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氧治疗后MRI定量测定预测脑创伤预后 被引量:2
1
作者 魏小二 李跃华 +2 位作者 赵晖 傅敏 李文彬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29-834,共6页
目的探讨外伤后早期对血脑屏障通透性和细胞毒性脑水肿的定量检测在预测高压氧治疗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将21只实验兔随机分为2组,即外伤+高压氧组(n=15),假手术+高压氧组(n=6)。两组实验兔接受7天共10次的高压氧治疗。在外伤后的3h,1、3... 目的探讨外伤后早期对血脑屏障通透性和细胞毒性脑水肿的定量检测在预测高压氧治疗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将21只实验兔随机分为2组,即外伤+高压氧组(n=15),假手术+高压氧组(n=6)。两组实验兔接受7天共10次的高压氧治疗。在外伤后的3h,1、3、7、30天对上述实验兔分别进行MR扫描。此外,在外伤前、外伤后1天和30天对所有实验兔进行神经功能(VCS)评分。结果TBI+HBO组的VCS评分在外伤后1天和30天均低于外伤前(P=0.001),外伤后30天的VCS评分大于外伤后1天(P=0.001)。在局部病灶区,外伤后1天和3天的Ktrans值与30天的VCS评分呈负相关性(P均<0.05),而3h的Ktrans值与30天的VCS评分无相关性(P=0.064);局部病灶区在外伤后1天和3天的ADC值与30天的VCS评分存在正相关(P均<0.05)。在病灶周围区,外伤后1天的Ktrans值与30天的VCS评分呈负相关(P<0.05),而3天的Ktrans值与30天的VCS评分无相关性(P=0.078);病灶周围区在外伤后3天的ADC值与30天的VCS评分呈负相关(P<0.05),而1天和7天的ADC值与30天的VCS评分无相关性(P=0.085、0.057)。结论外伤后急性期的MRI定量测定能够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磁共振成像 预测 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脑损伤康复期演变中的应用
2
作者 魏小二 李文彬 李鲠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3-155,共3页
脑损伤患者在康复过程中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脑组织重塑和功能重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能够获得脑组织的解剖学、生理学及病理学信息,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各功能区间的相互联系。因此,fMRI技术能够反映脑损伤康复过程中脑组织发生的结... 脑损伤患者在康复过程中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脑组织重塑和功能重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能够获得脑组织的解剖学、生理学及病理学信息,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各功能区间的相互联系。因此,fMRI技术能够反映脑损伤康复过程中脑组织发生的结构和功能变化,为临床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磁共振成像在重型颅脑外伤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9
3
作者 袁陆涛 魏小二 +5 位作者 徐晨 田恒力 郭衍 高文伟 王敢 陈世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4-458,共5页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成像(MRI)对重型脑外伤诊断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对38例重型脑外伤患者在伤后4~6周行3.0T MRI检查,定量计算在T1、T2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加权相的伤灶体积,与同时期螺旋CT比较;记录弥漫性轴索损伤(DAI)评分,与...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成像(MRI)对重型脑外伤诊断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对38例重型脑外伤患者在伤后4~6周行3.0T MRI检查,定量计算在T1、T2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加权相的伤灶体积,与同时期螺旋CT比较;记录弥漫性轴索损伤(DAI)评分,与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CT相比,MRI可显示更多的伤灶,且对胼胝体及脑干损伤更敏感。不同预后组间T1、T2及FLAIR序列所显示的伤灶体积及DA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I评分与伤后6个月GOS相关性最强(r=-0.854,P<0.05);MRI所显示的伤灶体积与预后呈负相关(P<0.05)。结论 3.0T MRI对脑实质损伤的显示明显优于64排螺旋CT,尤其当伤灶位置较深时。定量方法分析MRI所显示的伤灶体积和部位,具有评估预后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外伤 磁共振成像 定量检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评价冠状动脉弹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晓泉 李跃华 +3 位作者 张佳胤 王丹 魏小二 邓建宏 《疑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331-334,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CT血管造影(CTA)应用于冠状动脉弹性无创性评价的可行性以及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与冠状动脉血管弹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60例。