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松成熟胚的体细胞胚胎的发生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黄健秋 卫志明 许智宏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371-379,共9页
云南松(Pinus yunnanesis Franch)是我国特产的一种优良森林树种,本研究采用云南松成熟合子胚为起始外植体,在含2,4-D 10mg/L,KT和BA各4mg/L的改良P6培养基上得到胚发生培养物。将白色半透明的胚性愈伤组织(含早期原胚)在含2,4-D1.0mg/L... 云南松(Pinus yunnanesis Franch)是我国特产的一种优良森林树种,本研究采用云南松成熟合子胚为起始外植体,在含2,4-D 10mg/L,KT和BA各4mg/L的改良P6培养基上得到胚发生培养物。将白色半透明的胚性愈伤组织(含早期原胚)在含2,4-D1.0mg/L,KT和BA各0.4mg/L的培养基上保持并增殖。在附加9,000mg/L肌醇的高渗培养基(含NAA0.5mg/L,KT和BA各0.2mg/L)上得到粗壮的后期原胚。ABA和PEG同时使用能促进子叶胚的形成。在无激素培养基上,成熟体细胞胚萌发并进一步形成完整小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成熟合子胚 体细胞胚胎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成熟合子胚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 被引量:36
2
作者 黄健秋 卫志明 许智宏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5年第4期289-294,共6页
采用马尾松(Pinusm assoniana Lam b.)成熟合子胚为起始外植体,在含2,4-D 10 m g/L,KT和BA 各4 m g/L的DCR培养基上得到胚发生培养物。将白色半透明的愈伤组织(含早期原胚)在含2,... 采用马尾松(Pinusm assoniana Lam b.)成熟合子胚为起始外植体,在含2,4-D 10 m g/L,KT和BA 各4 m g/L的DCR培养基上得到胚发生培养物。将白色半透明的愈伤组织(含早期原胚)在含2,4-D1.0 m g/L,KT和BA 各0.4 m g/L的DCR培养基上保持并增殖。在附加9000 m g/L肌醇的DCR高渗培养基上得到粗壮的后期原胚。ABA 和活性炭同时使用能促进子叶胚的形成,最高频率为35.1% 。在无激素培养基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成熟合子胚 体细胞胚胎发生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癌土壤杆菌介导的水稻高效转化和转基因植株的高频再生 被引量:47
3
作者 黄健秋 卫志明 +2 位作者 安海龙 徐淑平 章冰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0年第11期1172-1178,共7页
利用根癌土壤杆菌 (Agrobacteriumtumefaciens (SmithetTownsend)Conn)介导的转化方法对 4个粳稻 (OryzasativaL .ssp .japonica)品种和 2个籼稻 (O .sativassp .indica)品种进行了转化。在对影响根癌土壤杆菌转化水稻效率的多种因素进... 利用根癌土壤杆菌 (Agrobacteriumtumefaciens (SmithetTownsend)Conn)介导的转化方法对 4个粳稻 (OryzasativaL .ssp .japonica)品种和 2个籼稻 (O .sativassp .indica)品种进行了转化。在对影响根癌土壤杆菌转化水稻效率的多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后 ,建立了根癌土壤杆菌介导的水稻高效转化和再生系统。将水稻成熟胚和未成熟胚来源的愈伤组织用根癌土壤杆菌EHA10 1/pGIH感染后 ,筛选出抗性愈伤组织并获得转化植株。其中抗性愈伤组织产生频率最高达 5 5 .1% (籼稻 )和 85 .2 % (粳稻 ) ,转化植株产生频率最高达 37.8% (籼稻 )和 6 9.0 % (粳稻 )。GUS染色、转基因植株总DNA的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等结果表明 ,T_DNA上的外源基因已整合进了转基因植物基因组中。对转基因T1代水稻植株的遗传分析结果证明外源基因能稳定遗传给后代 ,且大多数株系的分离比符合 3∶1。该转化系统的建立为将外源有用基因导入水稻并高效稳定地表达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根癌土壤杆菌 遗传转化 转基因植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叶树体钿胞胚胎发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4
作者 黄健秋 卫志明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1995年第2期85-90,共6页
