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0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迂曲在老年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的发生率及预后指导价值分析
1
作者 李文涛 黄一 +3 位作者 李晓冰 王山 林青 高传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789-794,共6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迂曲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中的发生率,分析冠状动脉迂曲与该类患者不良预后相关性。方法 连续入取2018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就诊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43例为AHCM组,根据性别、年龄、高...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迂曲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中的发生率,分析冠状动脉迂曲与该类患者不良预后相关性。方法 连续入取2018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就诊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43例为AHCM组,根据性别、年龄、高血压配对非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基线特点、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电话+病历随访患者至2023年12月30日,主要终点是恶性心律失常、缺血性卒中、全因死亡的复合结局,复合终点是主要终点+全因再住院的复合结局,比较两组发病密度,Cox风险比例模型探讨AHCM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 经过匹配,两组患者平均年龄(65.7±4.9)岁,最小年龄均>60岁,但AHCM组患者LVEF和左心室最大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其中AHCM组心尖厚度中位数为20 mm。AHCM组冠状动脉迂曲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1.4%比41.9%,P<0.001),冠状动脉迂曲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经过3.1年随访,AHCM组复合终点发病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27.4/人年比5.9/人年,RR=2.06,95%CI 1.35~3.14,P<0.001),而冠状动脉迂曲评分(HR=1.10,95%CI 0.88~1.38,P=0.385)并非AHCM患者复合终点不良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AHCM患者易伴发冠状动脉迂曲,且程度更重;冠状动脉迂曲并非老年AHCM患者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冠状动脉迂曲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量血流分数评估不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影响
2
作者 崔启 张传奇 +7 位作者 袁晓鹏 王潇 吕纳强 李爽 郭鹏召 张静 高传玉 党爱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0,共7页
目的:基于定量血流分数(QFR)评估探讨不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影响以及导致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存在... 目的:基于定量血流分数(QFR)评估探讨不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影响以及导致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存在临界病变,并至少于11个月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的219例患者,行离线QFR分析。根据随访时LDL-C水平将患者分为LDL-C达标组(LDL-C<1.8 mmol/L,148例患者191支血管)与LDL-C不达标组(LDL-C≥1.8 mmol/L,71例患者98支血管),比较两组间冠状动脉血管QFR和解剖相关指标如最小管腔直径、最小管腔面积、最大直径狭窄百分比、最大面积狭窄百分比等的不同,进一步分析导致冠状动脉血管QFR改变的影响因素。结果:LDL-C达标组患者的血管QFR值与基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L-C未达标组患者QFR值较基线下降(P<0.05)。LDL-C达标组患者最大直径狭窄百分比和最大面积狭窄百分比更低,最小管腔直径和最小管腔面积更高(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体重指数>28 kg/m2、随访时LDL-C≥1.8 mmol/L、既往曾发生过心肌梗死是导致血管QFR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LDL-C达标组较LDL-C未达标组患者冠状动脉血管QFR、最小管腔直径和最小管腔面积更高,最大直径狭窄百分比和最大面积狭窄百分比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定量血流分数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4
3
作者 高传玉 马业新 +4 位作者 朱中玉 沈玉祥 李牧蔚 张静 张嘉莹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2-363,共2页
