 +3 位作者 王晓红 黄永样 王振宇 石学法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700-1705,共6页
5个中国海大陆架沉积物标准物质的原样分别取自东海和南海,样品风干后,先经球磨制备成200目的均匀粉体,再用气流磨进一步加工成超细粒度的均匀样品。采用激光粒度仪检测了样品的粒度分布,5个样品的平均粒度均小于4μm(约800目)。采用高... 5个中国海大陆架沉积物标准物质的原样分别取自东海和南海,样品风干后,先经球磨制备成200目的均匀粉体,再用气流磨进一步加工成超细粒度的均匀样品。采用激光粒度仪检测了样品的粒度分布,5个样品的平均粒度均小于4μm(约800目)。采用高精度的XRF检验了样品的均匀性并以高灵敏度的ICP-AES、ICP-MS相配合确定了其最小取样量(5mg)。有12个实验室参加了合作定值研究,定值组分均为60个,其中MSCS-1,2分别有50和51个组分定为标准值,MSCS-3,4,5有52个组分定为标准值。全组分百分总和分别为99.9%,99.9%,100.4%,100.1%和9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大陆架 海洋沉积物 标准物质 化学组成 超细粒度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天然气水合物地震数据计算南海北部陆坡海底热流 被引量:38
12
作者 王宏斌 梁劲 +3 位作者 龚跃华 黄永样 刘学伟 沙志彬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7-73,共7页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由水的冰晶格架及其间吸附的气体分子 (以甲烷为主 ) 组成的固态化合物, 地震剖面上的似海底反射BSR是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的重要地球物理标志。相同气体成分水合物的相对稳定的温压关系是根据BSR的赋存深度计算海底热...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由水的冰晶格架及其间吸附的气体分子 (以甲烷为主 ) 组成的固态化合物, 地震剖面上的似海底反射BSR是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的重要地球物理标志。相同气体成分水合物的相对稳定的温压关系是根据BSR的赋存深度计算海底热流的理论基础。选择南海北部陆坡有典型BSR反射的地震剖面, 计算了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发育区的压力、温度、地温梯度、热导率及热流等地热参数。通过计算热流值与实测热流值的对比可以大致推测,在南海北部陆坡海底运用该方法计算的热流值误差可能在 12%以内。本研究不仅可以为海底热流等理论研究提供一定信度的数据资料, 而且通过实测热流值校正后的热流数据以及经验公式, 可以反过来用于BSR深度的计算以及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域的预测, 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BSR 热流 南海北部陆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坡九龙甲烷礁冷泉碳酸盐岩沉积岩石学特征 被引量:20
13
作者 邬黛黛 吴能友 +3 位作者 叶瑛 韩喜球 黄永样 SUESS E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4-81,共8页
本文对南海北部陆坡九龙甲烷礁采集的两个冷泉碳酸盐岩样品TVG-1和TVG-11进行了矿物学、岩石学和碳氧同位素分析研究。X-射线衍射分析(XRD)结果表明,自生矿物主要为文石、白云石和高镁方解石等,碎屑矿物含量较少。TVG-11中存在大量的文... 本文对南海北部陆坡九龙甲烷礁采集的两个冷泉碳酸盐岩样品TVG-1和TVG-11进行了矿物学、岩石学和碳氧同位素分析研究。X-射线衍射分析(XRD)结果表明,自生矿物主要为文石、白云石和高镁方解石等,碎屑矿物含量较少。TVG-11中存在大量的文石,而TVG-1只保留了已转化为方解石的文石假象,据此可以推断TVG-1的形成要早于TVG-11。扫描电镜(SEM)显微结构特征显示,自生矿物主要是通过细菌的厌氧氧化作用,直接从冷泉中沉淀出来的。碳、氧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碳酸盐岩具有强13C亏损和一定程度的18O富集的特征,TVG-1和TVG-11的δ13C值分别为-46.22‰和-52.88‰,均低于-40‰,表明碳源于微生物作用的甲烷厌氧氧化,是指示该海域存在冷泉的重要证据;TVG-1和TVG-11的δ18O值分别为3.19‰和4.07‰,存在一定程度的18O富集。碳氧同位素和矿物的显微结构特征都说明九龙甲烷礁碳酸盐岩是烃类渗漏微生物作用而形成的自生碳酸盐岩,可能是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引起的沉积,显示该区存在水合物的可能性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碳酸盐岩 冷泉 九龙甲烷礁 天然气水合物 南海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东沙东北部甲烷缺氧氧化作用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及其碳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18
14
作者 于晓果 韩喜球 +6 位作者 李宏亮 金肖兵 龚建明 Erwin SUESS 黄永样 吴能友 苏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7-84,共8页
