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虚患者太渊 太溪穴伏安特性 被引量:26
1
作者 魏建子 沈雪勇 +3 位作者 周钰 张海蒙 毛慧娟 周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47-550,共4页
目的:观察气虚患者穴位伏安特性的变化,研究穴位功能与人体气血盛衰的关系。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穴位伏安特性检测系统,对33例气虚患者和77例正常人太渊、太虚穴伏安特性进行检测,比较气虚患者和正常人穴位伏安特性的差异。结果:正常人... 目的:观察气虚患者穴位伏安特性的变化,研究穴位功能与人体气血盛衰的关系。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穴位伏安特性检测系统,对33例气虚患者和77例正常人太渊、太虚穴伏安特性进行检测,比较气虚患者和正常人穴位伏安特性的差异。结果:正常人和气虚患者穴位伏安特性曲线呈非线性特征,且增程曲线与减程曲线不重合。在2-7μA多个扫描电流处气虚患者太渊、太溪两穴电阻与正常人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气虚患者穴位电阻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0.005)。结论:穴位伏安特性可作为观察气血变化的客观指标。气虚导致的皮肤汗液分泌增多、皮下组织水肿可能是导致气虚患者穴位电阻变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虚 穴位 伏安特性 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经前后手三阴经原穴伏安特性 被引量:24
2
作者 魏建子 张爱梅 +3 位作者 沈雪勇 周钰 赵玲 周愉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60-264,共5页
目的:观察健康女性月经前后穴位伏安特性的变化规律,研究穴位伏安特性与人体气血变化的关系,创建气血变化定量研究新方法。方法:应用自制的穴位伏安特性计算机检测系统对健康女性月经前、月经时及月经后手三阴经原穴太渊、大陵、神门进... 目的:观察健康女性月经前后穴位伏安特性的变化规律,研究穴位伏安特性与人体气血变化的关系,创建气血变化定量研究新方法。方法:应用自制的穴位伏安特性计算机检测系统对健康女性月经前、月经时及月经后手三阴经原穴太渊、大陵、神门进行伏安特性检测。结果:月经前后太渊、大陵、神门穴均有部分扫描点电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大陵最为明显、太渊次之、神门最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三个穴位所有电阻发生明显变化的扫描点中,穴位电阻随月经进程变大的比率为70.6%。结论:穴位伏安特性随月经的进程而变化,这种变化具有穴位特异性。穴位电阻随月经进程而变大,这可能与月经后机体血量减少有关。穴位伏安特性有可能作为研究气血变化的定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经 气血 穴位 伏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电阻的含义与测量 被引量:36
3
作者 魏建子 沈雪勇 王霆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09-511,共3页
从生物物理学角度对穴位电阻的含义及穴位电阻测量中的常见问题等进行了探讨。认为穴位电阻主要由穴位皮肤电阻构成;穴位电阻是非线性的,应以伏安特性表征,各研究小组应保持测试条件的统一;穴位电阻的测量只能是在体的。文中给出了穴位... 从生物物理学角度对穴位电阻的含义及穴位电阻测量中的常见问题等进行了探讨。认为穴位电阻主要由穴位皮肤电阻构成;穴位电阻是非线性的,应以伏安特性表征,各研究小组应保持测试条件的统一;穴位电阻的测量只能是在体的。文中给出了穴位电阻测量中电路接入的简易方法;对测试环境条件控制做了扼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 电阻 伏安特性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物灸温热刺激的作用途径与机理分析 被引量:91
4
作者 魏建子 沈雪勇 +1 位作者 丁光宏 赵玲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91-393,共3页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结合生物物理学知识,分析了隔物灸温热刺激的作用途径与机理。隔物灸主要通过热传导和热辐射完成从间隔药物到穴位皮肤的传热过程,而穴位皮肤到深部组织和其他部位的热传递则主要通过生物传热效应完成。结合生物传...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结合生物物理学知识,分析了隔物灸温热刺激的作用途径与机理。隔物灸主要通过热传导和热辐射完成从间隔药物到穴位皮肤的传热过程,而穴位皮肤到深部组织和其他部位的热传递则主要通过生物传热效应完成。结合生物传热有关理论对隔物灸穴位后的生物传热过程进行研究对揭示隔物灸临床机理十分有益。除温热效应外,艾灸与穴位红外共振辐射可能是其发挥疗效的基础,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血变化对穴位伏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5
