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肠系膜上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黄乾鑫 神斌 +5 位作者 肖晋昌 高志康 吕墩涛 李艳 徐浩 张庆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57-2463,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D-TACE)联合肠系膜上动脉灌注化疗与单纯D-TACE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行介入治疗的肝细胞癌合并PVTT的患者资料... 目的对比分析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D-TACE)联合肠系膜上动脉灌注化疗与单纯D-TACE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行介入治疗的肝细胞癌合并PVTT的患者资料,其中采用D-TACE联合肠系膜上动脉灌注化疗的患者15例(观察组)。按1∶1进行倾向性匹配后入选单纯D-TACE治疗的患者15例(对照组)。术后1、2、3个月及以后每3个月行上腹部增强MRI评估肝脏肿瘤及PVTT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术前、术后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曲线计算累积生存率,并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全部患者随访3~26个月,平均(10.5±6.7)个月。术后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肝脏肿瘤的ORR(73.3%vs 53.3%)和DCR(93.3%vs 8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PVTT的ORR(46.7%vs 13.3%)和DCR(100%vs7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3.968、4.615,P值分别为0.046、0.032)。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累积3、6、12个月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3.3%、86.2%、68.9%和80.0%、62.2%、24.9%(P=0.028);累积3、6、12个月总生存率分别为100%、88.9%、88.9%和93.3%、85.6%、70.0%(P=0.340。结论与单纯D-TACE相比,D-TACE联合肠系膜上动脉灌注化疗在治疗肝细胞癌合并PVTT方面显示了更好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门静脉癌栓 化学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布加综合征合并肝静脉血栓的远期疗效
2
作者 韩星 黄乾鑫 +5 位作者 庄步强 神斌 杨晶 徐浩 祖茂衡 张庆桥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布加综合征(BCS)合并肝静脉血栓(HVT)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39例BCS合并HVT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DSA及导管血栓抽吸检查确诊为BCS合并HVT,采用小球囊预扩张、经导管溶栓、肝静脉球囊扩张和(或)支...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布加综合征(BCS)合并肝静脉血栓(HVT)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39例BCS合并HVT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DSA及导管血栓抽吸检查确诊为BCS合并HVT,采用小球囊预扩张、经导管溶栓、肝静脉球囊扩张和(或)支架置入治疗。术后1、3、6、12个月及此后每年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或MRA进行随访,使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肝静脉首次累积通畅率及生存率。结果39例患者中,血栓完全溶解28例,部分溶解11例,溶栓时间3~11 d,平均(5.3±3.8)d。39例均成功开通肝静脉,其中单纯球囊扩张26例,支架置入13例。无出血、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39例随访6~154个月,平均(82.2±43.4)个月,无血栓复发,肝静脉再闭塞14例,均再次球囊扩张治疗成功。1、3、5、10年肝静脉首次累积通畅率分别为79.5%、70.9%、60.19%和60.1%。7例患者死亡。1、3、5、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7.4%、94.9%、87.2%、82.1%。结论介入治疗BCS合并HVT可获得较好的远期疗效,但部分患者仍面临再闭塞风险,需要加强随访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肝静脉血栓 球囊扩张 经导管溶栓 介入性 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土三七致肝窦阻塞综合征的中远期疗效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黄乾鑫 张庆桥 +9 位作者 徐浩 魏宁 崔艳峰 刘洪涛 肖晋昌 王文亮 高志康 神斌 顾玉明 祖茂衡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72-676,共5页
