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肝癌的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量:13
1
作者 高恒军 陈敏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49-252,共4页
原发性肝癌在我国是死亡率居第二位的恶性肿瘤,其治疗主要是以外科切除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近年来发展迅速,在肝癌综合治疗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在肝癌的临床治... 原发性肝癌在我国是死亡率居第二位的恶性肿瘤,其治疗主要是以外科切除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近年来发展迅速,在肝癌综合治疗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在肝癌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RFA治疗肝癌的原理是通过射频产生热能,使局部达到高温而杀死肿瘤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电凝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在肝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2
作者 高恒军 陈敏山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7年第5期390-392,共3页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肝癌手术切除为代表的外科治疗仍是目前肝癌治疗的首选。但由于我国肝癌90%以上有HBV感染背景,多数合并肝硬化㈦,患者就诊时晚期癌多、肝功能差,仅有2...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肝癌手术切除为代表的外科治疗仍是目前肝癌治疗的首选。但由于我国肝癌90%以上有HBV感染背景,多数合并肝硬化㈦,患者就诊时晚期癌多、肝功能差,仅有20%~37%能获得手术根治性切除.并且术后复发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治疗 外科治疗 射频消融 carcinoma 原发性肝细胞癌 手术切除 HBV感染 术后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孙俪洋 高恒军 +1 位作者 牛哲禹 卢俊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9年第3期203-206,共4页
原发性肝癌(PLC)主要病理类型为肝细胞性肝癌(HCC)。肝癌的生物免疫治疗因表现出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应用前景,随着对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免疫检查点在肿瘤免疫逃逸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够阻止肿瘤的免... 原发性肝癌(PLC)主要病理类型为肝细胞性肝癌(HCC)。肝癌的生物免疫治疗因表现出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应用前景,随着对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免疫检查点在肿瘤免疫逃逸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够阻止肿瘤的免疫逃逸,使T细胞能够持续对肿瘤细胞进行免疫监视和杀伤,起到抗肿瘤的作用。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PD-1)及其配体(PD-L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等。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肝癌相关研究进展做一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孙俪洋 高恒军 卢俊 《腹部外科》 2019年第6期408-412,共5页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山东省立医院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8例FNH病例的临床资料,结合临床病理结果及随访分析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78例FNH病人中...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山东省立医院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8例FNH病例的临床资料,结合临床病理结果及随访分析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78例FNH病人中,64例病人初诊时即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临床诊断;14例病人通过典型影像学表现临床诊断,后临床密切随访,其中3例病人病灶增大,行进一步手术切除治疗,其余病人未见明显变化甚至病灶缩小。在总共67例手术治疗病人中,45例病人行腹腔镜手术切除,22例病人行开腹手术切除,总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8%,腹腔镜手术相对于开放手术,其可以显著降低手术并发症和减少住院时间(P<0.05)。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1年,未见病灶复发。结论FNH是临床常见肝脏良性肿瘤,典型FNH经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确诊,手术切除是临床治疗FNH有效治疗方法。对于病灶较小、临床无明显症状、临床诊断明确的FNH,观察随访则不失为一种合理的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良性肿瘤 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综合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郝以杰 高恒军 +1 位作者 牛哲禹 卢俊 《腹部外科》 2020年第6期468-473,共6页
胰腺癌恶性程度极高,病人预后极不理想。根治性手术切除是胰腺癌病人获得治愈机会和长期生存的唯一有效方法。然而多数胰腺癌病人因病期较晚而失去手术机会。近年来,针对各期胰腺癌综合治疗策略的发展得到广泛关注,极大地促进了各种治... 胰腺癌恶性程度极高,病人预后极不理想。根治性手术切除是胰腺癌病人获得治愈机会和长期生存的唯一有效方法。然而多数胰腺癌病人因病期较晚而失去手术机会。近年来,针对各期胰腺癌综合治疗策略的发展得到广泛关注,极大地促进了各种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并明显改善了胰腺癌病人的整体预后。此文就目前胰腺癌各种治疗手段的发展现状及综合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多学科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腺鳞癌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6
作者 杨震 高恒军 +1 位作者 杨发基 卢俊 《腹部外科》 2020年第5期408-409,共2页
