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F-1α与iNOS、COX-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魏房 孙威 +2 位作者 王强 刘丽 任庆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4期3900-3903,共4页
目的:研究HIF-1α与iNOS、COX-2在胃癌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他们在胃癌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4例胃癌中HIF-1α与iNOS、COX-2的表达,分析HIF-1α与iNOS、COX-2的表达关系及临床意义.结果:54例胃癌组... 目的:研究HIF-1α与iNOS、COX-2在胃癌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他们在胃癌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4例胃癌中HIF-1α与iNOS、COX-2的表达,分析HIF-1α与iNOS、COX-2的表达关系及临床意义.结果:54例胃癌组织中HIF-1α与iNOS、COX-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74.07%、66.67%和62.9%,HIF-1α与iNOS、COX-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5).HIF-1α与iNOS、COX-2的表达与胃癌的临床TNM分期、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无关.HIF-1α、iNOS和COX-2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596,0.875,0.502,均P<0.05).结论:HIF-1α与iNOS、COX-2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IF-1α可能通过上调iNOS和COX-2的表达促进肿瘤血管生成而促进胃癌的转移,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环氧合酶-2 胃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中凝血酶敏感蛋白-1与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魏房 孙威 +1 位作者 王强 刘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977-1979,共3页
目的:研究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胃癌及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胃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4例胃癌中TSP-1、HIF-1α的表达情况,探讨TSP-1与HIF-1α在肿... 目的:研究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胃癌及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胃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4例胃癌中TSP-1、HIF-1α的表达情况,探讨TSP-1与HIF-1α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胃癌中TSP-1的表达(68.5%)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13.3%)(P<0.01);TSP-1的表达与胃癌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HIF-1α在胃癌中的表达率(74.1%)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胃组织(0%)(P<0.01);HIF-1α的表达与胃癌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或P<0.01)。胃癌组织中TSP-1与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r=0.512,P<0.01)。结论:TSP-1和HIF-1α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凝血酶敏感蛋白1 缺氧诱导因子-1Α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藤碱对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魏房 李震 周勇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750-753,共4页
目的:观察青藤碱对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HCT116细胞分3组,分别用DMSO(对照组)、20μmol/L和40μmol/L的青藤碱以及6μmol/L的5氟尿嘧啶(5-FU)处理细胞。MTT检测不同浓度药物对HCT116细胞增殖的影响。PI染色技术和JC-1染色分别... 目的:观察青藤碱对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HCT116细胞分3组,分别用DMSO(对照组)、20μmol/L和40μmol/L的青藤碱以及6μmol/L的5氟尿嘧啶(5-FU)处理细胞。MTT检测不同浓度药物对HCT116细胞增殖的影响。PI染色技术和JC-1染色分别检测药物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作用。通过Western blot检测青藤碱对HCT116细胞中Cyclin D1和bcl-2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青藤碱对HCT116细胞迁移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青藤碱对HCT116细胞中MMP2的影响。结果:与DMSO相比,20μmol/L和40μmol/L的青藤碱以及6μmol/L的5-FU作用于HCT116细胞24 h后对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33. 16±6. 01)%、(47. 48±2. 32)%和(62. 31±3. 26)%。青藤碱抑制G1-S期转化,促进细胞凋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青藤碱抑制Cyclin D1、bcl-2和MMP2在HCT116细胞中的表达。结论:青藤碱抑制HCT116细胞的生长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 肠癌 生长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豆碱对胃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魏房 王墨飞 +1 位作者 王东辉 周勇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3-516,522,共5页
目的探究苦豆碱对胃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分别用0 mmon·L^(-1)、1 mmon·L^(-1)、2 mmon·L^(-1)和4 mmon·L^(-1)的苦豆碱处理SGC7901和BGC823细胞0、12、24、36和48 h,通过MTT实验检测苦豆碱对细胞增殖能力的... 目的探究苦豆碱对胃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分别用0 mmon·L^(-1)、1 mmon·L^(-1)、2 mmon·L^(-1)和4 mmon·L^(-1)的苦豆碱处理SGC7901和BGC823细胞0、12、24、36和48 h,通过MTT实验检测苦豆碱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及Annexin V-PI染色检测苦豆碱对SGC7901细胞周期和凋亡能力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苦豆碱对SGC7901细胞中CDK4、CDK6和bcl-2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1 mmmon·L^(-1)、2 mmon·L^(-1)和4 mmon·L^(-1)的苦豆碱作用于SGC7901细胞24 h时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26.41±2.96)%、(41.51±4.45)%和(62.88±4.59)%,1 mmol·L^(-1)、2 mmol·L^(-1)和4mmol·L^(-1)苦豆碱作用于BGC823细胞24 h时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28.35±1.86)%、(40.11±2.65)%和(61.77±3.84)%,与0 mmon·L^(-1)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苦豆碱还可抑制细胞周期G1/S期的进程,促进细胞凋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苦豆碱可抑制CDK4、CDK6和bcl-2的表达。结论苦豆碱可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碱 胃癌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对黑色素瘤细胞生长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魏房 周勇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3-267,共5页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黑色素瘤A375细胞生长和迁移的作用。