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气管憩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胸部CT检查发现的气管旁气囊影(paratracheal air cysts,PAC)50例,观察PAC位置、形态、大小及其与气管间关系。比较PAC与气管间通关系常规横断位与MPR及VR显示差异,采用χ2检验进...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气管憩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胸部CT检查发现的气管旁气囊影(paratracheal air cysts,PAC)50例,观察PAC位置、形态、大小及其与气管间关系。比较PAC与气管间通关系常规横断位与MPR及VR显示差异,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0例PAC均在气管右侧,位于T1-3胸腔入口平面;形态以类圆、椭圆及肾形为主,单房37例,多房13例;水平直径:0.4-2.41cm,纵向直径:1.15~4.47cm;PAC与气管间连通关系大致分三类:"窗"型相通、含气细管相连及潜在细管相连;常规横断位明确显示连通关系21例(42%),MPR及VR显示37例(74%)(χ2=12.55,p<0.05)。CTVE显示局部气管内表面凹陷(17处)及小孔(18处)。结论 MSCTMPR及VR显示大多数PAC与气管间的空间连接关系,对诊断气管憩室具有重要意义,但有一定限度。展开更多
对成都理工大学校区采集的大气颗粒物样品进行中子活化分析后,利用富集因子法对所测得的元素含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比分析了成都理工大学校区近20年内的6次采样测量数据,对该地区的大气颗粒物污染变化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最后利用...对成都理工大学校区采集的大气颗粒物样品进行中子活化分析后,利用富集因子法对所测得的元素含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比分析了成都理工大学校区近20年内的6次采样测量数据,对该地区的大气颗粒物污染变化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最后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 for Windows进行了源解析,得出了6个主要污染源。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气管憩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胸部CT检查发现的气管旁气囊影(paratracheal air cysts,PAC)50例,观察PAC位置、形态、大小及其与气管间关系。比较PAC与气管间通关系常规横断位与MPR及VR显示差异,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0例PAC均在气管右侧,位于T1-3胸腔入口平面;形态以类圆、椭圆及肾形为主,单房37例,多房13例;水平直径:0.4-2.41cm,纵向直径:1.15~4.47cm;PAC与气管间连通关系大致分三类:"窗"型相通、含气细管相连及潜在细管相连;常规横断位明确显示连通关系21例(42%),MPR及VR显示37例(74%)(χ2=12.55,p<0.05)。CTVE显示局部气管内表面凹陷(17处)及小孔(18处)。结论 MSCTMPR及VR显示大多数PAC与气管间的空间连接关系,对诊断气管憩室具有重要意义,但有一定限度。
文摘对成都理工大学校区采集的大气颗粒物样品进行中子活化分析后,利用富集因子法对所测得的元素含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比分析了成都理工大学校区近20年内的6次采样测量数据,对该地区的大气颗粒物污染变化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最后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 for Windows进行了源解析,得出了6个主要污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