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八角炭疽病菌的室内药效试验 被引量:7
1
作者 黄乃秀 吴耀军 +1 位作者 黄华艳 邓艳 《广西林业科学》 2004年第4期180-181,共2页
选择7种不同的杀菌剂,用抑菌圈法和菌落生长速率法对八角炭疽病菌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甲基托布津、纳斯津、使百克这三种杀菌药剂对八角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
关键词 八角 炭疽病 杀菌剂 毒力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殖及其活性检测 被引量:1
2
作者 黄乃秀 常明山 +3 位作者 邹东霞 廖旺姣 文盛兰 吴耀军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46,共3页
为探索利用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BuSuNPV)来防控危害桉树的油桐尺蠖的方法,以一定浓度的病毒感染室内人工饲养的油桐尺蠖幼虫,幼虫致死后分离提纯其上病毒并使其增殖,对所用增殖病毒感染的幼虫观测幼虫死亡率,并计算半致死浓度LC50... 为探索利用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BuSuNPV)来防控危害桉树的油桐尺蠖的方法,以一定浓度的病毒感染室内人工饲养的油桐尺蠖幼虫,幼虫致死后分离提纯其上病毒并使其增殖,对所用增殖病毒感染的幼虫观测幼虫死亡率,并计算半致死浓度LC50、半致死量LD50、半致死时间LT50。结果表明BuSuNPV专一性强,对危害桉树上的油桐尺蠖幼虫具有较强的浸染力;病毒的增殖量随龄期增加而加大,2~5龄幼虫病毒的增殖量为2.06×105PIB^1×108PIB/虫,所增殖的病毒特异性强,对油桐尺蠖幼虫具有较强的致死性,其LC50=2.15×104PIB/mL,LD50=8.395×103PIB/头,以1×107PIB/mL感染3龄幼虫的LT50为6.7 d。说明用室内人工饲养的油桐尺蠖幼虫来增殖的BuSuNPV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可考虑进一步开发利用用于林间防治该害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桐尺蠖 核型多角体病毒 增殖 生物活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桉树林中油桐尺蠖的发生为害特点及防治建议 被引量:15
3
作者 黄乃秀 吴介放 +2 位作者 朱海波 秦元丽 黄华艳 《广西植保》 2010年第2期19-21,共3页
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saria Guenée)是广西近年来桉树食叶害虫种类中为害率及为害面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的一种。基于几年来,从广西不同县域桉林基地开展的害虫为害状况调查和药剂防治结果,论述该害虫在桉树林中的发生为害特点及... 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saria Guenée)是广西近年来桉树食叶害虫种类中为害率及为害面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的一种。基于几年来,从广西不同县域桉林基地开展的害虫为害状况调查和药剂防治结果,论述该害虫在桉树林中的发生为害特点及防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油桐尺蠖 为害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方施肥对八角炭疽病防控效果及生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黄乃秀 赵鹏飞 +3 位作者 廖旺姣 邹东霞 常明山 李鹏亮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3年第2期121-127,共7页
为探寻八角炭疽病Colletotrichum horii绿色防控途径,研究采用单因素完全区组随机设计,在发病林区施用不同配方肥料,测定对病害控制效果、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以及在生产上扩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不同配方肥料对病害的控制效果不同,配... 为探寻八角炭疽病Colletotrichum horii绿色防控途径,研究采用单因素完全区组随机设计,在发病林区施用不同配方肥料,测定对病害控制效果、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以及在生产上扩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不同配方肥料对病害的控制效果不同,配方1(N+P_(2)O_(5)+K_(2)O 35%,有机质15%,有效钙、镁、硼、锌、铜含量3 902 mg/kg,含生防菌、肥料增效剂及复合杀菌剂)的病情指数最低,防治效果达65.65%;配方1处理的POD、SOD活性、百叶鲜质量和MDA含量与其它处理差异显著;配方1在4个不同区域点大面积试验示范,病害控制效果在79.65%以上。通过不同肥料配方处理后,对八角炭疽病的防治均有一定效果,以配方1效果最为明显,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炭疽病 施肥控制 试验示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施肥技术控制桉树梢枯病的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黄乃秀 黄玲玲 +3 位作者 吴道念 江舜宇 何进华 邹东霞 《广西林业科学》 2018年第1期98-101,共4页
