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肺部超声评分的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预测模型的构建
1
作者 李登峰 黄家虎 +3 位作者 李廷俊 吕勇 金珍珍 连少峰 《临床荟萃》 2025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基于部超声评分(Lung ultrasound score,LUS)联合炎症指标构建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6月-2024年1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呼吸科、中国科学技术大... 目的基于部超声评分(Lung ultrasound score,LUS)联合炎症指标构建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6月-2024年1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呼吸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及界首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肺炎支原体肺炎病历数据,根据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RMPP组和非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组(non-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n-RMPP)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RMPP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采用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对模型预测效能进行验证。结果共纳入87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其中RMPP组498例,n-RMPP组378例。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US评分(OR=1.276,95%CI 1.196~1.362)、C-反应蛋白(CRP)(OR=1.098,95%CI 1.062~1.119)、D-二聚体(D-D)(OR=2.683,95%CI 1.923~3.742)、乳酸脱氢酶(LDH)(OR=1.015,95%CI 1.013~1.018)是儿童RMPP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显示肺部超声评分或各炎症指标单独预测RMPP均有较好预测价值,联合预测效能最佳,ROC曲线下面积为0.969(95%CI 0.958~0.979),敏感度97.4%,特异度84.7%。结论基于LUS联合炎症指标的回归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为临床诊断儿童RMPP提供很好的依据。便于儿科医生早期识别及干预,改善RMPP的危险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支原体 难治性 儿童 肺部超声评分 炎症指标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O”点穿刺与传统单侧入路治疗L_(5)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2
作者 徐雨果 黄家虎 +2 位作者 王清 徐双 王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165-3170,共6页
背景:单侧穿刺入路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优于双侧穿刺入路,由于L_(5)特殊解剖形态和位置特殊,传统单侧穿刺入路治疗L_(5)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适用性差,因此提出“O”点穿刺入路来解决该问题... 背景:单侧穿刺入路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优于双侧穿刺入路,由于L_(5)特殊解剖形态和位置特殊,传统单侧穿刺入路治疗L_(5)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适用性差,因此提出“O”点穿刺入路来解决该问题。目的:比较经横突基底部-椎弓根后上部-关节突外侧交点(“O”点)入路与传统单侧入路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L_(5)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54例L_(5)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行经“O”点入路或传统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O”点入路组(A组)29例,传统入路组(B组)25例。术前在X射线正位片测量A组“O”点与髂棘位置及穿刺角度;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第2天、末次随访的局部Cobb角、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及骨水泥分布情况;术前、术后第2天及末次随访采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患者疼痛缓解情况与日常生活能力,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与结论:①A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均少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及骨水泥注射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两组患者术后第2天及末次随访疼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且A组降低比B组更明显(P<0.05);③“O”点位于双侧髂棘最高点连线之下平均距离1.23 cm;“O”点到髂棘平均横向距离2.89 cm;④两组患者末次随访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术后骨水泥分布,A组分布良好占97%(28/29),B组分布良好占88%(22/25),A组明显优于B组(P<0.05);⑥提示经“O”点穿刺入路与传统入路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L_(5)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疗效满意,但“O”点穿刺入路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水泥分布更满意,还可避免高髂棘对L_(5)椎体穿刺入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 “O”点 L_(5)椎体 骨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技术助力儿科急诊能力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廷俊 王淼 +2 位作者 张国琴 黄家虎 杨丽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4年第3期62-65,共4页
