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及他汀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鲁向辉 迟路湘 刘恺鸣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93-295,共3页
目的建立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缺血再灌注模型,并观察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分离培养SD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以无糖Krebs溶液再复氧复糖模拟体外缺血再灌注损伤,并实施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预处理干预。观察各组细... 目的建立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缺血再灌注模型,并观察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分离培养SD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以无糖Krebs溶液再复氧复糖模拟体外缺血再灌注损伤,并实施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预处理干预。观察各组细胞形态,测定各组细胞上清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利用CCK-8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结果氧糖剥夺(Krebs液)缺氧12h再复氧复糖4h模型可成功模拟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预处理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eNOS活性增强i、NOS活性降低,细胞增殖活性提高。结论辛伐他汀、洛伐他汀具有显著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动物模型 缺血再灌注 大鼠 辛伐他汀 洛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镶边空泡远端肌病患者GNE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鲁向辉 蒲传强 +2 位作者 石强 骆文静 李珂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21-1424,共4页
目的探讨5例伴镶边空泡远端肌病(DMRV)患者GNE基因突变类型。方法对5例患者行肌活检,所有患者及例5的父母、妹妹、女儿行GNE基因编码区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纯化后产物经测序比对分析基因突变点,应用SnaPshotTM技术在10... 目的探讨5例伴镶边空泡远端肌病(DMRV)患者GNE基因突变类型。方法对5例患者行肌活检,所有患者及例5的父母、妹妹、女儿行GNE基因编码区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纯化后产物经测序比对分析基因突变点,应用SnaPshotTM技术在100名健康对照者中进行新发突变位点检测。结果 5例患者均携带GNE基因突变,例1-4为复合杂合子,例5为纯合子。共检测到已知突变6个,1个无义突变(p.R8X),5个错义突变(p.D176V、p.I298T、p.A591T、P.A631V、p.V696M),发现新发错意突变1个(c.317T>C,p.I106T),例5父母、妹妹及女儿均为P.A631V健康携带者。结论本研究为p.R8X、p.I298T、p.A591T、p.V696M突变首次在中国人群中的报道,且p.I106T为GNE基因新发突变,这些发现进一步扩展了中国人群GNE基因突变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肌病 镶边空泡 包涵体 GNE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及散发性伴镶边空泡远端肌病患者临床、病理、辅助检查及随访对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鲁向辉 蒲传强 +3 位作者 黄旭升 毛燕玲 刘洁晓 罗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56-859,共4页
目的对比家族性及散发性伴镶边空泡远端肌病(DMRV)患者的临床病理、辅助检查及随访结果,探讨该病在中国人群中的特点。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1986~2010年临床病理诊断为DMRV的33例散发性和4例家族性患者,对其临床病理表现、实验室检查... 目的对比家族性及散发性伴镶边空泡远端肌病(DMRV)患者的临床病理、辅助检查及随访结果,探讨该病在中国人群中的特点。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1986~2010年临床病理诊断为DMRV的33例散发性和4例家族性患者,对其临床病理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散发性与家族性DMRV患者间就诊年龄、发病年龄、病程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起病形式及受累肌群类似,但散发性患者特殊体征较家族性患者多;肌酶多为轻到中度增高,家族性患者血肌酶较散发性者显著增高(P<0.05),但病程长短与肌酶高低无相关性(P>0.05);病理表现一致,Gomori染色可见镶边空泡、包涵体且无炎性细胞浸润;29例进行随访,相同病程两组患者间无明显差别。随访发现病情呈缓慢加重发展,严重降低生活质量,但对寿命无明显影响。结论中国DMRV患者临床、病理表现及辅助检查与日本报道基本一致,呈慢性加重病程,10年左右需轮椅代步,无有效治疗手段;散发患者中有儿童早期起病者,且体征较家族性患者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包涵体肌病 远端肌病 镶边空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包涵体肌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鲁向辉 蒲传强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0年第1期73-76,共4页
