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冶熔铸WC/钢复合材料组织及碳化物演变的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黄曼平 尤显卿 +2 位作者 宋雪峰 张成军 马建国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53-1058,共6页
采用电冶熔铸法制备了以GCr15轴承钢为基体,WC颗粒为硬质相的WC/钢基复合材料。借助金相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材料熔铸态显微组织结构及其演变过程。结果表明:随着加入WC含量和颗粒尺寸的不同,... 采用电冶熔铸法制备了以GCr15轴承钢为基体,WC颗粒为硬质相的WC/钢基复合材料。借助金相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材料熔铸态显微组织结构及其演变过程。结果表明:随着加入WC含量和颗粒尺寸的不同,其凝固后组织结构不同。当加入10%WC时,WC颗粒大多溶解于钢液中,冷却后沿晶界析出断续网状复式碳化物,同时基体中析出细小的Cr7C3、β-WC1-x、Fe3W3C颗粒;当加入20%WC时,大颗粒WC外围部分溶解形成Fe3W3C反应层,钢基体中析出共晶碳化物;当加入35%WC时,显微组织主要是以γ-Fe+WC、γ-Fe+Fe3W3C共晶组织为主,多数呈树枝状和锚状,少数为不规则块状;当加入40%或50%WC时,WC颗粒基本保留原始形状且稳定不易溶解,多数呈三角状、矩形,均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冶熔铸 WC/钢复合材料 组织演变 碳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重熔对电冶钢结硬质合金DGJW40组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曼平 尤显卿 +2 位作者 马建国 黄世亮 张世军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0-134,共5页
用5.0kW横流CO2激光器对电冶钢结硬质合金DGJW40表面进行重熔处理,对重熔区显微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激光重熔区分为熔凝区、过渡区及热影响区,熔凝区组织细小且致密,由钢基体相和碳化物构成;大颗粒WC部分溶解、被碎化,小颗粒... 用5.0kW横流CO2激光器对电冶钢结硬质合金DGJW40表面进行重熔处理,对重熔区显微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激光重熔区分为熔凝区、过渡区及热影响区,熔凝区组织细小且致密,由钢基体相和碳化物构成;大颗粒WC部分溶解、被碎化,小颗粒碳化物完全溶解;相比于钢基体,过渡区碳化物数量增多,该区的厚度与激光扫描速度成相反的变化;热影响区为相变硬化区,小颗粒碳化物也有所增多。经过激光重熔处理的DGJW40合金表层由WC、Fe3C、Cr7C3、Fe2W2C、Fe3W3C、-αFe、-γFe等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重熔 电冶熔铸 钢结硬质合金 显微组织 碳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冶熔铸WC/钢复合材料表面激光重熔工艺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曼平 尤显卿 +1 位作者 张成军 马建国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9-24,共6页
采取不同激光工艺重熔经过热处理的电冶熔铸WC/钢复合材料,分析了材料表面组织形貌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为增加材料对激光的吸收率,重熔前需对试样作预处理,并采用高的激光功率和低的扫描速度。激光功率可以显著增加激光影响区的厚度... 采取不同激光工艺重熔经过热处理的电冶熔铸WC/钢复合材料,分析了材料表面组织形貌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为增加材料对激光的吸收率,重熔前需对试样作预处理,并采用高的激光功率和低的扫描速度。激光功率可以显著增加激光影响区的厚度,而扫描速度的影响相对较小。激光重熔电冶熔铸WC/钢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为细晶强化和沉淀强化。由此选用激光功率为2.0 kW,扫描速度为600或800 mm/min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重熔工艺 电冶熔铸 WC/钢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谈汽车产品的包装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曼平 吴陵生 刘忠义 《包装工程》 CAS CSCD 1995年第5期40-43,共4页
从汽车外形设计、车身色彩及内装饰三个方面讨论汽车内外包装的发展现状和有关走向,并指出这方面正有迅猛的发展势头,以便引起包装界和汽车设计界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 包装 汽车包装 外形设计 车身色彩 车内装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密铸造导卫H13钢显微组织分析
5
作者 黄曼平 尤显卿 金星 《铸造技术》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37-1140,共4页
研究精密铸造导卫H13钢在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组织结构性能,制定了该钢最佳热处理工艺,使其性能获得提高,并应用于轧制线材轧机导卫上.结果表明,精密铸造H13钢在加热温度为870~890℃,以20~30℃/h的冷却速度退火时,硬度最低;最佳淬火温... 研究精密铸造导卫H13钢在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组织结构性能,制定了该钢最佳热处理工艺,使其性能获得提高,并应用于轧制线材轧机导卫上.结果表明,精密铸造H13钢在加热温度为870~890℃,以20~30℃/h的冷却速度退火时,硬度最低;最佳淬火温度为1 050℃,淬火后应进行2~3次回火,可以获得高的热稳定性、强韧性和热疲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铸造 H13钢 退火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机导向辊的失效分析
6
