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汁和胃泌素在小儿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
作者 魏菊荣 金润铭 +4 位作者 周少明 罗宏英 王莉 白大明 李成荣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87-290,共4页
目的探讨酸和胆汁反流在小儿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的发生情况以及胆汁和胃泌素在小儿GERD中的作用。方法根据内镜检查结果将GERD分为反流性食管炎(RE)组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共检测42例。同时应用便携式食管pH监测仪及胆汁监测仪... 目的探讨酸和胆汁反流在小儿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的发生情况以及胆汁和胃泌素在小儿GERD中的作用。方法根据内镜检查结果将GERD分为反流性食管炎(RE)组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共检测42例。同时应用便携式食管pH监测仪及胆汁监测仪对其进行24hpH监测及胆汁联合监测,对相应病例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进行空腹血清胃泌素(GS)测定,同期检测13例无胃食管反流症状并排除了消化道及严重全身器质性疾病的儿童作为对照。结果42例患儿中24例为RE(内镜检查存在食管下段黏膜充血等病损),18例为NERD(内镜检查黏膜正常)。GERD患儿pH<4及胆红素吸收值≥0.14的总时间百分比、酸及胆汁反流的总次数和反流>5min的次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RE组的食管酸暴露时间(pH<4)及胆红素吸收值≥0.14的时间百分比较NERD组明显增高(P<0.05)。NERD组6例(33.3%)、RE组16例(66.7%)出现酸和胆汁混合反流(P<0.01)。RE组和NERD组血清GS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且RE组的血清GS浓度明显高于NERD组(P<0.05)。结论小儿GERD中以混合反流为主,胆汁反流在小儿GERD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GS的分泌异常可能参与了小儿GERD的发病过程。在小儿GERD的发展过程中,GS和胆汁反流可能起正性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胆汁反流 胃泌素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在小儿慢性胃炎伴胃食管返流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魏菊荣 周少明 +1 位作者 罗宏英 赵维玲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0-71,共2页
关键词 慢性胃炎 胃食管反流病 幽门螺杆菌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和胆汁反流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魏菊荣 周少明 +2 位作者 罗宏英 白大明 李成荣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51-852,共2页
目的探讨酸和胆汁反流在小儿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的作用及这两种反流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便携式pH监测仪及胆汁监测仪同步监测12例GERD患儿及11例健康儿童的食管内24 h pH变化和胆汁反流情况。结果GERD组食管酸暴露时间(pH<4)较对... 目的探讨酸和胆汁反流在小儿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的作用及这两种反流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便携式pH监测仪及胆汁监测仪同步监测12例GERD患儿及11例健康儿童的食管内24 h pH变化和胆汁反流情况。结果GERD组食管酸暴露时间(pH<4)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食管胆汁反流采用胆红素吸收值≥0.14的时间百分比表示,GERD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且85%GERD患儿存在酸和胆汁混合反流。结论胆汁反流和酸反流同样常见于GERD患儿,在小儿GER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同步监测食管内pH及胆汁变化对小儿GERD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胃酸 胆汁 24h pH与胆红素监测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胃胆囊运动功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魏菊荣 夏焙 +1 位作者 周少明 罗宏英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6-137,共2页
