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淀粉样蛋白诱导脑内神经元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高曲文 陈俊抛 +4 位作者 田时雨 刘辉 韩燕 徐斌 林煜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 探讨凋亡机制在β-淀粉样蛋白 (β- amyloid protein,Aβ)脑内致病作用中的意义。方法 用微量注射器将 Aβ1 - 4 0 注射到大鼠右侧海马 CA1 区诱发 Aβ在脑内该区域的沉积。7d后 ,用 HE染色、TUNEL法及透射电镜检测该区细胞凋亡 ... 目的 探讨凋亡机制在β-淀粉样蛋白 (β- amyloid protein,Aβ)脑内致病作用中的意义。方法 用微量注射器将 Aβ1 - 4 0 注射到大鼠右侧海马 CA1 区诱发 Aβ在脑内该区域的沉积。7d后 ,用 HE染色、TUNEL法及透射电镜检测该区细胞凋亡 ;用免疫组化 SABC法检测 Bax/ Bcl- 2的表达。结果 在 Aβ组右侧海马 CA1 区 HE、TUNEL染色及电镜均发现大量凋亡细胞 ,而假手术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未发现细胞凋亡 ;Aβ组 Bax表达增强 ,而Bcl- 2表达在 3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 Aβ能诱导脑内神经元的凋亡 ,Bax高表达可能在上述凋亡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支持细胞参与 Alzheimer病 (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淀粉样蛋白 细胞凋亡 海马CA1区 早老性疾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治疗老年男性轻型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高曲文 刘雁 +2 位作者 罗高权 项薇 彭凯润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观察褪黑素对轻型阿尔茨海默病(AD)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6例轻型男性AD患者随机分为褪黑素组或安慰剂对照组后治疗24周,以简易精神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试验过程中有5例患者退出,其中褪黑素组3例,对... 目的观察褪黑素对轻型阿尔茨海默病(AD)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6例轻型男性AD患者随机分为褪黑素组或安慰剂对照组后治疗24周,以简易精神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试验过程中有5例患者退出,其中褪黑素组3例,对照组2例,实际观察人数为31例;经24周治疗后,对照组MMSE评分呈下降趋势,同时ADL评分呈上升趋势,而褪黑素组则均呈现相反的趋势,2组间MMSE及ADL评分在治疗前及治疗12周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4周时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时间服用褪黑素能有效改善男性轻型AD患者MMSE及ADL的评分,在AD早期阶段给予褪黑素能有效延缓AD病情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阿尔茨海默病 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队离退休干部痴呆患病率调查 被引量:2
3
作者 高曲文 黄翠瑶 +1 位作者 刘坚 杨明常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03-204,共2页
目的 调查 1 839例 6 0岁以上军队离退休干部痴呆患病率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先用简易精神量表 (MMSE)进行初选 ,再以DSM -IV -R ,NINCDS -ADRDA和NINDS -AIREN分别为痴呆、Alzheimer型痴呆 (AD)和血管性痴呆 (VD)的诊断标准。结果... 目的 调查 1 839例 6 0岁以上军队离退休干部痴呆患病率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先用简易精神量表 (MMSE)进行初选 ,再以DSM -IV -R ,NINCDS -ADRDA和NINDS -AIREN分别为痴呆、Alzheimer型痴呆 (AD)和血管性痴呆 (VD)的诊断标准。结果 痴呆总患病率为 3 75 % ,AD和VD的患病率分别为 1 2 0 %和 2 1 8% ,其他为 0 37%。结论 VD是该军区离退休干部中痴呆的主要类型 ;高龄、低文化程度者是痴呆的高危人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队离退休干部 痴呆 患病率 年龄 性别 文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阿尔茨海默病风险的调查 被引量:2
4
作者 高曲文 宋雪珠 +2 位作者 刘雁 韩炜 杨明常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01-502,共2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病风险的影响。方法对1040名72岁以上男性部队离退休干部进行T2DM及AD患病率调查,其中T2DM要求患病时间在1年以上,并分析T2DM患AD的风险。结果调查对象中病史1年以上的T2DM患者共有262名,A...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病风险的影响。方法对1040名72岁以上男性部队离退休干部进行T2DM及AD患病率调查,其中T2DM要求患病时间在1年以上,并分析T2DM患AD的风险。结果调查对象中病史1年以上的T2DM患者共有262名,AD患者29名,同时患有两种疾病者13名,778名无T2DM者中发现AD16名,两组间AD患病率差异显著,年龄分层后发现在72~81岁年龄段两组间AD患病率差异显著,但在82岁以上年龄段两组间AD患病率无显著差异。结论T2DM可能在一定年龄段内增加男性患AD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阿尔茨海默病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的最新分类 被引量:4
