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氮水平对不同马铃薯品种生长发育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魏峭嵘 曹敏建 +2 位作者 石瑛 陈百翠 张丽莉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2-158,共7页
为了明确不同氮利用率类型的马铃薯氮营养特点,并为氮高效资源筛选与利用提供依据,开展了不同氮素处理下马铃薯氮吸收利用基因型差异的研究。以中晚熟品种延薯4号、东农308为试验材料,设4个氮素水平(0,90,180,270kg·hm^(-2))在大... 为了明确不同氮利用率类型的马铃薯氮营养特点,并为氮高效资源筛选与利用提供依据,开展了不同氮素处理下马铃薯氮吸收利用基因型差异的研究。以中晚熟品种延薯4号、东农308为试验材料,设4个氮素水平(0,90,180,270kg·hm^(-2))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不同品种干物质积累动态、阶段性干物质积累动态、块茎产量、氮素利用率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施氮肥可显著增加植株全株干物重,但会降低块茎干物重与全株干物重的比例。成熟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延薯4号块茎干重占全株干重比例由75%下降到68%,东农308由67%下降到55%。增施氮肥促进延薯4号块茎膨大期的块茎干物质阶段性积累,而东农308块茎阶段干物质积累高峰期向后推迟。低氮(90kg·hm^(-2))条件下,东农308与延薯4号氮素吸收利用率分别为50.73%和54.23%,水平相近;而东农308氮素生理利用率(142.74kg·kg^(-1))、农学利用率(72.41kg·kg^(-1))均高于延薯4号(生理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分别为114.78kg·kg^(-1)和62.25kg·kg^(-1))。但在中氮和高氮(270kg·hm^(-2))条件下,东农308与延薯4号相比生理利用率、农学利用率下降迅速。2个品种淀粉含量、维生素C含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粗蛋白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根据产量水平与品质的综合比较,东农308属于低氮高效型品种,而延薯4号属于高氮高效型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施氮量 氮素利用率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加拿大马铃薯新型栽培种群体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
2
作者 魏峭嵘 石瑛 +1 位作者 武新娟 王凤义 《中国马铃薯》 2009年第3期139-142,共4页
以中国和加拿大分别经过20多年群体改良的8个新型栽培种改良群体为材料,在田间试验条件下,对单株块茎重、单株块茎数、淀粉含量、薯形、芽眼深浅、薯皮色、薯肉色7个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中、加两国的学者在新型栽培种资... 以中国和加拿大分别经过20多年群体改良的8个新型栽培种改良群体为材料,在田间试验条件下,对单株块茎重、单株块茎数、淀粉含量、薯形、芽眼深浅、薯皮色、薯肉色7个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中、加两国的学者在新型栽培种资源改良与创新上采取显著不同的策略。中国突出块茎产量的选择,而加拿大重视块茎商品率的选择;中国追求群体的一致性,关注资源自身性状的表现,而加拿大则相对重视保留群体的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新型栽培种 群体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块茎形成期外施表油菜素内酯对马铃薯生理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唐鑫华 曲自成 +3 位作者 张浩 魏峭嵘 张丽莉 石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55-1863,共9页
为探究表油菜素内酯(EBR)对马铃薯生理和产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3个马铃薯品种(东农310、东农311和东农312)为试验材料,在块茎形成期对盆栽和田间种植马铃薯分别喷施不同浓度EBR,测定植株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 为探究表油菜素内酯(EBR)对马铃薯生理和产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3个马铃薯品种(东农310、东农311和东农312)为试验材料,在块茎形成期对盆栽和田间种植马铃薯分别喷施不同浓度EBR,测定植株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叶绿素相对含量、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单株产量和干物质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在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喷施EBR能够显著提高植株生育后期叶片SOD活性、株高、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抑制叶片MDA含量的增加;同时对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产量(Fm)、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等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均有显著影响。此外,喷施EBR能够提高单株产量和亩产,其中东农310的FE1处理(0.02 mg·L-1EBR)的盆栽单株产量、田间单株产量和每667m2产量分别较CK显著提高64.3%、13.0%和286.3 kg;东农311的FE2处理(0.10 mg·L-1EBR)分别较CK显著提高25.9%、15.8%和370.0 kg;东农312的FE1处理分别较CK显著提高57.6%、6.0%和133.0 kg。喷施高浓度EBR(0.50 mg·L-1)能够提高盆栽和田间种植马铃薯单株块茎干物质含量,其中田间种植东农310、东农311和东农312的FE3处理(0.50 mg·L-1EBR)块茎干物质含量分别较CK显著高4.3%、11.8%和27.6%。本研究结果为马铃薯增产和EBR合理施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油菜素内酯 单株产量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东农308的选育 被引量:13
