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
作者 闵杰青 田锦润 +7 位作者 李霁伟 魏骊铮 王鹏 曹彦洁 何文姬 樊茂 张倩 杨云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34-38,共5页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I)研究柔红霉素致滇南小耳猪急性期心肌损伤的左心室应变特点及心肌病理改变。方法选取滇南小耳猪6只,常规给予麻醉后连接心电图电极,予柔红霉素进行静脉推注,制成心脏毒性急性期动物模型,并于给药前和给药...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I)研究柔红霉素致滇南小耳猪急性期心肌损伤的左心室应变特点及心肌病理改变。方法选取滇南小耳猪6只,常规给予麻醉后连接心电图电极,予柔红霉素进行静脉推注,制成心脏毒性急性期动物模型,并于给药前和给药后3 d进行心脏超声数据获取、抽血进行cTnT测定,处死后进行心脏、肝脏的病理检测。超声参数获取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Dd)、二尖瓣舒张期血流E峰速度、A峰速度及E/A比值、自动计算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左心室分层纵向应变参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期心肌损伤给药前后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室间隔舒张末厚度(IVSd)左室后壁舒张末厚度(PWd),M型测量左心室EF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给药后血清cTnT浓度虽然逐步升高,但一直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较给药前所测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肝脏和心肌细胞不同程度出现水肿、充血表现,心内膜出现玻璃样变和粘液样变。给药前后左心室整体和心内膜层的GLS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间层及心外膜层的GLS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蒽环类药物对心肌会产生急性期的心肌损伤,病理结果支持心肌细胞的损伤。同时常规测量心腔大小以及EF不能及时反应出心肌的功能损伤,应用2D-STI技术测量左心室纵向应变以及心内膜层中心应变相较于传统心脏超声数据如EF等能够更敏感地发现应用蒽环类药物后的心脏毒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追踪 蒽环类药物 柔红霉素 动物 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剑突下三尖瓣环位移半定量评估漏斗胸患儿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魏骊铮 闵杰青 +4 位作者 洪伟 田锦润 何文姬 张俊 梁超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444-447,460,共5页
目的探究和分析改良剑突下三尖瓣环位移(displacement of tricuspid annulus under sword protrusion,SEATAK)半定量评估漏斗胸患儿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0例漏斗... 目的探究和分析改良剑突下三尖瓣环位移(displacement of tricuspid annulus under sword protrusion,SEATAK)半定量评估漏斗胸患儿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0例漏斗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来本院进行体检的40名正常儿童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两组受试儿童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漏斗胸患儿与健康儿童以及漏斗胸患儿术前、术后的胸骨旁三尖瓣收缩期位移(tricuspid annular plane systolic excursion,TAPSE)、SEATAK、右心室Tei指数(right ventricular Tei index,RV-Tei)、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igh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area change,RVFAC)、右心室射血分数(righ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RVEF)等右心室功能参数。结果漏斗胸患儿TAPSE、SEATAK、RV-Tei、RVFAC、RVEF均显著低于健康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漏斗胸患儿术后的TAPSE、SEATAK、RV-Tei、RVFAC、RVEF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漏斗胸患儿SEATAK减低的程度与TAPSE呈正相关(r=0.692,P<0.001),SEATAK减低的程度与RVFAC呈正相关(r=0.715,P<0.001);术后SEATAK增高的程度与TAPSE呈正相关(r=0.73,P<0.05)。术后,学龄前期组与学龄期组患儿SEATAK、TAPSE及RVFAC增高较青春前期组及青春期组患者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EATAK半定量评估漏斗胸患儿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突下三尖瓣环位移 半定量评估 漏斗胸 右心室 收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对儿童漏斗胸手术右心室随访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闵杰青 田锦润 +3 位作者 洪伟 魏骊铮 曹彦洁 王华平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116-119,共4页