针对儿科急救医疗服务体系面临的业务特点、管理模式以及标准化等问题,依托数字化技术,探索建立了一套涵盖院前、院中、院后的儿科急诊全周期管理体系。实践证明,数字化技术对促进儿科急诊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但应重视医疗数据的有效... 针对儿科急救医疗服务体系面临的业务特点、管理模式以及标准化等问题,依托数字化技术,探索建立了一套涵盖院前、院中、院后的儿科急诊全周期管理体系。实践证明,数字化技术对促进儿科急诊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但应重视医疗数据的有效利用和医疗风险评估,探索建立临床辅助决策体系,关注儿童全周期健康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建设 儿科 急诊能力 医疗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嵌入式应用的性别与年龄识别检测系统 被引量:8
4
作者 朱秋煜 黄家虎 朱鸣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88-192,共5页
现有的性别与年龄检测系统一般都需要大量的运算,难以有效地集成到嵌入式系统中,且目前公开的数据集中没有大型东亚人脸数据库,使用公开的西方人数据库训练出的性别与年龄模型在检测东亚人脸数据集时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提出一种改进的D... 现有的性别与年龄检测系统一般都需要大量的运算,难以有效地集成到嵌入式系统中,且目前公开的数据集中没有大型东亚人脸数据库,使用公开的西方人数据库训练出的性别与年龄模型在检测东亚人脸数据集时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提出一种改进的DeepID网络模型。在互联网上收集并整理3万多张不同性别与年龄段的东亚人脸数据集,并将该数据集用于训练新的神经网络,通过训练改进的第一代DeepID网络,可在不降低网络分类精度的前提下,提高嵌入式系统性别与年龄分类速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地运行在嵌入式系统,且在检测含东亚人脸的数据集时检测精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模式识别 性别识别 年龄识别 嵌入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5
作者 黄家虎 孙建华 《医学综述》 2021年第4期680-684,共5页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的发病因素较复杂,包括早产、胎膜早破、感染、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突变、母乳性黄疸、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突变等多方面,如果治疗不及时易导致胆红素脑病,损害患儿的神经发...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的发病因素较复杂,包括早产、胎膜早破、感染、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突变、母乳性黄疸、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突变等多方面,如果治疗不及时易导致胆红素脑病,损害患儿的神经发育,严重威胁患儿身心健康。以往的研究仅对围生或感染等某一方面进行分析,存在局限性。因此,需要对NHB的发病原因进行多方面探究,以明确NHB的发病因素,为NHB的早期治疗与预防提供依据,降低NHB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围生因素 感染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黄疸管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黄家虎 孙建华 《海军医学杂志》 2021年第1期126-128,共3页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临床表现,即使在发达国家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和核黄疸仍有发生,甚至出现患儿死亡,因此在新生儿期间做好黄疸管理尤为重要。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如家庭光疗仪及黄疸检测手机应用软件的出现,为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与随...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临床表现,即使在发达国家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和核黄疸仍有发生,甚至出现患儿死亡,因此在新生儿期间做好黄疸管理尤为重要。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如家庭光疗仪及黄疸检测手机应用软件的出现,为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与随访提供了新契机。笔者对新生儿黄疸管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新生儿黄疸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黄疸管理 高胆红素血症 胆红素脑病 核黄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液炎症相关指标建立儿童复杂性阑尾炎的预测模型及验证 被引量:4
7
作者 段玮 刘兴晖 +2 位作者 李廷俊 黄家虎 王扎根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白细胞计数(WBC)等血液中炎症指标对儿童复杂性阑尾炎(complicated acute appendicitis,CAA)的诊断价值,建立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白细胞计数(WBC)等血液中炎症指标对儿童复杂性阑尾炎(complicated acute appendicitis,CAA)的诊断价值,建立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和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诊断的578例阑尾炎患者,根据病理类型分为复杂性阑尾炎组(n=237)和非复杂性阑尾炎组(n=341)。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和卡方自动交互检测(chi-squared automatic interaction detector,CHAID)建立复杂性阑尾炎的预测模型;再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对上述两种预测模型进行准确性验证。结果复杂性阑尾炎组及非复杂性阑尾炎组之间DD[1.04(0.46,2.67)mg/L vs 0.36(0.22,0.58)mg/L],CRP[51.00(17.00,98.50)mg/L vs 9.00(5.00.24.00)mg/L],PCT[1.06(0.23,2.80)ng/ml vs 0.10(0.05,2.80)ng/ml],NLR[9.80(6.56,15.50)vs 26.93(4.14,11.60)]及WBC[16.54(13.48,20.59)×10^(9)/L vs 14.99(12.08,18.44)×10^(9)/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975~-3.799,均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DD,CRP,PCT及NLR是预测复杂性阑尾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验证,二元回归预测模型和决策树预测模型的准确率、AUC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1%,0.857,79.2%,83.0%;79.6%,0.813,73.8%,86.7%。结论DD,CRP,PCT及NLR对小儿复杂性阑尾炎的预判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二元回归模型和决策树模型对于儿童复杂性阑尾炎的诊断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阑尾炎 D-二聚体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对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与胰岛素抵抗的调节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8
