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吻合口瘘防治 被引量:17
1
作者 黄文河 庄业忠 +3 位作者 黄棉生 王伟峰 吴俊东 许慕明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14期1098-1099,共2页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2005年10月行低位直肠癌(距肛缘≤7cm)保肛手术155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7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0.09%(17/155),经非手术治疗治愈10例,暂时性横结肠造口术7例。结果提示,吻合口瘘是低位直...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2005年10月行低位直肠癌(距肛缘≤7cm)保肛手术155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7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0.09%(17/155),经非手术治疗治愈10例,暂时性横结肠造口术7例。结果提示,吻合口瘘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一种常见并发症,非手术综合治疗多可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外科学 肛门 手术后并发症 吻合术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表达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黄文河 刘东举 +2 位作者 陈声发 庄业忠 吴俊东 《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53-354,共2页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 1,MDR1)表达产物P- 糖蛋白(P gly coprotein,P -gp)在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用SABC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62例直肠癌组织中P-gp表达情况,并与癌组织分化程...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 1,MDR1)表达产物P- 糖蛋白(P gly coprotein,P -gp)在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用SABC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62例直肠癌组织中P-gp表达情况,并与癌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Duke’s分期)及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DR1 表达产物P- gp的阳性表达与直肠癌组织病理分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分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与预后有关。P- gp高表达者5 年生存率为43. 2%, P gp阴性表达者5 年生存率为71. 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34 4。结论:直肠癌组织MDR1的阳性表达具有先天耐药性,这是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并影响生存率,癌组织中P -gp高表达者较阴性表达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基因 MDR P-糖蛋白 抗药性 多药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吸细胞学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实用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文河 庄业忠 +3 位作者 黄棉生 孙恩铭 郑白鸽 陈秉燮 《海南医学》 CAS 2000年第5期16-16,共1页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乳腺病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对70例病人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46例恶性肿瘤诊断敏感性为91.3%.24例良性病变诊断特异性为100%,总诊断正确率为94.29%...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乳腺病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对70例病人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46例恶性肿瘤诊断敏感性为91.3%.24例良性病变诊断特异性为100%,总诊断正确率为94.29%。结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细胞学技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手术局部晚期乳腺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被引量:2
4
作者 黄文河 吴俊东 +4 位作者 张国君 吴碧娟 陈明 黄子一 杜彩文 《西部医学》 2013年第5期660-66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可手术局部晚期乳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00例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乳腺癌采用规范化多学科综合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行新辅助化疗394例,临床缓解率(CR+PR)68.0%;单独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6例,临床缓... 目的探讨不可手术局部晚期乳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00例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乳腺癌采用规范化多学科综合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行新辅助化疗394例,临床缓解率(CR+PR)68.0%;单独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6例,临床缓解率66.7%;新辅助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5例均有效。同期本组病例手术治疗316例,术后辅助放疗290例,全组5年生存率49%,10年生存率38%,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规范化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可以改善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提高总体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局部晚期乳腺癌 不可手术 多学科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咪替丁辅助治疗直肠癌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文河 庄业忠 +3 位作者 黄棉生 王伟峰 吴俊东 许慕明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623-624,共2页