目的分别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三尖瓣环位移以及CT检查的haller指数(HI)对漏斗胸术前、术后半年患儿进行检查随访,探讨在临床上应用超声技术评估漏斗胸患儿右心室收缩功能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7年3月至2018... 目的分别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三尖瓣环位移以及CT检查的haller指数(HI)对漏斗胸术前、术后半年患儿进行检查随访,探讨在临床上应用超声技术评估漏斗胸患儿右心室收缩功能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在昆明市儿童院确诊漏斗胸并进行手术的患儿48例。超声心动图分别测量M型右心室大小(RVD)、M型三尖瓣环位(TAPSE)、三尖瓣环径(TVAD)、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三尖瓣隔瓣附着点(TMAD1)、三尖瓣前瓣附着点(TMAD2)、三尖瓣环连线中点收缩期峰值位移(TMADm)以及右心室纵向缩短分数(TMAD%)。胸部CT测量HI。结果术前与术后半年RVD、TAPSE、TVAD及H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各项指标术后半年比术前增高。TMAD%有统计学差异(P <0.05)。TMAD1、TMAD2、TMADm术后半年较术前有所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常规超声心动图结合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漏斗胸术前术后进行心脏结构以及功能的评估是一种可靠的方法,运用多种指标一起进行综合评估,为漏斗胸的心脏压迫情况以及右心室收缩功能损害情况提供客观依据,可以用于漏斗胸患儿的治疗随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斗胸 三尖瓣环位移 斑点追踪 右心室收缩功能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创超声检测SVV、CI联合ΔVpeakCA-PLR在儿童脓毒症休克容量复苏反应性中评估价值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魏骊铮 李斌 闵杰青 《四川医学》 CAS 2022年第4期357-363,共7页
目的探讨无创超声检测每搏量变异度(SVV)、心脏指数(CI)联合被动抬腿试验前后颈总动脉峰流速的变异度(ΔVpeakCA-PLR)在儿童脓毒症休克容量复苏反应性中评估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91例儿童脓毒症休克患儿... 目的探讨无创超声检测每搏量变异度(SVV)、心脏指数(CI)联合被动抬腿试验前后颈总动脉峰流速的变异度(ΔVpeakCA-PLR)在儿童脓毒症休克容量复苏反应性中评估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91例儿童脓毒症休克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均在液体复苏前后应用无创超声监测SVV、CI、每搏输出量指数(SVI)、ΔVpeakCA-PLR等,根据液体复苏前后SVI升高率(△SVI)分为无反应组(39例,△SVI<10%)、有反应组(52例,△SVI≥10%),比较两组基线资料、SVV、CI、VpeakCA-PLR、SVI及各参数液体复苏前后变化率,应用Pearson及偏相关分析SVV降低率、CI升高率、ΔVpeakCA-PLR与△SVI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ROC下面积(AUC)分析SVV降低率、CI升高率、ΔVpeakCA-PLR评估容量反应性价值。结果无反应组肺水肿患儿占比高于有反应组(P<0.05);液体复苏前有反应组SVV高于无反应组,CI、SVI、VpeakCA-PLR低于无反应组(P<0.05);有反应组液体复苏后SVV低于复苏前,CI、SVI、VpeakCA-PLR高于复苏前(P<0.05),而无反应组液体复苏前后SVV、CI、SV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复苏后,有反应组SVV低于无反应组,CI、SVI、VpeakCA-PLR高于无反应组(P<0.05);SVV降低率、CI升高率、ΔVpeakCA-PLR与△SVI呈正相关(P<0.05);将肺水肿控制后,SVV降低率、CI升高率、ΔVpeakCA-PLR仍与△SVI相关(P<0.05);SVV+CI+ΔVpeakCA-PLR评估容量有反应的AUC最大。结论无创超声检测容量复苏前后SVV、CI、ΔVpeakCA-PLR变化能有效评估儿童脓毒症休克患儿容量复苏反应性,为临床后续治疗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超声 SVV CI ΔVpeakCA-PLR 儿童脓毒症休克 容量复苏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婴幼儿不完全性川崎病急性期超声心动图特征
5
作者 魏骊铮 闵杰青 +5 位作者 田锦润 曹彦洁 潘鹏 王鹏 杨云娟 罗云娇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9期114-118,共5页
目的分析云南省婴幼儿不完全性川崎病(in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IKD)急性期超声心动图特征以及冠脉扩张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昆明市儿童医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住院的291例3岁以下川崎病患儿,其中113例IKD患儿,179例完全性川... 目的分析云南省婴幼儿不完全性川崎病(in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IKD)急性期超声心动图特征以及冠脉扩张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昆明市儿童医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住院的291例3岁以下川崎病患儿,其中113例IKD患儿,179例完全性川崎病(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CKD)患儿,对其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2组患儿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2组动脉内径、Z值、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diastolic velocity,PDV)和平均血流速度(mean diastolic velocity,MDV)。根据患儿是否发生冠状动脉扩张,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冠状动脉扩张的危险因素。结果(1)IKD组患儿合并冠状动脉损伤较CKD组严重(P<0.05),且年龄越小,合并冠状动脉损伤越严重;2组合并冠脉扩张患儿前降支PDV与MD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冠脉内径Z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IKD冠状动脉扩张的潜在危险因素,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持续发热时间≥5 d(OR=1.408,P=0.006)、C反应蛋白水平≥0.8 ng/L(OR=1.396,P=0.003)、白细胞计数≥20×109/L(OR=1.382,P=0.002)、血清白蛋白≥135 g/L(OR=1.867,P=0.004)是冠状动脉扩张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不完全性川崎病婴幼儿发病率高,临床表现不明显,易导致病情延误,应当引起临床重视。Z值可以客观评价冠状动脉损害程度。且年龄越小,冠状动脉损伤越严重,超声心动图对早期诊断冠脉病变及治疗后效果评估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婴幼儿 IKD 急性期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64排CT及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漏斗胸患儿术后右心功能改善的可行性 被引量:1
