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机械中的大数据技术的融合运用实践
1
作者 高华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74-177,共4页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业机械作为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具有发展农业的作用。而大数据技术作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一种,其在农业机械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可促进农业机械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为此,相关部门应当对大...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业机械作为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具有发展农业的作用。而大数据技术作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一种,其在农业机械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可促进农业机械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为此,相关部门应当对大数据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运用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加速农业机械的发展。本文将从大数据技术的概念和特点、农业机械中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价值、农业机械中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方向以及农业机械中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实践案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大数据技术 融合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基因功能标记的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高华利 王黎明 +3 位作者 柴军琳 董普辉 王春平 李兴锋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2-157,共6页
小麦籽粒加工品质是一个综合性状,并与高、低分子质量亚基、多酚氧化酶活性、脂肪氧化酶活性、黄色素含量、籽粒硬度、淀粉特性和1BL/1RS易位等多个性状密切相关。本研究主要就这些小麦品质相关性状基因的功能标记开发及其在分子育种应... 小麦籽粒加工品质是一个综合性状,并与高、低分子质量亚基、多酚氧化酶活性、脂肪氧化酶活性、黄色素含量、籽粒硬度、淀粉特性和1BL/1RS易位等多个性状密切相关。本研究主要就这些小麦品质相关性状基因的功能标记开发及其在分子育种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质性状基因 功能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主推小麦品种籽粒储藏蛋白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高华利 王黎明 +3 位作者 董普辉 柴军琳 张亚 袁平丽 《种子》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0-85,共6页
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和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河南省主推小麦品种进行了醇溶蛋白位点特异性检测和高分子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分析。结果表明:41份小麦品种(系),共分离出31条不同迁移率的谱带,... 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和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河南省主推小麦品种进行了醇溶蛋白位点特异性检测和高分子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分析。结果表明:41份小麦品种(系),共分离出31条不同迁移率的谱带,绝大多数品种在α、β、γ和ω4个区中存在着较大差异,其中α区共有6条带,β区共有10条带,γ区共有8条带,ω区共有7条带;供试品种在遗传相似系数(GS值)为0.68的水平下可明显聚为6类。45份河南小麦品种(系)共出现了11种亚基和15种亚基组合类型,在Glu-A 1位点,主要亚基是1亚基,其频率达75.6%;在Glu-B 1位点,主要以7+8和7+9为主,分别占33.3%和55.6%;Glu-D 1位点,5+10、2+12和5+12均较多,分别占33.3%、35.6%和28.9%。频率较高的组合形式有1、7+9、5+12和1、7+9、5+10,其频率依次为17.8%和15.6%。说明河南小麦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的遗传变异丰富,遗传基础较为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河南省 醇溶蛋白 谷蛋白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穗发芽基因等位变异及其区域分布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黎明 李永霞 +3 位作者 高华利 王春平 王洪刚 李兴锋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2-58,共7页
为了解中国不同麦区小麦种质资源抗穗发芽基因的等位变异与分布特征,利用小麦抗穗发芽相关的Vp1B3和Dorm-1标记对7个不同麦区的446份小麦种质资源的等位变异和分布差异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利用标记Vp1B3检测出Vp1的等位基因共有3... 为了解中国不同麦区小麦种质资源抗穗发芽基因的等位变异与分布特征,利用小麦抗穗发芽相关的Vp1B3和Dorm-1标记对7个不同麦区的446份小麦种质资源的等位变异和分布差异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利用标记Vp1B3检测出Vp1的等位基因共有3种类型,分别为Vp1Bc(与抗穗发芽相关)、Vp1Ba(与感穗发芽相关)、Vp1Bb(与抗穗发芽相关),其频率分别为62.8%、32.9%和4.3%。(2)标记Dorm-1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2种特异性条带,分别为468bp(DormB1a,与感穗发芽相关)和606bp(DormB1b,与抗穗发芽相关),所占比例分别为98.6%和1.4%。(3)具有DormB1b基因型的种质主要分布在黄淮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比例分别为5.1%和1.9%;具有(Vp1Bc+Vp1Bb)基因型(组合)的种质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和西南冬麦区分布最多,比例分别为75.0%和74.1%。