目的 总结大剂量胺碘酮静脉注射加口服治疗顽固性反复发作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用药经验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利多卡因反复应用无效或反复除颤利多卡因不能维持的16例病人,胺碘酮3~5mg/kg稀释后10min内静脉注入,随后0 5~1 5mg... 目的 总结大剂量胺碘酮静脉注射加口服治疗顽固性反复发作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用药经验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利多卡因反复应用无效或反复除颤利多卡因不能维持的16例病人,胺碘酮3~5mg/kg稀释后10min内静脉注入,随后0 5~1 5mg/min泵入维持,若心律失常控制不满意,可每隔30min再注射75~15 0mg ,同时口服胺碘酮2 0 0mgtid ,静脉平均用药3~9(5. 9±3. 2 )d。结果 第1天平均静脉用量115 3±183(90 0~15 0 0 )mg ,心律失常控制率18 7% ,第2天31. 3% ,72h全部控制。7d后2 0 0~6 0 0mg/d维持。30d时1例停服胺碘酮17d的病人,室性心动过速再次发生,除颤无效死亡;余15例病人,病情稳定后改用胺碘酮10 0~2 0 0mg口服,随访3~12 (7 .7±3 .1)个月无复发。结论 静脉注射胺碘酮加口服应用对顽固性反复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完全有效,用药要个体化。用药过程中要注意监测血压、心率和心律,预防复发需坚持长期口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 药物剂量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初步研究报告 被引量:5
4
作者 高传玉 牛振民 +12 位作者 高恩民 黄克钧 李炜 朱中玉 李牧蔚 翟亚平 张茵 许文凯 徐予 张静 周晗 张嘉莹 沈玉祥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4期285-286,共2页
心肌梗死后出现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并发症。近几年来,ACEI、ARB和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使心力衰竭的预后有明显改善,但病死率仍很高,约20%。心肌细胞没有再生能力,心肌梗死一旦发生,心肌内可收缩细胞将永久性地减少。
关键词 骨髓单个核细胞 治疗 缺血性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 心肌成形术 CC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磁场在微小工件磁力研磨加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高传玉 倪秀付 +1 位作者 袁润 顾文艳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4-66,共3页
微小工件在工业产品中的应用日益增多,相对于其他工件的加工,微小工件由于在加工过程中装夹困难,至今缺少高效的加工手段。磁力研磨加工中使用旋转磁场被认为是解决微小工件加工困难的有效手段。介绍了磁力研磨技术在应用领域的最新成果... 微小工件在工业产品中的应用日益增多,相对于其他工件的加工,微小工件由于在加工过程中装夹困难,至今缺少高效的加工手段。磁力研磨加工中使用旋转磁场被认为是解决微小工件加工困难的有效手段。介绍了磁力研磨技术在应用领域的最新成果,总结了产生旋转磁场几种的方法,分析了磁力研磨加工的加工原理和技术特点。讨论了影响磁力研磨加工质量的几个因素,解释了影响因素的作用原理。最后指出了在磁力研磨加工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旋转磁场在微小工件磁力研磨加工中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磁场 微小工件 磁力研磨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心绞痛病人的抗凝及溶栓治疗 被引量:5
6
作者 高传玉 黄克钧 +2 位作者 沈玉祥 金宏一 唐昆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2-14,共3页
本文研究了常规治疗无效的31例不稳定心绞痛病人用硝酸甘油肝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并与27例用精制蝮蛇抗栓酶治疗的不稳定心绞痛病人比较。结果显示,二种方法均能控制绝大多数不稳定心绞痛病人的症状(96%和87%,p>0.5)... 本文研究了常规治疗无效的31例不稳定心绞痛病人用硝酸甘油肝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并与27例用精制蝮蛇抗栓酶治疗的不稳定心绞痛病人比较。结果显示,二种方法均能控制绝大多数不稳定心绞痛病人的症状(96%和87%,p>0.5),且无明显副作用:前者控制症状所需时间为3.0±0.9天,后者为4.9±1.3天(p<0.001),且前者更价廉。因此我们认为①凝血增强和纤维蛋白沉积在不稳定心绞痛病机中同时并存,②抗凝和溶栓均能获较好疗效;③两种方法均较安全、无明显副作用,④推论抗凝和溶栓药物联合,可能对顽固性心绞痛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抗凝 溶栓术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有无肝素方案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高传玉 黄克钧 +9 位作者 沈玉祥 Patracia Fox Rob Whitboun 马业新 高恩民 李俊秀 朱中玉 李牧尉 牛振民 陈岩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是否应用肝素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998- 10~ 2 0 0 1- 10所有冠状动脉支架术病人在鞘管拔出后用或不用静脉肝素方案对住院期间、30d缺血事件和出血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肝素组住院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是否应用肝素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998- 10~ 2 0 0 1- 10所有冠状动脉支架术病人在鞘管拔出后用或不用静脉肝素方案对住院期间、30d缺血事件和出血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肝素组住院期间缺血并发症低于无肝素组 ,缺血并发症减少 5 8% (3.70 %vs 9.10 % ,P <0 .0 0 5 ) ,QMI减少 75 % (0 .2 9%vs 1.2 0 % ,P <0 .0 2 5 ) ,NQMI减少 6 5 % (1.5 0 %vs4 .35 % ,P <0 .0 0 5 ) ,靶血管再PTCA减少 78% (0 .90 %vs 4 .10 % ,P <0 .0 0 5 ) ,30d靶血管再梗死率降低 75 % (0 .34%vs 1.4 0 % ,P <0 .0 1) ;两组间出血并发症未见明显区别 (6 .0 0 %vs 5 .10 % ,P >0 .2 5 ) ;进一步分析发现 ,隔夜肝素组和 3d肝素组缺血和出血并发症也无明显区别 (2 .0 0 %vs3.90 % ,P>0 .1和 5 .90 %vs7.2 0 % ,P>0 .5 )。