5
作者 高曲文 廖卫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124-2125,共2页
近几年,随着医学影像学、神经电生理学及癫痫外科学的迅猛发展使通过外科手术切除致痫灶、治疗并控制癫痫成为现实。在接受手术的难治性癫痫患者中50%以上病理诊断为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ocalcorticaldysplasias,FCD),FCD不仅是... 近几年,随着医学影像学、神经电生理学及癫痫外科学的迅猛发展使通过外科手术切除致痫灶、治疗并控制癫痫成为现实。在接受手术的难治性癫痫患者中50%以上病理诊断为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ocalcorticaldysplasias,FCD),FCD不仅是儿童癫痫手术最常见的组织病理类型.亦是成人癫痫手术的第二大常见病因,其中33%,50%头皮脑电图不能定位,同时MRI亦无异常发现。FCD明确、合理的分类对于癫痫外科术前评估、手术计划的制定及术后疗效判断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Taylor等(1971年)首次命名FCD以来,FCD的分类被不断更新,以下就FCD分类进展予以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 分类 外科手术切除 神经电生理学 癫痫患者 组织病理类型 癫痫手术 医学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叶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术前智力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高曲文 翁洁玲 +9 位作者 李文斌 胡斌 邓悦 石奕武 郝卓芳 王进纲 姚建玲 刘晓蓉 黎冰梅 廖卫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3178-3180,共3页
目的:分析颞叶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患者术前智力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本癫痫中心近5年内经病理诊断为颞叶FCD患者术前各方面的资料,包括人口社会学、临床症状学及术前IQ测量结果等。结果:FCD智力低下发... 目的:分析颞叶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患者术前智力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本癫痫中心近5年内经病理诊断为颞叶FCD患者术前各方面的资料,包括人口社会学、临床症状学及术前IQ测量结果等。结果:FCD智力低下发生率为42.6%。文化程度及服用托吡酯(topiramate,TPM)与FCD术前IQ相关,且文化程度是术前IQ的预测因子。结论 :颞叶FCD患者术前智力受文化程度的影响,并可能与TPM服用有关,对低文化程度的该类患者建议避免TPM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 托吡酯 智力 前颞叶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叶与颞叶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癫病人临床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高曲文 翁洁玲 +3 位作者 华力栋 胡滨 姚建玲 王伟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402-404,共3页
目的研究额叶与颞叶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癫病人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为FCD且病灶位于额叶或颞叶的48例癫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额叶15例,颞叶33例。根据病理分型,轻度皮质发育不良(mild... 目的研究额叶与颞叶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癫病人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为FCD且病灶位于额叶或颞叶的48例癫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额叶15例,颞叶33例。根据病理分型,轻度皮质发育不良(mild cortical dysplasia,MCD)8例,FCDⅠ型8例,FCDⅡ型16例,FCDⅢ型16例。分析额叶和颞叶病人在癫始发年龄、病程、癫发作类型、频率、脑电图双侧异常率、MRI异常率、抗癫药物数量及FCD病理亚型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额叶与颞叶FCD癫病人在性别、文化程度、癫始发年龄、发作类型及服用抗癫药物数量、脑电图双侧异常率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均P>0.05)。但两组在病理亚型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1),额叶癫以FCDⅡ型为主,颞叶癫以FCDⅢ型多见。与颞叶相比,额叶病人病程更短、发作频率及MRI异常率更高(均P<0.05)。结论额叶FCD与颞叶FCD癫病人在病理分型、病程、癫发作频率、MRI异常率上可能存在差别,这些结果将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认识F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癎痫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 额叶 颞叶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马微量注射β淀粉样蛋白对Bax/Bcl-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高曲文 陈俊抛 +1 位作者 田时雨 黄翠瑶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7期545-546,共2页
