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黄芪注射液及扶正流浸膏对大鼠诱发性肺癌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刘铭球 朱润庆 +12 位作者 高文琴 郭广松 张华亭 邹祖玉 夏东 陈道平 王敏 刘晓翌 田鸿生 朴炳奎 林红生 杨桂香 余天明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33-135,F003,共4页
MCA碘油溶液诱发大鼠肺癌过程中,用黄芪注射液与扶正流浸膏分别进行抑癌实验,发癌率(%):黄芪组16.28;扶正组36.96;对照组51.52。黄芪组发癌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5)。扶正组发癌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0.25&g... MCA碘油溶液诱发大鼠肺癌过程中,用黄芪注射液与扶正流浸膏分别进行抑癌实验,发癌率(%):黄芪组16.28;扶正组36.96;对照组51.52。黄芪组发癌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5)。扶正组发癌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0.25>P>0.1)。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癌例均为肺鳞癌,黄芪组与对照组不同,其特点:癌巢规整,核分裂相极少,核空化,明显角化。结果表明:黄芪注射液有明显抑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扶正流浸膏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合并恶性肿瘤十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侯睿宏 薛登峰 +3 位作者 马丹 郭乾育 高文琴 张莉芸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5期762-763,共2页
多发性肌炎(polymositis,PM)和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特发性炎性肌病(IIM)中较为常见的两种。该类疾病易合并恶性肿瘤。为了解山西省PM/DM合并恶性肿瘤的类型、临床特点、肿瘤治疗情况与预后相关因素,本文对山西大医院风... 多发性肌炎(polymositis,PM)和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特发性炎性肌病(IIM)中较为常见的两种。该类疾病易合并恶性肿瘤。为了解山西省PM/DM合并恶性肿瘤的类型、临床特点、肿瘤治疗情况与预后相关因素,本文对山西大医院风湿科近5年来收治的肿瘤相关性肌炎/皮肌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 PM DM 统计学意义 皮肌炎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锰对大鼠气管体外诱癌过程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喻伦银 田鸿生 +1 位作者 王典羲 高文琴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CAS 1989年第2期9-12,65,共5页
许多研究提示,锌、锰与某些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目前国内外文献中尚未见到锌、锰对肺癌抑制作用的研究报道。我室近几年来在进行硒抑制肺癌作用研究的同时,对锌、锰的抑制肺癌作用也进行了实验研究,旨在通过动态地观察大鼠... 许多研究提示,锌、锰与某些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目前国内外文献中尚未见到锌、锰对肺癌抑制作用的研究报道。我室近几年来在进行硒抑制肺癌作用研究的同时,对锌、锰的抑制肺癌作用也进行了实验研究,旨在通过动态地观察大鼠体外诱癌过程的变化,来阐明锌、锰与肺癌的关系,为肺癌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气管 抑制作用 气管环 纤毛运动 鳞状上皮化生 电镜观察结果 胞浆染色 基底膜 增生性 二性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乳腺癌细胞中三磷酸腺苷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定位的电镜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玉元 高文琴 《解剖学报》 CAS 1983年第4期432-435,462,共5页
本文利用电镜组织化学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对ATPase和SDH活性在小鼠乳腺癌细胞中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为Mg^(++)激活的ATP酶活性,主要分布在线粒体膜和核膜上及核仁中。而为Ca^(++)激活的ATP酶活性,主要分布在线粒体嵴部和基质中... 本文利用电镜组织化学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对ATPase和SDH活性在小鼠乳腺癌细胞中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为Mg^(++)激活的ATP酶活性,主要分布在线粒体膜和核膜上及核仁中。而为Ca^(++)激活的ATP酶活性,主要分布在线粒体嵴部和基质中及核外膜上,并较均匀地显示在染色质中。对照材料的相应部位,只有微弱的活性或无酶活性反应。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主要分布在线粒体嵴部和内膜上。在两层核膜中间,酶的活性呈现出强弱交替的反应。同时,在质外膜和核内膜上,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也很高。对照材料的相应部位,酶的显示极弱或完全没有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脱氢酶 SDH ATPASE 癌细胞 小鼠乳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改进效果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高文琴 高美霞 +1 位作者 侯慧兰 扈进芳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A02期1853-1854,共2页
