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斑兰叶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前景分析
1
作者 鱼欢 闫露 +6 位作者 张昂 邓文明 申思翱 吉训志 秦晓威 贺书珍 宗迎 《中国热带农业》 2024年第6期16-19,34,共5页
斑兰叶是林下间作的优势作物,斑兰叶产业为海南近年来培育的新兴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为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系统分析了海南斑兰叶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发展前景,探讨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为海南斑兰... 斑兰叶是林下间作的优势作物,斑兰叶产业为海南近年来培育的新兴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为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系统分析了海南斑兰叶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发展前景,探讨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为海南斑兰叶产业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兰叶 林下经济 发展优势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式对香露兜叶粉理化特性和功能性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映萍 张丹 +5 位作者 宗迎 吉训志 贺书珍 鱼欢 张昂 秦晓威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6期73-80,112,共9页
以新鲜香露兜叶为原料,采用自然干燥(natural drying,ND)、热风干燥(hot air drying,HAD)、真空冷冻干燥(vacuum freeze drying,FD)、微波干燥(microwave drying,MWD)4种干燥方式对香露兜叶进行干燥加工,并分析不同干燥方式获得香露兜... 以新鲜香露兜叶为原料,采用自然干燥(natural drying,ND)、热风干燥(hot air drying,HAD)、真空冷冻干燥(vacuum freeze drying,FD)、微波干燥(microwave drying,MWD)4种干燥方式对香露兜叶进行干燥加工,并分析不同干燥方式获得香露兜叶粉的理化特性和功能性物质。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式对香露兜叶粉的复水比、堆积密度、休止角、滑动角、粒径分布均有明显影响;MWD、FD很好地保持香露兜叶原有的a^(*)值,与鲜叶的a^(*)值相比无显著差异;FD香露兜叶粉的表面微观结构最为平滑和完整,不同干燥处理后香露兜叶粉的表面微观结构存在明显差异;FD、MWD香露兜叶粉的总酚含量较高。总体上来说,不同干燥方式处理的香露兜叶粉在色泽、粉质特性及总酚含量方面整体上均存在明显差异。FD在色泽、粉质特性、表面微观结构及总酚含量方面均优于其他干燥方式,FD是最适宜用于香露兜叶粉的干燥加工技术。而FD干燥时间较长、耗能高,MWD香露兜叶粉的色泽、总酚等指标优于ND和HAD,也可将MWD作为香露兜叶粉干燥加工中一种较好的备选干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露兜叶粉 干燥方式 色泽 粉质特性 总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下冬小麦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鱼欢 冯佰利 +4 位作者 张英 刘鹏涛 何永艳 代惠萍 李生秀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729-1732,共4页
以冬小麦小偃22为试验材料,在120kghm-2施氮水平和基本苗为130~150万hm-2下,研究常规栽培(CK)、覆草栽培、地膜覆盖3种栽培模式下灌浆期冬小麦顶三叶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特性。结果表明,覆草栽培模式下,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栽培,叶片... 以冬小麦小偃22为试验材料,在120kghm-2施氮水平和基本苗为130~150万hm-2下,研究常规栽培(CK)、覆草栽培、地膜覆盖3种栽培模式下灌浆期冬小麦顶三叶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特性。结果表明,覆草栽培模式下,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栽培,叶片衰老速度缓慢,代谢强度降低缓慢,饱满指数及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栽培;地膜覆盖栽培模式下,灌浆前期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栽培,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高于常规栽培,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常规栽培,膜脂过氧化程度低;灌浆后期叶绿素含量急剧下降,叶片衰老速度加快,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POD、CAT参与了小麦叶片衰老进程的调控,并通过协同作用来保护叶片,减轻活性氧伤害,延长功能期,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模式 冬小麦 叶片衰老 活性氧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和栽培模式对旱地冬小麦旗叶衰老及其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鱼欢 冯佰利 +2 位作者 邓文明 高金锋 李生秀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065-2071,共7页