作者 魏建子 周钰 +4 位作者 王捷生 王彩虹 邱静 周玉宝 沈雪勇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4-46,共3页
为研究人体气血变化对穴位功能、特性的影响 ,以自制智能型经穴伏安特性检测仪 ,动态测定 2 5名献血后大学生穴位伏安曲线。结果发现献血后第 4日太冲穴伏安面积、惯性面积均显著大于对照组 ,冲阳穴惯性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 ,第 7日后则... 为研究人体气血变化对穴位功能、特性的影响 ,以自制智能型经穴伏安特性检测仪 ,动态测定 2 5名献血后大学生穴位伏安曲线。结果发现献血后第 4日太冲穴伏安面积、惯性面积均显著大于对照组 ,冲阳穴惯性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 ,第 7日后则得到恢复。提示 ,太冲、冲阳穴可较敏感地反映体内的血气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 伏安特性 伏安面积 惯性面积 气血变化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伏安特性与穴位功能特异性 被引量:47
6
作者 魏建子 周钰 +2 位作者 沈雪勇 周玉宝 潘瑜 《上海针灸杂志》 2003年第9期18-20,共3页
目的 研究穴位伏安特性在反映人体生理病理变化上的特异性。方法 应用自行研制的穴位伏安特性检测仪测试不同生理病理状态下太渊、冲阳穴伏安特性。结果 太渊、冲阳穴惯性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点而代表穴位电阻高低的伏安面积则无显著差... 目的 研究穴位伏安特性在反映人体生理病理变化上的特异性。方法 应用自行研制的穴位伏安特性检测仪测试不同生理病理状态下太渊、冲阳穴伏安特性。结果 太渊、冲阳穴惯性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点而代表穴位电阻高低的伏安面积则无显著差异 ;献血组与对照组比较冲阳穴伏安面积和惯性面积出现了显著变化而太渊穴则无明显差异 ;太渊穴惯性面积具有显著的昼夜节律而冲阳穴则无此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安特性 穴位功能特异性 生物物理学 针刺穴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附子饼灸红外辐射光谱及时间曲线 被引量:10
7
作者 魏建子 沈雪勇 +4 位作者 丁光宏 黄志明 赵玲 周愉 褚君浩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7-251,共5页
对传统隔附子饼灸艾炷不同燃烧时间红外辐射光谱作归一化数学分析,提取艾炷不同燃烧时间红外辐射光谱的共性,并与对照的隔黄芩饼灸红外辐射光谱比较.结果,艾炷不同燃烧时间隔附子饼灸红外辐射强度变化很大,但经归一化处理扣除温度... 对传统隔附子饼灸艾炷不同燃烧时间红外辐射光谱作归一化数学分析,提取艾炷不同燃烧时间红外辐射光谱的共性,并与对照的隔黄芩饼灸红外辐射光谱比较.结果,艾炷不同燃烧时间隔附子饼灸红外辐射强度变化很大,但经归一化处理扣除温度影响后,隔附子饼灸艾炷燃烧6~21min期间的各红外辐射光谱十分相似;艾炷燃烧9—24min隔黄芩饼灸红外辐射强度明显高于隔附子饼灸(P〈0.05~0.001);隔黄芩饼灸艾炷燃烧18min与隔附子饼灸艾炷燃烧12min红外辐射光谱有很大差异,前者的辐射峰强度为4.70V,后者仅为2.46V,隔黄芩饼灸辐射峰左移0.75um.结果提示.隔黄芩饼灸不适合临康应用.不能替代传统的隔附子饼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辐射光谱 归一化光谱 隔物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伏安特性的昼夜变化 被引量:14
8
作者 魏建子 沈雪勇 +1 位作者 周钰 楼建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2年第8期493-494,共2页
应用自行研制的经穴伏安特性检测仪 ,对太渊、大陵、神门及对照点伏安曲线进行 4 8h测试 ,对穴位伏安特性昼夜对应时间的观察值以及昼夜均值进行比较。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 ,穴位伏安面积昼夜对应时间及昼夜均值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而惯... 应用自行研制的经穴伏安特性检测仪 ,对太渊、大陵、神门及对照点伏安曲线进行 4 8h测试 ,对穴位伏安特性昼夜对应时间的观察值以及昼夜均值进行比较。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 ,穴位伏安面积昼夜对应时间及昼夜均值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而惯性面积则存在显著差异。结果提示 ,穴位惯性面积比伏安面积能更敏感地反映人体的生理变化 ,可作为穴位电学特性的一个主要观察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变化 穴位 伏安面积 惯性面积 时间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渊穴自发红外辐射光谱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魏建子 沈雪勇 +3 位作者 丁光宏 赵玲 应荐 周钰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33-35,共3页
