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神经网络训练算法研究 被引量:96
1
作者 高海兵 高亮 +1 位作者 周驰 喻道远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572-1574,共3页
 本文提出了基于连接结构优化的粒子群优化算法 (SPSO)用于神经网络训练 ,该算法在训练神经网络权值的同时优化其连接结构 ,删除冗余连接 ,使神经网络获得与模式分类问题匹配的信息处理能力 .经SPSO训练的神经网络应用于Iris,Ionospher...  本文提出了基于连接结构优化的粒子群优化算法 (SPSO)用于神经网络训练 ,该算法在训练神经网络权值的同时优化其连接结构 ,删除冗余连接 ,使神经网络获得与模式分类问题匹配的信息处理能力 .经SPSO训练的神经网络应用于Iris,Ionosphere以及Breastcancer模式分类问题 ,能够部分消除冗余分类参数及冗余连接结构对分类性能的影响 .与BP算法及遗传算法比较 ,该算法在提高分类误差精度的同时可加快训练收敛的速度 .仿真结果表明 ,SPSO是有效的神经网络训练算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优化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模式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粒子群优化模型 被引量:102
2
作者 高海兵 周驰 高亮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980-1987,共8页
粒子群优化算法提出至今一直未能有效解决的离散及组合优化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文中首先回顾了粒子群优化算法在整数规划问题的应用以及该算法的二进制离散优化模型,并分析了其缺陷.然后,基于传统算法的速度-位移更新操作,在分析粒子群... 粒子群优化算法提出至今一直未能有效解决的离散及组合优化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文中首先回顾了粒子群优化算法在整数规划问题的应用以及该算法的二进制离散优化模型,并分析了其缺陷.然后,基于传统算法的速度-位移更新操作,在分析粒子群优化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义粒子群优化模型(GPSO),使其适用于解决离散及组合优化问题.GPSO模型本质仍然符合粒子群优化机理,但是其粒子更新策略既可根据优化问题的特点设计,也可实现与已有方法的融合.该文以旅行商问题(TSP)为例,针对遗传算法(GA)解决该问题的成功经验,使用遗传操作作为GPSO模型中的更新算子,进一步提出基于遗传操作的粒子群优化模型,并以Inver over算子作为模型中具体的遗传操作设计了基于GPSO模型的TSP算法.与采用相同遗传操作的GA比较,基于GPSO模型的算法解的质量与收敛稳定性提高,同时计算费用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粒子群优化模型 旅行商问题 Inver over算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综合征17例诊治体会
3
作者 姜莹 杨欢 +4 位作者 郑逸佳 涂艳芳 黄燕玉 高海兵 郑瑞丹 《肝脏》 2024年第8期994-997,1009,共5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综合征患者的诊治体会。方法选取2017—2023年漳州正兴医院收治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综合征患者17例,均表现出相关炎症指标升高、肺部影像学异常、血糖控制欠佳,脓液或血液培养均培养出肺炎克雷...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综合征患者的诊治体会。方法选取2017—2023年漳州正兴医院收治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综合征患者17例,均表现出相关炎症指标升高、肺部影像学异常、血糖控制欠佳,脓液或血液培养均培养出肺炎克雷伯菌,通过监测生命征、肝脓肿穿刺引流、抗生素使用、控制血糖及营养支持改善预后。结果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综合征患者经肝脓肿穿刺引流、控制血糖、选用合理抗生素等综合治理后炎症指标恢复正常,血糖控制良好,术后无并发症发生,血培养未检测出病原菌。结论在治疗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综合征的过程中,需要临床对于血糖监测、肝脓肿穿刺引流、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生命营养支持、日常护理等提出更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脓肿 肺炎克雷伯菌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张冬青 廖资渊 +4 位作者 林升龙 吴雯军 王香梅 马华皙 高海兵 《肝脏》 2025年第1期24-30,45,共8页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与单纯血浆置换(PE)换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9月—2023年1月于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住院的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40例,根据患者所接受的人工肝模式分...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与单纯血浆置换(PE)换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9月—2023年1月于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住院的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40例,根据患者所接受的人工肝模式分为A组为DPMAS治疗组,B组为PE组,两组各20例。收集患者治疗前后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凝血功能、炎症指标等临床指标以及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计算治疗前MELD值及MELD-Na值。所有入组患者随访3个月,比较观察期内的病情进展、实验室指标变化和无肝移植存活率。