其中冠状动脉疾病患者30例... 目的探讨64层CT血管造影(CTA)应用于冠状动脉弹性无创性评价的可行性以及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与冠状动脉血管弹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60例。其中冠状动脉疾病患者3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7.2—55.4(51.3±4.1)岁。根据病变程度分为单血管病变亚组13例,多血管病变亚组17例,主要病变位于左前降支。对照组为疑似冠心病但造影检查后为阴性者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7.0~55.8(51.4±4.4)岁。应用冠状动脉CTA测量所有患者左主干以及左前降支在各期相(5%~95%,间隔为10%)的横截面积,计算2组冠状动脉血管的膨胀弹性系数值(D),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左主干血管腔横截面积在65%、75%、85%期相内明显低于对照组(t=2.022、5.390、4.663,P<0.05),左前降支在65%、75%、85%期相亦明显低于对照组(t=2.197、5.639、3.560,P<0.05)。观察组LM、LAD平均D值均低于对照组[(2.16±2.32)kPa^(-1)×10^(-5)vs.(3.50±1.69)kPa^(-1)×10^(-5)(2.36±2.14)kPa^(-1)×10^(-5)vs.(3.88±2.09)kPa^(-1)×10^(-5),P<0.05],单血管病变亚组LM、LAD平均D值高于多血管病变亚组[(2.64±1.48)kPa^(-1)×10^(-5)vs.(1.83±2.66)kPa^(-1)×10^(-5),(2.89±1.40)kPa^(-1)×10^(-5)vs.(1.94±2.30)kPa^(-1)×10^(-5),P<0.05],病变血管数越多冠状动脉弹性越差。结论随着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增加,冠状动脉弹性有减小的趋势,CTA对冠状动脉弹性的评价在冠心病早期筛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冠心病 冠状动脉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mics软件在髁突体积和表面积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刘琦 魏小二 +1 位作者 邹德荣 俞律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4-408,共5页
目的:运用Mimics软件测量正常人群髁突体积、表面积和MI值,探讨不同位置、性别、年龄的髁突形态特点,为确立正常人群髁突体积和表面积参考值提供参考。方法: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就诊患者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 目的:运用Mimics软件测量正常人群髁突体积、表面积和MI值,探讨不同位置、性别、年龄的髁突形态特点,为确立正常人群髁突体积和表面积参考值提供参考。方法: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就诊患者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300例,根据年龄分为3组:组1(18~24岁),组2(25~34岁),组3(35~44岁)。每组100例,其中男女各50例。然后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运用Mimics17.0软件对双侧髁突进行三维重建,计算髁突体积、表面积和MI值。结果:左右侧髁突体积、表面积和MI值均无明显差别,男性髁突体积、表面积都要大于女性(P<0.05),但男女之间髁突MI值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个体之间髁突的体积和表面积未见明显差别,而35~44岁个体的MI值要大于18~24岁个体(P<0.05)。结论:Mimics软件可以有效地测量髁突的体积和表面积,并为确立正常人群髁突体积和表面积参考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 体积 表面积 形态学指数 MIMICS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I-FLAIR不匹配在指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5-6h延长时间窗内静脉溶栓中的价值 被引量:12
6
作者 周佳 魏小二 +2 位作者 余蒙蒙 陆靖 李跃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1-438,共8页
目的:探讨DWI-FLAIR不匹配在指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5~6h延长时间窗静脉溶栓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5例,根据发病时间及FLAIR信号改变将患者分为3组:0~4.5h组、4.5~6h FLAIR阳性组与4.5~... 目的:探讨DWI-FLAIR不匹配在指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5~6h延长时间窗静脉溶栓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5例,根据发病时间及FLAIR信号改变将患者分为3组:0~4.5h组、4.5~6h FLAIR阳性组与4.5~6h FLAIR阴性组。利用NIHSS评分及m RS评分对溶栓后患者的临床预后进行评估。结果:发病后0-3h、0~4.5h DWI-FLAIR不匹配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7%、40.9%;77.9%、76.9%;52.8%、75%;87%、43.5%。0~4.5h组与4.5~6h FLAIR阴性组溶栓后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4.5~6h FLAIR阳性组(P〈0.05),但0~4.5h组与4.5~6h FLAIR阴性组溶栓后NIHSS评分以及m RS评分低于4.5~6h FLAIR阳性组(P〈0.05)。结论:DWI-FLAIR不匹配能够作为客观影像标志指导发病时间不明确患者溶栓决策的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MRI FLAIR 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张量成像观察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联合纤维束 被引量:5
