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拟单性木兰挥发物质及其抗肿瘤和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高甜惠 李晓储 +2 位作者 何冬宁 钱利武 蒋继宏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6年第4期44-46,共3页
采用水蒸气回流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云南拟单性木兰叶部精油的化学组成,共鉴定了31种成分的化学结构与相对含量,占总含量的99.997%。其中主要成分为石竹烯氧化物(16.979%)、(-)-斯巴醇(7.786%)、菖蒲烯(5.3... 采用水蒸气回流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云南拟单性木兰叶部精油的化学组成,共鉴定了31种成分的化学结构与相对含量,占总含量的99.997%。其中主要成分为石竹烯氧化物(16.979%)、(-)-斯巴醇(7.786%)、菖蒲烯(5.338%)、3,7-二甲基-2,6-辛二烯-1-醇(5.306%)、τ-杜松醇(5.204%)。体外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供试病原菌的抑菌实验表明,该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能力。浓度为100μg/mL时,MTT法测定云南拟单性木兰挥发物质对肺癌细胞的抑制率为6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拟单性木兰 精油 GC—MS 抑菌活性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柏挥发油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59
2
作者 蒋继宏 李晓储 +4 位作者 高雪芹 高甜惠 陈凤美 冯友建 黄利斌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1-315,共5页
用A lam ar b lue法对提取的侧柏叶、种皮及种子挥发油进行了抗人肺癌细胞实验,结果表明侧柏叶、种皮和种子挥发油对肺癌细胞NC I-H460有明显抑制率,分别为86.24%、47.80%和97.73%。其中以叶挥发油和种子挥发油最高。采用气-质联用法对... 用A lam ar b lue法对提取的侧柏叶、种皮及种子挥发油进行了抗人肺癌细胞实验,结果表明侧柏叶、种皮和种子挥发油对肺癌细胞NC I-H460有明显抑制率,分别为86.24%、47.80%和97.73%。其中以叶挥发油和种子挥发油最高。采用气-质联用法对侧柏叶、种皮和种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其含有的挥发物质种类侧柏叶、种皮和种子分别为8,31和21个成分,其挥发油成分也不尽相同,侧柏叶含量最高的是α,,α4,8-四甲基-3,7环癸二烯-1-甲醇和雪松醇分别占总挥发油的27.213%和26.193%,种皮和种子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都是雪松醇,分别占总挥发油的28.277%和26.919%。其中,对侧柏叶挥发油4℃低温下重结晶得到的雪松醇进行了鉴定,纯度达97.06%,对雪松醇抗人肺癌细胞实验结果是雪松醇对人肺癌细胞NC I-H460半致死浓度为44.98μ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柏 挥发油 雪松醇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冬青叶若干生化指标测定及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晓储 蒋继宏 +3 位作者 方德兰 高甜惠 曹小迎 黄利斌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94,共4页
对大叶冬青叶若干生化指标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叶各生化指标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微波干燥叶与冷冻干燥叶相近,分别是鲜叶的46.3%和45.3%;超氧化物岐化酶含量,冷冻干燥叶与微波干燥叶分别是鲜叶的4.8和4.2倍。大... 对大叶冬青叶若干生化指标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叶各生化指标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微波干燥叶与冷冻干燥叶相近,分别是鲜叶的46.3%和45.3%;超氧化物岐化酶含量,冷冻干燥叶与微波干燥叶分别是鲜叶的4.8和4.2倍。大叶冬青叶水层物总生物碱、总黄酮甙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大叶冬青既可作为绿化苗木种植,又可利用其叶作保健、药用产品进行深度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冬青 可溶性蛋白质 超氧化物岐化酶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种多孔类真菌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筛选 被引量:5
4
作者 孙勇 蒋继宏 +2 位作者 陈玉芹 高甜惠 陈凤美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2-115,共4页
采用MTT法对10种多孔类真菌的发酵液和菌丝体提取物进行抗人肺癌细胞实验,测定培养基种类和培养时间对菌株抗肿瘤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DA培养基培养的Onnia tomentosa和Ceizene unicolon的发酵液以及木屑马铃薯培养基培养的Formitopsi... 采用MTT法对10种多孔类真菌的发酵液和菌丝体提取物进行抗人肺癌细胞实验,测定培养基种类和培养时间对菌株抗肿瘤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DA培养基培养的Onnia tomentosa和Ceizene unicolon的发酵液以及木屑马铃薯培养基培养的Formitopsis pinicola菌丝醇提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其中Formitopsis pinicola菌丝醇提物浓度为500μg/mL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达到88.87%;且在不同的培养基中及不同的培养时间获得的菌丝醇提物的抗肿瘤活性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菌 筛选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保健树种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晓储 蒋继宏 +1 位作者 黄利斌 高甜惠 《中国城市林业》 2005年第6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挥发油 阔瓣含笑 肺癌细胞 金叶含笑 含笑属 乐昌含笑 深山含笑 日本扁柏 白柏 扁柏属 刺柏 刺柏属 石竹烯 生态保健 β-桉叶油醇 杜松醇 龙柏 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材线虫携带的一株致病细菌对非寄主植物的毒性及对黑松LOX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蒋继宏 高甜惠 +1 位作者 陈凤美 曹小迎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共3页
