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节律性视觉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宋金辉 王普清 +3 位作者 丁旭东 张贵斌 罗韵文 黄本友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2期1006-1008,共3页
目的研究节律性视觉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 58例帕金森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2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4周。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节律性视觉刺激,要求患者按照地面上固定彩... 目的研究节律性视觉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 58例帕金森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2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4周。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节律性视觉刺激,要求患者按照地面上固定彩带的节律性视觉刺激下步行,连续训练4周。2组患者均于训练前和训练4周后采用运动分析系统进行步态测试,并进行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第Ⅱ和Ⅲ部分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6 min步行测试。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训练1个疗程后步长、UPDRSⅡ、UPDRSⅢ、BBS评分与训练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1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UPDRSⅢ、BB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节律性视觉刺激治疗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步行运动及平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律性视觉刺激 帕金森病 运动功能 平衡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脊液和血浆凝血纤溶指标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贵斌 白丽君 +3 位作者 赵文洲 文芳 余绍祖 黄本友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1-172,共2页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部分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 ,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方法 采集 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 ,其中 31例同时采集脑脊液 ,测定脑脊液及血浆部分凝血纤溶指标 ,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脑脊液及血浆组织型...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部分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 ,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方法 采集 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 ,其中 31例同时采集脑脊液 ,测定脑脊液及血浆部分凝血纤溶指标 ,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脑脊液及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及其抑制物 (PAI- 1)含量、D-二聚体 (D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血栓形成和纤溶功能异常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脑脊液 血浆 凝血纤溶指标 临床意义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的营养和环境危险因素调查 被引量:9
3
作者 潘敬菊 谭晓东 +2 位作者 罗韵文 黄本友 王普清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53-556,共4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于2006年3~12月,在湖北省襄樊市收集经临床检查确诊的最近3年内新发的PD患者40例为病例组,选择性别、年龄相匹配的...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于2006年3~12月,在湖北省襄樊市收集经临床检查确诊的最近3年内新发的PD患者40例为病例组,选择性别、年龄相匹配的非帕金森病患者40例为对照,收集两组一般状况、营养膳食调查及血清中VitE和VitB12检测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通过配对t检验发现,在膳食构成中蔬菜、乳类、其他食品的摄入比例,营养成分中的钙含量,对照组均高于病例组;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教育程度高是PD的保护因素,而情绪抑郁、肌肉痉挛是危险因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情绪抑郁、动物性脂肪摄入量多、血清中VitE含量高是PD患病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是39.12(95%CI:1.90~804.26)、1.98(95%CI:1.06~1.35)、1.74(95%CI:1.23~2.46),收入高、乳类摄入量多是其保护因素,OR值分别是0.06(95%CI:0.01~0.54)、0.86(95%CI:0.75~0.99)。[结论]PD发病可能与动物性脂肪、乳类摄入、血清中VitE含量、情绪抑郁、收入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病例对照研究 环境因素 营养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丁旭东 张贵斌 +4 位作者 叶琳 肖红琼 罗韵文 黄本友 梅元武 《疑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在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作用。方法对50例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和42例非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测定,同时进行颈部超声、核磁共振脑血管造影检查,比较2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动脉狭窄程...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在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作用。方法对50例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和42例非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测定,同时进行颈部超声、核磁共振脑血管造影检查,比较2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动脉狭窄程度。结果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和程度,在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患者显著高于非进展性脑卒中患者(P<0.05),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进展性脑卒中显著相关(P<0.05)。结论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动脉硬化狭窄发生率和程度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密切相关,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可作为预测及评价进展性脑卒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脑卒中 进展性 超声成像 核磁共振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氏病患者血清铜、铁、锰、锌的测定 被引量:6