遗传性包涵体肌病(h-IBM)是一组以镶边空泡、胞核和(或)胞浆内管丝状包涵体为特征性病理改变的遗传性骨骼肌疾病,从病理学意义上讲,部分远端肌病也归于其中。该病有常染色体隐性和显性2种遗传方式,通常在40岁前出现缓慢进展的远端或近... 遗传性包涵体肌病(h-IBM)是一组以镶边空泡、胞核和(或)胞浆内管丝状包涵体为特征性病理改变的遗传性骨骼肌疾病,从病理学意义上讲,部分远端肌病也归于其中。该病有常染色体隐性和显性2种遗传方式,通常在40岁前出现缓慢进展的远端或近端肌无力和肌萎缩,血清肌酶正常或轻度升高,肌电图以肌源性损害为主。发病机制与基因突变、异常蛋白堆积及自嗜作用有关,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包涵体肌病 远端型肌病 镶边空泡 病理学 分子生物学 GNE基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不同氧供条件下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跨内皮电阻及MMP-9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鲁向辉 迟路湘 刘恺鸣 《微循环学杂志》 2008年第3期32-35,41,F0003,共6页
目的:观察在常氧、短暂缺氧、持续缺氧及复氧条件下,辛伐他汀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跨内皮细胞电阻(TEER)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分离培养SD大鼠BMECs,随机分为常氧组、短暂缺氧组、持续缺氧组、复氧组... 目的:观察在常氧、短暂缺氧、持续缺氧及复氧条件下,辛伐他汀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跨内皮细胞电阻(TEER)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分离培养SD大鼠BMECs,随机分为常氧组、短暂缺氧组、持续缺氧组、复氧组,各组均实施辛伐他汀0.1μmol/L、1.0μmol/L、10μmol/L3种浓度预处理。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及增殖活性变化;采用TEER评估各组通透性;免疫细胞荧光化学法测定MMP-9蛋白表达。结果:短暂缺氧、持续缺氧及复氧条件下大鼠BMECs细胞受损逐渐加重,MMP-9表达逐渐增加,TEER及细胞增殖活性逐渐下降。辛伐他汀干预能不同程度提高TEER并抑制MMP-9蛋白的表达,使细胞增殖活性提高。但这种抑制MMP-9的作用对短暂缺氧大鼠BMECs的TEER值及细胞增殖活性无显著改善。结论:辛伐他汀能通过抑制MMP-9蛋白的表达来提高持续缺氧及复氧条件下大鼠BMECs的TEER,而对短暂缺氧后TEER的改善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MMP-9 辛伐他汀 基质金属蛋白酶 电阻 氧供 Cells BRA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载荷下装甲车辆的动态响应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鲁向辉 周春桂 +2 位作者 王志军 张明 段嘉庆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24-628,共5页
为研究装甲车辆在爆炸载荷下的动态响应,用AUTODYN软件对4340钢和橡胶构成的装甲车辆模型进行了三维模拟。计算了8701炸药不同装药量下的爆炸过程。得到了侧钢板上3个观测点的响应参数:超压、位移、加速度。分析了各观测点的动态响应规... 为研究装甲车辆在爆炸载荷下的动态响应,用AUTODYN软件对4340钢和橡胶构成的装甲车辆模型进行了三维模拟。计算了8701炸药不同装药量下的爆炸过程。得到了侧钢板上3个观测点的响应参数:超压、位移、加速度。分析了各观测点的动态响应规律。结果表明,离爆源位置越近或装药量越大,车辆的响应时间越早、节点振荡越激烈、振荡幅值越大、持续时间越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装甲车辆 动态响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 被引量:18
7
作者 刘恺鸣 迟路湘 +1 位作者 鲁向辉 何国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2011-2013,共3页
目的 建立稳定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体外培养模型,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取Sprague—Dawley大鼠脑组织,通过匀浆、酶消化和梯度离心获得纯化的脑微血管段后,接种于... 目的 建立稳定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体外培养模型,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取Sprague—Dawley大鼠脑组织,通过匀浆、酶消化和梯度离心获得纯化的脑微血管段后,接种于涂布明胶的培养瓶进行原代培养;培养的细胞采用相差显微镜形态学观察、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学鉴定;采用跨内皮电阻(transendo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ER)检测单层细胞通透性;CellCountingKit-8(CCK-8)方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结果细胞从贴壁的脑微血管段周围长出.呈短梭形和多角形,区域性单层生长,5—7d细胞融合,经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证实培养的细胞是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表现出很强的屏障特性,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跨内皮阻抗减弱。结论 提示该方法能成功进行纯度较高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原代培养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是研究脑部微血管和血脑屏障的可靠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颈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血管壁重塑及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 被引量:10