为研究穴位自发红外辐射特性 ,采用自制高灵敏度PHE2 0 1体表红外光谱仪检测 47名健康成年人和 5 0名冠心病患者太渊穴 1 5~ 16μm波段自发红外辐射光谱。结果 :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人太渊穴自发红外辐射光谱形态基本相似 ,其峰值相位不... 为研究穴位自发红外辐射特性 ,采用自制高灵敏度PHE2 0 1体表红外光谱仪检测 47名健康成年人和 5 0名冠心病患者太渊穴 1 5~ 16μm波段自发红外辐射光谱。结果 :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人太渊穴自发红外辐射光谱形态基本相似 ,其峰值相位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在某些波段 ,冠心病患者的红外辐射强度与正常人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 :冠心病患者心脏病理信息在太渊穴红外辐射特性上的反映主要是某些特定波段红外辐射强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 太渊 红外辐射 峰值相位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物灸温度-时间曲线分析 被引量:27
10
作者 魏建子 沈雪勇 +2 位作者 丁光宏 赵玲 程珂 《上海针灸杂志》 2007年第12期34-35,共2页
目的观察隔物灸温度-时间曲线特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测量临床常用的隔附子饼灸、隔生姜灸在施灸过程中温度变化曲线,并以临床基本不用的隔黄芩饼灸为对照。结果隔黄芩饼灸温度最大值明显大于隔附子饼灸和隔生姜灸,其温度-时间变化... 目的观察隔物灸温度-时间曲线特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测量临床常用的隔附子饼灸、隔生姜灸在施灸过程中温度变化曲线,并以临床基本不用的隔黄芩饼灸为对照。结果隔黄芩饼灸温度最大值明显大于隔附子饼灸和隔生姜灸,其温度-时间变化曲线也有较大差异;隔附子饼灸、隔生姜灸温度最大值基本相同,但隔生姜灸温度上升段比隔附子饼灸陡峭。结论虽然隔附子饼灸、隔生姜灸温度最大值基本相同,但隔生姜灸时患者更易觉得疼痛;从温度-时间曲线特性看,隔黄芩饼灸不宜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隔物灸 温度-时间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内关穴伏安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魏建子 沈雪勇 +2 位作者 毛慧娟 王霆 瞿筱逸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23-25,共3页
目的:观察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内关穴伏安特性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穴位伏安特性检测系统测定33例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内关穴和对照点伏安面积、惯性面积。结果:甲亢患者左右两侧内关穴增程、减程伏安面积,惯性面积显... 目的:观察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内关穴伏安特性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穴位伏安特性检测系统测定33例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内关穴和对照点伏安面积、惯性面积。结果:甲亢患者左右两侧内关穴增程、减程伏安面积,惯性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点(P<0.05,P<0.01);健康志愿者左右内关穴增程、减程伏安面积和右侧内关穴惯性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点(P<0.05,P<0.01);两侧穴位伏安特性比较显示,甲亢患者右侧内关穴惯性面积显著大于左侧(P<0.05);甲亢患者内关穴伏安特性与正常人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亢患者左右内关穴伏安特性存在失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内关穴 穴位 伏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太渊穴伏安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魏建子 毛慧娟 +3 位作者 沈雪勇 瞿筱逸 王翰文 张海蒙 《上海针灸杂志》 2010年第11期687-690,共4页