山东省立医院收治1例胰腺腺鳞癌(adenosquamous carcinoma of the pancreas,PASC)病人,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PASC。结合该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相关文献复习。由于PASC与胰腺腺癌特征相似,鉴别较为困难,病理活检是金标准,及早... 山东省立医院收治1例胰腺腺鳞癌(adenosquamous carcinoma of the pancreas,PASC)病人,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PASC。结合该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相关文献复习。由于PASC与胰腺腺癌特征相似,鉴别较为困难,病理活检是金标准,及早手术可使病人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腺鳞癌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术5例经验总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树超 夏兆志 +7 位作者 高鑫 孙宏瑞 马超群 杨发基 高恒军 卢俊 周旭 朱化强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339-343,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手术操作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4月施行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术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结果:5例患者中男2例,女3例,平均(39.40±16.04)岁。5例患者均...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手术操作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4月施行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术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结果:5例患者中男2例,女3例,平均(39.40±16.04)岁。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术,手术时间平均(283.60±23.8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22.00±73.28)mL。术中行腹腔淋巴结病理检查均未见肿瘤,术后平均住院(10.00±1.58)d。术后4例患者发生生化漏;1例因引流液较浑浊,经腹水淀粉酶测量诊断为胰瘘;未发生腹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并发症均通过保守治疗治愈。术后病理示2例为浆液性囊腺瘤,2例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功能重建方式均为胰肠Roux-en-Y吻合。结论:对于胰腺颈、体部的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腺中段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胰肠吻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织芯片技术分析间皮素在人胆囊癌组织中的细胞定位及意义
8
作者 倪庆强 高恒军 +6 位作者 杨发基 刘方峰 朱化强 李洪光 周旭 常宏 卢俊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32期72-74,共3页
目的用组织芯片技术检测间皮素在胆囊癌和癌旁正常胆囊组织中的细胞定位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例份胆囊癌及其癌旁正常胆囊组织各1位点、单独60例份胆囊癌组织各1位点,制备成共100位点的胆囊癌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间皮... 目的用组织芯片技术检测间皮素在胆囊癌和癌旁正常胆囊组织中的细胞定位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例份胆囊癌及其癌旁正常胆囊组织各1位点、单独60例份胆囊癌组织各1位点,制备成共100位点的胆囊癌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间皮素在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胆囊癌组织中细胞膜间皮素表达高于癌旁正常胆囊组织(P<0.05),而在细胞质、细胞核中间皮素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间皮素在胆囊癌组织细胞膜中高表达,而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无差异性表达;间皮素在胆囊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胆囊癌潜在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间皮素 细胞定位 组织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联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肝癌疗效分析 被引量:27
9
作者 高恒军 梁惠宏 +6 位作者 陈敏山 彭振维 张耀军 黎鹏 庞雄昊 张亚奇 李锦清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6期2529-2532,共4页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RFA)联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胆外科2000年9月至2007年8月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114例,并行射频消融联合导管肝动脉栓塞化...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RFA)联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胆外科2000年9月至2007年8月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114例,并行射频消融联合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对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全部病例1、2、3、4、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4%、82.6%、73.2%、63.5%、49.1%、1、2、3、4、5年肿瘤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7.1%、64.6%、54.6%、46.8%、36.4%。其中,病灶最大直径≤5cm和5.1~7cm的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95.5%、84.6%、73.1%、61.5%、50.6%及80.2%、64.9%、56.3%、45.3%、39.5%(P=0.041),单个病灶和多个(不多于3个病灶)病灶的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95.8%、89.1%、78.1%、67.1%、56.7%及80.0%、60.6%、46.6%、33.4%、21.5%(P=0.001)。结论RFA联合TACE是一种治疗肝癌的有效方法,直径≤5cm、单个病灶的肝癌效果明显好于直径5.1~7cm、多个病灶的肝癌。白蛋白水平、甲胎蛋白水平、肿瘤病灶边界是否清楚及病灶数目是影响联合治疗疗效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射频消融术 放射学 介入性 疗效
原文传递
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选择与其联合治疗方式 被引量:15
10
作者 高恒军 陈敏山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45-247,共3页