为探讨西咪替丁辅助治疗直肠癌的临床价值,将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西咪替丁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术前1周开始服用西咪替丁0.2g,4次/d;术后1~7d继续应用西咪替丁静脉推注0.4g,2次/d;术后第8天后继续服用西咪替丁0.2g,... 为探讨西咪替丁辅助治疗直肠癌的临床价值,将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西咪替丁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术前1周开始服用西咪替丁0.2g,4次/d;术后1~7d继续应用西咪替丁静脉推注0.4g,2次/d;术后第8天后继续服用西咪替丁0.2g,4次/d,持续2年。对照组与治疗组术均应用CF/5-FU辅助化疗6个疗程,统计治疗组和对照组的5年累积生存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西咪替丁治疗组中位生存期56个月,5年累积生存率为20.5%;对照组中位生存期50.5个月,5年累积生存率为34.0%。两组5年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92,P=0.089)。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西咪替丁辅助治疗直肠癌未能明显提高直肠癌患者的术后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外科学 药物疗法 辅助 西咪替丁/治疗应用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伴肠梗阻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 被引量:1
6
作者 黄文河 庄业忠 +3 位作者 吴俊东 许慕明 黄棉生 刘东举 《西部医学》 2009年第6期940-942,共3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伴肠梗阻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对手术治疗的398例直肠癌患者中的82例同时伴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手术治疗的398例直肠癌患者中,316例无肠梗阻,生存期为(104.494±4.076)个... 目的探讨直肠癌伴肠梗阻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对手术治疗的398例直肠癌患者中的82例同时伴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手术治疗的398例直肠癌患者中,316例无肠梗阻,生存期为(104.494±4.076)个月,5年生存率为61.9%;82例伴有肠梗阻,生存期为(57.583±5.175)个月,5年生产率为34.9%。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辅助化疗均为保护性因素,而肠梗阻、大体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远处转移均为危险因素。结论癌性肠梗阻严重地影响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术后化疗能改善直肠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肠梗阻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伴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文河 孙恩铭 +1 位作者 郑白鸽 陈秉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7年第11期755-756,共2页
关键词 大肠肿瘤 并发症 糖尿病 围手术期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术后肠梗阻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文河 孙恩铭 林杰 《海南医学》 CAS 1999年第6期96-97,共2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手术后并发肠梗阻的防治。方法:对我院自1990年1月~1999年7月共手术治疗大肠癌420例.术后发生肠梗阻20例进行分析。结果:粘连性肠梗阻12例,腹内疝1例,造口狭窄1例,吻合口狭窄1例,肿瘤复发5例。行保守治疗8例.... 目的:探讨大肠癌手术后并发肠梗阻的防治。方法:对我院自1990年1月~1999年7月共手术治疗大肠癌420例.术后发生肠梗阻20例进行分析。结果:粘连性肠梗阻12例,腹内疝1例,造口狭窄1例,吻合口狭窄1例,肿瘤复发5例。行保守治疗8例.肠粘连松解术5例,回肠部分切除术1例,造口术4例,短路手术1例,吻合口狭窄环切开松解输1例。结论:大肠癌术后肠梗阻发生主要与手术术式选择、术中操作、术后护理和肿瘤复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预防 治疗 大肠癌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术后肠梗阻的预防和治疗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文河 孙恩铭 +2 位作者 郑白鸽 林杰 庄业忠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大肠癌 肠梗阻 预防 治疗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吻合器在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10
作者 黄文河 林杰 +2 位作者 孙恩铭 庄业忠 郑白鸽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99-100,共2页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在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自1997年1月至1999年6月收治的35例采用双吻合器行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病例。结果:全组吻合满意,切缘无癌残留,术后吻合口出血1例,直肠—阴道瘘1例,粘连性肠梗阻2...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在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自1997年1月至1999年6月收治的35例采用双吻合器行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病例。结果:全组吻合满意,切缘无癌残留,术后吻合口出血1例,直肠—阴道瘘1例,粘连性肠梗阻2例,切口感染4例,无吻合口狭窄。结论:双吻合的应用明显提高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成功率,同时也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双吻合器 保肛手术 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术后引流液细胞学检查的临床价值
11
作者 黄文河 庄业忠 +1 位作者 吴俊东 黄棉生 《西部医学》 2010年第5期820-821,共2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手术创面脱落癌细胞的相关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对150例结直肠癌术后引流液作脱落细胞涂片检查,将结果与相关因素作对比分析。结果本组脱落癌细胞阳性者38例,占25.33%(18.37%~32.29%)。Logistin回归分析看...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手术创面脱落癌细胞的相关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对150例结直肠癌术后引流液作脱落细胞涂片检查,将结果与相关因素作对比分析。结果本组脱落癌细胞阳性者38例,占25.33%(18.37%~32.29%)。Logistin回归分析看,年龄、性别、T分期、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均是脱落癌细胞的危险因素。结论脱落癌细胞阳性率与肿瘤大小、病期早晚、组织学类型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提高手术操作质量可降低脱落癌细胞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癌细胞游离 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高龄结肠直肠癌手术风险措施探讨
12