目的:分析在艾滋病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表格法将本院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2例艾滋病患者分为甲组(n=31)和乙组(n=31),对甲组患者采用艾滋病传统护理干预,对乙组添加心理... 目的:分析在艾滋病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表格法将本院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2例艾滋病患者分为甲组(n=31)和乙组(n=31),对甲组患者采用艾滋病传统护理干预,对乙组添加心理护理,对比2组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差异。结果:经过对所选62例艾滋病患者临床护理结果调查,护理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护理后,2组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但乙组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更为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艾滋病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添加心理护理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同时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心理护理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硬化病两种分类标准诊断价值的评估 被引量:3
6
作者 高文琴 张改连 +3 位作者 张莉芸 杨艳丽 闫明 王海瑶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1期3544-3547,共4页
目的评估系统性硬化病(SSc)2种分类标准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0例临床确诊的SSc患者和55例其他结缔组织病(CTD)患者,收集其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分别用198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SSc分类标准和2013年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联合提出... 目的评估系统性硬化病(SSc)2种分类标准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0例临床确诊的SSc患者和55例其他结缔组织病(CTD)患者,收集其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分别用198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SSc分类标准和2013年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联合提出的SSc分类标准进行诊断。结果2013年ACR/EULAR SSc分类标准敏感度较1980年ACR SSc分类标准明显提高(91.7%和56.7%,P<0.05),2种分类标准的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局限性皮肤型SSc患者中,2013年标准敏感度明显高于1980年标准(95.5%和50.0%,P<0.05)。2013年标准在诊断病程<3年SSc患者的敏感度明显高于1980年标准(90.5%和57.1%,P<0.05);病程≥3年SSc患者中,2013年标准和1980年标准敏感度分别为92.3%和56.4%(P<0.05)。甲襞微循环检查诊断SSc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50.9%。不符合2种分类标准的5例SSc患者,均为“极早期”SSc,以雷诺现象和甲襞微循环异常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结论2013年ACR/EULAR SSc分类标准的敏感度高于1980年ACR分类标准,2分类标准的特异度无明显差异。2013年分类标准对于诊断局限性皮肤型SSc患者和病程较短的SSc患者的敏感度显著提高。甲襞微循环检查诊断SSc敏感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皮病 系统性 分类标准 敏感性 特异性 甲襞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楼荠菜生化汤促进人工流产术后子宫复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高文琴 《当代医学》 2014年第4期148-150,共3页
目的观察重楼荠菜生化汤对促进人工流产术后子宫复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进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重楼荠菜生化汤组)、对照组(益母草胶囊组)。观察组、对照组术后当日分别予以口服重楼荠菜生化汤、益母草胶囊。观察、... 目的观察重楼荠菜生化汤对促进人工流产术后子宫复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进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重楼荠菜生化汤组)、对照组(益母草胶囊组)。观察组、对照组术后当日分别予以口服重楼荠菜生化汤、益母草胶囊。观察、比较两组病例用药后的子宫复旧情况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在减少人工流产术后阴道流血量、缩短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和月经复潮时间、促进子宫缩复及子宫内膜修复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在促进子宫复旧方面疗效显著。观察组患者阴道流血量为(83.12±19.30)g,阴道流血持续时间为(4.74±1.56)d,月经复潮时间为(21.26±4.62)d,子宫三径之和为(17.44±0.97)cm,子宫内膜厚度为(1.20±0.28)cm;对照组患者阴道流血量为(93.60±22.43)g,阴道流血持续时间为(5.92±1.65)d,月经复潮时间为(24.67±5.90)d,子宫三径之和为(18.09±1.22)cm,子宫内膜厚度为(1.03±0.29)cm。观察组在减少人工流产术后阴道流血量、缩短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和月经复潮时间、促进子宫恢复及子宫内膜修复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重楼荠菜生化汤对于促进人工流产术后子宫复旧方面疗效确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楼荠菜生化汤 人工流产术后 子宫复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关节腔注射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破骨细胞相关分子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望雪雪 刘宁宁 +9 位作者 王海瑶 张莉芸 高晋芳 温晓婷 郭瑞团 和平 任丽民 高文琴 张丽中 张改连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724-730,共7页
