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漫谈场馆学习:观念、技术与方法 |
鲍贤清
魏宁
|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2024 |
1
|
|
2
|
场馆环境中介性学习工具的设计与开发——以上海科技馆学习单设计研究为例 |
鲍贤清
毛文瑜
王晨
李康立
|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9
|
|
3
|
学习的生态和技术的功用——美国AERA2010年会述评 |
鲍贤清
缪静霞
詹艺
任友群
|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
2010 |
11
|
|
4
|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策略设计探索 |
鲍贤清
|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66
|
|
5
|
场馆中的学习环境设计 |
鲍贤清
|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
2011 |
28
|
|
6
|
馆校结合视野下教师利用博物馆教育资源的路径探索 |
王鑫雨
鲍贤清
|
《中国科技教育》
|
2024 |
0 |
|
7
|
协作建构概念图——合作学习的新途径 |
鲍贤清
储慧峰
|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0
|
|
8
|
从2015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解读博物馆教育趋势 |
鲍贤清
陈安琪
|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
2015 |
5
|
|
9
|
运用信息技术认知工具促进深度学习 |
鲍贤清
张仙
|
《计算机教与学.现代教学》
|
2005 |
8
|
|
10
|
Blog作为学习工具的教育应用案例研究 |
鲍贤清
黎加厚
|
《信息技术教育》
|
2004 |
8
|
|
11
|
教学评价制作工具五则 |
鲍贤清
韦丽娟
|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2010 |
1
|
|
12
|
非正式环境中科学学习的生态学视角与学习框架——《非正式环境中的科学学习:人、场所与活动》导读 |
鲍贤清
|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
2017 |
3
|
|
13
|
科技博物馆中的创客式学习 |
鲍贤清
|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
2016 |
2
|
|
14
|
微课:微时代中孕育的大变革 |
鲍贤清
|
《中国科技教育》
|
2015 |
1
|
|
15
|
实用Moodle插件十则 |
鲍贤清
缪静霞
|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2008 |
0 |
|
16
|
规范与交叉:教育技术发展趋势分析——美国AERA2009年会述评 |
任友群
鲍贤清
王美
张海燕
|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
2009 |
29
|
|
17
|
赋能教师:博物馆中的教师专业发展 |
鲍贤清
汤婉琴
|
《中国科技教育》
|
2021 |
0 |
|
18
|
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REA)2009年会侧记 |
鲍贤清
|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2009 |
0 |
|
19
|
从“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问题设计看渗透性德育的开展 |
张仙
黎加厚
鲍贤清
|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20
|
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多媒体学习研究 |
王美
何美
鲍贤清
|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
2008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