以冬小麦小偃22为试验材料,研究3种栽培模式(常规栽培、覆草栽培、地膜覆盖)和3种施氮水平(施纯氮0、120和240 kg/hm2)下旗叶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特性.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CK)相比较,覆草栽培条件下叶绿素含量始终较高(P<0.05),叶片衰... 以冬小麦小偃22为试验材料,研究3种栽培模式(常规栽培、覆草栽培、地膜覆盖)和3种施氮水平(施纯氮0、120和240 kg/hm2)下旗叶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特性.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CK)相比较,覆草栽培条件下叶绿素含量始终较高(P<0.05),叶片衰老速度缓慢,代谢强度旺盛,有利于籽粒灌浆和光合产物的积累,产量显著增加(P<0.05).在灌浆前期,地膜覆盖条件下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P<0.05),叶片保护性酶活性(POD、CAT)提高,膜脂过氧化程度低;但在灌浆后期,叶绿素含量急剧下降,叶片衰老速度加快,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产量仍显著增加(P<0.05).施用氮肥在一定范围内可提高旗叶叶绿素含量和保护性酶活性(POD、CAT),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施氮量为120 kg/hm2时,冬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最高,叶片衰老迟缓,代谢强度降低缓慢,膜脂过氧化程度低,有利于小麦后期生长和籽粒灌浆,在3种栽培模式下产量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模式 氮素 冬小麦 叶片衰老 活性氧代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SPAD叶绿素仪测定不同位置胡椒叶片的SPAD值 被引量:23
5
作者 鱼欢 祖超 +4 位作者 杨建峰 邬华松 郑维全 王辉 王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90-1895,共6页
以不同种植年限结果胡椒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叶位不同测定位置SPAD值的测定。研究不同测定位置SPAD值分布特点及稳定性。结果表明,SPAD值的大小和稳定性均以测定位置不同而变化。距离叶基部40%-50%或50%~60%这段叶片SPAD值最接... 以不同种植年限结果胡椒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叶位不同测定位置SPAD值的测定。研究不同测定位置SPAD值分布特点及稳定性。结果表明,SPAD值的大小和稳定性均以测定位置不同而变化。距离叶基部40%-50%或50%~60%这段叶片SPAD值最接近该叶平均值,且稳定性较好。因此,综合考虑不同测定位置的代表性和稳定性.在使用SPAD叶绿素仪进行胡椒叶片叶绿素水平测定时。距离叶基部50%左右为适宜的测定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 SPAD值 测定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及基追比例对玉米冠层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6
6
作者 鱼欢 杨改河 王之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6-273,共8页
以加拿大魁北克地区推广的玉米品种Pioneer 38B84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和基追比例对玉米最上一片全展开叶SPAD值、Dualex值、净光合速率(PN)、叶面积指数(LAI)、地上部生物量、冠层叶绿素密度(SPAD×LAI)、冠层光合能力(PN&... 以加拿大魁北克地区推广的玉米品种Pioneer 38B84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和基追比例对玉米最上一片全展开叶SPAD值、Dualex值、净光合速率(PN)、叶面积指数(LAI)、地上部生物量、冠层叶绿素密度(SPAD×LAI)、冠层光合能力(PN×LAI)以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N0(基0+追0)、N20+93(基20 kg/hm2+追93 kg/hm2)、N45+68(基45 kg/hm2+追68 kg/hm2)、N113(基113 kg/hm2+追0)和SAT225[基225(播种时施氮45 kg/hm2,播种后10 d再沟施180 kg/hm2)+追0],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4次,基本苗为79000株/hm2。结果表明,追肥前,叶片SPAD值、PN、LAI、地上部生物量、SPAD×LAI及PN×LAI均随基肥氮量的增加而增加,Dualex值则降低。同等施氮量下,基肥配合追肥显著提高叶片SPAD值,而追肥对叶片Dualex值和PN无显著影响。虽然基肥配合追肥处理的LAI、地上部生物量、SPAD×LAI、PN×LAI在追肥后均显著低于氮肥一次性基施,但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基施氮肥20 kg/hm2与45 kg/hm2处理之间玉米产量无差异,但前者过早地表现出缺氮。总施氮量为113 kg/hm2时,其SPAD值、Dualex值、PN、LAI、地上部生物量、SPAD×LAI以及PN×LAI等指标在出苗后256~0 d与SAT225处理差异不显著,但产量却显著低于SAT225处理。本试验条件下,基肥量45 kg/hm2能较好地满足玉米前期生长,但总施氮量113 kg/hm2不能满足玉米全生育期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地评估适宜的施氮量。同等施氮量下,基肥配合追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SPAD值和Dualex值均与玉米植株氮含量显著相关,SPAD和Dualex可以作为实时快速指导玉米追肥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SPAD值 Dualex值 冠层叶绿素密度 冠层光合能力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PAD和Dualex快速、无损诊断玉米氮素营养状况 被引量:31
7
