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4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YTHDF1调控Fis1对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
1
作者 贾琳 孙峰 +4 位作者 董琪琪 杨晶晶 周仁鹏 胡伟 鲁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8,共10页
目的探究YTH结构域家族蛋白1(YTHDF1)调控线粒体分裂蛋白1(Fis1)介导的线粒体裂变对肝星状细胞(HSCs)活化、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5 ng/ml TGF-β1处理小鼠肝星状细胞株JS-124 h以诱导其活化和增殖,并使用YTHDF1-siRNA构建YTH... 目的探究YTH结构域家族蛋白1(YTHDF1)调控线粒体分裂蛋白1(Fis1)介导的线粒体裂变对肝星状细胞(HSCs)活化、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5 ng/ml TGF-β1处理小鼠肝星状细胞株JS-124 h以诱导其活化和增殖,并使用YTHDF1-siRNA构建YTHDF1沉默模型。实验分为Control组、TGF-β1组、TGF-β1+si-NC组和TGF-β1+si-YTHDF1组。通过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实验检测YTHDF1、Fis1及纤维化关键指标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变化;利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通过Transwell迁移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使用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检测YTHDF1对Fis1介导的线粒体裂变的影响;最后通过JC-1染色实验检测YTHDF1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TGF-β1组中YTHDF1和Fis1的表达增加(P<0.05,P<0.01;P<0.0001),以及纤维化标志物CollagenⅠ和α-SMA的表达水平增加(P<0.01;P<0.001,P<0.0001);CCK-8实验结果显示,TGF-β1组中HSCs的增殖能力增强(P<0.0001);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TGF-β1组中HSCs的迁移能力增强(P<0.01);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TGF-β1组中HSCs的迁移能力增强(P<0.0001);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TGF-β1组中Mito-Tracker Red染色与Fis1共定位信号增加(P<0.05);JC-1染色实验结果显示,TGF-β1组中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0.01)。与TGF-β1+si-NC组相比,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TGF-β1+si-YTHDF1组中YTHDF1和Fis1的表达降低(P<0.01;P<0.001),纤维化标志物CollagenⅠ和α-SMA的水平降低(P<0.01;P<0.001,P<0.01),CCK-8实验结果显示,TGF-β1+si-YTHDF1组中HSCs的增殖能力减弱(P<0.0001);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TGF-β1+si-YTHDF1组中HSCs的迁移能力减弱(P<0.001);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TGF-β1+si-YTHDF1组中HSCs的迁移能力减弱(P<0.0001);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TGF-β1+si-YTHDF1组中Mito-Tracker Red染色与Fis1共定位信号减少(P<0.01);JC-1染色实验结果显示,TGF-β1+si-YTHDF1组中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5)。结论YTHDF1通过正向调控Fis1介导的线粒体裂变,促进了HSCs的活化、增殖和迁移能力。提示YTHDF1可能是参与调控HSCs活化、增殖和迁移的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THDF1 Fis1 HSCS 活化 增殖 迁移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岸沉积物油类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中硫单质干扰清除研究
2
作者 鲁超 刘炜 +7 位作者 马祖友 樊立静 兰旺荣 温冬 程宏 陈拥 李允 郇凤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8-113,156,共7页