8
作者 武晓玲 陈卫军 +1 位作者 迟路湘 鲁向辉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81-285,共5页
目的检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血管壁重塑及生物力学参数的变化。方法30只日本大耳白兔按抽签法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n=6)和手术组(n=24),手术组饲高脂饮食,一周后左侧颈动脉实施空气干燥内膜损伤术,并以右侧颈动脉留做假... 目的检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血管壁重塑及生物力学参数的变化。方法30只日本大耳白兔按抽签法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n=6)和手术组(n=24),手术组饲高脂饮食,一周后左侧颈动脉实施空气干燥内膜损伤术,并以右侧颈动脉留做假手术组;正常饮食组2周后及手术组于术后2、4、8及12周利用微机万能材料试验机控制系统测定血管最大载荷、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指标,测试后留取病理标本做免疫组织化学及HE和Masson染色,测定中膜胶原含量。结果手术组颈动脉出现较典型的粥样硬化病变。随粥样硬化程度增加,血管内膜增厚,中膜变薄,大量增生的胶原组织代替平滑肌纤维,血管弹性模量增高,硬度增大,顺应性减低。手术后12周组与假手术组、手术后2、4及8周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但2周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不明显。结论在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血管呈正性重塑,弹性模量略有降低以适应新的力学环境。但随着粥样硬化程度加重,动脉壁胶原含量增加,管壁弹性减低,硬度增加,呈负性重塑过程,为介入治疗增加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重塑 生物力学参数 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5b-9在坏死性肌病肌肉组织血管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丛璐 蒲传强 +3 位作者 毛燕玲 刘洁晓 鲁向辉 汪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14-717,共4页
目的研究C5b-9在坏死性肌病肌肉小血管中的表达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采用酶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坏死性肌病患者肌肉组织肌纤维和血管的MHC-1和C5b-9表达。结果本组患者肌肉组织出现灶性或散在分布的肌纤维坏死,间有吞噬现... 目的研究C5b-9在坏死性肌病肌肉小血管中的表达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采用酶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坏死性肌病患者肌肉组织肌纤维和血管的MHC-1和C5b-9表达。结果本组患者肌肉组织出现灶性或散在分布的肌纤维坏死,间有吞噬现象,肌内、外衣和血管周围未见炎性细胞浸润,局部小血管数量减少,个别小血管管壁增厚。MHC-I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坏死的肌纤维、肌纤维间隙及血管均呈阴性。C5b-9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肌肉组织的小动脉与小静脉的血管壁,内皮细胞及平滑肌均出现明显的强阳性表达,同时相关的坏变和萎缩肌纤维也出现明显的表达。结论 C5b-9可能参与血管启动的坏死性肌病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肌病 C5B-9 肌纤维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条件下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对共培养的人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恺鸣 迟路湘 鲁向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10-613,共4页
目的探讨缺氧条件下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对人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人骨髓MSCs和大鼠BMECs,在正常和缺氧两种条件下,分别以间接... 目的探讨缺氧条件下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对人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人骨髓MSCs和大鼠BMECs,在正常和缺氧两种条件下,分别以间接和直接共培养两种方式对MSCs进行诱导分化,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观察和分析诱导后MSCs的胎肝激酶-1(fetal liver kinase-1,Flk-1)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的表达。