目的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儿胃和胆囊排空运动功能,探讨胃、胆囊运动功能与FD的关系。方法对30例FD患儿与20例健康儿童于空腹和试餐后行B 超检查测算胃窦面积、胆囊容积和胃、胆囊排空车。结果FD组空腹胃窦面积较... 目的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儿胃和胆囊排空运动功能,探讨胃、胆囊运动功能与FD的关系。方法对30例FD患儿与20例健康儿童于空腹和试餐后行B 超检查测算胃窦面积、胆囊容积和胃、胆囊排空车。结果FD组空腹胃窦面积较对照组大,分别为3.2cm2±0.8cm2与2.6cm2±0.9cm2(P<0.05);餐后30、60、90、120 min的胃排空率[(min)%]分别为9.3±7.0、25.9 ±10.1、32.8± 11.3、44.6±10.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1),FD组的胆囊排空率[(min)%]餐后 30、60、90、120 min分别为 56. 9 ±10. 2、71.9± 9 2、84.9±5.8、90.2±5.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FD儿不仅有胃排空障碍,且胆囊运动功能亦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排空 胆囊运动 功能性消化不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感染在小儿发热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周少明 魏菊荣 +3 位作者 罗宏英 白大明 王缨 刘磊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4年第3期28-29,共2页
目的 分析各种发热疾病中EB病毒感染阳性率 ,了解其在小儿急性发热性疾病中的作用。方法 住院患儿 15 7例 ,0 .5~ 14岁 ,平均 4 .5岁 ,其中 ,男 96例 ,女 6 1例。其血液标本应用PCR荧光半定量技术进行分析 ,同时应用 4 8例正常体检... 目的 分析各种发热疾病中EB病毒感染阳性率 ,了解其在小儿急性发热性疾病中的作用。方法 住院患儿 15 7例 ,0 .5~ 14岁 ,平均 4 .5岁 ,其中 ,男 96例 ,女 6 1例。其血液标本应用PCR荧光半定量技术进行分析 ,同时应用 4 8例正常体检患儿血液标本进行对照。卡方检验。结果  15 7例患儿血液EB病毒DNA检测共 5 1例阳性 ,阳性率为 32 .4 7% ,对照组 4 8例 ,1例阳性 ,阳性率为 2 .0 8% (χ2 =30 37,P <0 .0 1)。其中 ,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阳性率较高 (75 .0 0 % ) ,川崎病、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亦较高 ,分别为 31.2 5 %、38.10 %和 33.33%。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为 12 .0 0 % ,其他为 10 .0 0 %。结论 EB病毒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化脓性扁桃体炎以及川崎病等均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 ,表明EB病毒是小儿急性发热性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感染 小儿 发热疾病 PCR技术 血液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营养不良儿童出院后营养恢复状况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慧慧 魏菊荣 +3 位作者 周文静 徐群 聂丽华 李伶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82-886,共5页
目的了解住院期间存在中度、重度营养不良的儿童出院后营养恢复状况。方法住院期间给予中度或重度营养不良的患儿营养支持治疗,并进行定期出院后随访及营养指导。以患儿年龄别体重及年龄别身高Z评分均>-2 SD作为结束随访的营养目标... 目的了解住院期间存在中度、重度营养不良的儿童出院后营养恢复状况。方法住院期间给予中度或重度营养不良的患儿营养支持治疗,并进行定期出院后随访及营养指导。以患儿年龄别体重及年龄别身高Z评分均>-2 SD作为结束随访的营养目标。结果入选中度或重度营养不良患儿共298名,其中174例(58.4%)达到结束随访标准,失访100例(33.6%),死亡18例(6.0%),随访18个月仍未达结束随访标准者6例(2.0%)。外科重度营养不良患儿中达到结束随访标准的比例高于内科(P<0.05),重度营养不良患儿失访率高于中度营养不良患儿(P<0.05)。消瘦患儿达到结束随访标准的高峰期为出院后3个月,生长迟缓患儿为出院后3~6个月。到出院后1年,各型营养不良患儿达到结束随访标准的比例均超过80%。结论坚持随访的营养不良患儿大部分在出院后1年内可达到预期营养目标,生长迟缓患儿的营养恢复较消瘦患儿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 营养恢复 随访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窒息后新生儿胃食管返流初步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安琪 魏菊荣 孙玲玲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56-557,共2页