南海东沙东北部碳酸盐岩和泥质沉积物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及其碳同位素组成分析表明,研究区内甲烷缺氧氧化作用(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AOM)发育。研究区内碳酸盐岩中含丰富的AOM标志化合物,2,6,11,15-四甲基十六烷(Croceta... 南海东沙东北部碳酸盐岩和泥质沉积物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及其碳同位素组成分析表明,研究区内甲烷缺氧氧化作用(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AOM)发育。研究区内碳酸盐岩中含丰富的AOM标志化合物,2,6,11,15-四甲基十六烷(Crocetane-Cr.)、2,6,10,15,19-五甲基番茄烷(Pentamethylicosane-PMI)和2,6,10,15,19,23-六甲基二十四烷(Squalane-Sq角鲨烷)的13C亏损强烈(δ13C值介于-74.2‰^-119.0‰PDB之间),表明碳酸盐岩形成于AOM,同时反映该研究区曾发生过强烈、持续的富CH4流体释放活动。柱状泥质沉积物中,AOM生物标志化合物在硫酸岩-甲烷过渡带(SMI—Sulfate-Methane Interface)边界附近相对丰度高,SMI之上样品中含量低,或未检出,表明现代环境在SMI附近有大量嗜甲烷微生物生长,使得深部上升的甲烷被大量消耗,很少有甲烷逸出海底。AOM生物标志化合物可用来指示SMI边界。不同站位、不同岩性AOM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包括碳同位素组成)的差异反映了嗜甲烷古细菌组成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缺氧氧化作用 天然气水合物 生物标志化合物 碳同位素组成 冷泉碳酸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冷泉区沉积物中微生物丰度与甲烷浓度变化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苏新 陈芳 +4 位作者 魏士平 张勇 程思海 陆红锋 黄永样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1-104,共4页
对2006年“海洋四号”在南海北部陆坡和深水冷泉活动区获得的两个重力活塞岩心中微生物丰度变化和甲烷浓度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荧光显微镜观察和直接计数结果表明,研究区冷泉微生物细胞形态有多种类型,但常见和占优势的是杆状、... 对2006年“海洋四号”在南海北部陆坡和深水冷泉活动区获得的两个重力活塞岩心中微生物丰度变化和甲烷浓度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荧光显微镜观察和直接计数结果表明,研究区冷泉微生物细胞形态有多种类型,但常见和占优势的是杆状、球状和链状。微生物丰度随不同站位和深度变化于106-105细胞个体/g之间。甲烷浓度高异常站位的微生物丰度大于甲烷浓度低的站位。在同一岩心中,微生物的丰度变化也和甲烷浓度变化相吻合,甲烷浓度高,微生物丰度大,反之亦然。该结果表明了冷泉微生物对沉积物中甲烷浓度的增加或减少十分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丰度 甲烷浓度 沉积物 冷泉 中国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东沙群岛HD196站位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水合物的指示 被引量:23
16
作者 邓希光 付少英 +3 位作者 黄永样 张光学 吴能友 吴庐山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2-102,共11页
南海北部是中国海上油气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国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的首选地区。对南海北部东沙群岛附近具有BSR特征的HD196站位沉积物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得到以下结果:柱状样沉积物的常量元素的分布具有分段性,且与沉积物孔隙... 南海北部是中国海上油气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国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的首选地区。对南海北部东沙群岛附近具有BSR特征的HD196站位沉积物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得到以下结果:柱状样沉积物的常量元素的分布具有分段性,且与沉积物孔隙水中的离子浓度和甲烷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可能对其下面是否存在天然气水合物有指示意义;同时柱状样沉积物孔隙水中离子浓度的变化与世界上发现天然气水合物地点的孔隙水离子浓度的变化一致。HD196站位的地质条件表明本站位具有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温压条件、气源条件和构造条件,因此在本站位的下面赋存天然气水合物的可能性比较大,在此进一步工作有可能取得天然气水合物勘查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地球化学 东沙群岛 中国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气态烃快速测试与西沙海槽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 被引量:19
17
作者 王宏语 孙春岩 +2 位作者 黄永样 牛滨华 吴亚东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86-190,共5页