广泛存在于海洋沉积物中的硫单质,由于易溶于正己烷,严重干扰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油类的检测结果。20 mL正己烷中溶解2 g福建近岸海域沉积物,可用0.1 g铜粉经0.5 g无水硫酸钠催化活化清除硫单质干扰,并且硫单质清除和油类萃取可同步实现。... 广泛存在于海洋沉积物中的硫单质,由于易溶于正己烷,严重干扰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油类的检测结果。20 mL正己烷中溶解2 g福建近岸海域沉积物,可用0.1 g铜粉经0.5 g无水硫酸钠催化活化清除硫单质干扰,并且硫单质清除和油类萃取可同步实现。该方法在油类加标量为100 mg/kg时的加标回收率为95.8%,相对标准偏差为2.9%,具有可推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近岸海域 沉积物 油类 硫单质 铜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髋关节MRI预测股骨头坏死塌陷风险
3
作者 晋继明 郝阳泉 +4 位作者 赵汝顺 张玉婷 姜永宏 许鹏 鲁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90-1896,共7页
背景:MRI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金标准,以往基于MRI图像预测股骨头坏死塌陷的方法多需要冠状面、矢状面图像联合评估。然而由于股骨头坏死好发于双侧,临床上大多医院检查时多行双侧髋关节MRI扫描,但双髋扫描仅可查看冠状面及横断面图像,难... 背景:MRI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金标准,以往基于MRI图像预测股骨头坏死塌陷的方法多需要冠状面、矢状面图像联合评估。然而由于股骨头坏死好发于双侧,临床上大多医院检查时多行双侧髋关节MRI扫描,但双髋扫描仅可查看冠状面及横断面图像,难以获取矢状面图像,从而影响塌陷风险的评估。因此,建立一种应用双髋MRI可获取的图像评估早期股骨头坏死塌陷风险的方法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目的:建立一种应用双髋关节MRI冠状面与横断面图像评估股骨头坏死塌陷风险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门诊确诊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111例(181髋)的病历资料。根据末次随访时股骨头塌陷情况分为2组,其中塌陷组69髋,未塌陷组112髋。在MRI影像系统上测量正中冠状面、横断面或其上下各一个层面图像上的坏死范围角度,以冠状面、横断面上坏死角两角之和作为联合坏死角,并取每髋3种联合坏死角的平均值得到每髋的平均联合坏死角。最后,分析3种联合坏死角及平均联合坏死角与股骨头坏死塌陷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4种联合坏死角预测塌陷的特异性与敏感性。结果与结论:①末次随访69髋(38.1%)发生股骨头塌陷,纳入塌陷组;112髋(61.9%)未发生塌陷进展,纳入非塌陷组;②塌陷组与未塌陷组在ARCO分期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在年龄、体质量指数、随访时间、性别分布、发病侧别、致病因素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提示,4种联合坏死角均与塌陷显著相关(P<0.0001);且ARCOⅠ期、Ⅱ期中塌陷组与未塌陷组患者的联合坏死角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01);④在受试者工作特征分析中,平均联合坏死角曲线下面积大于正中下一层面、正中层面、正中上一层面上的联合坏死角;⑤平均联合坏死角塌陷预测准确度高于正中下一层面、正中层面、正中上一层面上的联合坏死角;⑥提示平均联合坏死角对股骨头坏死塌陷风险的预测精准度较高,临床实用性较强,可考虑使用该方法对股骨头坏死塌陷风险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塌陷预测 MRI 冠状面 横断面 联合坏死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地区‘扬麦25'适宜播种期和播种量筛选试验初报
4
作者 鲁超 周丽瑶 +1 位作者 李育娟 陆鸣 《上海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91-94,共4页
为探明不同播种期和播种量对‘扬麦25’种植表现的影响,并筛选出‘扬麦25’在江苏省无锡市种植的适宜播种期和播种量,特于2023年-2024年开展了相关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适期早播有利于‘扬麦25’有效利用冬前温光资源,促进植株充分... 为探明不同播种期和播种量对‘扬麦25’种植表现的影响,并筛选出‘扬麦25’在江苏省无锡市种植的适宜播种期和播种量,特于2023年-2024年开展了相关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适期早播有利于‘扬麦25’有效利用冬前温光资源,促进植株充分生长发育,适期早播的‘扬麦25’的总叶片数、单株大分蘖数、穗部性状、产量等均优于晚播的‘扬麦25’;适宜播种量能保证‘扬麦25’获得充足的基本苗数,使群体更加均衡、穗粒结构更加协调;在迟播条件下,虽然可以通过增加播种量来增加基本苗数,但是‘扬麦25’的出苗率降低,同时由于全生育期缩短,植株叶片数减少、株高降低、麦穗变小、千粒质量降低,影响了产量形成。因此,‘扬麦25’在无锡地区适宜播种期为11月1日-15日、每667 m^(2)适宜播种量为9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播种期 播种量 产量 生育期 ‘扬麦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对Erastin诱导的软骨细胞铁死亡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浩 周富丽 +4 位作者 朱仁弟 赵英杰 周仁鹏 胡伟 鲁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45-1952,共8页