结果两组患者人工肝治疗前性别、年龄、病情分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指标、MELD评分及MELD-N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两组人工肝治疗模式,患者3个月的无肝移植存活率分别为:DPMAS组80%,PE组7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4 h,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均较前显著下降,DPMAS组治疗前后TBil分别为362.2(302.8,443.1)、263.0(219.9,349.2)μmol/L(Z=-3.003,P=0.003);DBil分别为180.6(154.7,222.3)、127.6(112.0,178.7)μmol/L(Z=-2.867,P=0.004);PE组治疗前后TBil分别为(419.2±147.0)、(339.7±113.3)μmol/L(t=1.914,P=0.063);DBil分别为(202.9±59.3)、(164.5±48.1)μmol/L,t=2.254,P=0.030;与PE治疗组相比,DPMAS治疗组TBil、DBil下降率更高,分别为TBil:(25.6±8.3)、(17.9±7.4)μmol/L(t=3.090,P=0.004);DBil:(25.7±9.2)、(18.4±8.1)μmol/L(t=2.682,P=0.011);PE治疗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均较前下降,分别为PT:28.6(21.1,32.7)、21.9(17.7,24.8)s(Z=-2.489,P=0.013);INR:2.7(1.9,3.2)、1.9(1.4,2.2)(Z=-2.462,P=0.014);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较前升高,分别为(31.2±11.1)%、(42.7±13.7)%(t=-2.918,P=0.00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DPMAS治疗组在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无显著差异;PE治疗组白蛋白(Alb)较前显著升高,分别为29.5(27.3,33.8)、32.0(30.3,35.0)g/L(Z=-2.025,P=0.043);DPMAS组治疗前后Alb无显著差异;DPMAS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均较前显著下降,分别为11.8(7.1,21.4)、8.0(5.4,12.0)mg/L(Z=-2.002,P=0.045);PE组治疗前后CRP无统计学差异。4.治疗后72 h:DPMAS治疗组TBil、DBil仍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Bil:362.2(302.8,443.1)、297.8(213.4,394.6)μmol/L,Z=-2.110,P=0.035;DBil:180.6(154.7,222.3)、143.8(102.8,184.9)μmol/L,Z=-2.218,P=0.027;PE治疗组TBil、DBil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E组治疗后血红蛋白(Hb)较前显著下降,分别为(121.4±14.0)、(111.3±12.3)g/L(t=2.423,P=0.020);DPMAS组治疗前后Hb无显著差异。DPMAS治疗组患者与PE治疗组患者3个月无肝移植存活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DPMAS治疗模式对于胆红素以及CRP等炎症介质的清除优于PE模式;DPMAS治疗模式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血浆置换 乙型肝炎病毒 肝功能衰竭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启动子区-238和-308位点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高海兵 潘晨 +5 位作者 林明华 周锐 郑玲 林太杰 许利军 原津津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58-259,268,共3页
目的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启动子区-238和-308位点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血清TNF-α水平的关系。方法对203例HBeAg阳性CHB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TNF-α-238和-308... 目的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启动子区-238和-308位点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血清TNF-α水平的关系。方法对203例HBeAg阳性CHB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TNF-α-238和-308位点基因多态性;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水平。结果 TNF-α-238G/G、G/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4.7%和15.3%,-308G/G、G/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6.8%、22.7%和0.5%;TNF-α-238G/A基因型患者血清TNF-α水平低于G/G基因型(201.2±36.3pg/ml对215.7±34.7pg/ml,x2=4.355,P=0.037),-308G/A基因型TNF-α水平高于G/G基因型(234.6±37.5pg/ml对207.4±32.3pg/ml,x2=14.653,P<0.001)。结论 TNF-α-238G/G或-308G/A基因型患者血清TNF-α水平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高海兵 潘晨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3期45-50,共6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世界关注的卫生问题,目前全世界慢性HBV感染者近4亿且有广泛的疾病谱,包括无症状携带者、慢性肝炎、急性肝炎、肝功能衰竭、肝硬化。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肿瘤坏死因子 乙型肝炎患者 慢性乙型肝炎 等位基因 相关性 急性肝炎 细胞因子 基因启动子 感染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及其与血清TNF-α变化的关系
