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曾侯乙编钟看古代曲悬与轩悬制度 被引量:6
1
作者 黄敬刚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5-40,共6页
曾侯乙编钟、编磬所构成优美动听的金石之声,是曾国百乐之首,这类乐器可以形成立体效果和宏观场面,金声玉振的演奏可营造出隆重气氛。在古代礼、乐制度中对铸钟作乐也要加以限制并有具体规定,这种制度就是"乐悬制度"。悬即悬... 曾侯乙编钟、编磬所构成优美动听的金石之声,是曾国百乐之首,这类乐器可以形成立体效果和宏观场面,金声玉振的演奏可营造出隆重气氛。在古代礼、乐制度中对铸钟作乐也要加以限制并有具体规定,这种制度就是"乐悬制度"。悬即悬挂之意。三面挂钟者为诸侯,实际上曾侯乙编钟和编磬为三面曲尺形,即轩悬。用编磬摆放代替的一面,形成三面,即郑注引郑司农云"轩悬,三面,其形曲"。三面悬挂钟才是"曲尺形"的"轩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编钟 曲悬 轩悬 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曾侯乙钟铭书法艺术及其与音乐艺术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敬刚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86-691,共6页
曾侯乙墓编钟及编磬等乐器铭文共计3755字,其内容无疑是十分珍贵的;而其书法艺术也独具特色,很有探讨的必要。本文尝试从铭文的解析入手,探究其书法艺术及其与音乐艺术的源流和共存关系。
关键词 曾侯乙 编钟 书法 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曾侯乙尚龙与其文物的龙饰艺术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敬刚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9-605,共7页
曾侯乙墓素以出土文物数量众多、器物类型较全而著称。器物的造型(含附饰、器座)、纹饰均折射出对龙文化的崇尚。
关键词 曾侯乙 尚龙 文物 龙饰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曾侯乙墓钟磬铭文书法艺术看其礼制 被引量:2
4
作者 黄敬刚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50,共8页
从文字书法艺术视角看曾侯乙墓礼制,则是打开这个研究领域新局面的路径之一。曾侯乙墓的文字资料极为丰实,是我国所发现先秦时期墓葬中文字数量最多的,为研究战国时期的"文字异形"、文字变革与书法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从文字书法艺术视角看曾侯乙墓礼制,则是打开这个研究领域新局面的路径之一。曾侯乙墓的文字资料极为丰实,是我国所发现先秦时期墓葬中文字数量最多的,为研究战国时期的"文字异形"、文字变革与书法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再现了曾国时代的文化艺术元素与礼制关系。从曾侯乙墓出土文物文字着眼,编钟钟体上铭文2828字,编钟铜挂件铭文740字,铜磬架铭文5字,铜鼓座铭文7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墓 铭文、书法艺术 礼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黎源新探
5
作者 黄敬刚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3-55,共3页
海南岛上有丰富的考古文化遗存 ,证明这里很早就有人类的活动 ,根据文献及华南地区古代百越各支系活动的情况 ,黎族先民是海南岛上的最早居民 ,与古越人有密切关系。随着中央王朝对这里统治的加强及其他民族踏上海岛 。
关键词 黎族 海南岛 百越 考古 起源 苗族 汉族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礼制视角看曾侯乙钟梁、漆器文字与书法艺术
6
作者 黄敬刚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6-190,共5页
曾侯乙漆木器上文字均为刀刻,其书法艺术风格和字体结构没有金文那样俊美,文字特点也不是那么圆润流畅,但其笔画劲挺,意蕴深邃,从书法的形体看似为另类。曾侯乙漆器书法艺术丰富多彩,源远流长。漆与木是分不开的,战国时期的漆木器飞速发... 曾侯乙漆木器上文字均为刀刻,其书法艺术风格和字体结构没有金文那样俊美,文字特点也不是那么圆润流畅,但其笔画劲挺,意蕴深邃,从书法的形体看似为另类。曾侯乙漆器书法艺术丰富多彩,源远流长。漆与木是分不开的,战国时期的漆木器飞速发展,漆木制品则与礼乐器、兵器、车马器、葬具、家具、生活用品有着密切的联系,曾侯乙墓堪称漆木器艺术地下宝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制 曾侯乙墓 钟梁漆器文字 书法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曾侯乙墓椁室形制与宗周礼乐制度
7
作者 黄敬刚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4-119,共6页
曾侯乙墓形制为不规则多边形,墓葬为岩坑竖穴,深达7米以上。外棺、内棺总重约5000公斤,土坑竖穴,未设墓道,印证了"诸侯之墓悬柩而下"的说法。中室、东室是曾侯乙墓的主体。曾侯乙作为诸侯,安葬于东室,与楚国王墓墓主放在中间... 曾侯乙墓形制为不规则多边形,墓葬为岩坑竖穴,深达7米以上。外棺、内棺总重约5000公斤,土坑竖穴,未设墓道,印证了"诸侯之墓悬柩而下"的说法。中室、东室是曾侯乙墓的主体。曾侯乙作为诸侯,安葬于东室,与楚国王墓墓主放在中间墓坑有别。西室、北室长宽不一,既以礼乐为依归,也是墓主生前居室结构之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墓 椁室 礼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国时期编磬乐器考古发现综述
8
作者 黄敬刚 《音乐探索》 2017年第1期88-92,共5页
战国时期编磬与编钟乐器伴出是研究当时社会礼乐制度和乐悬制度的珍贵资料。音乐考古工作和音乐史研究者应重视考古重大发现,以及这个时期音乐文物中的乐器与遗迹遗物的文化关系。
关键词 考古发现 战国 编磬 乐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曾侯乙之享年看其养生之得失
9
作者 黄敬刚 《湖北社会科学》 2007年第10期181-184,共4页
曾侯乙亡年约在42—45岁,他的死因迄今还是悬而未解的疑题。从养生文化的视角着眼,根据考古发掘和历史记载推测,曾侯乙之早亡,可能与其暴饮暴食、饮酒过量、姬妾成群、纵欲无度、畋猎驰逐无度等有关。
