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释放左旋18甲基炔诺酮宫内节育器对三苯氧胺引起子宫内膜病变的治疗 被引量:10
1
作者 高雨农 蒋国庆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4年第5期359-362,382,共5页
目的 探讨释放左旋 18甲基炔诺酮宫内节育器 (LNG -IUD ,Mirena)对服用三苯氧胺的乳腺癌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 2 7例绝经后乳腺癌患者 ,术后服用三苯氧胺 (1~ 10 8个月 )引起的子宫内膜增厚进行临床资料分析 ,... 目的 探讨释放左旋 18甲基炔诺酮宫内节育器 (LNG -IUD ,Mirena)对服用三苯氧胺的乳腺癌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 2 7例绝经后乳腺癌患者 ,术后服用三苯氧胺 (1~ 10 8个月 )引起的子宫内膜增厚进行临床资料分析 ,经过宫腔镜及诊断性刮宫除外子宫内膜癌后 ,宫内放置Mirena ,每 1~3个月行阴道B超 1次 ,观察放置前后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2 7例置Mirena患者 ,从放置前子宫内膜平均厚度 (1 30± 0 4 2 )cm ,到放置后 3、6及 12个月以上时 ,子宫内膜平均厚度分别为 (0 95± 0 2 9)cm、(0 93± 0 36 )cm及 (0 78± 0 2 2 )cm ,P值均 <0 0 1。不良反应主要为不规则阴道流血 ,但大多可自行停止。结论 释放左旋 18甲基炔诺酮宫内节育器对服用三苯氧胺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增厚的子宫内膜具有治疗作用 ,不良反应轻微。左旋 18甲基炔诺酮可以保护服用三苯氧胺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子宫内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苯氧胺 炔诺酮 患者 服用 乳腺癌 宫内节育器 不良反应 子宫内膜病变 治疗 绝经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晚期服用盐酸小檗碱对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影响的回顾性调查简报 被引量:2
2
作者 高雨农 高晓山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564-565,共2页
关键词 胆红素 妊娠晚期 盐酸小檗碱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盘炎症与新生儿感染 被引量:3
3
作者 高雨农 董悦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5期466-468,共3页
目的:探讨胎盘炎症与新生儿感染的关系。方法:对74例孕妇分娩进行细菌培养的同时,对胎盘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无临床感染征的孕妇,其胎盘炎症不能完全预示新生儿的感染,且其胎盘带菌状况亦无明显区别,在此情况下的胎膜早破炎症程... 目的:探讨胎盘炎症与新生儿感染的关系。方法:对74例孕妇分娩进行细菌培养的同时,对胎盘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无临床感染征的孕妇,其胎盘炎症不能完全预示新生儿的感染,且其胎盘带菌状况亦无明显区别,在此情况下的胎膜早破炎症程度和带菌状况无明显关系。结论:孕妇无明显感染时,其胎盘炎症不能完全预示新生儿有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感染 胎盘炎症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盆腔炎 被引量:1
4
作者 高雨农 《中国乡村医药》 2001年第12期6-7,共2页
1病因 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放环、取环、通气、通液、输卵管子宫造影或官腔镜等手术引起急性发作慢性盆腔炎,腹腔器官(如化脓性阑尾炎)感染直接蔓延等.另外,常见原因还有不洁性交史,配偶患有淋病或有多个性伴侣,造... 1病因 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放环、取环、通气、通液、输卵管子宫造影或官腔镜等手术引起急性发作慢性盆腔炎,腹腔器官(如化脓性阑尾炎)感染直接蔓延等.另外,常见原因还有不洁性交史,配偶患有淋病或有多个性伴侣,造成的淋球菌和衣原体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盆腔炎 病因 病理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临床感染症状胎盘和新生儿带菌及胎盘炎症
5
作者 高雨农 徐阳 +1 位作者 王文 董悦 《中国优生优育(1990-2002上半年)》 2001年第4期147-149,共3页
目的 了解无临床感染状态下胎盘、新生儿带菌与胎盘炎症的关系。方法 96例足月无临床感染的产妇,不同的分娩方式下取胎盘及新生儿呼吸道分泌物,行需氧、厌氧菌培养和胎盘病理检查。结果 胎盘带菌率为44.79%(43/96),新生儿呼吸道带菌率... 目的 了解无临床感染状态下胎盘、新生儿带菌与胎盘炎症的关系。方法 96例足月无临床感染的产妇,不同的分娩方式下取胎盘及新生儿呼吸道分泌物,行需氧、厌氧菌培养和胎盘病理检查。结果 胎盘带菌率为44.79%(43/96),新生儿呼吸道带菌率为31.96%(31/97),胎盘与新生儿呼吸道带菌种类的符合率为64.29%(9/14),胎盘炎症率为32.29%(31/96);带菌种类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及大肠杆菌为主;胎盘带菌与破膜距分娩的时间有明显的相关(P<0.0005),而胎盘炎症与之无关;新生儿带菌与胎盘带菌和分娩方式相关(P<0.05),与新生儿感染无关。结论 无临床感染时,胎盘带菌和新生儿带菌与胎盘炎症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 婴儿 新生儿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初级与次级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李惠平 樊征夫 +6 位作者 郑虹 高雨农 涂梅峰 宋国红 邵彬 高天 朱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739-744,共6页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初级与次级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开放、单臂临床研究,分析...