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常规应用肝素能减少住院期间和 30dQMI、NQMI、靶血管再PTCA的发生率和亚急性血栓形成。延长静脉应用肝素不能进一步改善病人的缺血并发症 ,但也不增加出血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 静脉肝素应用 缺血并发症 出血并发症 临床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单个核细胞冠状动脉内移植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新探索 被引量:9
8
作者 高传玉 牛振民 +13 位作者 高恩民 黄克钧 李炜 朱中玉 李牧蔚 翟亚平 张茵 段红艳 许文凯 徐予 张静 周晗 张嘉莹 沈玉祥 《中国临床医学》 2004年第3期303-305,共3页
目的 :为研究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脉内移植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成人缺血性心力衰竭病人 2 7例 ,抽取骨髓后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 ,经外周动脉穿刺插管 ,直接将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注入冠脉。结果 ... 目的 :为研究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脉内移植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成人缺血性心力衰竭病人 2 7例 ,抽取骨髓后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 ,经外周动脉穿刺插管 ,直接将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注入冠脉。结果 :术后随访显示病人的活动能力明显改善 ,NYHA提高 >2级 12例 ,>1级 4例 ,EF明显提高 (36 .4± 12 .5 % ,vs 4 6 .3±10 .6 % ,P <0 .0 0 1) ,99Tc心脏ECT检查心肌缺血区可见岛状放射性同位素充盈 ,提示有部分新生心肌存在。因心肌再梗死住院 1例 ,其他 15例均无明显症状并院外存活。结论 :自体骨髓细胞移植心肌细胞成形术 ,对缺血心肌的恢复和改善病人临床心功能有肯定疗效 ,该方法在临床上安全、简单、可行 ,对病人没有明显的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单个核细胞冠状动脉内移植 治疗 缺血性心力衰竭 细胞心肌成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T和非VT病人QT_d比较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高传玉 黄克钧 +2 位作者 沈玉祥 张爱光 苏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6-18,共3页
本文回顾研究了59例室性心动过速(VT)病人体表(12)导联心电图上最大QT间期弥散度(QTd)的变化,并与72例没有VT的病人和43例正常人QTd比较。结果显示(1)VT病人QTd78±17ms(p<0.01)... 本文回顾研究了59例室性心动过速(VT)病人体表(12)导联心电图上最大QT间期弥散度(QTd)的变化,并与72例没有VT的病人和43例正常人QTd比较。结果显示(1)VT病人QTd78±17ms(p<0.01),非VT病人38±10ns(p<0.05),正常人对照组QTd35±7ms;(2)VT病人,EF值>0.5时,QTd为64±18ms,EF值<0.5时,QTd为90±22ms(p<0.001);(3)VT病人EF值与QTd有相关性,r=-0.61(p<0.01)。因此我们认为QTd增大,是心室复极不均、室性心律失常易感性的体表标志,心功能不全时QT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间期 QT弥散度 室性 心动过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抢救性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对病人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高传玉 陈岩 +4 位作者 沈玉祥 程兆云 宋晓卫 李树林 王宇航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1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失败或不适合于溶栓的病人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 9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从急诊室直接转至心导管室 ,对梗塞相关血管行PTCA术或支架术。对其他的病变血管分期...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失败或不适合于溶栓的病人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 9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从急诊室直接转至心导管室 ,对梗塞相关血管行PTCA术或支架术。对其他的病变血管分期处理。结果 :梗塞相关血管 9支 ,前降支动脉 7支 ,回旋支动脉 1支 ,右冠状动脉1支。TIMI血流 :0级 7例 1级 2例。从严重胸痛至动脉穿刺的时间 ,4 1± 0 6h ,手术时间 5 1 9± 11 3min(冠造+成形术 ) ,术后TIMI血流均获Ⅲ级。除术中、术后各 1例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外 ,术中术后无明显心血管并发症 (No Reflow现象、急性血管闭塞、死亡、搭桥术、靶血管再介入治疗 )发生。平均随访 7 6± 3 9月 ,7例梗塞相关室壁运动完全恢复 ;Q波导联减少 3例 ,消失 6例 ;EF为 63%± 5 %。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行抢救性PTCA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安全有效措施 ,6小时以内开通血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血管成型术 开通时间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传玉 杨蕾 +1 位作者 张静 吴以岭 《河北医药》 CAS 2007年第10期1067-1068,共2页