7
作者 常城 李文彬 +3 位作者 谢文晖 魏小二 付剑亮 李明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通过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探讨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患者联合纤维束FA值和ADC值的变化特点,评价DTI对aMCI的诊断及aMCI与AD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aMCI患者(aMCI组)、20例AD患者(AD组)及20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行DT... 目的通过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探讨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患者联合纤维束FA值和ADC值的变化特点,评价DTI对aMCI的诊断及aMCI与AD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aMCI患者(aMCI组)、20例AD患者(AD组)及20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行DTI扫描,以额枕下束、胼胝体膝部及压部、上纵束Ⅱ、扣带束作为感兴趣区(ROI)测FA值和ADC值。结果aMCI组与NC组比较额枕下束和扣带束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CI组与AD组比较扣带束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CI患者额枕下束、扣带束FA值的异常改变,提示DTI检查可作为aMCI的一个诊断指标。aMCI患者与AD患者扣带束FA值有差异,有助于aMCI与AD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张量成像 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量对比方法的磁共振射频线圈的MatLAB图形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朱高杰 李斌 魏小二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目的为了验证磁共振成像中不同类型射频线圈的临床性能,我们以表面线圈、收发兼用型鸟笼线圈和八通道相控阵线圈为研究对象,分别测量了这三种线圈在Philips3.0T磁共振成像系统中的信噪比和图像均匀度。材料和方法在AAPM(美国医学物理师... 目的为了验证磁共振成像中不同类型射频线圈的临床性能,我们以表面线圈、收发兼用型鸟笼线圈和八通道相控阵线圈为研究对象,分别测量了这三种线圈在Philips3.0T磁共振成像系统中的信噪比和图像均匀度。材料和方法在AAPM(美国医学物理师学会)推荐的方案测量信噪比和均匀度的基础上,增加对最终图像的MatLAB图形化分析,分别得到其两个互相垂直方向和整个平面上的信噪比空间分布。结果在体模中心的感兴趣区(ROI)中,收发兼用型鸟笼线圈和八通道相控阵线圈的信噪比分别是表面线圈信噪比的7倍和12倍以上,均匀度也都高于表面线圈的均匀度。结论:收发兼用型鸟笼线圈和相控阵线圈在成像效果上均优于表面线圈;相控阵线圈能获得最好的信噪比,而收发兼用型鸟笼线圈则具有最好的均匀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lAB图形化 收发兼用线圈 相控阵线圈 表面线圈 均匀度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外踝撞击综合征的MRI诊断 被引量:5
9
作者 郗艳 姚伟武 +1 位作者 李梅 魏小二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40-543,共4页
目的:探讨MR对前外踝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3年10月间临床怀疑前外踝慢性损伤并行MRI检查的患者229例,MRI均行矢状位T1WI、矢状位及冠状位PDWI抑脂、横断位T2WI抑脂快速回波序列扫描。由两名放射诊断医师(5... 目的:探讨MR对前外踝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3年10月间临床怀疑前外踝慢性损伤并行MRI检查的患者229例,MRI均行矢状位T1WI、矢状位及冠状位PDWI抑脂、横断位T2WI抑脂快速回波序列扫描。由两名放射诊断医师(5年以上关节MRI诊断经验)分析踝关节MRI图像。结果:临床及MRI符合共同诊断前外踝撞击综合征诊断者13例,男10例,女3例,平均年龄29.6岁,MRI图像上均有前外踝关节腔积液,其中5例MRI表现为前外侧沟内滑膜增生,4例为附着于距腓前韧带或关节囊的不规则瘢痕样组织,3例为滑膜增生合并瘢痕样组织,1例表现为距腓前韧带撕裂后填充合并滑膜增生。13例中距腓前韧带轻度损伤者1例,部分撕裂者5例,完全撕裂者7例。结论:前外侧沟内异常组织填充为MRI诊断前外踝撞击综合征的可靠征象,关节腔积液有利于异常组织的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前外踝撞击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猪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晓丽 郭芳芳 +4 位作者 吴正阳 魏小二 鲁海涛 朱悦琦 赵俊功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2期60-63,共4页