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初级与次级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开放、单臂临床研究,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17例受试者.非髓性恶性肿瘤患者于化疗结束后24~48 h皮下注射PEG-rhG-CSF,体质量≥45 kg者给予6 mg/次,<45 kg者给予3 mg/次,每个化疗周期注射1次.结果:217例患者共完成774个化疗周期,患者包括18例妇科肿瘤(3例子宫内膜癌、15例卵巢癌),50例乳腺癌,30例骨肿瘤和119例淋巴瘤,146例接受初级预防,71例接受次级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FN)发生率为5.7%,初级预防组发生率为4.9%,次级预防发生率为7.2%.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显示,PEG-rhG-CSF持续治疗周期越长,FN发生率越低.初级与次级预防的FN发生率均在治疗第2个周期显著低于第1个周期.初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11.6%vs.第2个周期4.4%,(P=0.039);次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16.9%vs.第2个周期5.6%,(P=0.034).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0.3%(80/774),其中初级预防组为6.7%(34/510),次级预防组为17.4%(46/2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均在治疗第2个周期显著低于第1个周期.初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17.1%vs.第2周期5.3%,(P=0.004);次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46.5%vs.第2个周期11.3%,(P<0.001).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骨痛,患者Ⅰ/Ⅱ度骨痛发生率为3.7%(8/217),Ⅲ/Ⅳ度骨痛发生率为1.8%(4/217).结论:PEG-rhG-CSF预防性应用于非髓性恶性肿瘤,可有效降低FN发生率.初级预防比次级预防显著降低整个化疗周期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肿瘤 化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致溶血性黄疸毒性及其防治研究综合报告 被引量:10
7
作者 高晓山 陈馥馨 +13 位作者 杨守业 皮晓霞 李建荣 林娜 刘源 王旭华 严梅桢 高雨农 汪长生 叶爱莲 刘克丽 姜国锋 黄佛生 刘晓龙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0-71,74,共3页
关键词 黄连 溶血性黄疸 防治 毒性 研究 综合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迪利单抗致免疫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药学监护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关敏 宋楠 +2 位作者 高敏 高雨农 张艳华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00-1703,共4页
目的探讨信迪利单抗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治疗策略,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信迪利单抗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患者的诊治过程,为医护提供治疗建议,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及用药教育。结果患者经糖皮质激素及人免疫球蛋... 目的探讨信迪利单抗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治疗策略,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信迪利单抗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患者的诊治过程,为医护提供治疗建议,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及用药教育。结果患者经糖皮质激素及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后,神经系统症状缓解。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全程参与信迪利单抗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管理,在治疗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体现了药学服务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PD-1单抗 信迪利单抗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药学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复发危险因素的Ⅰ B1-ⅡA期宫颈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乃怿 高雨农 +2 位作者 燕鑫 高敏 郑虹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对Ⅰ B1-ⅡA期宫颈癌根治术后具有复发危险因素的患者行辅助化疗,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4年8月至2012年9月就诊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妇科Ⅰ B1-ⅡA期宫颈癌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具有中危复发因素、低分化或非鳞癌行补充辅... 目的:对Ⅰ B1-ⅡA期宫颈癌根治术后具有复发危险因素的患者行辅助化疗,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4年8月至2012年9月就诊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妇科Ⅰ B1-ⅡA期宫颈癌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具有中危复发因素、低分化或非鳞癌行补充辅助化疗69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分析其疾病无进展生存期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复发转移情况及化疗的不良反应。