关键词 曾侯乙 养生 得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传世文献与音乐考古看商代礼乐制刍形
10
作者 黄敬刚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5-7,共3页
商代的音乐文字与音乐文化是中国音乐考古研究不可或缺的方面。在音乐方面也很难见到乐曲乐谱的记载,音乐传承多以先民和乐师以言传心授的形式进行。作为音乐考古研究者要对殷商时期音乐文物深入探究,不仅是先民所遗存下来的音乐文物,... 商代的音乐文字与音乐文化是中国音乐考古研究不可或缺的方面。在音乐方面也很难见到乐曲乐谱的记载,音乐传承多以先民和乐师以言传心授的形式进行。作为音乐考古研究者要对殷商时期音乐文物深入探究,不仅是先民所遗存下来的音乐文物,而且可以见到甲骨卜辞、金文和部分传世文献资料。因为时代越早音乐资料越少,所以到了两周之际在历史文献中有关音乐的记载渐多。故此,音乐考古则是打开新石器时代至殷商时期音乐研究的锁钥。在古代文献和甲骨文记载中则有鼓、龠、竽等类型的文字出现,这就是商周音乐考古与音乐文献资料的发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世文献 音乐考古 礼乐制 刍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上江南”古乐觅踪——宁夏乐器乐种调查记
11
作者 黄敬刚 《民族艺林》 2017年第1期33-42,共10页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带着传统乐器乐种学术性的调研工作来到宁夏,对一些重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文章采用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宁夏的民族乐器、音乐种类有了直观的认识,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了访谈。宁夏...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带着传统乐器乐种学术性的调研工作来到宁夏,对一些重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文章采用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宁夏的民族乐器、音乐种类有了直观的认识,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了访谈。宁夏的民族民间音乐蕴含着浓烈地域风格和民族风情,一些乐器的雏形可追溯到远古先民用不同材质制造的乐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民间音乐 宗教音乐 非物质文化遗产 宁夏 回族乐器 田野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音乐文物考古类型学分析
12
作者 黄敬刚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50-54,共5页
音乐文物研究必须建立在考古类型学的基础之上,对器物的特征、文化性质、时代早晚关系进行分析、分期与断代。应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更准确地研究器物外形与形态变化特征。因为这些器物形态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会受到时代文化的影响导致器... 音乐文物研究必须建立在考古类型学的基础之上,对器物的特征、文化性质、时代早晚关系进行分析、分期与断代。应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更准确地研究器物外形与形态变化特征。因为这些器物形态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会受到时代文化的影响导致器物造型、花纹、质地和质量发生变化,所以这些器物形态的变化特征是有规律可循的。故此,考古学界则称之为称形态学、标型学、器物学和形制学,这些方法都归纳为考古类型学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音乐文物 考古类型学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秋时期郑国祭祀遗址的音乐文物考古研究
13
作者 黄敬刚 《临沂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21-32,共12页
春秋早中期,先民们继承着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战国早期,封建制度则出现了大的变革,形成五霸争雄,相互割据的局面,礼乐制度遭到诸侯们的僭越,礼崩乐坏、百家争鸣和奢靡之风盛行,但是钟磬悬乐制度与音乐实践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其中制造乐... 春秋早中期,先民们继承着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战国早期,封建制度则出现了大的变革,形成五霸争雄,相互割据的局面,礼乐制度遭到诸侯们的僭越,礼崩乐坏、百家争鸣和奢靡之风盛行,但是钟磬悬乐制度与音乐实践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其中制造乐器、享用音乐和乐器种类都超乎前世。诸如此类的事件不仅在传世文献中多有记载,而且在地下出土有极为丰富的音乐文物中得到佐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郑国 祭祀遗址 音乐考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考古发现看随的农业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玉堂 黄敬刚 《农业考古》 1986年第1期87-90,2,共5页
自从一九七八年在今随州境内发现了举世瞩目的曾侯乙墓后,学术界对曾随关系和随史的研究方兴未艾。然而,迄今为止,仍未见有探讨古代随农业的论著。笔者本文之意图,正在于弥补这一缺环。本文的论证,是在曾随合一的前提下展开的。关于曾... 自从一九七八年在今随州境内发现了举世瞩目的曾侯乙墓后,学术界对曾随关系和随史的研究方兴未艾。然而,迄今为止,仍未见有探讨古代随农业的论著。笔者本文之意图,正在于弥补这一缺环。本文的论证,是在曾随合一的前提下展开的。关于曾随一国二名说,李学勤同志论证尤详,笔者也曾有所补苴,在此勿庸复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墓 新石器时代 考古发现 生产工具 农业文化 天文学 湖北随州 农业生产 出土 遗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曾侯乙墓看曾国的军备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玉堂 黄敬刚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5-438,共4页