在实验中发现松材线虫携带的一株致病菌株荧光假单孢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GcM5-1A毒素液对玉米、小麦、木耳菜和油麦菜均有毒害作用.以松针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毒素液处理,测定不同时间内松针细胞脂氧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毒... 在实验中发现松材线虫携带的一株致病菌株荧光假单孢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GcM5-1A毒素液对玉米、小麦、木耳菜和油麦菜均有毒害作用.以松针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毒素液处理,测定不同时间内松针细胞脂氧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毒素原液处理的松针LOX活性在处理后的18 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稀释5倍处理的松针LOX活性在6~12 h呈上升趋势,之后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荧光假单孢菌Ⅱ型 毒素 脂氧和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化保健型功能树种抗菌活性测定 被引量:8
7
作者 刘群 李晓储 +2 位作者 蒋继宏 陈凤美 高甜惠 《江苏林业科技》 2006年第2期1-3,共3页
秋季晴天下午15:30对校园中的绿化保健型功能树种的抗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以供试栾树、香樟、龙柏、金银花、紫藤和紫荆结构的林地各,个群落均有良好的抑菌功能.林木群落空气中细菌含量比无林地对照少210.5~965.2个/m^3,抑菌率达... 秋季晴天下午15:30对校园中的绿化保健型功能树种的抗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以供试栾树、香樟、龙柏、金银花、紫藤和紫荆结构的林地各,个群落均有良好的抑菌功能.林木群落空气中细菌含量比无林地对照少210.5~965.2个/m^3,抑菌率达18.59%~85.25%.林木群落抑菌率大小排序为栾树、香樟>龙柏>金银花>紫藤>紫荆.除紫荆群落抑菌效果为18.59%较差外,其他群落的抑菌效果均高于75%,以栾树、香樟、龙柏最高.研究结果说明该供试林地具有生态保健型功能,为构建校园生态保健型绿化模式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 生态保健型模式 抑菌功能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单孢菌毒素对黑松松针细胞防御酶系统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蒋继宏 高甜惠 +2 位作者 陈凤美 赵博光 彭兰华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8-331,共4页
用不同浓度的假单孢菌Ⅱ型(Pseudomonassp.biotypeⅡ)毒素液处理黑松松针,按时间顺序测定与细胞防御酶系统有关的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经原液和稀释5倍毒素液处理24 h的黑松松针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酶活性均高于... 用不同浓度的假单孢菌Ⅱ型(Pseudomonassp.biotypeⅡ)毒素液处理黑松松针,按时间顺序测定与细胞防御酶系统有关的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经原液和稀释5倍毒素液处理24 h的黑松松针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酶活性均高于对照且达到最大值,此后原液处理的黑松松针酶活性有逐渐下降的趋势,稀释5倍处理的酶活性保持不变.2)经原液和稀释5倍的毒素液处理24 h的黑松松针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达到活性高峰,与对照值的差异显著.3)毒素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稀释5倍和原液处理的毒素液对黑松松针POD活性的影响基本相同,在处理72 h内活性一直为升高状态.4)经毒素处理后黑松松针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增加,但稀释5倍的毒素诱导其活性较原液增加得快,活性高峰出现得早.5)可溶性蛋白含量:经毒素处理后黑松松针内可溶性蛋白含量较对照处理的含量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荧光假单孢菌Ⅱ型 毒素 防御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解剖图像联合视频短片在颈内静脉置管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韩园 高甜惠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28期6-7,共2页
目的探讨3D解剖图像联合视频短片在颈内静脉置管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42名学生分为教改组和对照组,教改组利用3D解剖图像结合临床教学视频讲解,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操作技能评估学生的掌握和技能的应用效果。结果教改... 目的探讨3D解剖图像联合视频短片在颈内静脉置管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42名学生分为教改组和对照组,教改组利用3D解剖图像结合临床教学视频讲解,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操作技能评估学生的掌握和技能的应用效果。结果教改组90.5%的学生认为3D解剖图像结合视频教学有利于掌握颈内静脉走行和穿刺定位,81.0%的学生认为3D解剖图像结合视频教学对于掌握穿刺操作有帮助。结论 3D解剖图像联合视频短片教学是促进学生掌握颈内静脉定位和置管技能的新教学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解剖图像 颈内静脉置管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缺氧/复氧时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变化
10
作者 丰浩荣 张群英 +2 位作者 高甜惠 许鹏程 王祥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3369-3372,共4页
