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32例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结果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黄兴琴 陈洁平 +2 位作者 张勇 白海雁 杨再林 《西部医学》 2010年第7期1191-1192,1195,共3页
目的研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POX<3%的急性白血病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骨髓细胞形态学和骨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方法。结果 132例POX<3%的急性白血病中19例形态学分型与免疫学分型诊断不符合(14.39%),其中117例ALL不符合的12... 目的研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POX<3%的急性白血病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骨髓细胞形态学和骨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方法。结果 132例POX<3%的急性白血病中19例形态学分型与免疫学分型诊断不符合(14.39%),其中117例ALL不符合的12例,15例AML不符合的7例。结论白血病免疫学分型是诊断急性白血病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是对急性白血病形态学分型的补充和修正。对POX<3%的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免疫分型不可缺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X<3%的急性白血病 免疫学分型 形态学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活检与涂片联检对153例全血细胞减少诊断价值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杨再林 符刚 +6 位作者 陈洁平 张勇 徐双年 白海雁 杨丽莎 黄兴琴 蒋玲琳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3037-3038,3041,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切片与骨髓涂片同步观察对全血细胞减少症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53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采用骨髓穿刺涂片、骨髓活检同步取材,涂片用瑞氏染色,骨髓活检采用塑料包埋、苏木精-姬姆萨-酸性品红染色,同时观察其骨髓涂...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切片与骨髓涂片同步观察对全血细胞减少症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53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采用骨髓穿刺涂片、骨髓活检同步取材,涂片用瑞氏染色,骨髓活检采用塑料包埋、苏木精-姬姆萨-酸性品红染色,同时观察其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切片。结果 153例中男67例,女86例,年龄3~83岁。血液系统疾病138例(90.2%),非血液系统疾病15例。骨髓活检切片诊断符合率87.58%,高于骨髓涂片71.90%。骨髓活检切片总误诊率为4.58%低于骨髓涂片25.36%。骨髓活检增生程度的判断优于骨髓涂片。结论骨髓活检更能客观地反映骨髓组织的真实情况,特别是在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所致全血细胞减少的诊断、鉴别诊断等方面的价值更优于涂片。骨髓活检与涂片二者联合检测能有效提高全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细胞减少 骨髓检查 活组织检查 针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例组织胞浆菌病骨髓细胞形态学观察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杨再林 马文军 +5 位作者 张勇 白海燕 黄兴琴 蒋玲琳 杨丽莎 陈洁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HP)的临床特征及骨髓涂片检查形态学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6例组织胞浆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骨髓形态学特征及诊疗情况。结果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肝、脾肿大,全... 目的探讨分析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HP)的临床特征及骨髓涂片检查形态学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6例组织胞浆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骨髓形态学特征及诊疗情况。结果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等,骨髓涂片Wright染色及糖原染色下均有典型的形态特征。4例经骨髓涂片确诊,2例经培养确诊。确诊后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4例治愈,1例未治,1例死亡。结论通过骨髓涂片病原学检查是本病确诊的依据。两性霉素B等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胞浆菌病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骨髓涂片 骨髓细胞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活检与涂片联检对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再林 张勇 +5 位作者 徐双年 白海雁 杨丽莎 黄兴琴 蒋玲琳 陈洁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29-1332,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切片与骨髓穿刺涂片联检对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2例MDS患者采用骨髓抽吸与活检标本同步法取材,同步观察其涂片和切片。结果骨髓活检切片MDS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骨...