目的建立小猪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模型,为介入研究提供合适的模型。方法选用8头小猪,实验组(n=4)静脉注射链脲菌素(STZ),对照组(n=4)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监测用药前后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h血糖(PG2h)。待小猪血糖升高2周后行介入操作。全... 目的建立小猪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模型,为介入研究提供合适的模型。方法选用8头小猪,实验组(n=4)静脉注射链脲菌素(STZ),对照组(n=4)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监测用药前后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h血糖(PG2h)。待小猪血糖升高2周后行介入操作。全麻后颈部切开,暴露右侧颈总动脉穿刺置鞘,DSA透视下导引导管造影明确下肢动脉情况,选定无明显分支的一段血管作为靶血管,用球囊按照(1.2~1.3)∶1比例对选定血管扩张。3个月后行CTA复查,并取靶血管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注射STZ后血糖升高且稳定,对照组血糖无明显变化。球囊扩张后即刻造影显示靶血管较前扩张,对血管壁损伤明确。3个月后CTA随访显示靶血管无明显狭窄,HE染色显示实验组血管内膜明显增厚。结论本方法制备的小猪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模型简单,成功率高,可以为介入研究提供稳定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糖尿病 周围血管病变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张量成像在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和Alzheimer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常城 李文彬 +3 位作者 谢文晖 魏小二 付剑亮 李明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12期1503-1507,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Alzheimer病(AD)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0名aMCI患者、20名AD患者、20名正常对照者(NC)行DTI检查,分别在颞叶白质、顶叶白质、海马、胼胝体膝部及压部、上纵束Ⅱ、扣带束...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Alzheimer病(AD)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0名aMCI患者、20名AD患者、20名正常对照者(NC)行DTI检查,分别在颞叶白质、顶叶白质、海马、胼胝体膝部及压部、上纵束Ⅱ、扣带束测ROI的FA值和ADC值。结果:NC组与aMCI组、aMCI组与AD组比较扣带束FA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NC组与AD组比较颞叶、海马、胼胝体膝部、扣带束FA值,颞叶、海马ADC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MCI患者扣带束FA值异常降低;AD患者颞叶、海马、胼胝体膝部、扣带束FA值降低和颞叶、海马ADC值增高,提示DTI检查有助于aMCI、AD患者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张量成像 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颅磁共振平扫的脑外意外发现研究
12
作者 姚婷婷 郁伟彬 +4 位作者 魏小二 王丹 陆靖 李菁 李跃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28-1533,共6页
目的·探讨头颅磁共振(MRI)平扫脑外意外发现(IECFs)的发生率和漏诊率,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 930例因怀疑颅内病变而行头颅MRI平扫的患者头颅MRI平扫资料,分析其IECFs。IECFs按临床意义分为3种类型:E1(无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头颅磁共振(MRI)平扫脑外意外发现(IECFs)的发生率和漏诊率,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 930例因怀疑颅内病变而行头颅MRI平扫的患者头颅MRI平扫资料,分析其IECFs。IECFs按临床意义分为3种类型:E1(无临床意义,如鼻窦黏膜增厚),E2(临床意义可能不大,如咽部对称性增厚),E3(有重要临床意义,如咽部非对称性增厚)。将结构式读片(从上至下按照器官系统逐一进行读片)的结果与初始的MRI报告结果进行比较,计算漏诊率。根据E3类IECFs患者的医疗记录,评价病变的临床意义和转归。结果·在7 930例患者中,发现53.13%的患者5 992处IECFs,其中E1类占82.2%(4 924/5 992),E2类占16.6%(995/5 992),E3类占1.2%(73/5 992)。IECFs和E1类的发现更常见于男性患者(P=0.000,P=0.024)。IECFs在不同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IECFs总的漏诊率为56.9%(3 409/5 992);E3类IECFs的漏诊率为32.9%(24/73)。73例E3类IECFs患者中,34例(46.6%)患者在研究期间接受最终诊断和适当治疗。结论·在头颅MRI检查的患者中,IECFs普遍存在,近1/3的E3类IECFs可能会漏诊;根据临床价值对IECFs进行分级报告,有助于患者的诊治,减少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外发现 磁共振成像 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和IVIM-DWI对下腰痛患者退变椎间盘新生血管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瑞梅 王丹 +4 位作者 魏小二 姚婷婷 郁伟斌 刁云雁 李跃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8年第9期667-672,共6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IVIM-DWI)对下腰痛患者退变椎间盘新生血管的...