方法通过MTT试验检测不同浓度的黄芪甲苷对A375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对黄芪甲苷作用后的A375细胞周期进行分析。通过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观察经黄芪甲苷处理的A37...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黑色素瘤A375细胞生长和迁移的作用。方法通过MTT试验检测不同浓度的黄芪甲苷对A375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对黄芪甲苷作用后的A375细胞周期进行分析。通过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观察经黄芪甲苷处理的A375细胞的凋亡情况,transwell实验分析黄芪甲苷对A375细胞迁移的作用。通过Western Blot验证黄芪甲苷对CDK4/CDK6,caspase 3和MMP2的作用。结果不同浓度的黄芪甲苷对A375细胞的增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黄芪甲苷作用后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细胞凋亡增加,迁移能力减弱。黄芪甲苷通过抑制细胞CDK4/CDK6,caspase 3和MMP2的表达来抑制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细胞凋亡。结论黄芪甲苷能够抑制A375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并且抑制其迁移作用,可考虑用于黑色素瘤的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黑色素瘤 A375细胞 增殖 凋亡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中iNOS与HIF-1α表达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魏房 孙威 +1 位作者 柴伟 郭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5期2895-2899,共5页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胃癌中表达的相互关系,探讨他们在胃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2001-01/2002-03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腺癌的胃癌标本54例,患者术前均未行化疗或放疗,另取...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胃癌中表达的相互关系,探讨他们在胃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2001-01/2002-03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腺癌的胃癌标本54例,患者术前均未行化疗或放疗,另取正常胃组织15例作对照.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及正常胃组织中iNOS和HIF-1α的表达,光镜下观察iNOS及HIF-1α蛋白表达,分析iNOS与HIF-1α的表达关系及临床意义.结果:胃癌中iNOS和HIF-1α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66.67%vs6.67%P<0.05;74.07%vs0%P<0.01),其表达与胃癌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或0.01).胃癌组织中iNOS与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r=0.596,P<0.05).结论:iNOS和HIF-1α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胃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OS/NO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魏房 谢强 +2 位作者 张德巍 郑元 桑海泉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9期2121-2122,共2页
胃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原因尚未明了.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异常、新生血管的形成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关系.一氧化氮(NO)是由NOS催化L-精氨酸生成的,NOS是体内产生NO的限速酶.NO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较... 胃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原因尚未明了.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异常、新生血管的形成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关系.一氧化氮(NO)是由NOS催化L-精氨酸生成的,NOS是体内产生NO的限速酶.NO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较为复杂,具体机制目前还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637抑制结肠癌HCT116细胞生长和迁移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魏房 王墨飞 周勇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8期1299-1303,共5页
目的:分析miR-637对结肠癌HCT116细胞生长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分别构建miR-637过表达或者低表达的结肠癌HCT116细胞系。通过MTT方法检测miR-637对细胞增殖的作用,PI(propidium iodide)染色检测miR-637对细胞周期的影响,Annexin V-FITC/P... 目的:分析miR-637对结肠癌HCT116细胞生长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分别构建miR-637过表达或者低表达的结肠癌HCT116细胞系。通过MTT方法检测miR-637对细胞增殖的作用,PI(propidium iodide)染色检测miR-637对细胞周期的影响,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miR-637对细胞凋亡的作用。Western blot检测miR-637对细胞中CDK4和Bcl-2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miR-637对细胞迁移的作用,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检测miR-637对细胞中MMP2的影响。结果:miR-637抑制HCT116细胞的增殖,抑制G_1/S期进程,促进细胞凋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iR-637抑制CDK4和Bcl-2在HCT116细胞中的表达。Transwell实验指出,miR-637抑制细胞的迁移,Western blot结果指出miR-637抑制MMP2在HCT116细胞中的表达。结论:miR-637可以通过抑制CDK4、Bcl-2和MMP2的表达抑制HCT116细胞的生长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637 结肠癌 增殖 凋亡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受体转位蛋白靶向光动力学治疗对结肠癌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肖日姣 廖照辉 +2 位作者 韩赫 魏房 李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99-703,共5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受体转位蛋白(TSPO)靶向光动力学治疗(PDT)对结肠癌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氧化偶氮甲烷/葡聚糖硫酸钠(AOM/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癌组织及14个结肠癌细胞系中TSPO的表达,使用TSPO靶向光敏... 目的探讨线粒体受体转位蛋白(TSPO)靶向光动力学治疗(PDT)对结肠癌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氧化偶氮甲烷/葡聚糖硫酸钠(AOM/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癌组织及14个结肠癌细胞系中TSPO的表达,使用TSPO靶向光敏剂IR700DX-6T对14个结肠癌细胞系进行PDT。建立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进行PDT。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小鼠结肠癌组织中TSPO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Western blotting结果证实14个结肠癌细胞系、AOM/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癌组织及皮下移植瘤组织中的TSPO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结肠黏膜上皮组织。以TSPO为靶向的PDT (TSPO-PDT)可诱导结肠癌细胞死亡,并呈现明显的时间及浓度依赖性(P <0.01)。动物实验证实TSPO-PDT后原发肿瘤和远端肿瘤的生长速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 <0.01)。结论 TSPO在结肠癌细胞系和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TSPO-PDT可有效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线粒体受体转位蛋白 光动力学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癌组织中miR-141的表达及其对HCT116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10