4
作者 石瑛 张丽莉 +1 位作者 魏峭嵘 秦昕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4-56,共3页
东农308是利用新型栽培种质资源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淀粉加工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种。中晚熟,出苗至收获98d(天)左右;块茎圆形,黄皮淡黄肉,芽眼深度中等;块茎干物质含量26.8%,淀粉17.2%,粗蛋白2.23%,还原糖0.26%,VC132mg·kg-1;中... 东农308是利用新型栽培种质资源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淀粉加工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种。中晚熟,出苗至收获98d(天)左右;块茎圆形,黄皮淡黄肉,芽眼深度中等;块茎干物质含量26.8%,淀粉17.2%,粗蛋白2.23%,还原糖0.26%,VC132mg·kg-1;中抗马铃薯轻花叶病毒病(PVX),抗马铃薯重花叶病毒病(PVY)、晚疫病,田间有轻微晚疫病发生;适宜在黑龙江省、吉林省和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等东北一季作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东农308 淀粉加工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倍体马铃薯花药培养再生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文霞 宁海龙 +5 位作者 张永根 白雅梅 石瑛 魏峭嵘 张丽莉 吕文河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4X期68-74,共7页
选取与花药培养相关的因素及水平进行探讨,以优化二倍体马铃薯花药培养的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二倍体马铃薯花药培养的最适基因型为BD40-2、BD54-8和BD10-7;对于促进花药诱导,低温、热激、离心、甘露醇4种预处理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确定... 选取与花药培养相关的因素及水平进行探讨,以优化二倍体马铃薯花药培养的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二倍体马铃薯花药培养的最适基因型为BD40-2、BD54-8和BD10-7;对于促进花药诱导,低温、热激、离心、甘露醇4种预处理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确定最佳的预处理为低温6 d、热激4 d、离心4 000 r.min-1、甘露醇处理2 d;2,4-D为1.0 mg.L-1、6-BA为0.1 mg.L-1的激素配比的花药诱导率最高;碳源选用麦芽糖,浓度为3%;培养基中添加1 mmol.L-1STS诱导的愈伤花药数显著高于培养基中添加50mg.L-1AgN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倍体 马铃薯 花药培养 褐化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马铃薯品种感染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d)的症状 被引量:2
6
作者 邱彩玲 吕文河 +7 位作者 吕典秋 白艳菊 魏琪 刘尚武 董学志 耿宏伟 万书明 魏峭嵘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9-163,共5页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在中国及世界许多国家都是检疫性病害,该病害可大幅度降低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根据植株及块茎的症状,汰除感病的马铃薯种薯,是控制PSTVd传播和危害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利用分子克隆及测序技术,分离并鉴定了PSTVd的分...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在中国及世界许多国家都是检疫性病害,该病害可大幅度降低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根据植株及块茎的症状,汰除感病的马铃薯种薯,是控制PSTVd传播和危害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利用分子克隆及测序技术,分离并鉴定了PSTVd的分离物351-17,利用PSTVd田间接种技术,分别接种了4个黑龙江省常用的马铃薯品种‘夏坡地’、‘克新18’、‘荷兰15’和‘尤金’,对其侵染后第一代的株高、叶片、块茎外观和单株产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4个供试马铃薯品种感染PSTVd后均表现出了一定的症状,其中‘克新18’在株高、叶片和块茎的症状方面最为明显,单株产量下降显著,表明其对PSTVd非常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TVD 马铃薯品种 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与氮钾肥对‘东农311’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梁晓丽 魏峭嵘 石瑛 《中国马铃薯》 2017年第5期290-295,共6页