5
作者 罗韵文 宋金辉 +2 位作者 谭晓东 王普清 黄本友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850-850,共1页
关键词 帕金森氏病
原文传递
脑血栓形成病人血浆及脑脊液t-PA及其PAI-1含量的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文洲 余绍祖 黄本友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3年第2期71-73,共3页
目的 :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形成病人血浆及脑脊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 )及其抑制物 (PAI -1)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检测 3 5例脑血栓形成病人血浆和其中 3 1例病人脑脊... 目的 :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形成病人血浆及脑脊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 )及其抑制物 (PAI -1)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检测 3 5例脑血栓形成病人血浆和其中 3 1例病人脑脊液t -PA及PAI -1抗原含量 ,与 3 5例正常对照组血浆和其中2 0例对照组脑脊液进行比较。结果 :脑血栓形成组血浆t -PA含量高于对照组 ,PAI -1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其脑脊液t -PA、PAI -1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脑脊液中t -PA、PAI -1的含量分别与血浆中t -PA、PAI -1的含量呈正相关 ;脑血栓形成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血浆及脑脊液t -PA、PAI -1抗原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脑血栓形成病人纤溶活性明显下降 ,t -PA及PAI -1参与了脑血栓形成之病理过程 ;t -PA及PAI -1抗原含量是反映体内纤溶活性的两个重要指标 ;可用血浆或脑脊液t-PA、PAI -1的含量作为判断病情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形成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血浆 脑脊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CO中毒性脑病的MRI表现动态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普清 罗韵文 +1 位作者 李光 黄本友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311-313,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CO中毒性脑病不同时期的MRI表现。材料和方法:分析了10例重症CO中毒患者不同时期的MRI表现。结果:急性期主要表现为两侧大脑半球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广泛脑水肿;1个月左右复查主要表现为大脑皮层软化和皮质下白质脱髓鞘,增强... 目的:探讨重症CO中毒性脑病不同时期的MRI表现。材料和方法:分析了10例重症CO中毒患者不同时期的MRI表现。结果:急性期主要表现为两侧大脑半球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广泛脑水肿;1个月左右复查主要表现为大脑皮层软化和皮质下白质脱髓鞘,增强扫描可见颞、顶、枕叶广泛强化信号灶;恢复期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脑萎缩。结论:MRI动态观察对确定治疗方案、高压氧疗程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毒性脑病 动态研究 一氧化碳中毒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机能亢进性肌病的临床和肌电图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胡咏兵 卢祖能 +1 位作者 余绍祖 黄本友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3年第3期133-137,共5页
目的 :探讨肌电图在甲状腺机能亢进 (甲亢性肌病 )性肌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与甲状腺素、病程和性别的关系。方法 :对 3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及肌电图检查。结果 :38例甲亢患者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 目的 :探讨肌电图在甲状腺机能亢进 (甲亢性肌病 )性肌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与甲状腺素、病程和性别的关系。方法 :对 3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及肌电图检查。结果 :38例甲亢患者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9例肌力减退者运动单位电位 (MUP)时限缩短 ,2 9例肌力正常者中 ,MUP时限缩短者 16例。男性患者MUP时限缩短的发生率高于女性 ,T3、T4增高者MUP时限缩短的发生率高于T3、T4正常者。病程短于 4个月者MUP时限缩短的发生率较高。结论 :EMG检测可发现亚临床甲亢性肌病 ,MUP时限为较敏感和客观的指标 ,并与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机能亢进性肌病 肌电图 甲状腺素 病程 性别 神经肌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唑吡坦治疗失眠症服药方法及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龚守会 罗韵文 +1 位作者 黄本友 欧阳静萍 《医师进修杂志》 2005年第4期40-41,共2页
目的 比较唑吡坦连续与间断口服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和副作用,以及停药后药物依赖性方面的差异,探讨间断服用唑吡坦治疗失眠症的可能性。方法 对比34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连续或间断口服唑吡坦。采用睡眠障碍量表(SDRS)、... 目的 比较唑吡坦连续与间断口服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和副作用,以及停药后药物依赖性方面的差异,探讨间断服用唑吡坦治疗失眠症的可能性。方法 对比34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连续或间断口服唑吡坦。采用睡眠障碍量表(SDR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总体印象表(CGI)和副作用量表(TESS)评价疗效和副反应。结果 两组疗效、安全性相近,均不产生明显反跳。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吡坦 药物治疗 失眠症 服药方法 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高压氧治疗前后脑电图的改变 被引量:6
10
作者 罗文浩 罗韵文 黄本友 《中国康复》 2002年第1期15-16,共2页