目的:探讨缺氧/复氧对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的大鼠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分成两组:正常对照组和缺氧/复氧组。缺氧8h后复氧,根据复氧时间不同,又分为复氧0、4、6、8、12、24h6个亚组。于各时间点以... 目的:探讨缺氧/复氧对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的大鼠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分成两组:正常对照组和缺氧/复氧组。缺氧8h后复氧,根据复氧时间不同,又分为复氧0、4、6、8、12、24h6个亚组。于各时间点以检测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的漏出率,Western blot法检测AQP4的表达。结果:缺氧8h后随着复氧时间的延长,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至复氧12h时,达最低,仅有对照组的81.3%,至复氧24h,又有轻度增加;LDH的漏出率逐渐增多,至复氧24h达最高峰。AQP4表达随着复氧时间延长而逐步增多,至复氧12h时达最高峰,为正常对照组的(2.52±0.35)倍,24h时略有下降。结论:缺氧/复氧过程能对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产生损伤作用的同时,发生了AQP4的表达时程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 缺氧/复氧 水通道蛋白4 乳酸脱氢酶 甲基噻唑基四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氟醚对缺氧复氧损伤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11
作者 高甜惠 丰浩荣 许鹏程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0期669-672,共4页
目的研究异氟醚对缺氧复氧造成的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培养新生鼠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缺氧8 h后复氧8 h,然后用异氟醚(0.28、1.4、2.8 mmo/L)处理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 目的研究异氟醚对缺氧复氧造成的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培养新生鼠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缺氧8 h后复氧8 h,然后用异氟醚(0.28、1.4、2.8 mmo/L)处理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①1.4 mmol/L异氟醚处理的细胞活性比缺氧复氧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异氟醚处理组GFAP表达量明显高于缺氧复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适当浓度的异氟醚对缺氧复氧造成的星形胶质细胞损伤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缺氧/复氧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缝背核触液神经元对荧光活性染料DiI亲和性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刘苏 高甜惠 +1 位作者 范建伟 刘岳鹏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799-801,共3页
目的 观察荧光染料DiI标记中缝背核触液神经元的可行性.方法 6只雄性SD大鼠,侧脑室注射1%3μl的DiI染料,3天后经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冰冻切片机切片,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并进行连续光学切片兼对标记的触液神经元进行三维重塑.结果 Di... 目的 观察荧光染料DiI标记中缝背核触液神经元的可行性.方法 6只雄性SD大鼠,侧脑室注射1%3μl的DiI染料,3天后经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冰冻切片机切片,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并进行连续光学切片兼对标记的触液神经元进行三维重塑.结果 DiI对中脑导水管腹侧处中缝背核内的触液神经元标记清楚,且阳性标记神经元的三维重塑显示,中缝背核触液神经元的胞体和近胞体的一级树突可被清楚标记.结论 中缝背核触液神经元对荧光活性染料DiI的亲和力较强,脑切片无需进行其他染色处理,可直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触液神经元,是一种示踪标记中缝背核触液神经元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I染料 触液神经元 中缝背核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芳香型植物叶提取液对线虫活性影响的测定
13
作者 曹小迎 方德兰 +1 位作者 高甜惠 曹成亮 《江苏林业科技》 2005年第5期6-8,共3页
研究测定了5种芳香型植物叶提取液杀灭线虫生物活性的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种植物的叶提取液,对线虫杀灭活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以桂花、广玉兰叶的水提取液对甘薯茎线虫致死效果较好,杀灭率分别为74.07%和54.75%。另外比较了不同植物叶... 研究测定了5种芳香型植物叶提取液杀灭线虫生物活性的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种植物的叶提取液,对线虫杀灭活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以桂花、广玉兰叶的水提取液对甘薯茎线虫致死效果较好,杀灭率分别为74.07%和54.75%。另外比较了不同植物叶提取液对线虫杀灭效果与作用时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液 松材线虫 甘薯茎线虫 线虫杀灭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甘草固体发酵灵芝产三萜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董玉玮 高甜惠 +2 位作者 潘文艺 苗敬芝 曹泽虹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4,共8页
利用中药材甘草对灵芝进行固体发酵,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法确定了固液比、装瓶量、粉碎程度等工艺条件,采用醇提法和香草醛-高氯酸法对甘草和菌质中的总三萜进行提取与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最优发酵条件为固液比0.84 g/m L、装瓶量0.4... 利用中药材甘草对灵芝进行固体发酵,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法确定了固液比、装瓶量、粉碎程度等工艺条件,采用醇提法和香草醛-高氯酸法对甘草和菌质中的总三萜进行提取与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最优发酵条件为固液比0.84 g/m L、装瓶量0.44 g/m L、粉碎程度11目,在此条件下实际获得的三萜含量为204.272 mg/g,与预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仅为1.23%。菌质三萜含量较传统木屑培养基、甘草渣培养基培养所获得的三萜和甘草三萜都有明显提高(P<0.05)。随着菌质三萜质量浓度的增加,其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逐渐增强,且清除率均大于65%,说明三萜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灵芝 固体发酵 三萜 响应面法 抗氧化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