目的 观察通心络对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临床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明显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共计128例,采用2×2设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组64例,男48例,女16例,年龄56... 目的 观察通心络对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临床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明显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共计128例,采用2×2设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组64例,男48例,女16例,年龄56~72(63±8)岁,分为常规治疗组(32例)和常规治疗加通心络治疗组(32例);不愿意接受PCI治疗的64例患者为药物治疗组(男49例,女15例),年龄55~74(62±8)岁,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加通心络治疗组。观察指标有: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死亡、再血管化治疗)、转氨酶、再住院率和无症状生存。结果PCI组随访6~27(16±12)月;药物组随访7~28(15±13)月。PCI组,随访期间无症状生存为78.0%,药物治疗组随访期间无症状生存为46.9%(P〈0.05),再血管化PCI组有3例,药物治疗组有13例(P〈0.05)。2组均无死亡病例。PCI组,随访期间无症状生存常规治疗组和合用通心络组分别为65.6%和90.6%(P〈0.05),再血管化有3例。药物治疗组,随访期间无症状生存常规治疗组和合用通心络组分别为37.5%和56.3%,再血管化13例(P〈0.05)。结论PCI组无症状生存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通心络治疗组无症状生存高于常规治疗组,并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通心络胶囊 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 长期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达龙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用药经验和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2
作者 高传玉 马业新 +4 位作者 朱中玉 沈玉祥 李牧蔚 张静 张嘉莹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5年第4期235-236,239,共3页
目的:总结大剂量可达龙静脉注射加口服治疗顽固性反复发作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用药经验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对利多卡因反复应用无效或反复除颤利多卡因不能维持的16例患者,静脉注射可达龙3-5mg/kg稀释后10min内注入,随后0.5-1.... 目的:总结大剂量可达龙静脉注射加口服治疗顽固性反复发作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用药经验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对利多卡因反复应用无效或反复除颤利多卡因不能维持的16例患者,静脉注射可达龙3-5mg/kg稀释后10min内注入,随后0.5-1.5mg/min泵入维持,若心律失常控制不满意,可每隔30min再注射75-150mg,同时口服可达龙0.2,3次/d。结果:静脉平均用药3-9(5.9±3.2)d。第1d平均静脉用量(1153±183)(900-1500)mg,心律失常控制率18.7%,第2d31.3%,3d全部控制。7d后0.2-0.6/d维持。30d时1例停服可达龙后17d的患者,室性心动过速再次发生,除颤无效死亡;余15例患者,病情稳定后改用可达龙0.1-0.2口服,随访3-12(7.7±3.1)个月,无复发。结论:静脉注射可达龙加口服应用对顽固性反复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完全有效,用药要个体化。用药过程中要注意监测血压、心率和心律,预防复发需坚持长期口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 胺碘酮 药物剂量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并急性缺血事件的处理及预后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传玉 程兆云 沈玉祥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70-271,共2页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冠状动脉左主干严重病变合并急性缺血事件病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了严重左主干病变(狭窄>70%)病人的临床预后。结果在1701例冠状动脉造影中,新发现严重左主干病变为23...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冠状动脉左主干严重病变合并急性缺血事件病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了严重左主干病变(狭窄>70%)病人的临床预后。结果在1701例冠状动脉造影中,新发现严重左主干病变为23例(135%);17例(74%)在冠状动脉造影后,没有急性心肌缺血表现,其中5例预防性植入了IABP;6例(26%)在冠状动脉造影中或后伴有不同程度的急性心肌缺血表现,其中4例及时植入了IABP;这些病人均成功地接受了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手术成功率为100%,无住院期间死亡;4例有心肌缺血表现的病人,随访6~10个月仍存活。