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切片与骨髓穿刺涂片联检对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2例MDS患者采用骨髓抽吸与活检标本同步法取材,同步观察其涂片和切片。结果骨髓活检切片MDS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骨髓涂片,骨髓增生活跃程度、骨髓涂片的明显活跃与切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粒系病态造血骨髓切片检出率高于涂片(P<0.05),红系病态造血骨髓涂片检出率高于切片(P<0.05),巨核系病态造血检出率骨髓切片与涂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髓涂片和活检切片在MDS的诊断和分型中各有优点、两者相互补充,同步观察更有利于提高MDS诊断和分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涂片 骨髓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思维启迪
5
作者 黄兴琴 《师资建设》 2014年第12期36-37,共2页
读中问,启迪思维,奠基表达。“疑是思之始,学之由。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①。我在引导学生学习新课之前,总让他们预先熟悉一下课文,一方面扫清字词障碍;另一方面,也鼓励他们边读边提问。学生逐渐学会由针对字词含... 读中问,启迪思维,奠基表达。“疑是思之始,学之由。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①。我在引导学生学习新课之前,总让他们预先熟悉一下课文,一方面扫清字词障碍;另一方面,也鼓励他们边读边提问。学生逐渐学会由针对字词含义的提问发展到针对文句、文段意思乃至作者意图、文章结构的提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启迪 语文教学 小学 引导学生 启迪思维 作者意图 文章结构 提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合并多发性骨髓瘤一例
6
作者 黄兴琴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第8期215-216,共2页
本文对我院2019年10月收治的1例乳腺癌合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护理过程的总结,以便为临床治疗、护理该病患者提供相应参考依据。
关键词 乳腺癌 多发性骨髓瘤 临床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er小体对初诊非M3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黄雅睿 黄兴琴 +3 位作者 黄祥涛 罗承昕 徐双年 陈洁平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4-230,共7页
目的探究Auer小体对初诊非M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本中心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54例初诊非M3型AML患者病历资料,根据骨髓原始细胞有无Auer小体分为Auer小... 目的探究Auer小体对初诊非M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本中心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54例初诊非M3型AML患者病历资料,根据骨髓原始细胞有无Auer小体分为Auer小体阳性组和Auer小体阴性组,随访数据通过电子病历或打电话获取,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包括性别、年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法美英协作组(French-American-British,FAB)分型、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及危险度分层等;通过Kaplan-Meier法和COX多因素回归模型比较两组时间事件结局的差异。结果与Auer小体阴性组AML患者相比,阳性组在FAB分型中的M2型比例较高、M5型比例较低(P<0.001,P=0.005),且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01)、WT1基因突变频率明显增高(P=0.006),病死率显著降低(P=0.008)。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阳性组患者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高于阴性组(P=0.01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Auer小体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HR=0.298,95%CI:0.104~0.853,P=0.024)。结论Auer小体是影响AML的独立预后因素,对AML的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ER小体 急性髓系白血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顺市烟草病毒病发生现状调查 被引量:1
8
作者 徐铭 田必文 +3 位作者 张昆 代飞 邓道茂 黄兴琴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8年第3期85-86,共2页
2006-2007年对安顺地区烟草主产区烟草病毒病的调查表明,2006年和2007年西秀区、平坝、紫云3区县的发病率分别为38.74%、29.20%、27.47%和27.66%、20.67%、41.62%。2007年西秀区、平坝县烟草病毒病发生危害较上年呈下降趋... 2006-2007年对安顺地区烟草主产区烟草病毒病的调查表明,2006年和2007年西秀区、平坝、紫云3区县的发病率分别为38.74%、29.20%、27.47%和27.66%、20.67%、41.62%。2007年西秀区、平坝县烟草病毒病发生危害较上年呈下降趋势,紫云县有所上升;但各区域烟草病毒病发生危害仍然严重,发病率14%~50%。依据调查结果和病害发生规律,应采取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病毒病 发生现状 安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必克不同使用方法对烟草病毒病防效的影响
9
作者 代飞 徐铭 +3 位作者 黄兴琴 王修林 左锐 刘学辉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23期214-215,共2页