结果:69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3.7月(12.5—86.5月)。2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93%,3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为89%。4例患者复发,其中2例患者死亡,均存在远处转移,其中2例有盆腔复发伴骨转移。单因素分析宫颈深层间质浸润及低分化与术后化疗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有关(P=0.014,P=0.041),多因素分析低分化是影响术后化疗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RR=26.7,P=0.005)。2例患者化疗期间出现Ⅲ级中性粒细胞减少,1例患者出现肠梗阻,无患者因化疗副反应终止治疗。结论:对于Ⅰ B1-ⅡA期宫颈癌根治术后具有复发中危因素的患者行辅助化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单一中危因素,尤其是宫颈深层间质浸润的患者,也应考虑术后辅助化疗,肿瘤低分化是早期宫颈癌的预后不良因素,应考虑作为术后辅助化疗的指征,并根据近期研究结果选择更为有效的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中危因素 低分化 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淋巴结转移的ⅠB1~ⅡA2期宫颈癌两种治疗方式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楠 郑虹 +5 位作者 高雨农 张乃怿 宋楠 高维娇 高敏 燕鑫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07-710,共4页
目的:比较盆腔淋巴结切除术中病理检查证实有淋巴结转移的ⅠB1~ⅡA2期宫颈癌患者系统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同步放化疗与广泛子宫切除+系统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同步放化疗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6年3月在北京大... 目的:比较盆腔淋巴结切除术中病理检查证实有淋巴结转移的ⅠB1~ⅡA2期宫颈癌患者系统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同步放化疗与广泛子宫切除+系统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同步放化疗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6年3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治疗的盆腔淋巴结切除术中病理检查证实有淋巴结转移的ⅠB1~ⅡA2期宫颈癌患者44例的临床资料。19例患者在行系统淋巴结切除术后行同步放化疗治疗(放化疗组);25例患者在系统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继续行广泛子宫切除术,术后行辅助同步放化疗(根治手术组)。比较两种治疗方式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情况和安全性。结果:44例患者中7例失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0月(4~90月)。放化疗组中,1例(1/15,6.7%)复发并死亡;根治手术组中,7例(7/22,31.8%)复发,3例(3/22,13.6%)死亡。放化疗组和根治手术组的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数分别为49月(95%CI 29.216~68.784)、20月(95%CI17.682~22.3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0)。放化疗组的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9.4%,根治手术组为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1年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3)。发生Ⅲ~Ⅳ度不良反应放化疗组4例(26.7%),根治手术组7例(31.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6)。结论:对于伴有淋巴结转移的ⅠB1~ⅡA2期宫颈癌患者,行系统淋巴结切除术后行同步放化疗的治疗方式与在系统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继续行广泛子宫切除术,术后行同步放化疗的治疗方式相比,安全性相当,而预后和生存结果似乎更好,但尚需大样本量的前瞻性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B1~ⅡA2期宫颈癌 淋巴结转移 同步放化疗 广泛子宫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附1例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1
作者 蒋国庆 高雨农 +6 位作者 高敏 郑虹 燕鑫 王文 安娜 曹崑 孙宇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03-607,共5页
目的:探讨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1例39岁女性,确诊复杂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累及宫颈、两侧宫旁、子宫骶韧带、左输尿管、左卵巢、Douglas凹... 目的:探讨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1例39岁女性,确诊复杂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累及宫颈、两侧宫旁、子宫骶韧带、左输尿管、左卵巢、Douglas凹、直肠阴道膈及阴道,临床表现似晚期宫颈癌。患者以下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和发现宫颈肿物收入院,经宫颈锥切术和腹腔镜检查确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3个月后行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治手术和输尿管粘连松解术,有效切除病灶并缓解肾积水,术后2年随访检查未复发。结论: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时累及宫颈且与宫颈恶性肿瘤难以鉴别时,应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宫颈肿瘤 诊断 鉴别 输尿管 肾盂积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冷刀锥切术中3种止血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文 蒋国庆 +2 位作者 高敏 燕鑫 高雨农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37-539,共3页