结果正常间接共培养未能诱导MSCs表达vWF和Flk-1蛋白,缺氧间接共培养和正常条件下的直接共培养均能诱导MSCs开始表达Flk-1蛋白,而vWF染色仍为阴性,缺氧条件下直接共培养表达Flk-1蛋白的MSCs比正常条件增多,而且部分Flk-1阳性细胞开始同时表达vWF蛋白。结论BMECs能够通过细胞直接接触诱导共培养的MSCs开始向内皮分化,缺氧条件下的直接共培养BMECs能诱导更多的MSCs更彻底地向内皮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缺氧 共培养 分化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条件下间充质干细胞以旁分泌方式影响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恺鸣 迟路湘 鲁向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356-1361,共6页
目的:探讨缺氧条件下间充质干细胞(MSCs)以旁分泌方式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的增殖、迁移和细胞单层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人MSCs和大鼠BMECs,ELISA检测细胞条件培养基中VEGF和MMP-9的含量,跨内皮电阻(TEER)检测反映... 目的:探讨缺氧条件下间充质干细胞(MSCs)以旁分泌方式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的增殖、迁移和细胞单层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人MSCs和大鼠BMECs,ELISA检测细胞条件培养基中VEGF和MMP-9的含量,跨内皮电阻(TEER)检测反映脑BMECs单层通透性的变化,观察不同条件培养基对缺氧BMECs增殖、迁移和通透性的影响。结果:VEGF和MMP-9在MSCs条件培养基中的含量显著高于BMECs条件培养基,缺氧处理的MSCs条件培养基中VEGF和MMP-9含量比正常MSCs条件培养基显著增高;MSCs条件培养基能明显促进BMECs在缺氧条件下的增殖和迁移,但也使BMECs的TEER显著降低(50.5%±2.6%,P<0.05),这些作用在不同程度上能被VEGF抗体和MMP-9抑制剂所抑制。结论:缺氧条件下MSCs可通过旁分泌方式促进BMECs增殖和迁移,但同时也增加了BMECs单层的通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缺氧 旁分泌 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保健人群颅内出血病因变化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一凡 郝卫军 +5 位作者 解恒革 王振福 高中宝 鲁向辉 柏秀娟 陈思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32-935,共4页
目的 回顾性研究保健人群颅内出血的病因变化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全部临床科室收治的老年颅内出血患者303例,根据年代队列分为队列1组(1983~2000年)88例,队列2组(2001~2010年)97例,队列3组(2011~2... 目的 回顾性研究保健人群颅内出血的病因变化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全部临床科室收治的老年颅内出血患者303例,根据年代队列分为队列1组(1983~2000年)88例,队列2组(2001~2010年)97例,队列3组(2011~2018年)118例。比较3组病因学、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等。结果 与队列1组比较,队列2组和队列3组年龄、外伤性脑出血、淀粉样脑血管病、脑叶和硬膜下出血比例显著升高,高血压脑出血及基底核区出血比例明显降低,队列3组1个月内病死率明显降低,队列2组脑室出血比例明显升高(P<0.05,P<0.01)。多部位出血、抗凝联合抗血小板增加1个月内死亡风险(95%CI:1.095~16.647,95%CI:1.669~217.967,P<0.05)。年龄、多部位出血是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95%CI:1.014~1.103,95%CI:1.516~14.533,P<0.01)。结论 保健人群颅内出血的病因谱发生变化,需加强老年人抗栓药物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血肿 硬膜下 阿司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散发性包涵体肌炎临床及病理表现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珂 蒲传强 +2 位作者 刘洁晓 毛燕玲 鲁向辉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259-262,共4页
目的探讨我国老年人散发性包涵体肌炎(sporadic inclusion body myositis,sIBM)的临床特征及病理表现。方法总结分析10例60岁以上的sIBM患者临床资料及肌肉病理表现。结果 10例老年sIBM患者均有四肢无力症状,首发症状多为双下肢无力(7... 目的探讨我国老年人散发性包涵体肌炎(sporadic inclusion body myositis,sIBM)的临床特征及病理表现。方法总结分析10例60岁以上的sIBM患者临床资料及肌肉病理表现。结果 10例老年sIBM患者均有四肢无力症状,首发症状多为双下肢无力(7例);肌酸激酶(CK)正常(5例)或轻度增高(5例,最高423u/L);肌电图提示10例均存在肌源性损害,其中2例合并神经源性损害,1例伴有强直性电位;肌肉病理主要表现为肌纤维萎缩呈小角形(8例)和小圆形(7例),肌膜下或肌浆内可见裂缝状镶边空泡(7例),单核细胞浸润非坏死肌纤维吞噬现象(2例)以及单核细胞浸润坏死肌纤维吞噬现象(3例)。