目的评价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土三七致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TIPS治疗的22例土三七致HSO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轻度2例,中度4例,重度13例,极重度3例。记录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症状改善情况... 目的评价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土三七致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TIPS治疗的22例土三七致HSO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轻度2例,中度4例,重度13例,极重度3例。记录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症状改善情况及随访资料,通过多普勒超声及CTA评估TIPS分流道的通畅状态。运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TIPS分流道通畅率。结果22例患者TIPS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全部患者随访6~60个月,平均(32.3±18.3)个月。术后1个月患者肝功能Child-Pugh评分由术前(9.1±1.3)分降至术后(7.0±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38,P<0.05)。2例轻度、4例中度及8例重度患者症状于术后3个月完全消失,5例重度及1例极重度患者症状于术后6个月完全消失,2例极重度患者症状于术后1年完全消失。TIPS分流道1、3、5年首次通畅率分别为100%、93.3%、74.7%。随访期间全部患者均存活,均无症状进展或复发。结论TIPS治疗土三七致HSOS可获得较好的中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窦阻塞综合征 土三七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lliSpheres载药微球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疗效评价 被引量:13
4
作者 徐鹏程 张庆桥 +5 位作者 徐浩 祖茂衡 肖晋昌 神斌 黄乾鑫 杨晶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4期620-623,共4页
目的探讨CalliSpheres载药微球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3例直径5~10cm原发性肝癌患者施行了CalliSpheres载药微球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术后1、3、6、9、12个月及以后每3个月采用... 目的探讨CalliSpheres载药微球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3例直径5~10cm原发性肝癌患者施行了CalliSpheres载药微球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术后1、3、6、9、12个月及以后每3个月采用肝脏增强MRI随访。结果23例患者共行33次CalliSpheres载药微球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无肝脓肿、胆脂瘤等并发症发生。23例患者随访3~22(平均9.2±3.9)个月,术后1、3、6、9、12和15个月客观缓解率分别为86.9%、87%、93.8%、77.0%、63.6%、57.2%,疾病控制率分别为100.0%、95.7%、93.8%、92.3%、81.8%、85.7%。术后3、6、9、12和15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93.8%、84.6%、81.8%、71.4%。结论CalliSpheres载药微球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大肝癌安全可靠,近中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大肝癌 CalliSpheres载药微球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微波消融 介入性 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ioJet血栓清除术治疗存在溶栓禁忌证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华伟 张庆桥 +7 位作者 徐浩 祖茂衡 魏宁 刘洪涛 肖晋昌 神斌 黄乾鑫 杨晶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8-151,共4页
目的观察AngioJet血栓清除术对存在溶栓禁忌证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8例存在溶栓禁忌证的急性LEDVT患者先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而后行AngioJet血栓清除术;对合并髂静脉闭塞患者行髂静脉成形术。术后随访... 目的观察AngioJet血栓清除术对存在溶栓禁忌证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8例存在溶栓禁忌证的急性LEDVT患者先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而后行AngioJet血栓清除术;对合并髂静脉闭塞患者行髂静脉成形术。术后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18例均一次性治疗成功,血栓均完全清除;12例合并左髂静脉闭塞,均成功行血管成形术;18例患侧下肢静脉血流均恢复通畅。术后16例出现血红蛋白尿,无出血、肺栓塞等并发症。对16例随访3~37个月,13例下肢静脉血流通畅,3例血栓复发。结论采用AngioJet血栓清除术治疗存在溶栓禁忌证的LEDVT患者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腔静脉滤器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布加综合征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刘爱玲 鹿皎 +6 位作者 亓培君 张清飞 徐浩 肖晋昌 黄乾鑫 祖茂衡 张庆桥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1855-1859,共5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采用Viabahn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布加综合征(BCS)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采用Viabahn支架行TIPS治疗的BCS患者资料,术后1周,1、6、12个月及之后每6个月行多普勒超声监测...