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互助、交换与交流:抗战时期中外高等教育的合作 |
魏善玲
|
《黑龙江社会科学》
|
2024 |
0 |
|
2
|
西学与新学:清末留学生的教育反哺——以杨月如等人为考察中心 |
孙镭笑
魏善玲
|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0 |
|
3
|
留学生群体与1928—1936年间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 |
魏善玲
周棉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4 |
2
|
|
4
|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对东北籍海外留学生的救济——以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留学档案为中心 |
魏善玲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5
|
学术期刊编辑素养对遏制学术不良行为的作用 |
魏善玲
|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6
|
民国前期出国留学生的结构分析(1912—1927) |
魏善玲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2 |
6
|
|
7
|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留学生群体的结构分析(1928-1936) |
魏善玲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8
|
留日学生创办期刊及其对辛亥革命的影响 |
魏善玲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9
|
抗战时期东北沦陷区留日学生群体的结构分析 |
魏善玲
|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3
|
|
10
|
杨荫榆与“女师大风潮” |
魏善玲
|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 |
3
|
|
11
|
抗战时期《申报》留学史料研究 |
魏善玲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2
|
留学生与国立中央研究院(1928—1949) |
魏善玲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
1
|
|
13
|
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对留学政策的调整与规划 |
魏善玲
|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
1
|
|
14
|
民国前期《申报》所载留学事件反响及评论 |
魏善玲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5
|
辛亥革命前留日学生创办期刊及其影响 |
魏善玲
|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0 |
|
16
|
留学生与中国现代数学学科的创建 |
魏善玲
|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0 |
|
17
|
再看学潮外的杨荫榆 |
魏善玲
|
《怀化学院学报》
|
2008 |
0 |
|
18
|
清末出国留学生的结构分析(1896—1911) |
魏善玲
|
《教育科学文摘》
|
2013 |
0 |
|
19
|
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归国留学生的安置 |
魏善玲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20
|
统制留学: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留学教育的管控 |
魏善玲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