7
作者 高海兵 林明华 +5 位作者 潘晨 林太杰 郑玲 原津津 方建凯 周锐 《医学研究杂志》 2010年第10期65-68,共4页
目的分析阿德福韦酯(ADV)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及其与血清TNF-α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对203例HBeAg阳性CHB患者采用ADV(名正)10mg/d治疗48周,观察24周和48周疗效,包括HBVDNA转阴、ALT复常、HBeAg转阴及血清转换、应答率... 目的分析阿德福韦酯(ADV)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及其与血清TNF-α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对203例HBeAg阳性CHB患者采用ADV(名正)10mg/d治疗48周,观察24周和48周疗效,包括HBVDNA转阴、ALT复常、HBeAg转阴及血清转换、应答率,并用ELISA测定基线及48周血清TNF-α水平。结果 203例患者24周和48周HBVDNA转阴率、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及血清转换率、应答率分别为31.5%、59.1%、15.8%、8.9%、13.3%和58.6%、78.3%、29.6%、16.7%、25.6%。24周和48周HBVDNA载量较基线下降的中位值分别是3.56log10拷贝/毫升和4.35log10拷贝/毫升,且48周疗效均优于24周(P<0.05),而除HBVDNA未转阴组、ALT未复常组外,余疗效组TNF-α水平在48周较基线均下降明显(P<0.001)。结论 HBeAg阳性CHB患者ADV治疗48周能够有效地抑制HBV,降低血清TNF-α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阿德福韦酯 肿瘤坏死因子Α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高海兵 潘晨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2期39-43,共5页
HBV复制率高,每天可复制1013个病毒,且其DNA聚合酶无纠错功能,HBV核苷酸替代率为4.57×10-5位点/年,因此产生了不同的基因型、亚型等基因序列异质性。
关键词 基因型 基因分型 乙型肝炎患者 基因亚型 流行病学特点 抗病毒 核苷酸 病毒变异 异质性 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子群优化算法 被引量:178
9
作者 周驰 高海兵 +1 位作者 高亮 章万国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11,共5页
系统地介绍了粒子群优化算法,归纳了其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改进如惯性权重、收敛因子、跟踪并优化动态目标等模型。阐述了算法在目标函数优化、神经网络训练、模糊控制系统等基本领域的应用并给出其在工程领域的应用进展,最后,对粒子群优... 系统地介绍了粒子群优化算法,归纳了其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改进如惯性权重、收敛因子、跟踪并优化动态目标等模型。阐述了算法在目标函数优化、神经网络训练、模糊控制系统等基本领域的应用并给出其在工程领域的应用进展,最后,对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指出其在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优化算法 遗传算法 神经网络 模糊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约束布局优化 被引量:33
10
作者 周驰 高亮 高海兵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6-40,共5页
布局优化是NP难问题,也是复杂的非线性约束优化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将新的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方法应用于布局参数的优化,提出了适合粒子群优化的约束处理,并通过与直接搜索算法的混合,加强了算法在局部区域的搜索能力.通过实例将该算法与... 布局优化是NP难问题,也是复杂的非线性约束优化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将新的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方法应用于布局参数的优化,提出了适合粒子群优化的约束处理,并通过与直接搜索算法的混合,加强了算法在局部区域的搜索能力.通过实例将该算法与乘子法以及基于遗传算法的布局优化方法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提高布局优化问题解的质量,同时降低计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优化 布局优化 约束处理 局部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的置换流水车间调度算法 被引量:24
11
作者 周驰 高亮 高海兵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008-2011,共4页
置换流水车间调度问题(PFSP)是典型的具有工程背景的组合优化问题.对该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本文针对PFSP问题提出了新的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的调度算法.论文分析了广义粒子群优化(GPSO)模型中信息流动拓扑结构的缺... 置换流水车间调度问题(PFSP)是典型的具有工程背景的组合优化问题.对该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本文针对PFSP问题提出了新的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的调度算法.论文分析了广义粒子群优化(GPSO)模型中信息流动拓扑结构的缺陷,提出新的基于种群的元启发式算法信息共享机制SISM.基于SISM信息共享机制的PSO调度算法利用PFSP问题的邻域知识指导个体的局部搜索.与历史文献中该问题的代表性算法比较,该算法可在调度质量与计算费用之间获得较好的平衡.仿真实例验证了该调度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优化 置换流水车间调度 信息共享机制 邻域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开放式车间调度 被引量:16