简要回顾了针叶树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历史,并对针叶树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基本程序、影响因素及应用前景作了综述。
关键词 针叶树 体细胞胚胎发生 影响因素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US 基因在大豆未成熟子叶原生质体中的表达 被引量:13
5
作者 黄健秋 卫志明 许智宏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2年第1期26-30,共5页
本研究利用大肠杆菌的 GUS 基因(β-葡糖苷酸酶基因,为报告基因,以改良的 PEG 转化方法),对大豆(Glycine max L.)未成熟子叶原生质体进行直接转化。在原生质体培养基 KP8中培养1—6天和14—30天后,利用 GUS 基因产物与底物 MUG 反应的... 本研究利用大肠杆菌的 GUS 基因(β-葡糖苷酸酶基因,为报告基因,以改良的 PEG 转化方法),对大豆(Glycine max L.)未成熟子叶原生质体进行直接转化。在原生质体培养基 KP8中培养1—6天和14—30天后,利用 GUS 基因产物与底物 MUG 反应的荧光分析和与底物X-Gluc 反应的组织化学定位实验,分别检测到 GUS 基因在大豆未成熟子叶原生质体中的瞬间和稳定表达。同时,对影响 PEG 转化的渚多因素,如 PEG 的毒性、转化后的原生质体稳定性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原生质体 瞬间表达 GUS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属树种的组织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 被引量:76
6
作者 黄健秋 卫志明 《植物学通报》 CSCD 1994年第1期34-42,共9页
松属树种的组织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黄健秋,卫志明(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上海200032)TISSUEANDPROTOTOPLASTCULTUREOFPINUSSPECIES¥HuangJian-qiu;WeiZ... 松属树种的组织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黄健秋,卫志明(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上海200032)TISSUEANDPROTOTOPLASTCULTUREOFPINUSSPECIES¥HuangJian-qiu;WeiZhi-ming(Shangha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属 组织培养 原生质体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转化获得转B.t.基因水稻及其生物学鉴定 被引量:13
7
作者 黄健秋 卫志明 +1 位作者 安海龙 徐淑平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 CSCD 2000年第6期519-524,T002,共7页
以水稻主栽品种“秀水 11”和“春江 11”预培养 4d未成熟胚为转化受体 ,经农杆菌LBA44 0 4/ pG BI4A2B(含B .t.基因 )感染后 ,筛选出抗性愈伤组织并获得转化植株。其中抗性愈伤组织产生频率达44 % 70 % ,转化植株产生频率达 2 7% 6 4%... 以水稻主栽品种“秀水 11”和“春江 11”预培养 4d未成熟胚为转化受体 ,经农杆菌LBA44 0 4/ pG BI4A2B(含B .t.基因 )感染后 ,筛选出抗性愈伤组织并获得转化植株。其中抗性愈伤组织产生频率达44 % 70 % ,转化植株产生频率达 2 7% 6 4%。转基因植物总DNA经PCR和Southernblot分子杂交试验表明 ,T DNA上的外源基因已整合到水稻的基因组里。对转B .t .基因水稻植株进行了两种水稻主要害虫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的饲虫试验。与对照相比 ,7d后纵卷叶螟幼虫死亡率达 31% 49% ,同时纵卷叶螟对转基因水稻叶片的危害程度大大减轻。二化螟在咬食转B .t.基因水稻植株 7d后的校正死亡率达 15 % 71% ,30d后多数转基因水稻仍能正常抽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根癌农杆菌 B.t.基因 转基因植株 抗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介导的外源基因对绿豆叶肉原生质体的转化和瞬间表达研究(简报)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健秋 卫志明 许智宏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431-434,共4页