作者 黄文河 孙恩铭 +1 位作者 郑白鸽 陈秉燮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A12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大肠肿瘤 老年人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源性双原发癌16例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伟峰 庄业忠 +2 位作者 黄棉生 黄文河 郑白鸽 《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5年第15期1183-1184,共2页
回顾分析1996年1月~2003年12月收冶的16例异源性双原发癌患者临床资料,16例患者年龄36~77岁,中位年龄54岁。第一原发癌分别为食管癌4例,直肠癌、鼻咽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各2例,胃窦癌、结肠癌、贲门癌和右肺癌各1例;Ⅰ期1例,Ⅱ期5... 回顾分析1996年1月~2003年12月收冶的16例异源性双原发癌患者临床资料,16例患者年龄36~77岁,中位年龄54岁。第一原发癌分别为食管癌4例,直肠癌、鼻咽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各2例,胃窦癌、结肠癌、贲门癌和右肺癌各1例;Ⅰ期1例,Ⅱ期5例,Ⅲ期9例,Ⅳ期1例。第二原发癌分别为直肠癌8例,结肠癌4例,胃窦癌2例,十二指肠癌和右乳腺癌各1例;Ⅰ期2例,Ⅱ期10例,Ⅲ期4例。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异源性双原发癌患者的第二原发癌比第一原发癌检出时间提前,两者发生的时间间隔越长,治疗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多原发性/病理学 回顾性研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n强化的肠外营养在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吻合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棉生 庄业忠 +3 位作者 刘东举 黄文河 王伟峰 陈声发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95-197,共3页
目的研究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Ala-Gln)增强的肠外营养(PN)在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患者22例,术后随机分2组,所有患者都接受等氮犤0.20g/(kg·d)犦等热量犤126kJ/(kg... 目的研究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Ala-Gln)增强的肠外营养(PN)在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患者22例,术后随机分2组,所有患者都接受等氮犤0.20g/(kg·d)犦等热量犤126kJ/(kg·d)犦的肠外营养支持6d,入选研究组的病例都得到患者的知情同意。研究组(n=11)全营养液中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Ala-Gln),对照组以常规全合一营养液进行支持。监测术后累计氮平衡、血浆白蛋白、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全组血浆白蛋白浓度术后第2天(POD2)与手术前(POD0)比较,均明显下降(P=0.03),至术后第7天(POD7)均有回升,研究组犤(38.32±4.12)g/L犦较对照组犤(34.72±3.13)g/L犦升高明显(P=0.007),POD7研究组免疫球蛋白IgG、IgM、IgA亦有明显升高(与术前比较P=0.008,与对照组比较P=0.04);研究组术后7d累计氮平衡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6)。对照组术后有伤口感染2例,吻合口瘘1例;研究组无伤口感染及吻合口瘘发生。结论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Ala-Gln)的营养液对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后的患者比常规全合一营养液更能提供有效的营养支持,促进伤口愈合,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营养 大肠癌 急性肠梗阻 吻合术 丙近酰-谷氨酰胺双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曲肽在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7
15
作者 许慕明 庄业忠 +4 位作者 王伟峰 黄文河 黄棉生 吴俊东 李鏐洋 《西部医学》 2009年第7期1171-1173,共3页
目的探讨奥曲肽在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我科58例完全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予奥曲肽(0.2mg,皮下注射,每8小时一次),对比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 目的探讨奥曲肽在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我科58例完全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予奥曲肽(0.2mg,皮下注射,每8小时一次),对比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缓解率(完全缓解+好转)为93.9%,对照组则为68%,缓解率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出现肛门排气时间比对照组早;能更好地纠正电解质失衡;治疗后的胃肠减压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腹围减少比对照组明显。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奥曲肽治疗肠梗阻有良好的效果,适用于各型肠梗阻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曲肽 肠梗阻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结直肠癌术后良、恶性肠梗阻病因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吴俊东 庄业忠 +3 位作者 黄文河 黄棉生 王伟峰 许慕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7年第5期672-674,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结直肠癌手术后肠梗阻的原因。方法:对手术探查的68例胃癌、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良、恶性原因所致肠梗阻在发生时间、病理、临床表现及癌胚抗原(CEA)的特点。结果:良、恶性肠梗阻分别占55.9%(38... 目的:探讨胃癌、结直肠癌手术后肠梗阻的原因。方法:对手术探查的68例胃癌、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良、恶性原因所致肠梗阻在发生时间、病理、临床表现及癌胚抗原(CEA)的特点。结果:良、恶性肠梗阻分别占55.9%(38/68)和44.1%(30/68)。76.3%(29/38)的良性肠梗阻发生在术后6个月以内,恶性肠梗阻83.3%(25/30)出现在术后6个月以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肿瘤分化较差、分期较晚者更多发生恶性肠梗阻(P<0.05);良性肠梗阻更多表现为完全性肠梗阻,且血清CEA平均水平和阳性率较恶性肠梗阻低(P<0.05)。结论:胃癌、结直肠癌术后发生肠梗阻可根据初次手术时间结合临床特点、原发肿瘤病理及CEA大致判断为良、恶性原因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肠梗阻 术后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许慕明 庄业忠 +4 位作者 黄文河 王伟峰 黄棉生 吴俊东 李镠洋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78-980,共3页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行根治性手术的2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区域淋巴结转移和患者的临床病理状态的关系。