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岩心分析的稠油火驱过程中组分转化路径
1
作者 孙新革 杨凤祥 +3 位作者 李海波 展宏洋 高成国 袁士宝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90,共6页
针对火驱现场原油组分转化不明确的问题,以新疆油田红浅1井区稠油油藏为例,运用红外光谱和GC-MS方法,结合岩心分析结果与稠油反应机理,认为稠油组分反应变化分为烃类分子氧化、稠油组分化学键断裂和芳环自由基缩合生焦变化。将研究成果... 针对火驱现场原油组分转化不明确的问题,以新疆油田红浅1井区稠油油藏为例,运用红外光谱和GC-MS方法,结合岩心分析结果与稠油反应机理,认为稠油组分反应变化分为烃类分子氧化、稠油组分化学键断裂和芳环自由基缩合生焦变化。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稠油组分转化路径的分析,结果表明:低温阶段,稠油组分反应最集中,以缩聚和热裂解反应为主;燃烧阶段,芳环自由基聚合生焦,C-H键断裂加氧形成OH、CHO、CO等官能团;高温氧化阶段,为焦炭和重质组分(胶质、沥青质)的燃烧。研究内容验证了火驱过程中焦炭燃烧使稠油升温降黏、稠油组分转化为焦炭启动燃烧的结论,加深认识火驱过程中燃料形成和转化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驱 稠油 氧化反应 热反应 转化路径 岩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油田红浅区火驱燃烧前缘的确定 被引量:6
2
作者 高成国 木合塔尔 +3 位作者 展宏洋 王勇 杨凤祥 袁士宝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8-192,共5页
火驱燃烧前缘的位置是火驱研究中的关注点,是正确认识火驱波及状态的保证。克拉玛依油田红浅火驱试验区采用测温井法、电磁法和数值模拟法监测燃烧前缘的位置,仍不能完全满足油田现场对于燃烧前缘快速确定的要求。通过对干式火驱室内实... 火驱燃烧前缘的位置是火驱研究中的关注点,是正确认识火驱波及状态的保证。克拉玛依油田红浅火驱试验区采用测温井法、电磁法和数值模拟法监测燃烧前缘的位置,仍不能完全满足油田现场对于燃烧前缘快速确定的要求。通过对干式火驱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研究,建立原油酸值与燃烧前缘推进距离之间的线性关系式,利用此关系式计算燃烧前缘位置;火驱现场相邻2口注气井压力同步变化,反映了燃烧腔相互连通,基于原油酸值和注气井压力变化特征,建立确定燃烧前缘的原油酸值—压力法。2016年底,上倾方向的燃烧前缘到达一线生产井,下倾方向燃烧前缘越过一线生产井,燃烧腔大部分连通。最后通过电磁法和测温井法对燃烧前缘描述结果进行了验证,认为利用原油酸值—压力法计算的燃烧前缘位置结论可靠,能够准确反映油藏燃烧前缘推进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红浅火驱试验区 火烧油层 燃烧前缘 原油酸值 注入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流量电液换向阀的动态特性试验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高成国 林慕义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0-313,共4页
针对大流量电液换向阀主阀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断裂失效问题,在对其结构和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二位三通电液换向阀开闭过程的动态特性数学模型,对电液换向阀的动态特性进行了试验和仿真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运用能量法对冲击载荷进行... 针对大流量电液换向阀主阀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断裂失效问题,在对其结构和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二位三通电液换向阀开闭过程的动态特性数学模型,对电液换向阀的动态特性进行了试验和仿真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运用能量法对冲击载荷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到了主阀各个工作阶段的最大冲击应力,为研究主阀零件在多冲载荷下的变形及失效,提高阀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换向阀 冲击载荷 动态特性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流量电液换向阀强度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高成国 林慕义 任颖颖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2期78-81,共4页
