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鲟幼鱼循环饥饿后的补偿生长和体成分变化 被引量:9
1
作者 鲁雪报 肖慧 +3 位作者 张德志 朱欣 饶军 胡亚平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4-67,63,共5页
研究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幼鱼循环饥饿后的补偿生长和体成分变化。实验设4个循环饥饿组(T1:饥饿1 d,饱食投喂3 d;T2:连续饥饿2 d,饱食投喂4 d;T3:连续饥饿4 d,饱食投喂6 d;T4:连续饥饿7 d,饱食投喂8 d)和1个对照组(T0:每天饱食投... 研究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幼鱼循环饥饿后的补偿生长和体成分变化。实验设4个循环饥饿组(T1:饥饿1 d,饱食投喂3 d;T2:连续饥饿2 d,饱食投喂4 d;T3:连续饥饿4 d,饱食投喂6 d;T4:连续饥饿7 d,饱食投喂8 d)和1个对照组(T0:每天饱食投喂)。结果显示:在水温21.5~25.4℃条件下,T1组末重和特定生长率均超过对照组,表现为超补偿生长;T2组末重和特定生长率均接近对照组,表现为完全补偿生长,T1、T2组食物转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3、T4组实际摄食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表现为不能补偿生长。4个循环饥饿组幼鱼肝体比及脏体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组肌肉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下降,同时水分和灰分含量上升;从饥饿2 d组开始,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蛋白质含量比脂肪含量下降幅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饥饿 再投喂 补偿生长 身体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族馆水蛭生物杀灭一例
2
作者 鲁雪报 舒德斌 +1 位作者 张德志 王威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8-58,共1页
水蛭俗称蚂蟥,是环节动物门、蛭纲的一类动物。我国长江流域各湖泊有一种中华湖蛭(limnotra chelobdella sinensis)俗称中华颈蛭,严重危害鲫、鲫鱼。用其强有力的尾吸盘吸附于鱼的鳃盖骨内壁,并用游离在鳃腔里的头部存鳃瓣上吮吸... 水蛭俗称蚂蟥,是环节动物门、蛭纲的一类动物。我国长江流域各湖泊有一种中华湖蛭(limnotra chelobdella sinensis)俗称中华颈蛭,严重危害鲫、鲫鱼。用其强有力的尾吸盘吸附于鱼的鳃盖骨内壁,并用游离在鳃腔里的头部存鳃瓣上吮吸血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蛭 水族馆 环节动物门 杀灭 生物 长江流域 鲫鱼 鳃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氨基酸注射液辅助治疗中华鲟细菌性败血症试验
3
作者 鲁雪报 舒德斌 王威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60,共2页
中华鲟(Aclpenser Sinensis Grdy)是一种大型的海淡溯河洄游性鱼类,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建成后,切断了中华鲟由海口上溯金沙江生殖洄游的通道。为了补偿葛洲坝工程对中华鲟的不利影响,成立了宜昌中华鲟... 中华鲟(Aclpenser Sinensis Grdy)是一种大型的海淡溯河洄游性鱼类,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建成后,切断了中华鲟由海口上溯金沙江生殖洄游的通道。为了补偿葛洲坝工程对中华鲟的不利影响,成立了宜昌中华鲟研究所,从1983年起每年向长江放流人工繁殖的幼鲟。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珍稀动物已濒于灭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细菌性败血症 氨基酸注射液 辅助治疗 葛洲坝水利枢纽 试验 洄游性鱼类 葛洲坝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原鲤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被引量:28
4
作者 曲焕韬 杨元金 +1 位作者 鲁雪报 刘勇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69-774,共6页