作者 贺朝晖 许春容 +2 位作者 黄家虎 方丹 罗茂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21期2973-2978,共6页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真核生物内源性小分子非编码RNA,在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表达,参与调控人体的多种病理生理过程。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高血糖、高血脂和胰岛素抵抗为特征的代谢异常性疾病,其中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真核生物内源性小分子非编码RNA,在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表达,参与调控人体的多种病理生理过程。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高血糖、高血脂和胰岛素抵抗为特征的代谢异常性疾病,其中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及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基础环节。研究揭示,miRNA异常表达与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部分miRNA参与调节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或胰岛素抵抗,可能是潜在的2型糖尿病诊治标志物。本文综述了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miRNA发挥的重要调控作用,阐述了部分miRNA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重要调节机制,探讨糖尿病miRNA构成的复杂调控网络,进而展望部分miRNA尤其是循环miRNA作为2型糖尿病诊断标志物及治疗新靶点的临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糖尿病 Β细胞功能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血管正常化微小RNA调节肿瘤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任美萍 谭宏伟 +1 位作者 黄家虎 罗茂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39-843,共5页
血管稳态失衡与血管重构是肿瘤血管病变的关键。肿瘤血管正常化是对传统肿瘤抗血管修复的全新阐述,可有效改善血管异常造成的化疗耐药和局部乏氧诱导的放疗耐受,从而提高综合治疗效果。研究显示,血管渗漏致使肿瘤细胞溢出进而逃过抗肿... 血管稳态失衡与血管重构是肿瘤血管病变的关键。肿瘤血管正常化是对传统肿瘤抗血管修复的全新阐述,可有效改善血管异常造成的化疗耐药和局部乏氧诱导的放疗耐受,从而提高综合治疗效果。研究显示,血管渗漏致使肿瘤细胞溢出进而逃过抗肿瘤免疫监视。另外,低氧分压造成的肿瘤缺氧微环境能够进一步提高免疫耐受,从而消除肿瘤免疫,提示恢复肿瘤氧含量、修复异常血管联合化学疗法是未来抗肿瘤治疗的新希望。最近研究发现部分血管功能相关miRNAs参与调节肿瘤免疫和肿瘤转移。据此,本文综述了miRNA调节异常血管发生和肿瘤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以及肿瘤血管正常化过程关键miRNA靶点在抗肿瘤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 缺氧 血管发生 肿瘤 肿瘤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膳食指导应用程序的发展现状
10
作者 黄家虎 伍新 +2 位作者 刘钢 张叶星 任美萍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第1期155-158,共4页
近年智能手机的大量普及,手机应用程序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移动医疗的高速发展,创新了医患沟通方式,改变了患者获取信息的方式。其中糖尿病膳食指导应用程序在糖尿病患者的慢性病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简述目前部分糖尿病管理应用程... 近年智能手机的大量普及,手机应用程序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移动医疗的高速发展,创新了医患沟通方式,改变了患者获取信息的方式。其中糖尿病膳食指导应用程序在糖尿病患者的慢性病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简述目前部分糖尿病管理应用程序的基本模式、其优势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膳食 应用程序 移动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风险预测的区域性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黄家虎 孙建华 +8 位作者 贝斐 王亮君 步军 张国庆 叶秀霞 须丽清 邵志英 张蕾 刘丽晓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2021年第5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小时胆红素百分位列线图结合临床危险因素预测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风险的效能。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和上海市浦东医院出生新生儿的围产期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研... 目的探讨小时胆红素百分位列线图结合临床危险因素预测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风险的效能。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和上海市浦东医院出生新生儿的围产期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研究,产科出院前每天监测经皮胆红素值(tanscutaneous bilirubin,TcB),出院后进行门诊随访和28 d电话随访,根据是否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NHB)分为NHB组和非高胆红素血症(non-hyperbilirubinemia,Non-HB)组,进行临床危险因素分析。将产科出院前TcB所处小时胆红素百分位列线图区间和临床危险因素作为预测指标,结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ve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小时胆红素值百分位列线图结合临床危险因素预测新生儿发生NHB风险的效能。结果共8664名新生儿纳入研究,发生NHB 1196例,发生率13.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血型O型、胎膜早破、男性、胎龄35~37周、皮下瘀斑/头颅血肿、母乳喂养为新生儿发生NHB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小时胆红素百分位列线图、临床危险因素、小时胆红素百分位列线图结合临床危险因素预测NHB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4(95%CI 0.861~0.885)、0.664(95%CI 0.647~0.680)、0.891(95%CI 0.880~0.902),P均<0.05。结论小时胆红素百分位列线图结合临床危险因素能更好地预测新生儿发生NHB的风险,对于NHB的临床管理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危险因素 小时胆红素百分位列线图 风险预测