12
作者 高亮 高海兵 周驰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9-134,共6页
开放式车间调度(OSP)是重要的调度问题,它在制造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优化调度算法是调度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基于人工智能的元启发式算法是解决该问题的常用方法。分析了一种新的元启发式算法——粒子群优化(PSO)在信息共享机制上... 开放式车间调度(OSP)是重要的调度问题,它在制造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优化调度算法是调度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基于人工智能的元启发式算法是解决该问题的常用方法。分析了一种新的元启发式算法——粒子群优化(PSO)在信息共享机制上的缺陷,提出新的基于群体智能的信息共享机制。在该信息共享机制的基础上, 设计新的基于PSO的元启发式调度算法——PSO-OSP。该算法利用问题的邻域知识指导局部搜索,可克服元启发式算法随机性引起的盲目搜索。该算法应用于开放式车间调度问题的标准测试实例。仿真结果显示,PSO-OSP算法在加快收敛速度的同时提高了开放式车间调度解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式车间调度 粒子群优化 信息共享机制 邻域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模式分类规则获取 被引量:8
13
作者 高亮 高海兵 +1 位作者 周驰 喻道远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4-26,共3页
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的规则提取算法 .该算法将规则编码为粒子 ,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速度 位移搜索模型以及粒子保存的记忆信息指导生成模式分类规则集 .算法用于Iris数据集模式分类规则的提取 .与其他规则提取方法比较 。
关键词 规则提取 粒子群优化算法 群体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政芳 潘晨 高海兵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71-372,共2页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血浆置换(PE)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观察7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35例给予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和PE治疗;另35例给予基础护肝治疗。结果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血浆置换(PE)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观察7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35例给予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和PE治疗;另35例给予基础护肝治疗。结果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HBVDNA定量分别由治疗前的286.6±127.8μmol/L、1105.8±270.3U/L、6.5±1.7 log10copies/ml降至119.1±44.2μmol/L、63.7±49.1U/L和3.3±0.6 log10copies/ml,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或P<0.01);治疗死亡12例(3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7.1%(20/3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PE可以有效地改善慢性乙型重型患者的肝功能,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恩替卡韦 血浆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类似物及人工肝治疗亚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方建凯 潘晨 +3 位作者 高海兵 张娟娟 周锐 周文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09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核苷类似物及人工肝治疗亚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疗效。方法 292例亚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病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成4组:A组为一般内科治疗组、B组为一般内科加核苷类似物治疗组、C组为一般内科加人工肝治疗组、D组为一般... 目的回顾性分析核苷类似物及人工肝治疗亚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疗效。方法 292例亚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病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成4组:A组为一般内科治疗组、B组为一般内科加核苷类似物治疗组、C组为一般内科加人工肝治疗组、D组为一般内科加核苷类似物及人工肝治疗组,研究这4组病例治疗8周的疗效。对治疗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分值(X1)、核苷类似物治疗(X2)、人工肝治疗(X3)进行赋值,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这些因素对疗效的影响并计算治疗组间的比值比(OR)。结果 A组、B组、C组、D组治疗8周的有效率分别为37.50%、55.74%、60.00%、68.57%,4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73,P=0.