为揭示岩原鲤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随机选取6月龄岩原鲤幼鱼165尾,分别对体质量(y)、全长(x1)、体长(x2)、躯干长(x3)、头长(x4)、眼后头长(x5)、吻长(x6)、眼径(x7)、体高(x8)、体宽(x9)、尾柄长(x10)、尾柄高(x11)共12项性状指标... 为揭示岩原鲤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随机选取6月龄岩原鲤幼鱼165尾,分别对体质量(y)、全长(x1)、体长(x2)、躯干长(x3)、头长(x4)、眼后头长(x5)、吻长(x6)、眼径(x7)、体高(x8)、体宽(x9)、尾柄长(x10)、尾柄高(x11)共12项性状指标进行测量。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以及多元回归分析方法,以体质量为依变量,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分别计算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并构建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研究结果显示,所测定的岩原鲤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全长、体宽以及尾柄高3项形态学指标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为影响体质量的重要指标,其中,全长(P=0.653)对体质量的影响最大;3项形态性状指标对体质量的总决定系数为0.970,表明所选形态性状是影响6月龄岩原鲤的主要性状;应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以体质量为依变量,全长、体宽以及尾柄高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y=-14.901+0.166x1+0.379x9+0.331x11。本试验研究结果可为岩原鲤良种选育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原鲤 形态性状 相关性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鳍吻鮈人工繁育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管敏 曲焕韬 +7 位作者 胡美洪 刘勇 鲁雪报 倪勇 肖衎 杨元金 李莎 郭文韬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94-299,共6页
2012年3月—2014年4月,连续两年利用长江上游宜宾江段收集的野生长鳍吻鮈开展驯化培育及人工繁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人工驯养条件下长鳍吻鮈性腺可发育成熟,传统鱼类催产方法适用于长鳍吻鮈,雌鱼3次注射后可促进排卵。本试验共催产... 2012年3月—2014年4月,连续两年利用长江上游宜宾江段收集的野生长鳍吻鮈开展驯化培育及人工繁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人工驯养条件下长鳍吻鮈性腺可发育成熟,传统鱼类催产方法适用于长鳍吻鮈,雌鱼3次注射后可促进排卵。本试验共催产成熟亲鱼260尾,平均催产率8.1%,获受精卵约9.8×104粒,受精卵直径(1.80±0.10)mm,受精后卵膜吸水膨胀,卵膜径(6.86±0.31)mm,受精率50.5%~98.9%,在17.6~18.3℃条件下流水孵化,胚胎发育历时56h,孵化率26.4%~48.1%,孵化鱼苗总计31 500尾;初孵仔鱼全长(6.57±0.42)mm,6~7日龄仔鱼开口摄食,经30d培育获稚鱼12 000尾,全长达(21.23±0.70)mm,成活率38.1%。本试验系长鳍吻鮈首次人工繁殖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鳍吻鮈 人工繁育 受精卵 仔鱼 稚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鳍吻卵巢发育组织学及周年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曲焕韬 刘勇 +6 位作者 杨元金 李莎 胡美洪 管敏 鲁雪报 文志豪 郭文韬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2-37,共6页
采用常规解剖和组织学切片的方法,对长江上游宜宾江段长鳍吻[鱼句]卵巢发育、卵子发生以及成熟系数的周年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鳍吻[鱼句]卵巢发育分为Ⅵ期,卵母细胞发育分为6个时相,第2时相中期出现卵黄核,2时相晚期迁移至... 采用常规解剖和组织学切片的方法,对长江上游宜宾江段长鳍吻[鱼句]卵巢发育、卵子发生以及成熟系数的周年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鳍吻[鱼句]卵巢发育分为Ⅵ期,卵母细胞发育分为6个时相,第2时相中期出现卵黄核,2时相晚期迁移至皮质层破碎、消失;第3时相早期卵黄核消失位置开始出现卵黄泡,第3时相中后期放射带出现后卵黄颗粒开始积累;第5时相卵母细胞体积最大,胞径(1805±60.99)μm。卵巢成熟系数周年变化范围为0.78%-18.22%,一年内仅在4月份出现一个峰值,4—5月大部分卵巢处于Ⅳ、Ⅴ期,综合成熟系数测定和性腺组织学观察结果,初步推测长鳍[鱼句]吻繁殖期为3—5月,产卵盛期为4月上旬至5月上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鳍吻[鱼句] 卵巢发育 卵母细胞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胚胎发育和仔鱼发育 被引量:9
