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研究镧在水稻幼苗组织中分布的冰冻置换法 被引量:6
1
作者 高小彦 郭一松 吴敦肃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1998年第4期270-273,共4页
关键词 水稻 幼苗组织 分布 冰冻转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原胚对外源大分子与不透膜物质的摄入 被引量:7
2
作者 张伟成 严文梅 +1 位作者 单双健 高小彦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2年第5期325-328,共4页
为检验小麦原胚基端特定位点上的外连丝型胞间连丝和开放孔道在摄取外源物质上的作用,以不透膜的阳离子铁蛋白(cationized ferritin)和萤黄(lucifer yellow CH )为示踪物,对其吸入与传布动态进行了荧光与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这两... 为检验小麦原胚基端特定位点上的外连丝型胞间连丝和开放孔道在摄取外源物质上的作用,以不透膜的阳离子铁蛋白(cationized ferritin)和萤黄(lucifer yellow CH )为示踪物,对其吸入与传布动态进行了荧光与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这两种物质确可以以非跨膜运输的方式沿着原胚基端的特定通道进入原胚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原胚 吸收 阳离子铁蛋白 萤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包埋剂制片术揭示小麦珠被组织中微丝的跨胞分布 被引量:5
3
作者 张伟成 李瑞秋 +1 位作者 严文梅 高小彦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437-445,共9页
以DGD(diethylene glycol distearate)包埋、去包埋剂制片法,结合常规电镜制备术,观察研究了小麦珠被组织中胞间连丝的结构与分布特征及其与微丝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同层珠被细胞间壁上胞间连丝的分布密度比上下层珠被间的要显著地高... 以DGD(diethylene glycol distearate)包埋、去包埋剂制片法,结合常规电镜制备术,观察研究了小麦珠被组织中胞间连丝的结构与分布特征及其与微丝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同层珠被细胞间壁上胞间连丝的分布密度比上下层珠被间的要显著地高得多;珠被中胞间连丝保持固有的正常结构,孔径30—40 nm,变动幅度不大,观察不到如作者以前在小麦珠心和胚乳中所见的那种胞间连丝经结构修饰而扩大、转变为开放态的景象。对去包埋剂制片的观察进一步揭示,从胞质骨架网络表层有纤细微丝以分散状向外伸展突入分界壁,时而可见各个微丝横贯分界壁而连接相邻骨架网络的图象。联系珠被中正常胞间连丝结构的稳定性与各个微丝以分散状跨越分界壁,讨论了微丝参与胞间连丝结构的可能性与可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丝 胞间连丝 去包埋剂制片 珠被组织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胚胎分化时营养吸收一种可能方式的细胞学论据 被引量:5
4
作者 张伟成 严文梅 高小彦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4期373-378,共6页
以光学与电子显微镜术结合荧光标记物示踪,对小麦(TriticumaestivumL.)胚胎分化时胚根鞘的形态结构特征的变化与营养吸收相联系进行了实验观察。发现在分化前期胚根鞘顶端的球状突起处和颈区朝向颖果背面一侧的特... 以光学与电子显微镜术结合荧光标记物示踪,对小麦(TriticumaestivumL.)胚胎分化时胚根鞘的形态结构特征的变化与营养吸收相联系进行了实验观察。发现在分化前期胚根鞘顶端的球状突起处和颈区朝向颖果背面一侧的特定位点上出现了结构的变更;外沿局部细胞的衰退瓦解导致这些区段内侧存活细胞分界壁上出现大量残存的胞间连丝。不透膜的荧光物质、分子量达43kD的FITCdextran可进入球状突起和颈区多处细胞,表明残存胞间连丝仍具有共质传输功能,是分化幼胚摄取外围介质中营养物质的一种方式。分化进程中颈区的短时期局部缺损与随后的修复以及衰退区周围多层细胞胞间通透性的显著增大,既有利于外源物质的适时与大量掺入和在细胞间的快速运转,并仍保持了胚根鞘的结构完整,与分化前期胚胎对养分的大量需求正相适应,显示出胚根鞘的颈区比之球状突起处在营养吸收上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间连丝 胚根鞘 营养吸收 胚胎分化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胚乳细胞化初期胞壁形成特征的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张伟成 严文梅 高小彦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0年第1期76-78,共3页