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采用Viabahn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布加综合征(BCS)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采用Viabahn支架行TIPS治疗的BCS患者资料,术后1周,1、6、12个月及之后每6个月行多普勒超声监测门静脉及分流道支架内血流动力学变化。13例行超声检查和门静脉CTA配对检查。结果24例均成功施行TIPS,支架置入后造影均显示门静脉及分流道支架内血流通畅。24例随访1~39(平均18.5±11.5)个月。21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支架功能无障碍,术后1周、1、6个月支架内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18个月较之前下降(P均<0.05)。3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支架功能障碍。13例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门静脉CTA配对检查结果一致(10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采用Viabahn支架行TIPS治疗BCS术后疗效评估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布加综合征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球囊预扩张联合导管溶栓治疗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伴急性血栓形成 被引量:1
7
作者 丁寒 肖晋昌 +6 位作者 张庆桥 神斌 庄步强 杨晶 黄乾鑫 徐浩 祖茂衡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27-530,共4页
目的观察以小球囊预扩张联合导管溶栓治疗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伴急性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纳入33例接受小球囊预扩张联合经导管溶栓治疗及血管成形术的单侧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伴急性血栓形成患者,其中14例病变仅累及髂动脉、8例仅累及股... 目的观察以小球囊预扩张联合导管溶栓治疗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伴急性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纳入33例接受小球囊预扩张联合经导管溶栓治疗及血管成形术的单侧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伴急性血栓形成患者,其中14例病变仅累及髂动脉、8例仅累及股动脉、11例同时累及髂股动脉;记录治疗情况及随访资料,包括临床症状、下肢动脉彩超及CT血管造影。结果33例均治疗成功,经导管溶栓时间为3(2,4)天,25例血栓完全溶解、8例血栓部分溶解;溶栓后22例接受单纯球囊扩张、11例接受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治疗后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示33例靶血管及膝下流出道血流均通畅。共随访(19.5±8.2)个月,期间7例出现下肢动脉再闭塞,经二次球囊扩张及植入支架后恢复通畅;无截肢及死亡病例。结论小球囊预扩张联合经导管溶栓治疗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伴急性血栓形成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动脉 股动脉 闭塞性动脉硬化 血栓形成 血管成形术 球囊 溶栓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加综合征肾静脉开口以上下腔静脉闭塞介入治疗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冯中秋 张庆桥 +5 位作者 徐浩 祖茂衡 顾玉明 肖晋昌 神斌 黄乾鑫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54-457,共4页
目的评价布-加综合征(BCS)肾静脉开口以上下腔静脉闭塞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BCS肾静脉开口以上下腔静脉闭塞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右颈内静脉途径和右股静脉途径行下腔静脉开通治疗;22例经右颈内静脉途径,6例联合经... 目的评价布-加综合征(BCS)肾静脉开口以上下腔静脉闭塞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BCS肾静脉开口以上下腔静脉闭塞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右颈内静脉途径和右股静脉途径行下腔静脉开通治疗;22例经右颈内静脉途径,6例联合经皮经肝途径施行肝静脉开通治疗。术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观察下腔静脉和肝静脉畅通情况。结果28例患者介入手术均获成功,下腔静脉单纯球囊扩张术16例,支架植入12例。开通1支肝静脉17例,开通2支肝静脉11例。术后造影均显示下腔静脉、肝静脉血流通畅,无血管破裂出血等并发症发生。28例患者随访6~79个月,平均(42.6±24.5)个月。下腔静脉单纯球囊扩张患者再闭塞率为43.8%(7/16),下腔静脉支架植入患者再闭塞率为8.3%(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静脉再闭塞率为28.6%(8/28)。结论BCS肾静脉开口以上下腔静脉闭塞介入治疗安全有效,下腔静脉长段闭塞支架植入疗效优于球囊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下腔静脉 肝静脉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原发性肝癌经动脉化疗栓塞术中的应用
9
