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LC基纳米多层膜摩擦学性能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1
作者 汤鑫 王静静 +3 位作者 李伟 胡月 鲁志斌 张广安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2-62,共11页
类金刚石(DLC)薄膜是一种良好的固体润滑剂,能够有效延长机械零件、工具的使用寿命。DLC基纳米多层薄膜的设计是耐磨薄膜领域的一项研究热点,薄膜中不同组分层具备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能组合,能从多个角度(如高温、硬度、润滑)进行设计来... 类金刚石(DLC)薄膜是一种良好的固体润滑剂,能够有效延长机械零件、工具的使用寿命。DLC基纳米多层薄膜的设计是耐磨薄膜领域的一项研究热点,薄膜中不同组分层具备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能组合,能从多个角度(如高温、硬度、润滑)进行设计来提升薄膜力学性能、摩擦学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等。综述了DLC多层薄膜的设计目的与研究进展,以金属/DLC基纳米多层膜、金属氮化物/DLC基纳米多层膜、金属硫化物/DLC基纳米多层膜以及其他DLC基纳米多层膜为主,对早期研究成果及现在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概述。介绍了以上几种DLC基纳米多层膜的现有设计思路(形成纳米晶/非晶复合结构、软/硬交替沉积,诱导转移膜形成,实现非公度接触)。随后对摩擦机理进行了分析总结:1)层与层间形成特殊过渡层,提高了结合力;2)软/硬的多层交替设计,可以抵抗应力松弛和裂纹偏转;3)高接触应力和催化作用下诱导DLC中的sp3向sp2转化,形成高度有序的转移膜,从而实现非公度接触。最后对DLC基纳米多层膜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C基纳米多层膜 力学性能 摩擦学性能 摩擦机理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机主驱动单唇形密封圈密封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何波 李珍莲 +2 位作者 何文豪 鲁志斌 王廷梅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95,167,共8页
以典型工况下盾构机主驱动单唇形密封圈为研究对象,利用单轴拉伸试验得到密封圈丁腈橡胶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确定Yeoh三阶模型的材料参数;建立单唇形密封圈的二维轴对称有限元模型,研究介质压力、压差、摩擦因数和温度对其密封性能的... 以典型工况下盾构机主驱动单唇形密封圈为研究对象,利用单轴拉伸试验得到密封圈丁腈橡胶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确定Yeoh三阶模型的材料参数;建立单唇形密封圈的二维轴对称有限元模型,研究介质压力、压差、摩擦因数和温度对其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介质压力主要影响最大接触应力,随着介质压力的增加,最大接触应力呈线性增加;介质压差主要影响最大接触应力和接触长度,随着介质压差的增加,最大接触应力先线性增加然后基本保持不变,而接触长度呈非线性增加;温度变化对密封性能的影响可以忽略;在考虑的工况条件下,单唇形密封圈唇口与旋转轴接触处产生的最大接触应力始终大于介质压力,密封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机 主驱动密封 单唇形密封 丁腈橡胶 密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尺度固体超滑研究进展
3
作者 孙军辉 张鑫 +5 位作者 张金璐 葛蒲宇 程子文 蒲吉斌 鲁志斌 钱林茂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7-459,共23页
超润滑,指摩擦阻力极低的状态,是润滑技术发展追求的终极目标.超滑能够大幅度减小甚至消除滑动界面的摩擦磨损、抑制摩擦能量耗散,有效延长运动部件的可靠性和服役寿命,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价值.鉴于微纳尺度固体超滑是实现宏... 超润滑,指摩擦阻力极低的状态,是润滑技术发展追求的终极目标.超滑能够大幅度减小甚至消除滑动界面的摩擦磨损、抑制摩擦能量耗散,有效延长运动部件的可靠性和服役寿命,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价值.