目的探究槲皮素(quercetin,Que)对Erastin诱导的软骨细胞铁死亡模型中铁死亡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Erastin诱导C28/I2软骨细胞铁死亡模型。采用不同浓度的Que处理C28/I2软骨细胞,分别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LDH法检测细胞毒性。Wes... 目的探究槲皮素(quercetin,Que)对Erastin诱导的软骨细胞铁死亡模型中铁死亡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Erastin诱导C28/I2软骨细胞铁死亡模型。采用不同浓度的Que处理C28/I2软骨细胞,分别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LDH法检测细胞毒性。Western blot检测软骨细胞Prdx6和铁死亡相关蛋白ACSL4、GPX4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软骨细胞脂质ROS的产生情况。RH123染色法检测软骨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情况。RT-qPCR检测软骨细胞Prdx6 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铁死亡相关蛋白ACSL4、GPX4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与Erastin诱导的铁死亡模型组相比,Que可以明显提高C28/I2软骨细胞活性,降低细胞毒性。降低铁死亡相关蛋白ACSL4的表达,升高GPX4的表达。同时抑制软骨细胞脂质ROS的产生,并增强其线粒体膜电位。此外,与Control组相比,Erastin组Prdx6的表达明显降低,而使用Que可以上调Prdx6的表达。同时,在使用Prdx6的抑制剂MJ33后,Que对软骨细胞铁死亡的抑制作用下降。结论Que可以抑制Erastin诱导的C28/I2软骨细胞铁死亡,并可能通过上调Prdx6抑制软骨细胞铁死亡,从而发挥保护软骨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dx6 ROS Erastin QUE 铁死亡 软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公英甾醇对Erastin诱导的软骨细胞铁死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6
作者 周富丽 王浩 +5 位作者 朱仁弟 赵英杰 杨雅茹 周仁鹏 胡伟 鲁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3-1059,共7页
目的探究蒲公英甾醇(TAR)对Erastin诱导的C28/I2软骨细胞铁死亡的作用。方法用Erastin诱导C28/I2软骨细胞系构建体外软骨细胞铁死亡模型,实验分为Control组、Erastin组、TAR组、TAR+Erastin组。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DH)试... 目的探究蒲公英甾醇(TAR)对Erastin诱导的C28/I2软骨细胞铁死亡的作用。方法用Erastin诱导C28/I2软骨细胞系构建体外软骨细胞铁死亡模型,实验分为Control组、Erastin组、TAR组、TAR+Erastin组。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和Calcein/PI细胞活性与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毒性;流式细胞术检测脂质活性氧(ROS)含量;谷胱甘肽(GSH)试剂盒检测细胞内GSH含量;JC-1染色和RH123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法检测铁死亡关键指标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SL4)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蛋白表达变化。结果TAR可以恢复Erastin处理导致的C28/I2软骨细胞细胞活力降低以及减少Erastin诱导的细胞毒性(P<0.01);与Control组比较,Erastin处理后细胞内脂质ROS水平升高(P<0.01),GSH含量降低(P<0.01),而TAR可以减少脂质ROS产生(P<0.01),增加GSH含量(P<0.01);TAR可以恢复铁死亡的C28/I2软骨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减少ACSL4蛋白的表达(P<0.01),增加GPX4蛋白的表达(P<0.01);此外,TAR可以恢复IL-1β刺激导致的软骨细胞活力降低。结论TAR可以抑制Erastin诱导的C28/I2软骨细胞铁死亡,这一过程可能与调控ACSL4、GPX4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甾醇 软骨细胞 铁死亡 骨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子宫肌层内浸润为首发症状的胃癌1例
7
