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3例大肠癌多药耐药基因的检测 被引量:8
1
作者 高梅鷟 薛东波 +4 位作者 赵明 李爱东 吕洪光 李泮泉 刘淑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2期10-11,114-115,共2页
目的:研究复发及多源发大肠癌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方法 :采用逆转录 -多聚酶链式反应 (RT -PCR)技术对 83例大肠癌多药耐药 (mdr - 1)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 :原发大肠癌mdr - 1基因表达率 30 .9%(12 / 42 ) ,复发大肠癌mdr- 1基因表达... 目的:研究复发及多源发大肠癌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方法 :采用逆转录 -多聚酶链式反应 (RT -PCR)技术对 83例大肠癌多药耐药 (mdr - 1)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 :原发大肠癌mdr - 1基因表达率 30 .9%(12 / 42 ) ,复发大肠癌mdr- 1基因表达率 6 1.3% (19/ 31) ,两者有显著差异 (P <0 .0 5 )。多源发大肠癌mdr -1基因阳性表达率 6 0 % (6 / 10 )。mdr- 1基因表达的阳性和阴性与耐药与否的总符合率达 10 +16 / 31(P <0 .0 5 )。结论 :大肠癌组织mdr- 1基因的表达水平 ,这对正确判断病人耐药能力的高低 ,合理术后化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多药耐药 基因表达 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pH值条件下ABR工艺处理印染废水中试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高梅鷟 刘慧九 +3 位作者 任南琪 陈兆波 周爱娟 闫险峰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277-280,共4页
对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难降解印染废水进行中试研究.结果表明,ABR反应器可以控制的水力停留时间(HRT)较短(11-12 h),承受的pH值范围较广(6.5-10.3).在进水COD、BOD质量浓度波动较大(700-1 500 mg/L,300-700 mg/L),高进... 对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难降解印染废水进行中试研究.结果表明,ABR反应器可以控制的水力停留时间(HRT)较短(11-12 h),承受的pH值范围较广(6.5-10.3).在进水COD、BOD质量浓度波动较大(700-1 500 mg/L,300-700 mg/L),高进水pH值,低HRT的情况下,ABR对COD、B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0%和15%,印染废水的BOD/COD由0.52提高到0.65,废水可生化性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染废水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 中试研究 BOD/C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胰腺炎综合治疗的改进 被引量:2
3
作者 高梅鷟 赵明 +2 位作者 李爱东 吕洪光 刘淑德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61-361,共1页
关键词 重症胰腺炎 综合疗法 死亡率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SM1的中药废水处理数学模型研究--进水水质组分(COD和氮)估计 被引量:4
4
作者 高梅鷟 任南琪 +1 位作者 周岩枫 陈兆波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5-39,共5页
采用中药废水(两相厌氧消化系统出水)作为膜生物反应器(MBR)的进水,以活性污泥1号(ASM1)数学模型为基础,对中药废水的COD和氮(N)组分进行估计。结果表明,中药废水的COD和N组分不同于传统生活污水。中药废水COD组分中的SS为141.2 mg/L,XS... 采用中药废水(两相厌氧消化系统出水)作为膜生物反应器(MBR)的进水,以活性污泥1号(ASM1)数学模型为基础,对中药废水的COD和氮(N)组分进行估计。结果表明,中药废水的COD和N组分不同于传统生活污水。中药废水COD组分中的SS为141.2 mg/L,XS为2 113.2 mg/L,XI为85.3 mg/L,SI为53.8 mg/L;N组分中的SNH为20.93 mg/L,SNO为0.5 mg/L,SND为17.6 mg/L,XND为263.4 mg/L。组分估计是ASM1模型的输入项,它的正确性同模型的模拟结果直接相关,是模型参数的重中之重,同时对研究类似废水水质组分估计也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防治工程 膜生物反应器 中药废水 AS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高梅鷟 么春艳 +1 位作者 谢向晨 吕洪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143-143,共1页
关键词 肠系膜静脉 血栓形成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尔凡对MDR-1基因高表达的大肠癌耐药逆转的观察
6
作者 高梅鷟 赵鸣雁 +3 位作者 薛东波 赵明 李爱东 吕洪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8-139,共2页
关键词 力尔凡 大肠癌 多药耐药基因 RT-PCR法 耐药逆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及多源发大肠癌多药耐药基因检测
7
作者 高梅鷟 幺春艳 +2 位作者 邹小龙 王铁 吕洪光 《消化外科》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63-163,167,共2页
关键词 复发 多源发 大肠癌 多药耐药 基因检测 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HEC预防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肠道菌群移位的研究
8
作者 高梅鷟 石铁锋 +2 位作者 王铁 王向东 吕洪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2261-2264,2268,共5页
目的研究EHEC(ethylhydroxyethylcellulose,二乙基羟基纤维素)是否可以降低实验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肠道菌群移位的发生率及其机制。方法测定EHEC在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肠道菌群移位的发生情况,以及EHEC对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大肠杆菌吸... 目的研究EHEC(ethylhydroxyethylcellulose,二乙基羟基纤维素)是否可以降低实验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肠道菌群移位的发生率及其机制。方法测定EHEC在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肠道菌群移位的发生情况,以及EHEC对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大肠杆菌吸附肠黏膜的能力和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术前应用E-HEC可以降低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肠道菌群移位的发生;静脉内应用EHEC可以降低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应用EHEC可以降低大肠杆菌吸附肠黏膜的能力;体外实验中,EHEC可以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和DNA的合成。结论EHEC可以有效地预防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肠道菌群移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HEC 肝部分切除 肠道菌群移位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及多源发大肠癌多药耐药基因检测