鉴于微纳尺度固体超滑是实现宏观工程超滑的基础,是可能解决现代制造业超精密、微型化发展面临严重摩擦磨损瓶颈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有必要对学术界目前实现微纳尺度固体超滑的原理和典型方法进行探讨,深化认识固体超滑的实现策略,提高摩擦学研究服务现代文明的支撑能力.从早期的生活生产经验总结,到近代的机械啮合理论、黏着学说乃至当代原子分子水平摩擦理论,人们对摩擦和润滑的认识不断提高,但都不曾回避“摩擦总是伴随着动能/机械能消耗”的观点,即摩擦是界面滑动发生能量耗散的力学体现,滑动势垒的存在是滑动产生摩擦阻力的本征原因.因此,本文中将围绕如何降低滑动势垒、减小摩擦耗散的思辨理念,介绍当前固体超滑研究的发展和现状,着重探讨实现微纳尺度超滑的一般策略,简要综述学术界目前典型固体超润滑的原理和方法等.首先,介绍了结构超滑的提出、发展及其应用;其次,探讨了连续滑动超低摩擦行为的基础原理及应用等;此外,阐述了近年来提出的压力诱导超滑的理念,着重从现象发现、基本原理、试验观测方法及其可能的基础和应用价值等方面,介绍了压力诱导超滑的研究进展.最后,从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方面提出了超滑研究可能需要加强的几方面内容.以期通过当前综述,丰富学术界对超润滑的基本问题、科学意义及其应用价值的认识,阐明固体超滑的微观机理、实现策略,指出固体超滑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方向,助力固体超润滑从基础研究向工程应用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润滑 超低摩擦 结构超滑 连续滑动 压力诱导超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导向固体超滑(超低摩擦)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斌 吉利 +2 位作者 鲁志斌 李红轩 张俊彦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7,共15页
实现“零”摩擦磨损是润滑的终极目标,是保障机械系统高精度、高可靠、长寿命稳定运行和促进节能减排的关键之一.超滑,工程上称之为“超低摩擦”,从理论模拟计算开始,人们对超滑的认识和理解日益加深,但工程导向的固体超滑实现是极具挑... 实现“零”摩擦磨损是润滑的终极目标,是保障机械系统高精度、高可靠、长寿命稳定运行和促进节能减排的关键之一.超滑,工程上称之为“超低摩擦”,从理论模拟计算开始,人们对超滑的认识和理解日益加深,但工程导向的固体超滑实现是极具挑战的技术问题.目前能够实现工程尺度固体超滑的材料候选者主要有有序二维材料和碳薄膜.本文作者从原理、试验到工程应用分别综述了这些材料的研究发展现状,并总结了工程导向超滑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摩擦 超滑 石墨烯 二硫化钼 碳薄膜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to3系统指导下经导管射频消融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初步体验 被引量:12
5
作者 黄鹤 黄从新 +8 位作者 江洪 杨波 吴钢 鲁志斌 王晓红 刘华芬 刘秀娟 杨新红 周文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6-329,共4页
目的探讨对于阵发性心房颤动(PAF)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CPVI)时,Carto3系统的使用经验。方法 6例PAF患者,其中男4例(66.7%),年龄52.2±9.6岁,有PAF病史31.3±17.6个月。房间隔穿刺后行选择性肺静脉(PV)造影,在窦性心律(SR)或AF... 目的探讨对于阵发性心房颤动(PAF)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CPVI)时,Carto3系统的使用经验。方法 6例PAF患者,其中男4例(66.7%),年龄52.2±9.6岁,有PAF病史31.3±17.6个月。房间隔穿刺后行选择性肺静脉(PV)造影,在窦性心律(SR)或AF发作时使用Carto3系统快速解剖标测(FAM)重建左房(LA)三维解剖图。对应造影结果,在LA解剖图上标出PV口部,行CPVI,必要时对其消融环上裂隙行点消融。以SR下同侧PV电位(PVP)消失为消融终点。结果消融手术时有1例为SR(16.7%),余5例为AF。选择性PV造影后,未见异常PV。6例患者均行FAM建模,1例以环状电极导管(Lasso)建模,3例以消融导管(MAP)建模,2例以Lasso和MAP混合建模,建模时间12.8±3.3 min,X线曝光时间6.5±1.0 min。并且手术例数增加,建模时间和曝光时间均有减少趋势。手术过程中,1例心律始终为SR,隔离PVs后PVP消失;余5例AF发作者,有2例隔离左侧PV后转为SR,另有2例继续隔离右PVs后转为SR,仍有1例始终为AF心律,后给予电复律转为SR。5例AF发作者中2例,隔离同侧PV后,PVP延迟传导,通过可视化Lasso导管定位在裂隙处点消融成功隔离PVP。手术总时间为128.3±20.4 min,总X线曝光时间为37.8±17.8 min。