原文传递
颈椎间盘切除结合“L”形开槽治疗椎间盘游离1例报告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家虎 徐银之 +2 位作者 张帅 杨进 王松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50-1152,共3页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脊柱外科疾病,常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1]。ACDF最...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脊柱外科疾病,常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1]。ACDF最早由史密斯和罗宾逊在1958年提出[2],被认为是颈前路最可靠的选择[3]。ACCF适用于压迫位于椎体后方,与ACDF一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满意的疗效[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症 颈前路手术 ACDF ACCF
原文传递
儿童复杂性阑尾炎决策树模型的构建及临床应用价值
13
作者 黄家虎 张国琴 +5 位作者 俞全胜 刘坚 王扎根 李廷俊 郑露露 顾竹珺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202-206,211,共6页
目的基于儿童阑尾炎评分(PAS)联合炎症指标建立儿童复杂性阑尾炎(CA)的决策树模型,并评估其在儿科的临床应用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就诊,且术后病理确诊为阑尾炎的544例患儿,根据... 目的基于儿童阑尾炎评分(PAS)联合炎症指标建立儿童复杂性阑尾炎(CA)的决策树模型,并评估其在儿科的临床应用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就诊,且术后病理确诊为阑尾炎的544例患儿,根据患儿术后病理分为非复杂性阑尾炎组和CA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CA的独立危险因素,纳入这些参数建立决策树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决策树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AS、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是儿童CA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纳入PAS、CRP、NLR为协变量构建预测CA的决策树模型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ROC曲线显示,决策树模型准确率为79.2%,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1(95%CI:0.786~0.857),灵敏度为86.7%,特异度为71.9%;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准确率为75.1%,AUC为0.808(95%CI:0.770~0.845),灵敏度为79.6%,特异度为69.1%。结论PAS联合CRP、NLR所构建的决策树模型能够为儿科急诊医生诊断儿童CA提供很好的依据,且模型简便、直观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儿童阑尾炎评分 决策树模型
原文传递
五岁以内儿童复杂性阑尾炎的临床预测模型探索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天明 张国琴 +6 位作者 李廷俊 黄家虎 王扎根 唐慧雯 顾竹珺 刘坚 刘兴元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286-290,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5岁以内儿童复杂性阑尾炎(CA)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临床预测模型,评价该模型在5岁以内儿童C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行阑尾切除术的5岁以内患儿行回顾性分析,根据... 目的回顾性分析5岁以内儿童复杂性阑尾炎(CA)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临床预测模型,评价该模型在5岁以内儿童C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行阑尾切除术的5岁以内患儿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阑尾组织是否存在坏疽及穿孔征象将患儿分成CA组和非CA组,比较两组患儿间临床特征和术前实验室检查结果差异,明确CA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临床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临床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共纳入140例患儿,其中CA组84例,非CA组56例。经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发病时间>23.5 h(OR=6.650,95%CI 2.469~17.912,P<0.05),腹部肌紧张(OR=3.082,95%CI 1.190~7.979,P<0.05)和C-反应蛋白>41 mg/L(OR=3.287,95%CI 1.274~8.480,P<0.05)为CA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上述3项独立危险因素构建CA临床预测模型,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验证,曲线下面积为0.881(95%CI 0.825~0.936),灵敏度为77.4%,特异度为87.5%,阳性预测值为91.3%,阴性预测值为70.0%。结论5岁以内急性阑尾炎如果发病时间超过23.5 h、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伴随腹部肌紧张,病情进展为CA的可能性更大。通过儿科门诊常用临床信息构建的CA临床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可为临床医生鉴别CA和非CA提供简单易行的参考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阑尾炎 危险因素 临床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