作者 姚敏泉 姜宇朋 +3 位作者 易兵鸿 鲁超 王元宇 牟一平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5期1652-1653,1680,共3页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单纯转移到子宫者临床罕见。本文报道2019年8月30日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以子宫肌层内浸润为首发症状的胃癌患者1例。患者因子宫占位行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平滑肌组织间见大量印戒样肿...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单纯转移到子宫者临床罕见。本文报道2019年8月30日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以子宫肌层内浸润为首发症状的胃癌患者1例。患者因子宫占位行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平滑肌组织间见大量印戒样肿瘤细胞,弥漫生长,查胃镜提示胃体部印戒细胞癌,予替吉奥+奥沙利铂方案治疗3次后行机器人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十二指肠残端瘘、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定期随访。胃癌转移到子宫体临床罕见,需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子宫肌层 转移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西部幕式裂陷作用对铀成矿的影响 被引量:20
8
作者 鲁超 焦养泉 +2 位作者 彭云彪 杨建新 陈法正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483-3491,共9页
二连盆地包括马尼特坳陷早白垩世具有幕式裂陷特点。裂陷幕不同阶段控制铀储层的垂向分布并且控制砂岩型铀矿的垂向分布。在马尼特坳陷西部,有利的储矿层位、有利的铀储层的成因类型和砂岩型铀矿的形成过程都与盆地的幕式演化密切相关... 二连盆地包括马尼特坳陷早白垩世具有幕式裂陷特点。裂陷幕不同阶段控制铀储层的垂向分布并且控制砂岩型铀矿的垂向分布。在马尼特坳陷西部,有利的储矿层位、有利的铀储层的成因类型和砂岩型铀矿的形成过程都与盆地的幕式演化密切相关。赛汉组为断拗转换期,为最有利的铀储层发育层位;裂陷幕的末期通常伴随弱构造反转,多幕弱构造反转形成的构造斜坡控制古水文地质系统并控矿;不同裂陷幕阶段之间的不整合面和剥蚀作用是氧化带和砂岩型铀矿发育的有利时期;幕式裂陷决定了石油-天然气、煤和砂岩型铀矿的时空配置。根据二连盆地幕式裂陷不同阶段的构造、沉积特征可以明确重点勘探层位、找矿类型和有利找矿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式裂陷 砂岩型铀矿 赛汉组 马尼特坳陷 二连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营地区古层间氧化带识别与空间定位预测 被引量:16
9
作者 鲁超 焦养泉 +4 位作者 彭云彪 吴立群 苗爱生 荣辉 谢惠丽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28-1240,共13页
潜在铀储层内部的层间氧化作用与铀成矿作用同时进行而且密不可分,(古)层间氧化带被认为是砂岩型铀矿的重要找矿标志。运用岩芯和钻孔资料以及各分带的岩石矿物学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等信息识别古层间氧化带,结合铀储层中具有古氧化性质和... 潜在铀储层内部的层间氧化作用与铀成矿作用同时进行而且密不可分,(古)层间氧化带被认为是砂岩型铀矿的重要找矿标志。运用岩芯和钻孔资料以及各分带的岩石矿物学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等信息识别古层间氧化带,结合铀储层中具有古氧化性质和还原性质的岩石地球化学标志,定量地给予古层间氧化带以空间定位,并据此可以划分出古完全氧化带、过渡带和还原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铀储层规模、隔挡层、暗色泥岩及煤层等因素对于古层间氧化带分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古层间氧化带 二次还原 空间定位 识别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西部砂岩型铀矿成矿的沉积学背景 被引量:38
10
作者 鲁超 彭云彪 +5 位作者 刘鑫扬 焦养泉 杨建新 陈法正 申科峰 李荣林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6期336-343,共8页
在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西部巴彦乌拉地区,有关赛汉组上段砂岩型铀矿储矿砂体的成因目前存有争议。笔者通过地震剖面、钻孔岩心分析和砂分散体系制图,对赛汉组上段进行了成因分析。研究发现,赛汉组具有特征的断坳转换期构造背景并由此决... 在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西部巴彦乌拉地区,有关赛汉组上段砂岩型铀矿储矿砂体的成因目前存有争议。笔者通过地震剖面、钻孔岩心分析和砂分散体系制图,对赛汉组上段进行了成因分析。研究发现,赛汉组具有特征的断坳转换期构造背景并由此决定了其优质铀储层的发育;赛汉组上段并非传统认识上的纵向辫状河成因,而是剥蚀残留的多个侧向上源自巴音宝力格隆起物源区的辫状河三角洲体系的集合体;构造反转和剥蚀作用对赛汉组地层进行了强烈改造,辫状河三角洲遭受强烈剥蚀,保存了具有多个朵状分割性的带状砂体,形成构造天窗和氧化带并发育铀矿化;砂体的平面非均质性控制了铀成矿作用,砂分散体系的变异部位、沉积相变部位是成矿的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剥蚀作用 赛汉组上段 沉积体系 巴彦乌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医务人员对医联体建设及认知情况研究 被引量:39
11
作者 鲁超 姬芳勤 +2 位作者 汪卓赟 王玉 张文惠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2-45,共4页
