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卫星遥感资料的2003-2019年南黄海浮游植物春季水华发生时间及其与海面湍动能生成率的关系
1
作者 田晓露 毛新燕 +3 位作者 史洁 王海燕 张芳苒 鹿有余 《海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1,共11页
春季是黄海一年中浮游生物生产力最高的时期,研究春季水华的时空变化对深入认识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水华发生时间这一重要指标,本文利用MODIS-Aqua卫星的叶绿素a浓度产品,将南黄海研究区域分为5个区块,分析了2003—201... 春季是黄海一年中浮游生物生产力最高的时期,研究春季水华的时空变化对深入认识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水华发生时间这一重要指标,本文利用MODIS-Aqua卫星的叶绿素a浓度产品,将南黄海研究区域分为5个区块,分析了2003—2019年春季水华发生时间的空间分布和年际变化特征,并与该海域水动力条件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南黄海春季水华从西北向东南逐渐推迟,时间跨度约40 d;于西部区块最早发生,约在3月下旬;在位于朝鲜半岛西岸的东部、北部区块与黄、东海交界处的南部区块最晚发生,约在5月上旬。在2003—2019年间,中部和北部区块的水华发生时间变化较小;东部和南部区块次之;西部区块变化最大。其中,各区块水华发生时间均以2008年最为特殊,较多年平均值提前10 d以上。本文发现,10 d内海面湍动能生成率的平均值小于3.5×10^(–6)m^(3)/s^(3),是春季水华发生的必要动力条件。除上层海洋的稳定性之外,确定水华的发生还需要考虑浮游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盐供给等其他生化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春季水华 发生时间 年际变化 海洋动力条件 南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湍能封闭模型在渤海潮流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魏皓 鹿有余 +1 位作者 孙文心 武建平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4期453-458,共6页
将一个三维湍能封闭模型应用于渤海潮流模拟,通过流速分解的初边值方法,计算了渤海全海区潮波系统、潮流结构,结果与观测符合较好。计算同时给出了湍粘性系数和湍动能的时空分布,比较常湍粘性系数和湍的垂直抛物分布及湍能封闭模拟... 将一个三维湍能封闭模型应用于渤海潮流模拟,通过流速分解的初边值方法,计算了渤海全海区潮波系统、潮流结构,结果与观测符合较好。计算同时给出了湍粘性系数和湍动能的时空分布,比较常湍粘性系数和湍的垂直抛物分布及湍能封闭模拟表明,湍粘性系数的不同选取会对流场结构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能封闭模型 渤海 潮流 湍粘性系数 潮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 THE LAGRANGIAN RESIDUAL CURRENT AND RESIDUAL TRANSPORT IN A MULTIPLE TIME SCALE SYSTEM OF SHALLOW SEAS 被引量:1
3
作者 鹿有余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84-192,共9页
A multiple time scale perturbation method is used to discuss the Lagrangian residual current and residual transport on the basis of a weakly nonlinear dynamic model of shallow seas.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for the lon... A multiple time scale perturbation method is used to discuss the Lagrangian residual current and residual transport on the basis of a weakly nonlinear dynamic model of shallow seas.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for the long-term variation of zero order " apparent concentration " (which is a linear combination of salinity , temperature of seawater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any tracer which is conservative and passive ) and its mean value over tidal cycles are obtained for the system with single tidal constituent . and for the one with multi-constituents, winds and thermohaline. The equations for the two cases are in the same form and show this long-term variation resulted from the cumulative effect of residual convection and turbulent diffusion .The multiple time scale variation of current is caused by tides, winds, and the thermohaline and the nonlinear effects of the system. The derived set of governing field equations of the Lagrangian current for this multiple time scale system is also in the same fo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dal winds TIDES SHALLOW salinity turbulent perturbation CONSERVATIVE LAGRANGIAN govern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浅海的长期输运过程
4
作者 鹿有余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79-284,共6页
在浅海中,最显著的经久不息的运动是潮运动,其对于物质输运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表征像水温、盐度等海水特性以及像营养盐、沉积物、污染物等溶液或悬浮质浓度的“表观浓度”而言,除了随着潮流的周期性变化外,还将由于湍扩散及潮致... 在浅海中,最显著的经久不息的运动是潮运动,其对于物质输运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表征像水温、盐度等海水特性以及像营养盐、沉积物、污染物等溶液或悬浮质浓度的“表观浓度”而言,除了随着潮流的周期性变化外,还将由于湍扩散及潮致余流的积累作用而产生长期变化。在弱非线性系统的假设下,采用摄动法直接求解关于“浓度”的对流-扩散方程,可以分析上述变化,并可据此对特别有意义的长期输运方程及与之密切相关的Lagrange余流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浅海 物质 沉积物 输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冰洋浮游生物空间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的模拟 被引量:5
