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三腔二囊管行肠内营养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方宏才 詹文波 +2 位作者 张建平 余涛 魏远江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3494-3495,共2页
目的探讨经三腔二囊管行肠内营养(EN)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GEVB)手术患者术前营养支持治疗中的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准备行手术治疗的肝硬化GEVB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置入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冲洗吸引无出血后即经... 目的探讨经三腔二囊管行肠内营养(EN)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GEVB)手术患者术前营养支持治疗中的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准备行手术治疗的肝硬化GEVB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置入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冲洗吸引无出血后即经中心胃管行术前肠内营养(EN)2周;比较EN前后患者营养水平(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周径、白蛋白、前白蛋白)、肝功能(ALT、AST、TBIL)的变化;并观察分析EN后再出血情况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EN后,患者营养状况明显改善(P<0.05),而对肝功能则无显著影响(P>0.05)。肠内营养期间患者耐受良好,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患者均顺利接受了手术。结论三腔二囊管不仅可用于GEVB的紧急止血,还可运用于该类患者止血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肝硬化 三腔二囊管 肠内营养 术前营养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例意外胆囊癌的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2
2
作者 方宏才 詹文波 +3 位作者 周红华 张建平 余涛 魏远江 《江西医药》 CAS 2017年第2期121-122,共2页
目的分析与总结9例意外胆囊癌的临床资料特点及手术方式,提高意外胆囊癌的规范化治疗和远期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1295例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或术后意外发现胆囊癌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及手术方式进... 目的分析与总结9例意外胆囊癌的临床资料特点及手术方式,提高意外胆囊癌的规范化治疗和远期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1295例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或术后意外发现胆囊癌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及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病理诊断。结果 9例意外胆囊癌患者中女性6例,男性3例,根治性切除5例,姑息性手术1例,仅行LC手术3例,随访时间7个月至3年,总的3年生存率55.6%,其中T1a期患者仅行LC手术3年生存率100%。结论意外胆囊癌进行规范化的外科治疗可以提高远期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 意外胆囊癌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介导内质网应激诱导的肝星状细胞坏死
3
作者 魏远江 李书 +2 位作者 余涛 张建平 方宏才 《江西医药》 CAS 2019年第11期1346-1349,共4页
目的探查受体相关作用蛋白激酶3(RIP3)是否在内质网应激(ERS)调控下表达并促进细胞坏死。方法⑴采用毒胡萝卜素(TG)刺激肝星状细胞T6诱导ERS,再运用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ERS标识蛋白(BIP)、RIP3的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 目的探查受体相关作用蛋白激酶3(RIP3)是否在内质网应激(ERS)调控下表达并促进细胞坏死。方法⑴采用毒胡萝卜素(TG)刺激肝星状细胞T6诱导ERS,再运用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ERS标识蛋白(BIP)、RIP3的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⑵利用小干扰RNA(siRNA)抑制RIP3表达,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⑶利用ERS特异性抑制剂4-PBA,检测BIP、RIP3表达变化。结果TG可诱导T6发生ERS并导致细胞坏死,siRNA抑制RIP3表达可缓解ERS导致的细胞坏死;4-PBA抑制ERS的同时可抑制RIP3的表达。结论RIP3可在ERS调控下表达并促进细胞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关作用蛋白激酶3 内质网应激 细胞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胃后壁间质瘤“开关”式切除与楔形切除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4
作者 方宏才 吴琪芳 +5 位作者 李书 魏远江 张建平 詹文波 周红华 余涛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20期3058-3060,共3页