目的探讨臭氧(O_(3))关节腔注射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关节滑膜、脾脏、淋巴结中破骨细胞相关分子的影响,阐明臭氧治疗RA骨破坏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CIA模型... 目的探讨臭氧(O_(3))关节腔注射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关节滑膜、脾脏、淋巴结中破骨细胞相关分子的影响,阐明臭氧治疗RA骨破坏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CIA模型组(CIA组)、甲氨蝶呤组(MTX组)和臭氧组(O_(3)组),每组8只。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滑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6,TRAF6)的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大鼠滑膜、淋巴结、脾脏组织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RANKL/OPG、TRAF6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IA组大鼠滑膜组织内可见明显滑膜增生,TRAF6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滑膜组织、淋巴结中RANKL、TRAF6 mRNA及RANKL/OPG水平显著升高(P<0.05),脾脏组织中RANKL、TRAF6、OPG mRNA水平也显著升高(P<0.05)。与CIA组相比,O_(3)组和MTX组大鼠滑膜增生明显减轻,滑膜组织中TRAF6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与CIA组相比,O_(3)组和MTX组大鼠滑膜组织、淋巴结中RANKL、TRAF6 mRNA及RANKL/OPG水平显著降低(P<0.05),脾脏组织中RANKL、TRAF6、OPG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O_(3)组与MTX组所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_(3)关节腔注射可以减轻CIA大鼠的滑膜增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O_(3)抑制滑膜、淋巴结和脾脏组织RANKL、OPG、RANKL/OPG、TRAF6 mRNA表达水平有关,为O_(3)治疗RA相关骨侵蚀的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类风湿关节炎 RANKL/OPG TRAF6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关节腔注射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趋化因子水平的影响
9
作者 柏林昆 刘宁宁 +7 位作者 王海瑶 苏雅珍 郭瑞团 和平 任利民 高文琴 张丽中 张改连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1469-1475,共7页
目的探究臭氧(O_(3))关节腔注射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血清及关节滑膜、淋巴结、脾脏中相关趋化因子的影响,阐明O_(3)治疗RA炎症反应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和... 目的探究臭氧(O_(3))关节腔注射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血清及关节滑膜、淋巴结、脾脏中相关趋化因子的影响,阐明O_(3)治疗RA炎症反应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和模型组(n=32)。模型组采用注射完全弗氏佐剂+牛Ⅱ型胶原蛋白的方法建立CIA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大鼠随机分为:CIA组、甲氨蝶呤组(MTX组)和臭氧组(O_(3)组)。治疗结束后1周,流式多因子检测技术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人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human macrophag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educed upon activation,normal T 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RANTES)、C-X-C配体10(C-X-C ligand10,CXCL10)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滑膜组织中C-X-C趋化因子受体3(C-X-C chemokine receptor 3,CXCR3)的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滑膜、淋巴结、脾脏中CXCL10、CXCR3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IA组大鼠血清MCP-1、RANTES、CXC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滑膜组织内可见明显滑膜增生,CXCR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滑膜组织和淋巴结中CXCL10、CXCR3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脾脏组织中CXCL10 mRNA水平也显著升高(P<0.05)。