术中、术后没有相关并发症出现,观察8.3±3.4天,患者均维持SR。结论①PAF可以通过在Carto3系统指导下CPVI术治愈;②Carto3系统FAM功能可以迅速重建LA三维解剖结构,随着例数增加,建模用时和曝光时间趋于减少;③Carto3系统导管实时可视化功能可以提供精准的电极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心房颤动 环肺静脉电隔离术 Carto3系统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调控对类金刚石碳基薄膜/铜摩擦副摩擦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吴刊选 刘增家 +4 位作者 郑韶先 张广安 李霞 鲁志斌 蒲吉斌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7-205,共9页
无氢DLC/金属铜摩擦副体系摩擦系数高且不易调控,调整DLC/金属铜摩擦界面从而降低其摩擦系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中通过制备含氢与无氢类金刚石碳基薄膜,采用试验分析与模拟计算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氢含量碳基薄膜与铜配副的摩擦... 无氢DLC/金属铜摩擦副体系摩擦系数高且不易调控,调整DLC/金属铜摩擦界面从而降低其摩擦系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中通过制备含氢与无氢类金刚石碳基薄膜,采用试验分析与模拟计算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氢含量碳基薄膜与铜配副的摩擦学特性并讨论了氢原子在摩擦界面对改善摩擦学性能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摩擦界面的结构特性对于类金刚石碳基薄膜/铜配副体系摩擦学性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氢原子可以通过减小摩擦副之间的黏着从而起到调节摩擦界面的作用.通过向DLC中掺杂氢等钝化元素可有效调控界面处的相互作用从而调控体系摩擦学性能.本研究方法为降低DLC/铜摩擦副体系摩擦系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金刚石碳基薄膜 调节 摩擦界面 黏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荷对氟硅共掺杂类金刚石膜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仁辉 鲁志斌 王立平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4-91,共8页
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系统成功制备氟硅共掺杂类金刚石薄膜,采用Raman,XPS对膜层结构与成分进行表征.采用划痕仪对膜层的结合力进行了测试.摩擦测试结果显示,在载荷范围为1~6 N时,膜层具有低摩擦系数(0.05~0.1);在载荷大于6 N... 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系统成功制备氟硅共掺杂类金刚石薄膜,采用Raman,XPS对膜层结构与成分进行表征.采用划痕仪对膜层的结合力进行了测试.摩擦测试结果显示,在载荷范围为1~6 N时,膜层具有低摩擦系数(0.05~0.1);在载荷大于6 N时,摩擦系数在0.2~0.27之间.对偶磨斑的光学照片显示,在低载下(1~6 N),磨斑上存在明显的转移膜,转移膜导致膜层具有低摩擦系数;在高载下,磨合期磨斑上存在稳定的转移膜,对应于磨合期的低摩擦系数.然而在磨合期后,磨斑表面转移膜消失,结果导致高摩擦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系数 类金刚石 载荷 RAMAN X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化非晶碳基薄膜摩擦学行为对配副材料的依赖性 被引量:5
8
作者 王福 鲁志斌 +2 位作者 张广安 王立平 薛群基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7-363,共7页
