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8
1
作者 黄义泽 毛名扬 袁孔现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95-298,共4页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临床应用,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临床上有病原学依据而应用万古霉素病人的血液标本,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实现个体化给药。结果 18例病人进行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设...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临床应用,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临床上有病原学依据而应用万古霉素病人的血液标本,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实现个体化给药。结果 18例病人进行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设为治疗组,其中4例病人血药浓度在治疗窗范围内,未调整给药方案;14例病人经调整给药后,血药浓度亦控制在正常范围内。34例病人未进行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测定,设为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人治愈率分别为100%和76.5%,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毒性发生率分别为0和26.5%,两组肾毒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耳毒性病人。结论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根据血药浓度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能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万古霉素 血药浓度 个体化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黄义泽 宋有良 +2 位作者 叶珍珠 胡叶红 吴同生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28-129,共2页
目的探讨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有效性。方法分析32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接受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治疗,随访3个月的疗效。结果超滤回输后患者体重下降,腹围缩小,尿量增加,血尿素氮、肌酐水平下降,总蛋白、白蛋... 目的探讨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有效性。方法分析32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接受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治疗,随访3个月的疗效。结果超滤回输后患者体重下降,腹围缩小,尿量增加,血尿素氮、肌酐水平下降,总蛋白、白蛋白上升(P<0.05)。结论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是治疗顽固性腹水非常有效的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腹水 肝硬化 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地区2003年与1997年临床细菌耐药状况的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黄义泽 吴同生 +1 位作者 宋有良 方平 《安徽医药》 CAS 2005年第5期380-382,共3页
目的比较铜陵地区相隔5年细菌耐药状况的变化。方法分别收集本地区1997年与2003年全年的临床分离菌株,当年统一鉴定、统一药敏试验。结果与1997年比较,2003年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检出率增多(由29%升至35%,P>0.05),其中耐甲氧西... 目的比较铜陵地区相隔5年细菌耐药状况的变化。方法分别收集本地区1997年与2003年全年的临床分离菌株,当年统一鉴定、统一药敏试验。结果与1997年比较,2003年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检出率增多(由29%升至35%,P>0.05),其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增多尤为显著(由55%升至86%,P<0.001)。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由30%升至93%(P<0.001),而对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和利福平的耐药率却下降。甲氧西林敏感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CNS)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耐药率亦有类似变化。革兰阴性杆菌尤以肠杆菌科除了肠杆菌属对哌拉西林、枸橼酸杆菌属对头孢曲松耐药率下降外,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及肠杆菌属对哌拉西林和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普遍上升。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状况与之相似,但对氧氟沙星耐药率却明显下降。不动杆菌属耐药状况变化不大。结论本地区相隔5年部分细菌耐药状况有显著变化,可能与本地抗菌药物使用习惯改变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7年 2003年 耐药状况 铜陵地区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临床细菌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临床分离菌株 甲氧西林敏感 革兰阴性杆菌 枸橼酸杆菌属 三代头孢菌素 铜绿假单胞菌 肠杆菌属 耐药率 复方新诺明 大肠埃希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黄义泽 毛名扬 袁孔现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78-79,共2页
目的观察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临床上有病原学依据而应用万古霉素的病例资料,分析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将进行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62例设为治疗组,未进行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测定的86例设为... 目的观察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临床上有病原学依据而应用万古霉素的病例资料,分析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将进行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62例设为治疗组,未进行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测定的86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肾毒性和耳毒性发生率。结果治疗组48例患者血药浓度过高或过低,调整给药剂量或间期,血药浓度调整在正常范围。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愈率分别为95.2%和79.1%,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肾毒性发生率分别为0%和22.1%,肾毒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毒性发生率分别为0%和3.5%,耳毒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根据峰浓度、谷浓度,调整给药方案,能提高疗效,减少肾毒性、耳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血药浓度 肾毒性 耳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近期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黄义泽 吴同生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32-233,共2页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对 2 5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组 11例 ,对照组 14例。对照组接受综合治疗 ,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 10 0mg口服 ,每日一次。结果 ...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对 2 5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组 11例 ,对照组 14例。对照组接受综合治疗 ,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 10 0mg口服 ,每日一次。结果 治疗组存活 9例 ( 81.8% ) ,对照组存活 4例 ( 2 8.6% )。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伴有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组 拉米夫定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对照组 观察 近期疗效 患者 存活 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例成人麻疹临床特征
6
作者 黄义泽 吴同生 《疾病控制杂志》 2004年第3期288-288,共1页