作者 鱼欢 邬华松 王之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40-847,共8页
为了探讨玉米生长过程中适宜的施氮量,以加拿大玉米品种Pioneer 38B84为试验材料,在底施氮为45 kg hm^-2和基本苗7.9万株 hm^-2条件下,研究追氮量0、34、68、101、135、169和203 kg hm^-2以及氮饱和参考小区等8个处理对吐丝后玉米穗... 为了探讨玉米生长过程中适宜的施氮量,以加拿大玉米品种Pioneer 38B84为试验材料,在底施氮为45 kg hm^-2和基本苗7.9万株 hm^-2条件下,研究追氮量0、34、68、101、135、169和203 kg hm^-2以及氮饱和参考小区等8个处理对吐丝后玉米穗位叶SPAD值、Dualex值、地上部生物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PAD值、地上部生物量以及产量均随追氮量增加而增加,Dualex值随追氮量增加而降低。追氮101、135、169和203 kg hm^-2处理的SPAD-氮饱和指数(SPAD-NSI)在各测定日期均大于0.95。追氮101 kg hm^-2处理的Dualex-NSI在吐丝后18~46 d大于0.95;追氮135、169和203 kg hm^-2各处理的Dualex-NSI在各测定日期均大于0.95。SPAD 值、Dualex 值、SPAD-NSI和Dulaex-NSI均与追氮量显著相关。在拔节期追氮101 kg hm^-2 或135 kg hm^-2即可满足玉米生长对氮素的需求,获得最大的经济产量。当超过最大产量施肥量时,氮肥用量的增加对SPAD值、Dualex值、地上部生物量以及产量均无显著影响。追肥不仅可达到与氮饱和参考小区同样的产量效果,而且还可减少氮肥的施用量,减少种植者的经济投入。在本试验条件下,基施氮45 kg hm^-2,在拔节期适宜的追氮量为101 kg hm^-2或135 kg hm^-2。SPAD叶绿素仪与Dualex仪均可用来诊断玉米的氮素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施氮肥量 玉米 SPAD值 Dualex值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下冬小麦籽粒糖及淀粉累积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鱼欢 冯佰利 +4 位作者 高金锋 王鹏科 张英 刘鹏涛 杨改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0-93,101,共5页
以冬小麦小偃22为试验材料,在120 kg/hm^2施氮水平和基本苗为130-150万hm^2下,研究常规栽培(CK)、覆草栽培、地膜覆盖3种不同栽培模式灌浆期小麦籽粒可溶性总糖含量、蔗糖含量及淀粉累积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小麦籽... 以冬小麦小偃22为试验材料,在120 kg/hm^2施氮水平和基本苗为130-150万hm^2下,研究常规栽培(CK)、覆草栽培、地膜覆盖3种不同栽培模式灌浆期小麦籽粒可溶性总糖含量、蔗糖含量及淀粉累积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小麦籽粒可溶性总糖含量、蔗糖含量、淀粉含量存在差异。与常规栽培相比较,在覆草栽培条件下,可溶性总糖含量、蔗糖含量在灌浆前期高于常规栽培,在成熟期低于常规栽培;而淀粉含量始终高于常规栽培,且籽粒的饱满指数和产量均显著高于常规栽培。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可溶性总糖含量、蔗糖含量在灌浆前期高于常规栽培,在成熟期低于常规栽培;而淀粉含量始终高于常规栽培,且籽粒的饱满指数和产量均高于常规栽培。在覆草和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冬小麦器官中可溶性总糖、蔗糖的合成代谢旺盛,可溶性总糖含量、蔗糖积累量高,“库”器官中可溶性总糖、蔗糖供应充足,可溶性总糖、蔗糖的降解代谢旺盛,具有较强的同化物利用能力,为籽粒中淀粉的快速积累以及最终实现较高的粒重和产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模式 冬小麦 可溶性总糖 蔗糖 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作香露兜提高槟榔根系生长和土壤酶活性 被引量:8
9
作者 鱼欢 唐瑾暄 +4 位作者 李倩松 秦晓威 宗迎 郝朝运 白亭玉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219-2225,共7页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对槟榔单作、香露兜单作和槟榔间作香露兜3种栽培模式下根系生长发育和土壤酶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槟榔间作香露兜促进了槟榔干物质累积,且分配到根系的干物质相对增多,地下部干物质质量显著增加,对香露兜的...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对槟榔单作、香露兜单作和槟榔间作香露兜3种栽培模式下根系生长发育和土壤酶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槟榔间作香露兜促进了槟榔干物质累积,且分配到根系的干物质相对增多,地下部干物质质量显著增加,对香露兜的影响不显著;间作后显著增加槟榔叶片SPAD值,对香露兜无显著影响;间作模式下槟榔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根数目显著增多,分别比单作增加了78.64%、50.96%、81.22%,而且间作对槟榔根系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大于香露兜;槟榔间作香露兜后,土壤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槟榔单作,土壤脲酶与槟榔单作无显著差异,但显著低于香露兜单作;土壤过氧化物酶活性与根数目和根体积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槟榔与香露兜根系之间竞争较小,与槟榔单作相比,槟榔间作香露兜模式能够促进槟榔根系生长,提高土壤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香露兜 间作 根系生长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胡椒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鱼欢 祖超 +3 位作者 杨建峰 邬华松 王灿 李志刚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78-882,共5页