为了系统研究氟掺杂对非晶碳基薄膜摩擦学行为的影响,以C_2H_2和CF_4为气源,通过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备不同F含量的非晶碳基薄膜.采用XPS、SEM、Raman光谱以及纳米压痕等技术测定薄膜的微观结构、化学组成和力学性能,利用球... 为了系统研究氟掺杂对非晶碳基薄膜摩擦学行为的影响,以C_2H_2和CF_4为气源,通过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备不同F含量的非晶碳基薄膜.采用XPS、SEM、Raman光谱以及纳米压痕等技术测定薄膜的微观结构、化学组成和力学性能,利用球-盘式往复摩擦试验机评价薄膜与不同配副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显示:较低F含量并未显著影响薄膜与强碳黏着对偶Ti、WC和Si_3N_4的摩擦系数;少量F原子掺杂明显增加了薄膜与弱碳黏着对偶ZrO_2和Al_2O_3的摩擦系数;薄膜与GCr15对偶的摩擦系数随F含量增加而明显升高;高F含量导致薄膜与Cu对偶的摩擦系数产生明显波动,而导致薄膜与Al对偶的摩擦系数显著增加;值得注意的是,高F含量薄膜在不同体系中都表现出高摩擦低磨损的特点.高活性F原子与对偶材料的摩擦化学作用能够合理解释不同体系摩擦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碳基薄膜 摩擦 磨损 摩擦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石墨烯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抗断油性能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文秋 李瑞山 +3 位作者 李维学 林博 李东山 鲁志斌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75-183,共9页
目的设计三维网状石墨烯(3D framework carbon, 3DFC)作为PAO-6基础油添加剂,改善基础油的摩擦磨损性能,提高基础油的抗断油能力。方法使用十八胺修饰得到亲油的3DFCs,将0.001g 3DFCs粉末添加到10 g PAO基础油中,超声分散30 min,得到稳... 目的设计三维网状石墨烯(3D framework carbon, 3DFC)作为PAO-6基础油添加剂,改善基础油的摩擦磨损性能,提高基础油的抗断油能力。方法使用十八胺修饰得到亲油的3DFCs,将0.001g 3DFCs粉末添加到10 g PAO基础油中,超声分散30 min,得到稳定分散的3DFCs润滑油。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能量分散X射线仪(EDX)、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拉曼光谱仪(Raman)分析了3DFCs的微观形貌和结构。利用CSM摩擦试验仪器评估了3DFCs作为基础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并用扫描电镜、拉曼光谱对磨斑及磨痕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经十八胺修饰的3DFCs的亲油性得到提高,可在PAO-6基础油中稳定分散。3DFCs作为PAO-6基础油添加剂(0.01%),在非断油摩擦情况下,其磨损率较PAO-6基础油降低了约1个数量级,而较0W-50机油并未降低。在断油摩擦情况下,PAO-6基础油和0W-50机油易发生摩擦失效,3DFCs润滑油能保持平稳有效摩擦,其抗断油性能最优。结论具有三维结构、石墨层间距大、润滑性能优异的3DFCs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具有良好的抗断油能力,可以有效地保护摩擦部件免遭损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网状石墨烯 PAO-6基础油 0W-50机油 抗断油能力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4不锈钢管内壁沉积耐磨防腐DLC涂层 被引量:6
10
作者 魏徐兵 张明蓝 +3 位作者 王焱 鲁志斌 张广安 林博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7-96,共10页
目的将HiPIMS电源应用于PECVD技术,在304不锈钢管内壁沉积DLC涂层,以提高其机械、耐蚀及摩擦学性能。方法将HiPIMS电源应用于PECVD技术,并利用空心阴极放电效应在管道内产生高密度等离子体,沉积DLC涂层。通过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 目的将HiPIMS电源应用于PECVD技术,在304不锈钢管内壁沉积DLC涂层,以提高其机械、耐蚀及摩擦学性能。方法将HiPIMS电源应用于PECVD技术,并利用空心阴极放电效应在管道内产生高密度等离子体,沉积DLC涂层。通过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EDS对DLC涂层的结构和成分进行表征,并通过纳米压痕测试、划痕试验、静态极化曲线和摩擦磨损试验,分别评价304不锈钢管基底和DLC涂层的硬度、膜基结合力、耐腐蚀性能、摩擦学性能和耐磨性。结果HiPIMS电源应用于PECVD技术可在304不锈钢管内壁沉积DLC涂层。DLC涂层的厚度可达5.60~10.26μm,硬度可达10~15GPa,与304管内壁的结合力(Lc2)均大于7N。DLC涂层的腐蚀电流密度较304不锈钢管基底降低了一个数量级,腐蚀电位也发生了正移。