作者 黄曼平 尤显卿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502-1505,共4页
高铬铸钢在热轧机导向辊上的应用较多,但由于导向辊常常发生早期失效,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采用金相分析、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显微硬度等测试方法,研究了高铬铸钢导向辊的早期失效问题。指出了产生早期失效的主要原因是材料的组... 高铬铸钢在热轧机导向辊上的应用较多,但由于导向辊常常发生早期失效,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采用金相分析、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显微硬度等测试方法,研究了高铬铸钢导向辊的早期失效问题。指出了产生早期失效的主要原因是材料的组织结构不良,提出了采用碳化物细化、球化处理工艺、严格控制加热温度防止出现过热组织等提高导向辊使用寿命的工艺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铬铸钢 导向辊 早期失效 热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车辆座椅减振环节模型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黄曼平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年第4期60-63,共4页
分析和讨论了几种不同结构的座椅减振模型,并用某工程车辆的基本数据进行座椅的结构参数优化计算。结果表明,这几种结构模型均取得了较好的减振效果,即良好的乘坐舒适性,为工程车辆驾驶座椅的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工程车辆 乘坐舒适性 座椅减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装甲车辆人机工程主、客观评价的分析
8
作者 黄曼平 吴陵生 《人类工效学》 1997年第1期38-40,共3页
文章介绍了两种装甲战斗车辆行驶试验中有关人机工程的测试和评价情况,并对测试、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由于其人机工程主、客观评价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文章对此作了重点的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客观评价反映了车辆的性能;而主观评价则... 文章介绍了两种装甲战斗车辆行驶试验中有关人机工程的测试和评价情况,并对测试、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由于其人机工程主、客观评价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文章对此作了重点的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客观评价反映了车辆的性能;而主观评价则是把人-车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来分析,尽管被测试者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但包含的因素比较全面,因而更可信。文章最后建议装甲车辆应对人-车辆-环境系统进行分析、评价,以及加强对作战人员环境适应性的研究和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行驶 人机工程 装甲车 客观评价 主观评价 环境系统 性能 文章 个体差异 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孔量规CAD参数化设计的实现
9
作者 黄曼平 《机械制造》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7-39,共3页
通过测孔量规CAD设计,探讨对于形状不变,而形状大小由标准尺寸控制的系列化零件参数化(非交互式)设计方法。设计采用先进软件Visual FoxPro 5.0、AutoCAD r14和主流操作平台Windows 95,使设计简化,较方便地实现了设计计算、绘图过程的... 通过测孔量规CAD设计,探讨对于形状不变,而形状大小由标准尺寸控制的系列化零件参数化(非交互式)设计方法。设计采用先进软件Visual FoxPro 5.0、AutoCAD r14和主流操作平台Windows 95,使设计简化,较方便地实现了设计计算、绘图过程的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规 AUTOLISP CAD 参数化设计 测孔量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冶熔铸WC/GCr15钢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 被引量:14
10
作者 尤显卿 马建国 +2 位作者 任昊 宋雪峰 黄曼平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0-43,共4页
选择大颗粒WC作增强相 ,采用电冶熔铸工艺制备了含 2 7%WC粒子的WC GCr15钢复合材料 ,观察了复合材料中WC颗粒与钢基体的结合情况 ;在MM 2 0 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研究了室温下复合材料同GCr15钢对摩时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 :复合材... 选择大颗粒WC作增强相 ,采用电冶熔铸工艺制备了含 2 7%WC粒子的WC GCr15钢复合材料 ,观察了复合材料中WC颗粒与钢基体的结合情况 ;在MM 2 0 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研究了室温下复合材料同GCr15钢对摩时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中的WC颗粒部分溶解于钢基体相 ,两相界面形成厚达数微米的反应层 ,有效地提高了界面结合强度。电冶熔铸WC 钢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比基体材料GCr15钢提高了 5倍以上 ,扫描电镜下的磨痕照片显示 :大颗粒WC承担了磨损的主要载荷 ,实验中没有发生明显脱落的现象 ,说明界面结合强度在提高复合材料磨损性能方面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冶熔铸 WC颗粒 WC/钢复合材料 界面反应层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冶熔铸WC/钢复合材料中WC的溶解行为 被引量:17