为了探讨氮素对胡椒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以结果胡椒为试验材料,在施养果养树肥时期,研究施氮量0、10、25、45、70 g/株等5个处理对胡椒叶片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施氮... 为了探讨氮素对胡椒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以结果胡椒为试验材料,在施养果养树肥时期,研究施氮量0、10、25、45、70 g/株等5个处理对胡椒叶片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可以提高胡椒叶片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增强SOD和P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强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延缓叶片的衰老进程。但施氮量过高或过低均可以降低胡椒叶片SOD和POD活性,增加MDA含量,加速叶片膜脂过氧化水平。因此,胡椒在施养果养树肥时,适宜施N量为25-45 g/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胡椒 活性氧代谢 叶绿素含量 蛋白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幼龄胡椒根系生长及抽穗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鱼欢 邢诒彰 +4 位作者 祖超 王灿 李志刚 杨建峰 邬华松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23,共5页
为探讨氮素营养对胡椒根系生长及花穗抽生的影响,以胡椒热引1号插条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施氮量0、1、2、3、4 g/盆共5个处理对胡椒叶片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根系生长及花穗抽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氮可以增... 为探讨氮素营养对胡椒根系生长及花穗抽生的影响,以胡椒热引1号插条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施氮量0、1、2、3、4 g/盆共5个处理对胡椒叶片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根系生长及花穗抽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氮可以增加胡椒叶片SPAD值和干物质累积,促进根系生长,总根长、总表面积、单位土壤体积的总根长、根体积均增加,花穗抽生较早且数量较多。但过量施氮会引起胡椒叶片SPAD值的降低,抑制干物质累积和根系生长发育,花穗抽生较晚,花穗数较少。因此,在本实验条件下,胡椒插条苗的适宜施氮量为1~2 g/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胡椒 根系生长 花穗抽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露兜粉的毒理学评价 被引量:4
12
作者 鱼欢 张昂 +4 位作者 马永忠 宗迎 冯丁山 吉训志 秦晓威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63-270,共8页
该文主要研究了食用香露兜粉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为相关食品的开发提供毒理学安全性依据。研究依照GB 15193.13-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90天经口毒性试验》的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香露兜粉样品低剂量组(2.00 g/kg BW)、中剂量... 该文主要研究了食用香露兜粉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为相关食品的开发提供毒理学安全性依据。研究依照GB 15193.13-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90天经口毒性试验》的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香露兜粉样品低剂量组(2.00 g/kg BW)、中剂量组(4.00 g/kg BW)、高剂量组(8.00 g/kg BW),每组20只,雌雄各半。通过一般临床观察、体重和摄食、眼部检查、血液学及血生化学检查、尿液检查、大体解剖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等评估香露兜粉亚慢性毒性。试验期间大鼠生长发育良好,雄鼠与雌鼠分别增重438 g和274 g,食物利用率分别为17.4%和13.2%,并且香露兜粉各剂量组体重、增重、食物利用率与处理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不同香露兜粉剂量组雄鼠与雌鼠的各项血常规指标、血生化指标、凝血功能指标、脏器重量及脏器/体重比值与对照处理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尿常规指标、检眼镜检查及大体解剖和组织病理检查未见明显与样品有关的异常改变。本次香露兜粉90 d经口毒性试验无可见有害作用水平(NOAEL)为雄鼠8.89 g/kg BW,雌鼠9.76 g/kg BW。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香露兜粉样品对大鼠不具有亚慢性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露兜粉 大鼠 亚慢性毒性 食用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年限胡椒品质差异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鱼欢 祖超 +2 位作者 邬华松 杨建峰 郑维全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50-854,共5页