与CIA组相比,O_(3)组和MTX组大鼠血清CXCL10浓度明显降低(P<0.05),滑膜增生明显减轻,滑膜组织中CXCR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CIA组相比,O_(3)组和MTX组大鼠滑膜组织中CXCL10、CXCR3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MTX组相比,O_(3)组大鼠血清中CXCL10浓度、滑膜组织中CXCL10和CXCR3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_(3)关节腔注射能够显著减轻CIA大鼠的滑膜增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O_(3)抑制CIA大鼠体内CXCL10/CXCR3轴有关,这为O_(3)治疗RA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类风湿关节炎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CXCL10 CXCR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如何在小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
10
作者 高文琴 《读与写(中旬)》 2021年第12期97-97,共1页
教学情境能够把数学思维过程融于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从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结合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学情境 学习兴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菌素(BCG-PPD)试验强阳性结果分析
11
作者 高文琴 《卫生职业教育》 2007年第1期146-146,共1页
我校本着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防止校园结核病传播的目的,通过结核菌素试验,筛选可疑病人。
关键词 BCG—PPD试验 强阳性 活动性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褥期脑梗塞9例临床分析
12
作者 张怀东 郝顺昌 +1 位作者 陈丽娟 高文琴 《中国农村医学》 1994年第11期35-36,共2页
产褥期脑梗塞9例临床分析张怀东,郝顺昌,陈丽娟,高文琴455112河南省安阳县第二人民医院1983年9月至1992年12月我院共收治168例脑梗塞,发生于产褥期9例,占5.5%,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 ... 产褥期脑梗塞9例临床分析张怀东,郝顺昌,陈丽娟,高文琴455112河南省安阳县第二人民医院1983年9月至1992年12月我院共收治168例脑梗塞,发生于产褥期9例,占5.5%,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 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1~28岁,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褥期 脑梗塞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基黄药对小白鼠生殖系统毒性作用的初探
13
作者 左汝铎 田鸿生 +7 位作者 高文琴 刘铭球 邹祖玉 张华亭 唐宏荣 张仲祥 林运明 杨名艳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9-32,共4页
选用具有生育能力的小鼠480只(雌320只,雄160只),随机分为Ⅰ、Ⅱ两个大组。染毒组(Ⅰ_a及Ⅱ_a)置黄药毒气室内染毒,而空白组(Ⅰ_b及Ⅱ_b)置无毒室内饲养,Ⅰ、Ⅱ组各为105天及118天,再按Ⅰ_a雌Ⅰ_b雌分别与Ⅰ_a雄、Ⅰ_a雌Ⅰ_b雌分别与Ⅰ_... 选用具有生育能力的小鼠480只(雌320只,雄160只),随机分为Ⅰ、Ⅱ两个大组。染毒组(Ⅰ_a及Ⅱ_a)置黄药毒气室内染毒,而空白组(Ⅰ_b及Ⅱ_b)置无毒室内饲养,Ⅰ、Ⅱ组各为105天及118天,再按Ⅰ_a雌Ⅰ_b雌分别与Ⅰ_a雄、Ⅰ_a雌Ⅰ_b雌分别与Ⅰ_b雄以及Ⅱ_a雌Ⅱ_b雌分别与Ⅱ_b雄分罐饲养,进行交配,以观察生育机能后处死动物。按常规解剖、固定、取材、制片及组织学检查。结果提示,黄药对小鼠雌雄生育能力无明显影响,染毒组雄与空白组雌受孕率及活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染毒组小鼠的睾丸、副睾、卵巢、输卵管及子宫未见异常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基黄药 白鼠 生殖系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性对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14
作者 李佳 刘菊红 高文琴 《基层医学论坛》 2016年第27期3810-3811,共2页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性对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对7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计算24 h收缩压总变异系数(CV),依据变异系数值分为高CV组和低CV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质量指数。结果高CV组患者左心...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性对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对7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计算24 h收缩压总变异系数(CV),依据变异系数值分为高CV组和低CV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质量指数。结果高CV组患者左心室肥厚程度明显高于低CV组,高CV组透析超滤量及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明显高于低CV组。结论透析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性大者,左心室肥厚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高血压 血压变异性 左心室肥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硬化病血管病变及相关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变变 张改连 +3 位作者 张莉芸 许珂 高文琴 刘宁宁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2-215,共4页