目的探讨胃后壁间质瘤行腹腔镜"开关"式与楔形切除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61例胃后壁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33例施行腹腔镜"开关式"切除术(观察组),28例施行腹腔镜胃后壁楔形切除术(对照... 目的探讨胃后壁间质瘤行腹腔镜"开关"式与楔形切除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61例胃后壁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33例施行腹腔镜"开关式"切除术(观察组),28例施行腹腔镜胃后壁楔形切除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无一例中转开腹,对照组5例中转开腹(P=0. 016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缘完整性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随访6~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对照组随访8~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两组患者均为低危组,均无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胃后壁间质瘤"开关"式切除术简单、易行,相较楔形切除术,降低了中转开腹率,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出血量,肿瘤完整切除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胃壁组织,更符合无瘤手术原则,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胃肠道间质瘤 开关式切除术 楔形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软组织肉瘤不同手术方式疗效评价与对比研究
5
作者 周红华 李昕 +1 位作者 魏远江 白先忠 《江西医药》 CAS 2016年第9期892-895,共4页
目的探讨后腹腔软组织肉瘤(retroperitoneal soft-tissue sarcoma,RSTS)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2008年1月-2015年10月住院的腹膜后肿瘤手术71例患者,完全切除31例(43.6%),联合多脏器切除23例(32.4%),姑息性切除8例(11.3%),活检9例(1... 目的探讨后腹腔软组织肉瘤(retroperitoneal soft-tissue sarcoma,RSTS)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2008年1月-2015年10月住院的腹膜后肿瘤手术71例患者,完全切除31例(43.6%),联合多脏器切除23例(32.4%),姑息性切除8例(11.3%),活检9例(12.7%)。其中下腔静脉等血管手术4例。结果整体切除(包括完全切除与联合多脏器切除)术后1,3,5年局部复发率(Local recurrence rate,LRR)分别为26.7%、86.7%,100%,复发中位时间17.5个月;1年、3年、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100%、93.3%、40%,中位生存时间56个月;3年、5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分别为83.4%、33.4%。结论早期诊断困难,完整切除困难,术后极易复发,均增加了手术难度与风险,整体切除是RSTS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方式、切缘、AJCC分期是影响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相关预后因素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腹腔软组织肉瘤 手术 评价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丝逆退法”在螺旋型鼻肠管置入术中的试验性探索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红华 方宏才 +5 位作者 魏远江 张建平 李牧其 李书 余涛 詹文波 《江西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332-335,共4页
目的探索"导丝逆退法"在螺旋型鼻肠管置入术中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我院诊断中重症、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二组,"导丝逆退法"置管术为试验组40例,常规置入法为... 目的探索"导丝逆退法"在螺旋型鼻肠管置入术中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我院诊断中重症、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二组,"导丝逆退法"置管术为试验组40例,常规置入法为对照组40例。结果以到达屈氏韧带以下的空肠起始部为置管成功,两组间置管成功率的比较95.0%(38/40)VS 62.5%(25/40),两组间有差异性(χ^2=12.654,P=0.000,P<0.05)。单因素分析插管时间(T=-3.594,P=0.001)、尝试次数(T=9.292,P=0.010)、能否耐受(χ^2=5.0,P=0.025)、恶心呕吐感(χ^2=7.04,P=0.008)是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结论"导丝逆退法"插入螺旋型鼻肠管的方法有简单易操作性、微创伤性与科学合理性,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丝逆退法 螺旋型鼻肠管 肠内营养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M32单片机的便携式自拍四旋翼飞行器 被引量:1
7
作者 乔宏飞 魏远江 李刚 《电子制作》 2018年第7期23-25,共3页
本文选用STM32F1系列单片机作为四旋翼飞行器为核心,采用模糊神经网络PID算法控制飞行器的电机的转速,通过陀螺仪把检测在空中的姿态反馈给单片机,单片机将接收的控制命令解析出姿态角后和反馈的当前的姿态进行对比、整合,从而控制飞行... 本文选用STM32F1系列单片机作为四旋翼飞行器为核心,采用模糊神经网络PID算法控制飞行器的电机的转速,通过陀螺仪把检测在空中的姿态反馈给单片机,单片机将接收的控制命令解析出姿态角后和反馈的当前的姿态进行对比、整合,从而控制飞行器在空中的飞行姿态。飞行器与遥控器通过蓝牙连接,将摄像机的画面发送到手机终端。该飞控具有可靠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FID STM32单片机 四旋翼飞行器系统 模糊神经网络PID算法 陀螺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码技术校园卡充值APP系统的设计
8
作者 乔宏飞 魏远江 李刚 《电子制作》 2018年第3期49-50,88,共3页
根据现代学生充卡存在排队耗时长、不便利等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二维码技术校园卡充卡APP校园卡充值系统。该APP系统在云端建立数据库,并利于云服务器作为访问点,直接通过校园卡独立的二维码进行实时付款及余额查询。通过手机服务端... 根据现代学生充卡存在排队耗时长、不便利等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二维码技术校园卡充卡APP校园卡充值系统。该APP系统在云端建立数据库,并利于云服务器作为访问点,直接通过校园卡独立的二维码进行实时付款及余额查询。通过手机服务端(API)实现信息查询、密码修改、转账充值、失卡挂失、公共通信缴费等增加APP的实用性和便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FID 校园卡 APP 云服务器 二维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数字计算器