针对大流量电液换向阀主阀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断裂失效问题,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二位三通电液换向阀开闭过程的动态特性数学模型,运用能量法对冲击载荷进行定量分析,应用Ansys软件建立了危险构件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强度... 针对大流量电液换向阀主阀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断裂失效问题,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二位三通电液换向阀开闭过程的动态特性数学模型,运用能量法对冲击载荷进行定量分析,应用Ansys软件建立了危险构件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强度分析,得到了危险构件的应力分布。给出了主阀的断裂失效原因,为优化电液换向阀的设计、提高阀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换向阀 有限元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浅1井区直井火驱燃烧区带特征 被引量:27
5
作者 杨智 廖静 +3 位作者 高成国 冯利娟 杨凤祥 袁士宝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9-93,共5页
火烧油层过程中,各区带流体及储层高温变化特征对矿场生产控制有重要影响。基于火驱区带划分理论,利用现场取心与室内实验结合的方法,对取心井储层进行了火烧区带划分,并对燃烧各区带储层进行压汞、族组分、热解以及岩矿转化分析,形成... 火烧油层过程中,各区带流体及储层高温变化特征对矿场生产控制有重要影响。基于火驱区带划分理论,利用现场取心与室内实验结合的方法,对取心井储层进行了火烧区带划分,并对燃烧各区带储层进行压汞、族组分、热解以及岩矿转化分析,形成了系统的燃烧区带储层变化分析方法,认识了火驱区带内原油和岩矿转化规律,得到了基于热物性和热化学性质变化的燃烧区带划分结果。实验表明:在燃烧界面以下的结焦区并非完全结焦,处于油与焦炭共存状态,焦炭沉积有效减小了该区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稳定了燃烧前缘,阻挡了气窜;燃烧界面以上的已燃区在高温煅烧下高岭石向蒙脱石和伊利石转化,产生大量微裂缝,有利于空气快速导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驱 燃烧阶段 区带特征 岩矿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油藏火驱燃烧关键参数的计算及应用——以克拉玛依油田H1井区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席长丰 赵芳 +2 位作者 关文龙 高成国 黄继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1-574,共4页
以克拉玛依油田H1井区火驱试验为例,从物质和能量守恒出发,推导了高温燃烧条件下地下燃烧参数的平衡关系式,分析了火驱过程中原油、岩石骨架、次生水体等的热量分配,对H1井区地下燃烧温度、空气消耗量、空气油比等参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 以克拉玛依油田H1井区火驱试验为例,从物质和能量守恒出发,推导了高温燃烧条件下地下燃烧参数的平衡关系式,分析了火驱过程中原油、岩石骨架、次生水体等的热量分配,对H1井区地下燃烧温度、空气消耗量、空气油比等参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油层空气消耗量为350~400 m^3/m^3,地下燃烧温度约为550℃,对实验室数据进行了重新标定。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火驱开发效果,对湿烧注入方案进行计算,当空气消耗量为350 m3/m3时,湿烧水空气比为0.000779 m^3/m^3,日注冷水量为49.9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玛依油田 火烧油层 能量守恒 空气消耗量 燃烧温度 空气油比 湿式燃烧 计算方法 现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浅1井区注蒸汽后火烧油层生产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木合塔尔 高成国 +3 位作者 袁士宝 任宗孝 展宏洋 王若凡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3-79,共7页