以中晚熟鲜食马铃薯品种‘东农311’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密度和氮钾肥处理下的光合特性及产量性状,以便为该品种的丰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光合特性在不同因素条件下表现不同,氮处理对SPAD(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 以中晚熟鲜食马铃薯品种‘东农311’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密度和氮钾肥处理下的光合特性及产量性状,以便为该品种的丰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光合特性在不同因素条件下表现不同,氮处理对SPAD(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极显著;钾处理对SPAD值和气孔导度的影响显著;密度处理仅对SPAD值影响显著。综合来看,SPAD值在施氮量为10 kg/667m2、施钾量为7.5 kg/667m2、密度为4 200株/667m2时最大;净光合速率在施氮量为15 kg/667m2、施钾量为7.5 kg/667m2、密度为5 000株/667m2时最大;气孔导度在施氮量为15 kg/667m2、施钾量为12.5 kg/667m2、密度为3 400株/667m2时最大。三个因素条件中,钾素对产量影响显著,且在施氮量5 kg/667m2、施钾量12.5 kg/667m2、种植密度为4 200株/667m2时产量最高,为3 150 kg/667m2;在施氮量15 kg/667m2、施钾量7.5 kg/667m2、种植密度为5 000株/667m2时商品薯率最大,为71.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氮肥 钾肥 密度 光合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马铃薯品种在氮调控下生长及氮素利用特征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石瑛 邓斌 +1 位作者 魏峭嵘 魏国威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共11页
为研究氮素对两个马铃薯新品种全生育期生长发育及氮素利用的影响,以东农322和东农314为试验材料开展盆栽试验。试验设置3个氮素水平,分别为不施氮N0、常氮N1(CK)和高氮N2,比较分析植株形态、光合生理、氮素积累量和氮素利用率及产量。... 为研究氮素对两个马铃薯新品种全生育期生长发育及氮素利用的影响,以东农322和东农314为试验材料开展盆栽试验。试验设置3个氮素水平,分别为不施氮N0、常氮N1(CK)和高氮N2,比较分析植株形态、光合生理、氮素积累量和氮素利用率及产量。结果表明,以常氮N1为对照,两个品种在不施氮N0处理下各指标均显著降低,东农322生育前期根系活力、生育前期SPAD值、各器官氮素积累量及产量下降幅度较小,表现出低氮高效;东农314各指标下降幅度较大。与常规施氮水平相比,高氮N2处理下,两个品种各指标也存在不同程度差异,东农322各指标无显著差异,且增加幅度较小;东农314形态指标、净光合速率、SPAD值、根系活力、各器官氮素积累量等指标显著升高,增加幅度较大,表现出高氮高效。东农314在高氮条件下有较高氮素吸收效率,且产量较高,而东农322在仅依靠基础肥力条件下仍保持较高产量。全生育期植株各部位氮积累量、生育前期根系活力、叶片SPAD值、生育中期叶片净光合速率均与块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不同氮效率品种不同氮素水平下生长发育情况,为筛选马铃薯氮高效利用生理指标和挖掘氮高效利用品种生物学潜力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氮效率 氮积累量 氮素水平 净光合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个加工型马铃薯品种主要品质形成的比较 被引量:5
9
作者 石瑛 单洪波 +4 位作者 邰宇新 陈若男 潘峰 魏峭嵘 张丽莉 《中国马铃薯》 2019年第1期8-14,共7页
以加工型马铃薯品种‘东农310’、‘东农314’、‘东农317’和‘大西洋’为材料,从块茎形成至淀粉积累期进行多次取样,比较几个品种的主要品质形成过程,探求块茎干物质、淀粉和粗蛋白含量的变化特性,以期为特定品种的优质丰产栽培提供... 以加工型马铃薯品种‘东农310’、‘东农314’、‘东农317’和‘大西洋’为材料,从块茎形成至淀粉积累期进行多次取样,比较几个品种的主要品质形成过程,探求块茎干物质、淀粉和粗蛋白含量的变化特性,以期为特定品种的优质丰产栽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生育进程推进,几个加工型品种的干物质、淀粉和粗蛋白含量均极显著增加,整体表现为干物质含量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生育中期,淀粉含量在生育后期进入平台期,粗蛋白含量持续增加、在生育后期最高。‘东农310’的干物质、淀粉和粗蛋白含量均随生育进程推进而持续增加;‘东农314’的干物质、淀粉和粗蛋白含量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生育中期;‘东农317’的干物质和粗蛋白含量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生育中期,淀粉含量持续增加;对照品种‘大西洋’的干物质和淀粉含量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生育中期,粗蛋白含量持续增加。生育后期‘东农310’的干物质、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东农310’、‘东农314’和‘大西洋’的粗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东农317’的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东农314’和‘大西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品质 干物质 淀粉 粗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倍体马铃薯在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邱彩玲 白雅梅 +2 位作者 吕典秋 魏峭嵘 吕文河 《中国马铃薯》 2007年第6期355-359,共5页
普通马铃薯遗传基础非常狭窄是世界马铃薯育种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世界上存在着丰富的二倍体马铃薯资源,它们可以向普通马铃薯导入存在于二倍体种内的抗性基因和优良的品质基因,增加普通马铃薯等位基因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以... 普通马铃薯遗传基础非常狭窄是世界马铃薯育种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世界上存在着丰富的二倍体马铃薯资源,它们可以向普通马铃薯导入存在于二倍体种内的抗性基因和优良的品质基因,增加普通马铃薯等位基因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以上问题。本文综述了马铃薯育种概况,二倍体马铃薯在育种中的应用,存在的不足以及已经取得的成绩等,旨在为马铃薯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二倍体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植物生产类拔尖创新人才科研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宏伟 邹德堂 魏峭嵘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9期226-228,共3页