作者 张雷鸣 张庆桥 +7 位作者 沙俊诚 曹阳 肖晋昌 韩星 黄乾鑫 高之振 谭玉林 徐浩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6期72-74,共3页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原发性肝癌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行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术前行双低剂量肝脏灌注CT检查及肝癌供血动脉三维可视化模型构建。以TACE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原发性肝癌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行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术前行双低剂量肝脏灌注CT检查及肝癌供血动脉三维可视化模型构建。以TACE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金标准,采用自身对照分析三维可视化技术评估肝癌供血动脉的准确性,并指导TACE治疗。结果 24例患者术前均成功构建肝癌供血动脉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供血动脉来源于肝右动脉22例、肝左动脉7例、肝外供血动脉10例。DSA结果显示,供血动脉来源于肝右动脉22例,肝左动脉6例、肝外供血动脉9例。三维可视化模型与DSA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可视化模型对1~3级肝动脉的显示率为100%、4级肝动脉的显示率为83.3%,DSA对1~4级肝动脉的显示率为10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三维可视化数据,24例患者均成功栓塞全部供血动脉,术后1个月客观缓解率为66.7%。结论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TACE术前可准确、全面显示肝癌供血动脉,有助于TACE术前规划及术中对肝癌供血动脉的精准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三维可视化技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供血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超选择肾动脉栓塞在肾脏损伤性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文亮 魏宁 +5 位作者 刘洪涛 吕墩涛 黄乾鑫 蒋明明 徐浩 祖茂衡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7期1215-1219,共5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超选择肾动脉栓塞在肾脏损伤性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肾脏损伤性出血的36例患者的资料,根据不同的出血类型、临床表现及造影表现,采用不同的栓塞时机及不同的栓塞剂组合方案,探讨个体化栓塞方法并观察疗效... 目的探讨个体化超选择肾动脉栓塞在肾脏损伤性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肾脏损伤性出血的36例患者的资料,根据不同的出血类型、临床表现及造影表现,采用不同的栓塞时机及不同的栓塞剂组合方案,探讨个体化栓塞方法并观察疗效。结果单纯假性动脉瘤31例,共32枚,单纯聚乙烯醇(PVA)颗粒栓塞治疗2例,医用胶栓塞治疗1例,医用胶联合微弹簧圈栓塞治疗1例,微弹簧圈联合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27例;假性动脉瘤伴肾动静脉瘘2例,采用微弹簧圈联合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假性动脉瘤伴对比剂外溢3例,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或联合弹簧圈栓塞。所有患者手术均1次成功。与介入治疗术前比较,介入治疗术后3天肌酐出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介入治疗术后3天比较,介入治疗术后1个月、3个月肌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介入治疗术前比较,术后3天、1个月、3个月血红蛋白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患者出血停止,无肾功能不全、肾脓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个体化栓塞方案治疗多种原因导致的损伤性出血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出血 栓塞治疗 介入性 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管碎吸联合溶栓与单纯导管溶栓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威 张庆桥 +7 位作者 徐浩 祖茂衡 顾玉明 魏宁 肖晋昌 高志康 黄乾鑫 吕墩涛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19期1-2,5,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导管血栓碎吸联合溶栓与单纯导管溶栓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40例急性左髂股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经导管血栓碎吸联合溶栓组(20例)和单纯导管溶栓组(20例)。联合溶栓组先用猪尾导管将髂静脉血栓搅碎... 目的对比分析经导管血栓碎吸联合溶栓与单纯导管溶栓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40例急性左髂股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经导管血栓碎吸联合溶栓组(20例)和单纯导管溶栓组(20例)。联合溶栓组先用猪尾导管将髂静脉血栓搅碎后再用8F大腔导管进行抽吸,随后对股静脉血栓采用导管溶栓治疗;单纯溶栓组采用导管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栓清除率、治疗时间、尿激酶剂量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血栓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溶栓组患者治疗时间及尿激酶用量明显少于单纯溶栓组患者(P均<0.05);联合溶栓组无并发症,单纯溶栓组出现右侧腰大肌血肿1例、血尿1例。结论与单纯经导管溶栓治疗相比,经导管血栓碎吸联合溶栓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可缩短溶栓治疗时间、减少尿激酶剂量并降低出血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髂股静脉血栓 血栓抽吸 经导管溶栓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RGV的动态调度策略研究