新疆红浅1井区先导试验区经过长期注蒸汽开发滞留的地下水体及其对后续火驱开发的适应性、生产特征影响尚不明确。运用统计学方法结合现场生产监测手段,对试验区储层和注蒸汽开发历史进行分析,通过建立火驱效果预测公式评价试验区适应... 新疆红浅1井区先导试验区经过长期注蒸汽开发滞留的地下水体及其对后续火驱开发的适应性、生产特征影响尚不明确。运用统计学方法结合现场生产监测手段,对试验区储层和注蒸汽开发历史进行分析,通过建立火驱效果预测公式评价试验区适应性、分析火驱生产特征。研究认为:空气油比预测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高度吻合,试验区具备较好的火驱开发基础条件;火驱生产过程中原油改质作用明显,酸值监测结果与燃烧前缘的推进呈现密切关系,产出水的矿化度变化来源于高温下的岩石水热反应,但与燃烧前缘位置关联不大;注蒸汽后火驱生产井初期含水较高,产油高峰后还会出现高含水期,3类典型生产井主要生产特征和开发影响因素不同。研究结果对同类油藏转火驱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蒸汽 空气油比预测公式 原油改质 燃烧前缘 火驱生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驱阶段特征对比与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蒋海岩 李晓倩 +2 位作者 高成国 任宗孝 袁士宝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年第5期114-119,共6页
燃烧阶段的划分对火驱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指导现场的生产设计与调控。而以往燃烧阶段划分方法的阶段特征较为片面,没有考虑到多方面因素,其参数指标的适用性不强。为了得到更全面的火驱燃烧阶段划分及驱油特征,通过一维燃烧管实验、数... 燃烧阶段的划分对火驱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指导现场的生产设计与调控。而以往燃烧阶段划分方法的阶段特征较为片面,没有考虑到多方面因素,其参数指标的适用性不强。为了得到更全面的火驱燃烧阶段划分及驱油特征,通过一维燃烧管实验、数值模拟与火驱现场实例的对比分析,研究了不同火驱的阶段特点,并将不同火驱过程中的生产动态、燃烧前缘推进特征进行对比论证,从中选取了生产井的产量增加倍数、含水率、空气油比、氧气含量、燃烧前缘推进速度等10个参数进行阶段性分析,得到阶段性特征,并将其作为阶段划分对比的指标,将富氧燃烧火驱、常规火驱分为4个阶段,蒸汽吞吐后火驱分为5个阶段,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燃烧阶段划分的参考标准,为现场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管实验 火驱 阶段划分 燃烧前缘 生产动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原油物性参数归一化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河青 杨智 +1 位作者 高成国 向娟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6期114-115,8,共2页
当压力低于泡点压力时原油的体积因数随压力的增大而减小,高于泡点压力时随压力的增大而降低;原油黏度、密度等参数与体积因数随压力的变化规律类似,都具有"两段式"特征。以体积因数随压力的变化规律为例,提出了一种针对原油... 当压力低于泡点压力时原油的体积因数随压力的增大而减小,高于泡点压力时随压力的增大而降低;原油黏度、密度等参数与体积因数随压力的变化规律类似,都具有"两段式"特征。以体积因数随压力的变化规律为例,提出了一种针对原油体积因数等参数"两段式"变化规律的归一化方法,根据该方法可以对原油体积因数等参数做归一化,从而取代选取典型样品数据来描述油藏原油物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体积因数 归一化 泡点压力 分段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各向异性岩石物理的缝隙流体因子AVAZ反演 被引量:47
10
作者 陈怀震 印兴耀 +2 位作者 高成国 张广智 陈娇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68-978,共11页
裂缝型储层表现出较强的各向异性特征.缝隙中充填不同流体时,裂缝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也不相同.本文从各向异性岩石物理模型出发,引入可有效识别缝隙流体的指示因子,并研究缝隙充填流体类型、饱和度以及缝隙纵横比与流体因子的相互关系,... 裂缝型储层表现出较强的各向异性特征.缝隙中充填不同流体时,裂缝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也不相同.本文从各向异性岩石物理模型出发,引入可有效识别缝隙流体的指示因子,并研究缝隙充填流体类型、饱和度以及缝隙纵横比与流体因子的相互关系,进而分析不同流体充填时介质的地震响应特征,并基于AVAZ反演方法估测缝隙流体指示因子.首先对缝隙流体因子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讨论当缝隙充填不同流体时,缝隙流体因子值的变化特征,同时研究了不同流体类型充填时裂缝储层反射系数随方位角和入射角的变化特征.某工区测井数据和复杂裂缝模型应用表明,基于各向异性岩石物理的缝隙流体因子AVAZ反演方法合理、可靠,且具有良好的抗噪性,即当对合成地震记录添加信噪比不小于1/2的随机噪声时,利用AVAZ反演方法估测所得流体因子值与真实值仍然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流体因子 岩石物理 方位角道集 各向异性 叠前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烧辅助重力泄油矿场调控技术 被引量:16