关键词 窒息 新生儿 胃食管返流 并发症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口服补液盐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少明 朱锦善 +2 位作者 罗宏英 魏菊荣 白大明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7年第6期43-45,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口服补液盐(ORS)在小儿腹泻病中的止泻作用和预防小儿腹泻病合并脱水以及纠正轻、中度脱水的临床效果。方法511例腹泻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08例和203例,治疗组应用中药ORS口服,对照组应用蒙脱石及静脉输液治... 目的观察中药口服补液盐(ORS)在小儿腹泻病中的止泻作用和预防小儿腹泻病合并脱水以及纠正轻、中度脱水的临床效果。方法511例腹泻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08例和203例,治疗组应用中药ORS口服,对照组应用蒙脱石及静脉输液治疗,观察12小时、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预防小儿腹泻病脱水的效率分别为89.74%和94.22%(χ2=0.34,P>0.05);对轻中度脱水的改善率分别为93.04%和94.70%(χ2=0.53,P>0.05);止泻的疗效分别为95.45%和96.06%(χ2=0.01,P>0.05),其中,对轻度脱水在12小时、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的纠正率分别为36.87%、35.34%;70.71%、77.44%;89.39%、96.24%;100%、100%。各组P>0.05,中度脱水的纠正率为15.36%、22.22%(χ2=0.34,P>0.05);34.38%、66.67%(χ2=4.81,P<0.05);56.25%、94.44%(χ2=8.00,P<0.01);68.75%和100%(χ2=7.03,P<0.01)。结论中药ORS具有明显的止泻作用,可以预防腹泻病患儿出现脱水征,对轻中度脱水患儿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对轻度脱水尤为明显,对中度脱水患儿在前12小时的改善较好,中度脱水持续的时间越长,其效果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补液盐 腹泻病 脱水 止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窒息后新生儿24小时食管PH值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安琪 叶明 +2 位作者 魏菊荣 孙玲玲 吕元红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78-179,共2页
【目的】 探讨出生窒息对新生儿胃肠运动的影响。 【方法】 用便携式 2 4hPH记录仪动态监测 3 0例不同程度窒息后新生儿和 15例对照新生儿的 2 4h食管PH值。 【结果】 窒息组反映胃食管返流的各项参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其中返流... 【目的】 探讨出生窒息对新生儿胃肠运动的影响。 【方法】 用便携式 2 4hPH记录仪动态监测 3 0例不同程度窒息后新生儿和 15例对照新生儿的 2 4h食管PH值。 【结果】 窒息组反映胃食管返流的各项参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其中返流指数窒息组 /对照组为 7.8/1.9,返流次数为 13 9/3 1。返流 >5min的次数 6.1/0 .9,最长返流时间 2 5 .1/4 .5 ;PH <4总时间 162 /2 1,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重度窒息组各项返流指数明显低于轻度窒息组 (P <0 .0 1)。 【结论】 窒息后新生儿胃食管返流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窒息 新生儿 胃食管返流 氢离子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用药治疗小儿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少明 魏菊荣 +1 位作者 罗宏英 周雅燕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10期892-892,共1页
目的 探讨一种治疗小儿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NUD)的新方法。方法 治疗组 60例用阿莫西林、丽珠得乐、西米替丁 (甲氰咪胍 )及多潘立酮 (吗丁啉 )四联治疗 ,1个月为一疗程 (其中阿莫西林只连用 2周 )。应用剂量 :阿莫西林5 0~ 10 0mg/ (... 目的 探讨一种治疗小儿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NUD)的新方法。方法 治疗组 60例用阿莫西林、丽珠得乐、西米替丁 (甲氰咪胍 )及多潘立酮 (吗丁啉 )四联治疗 ,1个月为一疗程 (其中阿莫西林只连用 2周 )。应用剂量 :阿莫西林5 0~ 10 0mg/ (kg·d)分 3次口服 ;丽珠得乐 5~ 8mg/ (kg·d)分 3次口服 ;西米替丁 5~ 10mg/ (kg·d)晚上顿服或分早晚 2次口服 ;多潘立酮 0 3mg/ (kg·d)分 3次口服。对照组 15例 ,单用多潘立酮 1个月 ,剂量同前。结果 治疗组 1个疗程后全部患儿 ( 10 0 % )症状消失 ;对照组 1个疗程后 10例 ( 67% )症状消失 ,( χ2 =2 1 4,P <0 0 1)。结论 应用阿莫西林、丽珠得乐、西米替丁、多潘立酮四种药物联合治疗小儿NUD比单用多潘立酮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治疗 儿童 联合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儿童胆汁返流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少明 罗宏英 +1 位作者 魏菊荣 白大明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51-452,共2页