目的 :探讨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DEACMP)患者高压氧治疗对脑电图改变的意义。方法 :对4 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 ,治疗前后检查脑电图 ,并对其中 34例患者进行长谷川痴呆量表检测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 目的 :探讨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DEACMP)患者高压氧治疗对脑电图改变的意义。方法 :对4 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 ,治疗前后检查脑电图 ,并对其中 34例患者进行长谷川痴呆量表检测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治疗后脑电图和痴呆症状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 (P <0 .0 1)。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 82 .6 % ,并且临床症状改善与脑电图改善相平行。结论 :高压氧对治疗DEACMP有明显疗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高压氧治疗 脑电图 DEAC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性变化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丁旭东 史莉 +3 位作者 肖红琼 张贵斌 罗韵文 黄本友 《微循环学杂志》 2007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性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测定40例不同性别健康人(健康对照组)、42例正常HCY脑梗死患者(正常Hcy组)和50例高HCY脑梗死(高HCY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粘度(ηbL)和高切粘度(η... 目的: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性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测定40例不同性别健康人(健康对照组)、42例正常HCY脑梗死患者(正常Hcy组)和50例高HCY脑梗死(高HCY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粘度(ηbL)和高切粘度(ηbH)、血浆粘度(ηp)、红细胞压积(Hct)、血沉(ESR)、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变形指数(TK)、红细胞聚集系数(AI),分析HCY水平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高HCY血症组男女性ηp、ηbL、ηbH、AI、TK、Fib及ESR与健康对照组和正常HCY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HCY水平与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指标异常明显正相关。结论:高HCY血症是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性异常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脑梗死患者 血液流变性变化 相关分析 高HCY血症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血液流变学指标 血液流变性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I在超急性期脑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普清 张贵斌 +6 位作者 刘焦枝 柳娟娟 罗韵文 黄本友 李晨旭 罗文浩 李光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3期168-170,共3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超急性期脑出血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卒中样起病,发病时间在6h以内,因怀疑缺血性脑血管病急诊行头部MRI检查,按文献Schellinger描述的超急性期脑出血MRI特征初步诊断脑出血,并随即行头部CT证实。10...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超急性期脑出血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卒中样起病,发病时间在6h以内,因怀疑缺血性脑血管病急诊行头部MRI检查,按文献Schellinger描述的超急性期脑出血MRI特征初步诊断脑出血,并随即行头部CT证实。10例患者均进行DWI、ADC图和常规MRI扫描,测算不同序列血肿体积,并与头部CT进行比较。结果:10例MRI初步诊断脑出血的患者均经CT确诊为脑出血,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超急性期脑出血血肿DWI的特征性表现为高低混杂信号,磁共振T2WI?DWI和ADC图显示血肿体积均大于CT,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T1WI与CT的血肿体积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DWI对超急性期脑出血诊断准确,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急性期脑出血 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脑梗死对记忆和智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罗文浩 罗韵文 黄本友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7-147,共1页
关键词 脑梗死 记忆 智能 丘脑梗死 神经心理测验
原文传递
高层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14
作者 黄本友 张好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17年第1期121-121,共1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用地越来越多,土地压力越来越大。深基坑施工在一定程度上可帮助建筑工程加深对地下土地资源的利用,开发地下空间,提高空间和土地利用率,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如果深基坑施工质量差,势必会影响到整个建筑的稳定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用地越来越多,土地压力越来越大。深基坑施工在一定程度上可帮助建筑工程加深对地下土地资源的利用,开发地下空间,提高空间和土地利用率,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如果深基坑施工质量差,势必会影响到整个建筑的稳定性。更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给社会带来重大损失。因此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要极力解决技术上的困难,对于可能或者是已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补救,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深基坑 支护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疾病与社会心理应激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韵文 罗文浩 +2 位作者 黄本友 段华讯 马健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1-62,共2页
目的 分析脑血管疾病与社会心理应激的关系。方法 对与脑血管疾病患者相关的应激性生活事件经历 ,应激情绪体验 ,应付应激心理防卫方式以及个性特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与应激情绪体验持续时间的长短呈正相关。... 目的 分析脑血管疾病与社会心理应激的关系。方法 对与脑血管疾病患者相关的应激性生活事件经历 ,应激情绪体验 ,应付应激心理防卫方式以及个性特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与应激情绪体验持续时间的长短呈正相关。结论 社会心理应激因素对脑血管疾病的“致成效应”是客观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应激 脑血管疾病 流行病学 社会心理应激