目的 探讨Bax/Bcl -2基因表达在 β -淀粉样蛋白 ( β -amyloidprotein ,Aβ)脑内致凋亡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用微量注射器将Aβ 1-4 0注射到大鼠右侧海马CA1区诱发Aβ在脑内该区域的沉积 ,7d后 ,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Bax/Bcl -2的表... 目的 探讨Bax/Bcl -2基因表达在 β -淀粉样蛋白 ( β -amyloidprotein ,Aβ)脑内致凋亡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用微量注射器将Aβ 1-4 0注射到大鼠右侧海马CA1区诱发Aβ在脑内该区域的沉积 ,7d后 ,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Bax/Bcl -2的表达。结果 同生理盐水对照组及假手术对照组相比 ,Aβ组Bax表达增强 ,而Bcl-2表达在 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Aβ脑内沉积诱导神经元凋亡的机制可能与其增强了Bax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 BAX/BCL-2 细胞凋亡 早老性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对脑缺血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7
9
作者 高曲文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1998年第3期145-147,共3页
脑缺血后,亚低温对神经元有无保护作用,一直存在着争论。但近几年更多的学者认为,其保护效果与缺血部位、缺血程度、亚低温的应用时机及时程有关。亚低温的作用机制涉及到诸多方面;其治疗时间窗为缺血后30min内并至少维持3h... 脑缺血后,亚低温对神经元有无保护作用,一直存在着争论。但近几年更多的学者认为,其保护效果与缺血部位、缺血程度、亚低温的应用时机及时程有关。亚低温的作用机制涉及到诸多方面;其治疗时间窗为缺血后30min内并至少维持3h;亚低温与其他治疗的联合应用效果肯定,临床应用前景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脑缺血 治疗 神经元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侧小脑发作间期低代谢在癫痫术前评估中的定侧价值
10
作者 高曲文 黎振声 +6 位作者 王欣璐 林健 郭晓绯 欧阳习 齐自娟 彭凯润 王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2544-2547,共4页
目的明确一侧小脑发作间期低代谢的致痫区定侧价值。方法收集2013-2015年行致痫灶切除、随访1年以上、疗效达到EngelⅠ级的癫痫患者术前PET/CT,目测法与半定量法检测小脑代谢并分析其与致痫灶的侧别关系,致痫灶定侧以手术切除病灶侧为... 目的明确一侧小脑发作间期低代谢的致痫区定侧价值。方法收集2013-2015年行致痫灶切除、随访1年以上、疗效达到EngelⅠ级的癫痫患者术前PET/CT,目测法与半定量法检测小脑代谢并分析其与致痫灶的侧别关系,致痫灶定侧以手术切除病灶侧为准。结果共入组44例患者,致痫灶对侧小脑半球代谢较同侧更低者17例(38.6%)。如以一侧小脑低代谢为定侧依据,则其敏感性为38.6%。38例示致痫灶同侧大脑半球低代谢,即本研究中PET/CT的定侧价值为86.4%,另外6例示双侧大脑半球低代谢,其中3例致痫灶对侧小脑半球代谢较同侧更低。如果加上小脑的定侧,则PET/CT总致痫灶定侧价值由86.4%提高至93.2%。半定量法显示致痫灶同侧小脑半球代谢较对侧高(x>0),双侧小脑半球代谢不对称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一侧小脑发作间期不对称性低代谢往往提示致痫灶位于对侧大脑半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PET/CT 小脑 致痫灶 定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影响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的调查
11
作者 高曲文 宋雪珠 +2 位作者 刘雁 韩炜 杨明常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62-663,共2页
目的明确阿尔茨海默病(AD)对2型糖尿病(T2DM)患病风险的影响。方法对1078例72岁以上的部队离退休干部(绝大多数为男性)进行了T2DM及AD患病率调查,并分析了T2DM患AD的风险。结果调查对象中T2DM的患病率为25.23%,AD为2.88%,31... 目的明确阿尔茨海默病(AD)对2型糖尿病(T2DM)患病风险的影响。方法对1078例72岁以上的部队离退休干部(绝大多数为男性)进行了T2DM及AD患病率调查,并分析了T2DM患AD的风险。结果调查对象中T2DM的患病率为25.23%,AD为2.88%,31例AD中共有T2DM14例,1047侧非AD中有T2DM258例,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危险度约为2.52(95%CI为1.25-5.07);29例男性AD中有T2DM13例,而1011例非AD男性首长中仅有T2DM 249例,两组间差异显著,危险度约为2.49(95%CI为1.21-5.14)。结论AD增加了患T2DM的风险且危险度为2.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阿尔茨海默病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改进的甲醇刚果红染色 被引量:7
12
作者 徐斌 陈俊抛 +3 位作者 刘辉 林煜 姜晓丹 高曲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74-174,共1页
关键词 组织切片 染色方法 甲醇刚果红染色 阿尔茨海默病 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难治性癫痫的重要病因:局灶性脑皮质发育异常
13
作者 高曲文 《中国社区医师》 2010年第33期7-7,共1页
脑皮质发育异常(MCD)是儿童难治性癫痫的常见病因。MCD尽管是先天发育异常,但患儿癫痫发作并不一定从婴儿期起病,常起病于<3岁,偶见起病于青少年者,且在常规MRI检查中可能无阳性发现,故在临床上常被漏诊误诊而延误治疗。
关键词 先天发育异常 难治性癫痫 常见病因 脑皮质 儿童 局灶性 常规MRI检查 癫痫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学习记忆过程中的变化和作用 被引量:19
14
作者 刘辉 陈俊抛 +2 位作者 田时雨 谭盛 高曲文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116-122,共7页