目的观察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患者太渊穴伏安特性的变化,探讨这种变化与甲亢患者血清FT3、FT4值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自行研制的智能型穴位伏安特性检测系统,检测56例甲亢患者和40例健康志愿者双侧太渊穴和对照点的增减双程伏安曲... 目的观察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患者太渊穴伏安特性的变化,探讨这种变化与甲亢患者血清FT3、FT4值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自行研制的智能型穴位伏安特性检测系统,检测56例甲亢患者和40例健康志愿者双侧太渊穴和对照点的增减双程伏安曲线。对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太渊穴与对照点的增程、减程伏安面积以及增减程伏安面积差值(惯性面积)进行比较,并对甲亢患者穴位伏安特性各参数与血清FT3、FT4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双侧太渊穴增程、减程伏安面积及惯性面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点(P<0.05~P<0.01),健康对照组双侧太渊穴增程、减程伏安面积及右侧太渊穴惯性面积也显著小于对照点(P<0.05~P<0.01)。甲亢患者组左侧太渊穴减程伏安面积显著小于健康对照组(P<0.05),右侧太渊穴惯性面积显著大于健康对照组(P<0.01)。甲亢患者双侧太渊穴增程伏安面积、减程伏安面积及惯性面积与与血清FT3值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P<0.001)。甲亢患者双侧太渊穴增程伏安面积、减程伏安面积和右惯性面积与血清FT4值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P<0.001)。结论太渊穴具有明显的低电阻特性,甲亢患者左侧太渊穴减程伏安面积显著小于健康人,这一变化与甲亢患者血清FT3、FT4值增大和能量代谢加快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 太渊 针刺 伏安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针灸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被引量:9
13
作者 魏建子 孙平龙 +1 位作者 毛慧娟 沈雪勇 《北京中医药》 2008年第1期74-75,共2页
实验针灸学是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针灸学基础理论、针灸作用原理和针灸应用技术的科学.是针灸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实验针灸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指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 实验针灸学是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针灸学基础理论、针灸作用原理和针灸应用技术的科学.是针灸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实验针灸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指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和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其在综合素质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在实验针灸教学中培养的学生创新思维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针灸教学 创新思维培养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阴经原穴伏安特征的昼夜规律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魏建子 周钰 +3 位作者 华连明 沈雪勇 王彩虹 周玉宝 《中医药学刊》 2004年第2期233-234,共2页