DLC涂层具有良好的润滑效果,摩擦系数低至0.06~0.18,磨损率低至2.5×10^-7~8.1×10^-7mm^3/(N·m),远低于304不锈钢管基底的磨损率(80×10^-7mm^3/(N·m))。结论将HiPIMS电源应用于PECVD技术在304不锈钢内壁沉积的DLC涂层具有较高的硬度,与304不锈钢管内壁具有较高的结合力,同时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和耐磨性以及良好的润滑作用。HiPIMS电源应用于PECVD技术有望应用更长管道内壁DLC涂层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电源 空心阴极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管内壁 DLC涂层 耐蚀性 耐磨性 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调控对类金刚石碳基薄膜在甲烷气氛下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琳 吴健 +3 位作者 张广安 尚伦霖 鲁志斌 薛群基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0-157,共8页
在甲烷气氛下,利用不同材质摩擦副与非晶碳(a-C)基薄膜构成不同的自配副与非自配副摩擦体系,构建出不同的滑动界面,通过研究非晶碳(a-C)基薄膜与不同摩擦副对摩时的摩擦学行为,分析探索滑动界面对体系摩擦学行为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摩... 在甲烷气氛下,利用不同材质摩擦副与非晶碳(a-C)基薄膜构成不同的自配副与非自配副摩擦体系,构建出不同的滑动界面,通过研究非晶碳(a-C)基薄膜与不同摩擦副对摩时的摩擦学行为,分析探索滑动界面对体系摩擦学行为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摩擦副对a-C薄膜的摩擦学行为影响较为明显,主要通过影响滑动界面碳悬键的再杂化形式来引起体系摩擦学行为差异;甲烷解离基团对碳悬键的钝化能够有效降低体系摩擦系数,但过多的钝化形成多聚a-C:H,对体系造成不利影响.研究结果为烃类下提高DLC薄膜的减磨作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金刚石薄膜 甲烷 摩擦 滑动界面 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S304不锈钢管内壁类金刚石碳基薄膜的制备及其腐蚀、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铭炯 崔明君 +2 位作者 王福 鲁志斌 张广安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11,共6页
金属管内壁常规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类金刚石碳基(DLC)薄膜的耐腐蚀性能及摩擦学性能差,以空心阴极法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在SUS304不锈钢管内壁制备了DLC薄膜。采用现代表面分析技术,评价了DLC薄膜的微观结构、力学性... 金属管内壁常规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类金刚石碳基(DLC)薄膜的耐腐蚀性能及摩擦学性能差,以空心阴极法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在SUS304不锈钢管内壁制备了DLC薄膜。采用现代表面分析技术,评价了DLC薄膜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空心阴极PEVCD法制备DLC薄膜,沉积速率高达14μm/h,膜厚为11~14μm,硬度为13~15 GPa; DLC薄膜的腐蚀电流密度比SUS304不锈钢管内壁低3个数量级,且随调制周期数增加呈降低趋势; 720 h盐雾腐蚀DLC薄膜表面未出现蚀坑,SUS304不锈钢管内壁则出现了锈斑; DLC薄膜在空气、去离子水及PAO润滑油中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均大幅低于SUS304不锈钢管内壁;采用空心阴极PECVD法在SUS304不锈钢管内壁制备的DLC薄膜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和摩擦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金刚石碳基薄膜 SUS304不锈钢管 空心阴极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腐蚀性能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纳米石墨烯作为传动油添加剂的齿轮承载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东山 孔宁 +4 位作者 张清东 曹学乾 鲁志斌 万晓娜 林博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1-160,共10页