9
作者 高梅鷟 谢向臣 +1 位作者 幺春艳 吕洪光 《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2004年第4期261-262,共2页
目的 :研究多药耐药基因 (Mdr- 1)与复发及多源发大肠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 -多聚酶链式反应 (RT- PCR)技术对81例复发和多源发大肠癌 Mdr- 1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 :复发大肠癌 Mdr- 1基因表达率 6 1.5 % ,多源发大肠癌 Mdr- 1基... 目的 :研究多药耐药基因 (Mdr- 1)与复发及多源发大肠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 -多聚酶链式反应 (RT- PCR)技术对81例复发和多源发大肠癌 Mdr- 1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 :复发大肠癌 Mdr- 1基因表达率 6 1.5 % ,多源发大肠癌 Mdr- 1基因表达 5 5 .1% (P >0 .0 5 )。结论 :复发大肠癌 Mdr- 1基因表达的阳性和阴性与耐药与否的总符合率达 (2 8+17) /5 2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复发 MDR-1基因 多药耐药基因 表达率 阴性 阳性 逆转录 RT-PCR 多聚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病人腹部手术围手术期治疗
10
作者 高梅鷟 吕洪光 +2 位作者 李爱东 赵明 刘淑德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1年第10期60-61,共2页
1 临床资料 糖尿病人238例,年龄29~69岁,腹部手术88例,术前漏诊DM56例(37例为急诊手术),见表1.
关键词 糖尿病患者 腹部手术 围手术期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管拔除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3
11
作者 谢向晨 高梅鷟 +1 位作者 邹小龙 吕洪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85-686,共2页
目的 探讨拔除T管致胆漏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对 1997~ 2 0 0 2年收治的 32 3例留置T管的胆道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胆漏病人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 ,无死亡病例。结论 拔除T管的指征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对年龄较大、... 目的 探讨拔除T管致胆漏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对 1997~ 2 0 0 2年收治的 32 3例留置T管的胆道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胆漏病人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 ,无死亡病例。结论 拔除T管的指征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对年龄较大、营养不良、贫血、消瘦、大网膜发育不良、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罹患肝脏疾病、糖尿病等病人应酌情晚拔管 ;拔管操作规范、轻柔 ;预防措施从术中做起。胆漏发生后视病情轻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管 胆漏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高压症术后腹腔出血的外科处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铁 高梅鷟 +2 位作者 魏争 王东亮 吕洪光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4-185,共2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术后腹腔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对28例门静脉高压症术后腹腔出血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病人,有21例经内科保守治疗止血成功,7例再手术止血,均未再发出血;再手术病人中,3人术后死亡。结论对门静脉高压症病人...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术后腹腔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对28例门静脉高压症术后腹腔出血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病人,有21例经内科保守治疗止血成功,7例再手术止血,均未再发出血;再手术病人中,3人术后死亡。结论对门静脉高压症病人,应充分术前准备,预防各种并发症;对术后腹腔出血要进行积极的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手术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肝转移的治疗体会
13
作者 吴铁胜 刘秀萍 高梅鷟 《黑龙江医学》 2009年第1期78-,共1页
关键词 大肠癌肝转移 碘化油 大肠癌细胞 肿瘤微血管 癌灶 肝动脉插管 药泵 远隔脏器转移 胃右动脉 结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皮酚注射液对急性胰腺炎模型大鼠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季力同 熊吉东 +1 位作者 刘博秀 高梅鷟 《中医药导报》 2019年第2期39-42,共4页
目的:探究丹皮酚注射液对急性胰腺炎模型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和IL-8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乌司他丁组以及丹皮酚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5%牛磺胆酸钠溶液逆行注入胰... 目的:探究丹皮酚注射液对急性胰腺炎模型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和IL-8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乌司他丁组以及丹皮酚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5%牛磺胆酸钠溶液逆行注入胰胆管制作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均在造模前30 min,于大鼠后大腿外侧肌肉注射1.5 mL/kg的生理盐水,乌司他丁组在造模完成之后,立即腹腔注射乌司他丁20,000 U/kg;丹皮酚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在造模前30 min于大鼠后大腿外侧肌肉注射丹皮酚注射液(剂量分别为25、15、10mg/kg)。各组大鼠在制作模型6 h后,行腹腔主动脉采血,然后处死大鼠,取大鼠胰腺标本,制成病理切片,并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IL-8的浓度。