曾(随)以武立国,是春秋早期楚国的强劲对手。曾侯乙墓出土兵器4 777件,随葬简册记载有大量的兵车,彰显出曾(随)作为汉东大国的军事实力。
关键词 曾侯乙墓 曾国 军事装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古代黎、苗建筑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敬刚 《东南文化》 CSSCI 1990年第5期234-238,共5页
一、海南岛黎、苗建筑的特点古史多载海南僻远,人稀俗殊.考古文化证实,海南岛至少在一万年前就有人类出现,这该是黎人的远祖.人类生活在自然中,自然条件是生存的基本条件.这种自然条件,对经济生活、政治组成、社会结构、心理状态及民族... 一、海南岛黎、苗建筑的特点古史多载海南僻远,人稀俗殊.考古文化证实,海南岛至少在一万年前就有人类出现,这该是黎人的远祖.人类生活在自然中,自然条件是生存的基本条件.这种自然条件,对经济生活、政治组成、社会结构、心理状态及民族的信仰、语言、艺术等方面都有影响.其中尤以对衣、食、住、行中‘住’之影响,进而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习俗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干栏 黎族 船形屋 建筑文化 大陆 习俗 五指山 黎母山 吴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随关系初探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敬刚 《东南文化》 CSSCI 1991年第Z1期112-115,共4页
楚、随关系,如从文献溯源,当始于春秋时期,《左传·桓公六年》:“楚武王侵随,使遂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可见,楚随之关系,最早由军事始.楚、随的军事关系,也是彼此政治关系的体现.《左传·桓公六年》:“……随人使小师董成... 楚、随关系,如从文献溯源,当始于春秋时期,《左传·桓公六年》:“楚武王侵随,使遂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可见,楚随之关系,最早由军事始.楚、随的军事关系,也是彼此政治关系的体现.《左传·桓公六年》:“……随人使小师董成、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其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墓 武王 楚国 左传 少师 楚人 编钟 昭王 随州 公元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机械设备及维修保养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敬刚 《当代化工研究》 2017年第4期1-2,共2页
机械设备对于实际化工行业的发展而言意义重大,机械设备的引入和使用可以解决化工行业中的许多问题。机械设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磨损、破坏、腐蚀等情况,进而严重地影响其实际使用。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保养和维修将非常有利于... 机械设备对于实际化工行业的发展而言意义重大,机械设备的引入和使用可以解决化工行业中的许多问题。机械设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磨损、破坏、腐蚀等情况,进而严重地影响其实际使用。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保养和维修将非常有利于提升化工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进而促进化工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率提升。笔者试图结合我国化工行业具体发展情况,以机械设备的主要安装步骤、相关的管理措施、以及保养等方面作为研究入手角度,来分析我国化工设备及维修保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机械设备 维修保养技术 化工行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设备停用安全问题及控制措施
19
作者 黄敬刚 《化工管理》 2017年第12期185-185,共1页
化学工业的安全问题是我国化工产业研究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其中设备的安全问题占据重要位置。本文通过分析化工设备停用安全问题和事故发生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控制措施,实现化工设备停用安全管理制度的规范化,避免化工生产中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 化工设备 停用 安全问题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關於夫妻關係的法律規範 被引量:1
20
作者 劉玉堂 黃敬剛 《中国文化》 2006年第1期63-67,共5页
夫妻关系即夫妻法律关系,它是夫妻间的权利与义务的总和。夫妻关系的内容包括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两个方面。人身关系指与夫妻的身份相联系而不具有经济内容的权利义务关系,财产关系指夫妻间具有经济内容的权利义务关系。夫妻人身关系... 夫妻关系即夫妻法律关系,它是夫妻间的权利与义务的总和。夫妻关系的内容包括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两个方面。人身关系指与夫妻的身份相联系而不具有经济内容的权利义务关系,财产关系指夫妻间具有经济内容的权利义务关系。夫妻人身关系决定夫妻财产关系,夫妻财产关系从属於夫妻人身关系。唐代加强对夫妻关系的法律调整,有利於巩固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婚姻制度,实现婚姻家庭在社会生活中的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妻关系 法律规范 唐代 夫妻财产关系 夫妻人身关系 权利义务关系 经济内容 权利与义务 法律关系 法律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