目的二维纳米石墨烯作为添加剂提高传动油的耐磨性能和承载性能,满足重载高速工况下传动油在传递运动形式和能量过程中承载和耐磨性能需求。方法二维纳米石墨烯作为传动油添加剂,以丁二酰亚胺为分散剂制备了石墨烯传动油,采用FZG齿轮试... 目的二维纳米石墨烯作为添加剂提高传动油的耐磨性能和承载性能,满足重载高速工况下传动油在传递运动形式和能量过程中承载和耐磨性能需求。方法二维纳米石墨烯作为传动油添加剂,以丁二酰亚胺为分散剂制备了石墨烯传动油,采用FZG齿轮试验机标准方法(NB/SH/T 0306—2013)评价了传动油和石墨烯传动油的耐磨性能和承载性能,通过SEM、Raman、EDS和XPS检测手段分析试验齿轮耐磨及承载机理。结果二维纳米石墨烯作为添加剂将传动油的承载能力从8级提升至10级。试验齿轮在传动油中表现为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齿轮磨损表面有严重的犁沟现象;试验齿轮在石墨烯传动油中磨损表面表现为抛光式的磨损,磨损表面变得光滑。通过Raman、元素面分布和XPS测试结果分析,重载高速运转条件下试验齿轮磨损表面在石墨烯传动油中形成了不连续的多元杂化润滑膜,该润滑膜是由低剪切强度相(石墨烯、硫化物)、硬度和屈服强度比较高的磨损微粒(铁氧化物)和弹性模量较低的无定形聚磷酸盐等组成。润滑膜防止了齿轮材料在高载运转过程直接接触,减小接触面间的剪切强度,提高了耐磨性能和承载能力。结论二维纳米石墨烯作为一种传动油添加剂,可以有效提高齿轮传动系统的承载能力,弥补齿轮材料力学性能不足的问题,延长传动齿轮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纳米石墨烯 FZG测试 刮伤 承载 杂化润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PECVD快速沉积超厚类金刚石碳基薄膜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魏徐兵 尚伦霖 +1 位作者 鲁志斌 张广安 《真空与低温》 2020年第5期402-409,共8页
汽车发动机、管道防腐蚀、航空航天领域的特殊应用要求类金刚石碳(DLC)膜的厚度达到10~50μm。虽然DLC膜层越厚,其耐磨耐腐蚀等性能越好,但内应力也随之增大,制备难度增加。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是制备DLC薄膜的主要手段之一... 汽车发动机、管道防腐蚀、航空航天领域的特殊应用要求类金刚石碳(DLC)膜的厚度达到10~50μm。虽然DLC膜层越厚,其耐磨耐腐蚀等性能越好,但内应力也随之增大,制备难度增加。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是制备DLC薄膜的主要手段之一,具有沉积速率快、沉积温度低、可沉积厚膜等优点,同时能够实现形状复杂工件表面DLC膜层的沉积。本文介绍采用PECVD技术在平面工件表面、活塞环表面和管道内表面快速沉积压应力(贫Si层)和张应力(富Si层)交替的超厚DLC膜层。研究结果表明,在M2高速钢和活塞环功能面上均能沉积30μm以上的DLC膜,膜层的摩擦学性能优异;在管道内壁沉积的DLC膜厚度在10μm以上,耐蚀性能和摩擦学性能良好。总之,可以利用PECVD在不同形状的工件上快速沉积具有良好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能的、超厚DLC膜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超厚类金刚石碳膜 快速沉积 耐磨损 耐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固体界面摩擦学性能高通量计算研究
15
作者 何文豪 鲁志斌 +2 位作者 范晓丽 周峰 刘维民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93-500,共8页
基于第一性原理提出了自动构建计算构型-自动提交计算任务-智能分析计算数据的固体界面摩擦性能自动化计算方法,并通过并发-并行同时计算约1000个计算任务,实现了固体界面摩擦性能的高通量计算.以石墨烯/石墨烯滑动体系为例,测试了高通... 基于第一性原理提出了自动构建计算构型-自动提交计算任务-智能分析计算数据的固体界面摩擦性能自动化计算方法,并通过并发-并行同时计算约1000个计算任务,实现了固体界面摩擦性能的高通量计算.以石墨烯/石墨烯滑动体系为例,测试了高通量计算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计算的势能面与文献中使用传统方法计算的势能面一致,摩擦系数也与试验结果相符合,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该方法能够极大地节约科研人员使用第一性原理研究固体界面摩擦性能所需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 第一性原理计算 势能面 摩擦力 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低摩擦因数的a-C:H薄膜研究