目的 研究胆汁返流患儿中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阳性率 ,探索Hp感染在胆汁返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小儿胃镜诊断慢性胃炎伴胆汁返流 ,检测血清Hp抗体 ,应用13 C Hp尿素呼气法及Hp PCR DNA检测 ,诊断Hp感染。并进行 χ2 检验。结果... 目的 研究胆汁返流患儿中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阳性率 ,探索Hp感染在胆汁返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小儿胃镜诊断慢性胃炎伴胆汁返流 ,检测血清Hp抗体 ,应用13 C Hp尿素呼气法及Hp PCR DNA检测 ,诊断Hp感染。并进行 χ2 检验。结果  96例胃炎患儿中 39例Hp阳性 ,阳性率为 4 0 .6 3%。伴胆汁返流 19例 ,阳性率为 39.5 % ,不伴胆汁返流 2 0例 ,其阳性率为 4 1.6 9% ,经统计学处理 ,两者差异无显著。结论 小儿胆汁返流与Hp感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胆汁返流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入菌对小儿幽门螺杆菌根治后舌苔改变的临床意义
12
作者 周少明 罗宏英 +3 位作者 魏菊荣 陶静 白大明 郑跃杰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02-102,共1页
目的 :通过对幽门螺杆菌 (Hp)根治后患儿舌苔的观察 ,了解宫入菌制剂对慢性胃病患儿舌象的影响。方法 :宫入菌治疗组 180例 ,对照组 5 0例 ,均常规给予Hp根治药物。 2w后均停用抗生素 ,治疗组添加宫入菌制剂 ,3岁以下患儿每次剂量为 0 ... 目的 :通过对幽门螺杆菌 (Hp)根治后患儿舌苔的观察 ,了解宫入菌制剂对慢性胃病患儿舌象的影响。方法 :宫入菌治疗组 180例 ,对照组 5 0例 ,均常规给予Hp根治药物。 2w后均停用抗生素 ,治疗组添加宫入菌制剂 ,3岁以下患儿每次剂量为 0 5 g ,3岁以上患儿每次为 1 0g ,每天 3次口服 ,共用 2w ;对照组不加用其他药物。舌苔病变分为 4个级别 ,分别为正常舌苔、轻度、中度、重度变化。结果 :治疗组 15 1例舌苔正常 ,2 9例改善 ,无变化者为零 ,总有效率为 10 0 % ;对照组 38例正常 ,改善 10例 ,4例无变化 ,总有效率为 76 0 0 %。统计学处理 χ2 =4 0 4 6 ,P <0 0 1。结论 :宫入菌制剂能有效地改善患儿因根治Hp后的舌苔变化 ,是一种较好的Hp根治后的辅助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舌苔 宫入菌 治疗 药物 胃炎 溃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9例临床分析
13
作者 路新国 刘灿霞 +5 位作者 刘启文 魏菊荣 刘晓莉 倪莲芳 廖建湘 李成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1期1082-1083,共2页
目的 :探讨小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SSSS)的临床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和护理。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曾在本院住院 9例病人 ,总结其临床表现、治疗和护理。结果 :9例患儿中 8例年龄≤ 5岁 ,患儿皮疹均从面部、口周始发 ,后向... 目的 :探讨小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SSSS)的临床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和护理。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曾在本院住院 9例病人 ,总结其临床表现、治疗和护理。结果 :9例患儿中 8例年龄≤ 5岁 ,患儿皮疹均从面部、口周始发 ,后向颈、腋窝和腹股沟蔓延 ,并迅速波及全身。表现为大片鲜红斑 ,触痛明显 ,在红斑基础上表皮松解 ,继而形成松弛性水疱。用抗菌药物治疗第 2~ 3天皮疹颜色变淡 ,并开始脱屑。所有病例疾病初期出现口周放射状浅黄色裂纹 ,5例出现明显眼睑红肿 ,结膜充血伴脓性渗出物。 4例低热。结论 :SSSS主要发生在 5岁以下小儿 ,临床特征及诊断依据主要为典型的皮疹。通过早期抗菌治疗、皮肤和眼部治疗护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烧伤灼性皮肤综合征 儿童 临床特征 鉴别诊断 治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窒息后新生儿胃食管返流的初步观察
14