西沙海槽具有适合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和赋存的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 ,是中国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的远景区。为配合中国首次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调查研究 ,在该区进行了海底表层沉积物甲烷、乙烷等气态烃快速现场测试。研究发现 ,海底沉... 西沙海槽具有适合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和赋存的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 ,是中国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的远景区。为配合中国首次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调查研究 ,在该区进行了海底表层沉积物甲烷、乙烷等气态烃快速现场测试。研究发现 ,海底沉积物随着埋深的增加气态烃含量具有增高的趋势 ;最佳取样深度应在埋深 1~ 4m处 ;海底沉积物甲烷高含量异常区域主要分布在B33周围、A0 9—A11周围、B17—A0 2周围和B0 1—B0 3周围等区域。西沙海槽北部陆坡比槽底及南部斜坡具有更好的甲烷异常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海槽 天然气水合物 甲烷 气态烃测试 异常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深海甲烷冷泉自生碳酸盐岩显微结构特征与流体活动关系初探 被引量:24
18
作者 苏新 陈芳 +1 位作者 陆红锋 黄永样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6-381,共6页
对2002年"海洋四号"在南海北部深水冷泉活动区水深约3000m海底获得的1块自生碳酸盐岩展开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显微结构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HD-83站位岩石样品为有多孔不规则块体,属于与扩散流有关的冷泉自生碳酸盐岩。... 对2002年"海洋四号"在南海北部深水冷泉活动区水深约3000m海底获得的1块自生碳酸盐岩展开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显微结构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HD-83站位岩石样品为有多孔不规则块体,属于与扩散流有关的冷泉自生碳酸盐岩。其自生碳酸盐矿物成分为镁方解石或文石,含量达全岩的17%。全岩碳同位素值δ13C为-61.403‰,氧同位素值δ18O为3.5606‰,属于甲烷冷泉喷口成因自生碳酸盐岩,甲烷来源以微生物成因为主。该岩石显微结构有泡孔状、充填通道、不规则裂隙、虫孔边缘加厚4种主要类型。通过对比,推知这些显微结构可能与甲烷分解排气释放或流体逃逸通道有关。本研究注意到在岩石的裂隙或孔道中菌丝体普遍存在,可能属于菌席的组成份子,依靠通道内流体进行化能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冷泉自生碳酸盐岩 显微结构 流体 菌丝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坡坳隆断裂带中水合物赋存的温压场环境 被引量:19
19
作者 王宏斌 黄永样 +5 位作者 梁劲 刘学伟 梁金强 李灿苹 沙志彬 龚跃华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3-108,共6页
天然气水合物的发育和赋存明显受构造条件控制,一些活动和非活动大陆边缘的特殊构造单元,如增生楔、泥火山、泥底辟、海底滑塌体均有利于水合物的发育和赋存。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表明:南海北部陆坡的坳隆断裂带是有利于... 天然气水合物的发育和赋存明显受构造条件控制,一些活动和非活动大陆边缘的特殊构造单元,如增生楔、泥火山、泥底辟、海底滑塌体均有利于水合物的发育和赋存。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表明:南海北部陆坡的坳隆断裂带是有利于天然气水合物发育和赋存的重要构造之一。选择穿过坳隆断裂带的地震剖面A,根据南海北部陆坡海水深度和海底温度的关系曲线,计算了沉积物的温度;并在拟合沉积物深度与体密度关系曲线的基础上,计算了沉积物中的净岩压力,进一步探讨了测线A的温压场环境。结果表明:坳隆断裂带中存在连续变化的温压场环境,当气体在其中运移时,总能遇到有利的温压场环境,从而形成天然气水合物;另一方面,坳隆断裂带中也不是处处均有利于水合物的发育和赋存,需要进行具体的温压条件分析,从而对水合物稳定域进行准确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温压场环境 坳隆断裂带 中国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西部表层沉积中的钙质超微化石 被引量:15
20
作者 陈芳 黄永样 +1 位作者 段威武 陆钧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5-40,共6页
分析研究了南海西部 30 8个表层沉积样品中的钙质超微化石 ,发现除一个样品外 ,所有样品均含有钙质超微化石 ,但相对丰度相差悬殊 ,在 0~ 172 5个范围内变化。钙质超微化石在平面上的分布具有较明显的分区性 ,可划分为 3个区。超微化... 分析研究了南海西部 30 8个表层沉积样品中的钙质超微化石 ,发现除一个样品外 ,所有样品均含有钙质超微化石 ,但相对丰度相差悬殊 ,在 0~ 172 5个范围内变化。钙质超微化石在平面上的分布具有较明显的分区性 ,可划分为 3个区。超微化石组合与南海其它地区超微化石组合面貌相似 ,由 15属 2 3种组成 ,以 Gephyrocapsa o-ceanica,G.spp.(small) ,Emiliania huxleyi和 Florisphaera profunda为优势种 ,占 90 %以上 ,其中 Florisphaera pro-funda为绝对优势种。本调查区超微化石的分布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重点讨论了水深、陆源物质的稀释作用、碳酸盐的溶解作用以及重力流的沉积作用等因素对超微化石分布的影响 ,并根据超微化石的分布推断碳酸盐临界补偿深度 (CCr D)约为 310 0 m ,碳酸盐补偿深度 (CCD)大于 4 30 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超微化石 表层沉积 南海 丰度 陆源物质 沉积作用 重力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