(4)通过标记Vp1B3和Dorm-1的综合鉴定,共筛选出同时携带Vp1与Dorm-B1位点种质6份,分别是‘陕麦611’、‘郑农19’、‘豫49-198’、‘信阳0913’、‘咸阳大穗’与‘徐州8066’,可以作为抗穗发芽育种的参考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麦区 穗发芽 功能标记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髌股关节置换术治疗单纯髌股关节炎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高华利 肖涟波 +4 位作者 张乾 张杰超 何勇 翟伟韬 施杞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髌股关节置换术治疗单纯髌股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7月至2017年6月行髌股关节置换术患者35例42膝,女34例,男1例;年龄45~70(55.0±8.2)岁;病程6~36(13.7±2.5)个月。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进行牛津膝关节评分... 目的:探讨髌股关节置换术治疗单纯髌股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7月至2017年6月行髌股关节置换术患者35例42膝,女34例,男1例;年龄45~70(55.0±8.2)岁;病程6~36(13.7±2.5)个月。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进行牛津膝关节评分,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进行手术满意度评估,另摄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髌骨轴位片,评估有无假体松动,记录患者术后出现的血肿、关节感染等并发症。结果:35例患者42膝随访时间18~65(35.0±7.2)个月,手术时间(56.2±8.7)min。牛津膝关节评分由术前(28.14±0.36)分提高至术后末次随访(37.19±0.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疼痛项目评分由术前(10.12±0.26)分提高至术后末次随访(15.83±0.30)分,功能项目评分由术前(18.02±0.13)分提高至术后末次随访(21.36±0.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1例患者双膝术后早期出现伤口线结反应,经清创后好转;另1例术后5周出现伤口周围红肿,经抗生素治疗后好转;1例术后1个月出现股四头肌缝合处撕裂,经重新缝合后好转;未发现假体松动者。结论:第2代假体髌股关节置换术治疗单纯严重髌股关节炎早期临床疗效满意,并发症少,但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严重病例可选用膝关节CT扫描定制髌股关节假体,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股关节 骨关节炎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PPO活性基因等位变异的区域分布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黎明 高华利 +3 位作者 李永霞 董普辉 王春平 李兴锋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370-2377,共8页
为了解中国不同生态区小麦种质资源籽粒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基因的等位变异的差异与分布,利用小麦PPO活性基因的功能标记PPO16、PPO29与PPO18,检测了来自中国7个不同生态麦区的379份小麦种质资源的等位变异和分布差异。结果表明:(1)在2A... 为了解中国不同生态区小麦种质资源籽粒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基因的等位变异的差异与分布,利用小麦PPO活性基因的功能标记PPO16、PPO29与PPO18,检测了来自中国7个不同生态麦区的379份小麦种质资源的等位变异和分布差异。结果表明:(1)在2AL染色体该基因位点有2种等位变异类型:Ppo-A1a(高PPO)和Ppo-A1b(低PPO),其频率分别为51.5%和48.5%。(2)在2DL染色体该基因位点有3种等位变异类型:Ppo-D1a(低PPO)、Ppo-D1b(高PPO)和Ppo-D1ab(中间型),其频率分别为57.8%、32.5%和9.8%。(3)该基因在2AL和2DL染色体上的位点变异有6种不同类型的组合:Ppo-A1a/D1a(中间型)、Ppo-A1a/D1b(高PPO)、Ppo-A1a/Ppo-D1ab(中间型)、Ppo-A1b/D1a(低PPO)、Ppo-A1b/D1b(中间型)和Ppo-A1b/Ppo-D1ab(中间型),其中,与低PPO活性相关的基因型组合Ppo-A1b/D1a的频率为25.6%。(4)小麦PPO活性基因不同变异类型在各生态区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基因型Ppo-A1b在北部冬麦区和西南冬麦区的比例较大,基因型Ppo-D1a在黄淮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的比例较大,基因型组合Ppo-A1b/D1a在北部冬麦区的比例较大。研究认为,结合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有利于小麦籽粒外观品质的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生态区 PPO 功能标记 M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4B染色体上LOX基因的等位变异及其区域分布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黎明 孔维玮 +5 位作者 高华利 董普辉 闫雪芳 王春平 王洪刚 李兴锋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2-37,共6页
为了解中国不同麦区小麦种质资源籽粒脂肪氧化酶(lipoxygenase,LOX)活性相关基因TaLox-B1的差异和分布,利用小麦4B染色体上的功能标记LOX16和LOX18对7个麦区的436份种质资源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到3种TaLox-B1基... 为了解中国不同麦区小麦种质资源籽粒脂肪氧化酶(lipoxygenase,LOX)活性相关基因TaLox-B1的差异和分布,利用小麦4B染色体上的功能标记LOX16和LOX18对7个麦区的436份种质资源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到3种TaLox-B1基因等位变异类型,分别为TaLox-B1a(与高LOX活性相关)、TaLox-B1b(与低LOX活性相关)和杂合型,其频率分别为19.0%、70.4%和10.6%。小麦LOX活性基因不同变异类型在各生态区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基因型TaLox-B1a在黄淮冬麦区、北部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分布较多,其比例分别为21.1%、19.8%和17.6%;基因型TaLox-B1b在西南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分布较多,比例分别为87.9%、72.5%;杂合型仅存在于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与长江中下游冬麦区,比例分别为14.2%、12.4%和9.8%。利用标记LOX16和LOX18对53个自选高代品系进行分子检测,发现自选品系仅有TaLox-B1b与杂合型两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TaLox-B1ab有32个,比例为60.4%。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利于快速鉴定小麦籽粒LOX活性,加速LOX的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LOX 麦区 功能标记 MAS