7
作者 管敏 肖衎 +6 位作者 胡美宏 刘勇 鲁雪报 倪勇 郭文韬 曲焕韬 李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7-64,共8页
利用显微电子成像技术对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胚胎发育和仔鱼形态进行了观察与研究,详细描述了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结果显示,长鳍吻鮈卵子的卵径为1.7–1.9 mm、卵膜径为6.6–7.0 mm、卵粒质量为0.0059–0.0077 g... 利用显微电子成像技术对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胚胎发育和仔鱼形态进行了观察与研究,详细描述了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结果显示,长鳍吻鮈卵子的卵径为1.7–1.9 mm、卵膜径为6.6–7.0 mm、卵粒质量为0.0059–0.0077 g,精子的寿命为96.56–119.12 s、激烈运动时间为25.43–31.43 s。长鳍吻鮈的胚胎发育可分为受精卵、胚盘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出膜期8个阶段,在水温为17.6–18.3℃流水孵化条件下,其受精卵历时56 h孵化出膜,在水温为18.5–22.0℃的条件下,长鳍吻鮈仔鱼的卵黄囊在5日龄时基本消失,6日龄时完全消失,进入后期仔鱼阶段,30日龄的长鳍吻鮈仔鱼鳍条基本形成,鳞片开始形成,结束仔鱼期,进入稚鱼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鳍吻鮈 胚胎发育 仔鱼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氨基苯甲酸乙酯甲磺酸盐对厚颌鲂幼鱼麻醉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曲焕韬 刘勇 +4 位作者 郭文韬 肖衎 管敏 李莎 鲁雪报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74-378,共5页
24~25℃,研究了间氨基苯甲酸乙酯甲磺酸盐对厚颌鲂幼鱼的麻醉效果。根据厚颌鲂幼鱼在麻醉和复苏过程的行为特征,将其麻醉过程分为5期,复苏过程分为4期。试验结果表明,厚颌鲂幼鱼的入麻时间随麻醉剂质量浓度的升高不断缩短(F=430... 24~25℃,研究了间氨基苯甲酸乙酯甲磺酸盐对厚颌鲂幼鱼的麻醉效果。根据厚颌鲂幼鱼在麻醉和复苏过程的行为特征,将其麻醉过程分为5期,复苏过程分为4期。试验结果表明,厚颌鲂幼鱼的入麻时间随麻醉剂质量浓度的升高不断缩短(F=430.263,P<0.01),在该试验条件下,间氨基苯甲酸乙酯甲磺酸盐麻醉厚颌鲂幼鱼的有效质量浓度为70~120 mg/L ;麻醉过程中厚颌鲂幼鱼的呼吸频率先急剧升高(应激期~镇静期),然后缓慢下降(镇静期~深度麻醉期),直至过度麻醉停止呼吸(死亡期);深度麻醉状态下,试验鱼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与复苏时间呈正相关(F=145.416,P<0.01),除短时间暴露的2个试验组(3 min和4 min)复苏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余各组差异均极显著(P<0.01);暴露时间在5 min以内,复苏率100%,超过5 min ,只有部分试验鱼可以复苏,当暴露时间达到12 m in时,厚颌鲂幼鱼全部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颌鲂 间氨基苯甲酸乙酯甲磺酸盐 麻醉 有效质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的个体繁殖力 被引量:4
9
作者 曲焕韬 刘勇 +2 位作者 鲁雪报 胡美洪 倪勇 《水产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17-22,共6页
2012~2015年在长江上游宜宾江段采集样品,分析研究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的个体繁殖力及其与各体征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长鳍吻鮈的绝对繁殖力(F)变动范围为16 399~40 021粒/尾,平均为(27 943±7 777)粒/尾;体长相对... 2012~2015年在长江上游宜宾江段采集样品,分析研究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的个体繁殖力及其与各体征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长鳍吻鮈的绝对繁殖力(F)变动范围为16 399~40 021粒/尾,平均为(27 943±7 777)粒/尾;体长相对繁殖力(FL)变动范围为87~165粒/mm,平均为(120.9±19.8)粒/mm;体质量相对繁殖力(FW)变动范围为124~234粒/g,平均为(163.8±21.7)粒/g。