16
作者 尹萍妹 刘政宇 +3 位作者 尚伦霖 曹学乾 鲁志斌 张广安 《真空与低温》 2022年第5期542-548,共7页
a-C:H薄膜有内应力大、热稳定性差、大气环境下摩擦因数高(0.1~0.4)等一些固有缺陷。采用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技术,以乙炔和六甲基二硅氧烷为反应前驱体制备了具有低摩擦因数的硅氧共掺a-C:H薄膜。利用扫描电镜、拉曼光谱、纳米压... a-C:H薄膜有内应力大、热稳定性差、大气环境下摩擦因数高(0.1~0.4)等一些固有缺陷。采用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技术,以乙炔和六甲基二硅氧烷为反应前驱体制备了具有低摩擦因数的硅氧共掺a-C:H薄膜。利用扫描电镜、拉曼光谱、纳米压痕及划痕分别研究了薄膜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硅氧共掺a-C:H薄膜具有典型的非晶碳结构,并且展现出较高的硬度和弹性模量以及良好的膜基结合力,大气下的摩擦因数介于0.04~0.08之间,气压为10 kPa和5 kPa时摩擦因数可低至0.02。薄膜的低摩擦性能主要来源于薄膜本身的特性(硅氧的掺杂)和服役环境中大气压力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氧共掺a-C:H薄膜 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 六甲基二硅氧烷 低摩擦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科学合理使用与农产品质量安全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晓峰 张夫刚 鲁志斌 《河南农业》 2011年第07X期53-53,55,共2页
本文针对伊川县2010年农药使用现状和农药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科学合理使用农药的对策和措施。一是加强农药科学安全使用的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安全环保意识。二是加强病虫测报,科学指导合理用药。三是大力... 本文针对伊川县2010年农药使用现状和农药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科学合理使用农药的对策和措施。一是加强农药科学安全使用的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安全环保意识。二是加强病虫测报,科学指导合理用药。三是大力引进推广先进的施药器械,不断改进施药技术,提高农药利用率。四是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物理防治技术。五是大力推广蔬菜病虫无害化生态控制技术。六是加强农药市场管理,全面禁止高毒农药的销售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使用 农产品质量 措施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形外固定器治疗下肢长骨骨不连畸形
18
作者 黄孝舟 李业海 +2 位作者 陈宏赋 鲁志斌 赵常青 《中国骨伤》 CAS 2000年第12期746-746,共1页
关键词 下肢长骨骨不连 下肢长骨畸形 环形外固定器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室内束支阻滞、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讨论
19
作者 李婧 樊静静 +4 位作者 鲁志斌 易竹荣 卢青 张磊 韩红彦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68-871,共4页
1病例介绍 患者,女,60岁。主诉:胸闷喘气4d,晕厥1次。现病史:患者于4d前受凉后出现持续性胸闷喘气,症状时轻时重,伴咳嗽咳痰,在家中自服氨茶碱治疗,无明显好转。于2010-06-22上午来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血液分析:
关键词 束支传导阻滞 心肌梗死
原文传递
运管机构行政诉讼如何应诉
20
作者 沈音 柯江华 鲁志斌 《运输经理世界》 2009年第7期81-82,共2页
随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的实施,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执法案件逐年增加,一些行政相对人、申请人不服行政决定的案件也在增多,行政诉讼在所难免。
关键词 行政诉讼 运管机构 《行政处罚法》 《行政许可法》 应诉 行政相对人 依法行政 行政机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