已有的资料表明,小麦胚乳的细胞化是通过胚囊壁的内突生长与延伸来进行的;并存在于多种被子植物中。然而有关细胞化时成壁物质的来源以及高尔基体或内质网的分泌活动是否参与的问题,意见尚不一致。
关键词 小麦 胚乳 细胞化 胞壁形成 珠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原胚基端组织的结构变化与营养物质的摄取 被引量:4
6
作者 张伟成 严文梅 +1 位作者 单双健 高小彦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0年第9期663-669,共7页
小麦(Triticum aestivum)原胚发育过程中基端一侧边缘持续地出现少数细胞呈现衰退与结构解体的现象。电镜观察揭示,解体原生质与外围胚乳解体产物相混和;相邻的原胚存活细胞通过界面壁上存留的胞间连丝或开放孔道与外围介质间建立起直... 小麦(Triticum aestivum)原胚发育过程中基端一侧边缘持续地出现少数细胞呈现衰退与结构解体的现象。电镜观察揭示,解体原生质与外围胚乳解体产物相混和;相邻的原胚存活细胞通过界面壁上存留的胞间连丝或开放孔道与外围介质间建立起直接的沟通,从而各种物质可通经类似“外连丝”的共质体通道或质膜上的内吞过程进入原胚内部。外围原生质解体产物中大分子物质因之而掺入,如解体核物质、线粒体、胞质颗粒等的迁移以及富含丝状物囊泡的内吞等,是原胚获得营养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原胚内部密集分布的胞间连丝中有一部分转变为开放态,大分子结构物经此而穿越,有利于加速细胞内含物在原胚内部的再分配。原胚基端经历的这种结构变动,可以认为是与摄取营养相适应的一种特定的分化,因之而加强了物质的内外交流,显然有效地保证了原胚细胞增殖、生长、分化时的营养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原胚 结构变化 营养摄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孔器特征的植物叶片微观形态的鉴别 被引量:2
7
作者 夏攀 龚幼兰 +2 位作者 高小彦 丁敏菊 周怀谷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13年第6期371-374,391,共5页
利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植物叶片气孔器的微观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并以广玉兰为例进行气孔器特征数值的稳定性分析,然后对不同植物叶片气孔器的纵径、横径、纵径/横径比值、孔径等各项数值的离散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叶片... 利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植物叶片气孔器的微观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并以广玉兰为例进行气孔器特征数值的稳定性分析,然后对不同植物叶片气孔器的纵径、横径、纵径/横径比值、孔径等各项数值的离散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叶片气孔器的分布、密度、形态等特征稳定,气孔器纵径、横径、纵径/横径比值、孔径等各项数值离散程度低,数据稳定,且不同种类植物叶片的气孔器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基于气孔器特征的植物叶片样品的微观形态分析可适用于法庭科学领域相关物证的检验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 植物叶片 气孔器 微观形态 法庭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胚乳细胞内、细胞间胞质骨架分布格局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伟成 李瑞秋 +1 位作者 严文梅 高小彦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8年第4期298-302,共5页
以小麦(TriticumaestivumL.)幼嫩胚乳为材料,经TritonX100抽提、DGD(diethyleneglycoldistearate)渗透、包埋,制备去包埋剂超薄切片,对细胞内、细胞间胞质骨架的... 以小麦(TriticumaestivumL.)幼嫩胚乳为材料,经TritonX100抽提、DGD(diethyleneglycoldistearate)渗透、包埋,制备去包埋剂超薄切片,对细胞内、细胞间胞质骨架的分布格局与特征进行了电镜观察。由所获图像可见,胞质骨架呈主要由微管、微丝组成的三维网络结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5~7nm的微丝在多处从网络表层向胞壁界面方向突出,并时而可见其横贯分界壁连接相邻骨架网络而将相邻细胞骨架联成一体。胚乳组织中微丝的跨胞分布以两种形式存在,直径达100~200nm微丝束的跨越和单个微丝的分散贯穿,看来这与该组织中开放态胞间通道与正常胞间连丝同时并存相吻合。初步讨论了微丝参与正常胞间连丝结构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质骨架 胚乳 微丝 胞间连丝 小麦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浪县苹果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规划 被引量:2