关键词 成人 麻疹 临床特征 实验室检查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地区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ESBLs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宋有良 潘晓龙 +2 位作者 周东升 黄义泽 吴同生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了解安徽省铜陵地区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产ESBLs的检出率及其耐药状况。方法铜陵地区2003年1月-2004年12月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270株和克雷伯菌属127株用NCCLS表型确证试验(纸片增强法)检测其ESBLs产生率;并用Kirby-Bauer法进行... 目的了解安徽省铜陵地区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产ESBLs的检出率及其耐药状况。方法铜陵地区2003年1月-2004年12月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270株和克雷伯菌属127株用NCCLS表型确证试验(纸片增强法)检测其ESBLs产生率;并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ESBLs产生率分别为37.8%和30.7%;产ESBLs株对亚胺培南均呈敏感,对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及哌拉西林-三唑巴坦耐药率较低,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不产ESBLs株高。结论临床上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及ESBLs检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产ESBLs菌株的产生和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菌属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14年血培养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查翔远 潘晓龙 +5 位作者 胡志军 潘恺 宋有良 黄义泽 叶珍珠 王谦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2-607,共6页
目的了解2010-2014年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血培养分离菌的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所有血培养分离菌用纸片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应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各类病原菌871株(剔除重复菌株),其中... 目的了解2010-2014年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血培养分离菌的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所有血培养分离菌用纸片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应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各类病原菌871株(剔除重复菌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51.8%(451株),革兰阴性菌占47.0%(409株),真菌占1.3%(11株)。居前6位的分离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1.5%)、大肠埃希菌(17.8%)、肺炎克雷伯菌(9.9%)、不动杆菌属(6.3%)、肠球菌属(5.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4.9%)。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别占各自菌的37.2%和60.6%。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低;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株分别占43.2%和29.1%;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在10%以下,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头孢西丁、头孢吡肟耐药率在20%以下;出现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CRE),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在1%以下,但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达20.8%-22.4%。不动杆菌属细菌耐药现象严重,仅对替加环素尚无耐药,对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耐药率分别为33.3%、34.2%和44.7%,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70%以上。结论血培养分离菌仍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是血液标本中最常见的临床分离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应重视血培养分离菌的耐药性监测,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医院感染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菌 血培养 抗菌药物 敏感性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地区2004年度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14
9
作者 宋有良 潘晓龙 +7 位作者 周东升 高晓坤 钱泽平 朱向阳 刘三保 江中林 黄义泽 吴同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6-90,共5页
目的 了解安徽省铜陵地区临床分离菌株耐药状况。方法2004年1~12月铜陵地区临床分离菌株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071株细菌中革兰阳性菌390株占36.4%,革兰阴性菌681株占63.6%;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 目的 了解安徽省铜陵地区临床分离菌株耐药状况。方法2004年1~12月铜陵地区临床分离菌株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071株细菌中革兰阳性菌390株占36.4%,革兰阴性菌681株占63.6%;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别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35.8%和72.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CNS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及庆大霉素等均高度耐药,对利福平和氯霉素的耐药率均较低;未见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青霉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低;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无耐药;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分别占41.4%和27.9%,产ESBLs株除对亚胺培南均无耐药外,对其他1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不产ESBLs株高。结论细菌耐药有一定的地区性,定期对本地区细菌耐药性进行监测,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流行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耐药性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与乙型肝炎病毒DNA及乙型肝炎e抗原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高继兵 潘晓龙 +3 位作者 翁伟 宋有良 金正胜 黄义泽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7期791-792,794,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变化与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相关性。方法 137例血清ALT、AST水平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eAg和HBV DNA...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变化与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相关性。方法 137例血清ALT、AST水平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eAg和HBV DNA同时阳性46例,同时阴性48例,单项HBVDNA阳性35例,单项HBeAg阳性8例。3~6个月后分别对各组患者复发前后血清HBV DNA、ALT、AST水平及ALT、AST异常水平的例数进行比较。结果复发前HBeAg和HBV DNA同时阳性组、HBV DNA阳性组、HBeAg阳性组的ALT、AST水平分别为(22.93±18.45)U/L和(24.12±15.67)U/L、(21.74±16.48)U/L和(17.87±18.05)U/L、(20.55±17.33)U/L和(19.72±16.91)U/L,复发后分别为(529.65±252.42)U/L和(434.18±218.53)U/L、(419.06±204.26)U/L和(476.63±189.43)U/L、(326.48±187.95)U/L和(347.27±198.15)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和HBV DNA同时阴性组ALT、AST水平复发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BeAg和HBV DNA的检测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诊断、治疗、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作用,提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HBeAg的阴转和HBV DNA不能检出能维持较低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乙型肝炎E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地区2005年度细菌耐药性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宋有良 潘晓龙 +6 位作者 周东升 高晓坤 钱泽平 朱向阳 刘三保 黄义泽 吴同生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25-330,共6页