12
作者 熊珮全 胡文洁 +2 位作者 尚裕博 黄乾鑫 张哲 《无线互联科技》 2019年第10期100-101,共2页
文章主要研究智能RGV的动态调度策略,针对只有一道工序的物料加工时,每台CNC都要安装一样的刀具,物料可以在任意一台CNC上加工完成的情况,建立相应的动态调度模型和求解算法。
关键词 最短路径 迪克斯特拉算法 贪心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栓塞与Viabahn覆膜支架置入治疗肝胆胰外科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对比分析
13
作者 马云松 苟亚博 +6 位作者 王朝 神斌 黄乾鑫 肖晋昌 徐浩 祖茂衡 张庆桥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52-656,共5页
目的对比经导管动脉栓塞(TAE)与Viabahn覆膜支架置入(CSP)治疗肝胆胰外科术后迟发性出血(DH-HP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1例DH-HP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7例,女性14例,年龄(... 目的对比经导管动脉栓塞(TAE)与Viabahn覆膜支架置入(CSP)治疗肝胆胰外科术后迟发性出血(DH-HP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1例DH-HP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7例,女性14例,年龄(63.1±10.3)岁。22例行TAE治疗者为TAE组,19例行CSP治疗者为CSP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介入治疗效果、血生化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TAE组止血成功率90.9%(20/22),术后再出血率9.1%(2/22);CSP组止血成功率94.7%(18/19),术后再出血率5.3%(1/19),两组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肝损伤加重率TAE组为100.0%(20/20),CSP组为58.8%(10/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7,P=0.002)。37例患者术后随访(18.4±1.7)个月,均无再次出血发生。结论TAE和CSP均是治疗DH-HPS的有效方法,CSP对肝功能的保护作用优于T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出血 肝胆胰外科术后 迟发性出血 经导管动脉栓塞 覆膜支架置入
原文传递
弹簧圈联合液态栓塞剂治疗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14
作者 高志康 崔艳峰 +6 位作者 徐浩 张庆桥 肖晋昌 王勇 黄乾鑫 杨晶 张科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86-1991,共6页
目的探讨弹簧圈联合液态栓塞剂治疗小脑后下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弹簧圈联合液态栓塞剂治疗的6例小脑后下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患者。分析此类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及出血特点)及临床资料(包括动... 目的探讨弹簧圈联合液态栓塞剂治疗小脑后下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弹簧圈联合液态栓塞剂治疗的6例小脑后下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患者。分析此类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及出血特点)及临床资料(包括动脉瘤位置、大小和治疗方式、术后即刻结果以及随访结果),所有患者采用弹簧圈联合液态栓塞剂栓塞动脉瘤及载瘤动脉。应用Raymond-Roy分级(R-R分级)评价即刻栓塞程度(Ⅰ级为动脉瘤完全栓塞,Ⅱ级为瘤颈残留,Ⅲ级为动脉瘤瘤体显影)。术后3、6个月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术后6个月行MRA/CTA影像随访。出院及随访期间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预后(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其中6分为死亡)。结果6例患者中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其中伴脑室积血1例,伴小脑血肿1例,单纯小脑血肿1例。6例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破裂患者采用弹簧圈联合液态栓塞剂栓塞,即刻造影提示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闭塞成功;1例术前昏迷患者合并右侧颈内动脉眼段动脉瘤,瘤体形态不规则,一期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术后复查头颅CT未见出血增多,术后4天患者仍昏迷,家属放弃治疗,其余患者术后复查CT平扫提示小脑少许梗死灶,4例为无症状脑梗死,1例表现为头晕,5天后缓解。出院时预后良好率为83.3%(5/6)。术后随访3~12个月,无再次出血。结论初步分析,弹簧圈联合液态栓塞剂治疗小脑后下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安全、有效,术中注意生物胶的弥散,术后定期行影像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载瘤动脉闭塞 液态栓塞剂 弹簧圈
原文传递
介入开通术治疗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陈旧血栓 被引量:10
15
作者 孙景敏 张庆桥 +5 位作者 徐浩 祖茂衡 顾玉明 许伟 神斌 黄乾鑫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98-801,共4页