9
作者 高小彦 马磊 《科学种养》 2014年第2期24-25,共2页
一、发展现状 甘肃省庄浪县地处我国苹果最佳适生区,各项气象指标完全符合苹果最佳适生区的要求,具有发展苹果产业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截至2013年6月,全县苹果总种植面积达3.15万公顷,其中2013年3月栽植0.8万公顷,5月下旬调查... 一、发展现状 甘肃省庄浪县地处我国苹果最佳适生区,各项气象指标完全符合苹果最佳适生区的要求,具有发展苹果产业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截至2013年6月,全县苹果总种植面积达3.15万公顷,其中2013年3月栽植0.8万公顷,5月下旬调查成活率在96%以上,创造了全国县级发展苹果的最好纪录。主栽品种有烟富1~6号、惠民短富、宫崎短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产业 庄浪县 规划 气象指标 区域优势 种植面积 主栽品种 适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新建苹果园普遍存在的五个问题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小彦 《新农村(黑龙江)》 2014年第16期145-145,共1页
一、苗木栽植深度不适宜 确定苗木栽植深度的依据主要有两个:一是立地条件。轻沙壤土质,保水能力差、地温回升快、可适当定植深一些;中壤土质,层次结构发育较好,保水能力强、地温回升慢,可适当定植浅一些。二是苗木类型。以地面... 一、苗木栽植深度不适宜 确定苗木栽植深度的依据主要有两个:一是立地条件。轻沙壤土质,保水能力差、地温回升快、可适当定植深一些;中壤土质,层次结构发育较好,保水能力强、地温回升慢,可适当定植浅一些。二是苗木类型。以地面为水平线,乔化苗栽植深度范围为嫁接口至苗木根頚处;矮化中间砧苗栽植深度较难掌握,最好是参照就近盛果园来确定深浅。太深达不到矮化栽培效果,过浅则树势易衰弱,经济寿命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园 栽植深度 保水能力 立地条件 结构发育 栽培效果 苗木 水平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园秋季病虫害防治要点
11
作者 高小彦 马磊 《山西果树》 2014年第2期55-55,共1页
一是及时喷药防病补钙。苹果园秋季主要发生的病害有早期落叶病、轮纹病、炭疽病、腐烂病等。除袋后应喷1~2次杀菌剂和叶面钙肥,杀菌剂应选用25%甲环唑5000倍液、43%戊唑醇5000倍液、1.5%氰戊·苦参碱1000倍液等;钙肥选用钙... 一是及时喷药防病补钙。苹果园秋季主要发生的病害有早期落叶病、轮纹病、炭疽病、腐烂病等。除袋后应喷1~2次杀菌剂和叶面钙肥,杀菌剂应选用25%甲环唑5000倍液、43%戊唑醇5000倍液、1.5%氰戊·苦参碱1000倍液等;钙肥选用钙宝、氨基酸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园 病虫害防治 秋季 早期落叶病 氨基酸钙 杀菌剂 轮纹病 炭疽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利和6-BA对绿豆芽生化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敦肃 李瑞秋 +2 位作者 高小彦 郭一松 张喜宁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37-42,共6页
在绿豆芽萌发早期,每日喷洒植物激素(乙烯利或6-BA)一次,共处理4次,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理及生化变化。蛋白质含量比不使用植物激素的对照组都有显著增加(乙烯利处理的增加26%,6-BA处理的增加8%)。总蛋白质类型有16... 在绿豆芽萌发早期,每日喷洒植物激素(乙烯利或6-BA)一次,共处理4次,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理及生化变化。蛋白质含量比不使用植物激素的对照组都有显著增加(乙烯利处理的增加26%,6-BA处理的增加8%)。总蛋白质类型有16种,大多数为低分子量的蛋白质,两种激素处理的实验组结果同对照组一样。绿豆芽下胚轴的游离氨基酸,用乙烯利处理的样品比对照组增加32%,用6-BA处理的比对照只增加18%;游离氨基酸的种类相同,共有18种,其中含人体必须的氨基酸7种。绿豆芽下胚轴的DNA含量,乙烯利处理组比对照组增加61%;6-BA处理组比对照组增加8%。RNA的含量,乙烯利和6-BA处理组分别比对照组增加60%和18%。