目的:比较单纯压迫、电凝及缝合方法对宫颈冷刀锥切创面止血的效果。方法:5年来136例接受宫颈冷刀锥切的患者,按止血方法分为单纯压迫组(25例),电凝组(66例),缝合组(45例)。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平均术中出血... 目的:比较单纯压迫、电凝及缝合方法对宫颈冷刀锥切创面止血的效果。方法:5年来136例接受宫颈冷刀锥切的患者,按止血方法分为单纯压迫组(25例),电凝组(66例),缝合组(45例)。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平均术中出血量单纯压迫组56.60±42.20ml和电凝组63.33±46.15ml,较缝合组98.67±72.22ml明显减少(P<0.05)。平均手术时间单纯压迫组23.40±11.43分钟显著短于电凝组33.53±17.89分钟和缝合组37.89±18.04分钟(P<0.05)。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单纯压迫组为24.00%,电凝组24.24%,缝合组28.89%(P>0.05)。结论:非缝合法对冷刀锥切术创面止血效果好、手术时间短,较缝合法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冷刀锥切 止血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Ⅰ期子宫内膜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3
作者 燕鑫 高敏 +4 位作者 蒋国庆 高雨农 王文 安娜 郑虹 《北京医学》 CAS 2011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具有高危因素的Ⅰ期子宫内膜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5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高危组患者与低危组患者的复发及生存情况,分析化疗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95例患者中... 目的探讨具有高危因素的Ⅰ期子宫内膜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5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高危组患者与低危组患者的复发及生存情况,分析化疗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95例患者中有20例(21.1%)行术后辅助化疗。高危组中14例(14/24,58.3%)行术后辅助化疗。95例患者治疗后复发10例(10.5%),其中高危组4例(4/24,16.7%),低危组6例(6/71,8.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危组的中位复发时间为13个月(11~23),低危组的中位复发时间为36个月(9~7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行术后辅助化疗的高危组患者复发1例(7.1%),为盆腔复发;未行术后辅助化疗的高危组患者复发3例(30%),均为盆腔合并远处转移(P〉0.05)。高危组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为79.5%,低危组患者为90.4%(P〉0.05)。高危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64.9%,低危组患者为97.1%(P=0.005)。行术后辅助化疗的高危组患者的3年无瘤生存率和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0.0%、88.9%,优于未行术后辅助化疗的高危组患者(分别为64.8%、83.3%)。结论具有高危因素的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应给予恰当的辅助治疗。化疗有利于减少高危Ⅰ期子宫内膜癌的远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早期 化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瑞匹坦联合地塞米松及昂丹司琼预防妇科肿瘤患者顺铂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9
14
作者 张乃怿 高雨农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通过前瞻性观察评价阿瑞匹坦联合地塞米松及昂丹司琼预防妇科肿瘤患者接受含顺铂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CINV)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2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收治的妇科肿瘤患者70例,均接受含有顺铂的单日或多日... 目的:通过前瞻性观察评价阿瑞匹坦联合地塞米松及昂丹司琼预防妇科肿瘤患者接受含顺铂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CINV)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2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收治的妇科肿瘤患者70例,均接受含有顺铂的单日或多日化疗方案,并给予阿瑞匹坦联合地塞米松及昂丹司琼的三联预防性止吐治疗。在整个研究期间通过患者研究日志记录其对治疗的反应。主要研究终点为完全缓解率,次要研究终点包括急性期完全缓解率、延迟期完全缓解率、完全保护率、完全控制率、危险因素和预期因素对完全缓解率的影响以及CINV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结果:7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率为80.0%,急性期完全缓解率为94.3%,延迟期完全缓解率为84.3%;完全保护率为42.9%,完全控制率为25.7%;71.4%的患者表示CINV对日常生活影响极小。结论:阿瑞匹坦联合地塞米松及昂丹司琼可有效预防妇科肿瘤患者接受含顺铂的化疗引起的呕吐,但三药联合方案对预防恶心的作用仍欠满意,用于多日化疗的最佳用药方案尚需进一步研究。接受顺铂化疗的妇科肿瘤患者,在应用三联止吐方案后,CINV对多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 预防性治疗 顺铂 阿瑞匹坦 地塞米松 昂丹司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治疗初治卵巢癌患者的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楠 郑虹 +2 位作者 高雨农 舒桐 王红国 《肿瘤药学》 CAS 2023年第1期69-76,共8页