肝癌的治疗模式已由过去的单一外科转变为以外科切除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而在多种治疗方法中,以射频消融(m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为代表的局部消融治疗进展迅速,已发展成为继手术切除、经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ranscathe... 肝癌的治疗模式已由过去的单一外科转变为以外科切除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而在多种治疗方法中,以射频消融(m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为代表的局部消融治疗进展迅速,已发展成为继手术切除、经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之后又一常用的肝癌治疗方法,在肝癌综合治疗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除了RFA外,常用的局部消融治疗方法还有经皮穿刺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术(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治疗学 射频消融
原文传递
肝癌术后复发非手术治疗方法选择及其评价 被引量:5
11
作者 高恒军 陈敏山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21-824,共4页
手术切除是肝细胞性肝癌主要的根治性治疗手段,术后复发是影响病人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术后复发的非手术治疗目前选择较多,局部消融对于病灶较小的复发病灶疗效较好;而多发病灶、肿瘤直径较大且肝功能不能耐受手术的复发性肝癌,肝动脉... 手术切除是肝细胞性肝癌主要的根治性治疗手段,术后复发是影响病人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术后复发的非手术治疗目前选择较多,局部消融对于病灶较小的复发病灶疗效较好;而多发病灶、肿瘤直径较大且肝功能不能耐受手术的复发性肝癌,肝动脉血管介入治疗对其有很好疗效。放射治疗及分子靶向药物等治疗目前仍在研究证实其效果,多种治疗手段的联合以及针对不同复发肿瘤的特点选择不同治疗方式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术后复发 非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肝癌术后复发的非手术治疗方法选择及评价
12
作者 高恒军 陈敏山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3-5,共3页
手术切除是肝细胞癌主要的根治手段,术后复发是影响病人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术后复发的非手术治疗目前选择较多,局部消融对于病灶较小的复发病灶疗效较好;而多发病灶、肿瘤直径较大且肝功能不能耐受手术的复发性肝癌,肝动脉血管介入治... 手术切除是肝细胞癌主要的根治手段,术后复发是影响病人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术后复发的非手术治疗目前选择较多,局部消融对于病灶较小的复发病灶疗效较好;而多发病灶、肿瘤直径较大且肝功能不能耐受手术的复发性肝癌,肝动脉血管介入治疗对其有很好疗效。放射治疗及分子靶向药物等治疗目前仍在研究证实其效果,多种治疗手段的联合以及针对不同复发肿瘤的特点选择不同治疗方式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复发 非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原位射频消融与手术治疗小肝癌对比研究 被引量:34
13
作者 彭振维 徐立 +5 位作者 陈敏山 高恒军 梁惠宏 张耀军 林小军 李锦清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33-636,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原位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肝脏肿瘤的疗效。方法1999年11月至2004年6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共收治434例肝功能ChildA级的小肝癌(单个肿瘤、直径≤5.0cm)病人。其中手术切除183例,射频消融治疗251例。结果手术切除... 目的比较经皮原位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肝脏肿瘤的疗效。方法1999年11月至2004年6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共收治434例肝功能ChildA级的小肝癌(单个肿瘤、直径≤5.0cm)病人。其中手术切除183例,射频消融治疗251例。结果手术切除组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1.18%、70.18%、55.51%,射频消融组存活率分别为91.92%、74.41%、58.22%,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53);分层分析显示,对于直径≤3.0cm肿瘤,手术切除组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5.87%、73.69%、62.45%,射频消融组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5.46%、80.15%、72.79%,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41);对于直径3.1~5.0cm肿瘤,手术切除组1、3、5年存活率分别为88.07%、67.63%、51.18%,射频消融组1、3、5年存活率分别为80.16%、60.63%、32.34%,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6);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和总胆红素(serumbill—rubin)是影响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肝功能较好的单个肿瘤的小肝癌病人,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效果相近,可达到根治性效果,可代替部分开腹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切除术 经皮射频消融
原文传递
以射频消融为主的微创方式治疗肝癌术后复发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立 黎鹏 +6 位作者 陈敏山 庞雄昊 高恒军 彭振维 梁惠宏 张耀军 李锦清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1617-1620,共4页
目的评价以射频消融为主的微创方式治疗肝细胞癌切除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至2008年2月间接受以经皮射频消融为主的微创方式治疗的84例肝癌切除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未见治疗相关性死亡,严重并发症... 目的评价以射频消融为主的微创方式治疗肝细胞癌切除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至2008年2月间接受以经皮射频消融为主的微创方式治疗的84例肝癌切除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未见治疗相关性死亡,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4%(2/84),完全消融率为94.0%(79/84),治疗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4.9%、54.9%、48.2%。肿瘤最大径43cm和〉3cm的患者治疗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2%、67.7%、67.7%和59.1%、24.2%、12.1%(P=0.003),术后复发间隔时间≤1年和〉1年的患者治疗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1%、36.2%、24.2%和76.8%、70.6%、65.1%(P=0.040)。结合和未结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的患者术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6.5%、57.3%、57.3%和66.7%、33.3%、22.2%(P=0.017);结合和未结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的患者治疗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6%、66.0%、57.5%和55.6%、24.7%、24.7%(P=0.001)。结论射频消融是治疗肝癌切除术后复发安全、有效的手段,肿瘤大小和复发间隔是其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或肝动脉栓塞化疗有助于提高射频消融对复发性肝癌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导管消融术 复发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合理选择与临床评价 被引量:17