原文传递
牛奶对绿豆芽生长及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春霞 卫其巍 +5 位作者 程须珍 王素华 张明珠 李海良 高华利 王静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87-1589,共3页
为测定牛奶对绿豆芽生长及其品质的影响,将市售蒙牛纯牛奶稀释4倍、20倍、100倍和500倍分别对绿豆进行处理,以去离子水处理的作对照。结果表明,用牛奶500倍和100倍稀释液淋洒绿豆可以促进绿豆芽的生长,且牛奶500倍稀释液的促进效果比牛... 为测定牛奶对绿豆芽生长及其品质的影响,将市售蒙牛纯牛奶稀释4倍、20倍、100倍和500倍分别对绿豆进行处理,以去离子水处理的作对照。结果表明,用牛奶500倍和100倍稀释液淋洒绿豆可以促进绿豆芽的生长,且牛奶500倍稀释液的促进效果比牛奶100倍稀释液的效果更明显;牛奶20倍和4倍稀释液则抑制绿豆芽的生长,且牛奶4倍稀释液抑制效果更严重;牛奶浓度相对高的处理的绿豆芽N含量和VC含量高于低浓度处理;牛奶4倍和20倍稀释液处理的绿豆芽干重比对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芽 纯牛奶 生长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碎补总黄酮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关节骨破坏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高华利 肖涟波 +7 位作者 张子峰 欧阳桂林 黄新星 李宁丽 胡军林 黄志明 黄正 解骏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9期764-767,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ted arthritis,CIA)大鼠模型,评价骨碎补总黄酮在抑制CIA大鼠关节骨破坏方面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皮下注射牛Ⅱ型胶原诱导Wistar大鼠发病,建立CIA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且炎症分值在2分... 目的:通过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ted arthritis,CIA)大鼠模型,评价骨碎补总黄酮在抑制CIA大鼠关节骨破坏方面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皮下注射牛Ⅱ型胶原诱导Wistar大鼠发病,建立CIA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且炎症分值在2分及以上的大鼠进行随机分组并进行相应治疗,评价骨碎补总黄酮对关节骨破坏情况的作用。结果:治疗12周后,骨碎补总黄酮组、骨碎补总黄酮加1/2依那西普组、依那西普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及骨小梁数量均明显高于灭菌用水组(P<0.05);骨小梁分离度明显小于灭菌用水组(P<0.05)。结论:骨碎补总黄酮能明显抑制CIA大鼠炎症关节骨破坏,其作用可能与骨小梁数量减少及骨小梁分离度的增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实验性 骨碎补 大鼠 中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强骨方含药血清对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及PCNA和Bcl-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高华利 欧阳桂林 +2 位作者 黄新星 李宁丽 肖涟波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11期942-945,共4页
目的:探讨补肾强骨方是否可以抑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及PCNA mRNA、Bcl-2 mRNA表达。方法:制作补肾强骨方含药血清,体外分离培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滑膜细胞,并鉴定、传代。实验分组:含20%空白血清组、20%补肾强骨方高... 目的:探讨补肾强骨方是否可以抑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及PCNA mRNA、Bcl-2 mRNA表达。方法:制作补肾强骨方含药血清,体外分离培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滑膜细胞,并鉴定、传代。实验分组:含20%空白血清组、20%补肾强骨方高剂量含药血清组、20%补肾强骨方低剂量含药血清组、20%雷公藤多苷片含药血清组。以雷公藤多苷片含药血清组含药血清作为阳性对照,将20%浓度的含药血清加入培养传代的第3代滑膜细胞,继续培养。观察药物对滑膜细胞增殖及PCNA mRNA、Bcl-2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补肾强骨方含药血清具有抑制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P<0.0001),且高剂量更显著。与空白对照血清相比,补肾强骨方含药血清均能显著抑制滑膜成纤维细胞PCNA mRNA、Bcl-2 mRNA表达(P<0.0001)。结论:补肾强骨方含药血清能够显著抑制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可能是通过调节PCNA mRNA、Bcl-2 mRNA表达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 成纤维细胞 中草药 补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镇痛与静脉自控镇痛对类风湿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镇痛效果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高华利 肖涟波 +4 位作者 翟伟韬 何勇 朱飞 郑林 韩秀伟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4期356-359,共4页