结果全组病例淋巴结转移率为41·2%(107/260)。单因素分析显示:...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行根治性手术的2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区域淋巴结转移和患者的临床病理状态的关系。结果全组病例淋巴结转移率为41·2%(107/260)。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和性别无关(2=0·007,P=0·934),和年龄(2=5·011,P=0·025)、肿瘤大小(2=8·281,P=0·016)、肿瘤侵犯肠管周径(2=6·084,P=0·014)、大体类型(2=55·797,P=0·000)、肿瘤浸润程度(2=13·076,P=0·004)以及组织学分型(2=23·158,P=0·000)有关;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为大体类型(OR=6·385)、组织学分型(OR=6·108)和浸润程度(OR=5·831);其危险程度大小为:大体类型>组织学分型>浸润程度,危险性最高为大体类型。结论低位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相关影响因素为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侵犯肠管周径、大体类型、肿瘤浸润程度以及组织学分型,其中大体类型的危险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淋巴结转移 临床病理状态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他宁在胃肠道肿瘤所致恶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吴俊东 庄业忠 +3 位作者 黄文河 黄棉生 王伟峰 许慕明 《实用癌症杂志》 2007年第2期188-190,共3页
目的 探讨思他宁在不能手术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所致恶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将62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所致肠梗阻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和思他宁治疗组32例,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加用思他宁(每天6mg静脉滴注,... 目的 探讨思他宁在不能手术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所致恶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将62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所致肠梗阻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和思他宁治疗组32例,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加用思他宁(每天6mg静脉滴注,维持24h)3~12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腹痛、腹胀缓解率分别为84.4%、57.6%(P〈0.05);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比率分别为62.1%、25.0%(P〈0.01);胃肠平均减压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216±158)ml/d、(522±184)ml/d(P〈0.001),81.3%的患者腹部平片显示肠管积气积液减少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改善,KPS分值分别为57±7、45±9(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思他宁治疗胃肠道肿瘤所致恶性肠梗阻,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胃肠道肿瘤 肠梗阻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管结扎联合医用胶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吴俊东 黄文河 +3 位作者 庄业忠 王伟峰 陈明 张国君 《实用癌症杂志》 2011年第3期271-273,282,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结扎腋窝淋巴管联合医用胶的应用,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的作用。方法将184例行改良根治术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采用腋窝负压引流及切口加压包扎,实验组84例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结扎腋... 目的探讨术中结扎腋窝淋巴管联合医用胶的应用,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的作用。方法将184例行改良根治术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采用腋窝负压引流及切口加压包扎,实验组84例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结扎腋窝淋巴管联合创面喷洒医用胶;比较两组术后的引流情况,皮下积液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术后第1、2、3天的引流量分别为(72.9±32.3)ml、(65.4±27.6)ml和(34.2±19.5)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88.5±35.1)ml、(92.8±30.8)ml和(47.6±27.4)ml](P<0.01);实验组引流天数[(9.2±5.2)天]也较对照组[(13.8±6.7)天]明显缩短(P<0.01);实验组术后积液发生率为6.0%,明显低于对照组(15.0%)(P=0.03);而切口感染、皮瓣坏死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腋窝淋巴管结扎联合医用胶,能进一步降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皮下积液 改良根治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一期切除吻合 被引量:3
20
作者 庄业忠 黄棉生 +3 位作者 王伟峰 郑白鸽 孙恩铭 黄文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51-352,共2页
目的 :探讨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手术方法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总结我院自 1990年 1月至 2 0 0 0年 6月采用一期切除吻合手术治疗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大肠癌 32例。结果 :右半结肠癌 6例 ,左半结肠直肠癌 2 6例。术后... 目的 :探讨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手术方法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总结我院自 1990年 1月至 2 0 0 0年 6月采用一期切除吻合手术治疗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大肠癌 32例。结果 :右半结肠癌 6例 ,左半结肠直肠癌 2 6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 1例 ,占全组 3 16 % ,占左半结肠直肠病例的 3 85 %。无手术死亡。结论 :只要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 ,术中做到“上空、口松、下通”正确吻合 ,并加强围手术期的治疗护理 ,一期切除吻合手术治疗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大肠癌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急性肠梗阻 一期切除吻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