11
作者 关文龙 席长丰 +4 位作者 陈龙 木合塔尔 高成国 唐君实 李秋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53-760,共8页
基于火烧辅助重力泄油(CAGD)技术的机理、技术优势和缺陷,研究CAGD矿场调控的目标、策略和方法。CAGD技术充分利用重力作用,让燃烧前缘高温可动油就近流入水平生产井中,使火烧油层开发超稠油油藏成为可能,但在矿场应用过程中易于发生燃... 基于火烧辅助重力泄油(CAGD)技术的机理、技术优势和缺陷,研究CAGD矿场调控的目标、策略和方法。CAGD技术充分利用重力作用,让燃烧前缘高温可动油就近流入水平生产井中,使火烧油层开发超稠油油藏成为可能,但在矿场应用过程中易于发生燃烧带前缘单向锥进和火窜。通过室内三维物理模拟实验,并借鉴以往矿场试验的经验,指出平缓上倾的燃烧界面有利于实现连续稳定重力泄油,矿场实践中应以该形状为调控目标;经油藏工程及物质平衡计算,给出了CAGD矿场实践过程中能实现的最大产量和对应的注气速度,对于新疆风城超稠油油藏,CAGD最大目标产量为12.9 m^3/d,对应的注气速度为14 048 m^3/d。为实现上述调控目标,CAGD生产过程中应保证起火位置在油层中上部,点火初期保持低速注气并缓慢提速,同时控制烟道气产出速度为注气速度90%左右。研究成果应用于新疆风城CAGD先导试验中,取得了较好的开采效果,截至2016年底FH005井组已实现稳定重力泄油400 d,燃烧腔体发育形状、水平井单井产量、空气油比以及原油改质等指标均符合方案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油藏 火烧油层 火烧辅助重力泄油 物理模拟 矿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纶针织物练染同浴工艺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成国 《印染》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2-24,共3页
采用新型的能在酸性和高温条件下起去油作用的高温同浴精练剂SX-307,对涤纶针织物进行同浴一步法去油前处理和分散染料染色。与传统的两步两浴法相比,在达到相同匀染性的前提下,不仅提高了染色重现性,同时节约了大量的水、能源和时间,... 采用新型的能在酸性和高温条件下起去油作用的高温同浴精练剂SX-307,对涤纶针织物进行同浴一步法去油前处理和分散染料染色。与传统的两步两浴法相比,在达到相同匀染性的前提下,不仅提高了染色重现性,同时节约了大量的水、能源和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生产实践证明,SX-307用量为3 g/L效果最佳,染品色光变化小,牢度与传统工艺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染料 染色 练漂 一步法 针织物 涤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部分测量规范中存在的问题
13
作者 刘艳 高成国 武广臣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44-45,共2页
由于时间滞后或缺乏统筹安排,我国现行的测量规范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文中列举了《工程测量规范》和《房产测量规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改进后的内容表达明确、简洁,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关键词 工程测量规范 房产测量规范 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高成国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4年第10期57-57,共1页
小学数学教学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都属于重点教学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有很大作用。导学式教学法是近年来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本文通过该方法的实践也... 小学数学教学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都属于重点教学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有很大作用。导学式教学法是近年来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本文通过该方法的实践也证明了其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可行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学式教学法 小学生 数学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直驱辊设计与分析
15