培养科研创新能力是培养植物生产类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对于创新型国家建设极为重要,可为农业院校相关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有益参考。该研究在明确培养植物生产类拔尖创新人才科研创新能力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类人才科研创新能... 培养科研创新能力是培养植物生产类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对于创新型国家建设极为重要,可为农业院校相关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有益参考。该研究在明确培养植物生产类拔尖创新人才科研创新能力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类人才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东北农业大学该类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探索如何进行植物生产类拔尖创新人才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提出以创新培养模式为前提,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为依托,以优秀师资团队指导和有效利用科研创新平台为保障的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产 拔尖创新人才 科研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野生种S.demissum与普通栽培品种Katahdin回交一代材料主要产量性状细胞遗传效应分析
12
作者 盛万民 王凤义 +3 位作者 宁海龙 石瑛 邸宏 魏峭嵘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15,共6页
为了研究马铃薯野生种S.demissum与普通栽培品种Katahdin回交一代材料主要农艺性状的细胞效应,以2份回交一代材料、2个栽培品种按GiffingⅢ完全双列杂交配制的12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应用细胞遗传效应分析方法,对正反交两种组配类型的回交... 为了研究马铃薯野生种S.demissum与普通栽培品种Katahdin回交一代材料主要农艺性状的细胞效应,以2份回交一代材料、2个栽培品种按GiffingⅢ完全双列杂交配制的12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应用细胞遗传效应分析方法,对正反交两种组配类型的回交一代群体的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亲本的细胞质遗传效应、组合的细胞核效应在所有测试性状上均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组合的细胞质核互作效应在单株结薯数、平均单薯重等性状上存在极显著差异,而在其他4个性状上差异不显著。同一性状的细胞质效应值在不同亲本间差异较大,并且同一性状的细胞核效应值和质核互作效应值在不同组合间差异亦较大。亲本间正反交两种不同回交改良方式对回交后代群体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有较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S.demissum 回交一代 细胞遗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抗逆基因Fe-SOD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武新娟 魏峭嵘 +1 位作者 石瑛 王凤义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20,共4页
文章以马铃薯克新19号为材料,提取植株叶片总DNA,利用同源序列法,根据GenBank中已登陆番茄的Fe-SODmRNA序列,设计1对引物,经PCR扩增获得了大小为1413bp的片段。序列分析表明,预测其含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编码了145个氨基酸序列,分... 文章以马铃薯克新19号为材料,提取植株叶片总DNA,利用同源序列法,根据GenBank中已登陆番茄的Fe-SODmRNA序列,设计1对引物,经PCR扩增获得了大小为1413bp的片段。序列分析表明,预测其含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编码了145个氨基酸序列,分子质量为16.255ku,等电点为5.88。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包含了两个Fe-SOD蛋白的保守结构域,与NCBI数据库中其他植物的Fe-SOD蛋白同源性很高,与番茄中58~203相关片段同源性高达93.79%。该基因已在GenBank上注册,登录号为EU5454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Fe—SOD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马铃薯对氮素响应的差异 被引量:8
14
作者 矫娇娇 魏峭嵘 +3 位作者 裴佳宁 郭雨鑫 汤立阳 石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03-208,共6页
评价了东北地区不同马铃薯品种苗期对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筛选出对氮素响应度高的马铃薯基因型,为马铃薯氮高效利用基因型的选育和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比较了不同基因型马铃薯在3个供氮水平下苗期获取氮素能力的差... 评价了东北地区不同马铃薯品种苗期对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筛选出对氮素响应度高的马铃薯基因型,为马铃薯氮高效利用基因型的选育和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比较了不同基因型马铃薯在3个供氮水平下苗期获取氮素能力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在不同供氮水平下,不同基因型马铃薯积累氮素能力差异显著。随着供氮水平的提高,东农310、延薯4号、克新13号和克新22号4个马铃薯品种的氮素积累量增加幅度显著,对氮素的响应度高;而东农308、东农311、东农312、东农316、延薯9号、延薯7号、克新19号7个马铃薯品种的氮素积累量增加幅度较小,对氮素的响应度低。