桉树梢枯病是近年来在广西桉树林中发生的为害性大的真菌性病害之一。为探讨该病的防治途径,于发病林区发病高峰前期,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开展不同配方肥施肥对病害控制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桉树梢枯病林,不同配方的施肥对林木... 桉树梢枯病是近年来在广西桉树林中发生的为害性大的真菌性病害之一。为探讨该病的防治途径,于发病林区发病高峰前期,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开展不同配方肥施肥对病害控制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桉树梢枯病林,不同配方的施肥对林木的胸径、树高、蓄积量增长率影响不同,对病害的控制效果亦不同。试验中的处理4(N+P_2O_5+K_2O 32%,有机质12%,有效钅朋、锌、铜含量2 602 mg/kg,含生防菌、氨基酸及复合杀菌剂,株施0.75 kg)的林木平均胸径、树高、单位面积蓄积量增长率和病情指数下降率最高,分别达5.73%,10.1%,18.7%,73.8%,防治效果达8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梢枯病 施肥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桐尺蠖幼虫期桉叶饲养室内温度与生长效应初报 被引量:2
6
作者 黄乃秀 廖旺姣 +1 位作者 文盛兰 常明山 《安徽农学通报》 2012年第23期138-139,共2页
为探索室内人工饲养油桐尺蠖的最适环境条件,将油桐尺蠖幼虫的养虫笼置于温度相对稳定的25、27、29、31℃下,用新鲜桉树叶在室内饲养,观察整个幼虫期的生长状况,统计其百虫体重、成活率、化蛹率。结果显示:在27~29℃的室内环境温度下,... 为探索室内人工饲养油桐尺蠖的最适环境条件,将油桐尺蠖幼虫的养虫笼置于温度相对稳定的25、27、29、31℃下,用新鲜桉树叶在室内饲养,观察整个幼虫期的生长状况,统计其百虫体重、成活率、化蛹率。结果显示:在27~29℃的室内环境温度下,幼虫取食活跃,3项统计指标综合评价最好,27~29℃可认定为室内桉叶饲养油桐尺蠖幼虫的最适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桐尺蠖 饲养 室内温度 生长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不同抗菌素对培养桉树青枯病菌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黄乃秀 《广西林业科学》 1998年第1期25-26,共2页
在Kelman的液体培养基本和固体培养基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抗菌素,然后接种桉树青枯病菌培养,培养观察2~15天。结果表明:在所试抗菌素中,只有600mg/kg农用链霉素对桉树青枯病菌的培养抑制能力最强,抑制时间长达15... 在Kelman的液体培养基本和固体培养基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抗菌素,然后接种桉树青枯病菌培养,培养观察2~15天。结果表明:在所试抗菌素中,只有600mg/kg农用链霉素对桉树青枯病菌的培养抑制能力最强,抑制时间长达15天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青枯病菌 抗菌素 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苗黑杆病发生危害特点及其药剂防治试验 被引量:3
8
作者 黄乃秀 黄慎电 邓艳 《广西植保》 2007年第1期17-19,共3页
桉苗黑杆病是桉树育苗期以危害苗木茎基、杆部位为主要特征的易引起苗木枯死的主要病害,病害的发生与流行主要与育苗环境的高温高湿有密切的关系。通过药剂防治试验结果显示:在6种不同剂型的参试药品中以甲基托布津为主要成分的4号复方... 桉苗黑杆病是桉树育苗期以危害苗木茎基、杆部位为主要特征的易引起苗木枯死的主要病害,病害的发生与流行主要与育苗环境的高温高湿有密切的关系。通过药剂防治试验结果显示:在6种不同剂型的参试药品中以甲基托布津为主要成分的4号复方制剂防治效果较好,两试点的防治效果均在82%以上,经显著性方差分析,防效极显著,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苗黑杆病 发生特点 药剂防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茶毛毡病初报 被引量:1
9
作者 黄乃秀 任文斌 +2 位作者 陈崇征 陈义健 周艳萍 《广西林业科学》 2000年第2期79-80,共2页
甜茶(RubusSuavissimus)是一种天然甜味植物。甜茶叶刺瘿螨(PhyllocoptesSuavissimi)是引起毛毡病的病原,先于嫩芽、幼叶上开始危害,被害叶片皱缩扭曲,凹凸不平,长势受影响,品质下降。