5
作者 魏皓 赵伟 +3 位作者 罗晓凡 聂红涛 胡宪敏 鹿有余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5-79,共15页
低营养级浮游生物生态动力过程对环境变化的响应非常敏感。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北冰洋正在经历快速的环境变化。厘清北冰洋低营养级浮游生物季节分布与变化特征是探究北冰洋生态系统对环境快速变化响应的前提,也是评估北极海区固碳能... 低营养级浮游生物生态动力过程对环境变化的响应非常敏感。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北冰洋正在经历快速的环境变化。厘清北冰洋低营养级浮游生物季节分布与变化特征是探究北冰洋生态系统对环境快速变化响应的前提,也是评估北极海区固碳能力的重要依据。基于此,本文构建了海洋–海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并对北冰洋叶绿素浓度以及浮游生物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1)北冰洋表层叶绿素浓度的峰值主要出现在5月,且太平洋一侧叶绿素浓度高于大西洋一侧;随着海水层化,表层受营养盐限制的海区呈现次表层叶绿素浓度最大值现象,且由陆架向海盆,次表层叶绿素浓度最大值层逐渐加深;9月,叶绿素浓度高值重回水体上层,太平洋一侧海区表层叶绿素浓度呈现较为明显的次峰值。(2)由于太平洋和大西洋入流营养盐浓度及结构的不同,北冰洋表层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空间差异。太平洋一侧,硅藻和中型浮游动物占优,硅藻在5月和9月出现生物量峰值,微型浮游植物在3月、5月和6月维持相对较高生物量;而大西洋一侧,在早春-春末夏初-夏秋经历了微型浮游植物-硅藻-微型浮游植物的演替,总体而言,微型浮游植物和微型浮游动物占优。此外,两侧海区浮游动物浓度峰值相较浮游植物滞后约半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营养盐 海洋–海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 北冰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冰洋与邻近海区海洋–海冰模式的试算与校验 被引量:4
6
作者 罗晓凡 胡宪敏 +7 位作者 聂红涛 赵伟 张永莉 王雅丽 秦钰 董春明 鹿有余 魏皓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2,共12页
本文将目前先进的大尺度海洋、海冰模式(NEMO3.6和LIM3)应用于北大西洋–北冰洋–北太平洋(简称NAPA),并进行了试验后报模拟。所建立的模式NAPA1/4和NAPA1/12的水平分辨率分别为(1/4)°和(1/12)°经、纬度,计算范围覆盖太平洋45... 本文将目前先进的大尺度海洋、海冰模式(NEMO3.6和LIM3)应用于北大西洋–北冰洋–北太平洋(简称NAPA),并进行了试验后报模拟。所建立的模式NAPA1/4和NAPA1/12的水平分辨率分别为(1/4)°和(1/12)°经、纬度,计算范围覆盖太平洋45°N以北海区、整个北冰洋及北大西洋;其中,NAPA1/4和NAPA1/12在北大西洋的边界分别为26°N和7°N。目前,已利用NAPA1/4完成了1993–2015年的后报模拟。本文基于观测数据和已发表文献对模拟结果中的北冰洋海冰变化、环流结构以及水文特征进行了校验。结果表明,NAPA1/4能够再现北冰洋的主要热力与动力过程,可以用来分析海冰、水团、大西洋/太平洋入/出流等的季节与年际变化规律。利用NAPA1/12进行了1993–1996年的模拟计算。初步结果分析表明,提高分辨率可更为精细地刻画北冰洋的海冰、水团和环流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海冰模式 模式校验 北冰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压浅海湍流运动的雷诺应力封闭模型 被引量:2
7
作者 徐肇廷 楼菁 鹿有余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1年第3期1-8,共8页
根据湍流封闭理论,建立一种适用于正压浅海湍流运动的雷诺应力封闭模型(RSM),以代替目前三维浅海动力学模型中普遍采用的湍粘性系数的传统假设。通过直接建立并模化f—平面上正压海洋的雷诺应力传输方程,分别得到的微分形式和代数形式的... 根据湍流封闭理论,建立一种适用于正压浅海湍流运动的雷诺应力封闭模型(RSM),以代替目前三维浅海动力学模型中普遍采用的湍粘性系数的传统假设。通过直接建立并模化f—平面上正压海洋的雷诺应力传输方程,分别得到的微分形式和代数形式的RSM方程组。并讨论了进行数值计算所需要的边界条件。利用该模型可以进一步研究浅海潮流、风暴潮流及风海流等浅海流动的三维结构和湍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海 正压 湍流 运动 雷诺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vealing the Effects of the 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 on Tropical Cyclone Intensity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from a Model Sensitivity Study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洋 江静 +1 位作者 鹿有余 黄安宁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4期1117-1128,共12页
Five sets of model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ropical cyclone (TC) genesis location an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on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C intensity in the western N... Five sets of model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ropical cyclone (TC) genesis location an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on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C intensity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WNP). In each experiment, bogus TCs are placed at different initial locations, and simulations are conducted with identical initial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In the first three experiments, the specified atmospheric