作者 李安琪 魏菊荣 孙玲玲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04年第5X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对胃食管返流(GER)的影响。方法:用便携式24 h pH记录仪动态监测30例不同程度窒息后新生儿和15例对照新生儿的24 h食管pH值。结果:窒息组胃食管返流的各项参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返流指数窒息组/对照组为7.8/1.9...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对胃食管返流(GER)的影响。方法:用便携式24 h pH记录仪动态监测30例不同程度窒息后新生儿和15例对照新生儿的24 h食管pH值。结果:窒息组胃食管返流的各项参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返流指数窒息组/对照组为7.8/1.9,返流次数为139/31,返流>5 min的次数6.1/0.9,pH<4总时间162/21,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重度窒息组各项返流指数明显低于轻度窒息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新生儿窒息可引起胃肠运动功能紊乱,窒息后新生儿胃食管返流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应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窒息 新生儿 胃食管返流 氢离子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电子胃镜检查中的配合和护理体会
15
作者 王莉 魏菊荣 +1 位作者 刘萍 刘芳 《海南医学》 CAS 2008年第S1期110-111,共2页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胃镜检查的相关因素,总结儿童胃镜检查的护理经验。方法在检查前根据患儿的年龄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检查中密切配合检查医生,检查后给予饮食指导及并发症的观察。结果1543例患儿均1次顺利完成了检查,无并发症发生。结...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胃镜检查的相关因素,总结儿童胃镜检查的护理经验。方法在检查前根据患儿的年龄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检查中密切配合检查医生,检查后给予饮食指导及并发症的观察。结果1543例患儿均1次顺利完成了检查,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在胃镜检查过程中,精心的护理和医护密切的配合,动作轻柔迅速可增加小儿胃镜检查安全性和成功率,缩短检查时间,减轻患儿的不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检查 儿童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胃镜检查前护理干预对其心率和呼吸的影响
16
作者 王莉 刘萍 +3 位作者 魏菊荣 倪连芳 王和平 周少明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94-95,共2页
目的探讨胃镜检查前患儿心理特点,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护理干预对患儿心率和呼吸的影响。方法观察77例年龄3.5~14岁患儿胃镜检查前心理特点、配合程度及不同的心理反应,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并监测心率和呼吸的变化。结果77例患儿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胃镜检查前患儿心理特点,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护理干预对患儿心率和呼吸的影响。方法观察77例年龄3.5~14岁患儿胃镜检查前心理特点、配合程度及不同的心理反应,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并监测心率和呼吸的变化。结果77例患儿护理干预前平均心率105次/分钟、呼吸28次/分钟,护理干预后心率平均96次/分钟、呼吸26次/分钟,干预前后比较心率和呼吸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胃镜检查前进行针对性的诱导及心理护理可以稳定患儿情绪,提高合作程度和检查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检查 小儿 护理干预 心率 呼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直立调节试验对直立不耐受的诊断价值
17
作者 隋萍 李冰 魏菊荣 《医学与社会》 2007年第12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直立调节试验对儿童直立不耐受的诊断价值。方法112例直立调节试验呈阳性的患儿,按其临床症状分类,运用统计学χ2检验的方法,确认症状与直立调节试验阳性率是相关的,同时与其他有关检查比照。结果排除其他疾病后,在反复... 目的探讨心电图直立调节试验对儿童直立不耐受的诊断价值。方法112例直立调节试验呈阳性的患儿,按其临床症状分类,运用统计学χ2检验的方法,确认症状与直立调节试验阳性率是相关的,同时与其他有关检查比照。结果排除其他疾病后,在反复发作头晕头痛、晕厥、头晕、其他症状中的诊断直立不耐受符合率分别为67.56%、61.11%、42.18%、45.83%,总体达49.78%。结论心电图直立调节试验有助于直立不耐受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直立调节试验 头痛头晕 晕厥 直立不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患儿ALT异常的病因分析
18
作者 周少明 魏菊荣 +2 位作者 孙丽芳 罗宏英 白大明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6年第8期168-169,共2页