关键词 甜茶 毛毡病 防治 天然甜味植物 悬钩子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八角炭疽病的发生特点及近年偏重发生原因初步分析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乃秀 莫小刚 +2 位作者 蒋晓萍 罗红州 李敏全 《广西植保》 2018年第1期30-34,共5页
近年来,八角炭疽病在广西严重发生。病害先在叶片出现病斑,引起落叶落花落果、枝条枯死,甚至整株枯死;在林间,山脚、山坳及山顶风大处易发病,土壤贫瘠、造成伤口、环境荫蔽、高温多雨利于病害发展流行。在广西六万林场病害初始期为5月上... 近年来,八角炭疽病在广西严重发生。病害先在叶片出现病斑,引起落叶落花落果、枝条枯死,甚至整株枯死;在林间,山脚、山坳及山顶风大处易发病,土壤贫瘠、造成伤口、环境荫蔽、高温多雨利于病害发展流行。在广西六万林场病害初始期为5月上旬,高峰期7~10月,消退期为11月。经近年调查分析,施肥管理失调、气候环境异常、防治不适期是病害偏重发生的重要原因。提出当前控制病害发展的应对措施应重点放在营养肥料平衡配合施用、改善林分生态环境和防治适期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炭疽病 发生特点 病重分析 防控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上林八角叶甲生活史和空间分布
11
作者 黄乃秀 常明山 +1 位作者 彭思颖 吴耀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4期146-147,共2页
通过对广西上林县八角林区的八角叶甲进行室外观察,系统研究了该地区八角叶甲的生活史和其幼虫空间分布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八角叶甲1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3月中旬至5月下旬是幼虫的为害期。蛹期12 d左右,6月上旬至9月下旬是... 通过对广西上林县八角林区的八角叶甲进行室外观察,系统研究了该地区八角叶甲的生活史和其幼虫空间分布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八角叶甲1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3月中旬至5月下旬是幼虫的为害期。蛹期12 d左右,6月上旬至9月下旬是成虫的为害期。6月下旬成虫开始进入产卵期。八角叶甲幼虫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呈现差异较大的空间分布,在叶与梢的统计层次上,幼虫呈现均匀分布;在整株植物的统计层次上,幼虫呈现聚集分布。该研究旨在对八角叶甲的生活史及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系统性概括的基础上,为后续针对该虫的防治提供基本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叶甲 八角 生活史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虫灯与Bt联合使用对八角尺蠖的控制效果及防治指标初探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乃秀 蒋晓萍 《广西农学报》 2022年第5期22-26,共5页
【目的】为探讨杀虫灯和苏云金杆菌(Bt)联合使用对八角尺蠖及其后代的防控效果,探索第1代幼虫期的防治指标,为生产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在林间,在害虫第1代发生期联合使用杀虫灯及Bt分别对成虫及幼虫开展防治试验;通过调查林分叶片受... 【目的】为探讨杀虫灯和苏云金杆菌(Bt)联合使用对八角尺蠖及其后代的防控效果,探索第1代幼虫期的防治指标,为生产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在林间,在害虫第1代发生期联合使用杀虫灯及Bt分别对成虫及幼虫开展防治试验;通过调查林分叶片受害情况,分析防控效果,回归分析幼虫虫口密度与当年产量的关系。【结果】杀虫灯和Bt联合使用,4个试验点当代防治效果平均达84.95%;对第2代、第3代、第4代控制效果分别达79.4%、74.9%、79.5%;防治指标为株有幼虫口数23只。【结论】在八角尺蠖第1代发生期,联合使用杀虫灯和Bt防治,防治效果达80.8%以上,对害虫的第2~4代控制效果在72.7%以上。建议在生产上选择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尺蠖 杀虫灯与Bt 控制效果 防治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抗青枯病品系筛选技术的初步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乃秀 《广西林业科学》 1996年第4期197-200,共4页
探索出用新的WFC接种方法,对生产上应用的桉树优良品系进行苗期人工接种测定其抗病力,结合林区实际发病调查,认为室内用WFC法接种发病率低于25%的品系可直接应用于生产,接种发病率高的品系应用前要经过选育。本研究选育出... 探索出用新的WFC接种方法,对生产上应用的桉树优良品系进行苗期人工接种测定其抗病力,结合林区实际发病调查,认为室内用WFC法接种发病率低于25%的品系可直接应用于生产,接种发病率高的品系应用前要经过选育。本研究选育出的编号为D—1,C—2,E—3的三个抗病无性系,经重病区试验其抗病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青枯病 抗病品系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八角炭疽病新病原鉴定 被引量:10