目的 探讨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neuronalnitricoxidesynthase,nNOS)及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在学习记忆机制中的相关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Y迷宫空间辨别学习训练后大鼠不同脑区nNOS表达变化 ,并探讨特异性nNOS抑制... 目的 探讨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neuronalnitricoxidesynthase,nNOS)及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在学习记忆机制中的相关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Y迷宫空间辨别学习训练后大鼠不同脑区nNOS表达变化 ,并探讨特异性nNOS抑制剂 7 nitroindozal(7 NI)、钙拮抗剂尼莫通 (nimotop)腹腔注射对大鼠学习获得和记忆再现能力的影响。结果 学习训练后海马各亚区nNOS样神经元数量及染色强度明显增加 ,而皮层和纹状体区则无显著变化 ;7 NI以剂量依赖方式损伤大鼠的学习获得能力 ,但不影响记忆再现 ,尼莫通则对这两种能力均有破坏。结论 提示学习记忆过程可能伴有nNOS合成及活性增加 ,nNOS/NO在学习获得阶段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学习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定量RT-PCR方法检测脑梗死半影区内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雁 高曲文 +1 位作者 彭凯润 杨红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90-793,共4页
目的建立脑梗死后脑组织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定量检测的精确、可靠的方法。方法采用SYBR Green荧光定量RT-PCR法,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测定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梗死后不同时相点几种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包括:caspase3/CPP32、rIAP、caspase... 目的建立脑梗死后脑组织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定量检测的精确、可靠的方法。方法采用SYBR Green荧光定量RT-PCR法,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测定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梗死后不同时相点几种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包括:caspase3/CPP32、rIAP、caspase2等,同时比较其与半影区凋亡细胞数的相关性。结果在脑梗死半影区,凋亡细胞数量自3h开始逐渐升高,24h达到高峰,然后保持较高水平。而caspase3/CPP32自8h才升高,12h达到高峰,3d时便迅速回落到正常水平,而rIAP,在8h升高一倍,然后迅速降至正常,caspase2表达水平在脑梗死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明显改变。结论caspase3/CPP32是影响神经元凋亡的重要因素,但非唯一的和必不可少的,在脑缺血后,caspase3/CPP32等的激活或许与神经元凋亡的加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PASE 3/CPP32 rIAP CASPASE 2 脑缺血 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梅毒临床及神经电生理4例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忠民 刘雁 +1 位作者 高曲文 彭凯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9期3363-3364,共2页
目的:探讨脊髓梅毒临床表现和神经电生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例脊髓痨患者的临床与实验室资料。结果:(1)脊髓痨的主要临床特征为:腰腿神经痛,共济失调步态,Romberg征阳性、下肢深感觉障碍、肌张力减低、跟膝反... 目的:探讨脊髓梅毒临床表现和神经电生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例脊髓痨患者的临床与实验室资料。结果:(1)脊髓痨的主要临床特征为:腰腿神经痛,共济失调步态,Romberg征阳性、下肢深感觉障碍、肌张力减低、跟膝反射减弱或消失以及二便障碍;或脊髓梅毒表现为急性脊髓炎。(2)体感诱发电位均表现为下肢中枢传导速度延长;双下肢波形分化欠佳不良、波幅降低,L3、T11及皮层电位P40潜伏期延长。结论:梅毒可导致急性脊髓炎。对于中年腰腿痛、共济失调的患者应常规做梅毒血清学检查,以防止误诊。脊髓痨患者体感诱发电位提示腰段脊髓以上中枢神经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脊髓炎 脊髓痨 梅毒 神经电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必普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25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罗高权 肖芳 +1 位作者 高曲文 杨红军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593-1593,共1页
关键词 恩必普软胶囊 急性脑梗死 药物治疗 神经功能 丁基苯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性惊厥附加症伴孤独症临床特征及与SCN1A基因突变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美品 孟珩 +8 位作者 何娜 高曲文 秦兵 陈勇军 石奕武 陈亮 易咏红 廖卫平 黎冰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29-731,共3页