目的 :比较多模式镇痛与静脉自控镇痛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 :自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对4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分为2组。静脉自控镇痛组20例,男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9.6... 目的 :比较多模式镇痛与静脉自控镇痛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 :自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对4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分为2组。静脉自控镇痛组20例,男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9.6±2.3)岁;多模式镇痛组20例,男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6.3±1.3)岁。静脉自控镇痛组采用静脉镇痛泵控制性滴入舒芬太尼镇痛,多模式镇痛组采用连续股神经阻滞、膝关节局部注射及丁丙诺啡贴剂联合镇痛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48 h内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1周HSS评分,评价两种镇痛模式的优劣。结果:术后6、24 h,多模式镇痛组患者VAS评分低于静脉自控镇痛组;术后48 h在运动和静止状态下,多模式镇痛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静脉自控镇痛组。术后1周多模式镇痛组HSS评分高于静脉自控镇痛组,HSS评分中的功能、疼痛及活动度评分,多模式镇痛组优于静脉自控镇痛组,但肌力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模式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理想的镇痛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镇痛 围手术期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环酸控制肩关节镜术后关节腔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高华利 张杰超 +3 位作者 何勇 翟伟韬 肖涟波 施杞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3期238-241,共4页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控制肩关节镜术后关节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2月至7月,将60例肩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撕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6例,女24例,年龄55~70(62.3±5.5)岁;病程2~36(11.7±1.7)个月;...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控制肩关节镜术后关节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2月至7月,将60例肩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撕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6例,女24例,年龄55~70(62.3±5.5)岁;病程2~36(11.7±1.7)个月;术后关节腔及肩峰下各注射0.5 g氨甲环酸(1 g氨甲环酸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 ml)。对照组男5例,女25例;年龄56~72(63.4±5.8)岁;病程4~36(10.8±1.4)个月;关节腔及肩峰下各注射生理盐水10 ml。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血红蛋白值,测量术前及术后1、7 d肩关节周径并计算肩关节周径差值,记录皮下瘀血瘀斑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果:术前及术后1 d两组血红蛋白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的观察组肩关节周径(32.9±0.3) cm小于对照组的(35.1±0.5) cm;肩关节周径差值(8.7±0.4) mm低于对照组的(12.3±0.5) mm;但术后7 d,两组肩关节周径及肩关节周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例出现皮下瘀斑,对照组6例出现皮下瘀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肩峰下及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能明显减轻肩关节镜术后早期软组织肿胀,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关节镜检查 肩关节 手术后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廓出口综合征伴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性脊髓空洞症1例报道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华利 张子峰 +2 位作者 肖涟波 黄正 聂智兴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3年第6期452-453,共2页
胸廓出口综合征(TOS)指臂丛神经和锁骨下血管在左右第1肋骨所包围的胸出口处遭受压迫引起的综合征,包括骨性压迫(如颈肋、第1肋骨和锁骨)和肌性压迫(如前斜角肌、中斜角肌、锁骨下肌、胸小肌等)Ⅲ,在骨科临床中较为常见;小脑... 胸廓出口综合征(TOS)指臂丛神经和锁骨下血管在左右第1肋骨所包围的胸出口处遭受压迫引起的综合征,包括骨性压迫(如颈肋、第1肋骨和锁骨)和肌性压迫(如前斜角肌、中斜角肌、锁骨下肌、胸小肌等)Ⅲ,在骨科临床中较为常见;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也称Chiari畸形,是一种以小脑扁桃体向下疝入枕骨大孔为特征的先天性畸形,其常见并发症为脊髓空洞症。我院近期收治1例罕见的双侧胸廓出口综合征伴I型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性脊髓空洞症病例。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胸廓出口综合征 脊髓空洞症 畸形性 Chiari畸形 锁骨下血管 骨性压迫 第1肋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碎补总黄酮在肿瘤坏死因子α介导下对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8
14