作者 张洋 曹丹 +2 位作者 张迎春 魏房 郭雅欣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853-1857,共5页
目的:探讨miR-141在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对HCT116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05月至2018年0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切除的30对肠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进行miRNA芯片筛查。逆转录定量聚合酶... 目的:探讨miR-141在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对HCT116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05月至2018年0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切除的30对肠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进行miRNA芯片筛查。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分析其中异常表达miRNA情况,评估miR-141的表达与肿瘤相关信息的相关性。通过TargetScan软件分析miR-141可能靶向的蛋白,在HCT116细胞中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141对DEK蛋白的靶向作用。HCT116细胞中分别过度表达和沉默表达miR-141后,通过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情况。结果:芯片分析和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指出miR-141在肠癌组织中表达低于癌旁组织,miR-141与肿瘤的进程具有相关性,TargetScan软件指出miR-141可以靶向作用于DEK,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印证了miR-141对DEK的靶向作用。MTT实验指出miR-141过度表达显著抑制细胞增殖,miR-141沉默表达显著促进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实验显示,miR-141过度表达可以抑制HCT116细胞的迁移,miR-141沉默表达后HCT116细胞的迁移得到促进。结论:miR-141通过靶向DEK蛋白能够抑制HCT116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1 HCT116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必净对ICAM-1及其配体LFA-1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中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威 魏房 +1 位作者 郭琳 王强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7年第12期1937-1940,共4页
目的检测血必净注射液对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及其配体LFA-1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NP)合并多器官损伤模型中表达的影响,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在ANP合并多器官损... 目的检测血必净注射液对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及其配体LFA-1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NP)合并多器官损伤模型中表达的影响,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在ANP合并多器官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胰管结扎和胰腺被膜下多位点注射5%牛磺胆酸钠的方法,制成SD大鼠ANP合并多器官损伤模型。于多个时相点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ICAM-1在胰腺及肺组织中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LFA-1在血中中性粒细胞表面表达的变化;并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腹水的产生、血淀粉酶、胰腺和肺组织学改变的影响。结果ICAM-1及其配体LFA-1在血必净注射液处理组中的表达多明显低于ANP组(P<0.05或P<0.01)。血必净注射液处理组中的腹水量、肺组织白细胞的浸润程度及病损评分多明显低于ANP组(P<0.05或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以抑制ICAM-1及其配体LFA-1在SD大鼠ANP合并多器官损伤模型中的表达,减轻肺组织损伤程度.减少腹水的产生,从而在ANP合并多器官损伤的病变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注射液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细胞间粘附分子-1 LFA-1
原文传递
体质量指数对早期胃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曲丽荣 魏房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20年第4期527-528,共2页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对早期胃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238例。出院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年测定患者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根据两次测量的体质量指数分为...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对早期胃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238例。出院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年测定患者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根据两次测量的体质量指数分为术前低体重组、术后1年低体重组、术前正常体重组、术后1年正常体重组、术前高体重组、术后1年高体重组;使用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 LQ-C30)评估患者生存质量。结果术后1年不同体质量指数组患者角色功能、身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总生存质量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高体重组患者角色功能、身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总生存质量评分分别为(2.49±0.26)、(3.29±0.77)、(2.62±0.69)、(2.94±0.79)、(11.98±1.63)分,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和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明显高于低体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1年低体重是早期胃癌患者总生存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1年高体重是早期胃癌患者总生存质量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体重指数与早期胃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密切相关,术后体重增加有利于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体质量指数 生存质量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