目的:探讨孤独症在热性惊厥附加症(FS+)中的临床特征及与SCN1A突变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并分析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癫痫中心就诊的103例F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国际上认可的标准诊断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FS+)、部分... 目的:探讨孤独症在热性惊厥附加症(FS+)中的临床特征及与SCN1A突变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并分析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癫痫中心就诊的103例F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国际上认可的标准诊断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FS+)、部分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PEFS+)、Dravet综合征(DS)和孤独症。收集FS+患者血样,测序SCN1A基因并分析结果。结果:53.8%的GEFS+和69.2%的PEFS+患者有智力发育障碍,所有的DS患者均存在智力障碍。GEFS+和PEFS+患者中各有1例孤独症,DS患者有9例孤独症(P<0.01)。FS+伴孤独症的患者中,PEFS+中有1例SCN1A突变,而DS则有6例。结论:大部分GEFS+和PEFS+患者存在智力发育障碍,而DS均有智力发育障碍。DS伴孤独症的几率高于GEFS+和PEFS+。孤独症与SCN1A突变没有明确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孤独症 热性惊厥附加症 精神运动发育迟滞 SCN1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松果体对大鼠学习能力及大脑皮质N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斌 陈俊抛 +3 位作者 林煜 王为 刘辉 高曲文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195-197,共3页
目的 探讨去松果体后其功能减退致褪黑素 (MT)分泌减少对大鼠学习能力及大脑皮质一氧化氮合酶 (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进行 Y型迷宫测试 ,淘汰学习障碍的大鼠 ,将学习正常的大鼠随机分二组 ,实验组手术摘除松果体 ,对照组给予... 目的 探讨去松果体后其功能减退致褪黑素 (MT)分泌减少对大鼠学习能力及大脑皮质一氧化氮合酶 (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进行 Y型迷宫测试 ,淘汰学习障碍的大鼠 ,将学习正常的大鼠随机分二组 ,实验组手术摘除松果体 ,对照组给予假手术 ,饲养 40天后再行 Y型迷宫测试 ,SABC法检测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n NOS)表达。结果 实验组大鼠学习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大鼠 (P<0 .0 1) ,而大脑皮质、内侧隔核 -斜角带核 (SM- DB) n NOS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增多 ,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为 P<0 .0 5、P<0 .0 1,纹状体、海马与对照组相比 n NOS阳性细胞无明显差别 ,均 P>0 .0 5。结论 大鼠松果体摘除可以引起大鼠学习能力障碍 ,其原因可能与大脑皮质、SM- DB n NOS过度表达 ,引起 NO神经毒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体 记忆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opa诱导PC12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改变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燕 陈俊抛 +4 位作者 田时雨 王洛伟 刘辉 高曲文 江毓钊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 探讨 L-dopa治疗帕金森病 (PD)疗效减退的机制及其毒性作用机制。方法 以 PC1 2细胞为多巴胺神经元的细胞模型 ,利用 PI/HO3 3 3 4 2双染结合荧光显微镜技术、电镜技术、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的 L-dopa对 PC1 2... 目的 探讨 L-dopa治疗帕金森病 (PD)疗效减退的机制及其毒性作用机制。方法 以 PC1 2细胞为多巴胺神经元的细胞模型 ,利用 PI/HO3 3 3 4 2双染结合荧光显微镜技术、电镜技术、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的 L-dopa对 PC1 2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凋亡相关基因 Bcl-2、Bax表达的改变。结果  50、1 0 0、1 50μmol/L不同浓度 L-dopa处理组凋亡率分别为 1 2 .4 %、2 4 .4 %、3 7.2 % ;PI/HO3 3 3 4 2双染可区别凋亡、坏死和正常细胞 ,且可以见到染色质碎裂 ;电镜下可见早期凋亡细胞和晚期凋亡细胞。给予 L-dopa处理后 ,Bcl-2的表达量减少 ,与凋亡率呈显著负相关 ;Bax的表达量增加 ,与凋亡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L-dopa诱导 PC1 2细胞凋亡且呈量效关系 ,提示 L-dopa可能是通过凋亡途径损害多巴胺神经元导致疗效减退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变Bcl-2 /Bax的比值来介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多巴 PC12细胞 凋亡 BCL-2 BAX 帕金森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