目的了解安徽省医务人员对医联体建设及认知情况。方法以安徽省某医联体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3家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共216名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与各医联体成员单位开展的活动中,开展频次前三位... 目的了解安徽省医务人员对医联体建设及认知情况。方法以安徽省某医联体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3家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共216名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与各医联体成员单位开展的活动中,开展频次前三位的活动是专家坐诊(65.74%)、双向转诊(62.04%)和进修学习(56.94%)。37.04%的医务人员对医改方案和医联体指导意见表示不了解。63.43%的医务人员对目前工作状态不满意,不满意原因前三位分别是薪资待遇(40.73%)、职业发展前途(25.45%)和受尊重程度(21.09%)。90.27%的医务人员认为医联体建设需要政府扶持。结论安徽省某医联体活动开展较好,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较高,但是在政策解读、活动内涵、人才培养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联体 医务人员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某三级综合医院医务人员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现状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鲁超 姬芳勤 +2 位作者 汪卓赟 王玉 张文惠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39-742,共4页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的情况,为持续改善患者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对全院医务人员发放"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调查表(HSOPS)",计算量表各维度的同意率情况。结果:共有1185名医务人员参与本调查,科内团队合作、组织...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的情况,为持续改善患者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对全院医务人员发放"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调查表(HSOPS)",计算量表各维度的同意率情况。结果:共有1185名医务人员参与本调查,科内团队合作、组织学习与持续改进、对错误的反馈与沟通、管理者促进安全的期望与行动、对患者安全的总体感觉这5个维度同意率均大于70%,为优势领域。在过去的12个月内,66.02%的员工表示从未上报过不良事件。结论:该院医务人员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情况较好,但是在不良事件上报、跨科室沟通合作以及人员负荷等方面还需继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患者安全文化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3
作者 鲁超 邹宇宏 +1 位作者 王建青 李俊 《安徽医药》 CAS 2006年第2期81-84,共4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是由肥胖、Ⅱ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快速减肥、长期全肠道外营养(TPN)、空-回肠旁路手术及药物等多种危险因素引起的一种较新的临床病理综合征。NASH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许多前期研...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是由肥胖、Ⅱ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快速减肥、长期全肠道外营养(TPN)、空-回肠旁路手术及药物等多种危险因素引起的一种较新的临床病理综合征。NASH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许多前期研究虽然获得了初步资料,但对NASH的发病机制还没有十分明确。目前认为,FFA蓄积、氧化应激、胰岛耐受、P450(CYP2E1或CYP4A)、瘦素、Kupffer细胞及细胞因子等在NASH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因 病理 发病机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泊松比蜂窝芯等效弹性模量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鲁超 李永新 +1 位作者 董二宝 杨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0-84,共5页