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得出Logistic回归方程:P/(1-P)=e^(2.335-2.191X1+0.596X2+0.841X3),根据该方程可以计算出在相同治疗方法时,MELD分值≤29分者与MELD分值>29分者的OR值为8.944,在相同MELD分值范围时,D组与A组治疗方法的OR值为4.208,D组与B组治疗方法的OR值为2.319,D组与C组治疗方法的OR值为1.814,OR值均大于1。结论亚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病例中MELD分值≤29分者疗效优于MELD评分>29分者,在一般内科基础上加核苷类似物及人工肝治疗亚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疗效可以起到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衰竭 核苷类似物 人工肝 MELD评分 非条件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膜分离器对血浆置换后血液生化指标及凝血功能影响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林太杰 陈玮 +2 位作者 高海兵 林明华 潘晨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86-88,共3页
目的比较由不同材料生产的膜型血浆分离器PS-06和Evacure-4A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中,患者血生化及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 1999~2010年,于我院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肝衰竭患者240例中,2002年前采用PS-06血浆分离器120例,2003年起采用Ev... 目的比较由不同材料生产的膜型血浆分离器PS-06和Evacure-4A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中,患者血生化及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 1999~2010年,于我院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肝衰竭患者240例中,2002年前采用PS-06血浆分离器120例,2003年起采用Evacure-4A血浆分离器120例。两组患者均以内科综合治疗为基础,联合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检测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前后血液生化指标及凝血功能。结果两种膜型血浆分离器在降低TBil、AST,改善凝血功能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提高ALB、降低ALT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Evacure-4A膜型血浆分离器可明显提高ALB和降低ALT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型血浆分离器 血浆置换 生化指标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对乙肝肝硬化所致的门脉性肺动脉高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林太杰 高海兵 +2 位作者 张平 陈玮 林明华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83-85,共3页
目的评估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于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门脉性肺动脉高压症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对93例HBV感染并经活检证实肝硬化的患者进行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2年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前后肺动脉压力指标主肺动脉内径、... 目的评估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于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门脉性肺动脉高压症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对93例HBV感染并经活检证实肝硬化的患者进行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2年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前后肺动脉压力指标主肺动脉内径、升主动脉内径、主肺动脉内径/升主动脉内径比值(rPA)、肺动脉收缩压值(PASP)值进行比较,以评估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于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门脉性肺动脉高压症发生发展的影响。结果恩替卡韦治疗HBV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2年,其中门脉性肺动脉高压(POPH)19例,POPH组与非POPH组治疗前后,主肺动脉内径、升主动脉内径、rPA、PASP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PH合并难治性腹水及未合并难治性腹水组主肺动脉内径、升主动脉内径、rPA、PASP值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恩替卡韦治疗未明显减少难治性腹水的发病率。肝硬化基础上出现难治性腹水并发症患者治疗前后POPH发病率均明显高于未合并难治性腹水的乙肝肝硬化患者。结论恩替卡韦抗病毒药物治疗与POPH的发生发展无显著相关性;肝硬化基础上出现难治性腹水并发症患者治疗前后POPH发病率均明显高于未合并难治性腹水的乙肝肝硬化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硬化 肝硬化失代偿 门脉性肺动脉高压 难治性腹水 恩替卡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治疗46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必铿 高海兵 +1 位作者 林太杰 林明华 《肝脏》 2015年第6期438-442,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HBV-ACLF病情转归的危险因素及恩替卡韦治疗HBV-ACLF的效果。