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IVIM-DWI)对下腰痛患者退变椎间盘新生血管的评估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51例经腰椎后路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设为实验组,选取8例腰椎骨折经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行DCE-MRI和IVIM-DWI扫描,并分别测量DCE参数K_(trans)、K_(ep)、V_e和IVIM参数D~*、D和f。椎间盘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并计算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IVIM-DWI、DCE-MRI参数和MVD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IVIM-DWI、DCE-MRI各项参数值在不同退变程度患者中的差异。结果 K_(trans)值随着退变分级增加而增大(P<0.05),D值随退变分级增加而减低(P<0.05)。K_(trans)值、f值分别与MVD具有良好相关性(r分别为0.794,0.589;P值均小于0.05)。结论 DCE-MRI和IVIM-DWI磁共振技术可无创重复地观察椎间盘退变的血管形成情况,并对患者椎间盘退变程度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 椎间盘 腰痛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血管指数评分在CTA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和预后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4
作者 尚凯 张晓星 +1 位作者 魏小二 李跃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30-933,共4页
目的评价毛细血管指数评分(CIS)用于CTA评估急性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患者侧支循环的可靠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至2017年收治的33例发病6 h内脑动脉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 目的评价毛细血管指数评分(CIS)用于CTA评估急性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患者侧支循环的可靠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至2017年收治的33例发病6 h内脑动脉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同时完成头颅CT平扫、CTA和脑血管DSA检查。根据CIS标准,分别评估CTA和DSA图像上侧支循环情况,CIS≥2分定义为侧支循环良好(fCIS),<2定义为侧支循环不良(pCIS)。Kappa检验评价两种方法评估侧支循环的一致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TA-CIS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CTA-CIS和DSA-CIS评估侧支循环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0.71,P<0.001),CTA-CIS对fCIS诊断准确率为91.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A-CIS和入院血糖水平是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CIS用于CTA可评估脑动脉闭塞所致AIS患者侧支循环,预测血管内治疗预后,有助于治疗决策和患者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侧支循环 毛细血管指数评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早期动态监测脑外伤手术治疗及其预后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5
15
作者 蔡王莉 汤光宇 +1 位作者 魏小二 李文彬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探讨CT早期动态监测与脑外伤临床手术治疗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72例脑外伤患者,其中男性404例,女性168例;年龄16~75岁,平均年龄44.2岁。分为手术组131例,非手术组441例。进行CT早期动态监测。分析CT早期动态监测与脑外伤患者... 目的探讨CT早期动态监测与脑外伤临床手术治疗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72例脑外伤患者,其中男性404例,女性168例;年龄16~75岁,平均年龄44.2岁。分为手术组131例,非手术组441例。进行CT早期动态监测。分析CT早期动态监测与脑外伤患者手术时机选择、患者死亡率及3个月、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的相关性,以及Rotterdam CT评分与脑外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外伤后24 h之内与伤后24 h之后手术治疗者数量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Rotterdam CT评分越高,死亡率越高;Rotterdam CT评分与脑外伤患者出院时死亡率及伤后3个月、6个月GO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与非手术组间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3个月及6个月GO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3)。