针灸治疗时 ,在选穴用穴、针刺手法选用等方面均必须考虑时间因素的影响 ,这是针灸时间治疗学的理论核心。目的 :研究六阴经原穴伏安特性的昼夜节律特征。方法 :应用自行研制的穴位伏安特性检测仪对 2 0名正常大学生六阴经原穴进行 48h... 针灸治疗时 ,在选穴用穴、针刺手法选用等方面均必须考虑时间因素的影响 ,这是针灸时间治疗学的理论核心。目的 :研究六阴经原穴伏安特性的昼夜节律特征。方法 :应用自行研制的穴位伏安特性检测仪对 2 0名正常大学生六阴经原穴进行 48h连续检测 ,同步测试体温节律 ,并对所测数据进行余弦分析。结果 :所测试 6个穴位中 ,太渊、大陵、神门、太冲 4个穴位惯性面积具有显著的昼夜节律 ,其峰值相位对应于体温节律谷值相位。结论 :人体部分穴位惯性面积具有昼夜节律性 ;人体机能较旺盛时穴位惯性面积较小 ,这可能与穴位惯性面积代表脏腑 -体表之间信息传递的缓冲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 伏安面积 惯性面积 昼夜节律 信息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艾灸与替代物灸和人体穴位红外辐射光谱比较 被引量:133
15
作者 沈雪勇 丁光宏 +7 位作者 褚君浩 黄志明 姚伟 周愉 魏建子 褚立希 张海蒙 费伦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3-126,共4页
对传统艾灸、替代物灸和人体穴位红外辐射光谱的分析比较发现 ,隔附子饼灸、隔姜灸和隔蒜灸三种传统间接灸与人体穴位归一化红外辐射光谱有惊人的一致性 ,其辐射峰均在 7.5 μm附近 ;而几种替代物灸与相应传统艾灸和人体穴位的辐射光谱... 对传统艾灸、替代物灸和人体穴位红外辐射光谱的分析比较发现 ,隔附子饼灸、隔姜灸和隔蒜灸三种传统间接灸与人体穴位归一化红外辐射光谱有惊人的一致性 ,其辐射峰均在 7.5 μm附近 ;而几种替代物灸与相应传统艾灸和人体穴位的辐射光谱相差甚远 ,其温热作用也远不如传统艾灸 ;传统艾条薰灸与人体穴位红外辐射光谱也有很大差异 .结果提示 ,在传统间接灸的治疗效应中 ,间接灸和穴位的红外共振辐射起重要作用 ;从艾灸的红外物理特性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艾灸 替代物灸 人体穴位 红外辐射光谱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内关穴红外辐射光谱病理信息分析 被引量:35
16
作者 沈雪勇 丁光宏 +4 位作者 邓海平 魏建子 赵玲 张海蒙 费伦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43-446,共4页
采用特制PHE201体表红外光谱仪,检测50名冠心病患者和47名正常成年人内关穴的红外辐射光谱.结果显示,在1.5—16μm间的73个检测波长中,右内关穴的32个波长及左内关穴的23个波长的红外辐射强度,冠心病患者和正常人比较有显著差异(... 采用特制PHE201体表红外光谱仪,检测50名冠心病患者和47名正常成年人内关穴的红外辐射光谱.结果显示,在1.5—16μm间的73个检测波长中,右内关穴的32个波长及左内关穴的23个波长的红外辐射强度,冠心病患者和正常人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01),其中与能量代谢有关的2~2.5μm波长处的红外辐射强度冠心病患者明显低干正常人(p〈0.05-p〈0.005).冠心病患者两侧内关穴红外辐射强度有显著差异的波长数明显多于正常人(p〈0.001).结果提示,冠心病患者内关穴红外辐射光谱中存在特异性病理信息;冠心病患者内关穴区的能量代谢和气血功能活动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穴位 红外辐射 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穴位伏安特性研究 被引量:48
17
作者 沈雪勇 魏建子 +5 位作者 张一和 丁光宏 王彩虹 张海蒙 周钰 王霆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67-271,共5页
目的研究人体穴位伏安特性的基本特征及随生理、病理变化出现的改变,探讨其生物物理学基础。方法对本研究组近10年来有关穴位伏安特性研究工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人体穴位伏安特性曲线具有非线性、惯性两大特征。与对照点比较,穴位低电... 目的研究人体穴位伏安特性的基本特征及随生理、病理变化出现的改变,探讨其生物物理学基础。方法对本研究组近10年来有关穴位伏安特性研究工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人体穴位伏安特性曲线具有非线性、惯性两大特征。与对照点比较,穴位低电阻特征并非普遍存在,而低惯性特征则较具普遍性。穴位伏安面积不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而大部分穴位的惯性面积则具显著的昼夜节律性,其峰值相位和体温节律的谷值相位相应。心脏病患者和胃病患者穴位伏安特性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种变化具有一定的穴位特异性,病变缓解后穴位伏安特性也恢复正常。尸体穴位伏安面积和惯性面积均明显小于正常人,正常人穴位所具有的非线性和惯性特征在尸体上消失。结论人体穴位具有非线性、惯性两大特征,穴位非线性特征反映了人体作为高等生物所具有的生理与行为的复杂性,而惯性特征则与穴位能量代谢有关。穴位惯性面积比伏安面积更能敏感地反映人体生理病理变化,应是今后穴位电学特性研究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研究 穴位生理 穴位特异性 生物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提插和捻转手法运针频率在得气与非得气状态的差异 被引量:29