作者 黄志明 欧阳桂林 +5 位作者 肖涟波 李宁丽 高华利 何勇 黄正 黄新星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73-178,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骨碎补总黄酮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介导下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其防治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2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骨碎补总... 目的:通过观察骨碎补总黄酮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介导下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其防治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2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骨碎补总黄酮组(强骨胶囊灌胃)制备血清。骨碎补总黄酮组大鼠每日强骨胶囊给药剂量为75mg,每日给药2次,2mL/次,连续给药3d,末次给药1h后,心脏采血收集血清备用。细胞实验分为4组:空白血清组、骨碎补总黄酮含药血清组、空白血清+TNF-α组和骨碎补总黄酮含药血清+TNF-α组。应用噻唑基四唑法测定成骨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仪测定成骨细胞的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测定Bcl-2和Bax mRNA表达量。结果:与对照血清相比,骨碎补总黄酮含药血清在TNF-α介导下能够促进成骨细胞增殖(P<0.05);减少成骨细胞的凋亡(P<0.05),增加Bcl-2/Bax比值。结论:骨碎补总黄酮含药血清在TNF-α介导的炎症环境下能够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减少成骨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调节Bcl-2/Bax mRNA比例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碎补总黄酮 中草药 成骨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骨质疏松症 类风湿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碎补总黄酮对胶原诱导大鼠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高晓珺 解骏 +5 位作者 肖涟波 刘超 高华利 黄新星 李宁丽 马丹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13-17,共5页
目的建立模拟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的胶原诱导关节炎(CIA)大鼠模型,明确骨碎补总黄酮对CIA大鼠关节局部骨破坏的改善作用,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皮下注射牛Ⅱ型胶原诱导Wistar大鼠发病,建立CIA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目的建立模拟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的胶原诱导关节炎(CIA)大鼠模型,明确骨碎补总黄酮对CIA大鼠关节局部骨破坏的改善作用,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皮下注射牛Ⅱ型胶原诱导Wistar大鼠发病,建立CIA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灭菌用水治疗组(10只)、骨碎补总黄酮治疗组(10只)。每只大鼠均在炎症分值达到2分及以上时开始治疗,分别在治疗4周和8周,取胫骨上段做硬组织切片,观察胫骨上段骨小梁变化及骨量变化情况。结果骨碎补总黄酮具有明显抑制CIA大鼠关节周围骨量丢失的作用,且其抑制骨量减少主要是通过抑制骨小梁数量减少来实现的,与抑制骨小梁宽度丢失关系较小。结论骨碎补总黄酮能明显抑制CIA大鼠关节侵蚀及关节周围骨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碎补总黄酮 骨破坏 类风湿关节炎 C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拮抗剂对胶原诱导大鼠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高晓珺 解骏 +5 位作者 肖涟波 刘超 高华利 黄新星 赵良春 李宁丽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8-464,共7页
目的建立模拟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的CIA大鼠模型,明确TNF-α拮抗剂对CIA大鼠关节局部骨破坏的改善作用,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皮下注射牛II型胶原诱导Wistar大鼠发病,建立CIA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10只);... 目的建立模拟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的CIA大鼠模型,明确TNF-α拮抗剂对CIA大鼠关节局部骨破坏的改善作用,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皮下注射牛II型胶原诱导Wistar大鼠发病,建立CIA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10只);②灭菌用水治疗组(10只);③TNF-α拮抗剂治疗组(10只)。每只大鼠均在炎症分值达到两分及以上时开始治疗,分别在治疗4周和8周后,取胫骨上段做硬组织切片,观察胫骨上段骨小梁变化及骨量变化情况。结果 TNF-α拮抗剂具有明显抑制CIA大鼠关节周围骨量丢失的作用,且其抑制骨量减少主要是通过抑制骨小梁数量减少来实现的,与抑制骨小梁宽度丢失关系较小。结论 TNF-α拮抗剂能明显抑制CIA大鼠关节侵蚀及关节周围骨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α拮抗剂 骨破坏 类风湿关节炎 C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腕踝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TKA术后疼痛疗效比较
17
作者 高华利 翟伟韬 +1 位作者 肖涟波 施杞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10期52-55,共4页