SSc是一种以皮肤、内脏纤维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发病机制包括免疫调节、成纤维细胞激活、血管病变。近期的研究通过雷诺现象、甲襞微循环中毛细血管密度减少及结构异常、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异常的细胞因子分析表明血管调控失... SSc是一种以皮肤、内脏纤维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发病机制包括免疫调节、成纤维细胞激活、血管病变。近期的研究通过雷诺现象、甲襞微循环中毛细血管密度减少及结构异常、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异常的细胞因子分析表明血管调控失衡、微血管异常可能是本病形成的最早表现,而血管病变可进一步加剧皮肤以及内脏器官的损害。本文就近年血管病变发病机制及相关生物学标志物在SSc中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标志物 血管病变 系统性硬化病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发病机制 细胞激活 内脏器官 结缔组织病
原文传递
系统性硬化病甲襞微循环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文琴 张改连 +4 位作者 杨艳丽 王海瑶 闫明 张莉芸 许珂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39-746,共8页
目的通过比较SSc和其他CTD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差异,探讨SSc患者甲襞微循环的特点,进一步分析甲襞微循环改变与脏器受累的关系,阐明甲襞微循环在SSc病情监测中的意义。方法①收集60例SSc患者和55例其他CTD患者,记录所有患者的人口学资料,... 目的通过比较SSc和其他CTD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差异,探讨SSc患者甲襞微循环的特点,进一步分析甲襞微循环改变与脏器受累的关系,阐明甲襞微循环在SSc病情监测中的意义。方法①收集60例SSc患者和55例其他CTD患者,记录所有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以及胸部CT、肺功能、心脏超声等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修订的Rodnan皮肤评分(mRSS)。所有患者均行甲襞微循环检查。②采用Cutolo定性评估方法、半定量评分系统和"田牛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法"评估SSc组和其他CTD组患者甲襞微循环检查结果,探讨SSc甲襞微循环的特点。③分析甲襞微循环改变与SSc患者关节受累、内脏受累以及自身抗体之间的关系。④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秩和检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SSc和其他CTD患者甲襞微循环Cutolo定性评估结果比较,SSc组患者甲襞微循环异常例数(52例)比其他CTD组明显增多(21例),活动期和晚期所占的比例升高(占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853,P<0.01)。②SSc和其他CTD患者甲襞微循环半定量评分结果显示:SSc组患者与其他CTD组比较,毛细血管数量评分[(1.67±0.60)和(0.72±0.46),t=8.347,P<0.01]、不规则扩大的毛细血管评分[(1.22±0.88)与(0.74±0.50),t=3.178,P<0.01]、微出血评分[(0.30±0.39)与(0.10±0.21),t=3.090,P<0.01]、毛细血管排列失规则评分[(0.38±0.38)与(0.18±0.32),t=2.729,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SSc和其他CTD患者甲襞微循环"田牛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法"评估结果显示,SSc患者管袢数明显减少(Z=-4.194,P<0.01),输入支管径(t=3.704,P<0.01)、输出支管径(t=3.913,P<0.01)、袢顶直径均明显增宽(t=4.586,P<0.01),畸形管袢数比例(Z=-2.677,P<0.01)、巨型管袢增多(χ^(2)=8.040,P=0.013),袢周渗出(Z=-2.278,P=0.023)较其他CTD组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④甲襞微循环改变与脏器受累的关系:有呼吸系统受累的SSc患者,甲襞微循环活动期和晚期所占的比例(66%,33/50)高,而无呼吸系统受累的患者早期和活动期(60%,6/10)所占的比例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0.114,P=0.045)。有关节受累的SSc患者,甲襞微循环75%(12/16)表现为活动期和晚期,而无关节受累的患者,66%(229/44)表现为早期和活动期(Z=5.550,P=0.057)。结论与其他CTD相比,SSc患者甲襞微循环具有特征性,甲襞微循环异常改变与呼吸系统受累相关,可作为评价病情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皮病 系统性 甲襞微循环 半定量 定性 病情评估
原文传递
甲襞微循环检查对系统性硬化病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文琴 张改连 张莉芸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79-282,共4页