18
作者 丁光宏 沈雪勇 +5 位作者 戴建华 刘辉 王彩虹 魏建子 姚伟 李信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79-681,共3页
目的 :通过实时定量检测手段和频谱分析方法得到了临床常用 6种针刺手法的运针主频率。方法 :采用笔者研制的临床针灸针体实时受力监测系统 ,分别检测了在人活体和新鲜猪肉上运用提插和捻转等 6种手法时针体的受力状况。结果 :在人体曲... 目的 :通过实时定量检测手段和频谱分析方法得到了临床常用 6种针刺手法的运针主频率。方法 :采用笔者研制的临床针灸针体实时受力监测系统 ,分别检测了在人活体和新鲜猪肉上运用提插和捻转等 6种手法时针体的受力状况。结果 :在人体曲池穴上运用这些基本针刺手法的主频率参数较为集中 ,范围为 0 6 0~ 1 80Hz ,平均值约为 1 2 0Hz。补法与泻法在主频率上有较大的差异。在人体上的主频率平均值约为 1 2 0Hz ,在猪肉上的仅为 0 5 0Hz左右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1 2 0Hz这个频率平均值 ,可以认为是一个有规律的得气指标和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插 捻转 得气 剂量效应关系 针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与冠心病人体表穴位红外辐射光谱特征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丁轶文 丁光宏 +6 位作者 沈雪勇 刘汉平 姚伟 邓海平 魏建子 黄志明 褚君浩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9-312,共4页
实验采用自制高灵敏度人体红外辐射光谱检测装置,记录到31例正常人及31名冠心病人内关穴穴区的红外光谱。实验发现,冠心病人原始的红外辐射光谱之间的差异较正常人的光谱更大。此外,对正常人和冠心病人内关穴数据进行了成组t检验,发现... 实验采用自制高灵敏度人体红外辐射光谱检测装置,记录到31例正常人及31名冠心病人内关穴穴区的红外光谱。实验发现,冠心病人原始的红外辐射光谱之间的差异较正常人的光谱更大。此外,对正常人和冠心病人内关穴数据进行了成组t检验,发现在一些波段内差别有显著意义,且经过归一化处理后数据的差异性更加明显,表明在应用红外光谱检验疾病时,应用归一化后的数据更有利于分析病人的病理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辐射 红外光谱 穴位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IMA模型和GM(1,1)模型预测全国3种肠道传染病发病率 被引量:42
20
作者 金如锋 邱宏 +3 位作者 周霞 黄品贤 王中民 魏建子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75-680,共6页
目的分别采用求和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IMA模型)和灰色模型GM(1,1)对全国法定报告的3种肠道传染病年发病率进行预测,并比较两者预测的准确性。方法采用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的月发病率建立ARIMA模型。采用1995年至2005年的年发病率建... 目的分别采用求和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IMA模型)和灰色模型GM(1,1)对全国法定报告的3种肠道传染病年发病率进行预测,并比较两者预测的准确性。方法采用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的月发病率建立ARIMA模型。采用1995年至2005年的年发病率建立GM(1,1)模型。采用2006年的实际年发病率验证两种模型的预测效果,评价指标为相对误差。选取相对误差最小的模型预测2007年至2008年的年发病率。结果对于甲型肝炎、痢疾、伤寒副伤寒的年发病率,预测准确率较高的模型分别是GM(1,1)、ARIMA、GM(1,1)模型,相对误差分别为0.05%、5.47%、38.89%。对2007年甲型肝炎、痢疾、伤寒副伤寒预测的年发病率分别为4.59/105、30.84/105、2.53/105;对2008年预测的年发病率分别为4.03/105、29.03/105、2.34/105。结论对于某种肠道传染病发病率的预测,应同时拟合几种模型,并选择其中拟合效果最好的一种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求和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 灰色模型 肠道传染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