目的旨在评价贝伐珠单抗在初治晚期卵巢癌患者中的应用模式、依从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初次诊治并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的组织学确诊为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和原发性腹膜腺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 目的旨在评价贝伐珠单抗在初治晚期卵巢癌患者中的应用模式、依从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初次诊治并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的组织学确诊为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和原发性腹膜腺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采用查阅病历和电话、门诊随访等方式收集随访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并评价贝伐珠单抗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7例患者,其中35例仅在新辅助化疗(NT)期间使用贝伐珠单抗,23例在新辅助化疗和一线化疗(NT+FL)期间均使用贝伐珠单抗,19例仅在一线化疗(FLA)期间使用贝伐珠单抗。在43例接受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IDS)的NT和NT+FL患者中,有38例(88.4%)实现了满意减瘤,24例(55.8%)在IDS后无残留病灶。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5个月(95%CI:9.951~20.049),12个月的PFS率为61.7%。有7例(9.1%)患者因不良反应停用贝伐珠单抗。与贝伐珠单抗治疗相关的最常见不良反应是高血压。结论在真实世界中,贝伐珠单抗在初治卵巢癌的治疗中有效且耐受性良好;在新辅助化疗中加入贝伐珠单抗是安全可行的,患者术前最后一次化疗采用含贝伐珠单抗方案未导致术中出血量增加;对于贝伐珠单抗的用药剂量、疗程、用药模式及相关不良反应,还需更多前瞻性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 卵巢癌 贝伐珠单抗 真实世界研究 新辅助化疗 维持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患者临床疗效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文 蒋国庆 +2 位作者 高敏 郑虹 高雨农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9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评价宫颈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2月至2008年1月72例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比较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灶大小变化及血清SCC(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变化,评价宫颈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效果。结果27例宫颈癌... 目的评价宫颈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2月至2008年1月72例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比较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灶大小变化及血清SCC(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变化,评价宫颈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效果。结果27例宫颈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总临床有效率为62.96%(17/27),完全缓解率为7.41%(2/27),部分缓解率为55.56%(15/27),37.04%(10/27)病情稳定,无患者出现疾病进展。新辅助化疗对病灶大小的影响与病理类型(P=0.033)、临床分期(P=0.014)、化疗前病灶大小(P=0.047)有关,对血清SCC水平变化的影响与治疗前的血清SCC水平有关(P=0.000),与年龄、病理分级、化疗方案、病理高危因素等其他因素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可有效缩小病灶,降低血清SCC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鳞状细胞癌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宫颈癌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楠 高雨农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1-103,共3页
随着规范产前检查的不断开展,宫颈细胞学检查的逐渐推广,越来越多的宫颈癌和宫颈病变在妊娠期被发现,目前研究表明:宫颈癌的"三阶梯"诊断方法同样适用于妊娠期宫颈癌的诊断,且临床分期与非妊娠期宫颈癌相同。目前对妊娠期宫... 随着规范产前检查的不断开展,宫颈细胞学检查的逐渐推广,越来越多的宫颈癌和宫颈病变在妊娠期被发现,目前研究表明:宫颈癌的"三阶梯"诊断方法同样适用于妊娠期宫颈癌的诊断,且临床分期与非妊娠期宫颈癌相同。目前对妊娠期宫颈癌的治疗尚无统一标准,手术方式、时机、化疗药物的选择、剂量和疗程以及分娩方式尚需进一步研究。对于ⅠA期、ⅠB1期及肿瘤直径≤2 cm、ⅠB1期及肿瘤直径>2 cm以及更高分期的患者,可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临床医师需在充分评估患者情况后,尽量保护患者和胎儿的利益,争取达到控制疾病、保障患者及其生育能力并尽量保留胎儿的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妊娠 根治性宫颈切除术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中对前哨淋巴结的辨认和处理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强 高雨农 +3 位作者 赵绍杰 冷文淑 郑虹 项达军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722-724,共3页