结论老年sIBM患者以股四头肌无力起病为多,确诊需依靠肌肉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散发性包涵体肌炎 临床特点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与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马国重 崔芳 +4 位作者 鲁向辉 石强 刘若卓 田成林 张家堂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7年第4期322-32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出血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神经内科2014年1月~2016年7月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61例,分为溶栓后未出血(non-h...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出血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神经内科2014年1月~2016年7月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61例,分为溶栓后未出血(non-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non-HT)组49例、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s,HI)组8例和脑实质血肿(parenchymal hematomas,PH)组4例,分别检测3组溶栓前、溶栓后2 h及24 h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并分析其与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关系。结果 HI组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于non-HT组及HI组(P<0.05)。3组溶栓前纤维蛋白原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溶栓后2 h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溶栓前,溶栓后24 h纤维蛋白原水平上升,但仍低于溶栓前水平(P<0.05);non-HT组与HI组在2和24 h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组2和24 h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non-HT组与HI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24 h内降低是颅内血肿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转化 纤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枳术丸合越鞠丸作汤剂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7
15
作者 鲁向辉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4期243-244,共2页
消化性溃疡是指主要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为主的慢性溃疡,统称为消化性溃疡.发病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溃疡常为单个,也可有多个.作为临床常见疾病,以青壮年发病率为高,且十二指肠溃疡较为溃疡多见.本病属中医"胃脘痛","心痛... 消化性溃疡是指主要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为主的慢性溃疡,统称为消化性溃疡.发病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溃疡常为单个,也可有多个.作为临床常见疾病,以青壮年发病率为高,且十二指肠溃疡较为溃疡多见.本病属中医"胃脘痛","心痛","吞酸"范畴.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慢性,长期性,周期性疼痛,可为钝痛、灼痛、胀痛或剧痛,也可表现为仅在饥饿时隐痛不适.节律性疼痛为本病的特点.需要进餐来缓解.约半数患者有午夜痛,病人常可痛醒[1].节律性疼痛大多持续几周,随着缓解数月,可反复发生,缠绵不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术丸 越鞠丸 消化性溃疡 胃脘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信新媒体在临床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林佳才 崔芳 +3 位作者 武雷 伍思婷 刘若卓 鲁向辉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3期459-460,共2页
临床医学英语教学是培养未来走向国际高水准医生的重要环节,但传统临床医学英语教学效果及效率不尽如人意。随着智能手机和微信软件的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文本、图片及公众号出现在人们眼前,从而使微信新媒体教学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临床医学英语教学是培养未来走向国际高水准医生的重要环节,但传统临床医学英语教学效果及效率不尽如人意。随着智能手机和微信软件的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文本、图片及公众号出现在人们眼前,从而使微信新媒体教学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该文就利用微信新媒体在临床医学英语的教学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为利用新媒体进行教学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交流媒体 临床医学 微信 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静脉曲张的证治体会 被引量:1
17