9
作者 周孟强 魏远江 李刚 《电子制作》 2018年第7期77-79,共3页
本文以STC89C52单片机为核心,采用4×4的矩阵键盘输入数字,可以实现加、减、乘、除的运算,然后在LCD12864上显示输入的过程和计算结果,同时蜂鸣器报警。该系统有电路结构简单,开发成本低、操作方便等优点。
关键词 单片机 计算器 LCD12864 四则运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腋下组织肌间静脉血栓形成机制及治疗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程明 方宏才 魏远江 《现代医学》 2016年第10期1341-1344,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腋下组织肌间静脉血栓的形成及治疗方法。方法:以本院普通外科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32例行乳腺癌根治术后发生腋下组织肌间静脉血栓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行相同手术治疗未发生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腋下组织肌间静脉血栓的形成及治疗方法。方法:以本院普通外科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32例行乳腺癌根治术后发生腋下组织肌间静脉血栓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行相同手术治疗未发生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凝血指标差异;在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抗凝及溶栓治疗10 d后再对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凝血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前的彩色多普勒检测指标PSV为(34.6±12.9)cm·s^(-1)、EDV为(12.7±5.3)cm·s^(-1)、TAMAX为(19.8±8.4)cm·s^(-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的PI、RI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的APTT为(23.1±3.9)s、PT为(11.8±2.3)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的FIB为(4.3±0.7)g·L^(-1)、DD为(351.6±98.9)μg·L^(-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SV、EDV、TAMAX值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的PI、RI值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PTT、PT值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的Fib、DD值较治疗前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手术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是发生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积极采取抗凝、溶栓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下组织 肌间静脉血栓 治疗方法
原文传递
银质针联合乙哌立松治疗腰部肌筋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琴琴 魏远江 +4 位作者 李宜红 胡柳生 严雄 童赟 王礼彬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0年第4期282-285,共4页
目的探讨银质针联合乙哌立松治疗腰部肌筋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住院确诊为腰部肌筋膜炎的患者共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银质针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40例。银质针组采用单纯银质针治... 目的探讨银质针联合乙哌立松治疗腰部肌筋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住院确诊为腰部肌筋膜炎的患者共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银质针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40例。银质针组采用单纯银质针治疗;联合治疗组在银质针治疗的同时给患者口服乙哌立松。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法在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 d、1周及1、3、6个月时对患者腰背部疼痛及功能情况进行评估。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根据VAS改善情况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结束后1周及1、3、6个月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联合治疗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低于银质针组(P均<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银质针组优效21例,良效12例,优良率82.5%;联合治疗组优效25例,良效11例,优良率90.0%;联合治疗组优良率明显高于银质针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银质针联合口服乙哌立松可有效缓解腰部肌筋膜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腰肌功能,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松弛药 中枢性 乙哌立松 腰骶部 筋膜炎 银质针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