14
作者 廖旺姣 邹东霞 +3 位作者 黄乃秀 吴耀军 覃世杰 蒋晓萍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242-2245,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八角炭疽病病原菌,为防治八角炭疽病提供病原学基础。【方法】对采自广西玉林、崇左、河池、百色、防城港等市八角炭疽病样本,进行单孢分离,致病性测定,采用形态学特征结合病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微管蛋白(TU... 【目的】通过研究八角炭疽病病原菌,为防治八角炭疽病提供病原学基础。【方法】对采自广西玉林、崇左、河池、百色、防城港等市八角炭疽病样本,进行单孢分离,致病性测定,采用形态学特征结合病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微管蛋白(TUB2)、肌动蛋白(ACT)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PDH)多基因分子系统学的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菌株在PDA培养基25℃暗培养7 d后,菌落呈圆形,灰白色至灰黑色,分生孢子无色单细胞,圆柱状,顶端钝圆,基部平截,光滑,大小为(17.09±1.11)μm×(5.26±0.55)μm,分生孢子附着孢近椭圆形,浅褐色,边缘光滑完整,大小为(7.72±0.77)μm×(5.45±0.68)μm;病原菌ITS、TUB2、ACT和GPDH四基因联合系统发育树显示,供试菌株与包括模式菌株在内的哈锐炭疽菌(Colletotrichum horii Weir&Johnst)聚在同一进化分支上。【结论】确定八角炭疽病病原菌为哈锐炭疽菌(Colletotrichum horii),其为八角炭疽病一种新的病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 炭疽病 哈锐炭疽菌 病原菌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石灰粉防治桉苗灰霉病效果好
15
作者 黄乃秀 《广西林业》 1994年第5期19-19,共1页
桉苗灰霉病是由半知灰葡萄孢菌引起的一种苗期病害。此病害在春季潮湿阴雨天很易发生,多从幼苗或苗木基下部开始,使其茎、枝、叶部分或全部灰霉腐烂,导致病苗死亡。病菌病部有灰色绒毛霉状物,此乃病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用手指轻轻... 桉苗灰霉病是由半知灰葡萄孢菌引起的一种苗期病害。此病害在春季潮湿阴雨天很易发生,多从幼苗或苗木基下部开始,使其茎、枝、叶部分或全部灰霉腐烂,导致病苗死亡。病菌病部有灰色绒毛霉状物,此乃病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用手指轻轻弹之或用口对之吹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石灰粉 灰霉病 分生孢子梗 防治方法 防治效果 苗木生长 灰葡萄孢菌 表面酸碱性 苗期病害 组培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种杀菌剂对桉树枝枯病病原菌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17
16
作者 邹东霞 廖旺姣 +2 位作者 黄乃秀 薛振南 吴耀军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8-40,共3页
选择8种不同的杀菌剂,用菌落生长速度法对桉树枝枯病主要病原菌可可毛色二孢、拟隐孢壳菌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对可可毛色二孢抑菌效果最好的是25%咪鲜胺,EC50值为0.03 mg/L,效果最差的是50%异菌脲,EC50值为11.49 mg/L;对拟隐... 选择8种不同的杀菌剂,用菌落生长速度法对桉树枝枯病主要病原菌可可毛色二孢、拟隐孢壳菌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对可可毛色二孢抑菌效果最好的是25%咪鲜胺,EC50值为0.03 mg/L,效果最差的是50%异菌脲,EC50值为11.49 mg/L;对拟隐孢壳菌抑菌效果最好的是25%咪鲜胺,EC50值0.23 mg/L,效果最差的是25%苯醚甲环唑,EC50值为6.65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桉树 枝枯病 室内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桉树梢枯病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15
17
作者 廖旺姣 邹东霞 +3 位作者 黄乃秀 薛振南 吴耀军 朱英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1期15239-15242,共4页
