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犊牛消化道健康的乳酸菌、酵母菌类微生物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王蕊张卉 邹彩霞 +2 位作者 张男吉 魏才翔 阮莉珺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98,共7页
犊牛瘤胃发育尚未完全,消化道较为脆弱,容易感染病原菌引起犊牛腹泻。乳酸菌和酵母菌具有良好的耐酸性和抗菌性,可改善犊牛肠道环境,促进有益菌定殖,加强犊牛胃肠黏膜免疫力,从而提高犊牛生长性能。本文主要对能够影响犊牛胃肠道健康的... 犊牛瘤胃发育尚未完全,消化道较为脆弱,容易感染病原菌引起犊牛腹泻。乳酸菌和酵母菌具有良好的耐酸性和抗菌性,可改善犊牛肠道环境,促进有益菌定殖,加强犊牛胃肠黏膜免疫力,从而提高犊牛生长性能。本文主要对能够影响犊牛胃肠道健康的乳酸菌和酵母菌类微生物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犊牛饲养过程中合理使用乳酸菌类、酵母菌类微生物制剂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牛 消化道健康 乳酸菌 酵母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5~9月龄生长水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及其可消化粗蛋白质需要量的预测
2
作者 阮莉珺 邓颖朝 +4 位作者 姚毅沛 魏才翔 覃广胜 王蕊张卉 邹彩霞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713-3724,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CP)水平对5~9月龄生长水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并对其可消化粗蛋白质(DCP)需要量进行预测。选取24头平均体重为(210.61±6.43)kg、体况相近的健康5~9月龄生长水牛,随机分为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CP)水平对5~9月龄生长水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并对其可消化粗蛋白质(DCP)需要量进行预测。选取24头平均体重为(210.61±6.43)kg、体况相近的健康5~9月龄生长水牛,随机分为3组,即低CP水平(12.49%)饲粮组(LP组)、中CP水平(15.64%)饲粮组(MP组)、高CP水平(18.79%)饲粮组(HP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预试期15 d,正试期50 d。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5头牛进行为期5 d的消化试验,采集粪样和饲粮样,根据粪样和饲粮样中CP含量计算DCP采食量(DCPI),通过析因式原理,建立DCP需要量的回归方程。结果显示:1)MP组和HP组生长水牛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LP组(P<0.05);MP组和HP组的干物质采食量(DMI)显著高于LP组(P<0.05)。2)MP组的CP和干物质(DM)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LP组(P<0.05);MP组和HP组的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LP组(P<0.05);MP组的中性洗涤纤维(N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LP组和HP组(P<0.05)。3)HP组的瘤胃液氨态氮(NH3-N)浓度显著高于LH组和MP组(P<0.05);LP组的瘤胃液乙酸浓度显著高于HP组(P<0.05);LP组的瘤胃液异丁酸、异戊酸和戊酸浓度显著高于MP组和HP组(P<0.05),同时MP组的瘤胃液异丁酸、异戊酸和戊酸浓度显著高于HP组(P<0.05);MP组和HP组的瘤胃液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比值显著高于LP组(P<0.05)。4)按照析因法计算得出生长水牛(体重256 kg左右)维持DCP需要量为3.51 g/(kg W^(0.75)·d),每千克增重所需的DCP为266.87 g。综上所述,饲喂CP水平为15.87%的饲粮可以提高5~9月龄生长水牛的DM、CP、EE和NDF表观消化率以及瘤胃液中乙酸、异丁酸、异戊酸和戊酸的浓度,有利于提高瘤胃中微生物的活性,进而提高饲料转化效率,促进生长水牛对饲粮中养分的消化吸收。5~9月龄生长水牛的DCP需要量模型为:DCP=3.51W^(0.75)+266.87ΔW(式中:DCP为DCP需要量,g/d;W^(0.75)为代谢体重,kg;ΔW为日增重,kg/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水牛 粗蛋白质水平 生长性能 养分表观消化率 可消化粗蛋白质需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宫型灌水器快速模具设计及加工参数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卓 魏正英 +2 位作者 陈雪丽 马金鹏 魏才翔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06-113,共8页
针对迷宫型灌水器传统注塑模具加工周期长,加工成本高的问题,为适应产品快速开发的需要,该研究开发了一种灌水器模具的快速制造技术和注塑成型工艺。利用数字ABS作为模具材料,采用聚合物喷射技术成型模具确保精度和强度。为确定不同加... 针对迷宫型灌水器传统注塑模具加工周期长,加工成本高的问题,为适应产品快速开发的需要,该研究开发了一种灌水器模具的快速制造技术和注塑成型工艺。利用数字ABS作为模具材料,采用聚合物喷射技术成型模具确保精度和强度。为确定不同加工参数对成型质量的影响,以翘曲变形量和缩痕估算为分析指标,通过Moldflow软件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和四因素五水平的正交试验。建立了翘曲变形和缩痕估算与各参数间的回归模型,并通过粒子群算法得到了最优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冷却时间对翘曲变形量和缩痕无影响,熔体温度、保压压力和保压时间对翘曲变形和缩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熔体温度230℃,保压压力3 MPa,保压时间4 s。优化成型工艺参数后,翘曲变形下降8.72%,缩痕估算下降20.68%,熔接痕减少,塑件质量得到提高,达到设计要求。在注塑机中使用快速模具进行了注塑试验验证,证明了结构和工艺的正确性。相较于传统模具加工,快速模具实现了灌水器快速开发,在保证灌水器质量的情况下大幅度缩短了加工时间,降低了加工成本,该研究可为新型灌水器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 试验 快速模具 注塑成型 数字ABS 迷宫型灌水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与压力对水肥一体化滴灌灌水器堵塞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坤 魏正英 +2 位作者 陈雪丽 贾维兵 魏才翔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4-81,共8页
【目的】探究在水肥一体化灌溉过程中,温度对灌水器堵塞的影响。【方法】以市场常用的内镶贴片式齿形流道灌水器为研究对象,采用4个温度梯度(15、20、25、30℃),2个工作压力(低压50 kPa、常压100 kPa),进行短周期间歇灌溉堵塞试验,并在... 【目的】探究在水肥一体化灌溉过程中,温度对灌水器堵塞的影响。【方法】以市场常用的内镶贴片式齿形流道灌水器为研究对象,采用4个温度梯度(15、20、25、30℃),2个工作压力(低压50 kPa、常压100 kPa),进行短周期间歇灌溉堵塞试验,并在试验后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对堵塞物质的结构和组成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磷酸二铵加速堵塞效果明显,灌溉结束后灌水器平均相对流量下降到15.03%~34.02%;温度从15℃升高到30℃,平均相对流量的下降速率减小,灌水结束后低压下平均相对流量提高18.55%,常压下平均相对流量提高14.88%。温度并不影响堵塞物质的主要组成成分,其主要为磷酸盐沉淀,但温度提高,絮凝现象减弱,堵塞物质表面的复杂程度减小。灌水器中堵塞位置主要集中在过渡区、流道首部和流道尾部,占比分别为29.75%、22.31%、22.31%,改变温度并不影响其堵塞位置的分布。【结论】提高肥液温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灌水器的堵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施肥 灌溉 灌水器 堵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