2006—2008年,在安顺市进行了在烟苗剪叶前(24 h)和剪叶后施用病毒必克对烟草病毒病防效的试验,并进行了大田跟踪调查,结果表明,采用先施用病毒必克(24 h)后再剪叶的烟株,其病毒病发生危害较先剪叶后施用病毒必克的烟株在成苗期平均病... 2006—2008年,在安顺市进行了在烟苗剪叶前(24 h)和剪叶后施用病毒必克对烟草病毒病防效的试验,并进行了大田跟踪调查,结果表明,采用先施用病毒必克(24 h)后再剪叶的烟株,其病毒病发生危害较先剪叶后施用病毒必克的烟株在成苗期平均病指下降6.83,发病率下降8.01个百分点,均达到显著水平;在大田成熟期病情指数平均下降8.32,达显著水平,发病率平均下降5.02个百分点,未达显著水平。说明先施用病毒必克药剂后再剪叶的方法效果较好,病毒病发生呈下降趋势,值得在烟叶生产中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病毒必克 病毒病 药剂 防效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房食用菌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代飞 黄兴琴 +3 位作者 徐铭 韩孝六 罗远辉 邓芙蓉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20期116-117,共2页
研究烤烟房食用菌开发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每100 m^2烤房可产双孢菇900-1 000 kg,获产值9 000-10 000元,纯收入7 426元。
关键词 烤房 食用菌栽培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不典型BCR-ABL融合基因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兴琴 向时庆 +5 位作者 李志刚 杨丽莎 蒋玲琳 姚元友 文译翎 万佳 《重庆医学》 CAS 2021年第20期3450-3453,共4页
目的分析1例具有BCR-ABL融合基因e14a3罕见亚型的成人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结合文献回顾,阐述其临床和生物学特点。方法采用骨髓细胞形态学确诊为白血病,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确定其细胞遗传学异常,通过实... 目的分析1例具有BCR-ABL融合基因e14a3罕见亚型的成人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结合文献回顾,阐述其临床和生物学特点。方法采用骨髓细胞形态学确诊为白血病,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确定其细胞遗传学异常,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确定BCR-ABL融合基因类型及拷贝数,给予患者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结果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测结果倾向血小板增多症,骨髓活检提示CML,费城(Ph)染色体核型分析为克隆性异常t(9;22;11)变异型异位,FISH提示伴融合基因阳性的间期核占74%,即伴t(9;22)染色体易位的间期核占74%,RT-qPCR检查JAK2、CALR、MPL、BCR-ABL(p210、p190、p230)基因均为阴性,罕见亚型BCR-ABL(e14a3)基因为阳性,给予患者甲磺酸伊马替尼0.4 g/d,并监测治疗效果,患者用药4个月后BCR-ABL(e14a3)转阴。目前仍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BCR-ABL(e14a3)基因持续阴性。结论骨髓形态不典型,染色体及FISH检查均符合CML的特点,但是典型的BCR-ABL融合基因检测阴性的情况下,应进行非典型BCR-ABL的融合基因筛查及微小残留病灶(MRD)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不典型BCR-ABL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染色体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瑞BC-6800型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小板自动计数中的准确性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兴琴 李苗 赵永莉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20年第11期190-193,共4页
传统的评价方法在评价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小板自动计数中的准确性时,误差较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新的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小板自动计数中的准确性评价方法,通过分析迈瑞BC-6800型血细胞分析仪技术发展概况确定... 传统的评价方法在评价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小板自动计数中的准确性时,误差较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新的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小板自动计数中的准确性评价方法,通过分析迈瑞BC-6800型血细胞分析仪技术发展概况确定评定参数,根据启动自动计数系统、运行采样电路板实现血小板检验项目流程,利用多份血液样本验证评定方法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给出的迈瑞BC-6800型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小板自动计数中的准确性评价方法误差小于传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分析仪 血小板 自动计数 准确性评价
原文传递
APL伴嗜碱性粒细胞明显增多1例并文献复习
13