[目的]鉴定引起广西桉树梢枯病的病原菌。[方法]对近年发生在广西河池、南宁、崇左、百色、梧州等地的桉树梢枯病进行了采样调查、病原菌分离、致病性测定及种类鉴定。[结果]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Pat)Griffon&Mau... [目的]鉴定引起广西桉树梢枯病的病原菌。[方法]对近年发生在广西河池、南宁、崇左、百色、梧州等地的桉树梢枯病进行了采样调查、病原菌分离、致病性测定及种类鉴定。[结果]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Pat)Griffon&Maubl]、新壳梭孢[Neofusic-occum parvum(Pennycook&Samuels)Crous,Slippers&A.J.L Phillips]和拟隐孢壳菌(Cryptospotiopsis sp.Bub.et Kabat)均可导致桉树梢枯病的发生。[结论]为桉树梢枯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梢枯病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桉树溃疡病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7
18
作者 廖旺姣 邹东霞 +1 位作者 黄乃秀 吴耀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884-1888,共5页
对广西区内南宁、崇左、钦州、梧州、玉林、河池等市的桉树溃疡病进行病害调查、病原菌分离及致病性测定,采用病原菌形态特征结合基因分子系统学分析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为防治桉树溃疡病提供病原学基础。结果表明,引起广西桉树溃疡... 对广西区内南宁、崇左、钦州、梧州、玉林、河池等市的桉树溃疡病进行病害调查、病原菌分离及致病性测定,采用病原菌形态特征结合基因分子系统学分析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为防治桉树溃疡病提供病原学基础。结果表明,引起广西桉树溃疡病的病原菌分别是桉壳囊孢菌(Cytospora eucalypticola)、小新壳梭孢菌(Neofusioccum parvum)和一种新的桉树溃疡病致病菌——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溃疡病 病原菌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种杀菌剂对八角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 被引量:7
19
作者 邹东霞 黄乃秀 +3 位作者 廖旺姣 吴耀军 莫小刚 周婵 《中国森林病虫》 2018年第2期36-38,共3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5%丙环唑EC等8种杀菌剂对八角炭疽病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8种杀菌剂对八角炭疽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毒力最强的是25%丙环唑,EC_(50)值为0.022 3 mg/L,其次...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5%丙环唑EC等8种杀菌剂对八角炭疽病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8种杀菌剂对八角炭疽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毒力最强的是25%丙环唑,EC_(50)值为0.022 3 mg/L,其次是25%咪鲜胺EC,EC_(50)值为0.034 2mg/L;效果最差的是43%戊唑醇SC,EC_(50)值为2.047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八角炭疽病 毒力 菌丝生长速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小新壳梭孢梢枯病菌室内药剂毒力测定 被引量:8
20
作者 廖旺姣 邹东霞 +3 位作者 薛振南 黄乃秀 吴耀军 朱英芝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6-118,共3页
在室内培养条件下,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常用杀菌剂对桉树小新壳梭孢枝枯病菌Neofusicoccum parvum(Penny Cook&Samuels)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25%苯醚甲环唑和25%丙环唑对N.parvum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分别是0.0312和0.0330 mg/L... 在室内培养条件下,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常用杀菌剂对桉树小新壳梭孢枝枯病菌Neofusicoccum parvum(Penny Cook&Samuels)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25%苯醚甲环唑和25%丙环唑对N.parvum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分别是0.0312和0.0330 mg/L;18.7%丙环·嘧菌酯、25%咪鲜胺、50%甲基硫菌灵、50%异菌脲、50%多菌灵、40%腈菌唑和75%百菌清抑菌效果次之,EC50值分别为0.0499,0.0681,0.1462,0.1672,0.2720,0.3454和4.6199 mg/L;25%嘧菌酯抑菌效果最差,EC50值是16.1451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小新壳梭孢菌 杀菌剂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