Rotterdam CT评分越高,患者伤后3个月及6个月GOS评分越低,即预后越差(3个月:秩相关系数r_s=0.369,P<0.001;6个月:秩相关系数r_s=0.382,P<0.001)。结论 CT早期动态监测可及时了解脑外伤患者颅内情况的动态变化,指导临床治疗策略,降低脑外伤患者的死亡率,但其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作用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CT) 动态监测 手术治疗 预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和亚急性下腰痛患者腰椎MRI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瑞梅 王丹 +3 位作者 魏小二 姚婷婷 郁伟斌 李跃华 《中国临床医学》 2018年第4期555-559,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和亚急性下腰痛患者腰椎MRI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因下腰痛至本院就诊并行腰椎MRI检查患者177例。根据病程时间将患者分为亚急性下腰痛组(n=103)和急性下腰痛组(n=74例),另招募42例无下腰痛志愿者作... 目的:探讨急性和亚急性下腰痛患者腰椎MRI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因下腰痛至本院就诊并行腰椎MRI检查患者177例。根据病程时间将患者分为亚急性下腰痛组(n=103)和急性下腰痛组(n=74例),另招募42例无下腰痛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ologue scale,VAS)评定患者腰痛程度。观察各组研究对象腰椎MRI影像学特征,包括: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突出、椎间盘膨出、纤维环后方高信号、Schmorl结节、椎体终板炎、小关节退变、小关节积液、棘间韧带高信号、皮下或椎后旁肌肉水肿、小关节退变等,对不同组间腰椎MRI影像学特征分布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亚急性下腰痛组研究对象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突出发生率较高(P<0.05)。3组间椎间盘膨出、Schmorl结节、腰椎终板Modic改变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下腰痛组患者腰椎MRI纤维环后方高信号、棘间韧带高信号、皮下或椎后旁软组织肿胀发生率均高于亚急性下腰痛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亚急性下腰痛组患者中小关节退变和小关节积液发生率均高于急性下腰痛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椎间盘退变、突出是腰痛症状持续存在的原因;腰椎间盘局限性高信号、棘间韧带高信号和皮下或椎后旁软组织肿胀与急性下腰痛相关;小关节退变、小关节积液与亚急性下腰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腰痛 亚急性下腰痛 腰椎 磁共振成像 MRI影像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创伤性脑损伤后磁敏感加权成像脑内微出血与外伤后抑郁发生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17
作者 朱萍 李跃华 +2 位作者 李晓兵 魏小二 汪璇 《中国临床医学》 2017年第1期31-36,共6页
目的:探讨轻度创伤性脑损伤后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脑内微出血与创伤后新发抑郁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常规CT和MRI检查无明显异常的轻度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行MRI检查,包括常规MR序列和SWI序列。半自动勾勒和手动计数微出血病变的数量和... 目的:探讨轻度创伤性脑损伤后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脑内微出血与创伤后新发抑郁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常规CT和MRI检查无明显异常的轻度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行MRI检查,包括常规MR序列和SWI序列。半自动勾勒和手动计数微出血病变的数量和体积。所有患者在TBI后1年内接受DSM-Ⅳ-TR轴Ⅰ障碍临床定式检查(SCID-Ⅳ)。结果:抑郁组SWI微出血病变发生率高于非抑郁组(P<0.001)。在显示出微血管病变的患者中,抑郁组微出血病变数量和体积大于非抑郁组(P<0.001)。这些病变的数量和体积的差异只存在于在额叶、顶叶和颞叶(P<0.001)。在显示出微血管病变的患者中,其他区域的病变数量和体积在抑郁和非抑郁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WI可用于诊断轻度TBI后的微出血病变,病灶的分布范围和位置与TBI后抑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抑郁 磁共振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微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纹动脉数量与脑小血管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沈雪峰 魏小二 +1 位作者 陆靖 乔瑞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16-520,共5页