作者曾利用Krens等(1982)的PEG法将NPT-Ⅱ丛因直接导入绿豆原生质体并获得稳定表达,但该法的转化率极低。为了建立绿豆原生质体有效的转化系统,我们将PEG法在大豆原生质体转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利用GUS基因为报告基因,对三个不同品种... 作者曾利用Krens等(1982)的PEG法将NPT-Ⅱ丛因直接导入绿豆原生质体并获得稳定表达,但该法的转化率极低。为了建立绿豆原生质体有效的转化系统,我们将PEG法在大豆原生质体转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利用GUS基因为报告基因,对三个不同品种的绿豆叶肉原生质体进行直接转化。并对影响PEG转化的有关因素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原生质体 外源基因 瞬间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基因在绿豆、赤豆叶肉原生质体中的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健秋 葛扣麟 杨金水 《自然杂志》 1991年第6期478-478,共1页
目前,高等植物遗传工程的飞速发展已经使将外源基因直接引入植物细胞或原生质体中成为可能。豆科植物因为其特有的固氮功能,一直是国内外植物生理学家热衷研究的对象。近些年来,许多科研工作者都在致力于建立一些有效的转化系统(如用PE... 目前,高等植物遗传工程的飞速发展已经使将外源基因直接引入植物细胞或原生质体中成为可能。豆科植物因为其特有的固氮功能,一直是国内外植物生理学家热衷研究的对象。近些年来,许多科研工作者都在致力于建立一些有效的转化系统(如用PEG法、电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基因 植物生理学 植物细胞 豆科植物 其特 超声波导入法 转化受体 PHASEOLUS 愈伤组织 转化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下胚轴的高效再生和农杆菌介导B.t.基因转化甘蓝 被引量:44
10
作者 卫志明 黄健秋 +5 位作者 徐淑平 薛红卫 钟仲贤 顾桢祥 徐悌惟 李贤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1-18,共8页
分别对取材时间和培养基组成进行研究,建立了甘蓝下胚轴外植体的高效再生系统,当选取6~7d苗龄的下胚轴,将其置于MSB+BA2.5mg/L+ZT1mg/L+IBA0.1mg/L的芽分化培养基中,并于培养基中附加AgNO37.5mg/L时,最高的芽分化频率... 分别对取材时间和培养基组成进行研究,建立了甘蓝下胚轴外植体的高效再生系统,当选取6~7d苗龄的下胚轴,将其置于MSB+BA2.5mg/L+ZT1mg/L+IBA0.1mg/L的芽分化培养基中,并于培养基中附加AgNO37.5mg/L时,最高的芽分化频率,“夏光甘蓝”母本“103”可达81.67%,父本“60天早椰菜”可达78.56%。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影响转化频率的不同因素,即:抑制农杆菌生长的抗生素种类及其浓度、预培养的有无及感染时的浓度、下胚轴外植体与农杆菌的感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筛选时抗生素的加入时间进行了探讨。共获得100余株卡那霉素抗性植株,全部移栽成活,生长良好。对转基因植株总DNA进行Southernblotting分析,证明nptⅡ基因已整合到甘蓝植株细胞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下胚轴 再生 农杆菌介导 基因转化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B.t.基因和CpTI基因对花椰菜的转化 被引量:26
11
作者 徐淑平 卫志明 +2 位作者 黄健秋 钟仲贤 徐悌惟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93-199,共7页
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方法 ,将B .t.基因和Cp TI基因分别导入花椰菜“杂交 75天”的父本和母本的无菌苗下胚轴切段细胞 ,都获得了转基因植株。经过预培养的下胚轴切段用根癌农杆菌 (LBA44 0 4/ pG BI4A2B ,含B .t .基因 ;LBA44 0 4/pBRLC ... 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方法 ,将B .t.基因和Cp TI基因分别导入花椰菜“杂交 75天”的父本和母本的无菌苗下胚轴切段细胞 ,都获得了转基因植株。经过预培养的下胚轴切段用根癌农杆菌 (LBA44 0 4/ pG BI4A2B ,含B .t .基因 ;LBA44 0 4/pBRLC ,含CpTI基因 )进行感染后 ,共培养 48h ,继续培养 30d后 ,将分化芽转移至筛选培养基上。 10d后 ,大多数分化芽的顶端变成紫色 ,2 0d后紫色芽逐渐变白死亡 ,而转化芽在选择培养基上长成小植株。小植株移至大田能正常生长、开花、结籽。PCR和Southernblot分析表明B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癌农杆菌 介导 B.t.基因 CPTI基因 花椰菜 转化 转基因植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 被引量:28
12
作者 曹明霞 卫志明 黄健秋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23-427,共5页
就根癌农杆菌介导水稻遗传转化的研究历程和影响农杆菌转化水稻的几个关键因素以及这一问题的前景作了评述和展望