作者 黄兴琴 白海雁 +6 位作者 杨丽莎 蒋玲琳 姚元友 吴韦铷 孙燕泥 侯宇 陈洁平 《重庆医学》 CAS 2020年第21期3544-3547,3552,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1例APL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该患者以全血细胞减少入院,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WBC)1.6...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1例APL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该患者以全血细胞减少入院,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WBC)1.69×109/L、红细胞计数(RBC)1.98×1012/L、血红蛋白(Hb)70 g/L、血小板计数(PLT)20×109/L、中性粒细胞(NEU)33.20%,淋巴细胞49.70%,单核细胞11.00%,嗜碱性粒细胞5.30%。凝血相关检查结果显示,D-二聚体(D-Di)18.23 mg/L、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70.20 mg/L,纤维蛋白原(Fib)3.72 g/L。骨髓细胞形态及细胞化学染色显示粒系异常增生,以异常早幼粒细胞为主(46.00%),可见蝴蝶型核,内外浆,偶见柴捆Auer小体,嗜碱性粒细胞明显增多(28.00%);外周血分类异常早幼粒细胞占35.00%,嗜碱性粒细胞占27.00%;过氧化物酶(POX)染色异常早幼粒细胞呈强阳性,嗜碱性粒细胞呈阴性。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异常表型的早幼粒细胞占全部细胞的56.00%,该群细胞表达CD13、CD33、CD64,部分表达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CD15dim、CD117、CD56、CD34。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异常核型46,XY,t(15;17)(q24;q21)/46,idem,der(12),可见克隆性异常t(15;17),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视黄酸受体α(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伴融合基因阳性的间期核占78.00%;ASXL1突变频率为46.80%,组蛋白-赖氨酸N-甲基转移酶(KMT2D)突变频率为51.70%。诊断为APL伴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增多,予以亚砷酸、视黄酸及柔红霉素等治疗,至今患者骨髓完全缓解及PML/RARα融合基因持续阴性达11个月。结论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的APL的诊断需结合多项实验室检查,本病例中嗜碱性粒细胞可能是从伴t(15;17)易位的早幼粒细胞分化而来,并且与染色体异常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嗜碱性粒细胞 流式细胞术 融合基因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殖性肿瘤JAK2基因和CALR基因突变双表达3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4
作者 蒋玲琳 李曼倩 +2 位作者 常银银 侯宇 黄兴琴 《重庆医学》 CAS 2023年第17期2713-2716,共4页
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terative neoplasms,MPN)是由造血干细胞异常导致的一类恶性克隆性疾病,主要在血细胞的形态、数量上表现出异常,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引起出血、血栓及脾肿大等并发症[1-2]。目前临床上MPN多指Ph染色体阴性的... 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terative neoplasms,MPN)是由造血干细胞异常导致的一类恶性克隆性疾病,主要在血细胞的形态、数量上表现出异常,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引起出血、血栓及脾肿大等并发症[1-2]。目前临床上MPN多指Ph染色体阴性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imary myelofibrosis,PMF)3种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JAK激酶2 骨髓增生性白血病基因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丽莎 侯宇 黄兴琴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3年第4期341-344,共4页
目的观察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效果,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费森尤斯血细胞分离机、迈瑞血细胞分析仪及BD流式细胞仪,对采集过程的参数、血常规指标及产品的单个核细胞(MNC)和CD_(34)^(+)计数进行检测。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西南... 目的观察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效果,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费森尤斯血细胞分离机、迈瑞血细胞分析仪及BD流式细胞仪,对采集过程的参数、血常规指标及产品的单个核细胞(MNC)和CD_(34)^(+)计数进行检测。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2013年1月至2021年1月共72例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常规指标、采集循环量与采集物MNC和CD_(34)^(+)计数相关性以及各因素对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效果的影响。结果不同年龄、性别和疾病类型的患者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采集物的MNC与采集循环量(r=0.33,P<0.001)、动员后白细胞计数(r=0.41,P<0.001)呈正相关,CD_(34)^(+)计数与动员后MNC计数(r=0.38,P<0.001)和收集白膜量(r=0.48,P<0.001)呈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动员后MNC计数[P<0.001,95%CI 0.07(0.05~0.09)]、采集循环量[(P<0.001,95%CI 0.00(0.00~0.00)]、采后总量[P<0.001,95%CI 0.07(0.05~0.10)]是采集物MNC计数的影响因素。此外,动员后MNC计数[P<0.001,95%CI 0.09(0.04~0.14)]、采集循环量[P=0.003,95%CI 0.00(0.00~0.00)]、采后总量[P=0.005,95%CI 0.08(0.03~0.14)]也是CD_(34)^(+)计数的影响因素。结论外周血干细胞的采集效率个体差异大,动员后MNC计数越多,采集到的外周血干细胞量越多。要想获得高的采集效率,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好采集前外周血MNC等参数,并注意采集循环量、采后总量和收集白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外周血 采集效果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