繁殖力与体征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F、FL与体长、体质量、净体质量、卵巢质量以及年龄均呈正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FW仅与体质量、净体质量以及成熟系数显著相关(P〈0.01);进一步回归分析显示:F、FL与体长、体质量、净体质量均呈二次函数相关,即繁殖力随体长、体质量增加而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鳍吻鮈 个体繁殖力 体征指标 长江/宜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饥饿对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仔鱼早期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曲焕韬 刘勇 +3 位作者 胡美洪 倪勇 吕小林 鲁雪报 《水产学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24-29,共6页
在水温(22.0±1.0)℃条件下,研究饥饿状态下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仔鱼生长、初次摄食率、不可逆点(PNR)以及摄食节律。结果表明:圆口铜鱼初孵仔鱼全长(7.50±0.01)mm,卵黄囊体积(3.36±0.11)mm^3,摄食组仔鱼全长生长... 在水温(22.0±1.0)℃条件下,研究饥饿状态下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仔鱼生长、初次摄食率、不可逆点(PNR)以及摄食节律。结果表明:圆口铜鱼初孵仔鱼全长(7.50±0.01)mm,卵黄囊体积(3.36±0.11)mm^3,摄食组仔鱼全长生长呈线性增加,饥饿组仔鱼生长呈先增长后下降趋势。早期仔鱼(5日龄)和晚期仔鱼(15日龄)的摄食节律相似,高峰在凌晨6:00和黄昏18:00,属于典型的晨昏摄食类型。1~3日龄仔鱼为内源性营养期;4日龄仔鱼开口摄食,进入混合营养期,初次摄食率约为25.1%;5日龄卵黄囊耗尽,进入外源营养期;7日龄仔鱼摄食率达到最高水平为100%,最高摄食率维持6d,PNR期为13~14日龄。在本实验水温下,圆口铜鱼仔鱼最佳投喂时间为4~6日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口铜鱼 饥饿 初次摄食率 不可逆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喂策略对厚颌鲂幼鱼的生长、肠道消化酶活性和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曲焕韬 陈磊 +4 位作者 廖建新 代伟 鲁雪报 高煜杰 杨元金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1期29-35,共7页
为了研究投喂策略(投喂率和投喂频率)对厚颌鲂幼鱼生长、消化酶活性和肠道发育的影响,本实验在流水养殖系统中开展了42天的厚颌鲂幼鱼养殖实验,设计了3个投喂率(5%,6.5%,8%体重/d)和2个投喂频率(2次/d、3次/d),每种投喂策略设定3个平行... 为了研究投喂策略(投喂率和投喂频率)对厚颌鲂幼鱼生长、消化酶活性和肠道发育的影响,本实验在流水养殖系统中开展了42天的厚颌鲂幼鱼养殖实验,设计了3个投喂率(5%,6.5%,8%体重/d)和2个投喂频率(2次/d、3次/d),每种投喂策略设定3个平行,饲喂商品饲料(33%粗蛋白,4%粗脂肪).结果表明,在投喂6.5%体重/d和3次/d的实验组,其鱼体增重率最高,且显著高于2次/d和3次/d投喂频率下投喂率为5%体重/d和8%体重/d的投喂组增重率,表明厚颌鲂幼鱼的生长显著受到投喂率的影响,但投喂频率对生长的影响并不显著;投喂率为8%体重/d和投喂频率为3次/d时,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其他各实验组的饲料系数;在实验过程中,投喂策略为8%体重/d和2次/d的实验组,其死亡率较高,而其他组的实验鱼其存活率均较高(90%以上),且各组间无显著差异;与其他处理组相比,在8%体重/d和3次/d的实验组,其鱼体粗蛋白、粗脂肪和肠消化酶活性显著降低;同时,该组与其他处理组相比,其肠道绒毛有融合和脱落的现象.综上所述,在流水养殖模式下,投喂率为6.5%体重/d和投喂频率为2次/d的投喂策略对于厚颌鲂幼鱼的生长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颌鲂幼鱼 投喂率 投喂频率 生长性能 肠道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222对长鳍吻魚句幼鱼麻醉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管敏 胡美洪 +5 位作者 刘勇 曲焕韬 鲁雪报 肖衎 李莎 郭文韬 《水产科技情报》 2015年第2期72-77,共6页
