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耳内镜下鼓室成形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我科采用耳内镜下对4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上鼓室胆脂瘤及鼓室硬化症的患者进行鼓室探查、上鼓室进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型术,观察鼓膜愈合成功率,并比较手...目的探讨耳内镜下鼓室成形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我科采用耳内镜下对4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上鼓室胆脂瘤及鼓室硬化症的患者进行鼓室探查、上鼓室进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型术,观察鼓膜愈合成功率,并比较手术前及手术后3个月平均气导听阈(PTA)及气骨导差(A-B gap)。结果42例患者术后鼓膜一期完全愈合40例(占95.2%),遗留穿孔2例(占4.8%)者均在门诊耳内镜下处理后完全愈合。术前患者平均气导听阈52.32±14.70 d B HL,术后3个月平均气导听阈30.59±12.16 d B HL,听力提高程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例患者术后出现皮瓣部分缺血坏死,经门诊处理后恢复。未出现严重感音神经性耳聋,无面瘫及眩晕并发症。结论:耳内镜下中耳手术及鼓室成形术具有良好的可行性。部分经过选择的中耳胆脂瘤也适合耳内镜下进行。耳内镜下具有视野广阔清晰,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及听力效果良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未来中耳手术的一个热点及方向,但单手操作等缺点仍需术者熟练克服。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听骨链手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耳内镜手术探查确诊为先天性听骨链畸形15例(17耳),其中单纯镫骨底板固定3耳,伴有其他听骨链畸形的镫骨底板固定5耳,镫骨底板活动伴听骨链畸形8耳,前庭...目的探讨耳内镜下听骨链手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耳内镜手术探查确诊为先天性听骨链畸形15例(17耳),其中单纯镫骨底板固定3耳,伴有其他听骨链畸形的镫骨底板固定5耳,镫骨底板活动伴听骨链畸形8耳,前庭窗或蜗窗发育不良或闭锁1耳,依据其畸形类型分别行耳内镜下鼓室探查术+鼓室成型Ⅱ/Ⅲ型+人工听骨听力重建、鼓室探查术+镫骨底板钻孔/切除+人工镫骨活塞植入/置换术,观察并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术后1年的平均气导阈值(PTA)及平均气-骨导差(A-B Gap)。结果术前患者平均气导阈值(PTA)为53.47±12.34 dB HL,术后3个月平均气导阈值(PTA)为30.73±13.47 dB HL,术后1年平均气导阈值(PTA)为26.93±11.28 dB HL,相较于术前,术后3个月(t=6.926,P=0.000<0.001)、术后1年(t=7.266,P=0.000<0.001)气导阈值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与术后1年的气导阈值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9,P=0.305>0.05);术前患者平均气-骨导差(A-B Gap)为38.47±12.74 dB HL,术后3个月平均气-骨导差(A-B Gap)为16.73±10.74 dB HL,术后1年平均气-骨导差(A-B Gap)为12.43±9.07 dB HL,相较于术前,术后3个月(t=7.494,P=0.000<0.001)、术后1年(t=8.730,P=0.000<0.001)平均气-骨导差均明显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与术后1年的平均气-骨导差缩小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66,P=0.137>0.05)。术后无一例出现严重感音神经性耳聋、眩晕、面瘫等并发症。结论耳内镜下听骨链畸形手术短期内就能有效改善听力,且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短,微创治疗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从长远来看,听力改善效果也较为稳定,故听骨链畸形可通过耳内镜微创手术有效改善听力。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耳内镜下鼓室成形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我科采用耳内镜下对4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上鼓室胆脂瘤及鼓室硬化症的患者进行鼓室探查、上鼓室进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型术,观察鼓膜愈合成功率,并比较手术前及手术后3个月平均气导听阈(PTA)及气骨导差(A-B gap)。结果42例患者术后鼓膜一期完全愈合40例(占95.2%),遗留穿孔2例(占4.8%)者均在门诊耳内镜下处理后完全愈合。术前患者平均气导听阈52.32±14.70 d B HL,术后3个月平均气导听阈30.59±12.16 d B HL,听力提高程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例患者术后出现皮瓣部分缺血坏死,经门诊处理后恢复。未出现严重感音神经性耳聋,无面瘫及眩晕并发症。结论:耳内镜下中耳手术及鼓室成形术具有良好的可行性。部分经过选择的中耳胆脂瘤也适合耳内镜下进行。耳内镜下具有视野广阔清晰,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及听力效果良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未来中耳手术的一个热点及方向,但单手操作等缺点仍需术者熟练克服。
文摘目的探讨耳内镜下听骨链手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耳内镜手术探查确诊为先天性听骨链畸形15例(17耳),其中单纯镫骨底板固定3耳,伴有其他听骨链畸形的镫骨底板固定5耳,镫骨底板活动伴听骨链畸形8耳,前庭窗或蜗窗发育不良或闭锁1耳,依据其畸形类型分别行耳内镜下鼓室探查术+鼓室成型Ⅱ/Ⅲ型+人工听骨听力重建、鼓室探查术+镫骨底板钻孔/切除+人工镫骨活塞植入/置换术,观察并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术后1年的平均气导阈值(PTA)及平均气-骨导差(A-B Gap)。结果术前患者平均气导阈值(PTA)为53.47±12.34 dB HL,术后3个月平均气导阈值(PTA)为30.73±13.47 dB HL,术后1年平均气导阈值(PTA)为26.93±11.28 dB HL,相较于术前,术后3个月(t=6.926,P=0.000<0.001)、术后1年(t=7.266,P=0.000<0.001)气导阈值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与术后1年的气导阈值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9,P=0.305>0.05);术前患者平均气-骨导差(A-B Gap)为38.47±12.74 dB HL,术后3个月平均气-骨导差(A-B Gap)为16.73±10.74 dB HL,术后1年平均气-骨导差(A-B Gap)为12.43±9.07 dB HL,相较于术前,术后3个月(t=7.494,P=0.000<0.001)、术后1年(t=8.730,P=0.000<0.001)平均气-骨导差均明显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与术后1年的平均气-骨导差缩小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66,P=0.137>0.05)。术后无一例出现严重感音神经性耳聋、眩晕、面瘫等并发症。结论耳内镜下听骨链畸形手术短期内就能有效改善听力,且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短,微创治疗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从长远来看,听力改善效果也较为稳定,故听骨链畸形可通过耳内镜微创手术有效改善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