方法在基础治疗前提下加用恩替卡韦治疗46例HBV-ACLF患者,观察并比较患者生物化学指标、HBV DNA载量、并发症、MELD评分、有无肝硬化基础及患者1、3、6、12和24... 目的探讨影响HBV-ACLF病情转归的危险因素及恩替卡韦治疗HBV-ACLF的效果。方法在基础治疗前提下加用恩替卡韦治疗46例HBV-ACLF患者,观察并比较患者生物化学指标、HBV DNA载量、并发症、MELD评分、有无肝硬化基础及患者1、3、6、12和24个月内生存情况,分析影响患者病情转归的危险因素。结果治疗1个月患者病死率为15.2%,PTA是影响转归的危险因素,生存组PTA为34.4±4.7,死亡组PTA为24.2±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治疗3个月患者病死率增加为21.7%,PTA和MELD评分是影响转归的危险因素。生存组PTA为35.0±4.2,死亡组PTA为25.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生存组MELD评分为22.2±3.5,死亡组MELD评分为29.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治疗6个月至24个月患者病死率增加为28.3%;MELD评分是影响转归的危险因素,生存组MELD评分为22.2±3.6,死亡组MELD评分为27.7±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在基础治疗前提下加用恩替卡韦治疗HBV-ACLF,治疗3个月内患者病情转归的判断主要依赖PTA的结果;而治疗3个月后MELD评分对病情转归的判断更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肝衰竭 恩替卡韦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彩霞 潘晨 +4 位作者 陈立 黄祖雄 高海兵 周锐 黄建荣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4期16-19,共4页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和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住院患者88例,其中对照组(27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分别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LAM(35例)或ETV(26例)抗病毒治疗。结果治...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和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住院患者88例,其中对照组(27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分别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LAM(35例)或ETV(26例)抗病毒治疗。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TBil、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MELD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好转率和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按治疗前MELD评分高低分为两组,发现MELD评分≤25时,治疗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MELD评分>25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M组与ETV组间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AM和ETV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均具有较好疗效,宜尽早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功能衰竭 拉米夫定 恩替卡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近期疗效与成本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玲 潘晨 高海兵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评价国产阿德福韦酯(阿甘定)和进口阿德福韦酯(贺维力)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和成本。方法 90例核苷类药物初治的HBeAg阳性CHB患者,分为阿甘定组(41例)和贺维力组(49例),分别接受两种阿德福韦酯10mg/d治疗48周... 目的评价国产阿德福韦酯(阿甘定)和进口阿德福韦酯(贺维力)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和成本。方法 90例核苷类药物初治的HBeAg阳性CHB患者,分为阿甘定组(41例)和贺维力组(49例),分别接受两种阿德福韦酯10mg/d治疗48周。观察两组血清HBVDNA水平、HBeAg和ALT的变化。结果两组的人口学及临床特征没有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经48周治疗,两组的血清HBVDNA平均下降幅度、ALT正常化比例及HBeAg血清转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卡方检验,阿甘定组HBeAg消失率高于贺维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结束时,共有3例患者出现了HBVDNA反弹,其中贺维力组2例,阿甘定组1例。成本-效果分析显示在ALT复常率、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3个疗效判定指标中,阿甘定组每效果单位成本分别为60.05元、86.74元、338.71元,贺维力组分别为120.66元、198.25元、1308.24元,说明阿甘定组成本-效果比优于贺维力组。结论阿甘定和贺维力治疗HBeAg阳性CHB,抗病毒效果和对ALT改善无显著区别,阿甘定组治疗48周HBeAg消失率高于贺维力组。阿甘定的成本-效果比显著优于贺维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 阿德福韦酯 疗效 成本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