SSc是一种以皮肤和内脏器官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疾病,常常因严重的脏器受累导致残疾甚至死亡。SSc发病机制包括血管病变、免疫炎症及纤维化3个方面。雷诺现象常为SSc患者的首发症状,微血管损伤为其特征。甲襞微循环检查可监测血... SSc是一种以皮肤和内脏器官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疾病,常常因严重的脏器受累导致残疾甚至死亡。SSc发病机制包括血管病变、免疫炎症及纤维化3个方面。雷诺现象常为SSc患者的首发症状,微血管损伤为其特征。甲襞微循环检查可监测血管病变,“SSc样改变”可出现在仅有雷诺现象的早期SScm。因此,早期发现血管病变,并及时监测病情变化,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改善预后极为重要。本文就SSc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以及甲襞微循环在SSc早期诊断、病情评估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在疾病早期积极治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襞微循环检查 早期诊断 病情评估 系统性硬化病 器官纤维化 血管病变 查对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男性系统性硬化病21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变变 张改连 +6 位作者 张莉芸 高文琴 许珂 杨艳丽 闫明 郭乾育 马丹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79-882,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男性系统性硬化病(SSc)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5年7月于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大医院住院及门诊收治并确诊的21例男性和56例女性SSc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甲襞微循环图像。结果男性SSc患者病程[24... 目的:回顾性分析男性系统性硬化病(SSc)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5年7月于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大医院住院及门诊收治并确诊的21例男性和56例女性SSc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甲襞微循环图像。结果男性SSc患者病程[24(12-60)个月]明显短于女性[48(25-120)个月],且男女两组患者SSc亚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40,P=0.004),男性患者以弥漫性皮肤型为主,女性以局限性皮肤型为主。男性患者首发症状雷诺现象的比例显著低于女性患者,而皮肤紧硬比例又显著高于女性患者(均P〈0.05)。男性SSc患者心功能不全、肾脏受累发生比例及mRSS评分均高于女性,而女性患者雷诺现象表现更为突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性患者抗核抗体阳性率(96.3%)高于男性患者(72.2%, P〈0.05)。男女甲襞微循环图像半定量分析显示,女性患者巨型管襻更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SSc患者病程短,进展快,以弥漫性皮肤型居多,心脏及肾脏损害多见,皮肤紧硬程度高于女性S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皮病 系统性 病例对照研究 性别因素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广泛性骨梗死一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文琴 张改连 张莉芸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52-554,I0002,共4页
患者女,46岁.主因反复颜面部红斑6年,多关节痛2个月入院.患者于2008年7月日晒后出现颜面部、颈部及双上肢皮肤红斑,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疼痛,不伴肿胀,无脱发、光过敏、口腔溃疡、泡沫尿等,实验室检查“ANA(+)1:320均质型、... 患者女,46岁.主因反复颜面部红斑6年,多关节痛2个月入院.患者于2008年7月日晒后出现颜面部、颈部及双上肢皮肤红斑,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疼痛,不伴肿胀,无脱发、光过敏、口腔溃疡、泡沫尿等,实验室检查“ANA(+)1:320均质型、抗dsDNA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诊断为“SLE”,予“泼尼松40 mg/d、羟氯喹0.2 g,每日2次”,皮疹消退,关节症状好转,约1年后“泼尼松”减量至5 mg/d维持,停用羟氯喹.2013年9月2日,皮疹反复并加重,累及颜面部、躯干、四肢,呈泛发红斑、丘疹、脓疱,给予“甲泼尼龙300 mg/d×4 d、120 mg/d×15 d、100 mg/d×3 d、80 mg/d×7 d、60 mg/d×6 d静脉输注”,并以“甲泼尼龙60 rng/d口服”维持,皮疹消退.2个月后出现双膝、双踝关节、双足背部疼痛,无肿胀,伴下蹲起立困难,不伴肌痛,入院查体:颜面部隐约可见片状红色皮疹,躯干及四肢可见皮肤色素沉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骨梗死 抗dsDNA抗体 红色皮疹 并发 近端指间关节 抗SSA抗体 抗SSB抗体
原文传递
蟾酥对大鼠气管体外诱癌与鸡胚皮肤接触培养的抑癌作用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祝银梅 田鸿生 +1 位作者 王典羲 高文琴 《中西医结合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9-30,6,共2页
本研究用 Sprague-Dawley 大鼠气管体外诱与鸡胚皮肤接触培养的方法,通过倒置显微镜、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蟾酥的抑癌作用。结果表明:(1)诱发性大鼠气管癌变细胞,具有向鸡胚皮肤侵袭性生长的生物学行为。同时证明蟾酥对大鼠气管体外诱... 本研究用 Sprague-Dawley 大鼠气管体外诱与鸡胚皮肤接触培养的方法,通过倒置显微镜、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蟾酥的抑癌作用。结果表明:(1)诱发性大鼠气管癌变细胞,具有向鸡胚皮肤侵袭性生长的生物学行为。同时证明蟾酥对大鼠气管体外诱癌过程具有抑制作用。(2)蟾酥具有逆转大鼠气管上皮的异型性鳞状化生,促进气管受损粘膜的修复和保护气管上皮正常分化的作用。(3)在 MCA 作用下可见纤毛细胞增生和化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酥 抑癌 接触培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