15
作者 陈敏山 高恒军 李锦清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13-615,共3页
关键词 肝癌 射频消融
原文传递
超声与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早期肝细胞癌效果比较 被引量:10
16
作者 司贮元 朱化强 +6 位作者 高恒军 宋勰 牛哲禹 倪庆强 杨发基 卢俊 周旭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17-421,共5页
目的比较超声和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早期肝细胞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15年2月1日至2017年1月31日133例早期肝细胞癌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的围手术期资料,按照引导方式分为超声引导组和CT引导组,收集其临床及预后... 目的比较超声和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早期肝细胞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15年2月1日至2017年1月31日133例早期肝细胞癌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的围手术期资料,按照引导方式分为超声引导组和CT引导组,收集其临床及预后资料。结果超声引导组消融时间明显短于CT引导组[(29.0±12.0)min比(55.0±19.0)min,(P<0.05)],单个肿瘤的消融次数少于CT引导组[(1.1±0.3)次比(2.0±0.6)次,P<0.05]。两组完全消融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T引导组局部肿瘤复发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均优于超声引导组(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CT引导下射频消融是局部肿瘤复发(HR=0.266,95%CI:0.073~0.967,P<0.05)和无进展生存(HR=0.415,95%CI:0.213~0.806,P<0.05)的独立保护因素,而甲胎蛋白>20 ng/ml(HR=4.821,95%CI:1.714~13.560,P<0.05)为患者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早期肝细胞癌,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的局部治疗效果优于超声引导,其原因可能与CT引导下布针次数较多、消融时间较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射频消融 超声引导 CT引导 疗效
原文传递
组氨酸磷酸酶LHPP对胰腺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司贮元 周旭 +5 位作者 朱化强 高恒军 牛哲禹 宋勰 郝以杰 卢俊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72-1474,共3页
目的观察组氨酸磷酸酶LHPP的表达对胰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99例胰腺癌术后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病理切片,应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LHPP表达水平,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统计LHPP的表达水平与胰腺癌术后... 目的观察组氨酸磷酸酶LHPP的表达对胰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99例胰腺癌术后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病理切片,应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LHPP表达水平,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统计LHPP的表达水平与胰腺癌术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应用x2检验比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LHPP表达强度是否有差异,分析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与LHPP表达高低的相关性.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法行生存时间分析.使用Graphpad prism 6.0软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LHPP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x2=19.841,P<0.05),其表达与病理分级(x2=6.386,P<0.05)、美国癌症分期委员会(AJCC)分期(x2=4.608,P<0.05)和短期死亡(x2=6.832,P<0.01)相关.LHPP表达水平与胰腺癌患者预后相关(x2=11.342,P<0.05),表达越高生存期越长.LHPP表达(P<0.05)、病理分级(P<0.01)和N分期(P<0.01)为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LHPP表达是胰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表达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组氨酸磷酸酶LHPP 肿瘤抑制因子
原文传递
嗜酸性肝脓肿1例报告 被引量:1
18
作者 郝以杰 高恒军 +2 位作者 牛哲禹 朱化强 卢俊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26-1227,共2页
嗜酸性肝脓肿(eosinophilic liver abscesses,ELAs)是一种少见的、以肝脏局灶性嗜酸性坏死为特点的肝脓肿。一般无典型临床症状,易发生误诊或漏诊。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肝胆外科收治1例ELAs。现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病人女性,53岁,因&qu... 嗜酸性肝脓肿(eosinophilic liver abscesses,ELAs)是一种少见的、以肝脏局灶性嗜酸性坏死为特点的肝脓肿。一般无典型临床症状,易发生误诊或漏诊。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肝胆外科收治1例ELAs。现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病人女性,53岁,因"上腹部胀痛不适2个月"于2019-06-05入院。查体:右上腹轻压痛,无其他阳性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嗜酸性肝脓肿
原文传递
破钱吟
19
作者 高恒军 《金融博览》 2008年第11X期77-77,共1页
关键词 爱恨情仇 银行工作 金属线 上洞 思想观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