关键词 根癌农杆菌 介导 水稻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松成熟胚的不定芽诱导及植株再生(简报) 被引量:14
13
作者 周微 黄健秋 +1 位作者 卫志明 许智宏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1995年第5期351-353,共3页
诱导云南松不定芽的最佳基本培养基为DCR,3mg/L6-BA和0.2mg/LNAA组合的DCR培养基能有效地诱导不定芽,幼苗用含5mg/LNAA的液体培养基浸泡24h,能长根形成完整植株。
关键词 云南松 成熟胚 不定芽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幼胚培养高效成株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74
14
作者 安海龙 卫志明 黄健秋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 CSCD 2000年第6期532-538,T004,共8页
研究探讨了不同的基因型、幼胚取材时期、4℃处理时间、盾片接种方式、分化及生根条件等对小麦幼胚培养再生成株特性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高效、可靠、重复性好的小麦组培再生系统。优化条件下 ,该系统从幼胚诱导致密愈伤组... 研究探讨了不同的基因型、幼胚取材时期、4℃处理时间、盾片接种方式、分化及生根条件等对小麦幼胚培养再生成株特性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高效、可靠、重复性好的小麦组培再生系统。优化条件下 ,该系统从幼胚诱导致密愈伤组织的频率为89% ,致密愈伤组织的分化频率诱导 2周时为 95 % ,培养近 3个月时仍可达 5 0 %以上。此外还发现部分叶状结构当转至新鲜的分化培养基上时能够进一步发育成为芽苗。分化的芽苗在生根培养基上大多生成丛生苗。从基部切开后 ,每棵芽苗 /分蘖均可独立成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幼胚 组织培养 植株再生 再生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的因素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圣君 黄健秋 卫志明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86-294,共9页
利用携带pCAMBIA1301质粒(含hpt和gus基因)的超毒根癌农杆茵菌株EHA105对大豆子叶节外植体进行遗传转化,研究了影响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杆菌侵染液和共培养培养基中添加200μmol/L乙酰丁香酮和50mg/... 利用携带pCAMBIA1301质粒(含hpt和gus基因)的超毒根癌农杆茵菌株EHA105对大豆子叶节外植体进行遗传转化,研究了影响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杆菌侵染液和共培养培养基中添加200μmol/L乙酰丁香酮和50mg/L抗坏血酸可以有效促进农杆菌对大豆子叶节的转化。农杆菌与子叶节共培养后羧苄青霉素(250 mg/L)和头孢霉素(100 mg/L)结合使用能有效抑制农杆菌过度繁殖并提高转化芽诱导频率;在转化细胞的分化和转化芽伸长过程中,改进的筛选策略可以明显改善对转化芽的筛选效果,从而提高转化频率。应用优化后的转化体系,获得了3个国内大豆主栽品种的转基因植株,PCR阳性植株频率为3.8%-7.6%。转化植株叶片总DNA的PCR和Southern blot实验表明,T-DNA上的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癌农杆菌 转化 子叶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甘蓝、花椰菜的抗虫检测 被引量:5
16
作者 钟仲贤 徐悌惟 +3 位作者 卫志明 徐淑平 黄健秋 薛红卫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10-14,共5页
1997~ 1999年对甘蓝、花椰菜转Bt抗虫基因R0 代及R1代植株离体叶片进行了抗虫检测试验。结果表明 ,使用小菜蛾 1龄幼虫 ,每9cm圆形叶片接种 2 0条 ,在 2 0~ 2 2℃培养 5~6d ,以校正死亡率和叶片损害程度综合评估抗虫性 ,可取得有... 1997~ 1999年对甘蓝、花椰菜转Bt抗虫基因R0 代及R1代植株离体叶片进行了抗虫检测试验。结果表明 ,使用小菜蛾 1龄幼虫 ,每9cm圆形叶片接种 2 0条 ,在 2 0~ 2 2℃培养 5~6d ,以校正死亡率和叶片损害程度综合评估抗虫性 ,可取得有效的结果 ,此检测方法比较简便 ,可用于单株抗虫性的初步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花椰菜 小菜蛾 抗虫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枪法转化小麦的金粉用量及转基因植株表型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安海龙 卫志明 黄健秋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 CSCD 2001年第1期21-27,T001,共8页