采用柔性悬臂梁模型和欧拉梁模型分别对零泊松比蜂窝芯斜壁板大变形条件下的弯曲变形和蜂窝芯横壁板小变形条件下的变形进行分析,推导出了零泊松比蜂窝芯面内等效弹性模量理论计算公式,并将理论计算结果和有限元仿真及力学模型实验进行... 采用柔性悬臂梁模型和欧拉梁模型分别对零泊松比蜂窝芯斜壁板大变形条件下的弯曲变形和蜂窝芯横壁板小变形条件下的变形进行分析,推导出了零泊松比蜂窝芯面内等效弹性模量理论计算公式,并将理论计算结果和有限元仿真及力学模型实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公式正确、有效;零泊松比蜂窝芯大变形方向等效弹性模量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等效弹性模量的计算应根据受力方向及应变大小选择相应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壁板之间的夹角θ对等效弹性模量的影响很大,零泊松比蜂窝结构参数可设计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蒙皮 蜂窝芯 零泊松比 等效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泊松比蜂窝芯非线性等效弹性模量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鲁超 李永新 +2 位作者 吴金玺 刘明 李天齐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40-1544,共5页
设计并加工了一种负泊松比蜂窝结构,采用柔性悬臂梁模型,对蜂窝壁板大变形条件下的弯曲变形进行分析,给出了蜂窝芯面内等效弹性模量理论计算公式。通过有限元仿真和力学实验的对比分析,验证了非线性理论计算公式的正确性。得出了等效弹... 设计并加工了一种负泊松比蜂窝结构,采用柔性悬臂梁模型,对蜂窝壁板大变形条件下的弯曲变形进行分析,给出了蜂窝芯面内等效弹性模量理论计算公式。通过有限元仿真和力学实验的对比分析,验证了非线性理论计算公式的正确性。得出了等效弹性模量的非线性特性及相同方向和不同方向弹性模量的变化特性。研究结果为柔性蜂窝芯层的工程实用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芯 负泊松比 非线性 等效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中溶解氧评价方法的改进初探:以官井洋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鲁超 石志洲 +7 位作者 覃宝 郭玉臣 方文 凌信文 徐炳旭 刘炜 李益云 王金辉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8-173,共6页
2014年官井洋增养殖区溶解氧含量在4.24~8.62 mg/L之间,平均值为6.70 mg/L,在夏季形成低氧环境(<5 mg/L),使得鲍鱼在养殖中受到溶解氧影响,虽影响不大(溶解氧标准指数不超过1.5),应引起重视。水温对全年溶解氧含量变化起到主要因素... 2014年官井洋增养殖区溶解氧含量在4.24~8.62 mg/L之间,平均值为6.70 mg/L,在夏季形成低氧环境(<5 mg/L),使得鲍鱼在养殖中受到溶解氧影响,虽影响不大(溶解氧标准指数不超过1.5),应引起重视。水温对全年溶解氧含量变化起到主要因素。海洋环境影响评价中溶解氧评价方法的改进:1)首先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1993)中饱和溶解氧含量计算公式基础上增加盐度影响因子,统一饱和溶解氧含量的计算方法;2)并针对现有评价方法存在赋值不正常以及结果无法描述实际情况等的不足,在建议修改《海水水质标准》中溶解氧的分类范围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溶解氧标准指数算法,并将取样层次内所有(或特定)生物安全生存的溶解氧浓度作为溶解氧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溶解氧 评价 改进 官井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牛乳加工工艺的NIRS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鲁超 皮付伟 +1 位作者 刘毅 韩东海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4-87,共4页
详细地分析了均质、巴氏杀菌等不同加工工艺对牛乳近红外光谱的影响,首次发现各种加工后的牛乳与原料乳间在1890nm附近有明显的区别,通过这一特征波长点可以很好地判断牛乳是否经过加工处理,该结果为近红外技术在牛乳质量控制方面的研... 详细地分析了均质、巴氏杀菌等不同加工工艺对牛乳近红外光谱的影响,首次发现各种加工后的牛乳与原料乳间在1890nm附近有明显的区别,通过这一特征波长点可以很好地判断牛乳是否经过加工处理,该结果为近红外技术在牛乳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论述了均质后吸光度急剧下降的液体乳,经杀菌工艺后吸光度反而升高以及常温原料乳随着均质压力的不断增强,其吸光度在整个光谱区域均呈下降趋势,脂肪球的物理结构变化,最终导致了吸光度的下降的原因。以商品乳中是否含有复原乳的鉴别为例,探讨了复原乳检测的机理,并利用SIMCA方法创建了复原乳定性判别模型,在光谱1800~2200nm间,采用2D和Norris5.5预处理方法,判别结果表明对于商品乳中复原乳的正确辨别率可以达到9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原料乳 复原乳 均质 巴氏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南海北部陆架锋区悬浮颗粒态硅的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鲁超 刘素美 +4 位作者 任景玲 陈琪 罗忻 李建兵 张经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1-39,共9页