探讨胡椒适宜的种植年限,以主栽品种热引1号胡椒为试验材料,研究种植年限分别为8 a/9 a、12 a/13 a、14 a/15 a、19 a/20 a、26 a/27 a、28 a、34 a/35 a和53 a/54 a等不同种植年限胡椒容重、千粒重及品质差异。结果表明,种植年限达到3... 探讨胡椒适宜的种植年限,以主栽品种热引1号胡椒为试验材料,研究种植年限分别为8 a/9 a、12 a/13 a、14 a/15 a、19 a/20 a、26 a/27 a、28 a、34 a/35 a和53 a/54 a等不同种植年限胡椒容重、千粒重及品质差异。结果表明,种植年限达到30 a以上的胡椒,白胡椒粒容重和胡椒碱含量显著低于30 a以前的胡椒;种植年限达53 a以上的胡椒,其不挥发性乙醚提取物含量显著低于35 a以下的胡椒;而不同种植年限间千粒重和挥发油含量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胡椒的品质及经济效益,建议胡椒种植一定年限且投产率较低时,胡椒园进行全面更新和轮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 挥发油 胡椒碱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间作香露兜对香露兜光合特性和香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鱼欢 钟壹鸣 +6 位作者 吉训志 张昂 唐瑾暄 李金双 邓文明 宗迎 秦晓威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79-787,共9页
为了研究槟榔与香露兜间作后香露兜叶片光合特性及香气成分变化,通过田间试验,比较槟榔间作香露兜处理和香露兜单作对照在叶片的光合特性和香气成分等差异。结果表明,处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叶片温度显著降低,叶片净光合速率和... 为了研究槟榔与香露兜间作后香露兜叶片光合特性及香气成分变化,通过田间试验,比较槟榔间作香露兜处理和香露兜单作对照在叶片的光合特性和香气成分等差异。结果表明,处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叶片温度显著降低,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叶温间负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水平;处理和对照叶片中共鉴定出9类31种香气成分,其中处理叶片的大量香气成分如角鲨烯、叶绿醇、新植二烯、2,3-二氢苯并呋喃、3-甲基-2-(5H)-呋喃酮、丙酮醇以及特征香气成分2-乙酰-1-吡咯啉等17种共有香气成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丙酮酸甲酯和呋喃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叶片香气成分中角鲨烯和3-甲基-2-(5H)-呋喃酮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乙酰-1-吡咯啉、角鲨烯、叶绿醇、新植二烯、2,3-二氢苯并呋喃、3-甲基-2-(5H)-呋喃酮以及丙酮醇等挥发性香气成分含量均与叶片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由此可见,槟榔间作香露兜能提高香露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并降低叶片温度,进而提高主要香气成分含量和提升香露兜叶片品质,可为槟榔林下间作香露兜高效栽培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槟榔 香露兜 光合特性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肥施用量对胡椒生长及花穗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鱼欢 邢诒彰 +4 位作者 王灿 杨建峰 李志刚 祖超 郑维全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8-442,共5页
以热引1号胡椒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0、3.5、7、10.5、14 g/株)处理对幼龄胡椒叶片SPAD值、叶片氮含量、土壤硝态氮含量、胡椒长势和花穗发育的影响及叶片氮含量与花穗发育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施氮量由0增加到7 g/株,胡椒叶片SPAD... 以热引1号胡椒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0、3.5、7、10.5、14 g/株)处理对幼龄胡椒叶片SPAD值、叶片氮含量、土壤硝态氮含量、胡椒长势和花穗发育的影响及叶片氮含量与花穗发育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施氮量由0增加到7 g/株,胡椒叶片SPAD值、叶片氮含量均逐渐增加,促进胡椒生长。施氮量为10.5~14 g/株时,胡椒叶片的SPAD值降低,叶片氮含量减少,胡椒株高和冠幅均受到抑制,开花时间晚,花量较少,且土壤中残留的硝态氮增加。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幼龄胡椒适宜的施氮量为3.5~7 g/株。在生产中,除了应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外,还应增加磷钾肥的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 施氮量 叶片氮含量 花穗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对幼龄胡椒叶片碳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鱼欢 王灿 +3 位作者 李志刚 杨建峰 祖超 郑维全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84-1789,共6页