11
作者 尤显卿 马建国 +2 位作者 宋雪峰 任昊 黄曼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363-1368,共6页
用电冶熔铸工艺制备不同WC含量的WC/钢复合材料,研究了WC颗粒在复合材料钢基体中的溶解行为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WC含量的增加,碳化物从钢基体晶界处分布逐渐转向晶内分布;随着WC颗粒尺寸的增大,在WC颗粒与钢基体界面处形成一层反... 用电冶熔铸工艺制备不同WC含量的WC/钢复合材料,研究了WC颗粒在复合材料钢基体中的溶解行为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WC含量的增加,碳化物从钢基体晶界处分布逐渐转向晶内分布;随着WC颗粒尺寸的增大,在WC颗粒与钢基体界面处形成一层反应物,它阻止了WC颗粒在钢基体中的进一步溶解,同时也提高了两相界面的结合强度。通过调整电冶熔铸工艺参数和WC颗粒的尺寸及含量,可以控制WC颗粒在复合材料中的溶解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钢复合材料 电冶熔铸 WC颗粒 钢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冶稀土WC钢结硬质合金中碳化物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尤显卿 宋雪峰 +2 位作者 张成军 马建国 黄曼平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4-77,98,共5页
采用电渣熔铸冶金工艺,用回收的碳化钨钢结硬质合金作原料,再加入微量的稀土,制备了新型的钢结硬质合金。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及X射线衍射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新材料中的碳化物的特征。结果表明在该材料的显微组织中存在原始... 采用电渣熔铸冶金工艺,用回收的碳化钨钢结硬质合金作原料,再加入微量的稀土,制备了新型的钢结硬质合金。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及X射线衍射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新材料中的碳化物的特征。结果表明在该材料的显微组织中存在原始颗粒区和扩散区。原始颗粒区组织中碳化物的特征是存在大量变化甚微的角状大尺寸原始WCp及具有明显反应层的长椭圆状WC颗粒,界面反应产物为Fe3W3C。在粗大碳化钨颗粒附近能够原位生成先共晶析出相(WC和W2C),在较远处的钢基体中分布着细网状碳化物,同时有(Cr,Fe)7C3等条状复式碳化物生成;而扩散区主要细小W2C小颗粒、WC颗粒及再结晶W-Fe-C小颗粒组成。稀土的加入可提高WC颗粒分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渣熔铸 钢结硬质合金 WC颗粒 碳化物 熔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冶熔铸碳化钨钢结硬质合金的微观组织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尤显卿 黄曼平 +1 位作者 郑玉春 程娟文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7-90,共4页
针对矿冶工程用耐磨材料的特点 ,用电冶熔铸工艺研制了新型的碳化钨钢结硬质合金。该工艺可用废弃的粉冶钢结硬质合金做原料 ,低成本生产大体积工件。用扫描电镜、金相观察和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 ,对加入 40 %WC的试验材料显微组织结构... 针对矿冶工程用耐磨材料的特点 ,用电冶熔铸工艺研制了新型的碳化钨钢结硬质合金。该工艺可用废弃的粉冶钢结硬质合金做原料 ,低成本生产大体积工件。用扫描电镜、金相观察和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 ,对加入 40 %WC的试验材料显微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冶熔铸 钢结硬质合金 显微组织 碳化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冶熔铸WC-Co/钢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尤显卿 郑玉春 +2 位作者 朱晓勇 马建国 黄曼平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133-136,共4页
用回收的废WC Co硬质合金作原料,采用电冶熔铸法制备了新型的WC/钢基复合材料。借助金相分析、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了该材料铸造原始态和退火态的微观组织结构,还测试了主要力学性能。材料中的硬质相和钢基体相的相互溶解,使... 用回收的废WC Co硬质合金作原料,采用电冶熔铸法制备了新型的WC/钢基复合材料。借助金相分析、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了该材料铸造原始态和退火态的微观组织结构,还测试了主要力学性能。材料中的硬质相和钢基体相的相互溶解,使两相实现了冶金结合,形成含W和Co的碳化物,但形态不佳。增加电磁搅拌可使枝晶"破碎";经退火处理和锻造可以改善材料中的不良组织,使硬质相碳化物粒子均匀地分布在钢基体中,冲击韧度也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CO硬质合金 WC/钢基复合材料 电冶熔铸 组织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冶熔铸WCp/钢基复合材料的组织及断口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尤显卿 宋雪峰 +1 位作者 马建国 黄曼平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6-100,共5页
