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CA循环法在诊断学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朱亮 胡杨 +2 位作者 宋秀莲 王振文 黄志铨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13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诊断学技能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月参与本院诊断学技能学习的2016级临床医学本科生18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学号的奇偶数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教学法,利用鱼骨图、柏拉...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诊断学技能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月参与本院诊断学技能学习的2016级临床医学本科生18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学号的奇偶数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教学法,利用鱼骨图、柏拉图等工具找出学生对诊断学技能带教满意度低的主要原因,并不断改进;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分别比较两组在学生及带教老师的满意度、诊断学技能考试成绩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学生对技能教学的满意度、带教老师对学生的满意度以及诊断学技能考试的及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法可有效提高诊断学技能课的教学效果及师生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鱼骨图 柏拉图 诊断学 技能教学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胰腺癌BxPC-3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黄志铨 王振文 朱亮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2-207,共6页
目的:探索二甲双胍对胰腺癌BxPC-3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以Smad4基因天然缺失型人胰腺癌BxPC-3细胞为对象,采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不同剂量二甲双胍(5、10、20 mmol/L)作用24 h后的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并计算细胞存活率和... 目的:探索二甲双胍对胰腺癌BxPC-3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以Smad4基因天然缺失型人胰腺癌BxPC-3细胞为对象,采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不同剂量二甲双胍(5、10、20 mmol/L)作用24 h后的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并计算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采用Transwell迁移试验检测不同剂量二甲双胍(10、20 mmol/L)作用24 h后的细胞迁移情况,记录迁移细胞数;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细胞中钙黏着蛋白E(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补体反应基因32(RGC-32)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和5 mmol/L二甲双胍组比较,10、20 mmol/L二甲双胍组细胞的存活率均显著降低,凋亡率均显著升高,且20 mmol/L二甲双胍组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高于10 mmol/L二甲双胍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10、20 mmol/L二甲双胍组迁移细胞数均显著减少,且20 mmol/L二甲双胍组显著少于10 mmol/L二甲双胍组(P<0.05);10、20 mmol/L二甲双胍组细胞中E-cadherin mRNA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且20 mmol/L二甲双胍组E-cadher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10 mmol/L二甲双胍组;10 mmol/L二甲双胍组细胞中Vimentin mRNA,20 mmol/L二甲双胍组细胞中Vimentin mRNA及其蛋白以及10、20 mmol/L二甲双胍组细胞中RGC-32 mRNA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且20 mmol/L二甲双胍组Vimentin mRNA及其蛋白、RGC-3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10 mmol/L二甲双胍组(P<0.05或P<0.01)。结论:二甲双胍可剂量依赖性地通过Smad4非依赖性通路抑制BxPC-3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促进其凋亡,这可能与胰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以及RGC-32表达受到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胰腺癌 BXPC-3细胞 增殖 凋亡 上皮间质转化 补体反应基因3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PDCA循环法提高临床路径的入径率和完成率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振文 朱亮 +1 位作者 杨旭丽 黄志铨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69-272,共4页
目的:探讨运用PDCA循环法是否可提高临床路径的入径率和完成率.方法:统计某医院2015年消化内科临床路径的入径率和完成率,并分析上述入径率及完成率低的原因.利用PDCA循环法持续改进,观察并对比分析2016~2018年期间医院临床路径入径率... 目的:探讨运用PDCA循环法是否可提高临床路径的入径率和完成率.方法:统计某医院2015年消化内科临床路径的入径率和完成率,并分析上述入径率及完成率低的原因.利用PDCA循环法持续改进,观察并对比分析2016~2018年期间医院临床路径入径率和完成率的变化.结果:实施PDCA循环法以来,医院消化内科临床路径流程进一步规范,对比分析显示临床路径的入径率和完成率分别由2015年的66.4%和71.6%上升到2018年的95.6%和91.7%.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有助于提高临床路径的入径率及完成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法 临床路径 入径率 完成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肠梗阻为主要表现的铅中毒:4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振文 黄志铨 +2 位作者 朱亮 李国华 容开萍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铅中毒临床表现特征及其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8年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例铅中毒误诊为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原因,并复习铅中毒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7.50±1... 目的探讨铅中毒临床表现特征及其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8年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例铅中毒误诊为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原因,并复习铅中毒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7.50±16.89)岁(24~61岁),均以腹痛为特征,腹部立位片提示肠梗阻,血铅检测结果分别为852.88μg/L、942.55μg/L、513.25μg/L、1349.9μg/L,诊断为亚急性铅中毒。结论原因不明的肠梗阻应排除铅中毒的可能;当患者诊断为铅中毒后,应及时进行规范驱铅治疗,并教育患者如何预防铅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铅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GE/ESGENA立场声明:COVID-19大流行期间的胃肠镜检查》解读与中外指导意见对比 被引量:1
5
作者 杨雪苹 朱亮 +3 位作者 邱露 王振文 黄志铨 余正萍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373-376,共4页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正在全球大流行,感染和死亡人数攀升,医护人员和医疗资源出现短缺。有证据表明,COVID-19可能通过飞沫、接触、粪-口及气溶胶等途径传播,消化内镜医护人员感染COVID-19的风险增加...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正在全球大流行,感染和死亡人数攀升,医护人员和医疗资源出现短缺。有证据表明,COVID-19可能通过飞沫、接触、粪-口及气溶胶等途径传播,消化内镜医护人员感染COVID-19的风险增加。事实证明,规范的感染预防和控制对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非常有效。2020年4月欧洲胃肠镜学会、欧洲胃肠病学及内镜护理学会联合发布有关COVID-19大流行期间行胃肠镜检查的立场声明,为患者和消化内镜医护人员提供最高水平的COVID-19防护指导,并将消化系统疾病按内镜检查的优先级进行分级诊疗,有助于优化分配有限的医疗资源,并减低医患间交叉感染。本文对该声明进行解读,并通过与中国相关指导意见对比,结合中国现有国情,分析COVID-19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消化内镜感染防控策略,以期对我国消化内镜医护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COVID-19 胃肠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美国消化内镜学会《慢性放射性直肠病出血内镜诊治指南》解读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志铨 朱亮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49-752,共4页
放射性直肠病是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放疗后导致的直肠放射性损伤,分为急性和慢性。慢性放射性直肠病可出现直肠出血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内镜检查已成为诊断和治疗慢性放射性肠病出血的主要方法。2019年10月美国消化... 放射性直肠病是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放疗后导致的直肠放射性损伤,分为急性和慢性。慢性放射性直肠病可出现直肠出血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内镜检查已成为诊断和治疗慢性放射性肠病出血的主要方法。2019年10月美国消化内镜学会发布了《慢性放射性直肠病出血内镜诊治指南》,该指南阐述了氩离子凝固术、双极电凝术、热探头、射频消融术、冷冻消融术等内镜治疗方法治疗慢性放射性直肠病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对其进行解读,以期为临床医师治疗慢性放射性直肠病出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放射性直肠病 出血 内镜治疗 不良事件 指南解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