为研究MS-222对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幼鱼的麻醉效果,在14-15℃的水温条件下,进行了不同MS-222浓度、不同空气暴露时间和连续浸浴对幼鱼复苏时间、复苏率和存活率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1)MS-222的浓度不仅与长鳍吻鮈幼... 为研究MS-222对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幼鱼的麻醉效果,在14-15℃的水温条件下,进行了不同MS-222浓度、不同空气暴露时间和连续浸浴对幼鱼复苏时间、复苏率和存活率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1)MS-222的浓度不仅与长鳍吻鮈幼鱼的麻醉程度有极大关系,还与鱼体的入麻时间呈正相关,与复苏时间呈负相关,MS-222对幼鱼的有效浓度为80-140 mg/L。(2)幼鱼的呼吸频率在低度麻醉阶段显著上升,深度麻醉时急剧下降,最后呼吸停止,进入死亡阶段。(3)进入M4期后的长鳍吻鮈幼鱼,当空气暴露时间在6 min之内时,复苏时间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当暴露时间在6-12 min时(不包括12 min),复苏时间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当暴露时间≤8 min时,复苏率均为100%;当暴露时间达到10 min时,复苏率降为66.7%;暴露时间达到12 min时,复苏率为0。(4)进入M4期的幼鱼在10-20mg/L的MS-222溶液中可全部复苏至正常状态,而在30-50 mg/L的MS-222溶液中只复苏至F3期,在相应浓度(10-50 mg/L)的MS-222溶液中持续浸浴12 h后,存活率均为100%,但在60 mg/L的MS-222溶液中只能复苏至F1期,并在2 min左右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鳍吻鮈 MS-222 麻醉效果 复苏时间 复苏率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222对岩原鲤幼鱼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3
13
作者 曲焕韬 刘勇 +2 位作者 胡美洪 吕小林 鲁雪报 《水产科技情报》 2017年第4期212-216,共5页
在23~24℃水温条件下,观察研究了MS-222对体长(7.58±0.13)cm,体质量(5.59±0.29)g的岩原鲤幼鱼的麻醉效果。根据麻醉和复苏过程中岩原鲤幼鱼的行为特征变化,将其麻醉过程分为5个时期,复苏过程分为4个时期。结果表明:(1)试验条... 在23~24℃水温条件下,观察研究了MS-222对体长(7.58±0.13)cm,体质量(5.59±0.29)g的岩原鲤幼鱼的麻醉效果。根据麻醉和复苏过程中岩原鲤幼鱼的行为特征变化,将其麻醉过程分为5个时期,复苏过程分为4个时期。结果表明:(1)试验条件下MS-222麻醉岩原鲤幼鱼的有效质量浓度为120~220 mg/L,入麻时间和复苏时间均与麻醉剂浓度呈负相关;(2)麻醉过程中,岩原鲤幼鱼的呼吸频率在M_1、M_2期先急剧升高,M_3期缓慢下降,进入M_4期后呼吸频率急剧下降;(3)空气暴露时间与复苏时间呈正相关(F=31.049,P<0.01),暴露240 s和300 s两个试验组幼鱼的复苏时间均超过130 s,与其它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暴露时间在120 s内,复苏率为100%,超过180 s时,只有部分鱼可以复苏,当暴露时间达到300 s时,复苏率仅为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原鲤 MS-222 麻醉 有效质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催产方式对匙吻鲟繁殖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德志 高勇 +2 位作者 张建明 郭伯福 鲁雪报 《科学养鱼》 2015年第8期8-9,共2页
匙吻鲟是经济价值极高的鱼类,其肌肉中富含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而且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量的80%,其中还含有丰富的"DHA"和"EPA"(亦称脑黄金);其卵可制成鱼子酱,也是一种价值很高的名贵食品。匙吻鲟1988年被引入我国,1990年开始在... 匙吻鲟是经济价值极高的鱼类,其肌肉中富含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而且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量的80%,其中还含有丰富的"DHA"和"EPA"(亦称脑黄金);其卵可制成鱼子酱,也是一种价值很高的名贵食品。匙吻鲟1988年被引入我国,1990年开始在水库、湖泊、网箱、池塘进行养殖试验。近年来,随着水产品养殖结构的调整,匙吻鲟养殖越来越广泛。我们在湖北省荆州市太湖水产养殖场进行了匙吻鲟的人工催产试验,现将主要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匙吻鲟 水产品养殖 水产养殖场 人体必需氨基酸 脑黄金 不饱和脂肪酸 效应时间 雌鱼 雄鱼 养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喂策略对圆口铜鱼幼鱼生长、消化酶及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15