原文传递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及脑脊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含量的观察
16
作者 赵文洲 余绍祖 黄本友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289-290,共2页
目的 研究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及脑脊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及其抑制物 (PAI 1)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3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和其中 2 1例患者脑脊液t PA及PAI 1抗原含... 目的 研究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及脑脊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及其抑制物 (PAI 1)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3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和其中 2 1例患者脑脊液t PA及PAI 1抗原含量 ,并与正常对照组的血浆和脑脊液t PA、PAI 1含量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脑出血组患者血浆及脑脊液t PA、PAI 1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 ;脑脊液中t PA、PAI 1的含量分别与血浆中t PA、PAI 1的含量呈正相关 (均P <0 0 5 )。结论 急性脑出血患者纤溶活性明显升高 ;t PA及PA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血浆 脑脊液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PAI-1 临床意义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干预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韵文 罗文浩 黄本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9期88-88,共1页
关键词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 脑卒中 运动功能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维生素治疗与血管性痴呆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丁旭东 李晨旭 +1 位作者 罗韵文 黄本友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7年第9期48-49,共2页
目的分析联合维生素治疗与血管性痴呆(VD)伴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5例VD合并高Hcy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维生素(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 目的分析联合维生素治疗与血管性痴呆(VD)伴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5例VD合并高Hcy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维生素(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治疗,采用智力低下状态检查(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进行痴呆评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MMSE及ADL评分。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MMSE及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MMSE及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维生素治疗可明显降低血浆Hcy水平,减轻痴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血管性痴呆 叶酸 维生素B6 维生素B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及脑脊液纤溶指标的观察
19
作者 赵文洲 罗韵文 +1 位作者 余绍祖 黄本友 《中国康复》 2003年第3期147-148,共2页
目的 :研究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及脑脊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及其抑制物 (PAI 1)和D 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35例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 (血栓组 )的血浆和其中 3... 目的 :研究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及脑脊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及其抑制物 (PAI 1)和D 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35例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 (血栓组 )的血浆和其中 31例的脑脊液t PA、PAI 1和D 二聚体的抗原含量 ,与 35例无心脑、肝肾及血液疾病患者 (对照组 )血浆和其中 2 0例脑脊液进行比较。结果 :血栓组血浆及脑脊液中t PA、PAI 1和D 二聚体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脑脊液中t PA、PAI 1和D 二聚体的含量分别与血浆中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纤溶活性明显下降 ,t PA及PAI 1参与了脑血栓形成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栓形成 血浆 脑脊液 纤溶指标 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大鼠黑质外液和红细胞内Mg^(2+)含量的变化
20
作者 罗韵文 杨梅 +1 位作者 黄本友 罗文浩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07年第6期333-335,共3页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大鼠中脑黑质外液及红细胞内Mg^(2+)浓度的改变。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6-OHDA)损毁制备偏侧PD大鼠模型24只,分4组各6只,分别于造模后第7、14、21、28天采集大鼠动脉血中的红细胞,采用微透析技术收集中脑黑质细胞外...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大鼠中脑黑质外液及红细胞内Mg^(2+)浓度的改变。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6-OHDA)损毁制备偏侧PD大鼠模型24只,分4组各6只,分别于造模后第7、14、21、28天采集大鼠动脉血中的红细胞,采用微透析技术收集中脑黑质细胞外液,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红细胞内和黑质细胞外液Mg^(2+)含量。选5只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进行相同测定。结果:各时点PD组红细胞内Mg^(2+)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病程延长而逐渐下降(P<0.05);但PD组中脑黑质细胞外液Mg^(2+)含量仅在第21、28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g^(2+)缺乏与PD的发生及病程进展有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6-羟基多巴胺 MG^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