绿豆芽下胚轴维生素的含量,只有维生素B6和维生素D有显著增加(乙烯利处理的分别增加93%和30%,6-BA处理的分别增加15%和128%);维生素A和维生素B2含量同对照组基本相同;而维生素C和烟酸的含量在用两种激素处理的样品中都比对照组下降(乙烯利处理的分别下降48%和94%,6-BA处理的分别下降38/和94%);烟酰胺的含量都比对照组减少(乙烯利处理的减少46%,6-BA处理的减少56%)。本文并据此结果对其机制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利 绿豆芽 生化成分 蛋白质 氨基酸 维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回转对水稻幼苗叶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吴敦肃 高小彦 +2 位作者 陈一新 李瑞秋 郭一松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4年第5期364-369,共6页
对在模拟微重力装置上回转14 天的水稻幼苗叶细胞进行了亚显微形态、电子探针和细胞酶化学研究。发现叶细胞质膜上Ca2+ -ATP酶活性消失,膜内钙总量上升、膜外钙总量下降,细胞骨架变得疏松,细胞壁变薄并凹凸不平。叶绿体的... 对在模拟微重力装置上回转14 天的水稻幼苗叶细胞进行了亚显微形态、电子探针和细胞酶化学研究。发现叶细胞质膜上Ca2+ -ATP酶活性消失,膜内钙总量上升、膜外钙总量下降,细胞骨架变得疏松,细胞壁变薄并凹凸不平。叶绿体的基粒和线粒体的内嵴亦有部分变化。其变化机制,首先是细胞质膜上Ca2+ -ATP酶活性消失,膜上钙泵停止工作,跨膜钙浓度差减小,膜内钙浓度上升,微管、微丝聚合受阻,细胞骨架疏松,分泌泡移动失去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回转 水稻 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果园灌水技术
14
作者 高小彦 《新农村(黑龙江)》 2014年第14期153-153,共1页
根据苹果大树蒸腾量的概计,生长期每亩约需水120吨,折合降雨量约为180豪米。自然降水实际能被植物吸收约三份之一。所以苹果生长期内约需降水量540豪米。庄浪县年降雨量平均在482.4mm,略低于苹果理论需水值540mm限,但分布不均匀,... 根据苹果大树蒸腾量的概计,生长期每亩约需水120吨,折合降雨量约为180豪米。自然降水实际能被植物吸收约三份之一。所以苹果生长期内约需降水量540豪米。庄浪县年降雨量平均在482.4mm,略低于苹果理论需水值540mm限,但分布不均匀,降雨量的70~80%体中在6~8月份,春季则嫌不足,因此需要采取蓄水、抗旱保墒措施或进行灌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技术 果园 年降雨量 植物吸收 自然降水 保墒措施 生长期 蒸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游离花粉培养的高频率再生植株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光远 刘培 +3 位作者 刘明华 高小彦 夏镇澳 沈革志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85-93,共9页
用二个水稻栽培品种(Oryza sativa L Sub.japonica.)中花11号和盐粳的花粉处于单核靠边期的花药,经低温处理10—20天,在无糖培养基中预培养2—4天后游离花粉进行培养。培养基为KM8P,附加1mg/L 2,4-D,100mg/L脯氨酸,500mg/L水解酪蛋白,9... 用二个水稻栽培品种(Oryza sativa L Sub.japonica.)中花11号和盐粳的花粉处于单核靠边期的花药,经低温处理10—20天,在无糖培养基中预培养2—4天后游离花粉进行培养。培养基为KM8P,附加1mg/L 2,4-D,100mg/L脯氨酸,500mg/L水解酪蛋白,9%蔗糖。培养5天,花粉进行一次分裂,10天后分裂频率为21.3%,21天可见小愈伤组织形成。随即将直径为0.5—1.0mm的愈伤组织移至分化培养基上,2—4星期后得到绿苗,频率为70%。并从许多花粉诱导的愈伤组织克隆中筛选出高频率再生绿苗的花粉细胞悬浮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再生植株 花粉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苞芋成熟植株对长时间模拟微重力环境的适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敦肃 陈一新 +1 位作者 高小彦 郭一松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4年第12期924-929,共6页