目的了解安徽省铜陵地区临床分离菌株耐药状况。方法2005年1—12月铜陵地区临床分离菌株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363株细菌中革兰阳性菌470株占34.5%,革兰阴性菌893株占65.5%。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 目的了解安徽省铜陵地区临床分离菌株耐药状况。方法2005年1—12月铜陵地区临床分离菌株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363株细菌中革兰阳性菌470株占34.5%,革兰阴性菌893株占65.5%。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别占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18.3%和84.3%。MRSA和MRCNS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嗯唑、克林霉素及红霉素等均高度耐药;对磷霉素、利福平、氯霉素和呋喃妥因等耐药率较低;未见耐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高浓度的庆大霉索、磷霉素、氯霉素和环丙沙星等耐药率较低;屎肠球菌对四环素、磷霉素和氯霉素等耐药率较低;未见耐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肠球菌。肠杆菌科细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高度耐药;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中产ESBLs株分别占41.3%和36.5%.产ESBLs株对1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非产ESBLs株高.对亚胺培南均无耐药。非发酵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一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头孢他啶等耐药率较低。结论未发现糖肽类耐药的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等耐药率低。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流行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耐药性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HPLC法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 被引量:13
12
作者 袁孔现 黄义泽 +1 位作者 毛名扬 李国忠 《安徽医药》 CAS 2010年第2期163-165,共3页
目的建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快速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测定法,方法以替硝唑为内标,血浆样品处理采用30%硫酸锌沉淀法,色谱分析采用日本分光JASCO-150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Kromasil 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 目的建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快速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测定法,方法以替硝唑为内标,血浆样品处理采用30%硫酸锌沉淀法,色谱分析采用日本分光JASCO-150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Kromasil 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组成为甲醇-0.05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20:80(v/v),流速为0.8mL·min^-1,进样量为20μl,柱温30℃,紫外检测波长236nm,灵敏度AUFs=0.02,以峰面积、内标法定量。结果本法在万古霉素浓度(X)为5.0~80mg·L^-1间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85(n=5),血浆最低检测浓度为2.5mg·L^-1(S/N≥3),日内、日间RSD〈10%,稳定性考察RSD〈10%。结论此法采血量少,快速简便、灵敏度和准确度高,适合临床常规血药浓度监测及实验课题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血药浓度监测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查翔远 翟群超 +4 位作者 宋有良 胡晓春 黄义泽 吴同生 史卫红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49-150,共2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PBC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预后。结果 23例患者确诊时平均年龄为53.5±12.7岁;17例为女性;ALP均明显升高(380.6±375.3U...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PBC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预后。结果 23例患者确诊时平均年龄为53.5±12.7岁;17例为女性;ALP均明显升高(380.6±375.3U/L),20例GGT升高(360.8±633.2U/L),15例血清总胆红素升高(72.8±97.2μmol/L),血清IgM、IgG、IgA浓度超过正常值的比率分别为78.3%、69.3%和17.4%;19例(82.6%)血清AMA及其M2亚型阳性,14例(60.9%)ANA阳性,10例(43.5%)抗gp210抗体阳性;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胆管阻塞或扩张。结论 PBC好发于中年女性,血清ALP、GGT、IgM明显升高、AMA及其M2亚型阳性有助于诊断。抗gp210抗体阳性者可能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抗线粒体抗体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地区2003年度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10
14
作者 宋有良 潘晓龙 +7 位作者 周东升 高小坤 钱泽平 朱向阳 刘三保 江中林 黄义泽 吴同生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4年第6期343-347,共5页
目的 :了解安徽省铜陵地区临床分离菌株耐药状况。方法 :2 0 0 3年 1- 12月铜陵地区临床分离菌株用Kirby 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918株细菌中革兰阳性菌 393株占 4 2 .8% ,革兰阴性菌 5 2 5株占 5 7.2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 目的 :了解安徽省铜陵地区临床分离菌株耐药状况。方法 :2 0 0 3年 1- 12月铜陵地区临床分离菌株用Kirby 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918株细菌中革兰阳性菌 393株占 4 2 .8% ,革兰阴性菌 5 2 5株占 5 7.2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葡菌 )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MRCNS)分别占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CNS)的 35 .4 %和 85 .6 %。金葡菌和CNS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及庆大霉素等均高度耐药 ,对利福平、磷霉素及氯霉素的耐药率均较低 ;未见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低 ,对利福平、磷霉素、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无耐药 ;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也无耐药。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中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s)株分别占 32 .7%和 33.9% ,产ESBLs株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不产ESBLs株高 ,对亚胺培南均无耐药。结论 :细菌耐药有一定的地区性 ,定期对本地区细菌耐药性进行监测 ,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流行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耐药性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基因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胡志军 吴希静 +4 位作者 潘晓龙 唐吉斌 周慧 潘恺 黄义泽 《安徽医学》 2019年第4期420-422,共3页