目的:探讨豆纹动脉(LSA)数量与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脑灌注改变的相关性,及其与CSVD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接受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594例患者的相关资料。DSA观察LSA数量,CTP计算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 目的:探讨豆纹动脉(LSA)数量与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脑灌注改变的相关性,及其与CSVD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接受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594例患者的相关资料。DSA观察LSA数量,CTP计算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CSVD综合评分法基于M RI评估脑CSVD严重程度。结果:LSA数量与CSVD各项影像学表现及CSVD评分呈负相关。CSVD严重程度与LSA数量的调整优势比(OR)如下:LSA>20组vs.LSA=10~20组为0.31,LSA=10~20组vs.LSA<10组为0.47。单侧LSA=5~10时,同侧基底节区MTT、TTP显著升高,CBF显著降低。单侧LSA=5~10时,同侧基底节区CBV略低,而LSA<5时,CBV显著降低。结论:CSVD患者LSA数量较低,LSA数量与脑灌注呈正相关,与CSVD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脑低灌注可能是其中重要机制。LSA可作为CSVD的一个潜在影像学标志,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豆纹动脉 磁共振成像 CT灌注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VIM评价兔VX2肿瘤血管生成的实验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亚旭 李跃华 魏小二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3-207,共5页
目的:探索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无创性影像学成像指标,可快速、重复地量化肿瘤微血管状态。方法: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1周组(10只)、2周组(10只)、3周组(10只)和4周组(10只)共4组,1周组在VX2肿瘤植入后7天、2周组分别在肿瘤植入后... 目的:探索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无创性影像学成像指标,可快速、重复地量化肿瘤微血管状态。方法: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1周组(10只)、2周组(10只)、3周组(10只)和4周组(10只)共4组,1周组在VX2肿瘤植入后7天、2周组分别在肿瘤植入后7天和14天、3周组分别在7天和21天、4周组分别在7天和28天均进行MRI扫描,以正常大腿肌肉组织作为对照,在最后一次MRI扫描后处死实验兔进行CD34免疫组化分析并进行半定量。分析各组间DWI和IVIM相关参数的差异以及这些参数与MVD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各组的D*值和f值与MVD计数之间均存在相关性(P均<0.05),而ADC值和D值与MVD计数间均无明显统计学相关性(P均>0.05)。结论:IVIM的D*值与f值可以量化肿瘤进展时期微血管的情况,在评价肿瘤方面具有很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X2肿瘤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微血管密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DWI在检测颅底肿瘤及术后复发或残留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美华 杨广庆 +1 位作者 乔瑞华 魏小二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85-490,共6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DWI技术在检测颅底肿瘤以及脑肿瘤术后复发或残留病灶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时行高分辨和常规DWI扫描的颅底肿瘤以及脑肿瘤术后残留或复发患者的MRI以及CT资料。以MRI所有序列上发现的病灶数目为参考标准,首先比... 目的:探讨高分辨DWI技术在检测颅底肿瘤以及脑肿瘤术后复发或残留病灶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时行高分辨和常规DWI扫描的颅底肿瘤以及脑肿瘤术后残留或复发患者的MRI以及CT资料。以MRI所有序列上发现的病灶数目为参考标准,首先比较高分辨DWI和常规DWI在发现病灶能力上的差异,再进一步评价二者之间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72例术前颅底肿瘤患者81个颅底病灶和45例脑肿瘤术后复发或残留患者51个病灶纳入到最后的分析中。对于术前位于颅底的肿瘤患者,与常规DWI(检测出63个病灶)相比,高分辨DWI能够发现更多的病灶(检测出全部81个病灶)(P<0.001),然而,这种差异主要是体现在发现颅前窝病灶的能力上(P<0.001),而在颅中窝和颅后窝时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高分辨DWI的图像质量要优于常规DWI图像(P<0.01)。对于术后复发患者,与常规DWI相比,高分辨DWI能够发现更多的病灶(P<0.001)。此外,术后复发患者高分辨DWI的图像质量要优于常规DWI图像(P<0.01)。结论:使用分段读取EPI联合并行采集、二维导航校正的高分辨DWI能够检测出更多的病灶、获得高质量的图像,可作为脑肿瘤及术后患者重要的辅助诊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 脑肿瘤 手术 弥散加权成像 分段读取平面回波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