将成熟的银苞芋(Spathiphyllum sp.)植株连同装有栽培土的花盆置于模拟微重力装置上,旋转30 d 和62 d,发现旋转30 d 的植株光合速率减弱,至62 d 恢复到60% 以上。其主要细胞学变化如下:叶绿体基... 将成熟的银苞芋(Spathiphyllum sp.)植株连同装有栽培土的花盆置于模拟微重力装置上,旋转30 d 和62 d,发现旋转30 d 的植株光合速率减弱,至62 d 恢复到60% 以上。其主要细胞学变化如下:叶绿体基粒无变化,旋转30 d 其叶绿体内含极少淀粉颗粒,至62 d 淀粉颗粒全部消失,但出现多量电子密度低的球形物质,显然在微重力下光合代谢发生了适应性的变化;旋转30 d 的植株其根冠分生组织细胞暂停分裂,至62 d 其分裂速度超过对照,主根的长度超过对照的1 倍以上;旋转植株根冠的分化组织细胞转化为平衡囊细胞,但不能继续转化为分泌细胞,而直接老化,故无胞吐作用。在根伸长时土粒擦破老化细胞壁形成拟胞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苞芋 模拟 微重力 拟胞吐 光合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幼苗根不同发育区细胞中高尔基体的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敦肃 郭一松 +1 位作者 陈一新 高小彦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 CSCD 1989年第3期231-237,共7页
玉米根细胞的三个发育区——分裂区、延伸区和成熟区高尔基体的变化:分裂区先由部分内质网碎片转化为潴泡,再由潴泡叠加构成具六个潴泡结构的高尔基器;延伸区高尔基器进行大量合成分泌物质,使大部分潴泡变成分泌泡而排出细胞外,导致高... 玉米根细胞的三个发育区——分裂区、延伸区和成熟区高尔基体的变化:分裂区先由部分内质网碎片转化为潴泡,再由潴泡叠加构成具六个潴泡结构的高尔基器;延伸区高尔基器进行大量合成分泌物质,使大部分潴泡变成分泌泡而排出细胞外,导致高尔基器大量减少;成熟区高尔基器相当少,分泌能力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根发育 高尔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照强度对观叶菠萝叶绿体内含物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敦肃 陈一新 +2 位作者 李瑞秋 高小彦 郭一松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3年第12期906-910,共5页
用在强光下固定观叶菠萝自顶端至基部6层叶片的方法,发现第1层至第6层叶片的叶绿体内均有一种球形物质,用常规电镜的双染色法不能使之着色,其随阳光强弱有明显的日变化,即8:00尚未出现,10:00出现少数,12:00大量... 用在强光下固定观叶菠萝自顶端至基部6层叶片的方法,发现第1层至第6层叶片的叶绿体内均有一种球形物质,用常规电镜的双染色法不能使之着色,其随阳光强弱有明显的日变化,即8:00尚未出现,10:00出现少数,12:00大量出现,14:00数量大为减少,16:00消失。基部老叶片内球形物和淀粉颗粒极少,用四甲亚胺高碘酸银法染球形物成黑色,证明为复合碳水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叶菠萝 叶绿体 球形物 日照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淹水对玉米苗某些生理和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瑞秋 高小彦 吴敦肃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1年第6期473-477,共5页
玉米苗在淹水后,产生了一系列的形态和生理变化。开始时由于缺氧而导致叶片上气孔逐渐关闭,在不定根产生之前,核酸总量首先积累,然后形成不定根原基,最后形成不定根;不定根的超微结构同正常根尖无区别,只是在不定根伸长区内新增加了通... 玉米苗在淹水后,产生了一系列的形态和生理变化。开始时由于缺氧而导致叶片上气孔逐渐关闭,在不定根产生之前,核酸总量首先积累,然后形成不定根原基,最后形成不定根;不定根的超微结构同正常根尖无区别,只是在不定根伸长区内新增加了通气组织;在外部形态上,不定根同土培根相比,前者粗而光滑,无根毛,颜色发白,而后者较细,有根毛,颜色发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淹水 生理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和暗条件培养的眼虫藻(Euglena gracilis)内RuBP羧化酶的免疫定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美琪 王伟君 高小彦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1期46-48,共3页
应用免疫金标记技术证明,在眼虫藻和其它藻类中RuBP羧化酶主要分布在蛋白核部位,这与高等植物中RuBP羧化酶分布不同,在眼虫藻叶绿体间质中有少量RuBP羧化酶存在,这与高等植物中RuBP羧化酶的分布也有相似之处。 暗中培养的眼虫藻不能形... 应用免疫金标记技术证明,在眼虫藻和其它藻类中RuBP羧化酶主要分布在蛋白核部位,这与高等植物中RuBP羧化酶分布不同,在眼虫藻叶绿体间质中有少量RuBP羧化酶存在,这与高等植物中RuBP羧化酶的分布也有相似之处。 暗中培养的眼虫藻不能形成类囊体,无RuBP羧化酶,无光合能力,只能进行异养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虫藻 RUBP羧化酶 条件培养 光培养 暗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