结果:模型组大鼠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血清TNF-α、IL-1β、IL-6及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乌司他丁组和丹皮酚注射液组的上述指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P<0.05或P<0.01)。结论:丹皮酚注射液能显著降低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IL-8水平,从而减轻急性胰腺炎的病理损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注射液 急性胰腺炎 大鼠 TNF-α IL-1Β IL-6 IL-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甲状旁腺腺瘤致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伴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1例报告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金璐 高梅鷟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8期790-792,801,共4页
目的报道1例多发甲状旁腺腺瘤致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伴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总结本病的诊断和治疗,以避免漏诊。方法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普外科2018年5月收治的1例多发甲状旁腺腺瘤致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伴双侧甲状腺乳... 目的报道1例多发甲状旁腺腺瘤致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伴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总结本病的诊断和治疗,以避免漏诊。方法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普外科2018年5月收治的1例多发甲状旁腺腺瘤致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伴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女性,61岁,以"间断尿频,尿急,乏力7年"为主要表现。诊断为"双侧甲状腺占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占位可能",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双侧喉返神经探查,左侧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围术期监测甲状旁腺素,术后检测甲状旁腺素迅速回落,于术后第3日降至正常范围。术后病理回报为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旁腺腺瘤样增生。结论本例为多发甲状旁腺高功能腺瘤,临床上相对少见,合并双侧叶甲状腺癌更为罕见。手术切除是治疗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唯一有效的方法,术前应常规评估甲状腺情况,排除两者共存的情况,避免遗漏和二次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腺瘤 甲状腺乳头状癌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腹部手术后剑突增生三例
16
作者 高梅鷟 贺成军 +3 位作者 王铁 高蒙 苏禹光 吕洪光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46-546,共1页
关键词 上腹部手术 剑突增生 术后 骨膜深层 伤口愈合
原文传递
T形管胆道造影远距离遥控推药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薛东波 季洪亮 +2 位作者 高梅鷟 韩雪 吕洪光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3-124,共2页
关键词 T形管胆道造影 远距离遥控推药装置 研制 应用
原文传递
胃癌患者发病部位、发病年龄以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1
18
作者 谷越 陈刚 +3 位作者 张杨 赵金璐 明晓冬 高梅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16期3119-3123,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发病部位、发病年龄年龄以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7年12月哈医大一院及哈医四院普外科经手术治疗的1200例胃癌患者,对其发病部位、发病年龄与性别、肿瘤大小、Borrmann分型、大体分型、病...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发病部位、发病年龄年龄以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7年12月哈医大一院及哈医四院普外科经手术治疗的1200例胃癌患者,对其发病部位、发病年龄与性别、肿瘤大小、Borrmann分型、大体分型、病理分化类型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13例早期胃癌患者中,60例发病部位在胃窦小弯部,占53.1%;胃体小弯部29例,占25.7%;胃角部14例,12.4%;贲门部10例,占8.8%。不同发病部位患者性别构成比较差异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但年龄、肿瘤大小、大体分型、病理分化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087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中,好发部位以胃窦部最多,为608例(55.9%),其次是胃底贲门部249例(22.9%)和胃体部173(15.9%)。不同发病部位患者性别构成比较冲压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Borrmann分型、病理分化类型比较冲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组别胃癌患者的统计中,全组男女总比为2.3:1,在≤40岁组中男女比例为1.1:1,>40岁≤60岁组中男女比例为2.4:1,>60岁组中男女比例为2.9:1,三组对比(x^2=8.39,P<0.05)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在病理学分化类型的三组对比中,以低分化腺癌为主占91.7%,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分化腺癌比例有所增加(x^2=16.74,P<0.05)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而发病部位以胃下部1/3最多649例,占54.1%,三组对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肿瘤大小以>2 cm≤5 cm最多567例,占47.3%,三组对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Borrmann分型以BorrmannⅢ型最多594例,占49.5%,三组对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无论早期胃癌还是进展期胃癌,好发部位以胃窦小弯部最多;胃癌发病部位与性别存在一定关系,在早期胃癌中,发病部位越高,女性患者比例越大;在进展期胃癌中,胃癌发生的位置越高,男性比例越大;此外,胃癌患者年龄越小,女性比例越大;胃癌患者年龄越大,高、中分化腺癌的比例越大。胃癌患者的发病部位与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部位 年龄 性别 病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