对冬季南海北部陆架锋区的悬浮颗粒态生物硅(Particulate Biogenic Silica,PBSi)和成岩硅(Lithogenic Silica,LSi)含量进行了调查分析,讨论了悬浮颗粒态生物硅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南海北部陆架区悬浮颗粒态生物硅和成岩硅平均... 对冬季南海北部陆架锋区的悬浮颗粒态生物硅(Particulate Biogenic Silica,PBSi)和成岩硅(Lithogenic Silica,LSi)含量进行了调查分析,讨论了悬浮颗粒态生物硅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南海北部陆架区悬浮颗粒态生物硅和成岩硅平均含量分别为0.59和8.93μmol/dm3。生物硅分布与水团关系密切:在营养盐充足的沿岸水生物硅含量高(1.0μmol/dm3);而在营养盐缺乏的陆架表层水生物硅含量低(0.23μmol/dm3);在两种水团过渡区生物硅含量居中(0.65μmol/dm3)并与溶解硅酸盐(Dissolved Silicate,DSi)成显著正相关(R=0.48,N=44,P=0.001,a=0.01)。此外锋面位置也直接影响生物硅的含量与分布。大部分调查海区被高温高盐低营养盐海水占据,因此导致了调查海区以低浓度的生物硅和成岩硅为特征,且与世界其他海区相比,生物硅含量处于低值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硅 成岩硅 分布 陆架锋 南海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检测腐乳盐坯中盐分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鲁超 韩东海 +1 位作者 温朝晖 耿朝曦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13,共5页
分别在短波、长波近红外2个区域,以透射、反射2种方式探讨了利用近红外光谱检测腐乳盐坯中盐分含量的理论依据,试验表明,光谱吸光度随盐溶液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谱峰向短波方向漂移;在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模过程中,重点讨论了异常值剔... 分别在短波、长波近红外2个区域,以透射、反射2种方式探讨了利用近红外光谱检测腐乳盐坯中盐分含量的理论依据,试验表明,光谱吸光度随盐溶液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谱峰向短波方向漂移;在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模过程中,重点讨论了异常值剔除,光谱预处理,波段优化选择等。尝试了在900nm ̄1300nm、1650nm ̄1850nm、2150nm ̄2240nm 3段光谱范围内建模,所得建模相关系数R(0.994)、建模标准差RMSEC(0.391%)、预测标准差RMSEP(0.416%)、预测集平均相对标准偏差RSD(2.27%)均好于连续全谱(833nm ̄2500nm)范围的指标。另外,还得出了积分球与光纤漫反射光谱对盐分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1)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腐乳盐坯盐分 异常值 波段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络生骨方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回顾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鲁超 周永春 +3 位作者 王智耀 侯卫坤 郝阳泉 许鹏 《西部中医药》 2016年第9期99-102,共4页
目的:观察通络生骨方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筋脉凝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收治住院的随访24个月以上的ARCO分期Ⅱ-Ⅲ期的108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将行通络生骨方治疗者设为治疗组(54例),行健骨生方治疗... 目的:观察通络生骨方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筋脉凝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收治住院的随访24个月以上的ARCO分期Ⅱ-Ⅲ期的108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将行通络生骨方治疗者设为治疗组(54例),行健骨生方治疗者设为对照组(54例),依据Harris评分法,对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关节功能、关节畸形、关节活动度依次评分,并计算其总分;观察X线片并记录其股骨头坏死的修复等级及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Harris评分的优良率与对照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关节活动度、关节畸形,缓解疼痛及Harris总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影像学资料表明,治疗组死骨总吸收率、死骨明显吸收率、新骨总形成率、新骨明显形成率均高于对照组(81.48%、64.81%;51.85%、35.19%;83.33%、61.11%;51.85%、31.48%,P<0.05);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且能自行缓解。结论:通络生骨方治疗ARCOⅡ-Ⅲ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安全有效,可考虑在早中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激素 筋脉凝滞证 通络生骨方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