作者 赵煜 曲焕韬 +3 位作者 陈沛 鲁雪报 郭柏福 文志豪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4,共10页
为探究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ienoti)苗种培育的适宜投喂策略,实验采用5×2双因子设计,通过8周的养殖投喂,研究投喂水平(1%、2%、3%、4%和5%)和投喂频率(2和3次/d)对圆口铜鱼幼鱼[初体重(4.91±0.11)g]生长、体成分组成、消化... 为探究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ienoti)苗种培育的适宜投喂策略,实验采用5×2双因子设计,通过8周的养殖投喂,研究投喂水平(1%、2%、3%、4%和5%)和投喂频率(2和3次/d)对圆口铜鱼幼鱼[初体重(4.91±0.11)g]生长、体成分组成、消化酶活性和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投喂水平的增加,圆口铜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增加,饲料效率随着投喂水平的增加而递增,但在投喂水平达到3%后趋于平稳。鱼体肥满度和脏体比随投喂频率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当投喂水平不超过3%时,3次/d投喂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均显著高于2次/d组。全鱼的粗脂肪含量随投喂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而全鱼的水分则显著下降。投喂水平对肝脏胰蛋白酶和脂肪酶具有显著影响,当投喂水平超过3%时,投喂水平升高显著降低了肝脏胰蛋白酶的活性,而在3次/d投喂组,肝脂肪酶随投喂水平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投喂水平、投喂频率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圆口铜鱼前肠消化酶均无显著影响。随着投喂水平的增加,圆口铜鱼肝脏脂肪蓄积逐渐增多,并诱发脂肪肝,且在同一投喂水平下,3次/d组的脂肪肝症状较2次/d组的症状轻。综上所述,在本研究条件下,以3%的日投喂量每日投喂3次,最有利于圆口铜鱼的生长、消化及肝脏健康。研究结果可为圆口铜鱼苗种的养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口铜鱼 投喂水平 投喂频率 生长性能 消化酶 肝脏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的养殖中华鲟和野生洄游亲鱼组织脂肪酸组成 被引量:3
16
作者 鲁雪报 肖慧 +3 位作者 梁旭方 王京树 张德志 胡亚平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99-103,共5页
对3个年龄(0.5、3和16龄)的养殖中华鲟(摄食鲟鱼饲料)和28龄野生洄游亲鱼肌肉和肝脏中14种常规脂肪酸相对含量和组成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各龄中华鲟肌肉和肝脏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32.8%~38.7%及30.6%~46.... 对3个年龄(0.5、3和16龄)的养殖中华鲟(摄食鲟鱼饲料)和28龄野生洄游亲鱼肌肉和肝脏中14种常规脂肪酸相对含量和组成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各龄中华鲟肌肉和肝脏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32.8%~38.7%及30.6%~46.9%),以18:1(n-9)为主;饱和脂肪酸中含量最高的是16:0,多不饱和脂肪酸中含量最高的是20:4(n-6)和18:2(n-6);20:1(n-9)含量随年龄增大而减小,20:4(n-6)含量随年龄增大而增大。28’洄游中华鲟肌肉中18:1(n-9)、20:4(n-6)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高于养殖鱼,而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最低。养殖中华鲟肌肉中16:0高于肝脏,28龄野生鱼则肌肉中低于肝脏。通过系统聚类,0.5^+与16^+中华鲟肌肉和肝脏中脂肪酸含量最为接近,0.5^+3^+鲟较为接近,其中鱼的营养状况起主导作用,年龄差距起辅导作用。比较结果提示:在人工养殖中华鲟时,有必要在其饲料中添加适量含18:1(n-9)MUFA的植物油或投喂富含18:1(n-9)鲤、鲫鱼可能会达到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肌肉 肝脏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颌鲂的繁育新技术及开发应用前景 被引量:3