目的了解铜陵市人民医院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基因型。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16年8月铜陵市人民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CRKP,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 目的了解铜陵市人民医院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基因型。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16年8月铜陵市人民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CRKP,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bla_(KPC)、bla_(IMP)、bla_(VIM)、bla_(NDM)和bla_(OXA-48)),并对各碳青霉烯酶基因阳性扩增产物进行基因测序。结果共收集CRKP 90株,其中改良Hodge试验阳性84株(93. 3%),51株(56. 7%)携带blaKPC-2基因,2株(2. 2%)携带bla_(IMP-4)基因,1株(1. 1%)携带bla_(VIM-1)基因。结论该院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主要耐药机制是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耐药机制 碳青霉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有良 胡叶红 +2 位作者 叶珍珠 黄义泽 吴同生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40-241,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47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同时给予血浆置换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血浆置换后,患者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血浆总胆红素、丙...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47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同时给予血浆置换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血浆置换后,患者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血浆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血浆置换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治疗组成活率61.11%,高于对照组的31.03%(P<0.05)。结论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血浆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水降钙素原及乳铁蛋白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崔小玲 黄义泽 +2 位作者 蔡文婕 袁园 谭祝利 《系统医学》 2022年第24期59-62,71,共5页
目的探讨腹水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1年12月期间入住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感染疾病科及消化... 目的探讨腹水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1年12月期间入住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感染疾病科及消化内科的失代偿期肝硬化并腹水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将22例合并SBP患者列为SBP组,20例未合并SBP患者列为非SBP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RP及腹水PCT、乳铁蛋白(LF)水平。采用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SBP的诊断价值。结果SBP组患者血白细胞计数(7.67±2.57)×10^(9)个/L高于非SBP组(4.94±1.86)×10^(9)个/L、中性粒细胞计数(11.50±2.14)×10^(9)个/L高于非SBP组(4.50±1.05)×10^(9)个/L、CRP(12.47±2.21)mg/L高于非SBP组(3.27±1.05)mg/L、PCT(8.56±1.22)ng/mL高于非SBP组(1.55±0.38)ng/mL、LF(161.23±23.11)ng/mL高于非SBP组(78.21±10.2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09、13.241、16.946、25.644、14.791,P<0.001)。腹水PCT、LF的AUC依次为0.703、0.724,联合检测AUC最大为0.896,显著高于单独检测的AUC。PCT、LF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48、201.45 ng/mL,对SBP的诊断灵敏度分别72.73%、77.27%,两者联合后的灵敏度95.45%高于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水PCT、LF联合检测对肝硬化合并SBP有早期诊断价值,为疾病的临床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腹膜炎 降钙素原 乳铁蛋白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定量方法检测乙型肝炎5项指标结果比较
18
作者 高继兵 陈继中 +3 位作者 汪亚勤 宋有良 金正胜 黄义泽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4期1739-1740,共2页
目的比较两种定量检测乙型肝炎5项指标,观察其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取65例样本用化学发光法和时间分辨法同时进行乙肝5项指标检测。结果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法灵敏度更高,对HBV感染的诊... 目的比较两种定量检测乙型肝炎5项指标,观察其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取65例样本用化学发光法和时间分辨法同时进行乙肝5项指标检测。结果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法灵敏度更高,对HBV感染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疗效判定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时间分辨法更适合临床住院患者的常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血清标志物 荧光免疫分析 化学发光测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的术中护理配合
19
作者 胡叶红 黄义泽 叶珍珠 《中外医疗》 2009年第32期140-140,共1页
目的探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术中的护理。方法采用北京伟力新世纪科学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WLXGX—888型血液净化—人工肝支持系统行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内回输治疗中的护理。结果术中与医生紧密配合,加强护理,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取得满意... 目的探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术中的护理。方法采用北京伟力新世纪科学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WLXGX—888型血液净化—人工肝支持系统行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内回输治疗中的护理。结果术中与医生紧密配合,加强护理,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其方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水回输 配合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真菌感染的快速检测-G试验 被引量:9
20
作者 黄义泽 周东升 王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5-25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与传统真菌培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GKT-5M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中1-3-β-D-葡聚糖的含量,并与真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80例高危患者1-3-β-D-葡聚糖...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与传统真菌培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GKT-5M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中1-3-β-D-葡聚糖的含量,并与真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80例高危患者1-3-β-D-葡聚糖含量增高23例,占28.75%,1-3-β-D-葡聚糖含量正常57例,占71.25%;1-3-β-D-葡聚糖含量增高组真菌培养阳性12例,占52.17%,1-3-β-D-葡聚糖含量正常组真菌培养阳性2例,占3.5%,1-3-β-D-葡聚糖含量增高组真菌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1-3-β-D-葡聚糖含量正常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真菌培养为标准,G试验的敏感度为85.71%,特异度为83.33%,阳性预测值为52.17%,阴性预测值为96.49%。结论 G试验较传统的真菌培养法快速、阳性率高,可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β-D-葡聚糖 G试验 深部真菌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