研究了不同金粉用量对小麦幼胚瞬间及稳定转化频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此实验系统的金粉用量以每枪 5 0 0 μg金粉为佳。对获得的T0 及T1代植株的PCR及Southern分析证实了外源bar基因片段已经稳定整合至小麦基因组中 ;对T1代植株的L PPT涂... 研究了不同金粉用量对小麦幼胚瞬间及稳定转化频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此实验系统的金粉用量以每枪 5 0 0 μg金粉为佳。对获得的T0 及T1代植株的PCR及Southern分析证实了外源bar基因片段已经稳定整合至小麦基因组中 ;对T1代植株的L PPT涂抹实验表明转化植株对该除草剂的抗性水平较低 ;分析了T0 、T1及T2 代植株的表型特征 ,结果表明T0 代植株生长矮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枪 小麦 遗传转化 表型特征 金粉 转基因植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Inverse PCR快速筛选单个T-DNA拷贝转基因水稻植株的方法 被引量:7
18
作者 章冰 黄健秋 卫志明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207-211,共5页
为了获得单个T-DNA插入拷贝的植株, 我们建立了一套利用Inverse PCR(IPCR)快速检测转基因水稻中T-DNA拷贝数的方法。用IPCR的方法可以扩增出与已知T-DNA序列相邻的水稻基因组DNA未知序列,由此推测转基因水稻植株中T-DNA的拷贝数。我们共... 为了获得单个T-DNA插入拷贝的植株, 我们建立了一套利用Inverse PCR(IPCR)快速检测转基因水稻中T-DNA拷贝数的方法。用IPCR的方法可以扩增出与已知T-DNA序列相邻的水稻基因组DNA未知序列,由此推测转基因水稻植株中T-DNA的拷贝数。我们共对15个转化株系20棵不同植株的DNA进行了IPCR检测。其中12株表现为T-DNA单拷贝插入,3株为双拷贝插入,1株为三拷贝插入。另外4株未检测到T-DNA插入拷贝。IPCR分析结果经过Southern杂交和测序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转基因 T-DNA拷贝 Inverse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菜的高效再生和农杆菌介导B.t.及CpTI基因的转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淑平 卫志明 黄健秋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53-260,共8页
分别对培养基中适宜的激素组成和AgNO3 添加浓度进行研究 ,建立了青菜下胚轴和子叶外植体的高效再生系统 ,青菜品种“矮抗青”的最高芽分化频率下胚轴可达 6 5 % ,子叶为 5 2 %左右。在此基础上 ,对影响转化频率的不同因素进行了探讨 ,... 分别对培养基中适宜的激素组成和AgNO3 添加浓度进行研究 ,建立了青菜下胚轴和子叶外植体的高效再生系统 ,青菜品种“矮抗青”的最高芽分化频率下胚轴可达 6 5 % ,子叶为 5 2 %左右。在此基础上 ,对影响转化频率的不同因素进行了探讨 ,共获 94株卡那霉素抗性植株。对转基因植株总DNA的Southernblot ting分析证明 ,B .t .基因和CpTI基因已整合到青菜植株的细胞核基因组中。经过抗虫性筛选试验 ,从转基因植株的T3 代筛选到 7个转B .t.基因的抗虫纯合株系和 5个转CpTI基因的抗虫纯合株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菜 下胚轴 高效再生 农杆菌介导转化 B.t.基因 CPTI基因 转基因植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倒榆的艺术修剪和利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健秋 《辽宁林业科技》 1992年第3期42-43,共2页
倒榆又叫垂枝榆(Ulmus pumila L.var.pendula Reid.)是白榆的天然变种,乔木或小乔木,树干呈波浪形扭曲,枝条纤细,柔软下垂,叶多革质,大而鲜绿,冠形奇特,姿态优美,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抗性强,适生地区广泛,是当前园林绿化中很受欢迎的... 倒榆又叫垂枝榆(Ulmus pumila L.var.pendula Reid.)是白榆的天然变种,乔木或小乔木,树干呈波浪形扭曲,枝条纤细,柔软下垂,叶多革质,大而鲜绿,冠形奇特,姿态优美,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抗性强,适生地区广泛,是当前园林绿化中很受欢迎的树种。多年来,我在培育倒榆的过程中,曾对倒榆如何修剪和利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观赏作用,做了较细致的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榆 修剪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