为探讨氮素营养对胡椒叶片碳代谢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累积及相关蔗糖酶活性的影响,以胡椒‘热引1号’插条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施氮量0、1、2、3、4 g/盆共5个处理对胡椒叶片酸性转化酶(AI)活性、蔗糖合成酶(SS)活性、蔗... 为探讨氮素营养对胡椒叶片碳代谢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累积及相关蔗糖酶活性的影响,以胡椒‘热引1号’插条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施氮量0、1、2、3、4 g/盆共5个处理对胡椒叶片酸性转化酶(AI)活性、蔗糖合成酶(SS)活性、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可溶性糖、淀粉及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氮肥可以增加胡椒叶片AI、SS和SPS活性,增加可溶性糖和氮含量,施氮不足或过量均会引起胡椒叶片AI、SS和SPS活性降低。胡椒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与抽花穗时间及花穗数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淀粉含量与抽花穗时间和花穗量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胡椒开花期,可通过施肥等栽培措施增加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进而促进开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胡椒 碳代谢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丁酸对斑兰叶根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鱼欢 殷诚美 +4 位作者 秦晓威 宗迎 郝朝运 邢诒彰 白亭玉 《中国热带农业》 2019年第1期50-53,共4页
为探讨吲哚丁酸(IBA)对斑兰叶根系生长的影响,以斑兰叶根蘖苗为试验材料,研究IBA不同浓度(0、20 mg/L、60 mg/L、100 mg/L)处理对斑兰叶根系生长及干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IBA可以促进斑兰叶根系生长和干物质累积,根数目... 为探讨吲哚丁酸(IBA)对斑兰叶根系生长的影响,以斑兰叶根蘖苗为试验材料,研究IBA不同浓度(0、20 mg/L、60 mg/L、100 mg/L)处理对斑兰叶根系生长及干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IBA可以促进斑兰叶根系生长和干物质累积,根数目、总根长、总表面积、根体积及根系干物质质量均增加。IBA浓度过高时(60~100 mg/L)则会抑制斑兰叶根系生长和干物质累积。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斑兰叶根蘖苗生根的IBA浓度为2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兰叶 吲哚丁酸 根系生长 干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肥对胡椒抽穗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鱼欢 祖超 +4 位作者 杨建峰 邬华松 王灿 李志刚 郑维全 《热带农业科学》 2014年第10期28-32,共5页
为了探讨氮、磷、钾3种元素对胡椒花穗抽生及相关指标的影响大小及主要影响元素,以主栽品种‘热引1号’胡椒为试验材料,以氮(0、2.15、6.46和19.39 g/盆)、磷(0、2.16、6.66和20 g/盆)、钾(0、3.12、9.37和28.12 g/盆)肥3因素4水平进行... 为了探讨氮、磷、钾3种元素对胡椒花穗抽生及相关指标的影响大小及主要影响元素,以主栽品种‘热引1号’胡椒为试验材料,以氮(0、2.15、6.46和19.39 g/盆)、磷(0、2.16、6.66和20 g/盆)、钾(0、3.12、9.37和28.12 g/盆)肥3因素4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研究其对胡椒花穗抽生、花穗脱落、叶片SPAD值、地上部干重等相关指标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3种元素中对胡椒抽穗、花穗脱落、叶片SPAD值、植株干重影响较大的均为氮素,其次为磷或钾。分析表明,氮素对胡椒花穗抽生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 抽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椒栽培模式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9
作者 鱼欢 邬华松 +2 位作者 闫林 杨建峰 谭乐和 《热带农业科学》 2010年第3期56-61,共6页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胡椒栽培模式研究进展,包括主要品种、支柱的选择、间(混)作栽培和覆盖栽培等方面,探讨我国胡椒栽培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建议与对策,为今后胡椒科研及生产提供借鉴。
关键词 胡椒 栽培模式 研究进展 建议与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经济林下复合种植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6
20
作者 鱼欢 祖超 +4 位作者 赵青云 王辉 王华 林兴军 邬华松 《热带农业科学》 2014年第1期81-84,共4页
经济林下复合种植是近几年发展较快、能够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发展模式。海南省发展经济林下复合种植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种植管理比较粗放、规模化和产业化程度低、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劳动力短缺等问题。为此提出发展对... 经济林下复合种植是近几年发展较快、能够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发展模式。海南省发展经济林下复合种植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种植管理比较粗放、规模化和产业化程度低、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劳动力短缺等问题。为此提出发展对策,为经济林下复合种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林 复合栽培 现状与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