对氮素响应度高的基因型其硝酸还原酶活性(NRA)、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GSA)和根系活力随着供氮水平的提高增加幅度较高,而叶绿素值(SPAD)的增加幅度较小;其氮素积累量、NRA、GSA、根系活力和SPAD值的增加幅度稍高于对氮素响应度低的基因型。对低氮和高氮条件下马铃薯氮素积累量与NRA、GSA、SPAD、根系活力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RA和GSA能更好地反映马铃薯苗期积累氮素能力,比SPAD值和根系活力的可靠性更好,NRA和GSA的强弱可以作为评价马铃薯苗期积累氮素能力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氮素积累量 响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马铃薯氮素积累分配及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祁驰恒 魏峭嵘 +1 位作者 田洵 石瑛 《中国马铃薯》 2016年第3期158-163,共6页
合理的施肥技术是提高马铃薯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氮肥在马铃薯增产中作用巨大,但是氮肥的不合理施用通常造成马铃薯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氮肥利用率降低。为合理施用氮肥,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以鲜食品种‘东农09-33069’为试... 合理的施肥技术是提高马铃薯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氮肥在马铃薯增产中作用巨大,但是氮肥的不合理施用通常造成马铃薯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氮肥利用率降低。为合理施用氮肥,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以鲜食品种‘东农09-33069’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马铃薯氮素积累分配规律及其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植株氮含量、氮素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随生育期的推移,马铃薯植株氮素积累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氮素在茎和叶片中分配比例逐渐降低,块茎中氮素分配比例逐渐升高至成熟期的57%~78%。当施氮量超过10 kg/667m2时,块茎中氮素积累量增加不明显,块茎氮素分配比例不再增加。马铃薯产量在施氮量13.3 kg/667m2时达到最大值,氮素吸收利用率、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在施氮量3.3 kg/667m2时取得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施氮量 氮含量 氮素积累量 氮素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遥感影像的马铃薯产量估算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斌斌 魏峭嵘 +4 位作者 尹燕斌 李若丹 李双玉 张晶 石瑛 《中国马铃薯》 2023年第6期498-513,535,共17页
马铃薯产量的精准预测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为实现快速精准获取马铃薯产量信息,研究利用无人机搭载可见光相机和多光谱相机,分别于马铃薯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和终花期进行无人机RGB和多光谱影像的采集,并于收获期测定马铃... 马铃薯产量的精准预测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为实现快速精准获取马铃薯产量信息,研究利用无人机搭载可见光相机和多光谱相机,分别于马铃薯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和终花期进行无人机RGB和多光谱影像的采集,并于收获期测定马铃薯产量。基于RGB和多光谱影像特征,对马铃薯产量与RGB指数和植被指数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合样本数量,筛选出相关性最高的前五个光谱指数作为模型输入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2种方法构建不同生育期和全生育期的估算模型,并进行对比,筛选出马铃薯产量估算的最优模型。通过RGB指数与植被指数结合可以提高马铃薯产量的估算效果,并且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反演效果要优于随机森林模型。最终产量的估算效果从高到低分别是盛花期>全生育期>终花期>初花期>现蕾期,马铃薯产量最优估算模型为盛花期以RGB指数与植被指数结合作为模型输入变量的MLR模型。测试集R2和RMSE分别为0.77、0.64 kg/m^(2);验证集R2和RMSE分别为0.68、0.56 kg/m^(2)。研究结果可为精准农业定量化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无人机遥感 产量 RGB指数 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水平对马铃薯全生育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6
17
作者 魏峭嵘 曹敏建 +1 位作者 石瑛 陈百翠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24-330,共7页