用电冶熔铸法制备了20wt%WC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进行三点弯曲法破断试验,并观测材料的显微组织及断口形貌,分析热处理工艺对显微组织和断口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WC颗粒相基本溶解于钢基体相中,并沿晶界生成Fe3W3C复式碳化物,同时两... 用电冶熔铸法制备了20wt%WC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进行三点弯曲法破断试验,并观测材料的显微组织及断口形貌,分析热处理工艺对显微组织和断口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WC颗粒相基本溶解于钢基体相中,并沿晶界生成Fe3W3C复式碳化物,同时两相实现了冶金结合;断口分析证实此类断口为韧———脆复合断口,其中,部分硬质相颗粒表面出现解理断口。热处理工艺和颗粒本身特征均可影响基体断口形貌和断裂机制。淬火态断口基本为沿晶断裂;低温回火态断口以细韧窝及部分沿晶断口为主要断裂机制;退火态断口为准解理及韧窝复合断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冶熔铸 WC颗粒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 断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C_P/钢基复合材料及复合轧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叶劲 尤显卿 +2 位作者 黄曼平 马建国 刘宝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2008年第3期48-53,共6页
综述了轧辊材料的发展状况以及轧辊的失效形式,重点阐述了WCP/钢基复合材料及其复合轧辊的制备工艺,指出了制备WCP/钢基复合材料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高WCP/钢基复合轧辊质量的措施和途径。
关键词 WCp/钢基复合材料 复合轧辊 WC颗粒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渣熔铸TiC增强钢基复合材料组织性能初探 被引量:4
17
作者 马建国 黄曼平 +2 位作者 尤显卿 任昊 斯庭智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17,共2页
用电渣熔铸的方法制备了 3 %的TiC颗粒增强轴承钢复合材料 ,对其组织性能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试验结果表明 ,该复合材料的孔隙小、致密度高 ;TiC颗粒较为均匀地分布在基体中 ,并保留了原始的形态 ,在晶界处形成了Fe3 C化合物 ;复合材料... 用电渣熔铸的方法制备了 3 %的TiC颗粒增强轴承钢复合材料 ,对其组织性能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试验结果表明 ,该复合材料的孔隙小、致密度高 ;TiC颗粒较为均匀地分布在基体中 ,并保留了原始的形态 ,在晶界处形成了Fe3 C化合物 ;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比基体材料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渣熔铸 TIC颗粒 显微组织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动力输出弹性联接试验分析
18
作者 黄曼平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3期77-80,共4页
发动机动力输出采用弹性联轴器,对降低噪音、放宽与其联接件的位置安装要求,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在实践中发现,由此引起的发动机动力输出轴端弹性联轴器本身的严重磨损也不容忽视。文中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减轻磨损的措施。
关键词 发动机 动力输出 弹性联轴器 试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含量对电冶WC/GCr15复合材料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尤显卿 任昊 +2 位作者 宋雪峰 马建国 黄曼平 《铸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792-794,共3页
用电冶的工艺方法制备了含20%、40%、50%WC颗粒的WC/钢复合材料,研究了颗粒含量对复合材料磨损性能的影响趋势。结果表明:随着WC颗粒含量的增加,颗粒在钢基体中的分布由网状转变为小颗粒状均匀分布,与此对应的磨损性能也相应提高;同时发... 用电冶的工艺方法制备了含20%、40%、50%WC颗粒的WC/钢复合材料,研究了颗粒含量对复合材料磨损性能的影响趋势。结果表明:随着WC颗粒含量的增加,颗粒在钢基体中的分布由网状转变为小颗粒状均匀分布,与此对应的磨损性能也相应提高;同时发现,当颗粒含量提高到50%时,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有下降的趋势,磨损性能的提高幅度受到控制。综合考虑,本试验中WC含量应控制在3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冶 WC颗粒 含量 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激光硬化轴承的疲劳失效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雷声 黄曼平 +1 位作者 薛正堂 吴跃波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9-221,223,共4页
选用CO2激光器进行GCr15钢轴承滚道表面激光淬火处理试验,内圈硬化层深度可达到0.5 mm,外圈可达到0.45 mm。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分析等现代测试技术对改性层的相组成及改性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轴承表面的激光相变硬化可... 选用CO2激光器进行GCr15钢轴承滚道表面激光淬火处理试验,内圈硬化层深度可达到0.5 mm,外圈可达到0.45 mm。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分析等现代测试技术对改性层的相组成及改性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轴承表面的激光相变硬化可以产生具有较多残余奥氏体、细小碳化物以及过饱和的隐晶马氏体组织,从而提高轴承滚道表面的硬度。最后进行了轴承钢的接触疲劳性能试验。通过疲劳失效轴承表面的显微观察,验证了激光淬火套圈表面的疲劳失效形式仍为表层剥落。造成激光淬火套圈早期疲劳失效的主要原因是激光扫描开始与结束接口处没有完全对接上,以及硬化层深不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相变硬化 疲劳 滚道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