目的 评价采用介入开通术治疗布加综合征(BCS)合并下腔静脉(IVC)陈旧血栓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采用介入开通术治疗BCS合并IVC陈旧血栓患者23例.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32~71岁,平均(51.1±11.7)岁.19例... 目的 评价采用介入开通术治疗布加综合征(BCS)合并下腔静脉(IVC)陈旧血栓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采用介入开通术治疗BCS合并IVC陈旧血栓患者23例.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32~71岁,平均(51.1±11.7)岁.19例行IVC球囊扩张术,4例行球囊扩张并支架置入术,术后均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IVC通畅情况及血栓变化.结果 23例患者均治疗成功,无肺栓塞等并发症及死亡发生.下腔静脉-右心房压差由术前的平均(27.0±3.0) cmH2O(1 cmH2O=0.098 kPa)降至术后的平均(3.5±1.2)cmH2O(t =45.8,P<0.05).术后随访3~ 66(平均18.8±16.5)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IVC血流通畅21例、再闭塞2例;IVC血栓完全溶解15例、部分溶解8例.结论 采用介入开通术治疗布加综合征合并IVC陈旧性血栓安全、有效,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下腔静脉 血栓 陈旧性 开通术
原文传递
内皮祖细胞移植对兔布加综合征门静脉高压的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庆桥 神斌 +3 位作者 孙景敏 华浅近 黄乾鑫 徐浩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5-315,共1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内皮祖细胞(EPCs)对兔布加综合征(BCS)模型门静脉压力(PVP)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健康成年家兔24只,体质量2.0~2.5kg。EGM一2MVBulletKit培养基、人纤维连接蛋白、异硫氢基荧光素... 本研究旨在观察内皮祖细胞(EPCs)对兔布加综合征(BCS)模型门静脉压力(PVP)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健康成年家兔24只,体质量2.0~2.5kg。EGM一2MVBulletKit培养基、人纤维连接蛋白、异硫氢基荧光素(FITC)标记荆豆凝集素-1(FITC-UEA-1)和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l-acLDL)购白美国Sigma公司,FITC标记的抗CDl33单克隆抗体和藻红蛋白标记的抗CD34单克隆抗体购自美国Bioscience公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内皮祖细胞 门静脉高压 祖细胞移植 抗CD34单克隆抗体 家兔 纤维连接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原文传递
肾静脉上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在静脉血栓栓塞症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乾鑫 张庆桥 +5 位作者 徐浩 祖茂衡 顾玉明 魏宁 许伟 崔艳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5期1997-1999,共3页
目的 评价肾静脉上下腔静脉(IVC)滤器置入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治疗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06年5月至2014年12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28例VTE患者施行了肾上IVC滤器置入联合抗凝和(或)经导管溶栓治疗.术后随访采用彩色多... 目的 评价肾静脉上下腔静脉(IVC)滤器置入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治疗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06年5月至2014年12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28例VTE患者施行了肾上IVC滤器置入联合抗凝和(或)经导管溶栓治疗.术后随访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IVC通畅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成功置入1枚滤器于肾上IVC.26例患者滤器留置5~17(11±3)d后取出;2例滤器永久留置.术中全部患者无滤器倾斜、移位等并发症.术后28例患者随访2~ 104(34 ±34)个月,2例滤器永久留置患者,无复发性肺栓塞及IVC阻塞.26例滤器取出患者IVC血流均通畅.结论 在VTE治疗中,肾静脉上IVC滤器置入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 腔静脉 腔静脉滤器
原文传递
原发性布加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景敏 张庆桥 +3 位作者 黄乾鑫 神斌 黄锐 徐浩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66-469,共4页