6
作者 魏骊铮 何文姬 +2 位作者 曹彦洁 王鹏 闵杰青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4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64排CT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评价漏斗胸患儿术后右心功能改善程度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了我院2015年—2017年诊断为漏斗胸并接受胸外科手术的漏斗胸患儿102例。漏斗胸患儿术前、术后都进行胸部CT及TTE检查,分析比较患儿术... 目的:探讨利用64排CT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评价漏斗胸患儿术后右心功能改善程度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了我院2015年—2017年诊断为漏斗胸并接受胸外科手术的漏斗胸患儿102例。漏斗胸患儿术前、术后都进行胸部CT及TTE检查,分析比较患儿术前术后CT指标:胸骨最凹处与相应胸椎前缘距离值a、胸廓宽径最大值b、Haller指数b/a;TTE指标:三尖瓣环径、三尖瓣环位移(TAPSE)及右室舒张末径(RVD)。结果:漏斗胸患儿术前与术后CT指标中的Haller指数具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 <0.05),患儿术前术后TTE指标中的三尖瓣环径、RVD和TAPSE也具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 <0.05)。结论:利用64排CT及TTE评价漏斗胸患儿右心功能改善程度的可行性较好,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和运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CT 经胸超声心电图(TTE) 漏斗胸患儿 右心功能改善程度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应变成像技术对云南省川崎病儿童左心功能的定量评价
7
作者 何文姬 魏骊铮 闵杰青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1期52-53,共2页
目的:评价在川崎病研究中二维应变成像技术(STI斑点追踪技术)的应用价值,并对急性期川崎病患儿左心收缩功能评价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急性期川崎病患儿29例,包括冠状动脉扩张者8例,另选正常儿童30例,对2组患者左心室心尖2腔心切面、4... 目的:评价在川崎病研究中二维应变成像技术(STI斑点追踪技术)的应用价值,并对急性期川崎病患儿左心收缩功能评价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急性期川崎病患儿29例,包括冠状动脉扩张者8例,另选正常儿童30例,对2组患者左心室心尖2腔心切面、4腔心切面的二维图像进行记录,对SLr应变率、SL左室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径向应变率(SRr)进行分别测量。结果:(1)KD急性期患儿组左室收缩功能常规指标EF和FS与正常对照组(见表一),得出P>0.05,结果,统计学未形成意义。(2)KD急性期患儿组左室纵向收缩功能低于正常对照组(表二),KD急性期患儿后间隔基底段、后间隔中间段、侧壁基底段、侧壁中间段、下壁基底段、下壁中间段、前壁基底段、前壁中间段中除前壁基底段和中间段(P>0.05)外6个节段收缩期峰值SL、SLr均低于正常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川崎病患儿在急性期冠状动脉扩张与否均会降低左室短轴和长轴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左心室功能 二维应变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斑点追踪技术测量三尖瓣环位移评价漏斗胸患儿右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 被引量:6
8
作者 闵杰青 洪伟 +2 位作者 何文姬 魏骊铮 杨云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111-113,共3页
目的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三尖瓣环位移对漏斗胸术前、术后患儿与正常对照组的对照研究,探讨在临床上应用该技术评估漏斗胸患儿右心室收缩功能变化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7年2月至8月心脏外科进行治疗的漏斗胸... 目的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三尖瓣环位移对漏斗胸术前、术后患儿与正常对照组的对照研究,探讨在临床上应用该技术评估漏斗胸患儿右心室收缩功能变化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7年2月至8月心脏外科进行治疗的漏斗胸患儿38例作为漏斗胸组,同时另选50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三尖瓣环室间隔收缩期峰值位移(TMAD1)、三尖瓣环右心室游离壁收缩期峰值位移(TMAD2)、三尖瓣环连线中点收缩期峰值位移(TMADm)以及右心室纵向缩短分数(TMAD%).结果漏斗胸患儿组的TMAD1、TMAD2、TMADm以及TMAD%值均小于正常对照组儿童(P<0.05).漏斗胸患儿经手术后,其TMAD1、TMAD2、TMADm以及TMAD%值,术后均较术前有所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斑点追踪测定三尖瓣环位移可以准确、简洁的评价漏斗胸患儿右心室收缩功能情况,.但对于手术后的数据改善情况评价,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斗胸 三尖瓣环位移 右心室收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