目的 研究住院患儿肝功能状况,了解肝功能异常的病因.方法 对8273例住院患儿的肝功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其中596例ALT异常,约占检查病例的7.2%,小于100U/L453例,为异常病例的76.01%,小于200U/L的总数为536例,约占肝功能异常的89.93%,... 目的 研究住院患儿肝功能状况,了解肝功能异常的病因.方法 对8273例住院患儿的肝功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其中596例ALT异常,约占检查病例的7.2%,小于100U/L453例,为异常病例的76.01%,小于200U/L的总数为536例,约占肝功能异常的89.93%,大于200U/L为明显异常,共计有60例,其中200~300U/L 31例,300~400U/L 13例,400~1000U/L 10例,大于1000U/L 6例.年龄在3岁以下的46例(76.67%).呼吸道感染及异物34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发育不良,肌病等8例,心肺复苏,缺血缺氧性脑病6例,胆道感染及先天性胆道囊肿并感染共4例,婴儿肝炎综合征5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征5例,腹泻合并感染,并发休克5例,败血症合并化脓性感染1例,外伤、环状脱位、肝外伤2例,肿瘤及并发症4例,川崎病2例.结论 以上结果表明普通住院患儿的肝功能损伤,以轻度肝功能改变为主,感染、缺氧和休克是住院患儿ALT异常升高的主要原因,外科疾病也可以伴有ALT异常升高.因此,肝功能检查是住院患儿的一个重要检测常规,对于患儿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以及有效治疗,均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 病因分析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胃食管反流对肺功能的影响及意义
19
作者 罗宏英 周少明 +1 位作者 魏菊荣 刘萍 《华中医学杂志》 2002年第2期79-80,共2页
目的 探讨小儿胃食管反流对肺功能影响。方法 以胃钡餐及胃镜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的 2 0例小儿作为观察对象。用婴幼儿肺功能仪进行潮气吸气峰流速 (PTIF)、潮气呼气峰流速 (PTEF)、潮气呼气中期流速 /潮气吸气中期流速 (ME/MI)、呼出 7... 目的 探讨小儿胃食管反流对肺功能影响。方法 以胃钡餐及胃镜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的 2 0例小儿作为观察对象。用婴幼儿肺功能仪进行潮气吸气峰流速 (PTIF)、潮气呼气峰流速 (PTEF)、潮气呼气中期流速 /潮气吸气中期流速 (ME/MI)、呼出 75 %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 /潮气呼气峰流速 (2 5 /PF)等肺功能指标检测 ,其中 >3岁者尚须运用Spirostrac肺功能仪进行第 1秒最大呼出量实测值 /预计值百分比 (FEV1% )、第 1秒最大呼出率 (FEV1/FVC % )检测。结果 胃食管反流的小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害 ,其中潮气容量环PTIF PTEF(35 .9± 35 .1)、ME/MI(0 .73± 0 .17)、2 5 /PE(0 .6 6± 0 .13)较正常健康儿童组PTIF PTEF(2 2 .5± 4 .9)、ME/MI(0 .98± 0 .0 4 )、2 5 /PF(0 .77± 0 .0 7)有显著差异。 2 0例中 ,9例 >3岁儿童 ,其FEV1% (70 .8± 5 .5 )、FEV1/FVC % (79.1± 9.6 )较健康对照组FEV1% (90 .8± 4 .8)、FEV1/FVC % (92 .8± 5 .5 )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胃食管反流 肺功能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乳糖喂养佐治110例婴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观察
20
作者 马红玲 魏菊荣 《医学研究通讯》 2005年第8期53-53,共1页
目的探讨无乳糖喂养对婴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影响.方法将11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无乳糖奶粉及米汤、稀饭喂养,对照组继续母乳或配方奶粉喂养.结果治疗组腹泻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资料统计有显著差异(... 目的探讨无乳糖喂养对婴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影响.方法将11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无乳糖奶粉及米汤、稀饭喂养,对照组继续母乳或配方奶粉喂养.结果治疗组腹泻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资料统计有显著差异(x2=46.78,P<0.01).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常存在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所以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暂停含乳糖食品给予无乳糖喂养,可减轻临床症状,缩短腹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轮状病毒性肠炎 乳糖不耐受 无乳糖奶粉 临床观察 喂养 婴儿 继发性乳糖不耐受 佐治 疗效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