目的检测原发性布加综合征(BCS)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变化,探讨BCS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原发性BCS患者82例及健康对照者2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受试者外周静脉血单个核细胞中CD34、CDl3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目的检测原发性布加综合征(BCS)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变化,探讨BCS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原发性BCS患者82例及健康对照者2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受试者外周静脉血单个核细胞中CD34、CDl3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KDR)阳性水平。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免疫荧光DiI—Ac-LDL和FITC—UEA-1双染色进行阳性细胞鉴定。采用MTF比色法、黏附能力测定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外周血EPCs的增殖、黏附和迁移能力。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BCS患者循环EPCs(CD34+/CD133+/KDR+)的数量[(0.038±0.007)%比(0.020±0.005)%]、增殖能力(0.58±0.07比0.20±0.04)、黏附能力(35.0-i-2.5比15.8±1.6)、迁移能力(23.9±2.6比16.1±1.7)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原发性BCS患者循环EPCs数量减少,功能下降,可能是其血管病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内皮祖细胞 干细胞
原文传递
布加综合征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乾鑫 张庆桥 +4 位作者 孙景敏 黄锐 李佩 祁志 徐浩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年第12期1202-1204,共3页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黏附及迁移能力的变化及与Child-Pugh分级和血清糖链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BCS患者3...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黏附及迁移能力的变化及与Child-Pugh分级和血清糖链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BCS患者30例为观察组,体检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外周静脉血中CD34、CD133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inase insert domain-containing receptor,KDR)3种抗体阳性细胞占单个核细胞的比率(即循环EPCs的数量);通过黏附能力测定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EPCs的黏附和迁移能力。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EPCs的数量、黏附和迁移能力与Child-Pugh分级、血清CA125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EPCs的数量[(0.021±0.006)%]、黏附能力[(15.7±1.4)个]、迁移能力[(15.6±1.6)个]均低于对照组[(0.038±0.007)%、(35.0±2.5)个、(23.9±2.6)个](P<0.05);EPCs的数量、黏附和迁移能力与Child-Pugh分级均呈负相关(r=-0.628,P=0.000;r=-0.568,P=0.001;r=-0.635,P=0.000),与血清CA125水平均呈负相关(r=-0.365,P=0.047;r=-0.387,P=0.034;r=-0.446,P=0.013)。结论 BCS患者EPCs的数量越少、黏附和迁移能力降低越明显,Child-Pugh分级及血清CA125水平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内皮祖细胞 CHILD-PUGH分级 糖链抗原125
原文传递
双下腔静脉畸形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介入治疗方法探讨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文杰 黄乾鑫 +4 位作者 徐浩 祖茂衡 顾玉明 魏宁 张庆桥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6年第4期357-359,共3页
目的探讨双下腔静脉(IVC)畸形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4年7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5例双IVC畸形合并VT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28~76岁,平均49岁。患者均采用... 目的探讨双下腔静脉(IVC)畸形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4年7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5例双IVC畸形合并VT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28~76岁,平均49岁。患者均采用可回收IVC滤器置入联合经导管溶栓治疗。术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定期随访,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IVC及下肢静脉通畅情况。结果本组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共置入滤器5枚,其中2例滤器置于总IVC,2例置于左IVC,1例置于右IVC。术中出现IVC血栓脱落致肺栓塞1例,经溶栓治疗后治愈。术后5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导管溶栓治疗5~12d(平均7d)血栓均完全溶解,滤器留置6—14d后成功取出。无出血、滤器倾斜或移位等并发症。5例患者均获随访3~60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术后3个月死于胃癌复发;其余患者无血栓复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IVC及下肢深静脉血流均通畅。结论对于双IVC畸形合并VTE患者,根据血栓部位、双IVC走行及交通血管情况,采用可回收滤器置入联合经导管溶栓治疗,方法安全,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 双下腔静脉 腔静脉滤器 经导管溶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