17
作者 鲁雪报 刘勇 高宇鹏 《水产养殖》 CAS 2011年第6期27-29,共3页
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属鲤形目、鲤科、鲌亚科、鲂属。目前厚颌鲂的分布范围很小,仅在长江上游合江、泸州的部分小型缓流支流发现分布,在长江干流基本绝迹。厚颌鲂为定居性鱼类,是长江上游鱼类中个体较大、经济价值较高的... 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属鲤形目、鲤科、鲌亚科、鲂属。目前厚颌鲂的分布范围很小,仅在长江上游合江、泸州的部分小型缓流支流发现分布,在长江干流基本绝迹。厚颌鲂为定居性鱼类,是长江上游鱼类中个体较大、经济价值较高的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颌鲂 新技术 应用 开发 繁育 长江上游 分布范围 长江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氏鲟的资源现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鲁雪报 倪勇 +1 位作者 饶军 唐大明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51-253,257,共4页
达氏鲟为极危级(CR)物种,近年来野生资源急剧减少,濒临灭绝,因此该物种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从种群生态、形态学、遗传学和人工养殖等方面较全面地总结了达氏鲟的资源现状及研究进展。调查研究表明,达氏鲟的生存空间已经极为缩小,达氏鲟... 达氏鲟为极危级(CR)物种,近年来野生资源急剧减少,濒临灭绝,因此该物种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从种群生态、形态学、遗传学和人工养殖等方面较全面地总结了达氏鲟的资源现状及研究进展。调查研究表明,达氏鲟的生存空间已经极为缩小,达氏鲟DNA的多样性有丢失的倾向,水平最低,禁捕、保护栖息地、放流补偿等是恢复达氏鲟资源的有效措施。同时指出了达氏鲟人工增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氏鲟 种群生态 形态学 遗传学 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水体流水养殖达氏鲟的常见病防治 被引量:1
19
作者 鲁雪报 倪勇 +1 位作者 饶军 唐大明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0-60,共1页
达氏鲟(A.dabryanus)属鲟形目、鲟科、鲟属,又名长江鲟、沙腊子,为我国~级保护水生动物,其野生资源已处于极危状况。目前国内唯一能够提供达氏鲟苗种的仅有四川宜宾的一家民营研究所,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珍稀特有鱼类增殖... 达氏鲟(A.dabryanus)属鲟形目、鲟科、鲟属,又名长江鲟、沙腊子,为我国~级保护水生动物,其野生资源已处于极危状况。目前国内唯一能够提供达氏鲟苗种的仅有四川宜宾的一家民营研究所,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珍稀特有鱼类增殖放流站也是唯一一家承担大规模大规格达氏鲟放流任务的专业机构,因此目前达氏鲟的主产地和主养区均集中在宜宾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氏鲟 常见病防治 流水养殖 小水体 珍稀特有鱼类 向家坝水电站 增殖放流 宜宾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口铜鱼人工繁殖的最适水温探讨 被引量:5
20
作者 鲁雪报 倪勇 +4 位作者 胡美洪 刘勇 曲焕韬 吕小林 方凯强 《科学养鱼》 2016年第10期6-7,共2页
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隶属鲤科、鱼句亚科、铜鱼属,是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圆口铜鱼为河流洄游性鱼类,现产卵场分布于金沙江中游攀枝花以上江段和雅砻江干流的下游。本文总结了2014—2016年驯养圆口铜鱼在不同水温的繁殖效果... 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隶属鲤科、鱼句亚科、铜鱼属,是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圆口铜鱼为河流洄游性鱼类,现产卵场分布于金沙江中游攀枝花以上江段和雅砻江干流的下游。本文总结了2014—2016年驯养圆口铜鱼在不同水温的繁殖效果,旨在服务于生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口铜鱼 最适水温 人工繁殖 洄游性鱼类 金沙江中游 特有鱼类 长江上游 繁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