为了研究施氮量对马铃薯全生育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延薯四号作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施氮水平CK(不施氮)、N1(低氮)、N2(中氮)、N3(高氮),在马铃薯全生育期进行了叶面积指数、功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 为了研究施氮量对马铃薯全生育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延薯四号作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施氮水平CK(不施氮)、N1(低氮)、N2(中氮)、N3(高氮),在马铃薯全生育期进行了叶面积指数、功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气孔导度及SPAD等相关指标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合理施氮有助于提高马铃薯叶片的光合性能。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叶面积指数、SPAD值、生物产量显著增加;全生育期马铃薯SPAD值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马铃薯生育前期,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块茎膨大后期,光合速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为N2(纯氮150 kg/hm2)时经济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施氮量 光合特性 SPAD值 产量
原文传递
块茎形成期浇灌稳态铁盐对马铃薯生理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鑫华 曲自成 +3 位作者 张霞 张浩 魏峭嵘 石瑛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15,共9页
为研究铁盐对马铃薯生理和产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在块茎形成期对盆栽种植马铃薯浇灌不同浓度(10μmol/L、100μmol/L、1 000μmol/L)稳态铁盐,测定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叶绿素相对含量、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 为研究铁盐对马铃薯生理和产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在块茎形成期对盆栽种植马铃薯浇灌不同浓度(10μmol/L、100μmol/L、1 000μmol/L)稳态铁盐,测定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叶绿素相对含量、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单株产量、单株块茎干物质重量和块茎干物质铁含量等。研究表明:施加稳态铁盐能够促进马铃薯生育后期株高生长,提高叶片SOD活性和叶绿素相对含量;铁盐施入初期叶片MDA含量显著升高,而在生育后期显著降低;在铁盐施入初期Fv/Fm显著降低,而生育后期则相反。施加中、低浓度(100μmol/L、10μmol/L)铁盐有利于提高单株产量,100μmol/L铁盐可分别显著提高东农310和东农311单株产量39.6%和37.3%,10μmol/L铁盐可显著提高东农312单株产量37.8%。100μmol/L铁盐可提高单株块茎干物质重量12.4%~31.9%,而高浓度(1 000μmol/L)铁盐则会降低单株块茎干物质重量。施加不同浓度的铁盐均可提高块茎干物质铁含量,中、高浓度(100μmol/L、1 000μmol/L)铁盐作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铁盐 单株产量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
原文传递
氮素对马铃薯品种东农311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2
19
作者 田洵 魏峭嵘 +2 位作者 梁晓丽 祁驰恒 石瑛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975-1980,共6页
为了找出马铃薯的合理施氮量,从而为马铃薯产量的提高及品质的改良提供合理依据,本试验通过探讨不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的影响,以中晚熟品种东农311为试验材料,在同一磷钾水平条件下,设定6个氮肥梯度,测定马铃薯在各氮肥梯度下,块茎形成... 为了找出马铃薯的合理施氮量,从而为马铃薯产量的提高及品质的改良提供合理依据,本试验通过探讨不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的影响,以中晚熟品种东农311为试验材料,在同一磷钾水平条件下,设定6个氮肥梯度,测定马铃薯在各氮肥梯度下,块茎形成后不同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及块茎成熟后的产量、品质性状。研究结果表明,在增加氮肥施用量后,随块茎的生长,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提升;块茎成熟后,淀粉和维生素C的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而还原糖和粗蛋白的含量呈升高趋势。并且本试验确定的东农311的最适施氮量为176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氮肥 品质 产量
原文传递
SPAD值在马铃薯氮素营养诊断和推荐施肥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4
20
作者 陈百翠 魏峭嵘 +1 位作者 石瑛 马丽美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6-30,38,共6页
以马铃薯品种东农311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肥料试验设计,研究了马铃薯主要生育时期的倒三叶SPAD值与施肥量及相对产量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SPAD值与施氮量、施钾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施磷量呈显著负相关,并且在一定的施氮范围内,与相对... 以马铃薯品种东农311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肥料试验设计,研究了马铃薯主要生育时期的倒三叶SPAD值与施肥量及相对产量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SPAD值与施氮量、施钾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施磷量呈显著负相关,并且在一定的施氮范围内,与相对产量也呈显著正相关。通过方程拟合得出仅氮肥影响下马铃薯块茎形成期SPAD临界值为45.16,块茎膨大期SPAD临界值为44.00,淀粉积累期SPAD临界值为44.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相对产量 SPAD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