and SST conditions represent the mean conditions of E1 Nifio, La Nifia, and neutral years. The other two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with the specified atmospheric conditions of E1 Nifio and La Nifia years but with SSTs exchanged. The model results suggest that TCs generated in the southeastern WNP incurred more favorabl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or development than TCs generated elsewhere. The different TC intensities between E1 Nifio and La Nifia years are caused by difference in TC genesis location and low-level vorticity (VOR). VOR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intensities of TCs with the same genesis locations between E1 Nifio and La Nina y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opical cyclone intensity western North Pacific ENSO MM5 low level vortic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海Lagrange余流和长期输运过程的研究——一种三维空间弱非线性理论 被引量:4
9
作者 冯士筰 鹿有余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1993年第2期126-132,共7页
本工作建立了浅海 Lagrange 余环流和长期输运动力学的基本框架.借助于对运动的特征尺度及物理量的尺度分析,建立了一种弱非线性模型,用摄动法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理论结果.本工作最终建立的是一种三维空间理论,此项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
关键词 拉格郎日余流 弱非线性理论 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冰洋太平洋扇区碳循环变化机制研究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挑战 被引量:3
10
作者 聂红涛 王蕊 +5 位作者 赵伟 罗晓凡 祁第 鹿有余 张远辉 魏皓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84-1092,共9页
目前全球节能减排任务艰巨,海冰消退后北冰洋碳汇能力增加被期待。楚科奇海及其临近海域拥有全球海洋较高的生物固碳率和深海埋存量,在整个北冰洋碳循环中举足轻重。厘清楚科奇海碳循环过程对环境快速变化的响应机制是北冰洋碳汇能力预... 目前全球节能减排任务艰巨,海冰消退后北冰洋碳汇能力增加被期待。楚科奇海及其临近海域拥有全球海洋较高的生物固碳率和深海埋存量,在整个北冰洋碳循环中举足轻重。厘清楚科奇海碳循环过程对环境快速变化的响应机制是北冰洋碳汇能力预测的基础。然而,楚科齐海碳吸收、封存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尚存争议,碳循环过程的主控因子尚不明确。建立高分辨率的海洋—海冰—碳循环模型,可以探究海冰消退对楚科奇海海—气界面CO_2吸收通量和垂直碳沉降通量的影响,认识入流与陆坡涌升增加对楚科奇海CO_2源/汇格局的作用,探讨碳的深海输运埋藏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评估楚科奇海陆架泵效率及其在全球碳汇中的作用。基于气候环境快速变化下楚科奇海域碳循环研究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构建北冰洋碳循环模型的基本思路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循环过程 太平洋入流 陆坡涌升 海洋—海冰—碳循环模型
原文传递
A Turbulent Closure Model of Coastal Circulation
11
作者 冯士筰 鹿有余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3年第20期1737-1741,共5页
In a tidally dominant coastal ocean, bay, or estuary it has been proposed that the problem of circulation should be described by the Lagrangian mean velocity, not the Eulerian mean velocity used traditionally. The fir... In a tidally dominant coastal ocean, bay, or estuary it has been proposed that the problem of circulation should be described by the Lagrangian mean velocity, not the Eulerian mean velocity used traditionally. The first-order Lagrangian mean velocity of a weakly nonlinear coastal ocean system, or the mass-transport velocity has been used to body the velocity field of steady circulation as the lowest order coastal circulation, and a set of field equations for it has been derived. It should be pointed out that in the set of field equations just mentioned the eddy viscosity has been supposed to be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STAL CIRCULATION MASS-TRANSPORT VELOCITY TURBULENT CLOSURE model.
原文传递
浅海环流的一种湍封闭模型
12
作者 冯士筰 鹿有余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737-740,共4页
在一个以潮汐振荡占优势运动的近岸浅海、海湾或河口中,从Euler时均速度来描述其环流的经典概念已经受到了质疑.作者已经建议采用最低阶的Lagrange时均速度-物质输运速度来体现浅海环流速度的基本场,并导出了其相应的控制方程组.但应该... 在一个以潮汐振荡占优势运动的近岸浅海、海湾或河口中,从Euler时均速度来描述其环流的经典概念已经受到了质疑.作者已经建议采用最低阶的Lagrange时均速度-物质输运速度来体现浅海环流速度的基本场,并导出了其相应的控制方程组.但应该指出,其中有关湍粘系数为场空间坐标的已知函数这一假设,表明了该理论模型大有改善的余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海 环流 湍封闭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