作者 鲁向辉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2期234-235,共2页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其临床特点是下肢静脉色紫,盘曲突起如蚯蚓状团块。由于静脉壁薄弱或静脉瓣缺陷,加之重力的作用,致使下肢浅静脉系统处于伸长,蜿蜒而曲张的状态。早期轻度静脉曲张患者无明显不适感,以后可逐...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其临床特点是下肢静脉色紫,盘曲突起如蚯蚓状团块。由于静脉壁薄弱或静脉瓣缺陷,加之重力的作用,致使下肢浅静脉系统处于伸长,蜿蜒而曲张的状态。早期轻度静脉曲张患者无明显不适感,以后可逐渐加重,站立较久时出现患肢酸胀,麻木,困重等症状,病久则出现患肢轻度肿胀,局部皮肤萎缩,脱屑,瘙痒和色素沉着,并可触及硬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曲张 淤血阻滞 活血化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信平台在住院医师PBL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8
作者 李剑勇 武雷 +1 位作者 鲁向辉 崔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4期5-6,共2页
PBL教学模式目前被广大医学院校采用,临床住院医师带教中也尝试使用PBL模式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利于终身学习。然而因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缺乏、思想观念陈旧、工教矛盾突出等原因,使PBL教学在临床住院医师带教中实施受限。微... PBL教学模式目前被广大医学院校采用,临床住院医师带教中也尝试使用PBL模式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利于终身学习。然而因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缺乏、思想观念陈旧、工教矛盾突出等原因,使PBL教学在临床住院医师带教中实施受限。微信平台具有操作简单便捷、交流形式多样、传递及时精准、教学资源丰富等特点,可以很好的应用于PBL教学。本文阐明了微信平台在PBL教学中的优势及利用微信平台开展PBL教学的实施步骤,以培养住院医师的学习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 PBL教学 住院医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TYMP基因突变致成人线粒体神经胃肠型脑肌病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柳青 熊建美 +3 位作者 赵焱钢 鲁向辉 陈志晔 崔芳 《北京医学》 CAS 2018年第12期1107-1113,共7页
目的总结线粒体神经胃肠型脑肌病(mitochondrial neuro gastrointestinal encephalomyopathy, MNGIE)的临床、影像、神经电生理和遗传学特点。方法报告1例MNGIE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国内外报道MNGIE病例的文献,总结MNGIE的临床、影像、... 目的总结线粒体神经胃肠型脑肌病(mitochondrial neuro gastrointestinal encephalomyopathy, MNGIE)的临床、影像、神经电生理和遗传学特点。方法报告1例MNGIE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国内外报道MNGIE病例的文献,总结MNGIE的临床、影像、神经电生理和遗传学特点。结果本例为女性,46岁,体型消瘦,以眼外肌麻痹为主要症状,神经传导检测提示周围神经损害,肌电图提示肌病性合并神经源性运动单位电位,颅脑MRI可见弥漫性对称性脑白质病变,基因检测确诊为TYMP基因2个新发复合杂合致病突变的MNGIE。结论报道1例TYMP基因新发复合杂合突变所致的MNGIE。该病临床上较罕见,预后较差,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神经胃肠型脑肌病 线粒体病 TYMP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医学人文教育引导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探讨 被引量:17
20
作者 伍思婷 鲁向辉 +3 位作者 林佳才 刘若卓 崔芳 武雷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8期1257-1259,共3页
医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高度结合的科学体系,在临床中实行人文关怀是医学模式转换和高品质医疗服务的必然条件。该文通过分析人文精神在现今医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结合神经内科的学科特色,探讨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如何实现... 医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高度结合的科学体系,在临床中实行人文关怀是医学模式转换和高品质医疗服务的必然条件。该文通过分析人文精神在现今医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结合神经内科的学科特色,探讨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如何实现医学人文教育,以寻找有效提高人文素质的方法,指导临床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开拓医学人文教育新领域,将其作为人才培养新常态,推动医学人文素养快速提升,全面提高神经内科住院医师培训质量,增强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引导住院医师进行正确的职业定位,培养出合格的神经内科住院医师,满足人们的健康服务需求,引领医疗环境向更加以人为本、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医学 医院科室 实习医师和住院医师职务 在职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