目的探讨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中对前哨淋巴结的辨认和处理,并寻找外阴癌淋巴引流的主要途径。方法收集3例外阴鳞癌患者,在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前,于肿瘤的外上方皮内和皮下注射亚甲蓝注射液,在腔镜下切除腹股沟淋巴结的过程... 目的探讨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中对前哨淋巴结的辨认和处理,并寻找外阴癌淋巴引流的主要途径。方法收集3例外阴鳞癌患者,在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前,于肿瘤的外上方皮内和皮下注射亚甲蓝注射液,在腔镜下切除腹股沟淋巴结的过程中寻找蓝染的淋巴结和淋巴管,并确定其所在的位置。结果 3例外阴癌患者均显示出蓝染的前哨淋巴结和淋巴管,并予以切除。前哨淋巴结均为位于腹壁浅静脉上内方的耻骨结节旁淋巴结。结论腹股沟前哨淋巴结在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中容易辨认和切除,耻骨结节旁淋巴结是外阴癌重要的前哨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癌 前哨淋巴结 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 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NLR、PLR和CA125水平对子宫内膜癌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7
19
作者 高敏 王巍 +3 位作者 宋楠 张乃怿 郑虹 高雨农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1年第6期519-523,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血清CA125水平与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11月期间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妇科接受治疗的145例子宫内膜癌患...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血清CA125水平与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11月期间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妇科接受治疗的14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患者年龄30~77岁,平均年龄(53.4±7.9)岁,采用FIGO 2009年的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标准确定分期。测定术前1周内的血常规和血清CA125水平,计算出NLR和PLR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通过约登指数最大值确定预测复发和死亡的最佳临界值。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估NLR、PLR和CA125对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影响。结果Ⅲ/Ⅳ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和淋巴结转移患者的NLR、PLR和CA125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多因素分析显示,NLR、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是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独立预后因素;NLR和组织学类型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而PLR和CA125水平变化没有显示出对预后的明确预测价值。结论术前NLR值测定对评估子宫内膜癌预后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高NLR值是子宫内膜癌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 糖类抗原125(CA125)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8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敏 蒋国庆 +3 位作者 燕鑫 王文 安娜 高雨农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8年第1期16-17,70,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9月~2005年9月间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妇科收治的8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经过及随访结果。结果单纯因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导致手术病理分期由Ⅰ期升至...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9月~2005年9月间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妇科收治的8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经过及随访结果。结果单纯因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导致手术病理分期由Ⅰ期升至Ⅲa期者6例,随访2年,未见复发。而同期因肿瘤侵犯子宫浆膜面或附件所诊断的Ⅲa期10例患者中,术后复发3例,因例数较少,未行统计学分析。13例侵及脉管者4例复发,复发率为30.8%,明显高于未侵及脉管者(3/39,P=0.046);复发患者中,68.8%于术后2年内发生。结论子宫内膜癌的复发与脉管浸润、手术病理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有关;单纯因腹腔冲洗液阳性导致的Ⅲa期患者预后好于同期别的其他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复发 腹腔冲洗液 脉管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