作者 高成国 冯桂宏 《电工技术》 2021年第15期182-185,共4页
传统的带式输送机传动链较长,传动效率低,而永磁直驱辊采用外转子形式的永磁同步电机,直接驱动负载,高效环保。分析了带式输送机的起动过程,给出了输送机的起动过程曲线,结合合理起动过程的加速度曲线,设计了一台永磁直驱辊。最后基于MA... 传统的带式输送机传动链较长,传动效率低,而永磁直驱辊采用外转子形式的永磁同步电机,直接驱动负载,高效环保。分析了带式输送机的起动过程,给出了输送机的起动过程曲线,结合合理起动过程的加速度曲线,设计了一台永磁直驱辊。最后基于MATLAB软件,给出了电机带载起动时的起动仿真曲线,通过不同极槽配合的对比,选取了合适的极槽配合,削弱转矩脉动对起动过程张力和加速度变化的影响,并进行了样机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直驱辊 极槽配合 转矩脉动削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白芸豆间套作高产栽培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成国 《农业与技术》 2013年第6期83-83,共1页
玉米—白芸豆间套作通透栽培高产高效规范技术是黑龙江省农民在高效种植实践中的有益探索,但是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产量效益优化试验研究基础,因而生产操作上种植方式、产量效益各异。本文以2012年望奎县的玉米—白芸豆间套作高效栽培有... 玉米—白芸豆间套作通透栽培高产高效规范技术是黑龙江省农民在高效种植实践中的有益探索,但是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产量效益优化试验研究基础,因而生产操作上种植方式、产量效益各异。本文以2012年望奎县的玉米—白芸豆间套作高效栽培有关实验为典型案例,力图充实高效栽培技术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高产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MOS功率器件的结构设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范月珍 苏德海 +1 位作者 薜煌 高成国 《微处理机》 1991年第1期1-9,共9页
本文以理论分析为依据,对垂直导电型功率器件,即 VDMOS 晶体管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特别对高压器件的元胞形状、尺寸、导通电阻、终端保护结构、工艺参数等进行了合理设计,并在工艺上验证了400~V-2~A 及600~V-5~A 两种器件的设计。对工... 本文以理论分析为依据,对垂直导电型功率器件,即 VDMOS 晶体管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特别对高压器件的元胞形状、尺寸、导通电阻、终端保护结构、工艺参数等进行了合理设计,并在工艺上验证了400~V-2~A 及600~V-5~A 两种器件的设计。对工艺流程中出现的问题亦进行了相应的分析解决,获得合格的样品及一套完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DMOS 功率晶体管 结构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薄型网眼织物的开发
18
作者 高成国 徐建平 徐恒全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4-25,共2页
1988年我厂受航天工业部某研究所之托,试制超薄型工业用布,用于空间技术。这种织物首先要求坯布克重轻(<10g/m^2),是目前经编产品中克重最轻的织物,而国内过去生产的同类织物克重一般在20g/m^2左右,此外还要求织物挺括,密度均匀,无... 1988年我厂受航天工业部某研究所之托,试制超薄型工业用布,用于空间技术。这种织物首先要求坯布克重轻(<10g/m^2),是目前经编产品中克重最轻的织物,而国内过去生产的同类织物克重一般在20g/m^2左右,此外还要求织物挺括,密度均匀,无折、无回缩。我们通过多次试验(包括原料选择,各种织物组织小样试验,后整理工艺的摸索),最后达到了要求。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眼织物 超薄型 开发 经编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用氨纶布生产体会
19
作者 高成国 徐建平 《国际纺织品动态》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氨纶布 针织品 抒革机工作带 工业用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用氨纶布生产工艺
20
作者 高成国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1-12,共2页
产业用布是纺织品三大领域中的后起之秀。国际上产业用布的科研和生产发展很快,已成为一门新兴的产业。国内随着四化进程的推进,对产业用布的需求不论是从品种上,还是在数量上,正在日益增长。加强对产业用布生产工艺的研究,扩大生产。
关键词 产业用纺织品 氨纶布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