研究腕踝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TKA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科对110例RA患者行单侧TKA术治疗,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腕踝针组患者55例,5男50女,平均年龄61.45±11.31岁,安慰针组患者55例,6男49女,平均年龄61.... 研究腕踝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TKA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科对110例RA患者行单侧TKA术治疗,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腕踝针组患者55例,5男50女,平均年龄61.45±11.31岁,安慰针组患者55例,6男49女,平均年龄61.18±9.95岁,比较两组患者TKA术后48h内镇痛泵额外增加的镇痛药物剂量、VAS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一周HSS评分,评价腕踝针的镇痛疗效。结果:术后48h内腕踝针组舒芬太尼额外用量为(2.60±2.37)ug,明显低于安慰针组(6.92±3.2)ug,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1);术后1周腕踝针组HSS评分显著高于安慰针组(P<0.01),其中,HSS评分中的疼痛评分、功能评分及活动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安慰针组(P<0.01),但肌力评分两组并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恶心呕吐发生率腕踝阵组明显低于安慰针组,两组均无针刺部位红肿、断针、晕针等不良反应。结论:腕踝针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是RA患者TKA围手术期理想的镇痛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人工膝关节置换 腕踝针 多模式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氏热痹方治疗湿热痹阻型膝骨关节炎滑膜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马迎辉 翟伟韬 +3 位作者 林惠君 张璟 高华利 施杞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5期839-840,共2页
膝骨关节炎滑膜炎主要指的是膝关节骨及软骨发生退行性变化的病理现象,多见于中老年群体,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关节僵硬、疼痛、活动受限等,病程长、治愈困难,一方面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另一方面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西医在治疗... 膝骨关节炎滑膜炎主要指的是膝关节骨及软骨发生退行性变化的病理现象,多见于中老年群体,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关节僵硬、疼痛、活动受限等,病程长、治愈困难,一方面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另一方面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西医在治疗膝骨关节炎方面强调镇痛为主,然而长期用药会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且复发率高。近年来,中医在膝骨关节炎滑膜炎治疗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施杞在继承石氏伤科理论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退行性变化 长期用药 终身教授 软骨发生 关节僵硬 滑膜炎 上海中医药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色曲霉SQ-3固态发酵产酶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艳雯 高华利 +2 位作者 李倩文 于俊杰 吕志伟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70-976,共7页
研究了不同培养时间、培养温度、pH值、碳源以及氮源等5个条件对硫色曲霉SQ-3产木聚糖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并检测了不同烘干温度对发酵料中3种酶的活性和孢子存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温度为28℃,初始pH值为7.0,固体... 研究了不同培养时间、培养温度、pH值、碳源以及氮源等5个条件对硫色曲霉SQ-3产木聚糖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并检测了不同烘干温度对发酵料中3种酶的活性和孢子存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温度为28℃,初始pH值为7.0,固体发酵料中玉米秸秆粉为25.7%,豆粕为5.8%,麦麸为8.5%,1%的NaNO3溶液为60%且培养时间为3d时,硫色曲霉SQ-3的3种酶活性均较高:纤维素酶活性为453.3U·g^-1,淀粉酶活性达3.9×103U·g^-1,而木聚糖酶活性达1.48×105U·g^-1。在烘干温度为40℃时,发酵料中孢子存活数不低于1.1×108g^-1,木聚糖酶活性保留较好,纤维素酶和淀粉酶也保留大部分活性。结果表明,上述发酵条件适合于硫色曲霉SQ-3低成本且高效的产酶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色曲霉 纤维素酶 淀粉酶 木聚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推拿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临床观察 被引量:35
20
作者 金龙涛 高华利 +1 位作者 孙健 陆纯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将65例脑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头针、推拿、常规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治疗,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12星期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将65例脑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头针、推拿、常规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治疗,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12星期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31/33),对照组总有效率87.5%(28/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结论针刺推拿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有很好的疗效,优于单纯常规运动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头针 推拿 脑性瘫痪 脑瘫 痉挛型 Ashworth分级法 GMFM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