另2例伴有急性缺血表现的病人,未能及时成功地植入IABP,1例抢救性CABG术后12小时死亡,1例抢救性支架术后12小时死亡。结论严重左主干病变,特别是伴有急性心肌缺血表现者,立即植入IABP,能迅速改善心肌灌注,病人有更多机会接受血管再通治疗,否则病人预后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左主干严重病变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平滑肌增殖的影响和可能的分子机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传玉 许文克 +3 位作者 于洁 张连仲 袁建军 马业心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6年第1期5-7,10,共4页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兔腹主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平滑肌增殖和和血管平滑肌(V SM C)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P 27k ip1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量的变化。方法:45只健康的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n=15),给予正常饮食;对照组(n=...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兔腹主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平滑肌增殖和和血管平滑肌(V SM C)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P 27k ip1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量的变化。方法:45只健康的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n=15),给予正常饮食;对照组(n=15)和实验组(n=15),采用含1.5%胆固醇的高脂饮食加腹主动脉内皮剥脱术制造兔腹主动脉狭窄模型。内皮剥脱术后第10周实验组和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25 m g/d,氯吡格雷12.5 m g/d,3 d后,分别行支架植入术。术后实验组继续服用辛伐他汀5 m g/d,服药至第30 d处死动物,取腹主动脉含支架段血管,进行血管组织形态学变化观察和检测P 27k ip1蛋白、PCNA、α-平滑肌肌动蛋白在各组的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血管造影发现内皮剥脱术后第10周实验组和对照组腹主动脉均可见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和血管内狭窄(P>0.05)。组织形态学观察发现服用辛伐他汀的实验组兔腹主动脉支架段内的血管膜厚度(P<0.01)、新生内膜面积(P<0.01)均明显降低,而残余管腔面积明显增大(P<0.01),且血管的狭窄程度较轻。W estern b lot结果显示:对照组腹主动脉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明显比正常组下降55.4%,辛伐他汀治疗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比对照组进一步降低了约29.7%(P<0.05)。实验组兔腹主动脉支架段内的血管新生内膜中的V SM C的胞核P 27k ip1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而血管新生内膜中V SM C的胞核PC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辛伐他汀能明显抑制支架植入术后平滑肌细胞增殖,降低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其机理可能与抑制平滑肌细胞DNA增殖周期的P 27k ip1蛋白表达量增加和促进DNA增殖标志物PCNA表达量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支架 辛伐他汀 A-平滑肌肌动蛋白 P27KIPL蛋白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无血流现象及处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传玉 程兆云 +3 位作者 Robert Whitbourn Andrew MacIsaac Patracia Fox Michael Jelinek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11-213,共3页
目的 评价血小板表面糖蛋白受体 (GPⅡb/Ⅲa)拮抗剂ReoPro对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的冠状动脉无血流现象(No -Reflow)的疗效以及对住院期间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伴或不伴No -Reflow现象病人的临床特点、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 目的 评价血小板表面糖蛋白受体 (GPⅡb/Ⅲa)拮抗剂ReoPro对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的冠状动脉无血流现象(No -Reflow)的疗效以及对住院期间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伴或不伴No -Reflow现象病人的临床特点、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 (死亡、心肌梗死、血管再通术 )发生率。结果  10 93例病人中经皮球囊扩张术 (PTCA) 35 2例 ,支架术 741例 ;共 2 3例病人被描述有No -Reflow现象 ,其中 6例病人对硝酸甘油冠状动脉内注射无反应 ,在给予ReoPro后TIMI血流明显改善 (0 83± 0 41vs 2 5 0± 0 5 4,P <0 0 0 2 ) ,与同期不伴有No -Reflow现象相比 ,住院期间死亡 (0vs 0 74% ,P >0 75 )、靶血管再介入 (0vs 1 10 % ,P >0 75 )、搭桥术 (0vs 0 2 1% ,P >0 90 )发生率无区别 ,但心肌梗死发生率较高 (Q波心肌梗死 :16 7%vs0 37% ,P <0 0 0 5 ;无Q波心肌梗死 :5 0 %vs 1 0 5 % ,P <0 0 0 5 )。结论 ReoPro能明显改善对硝酸甘油无反应No -Reflow病人的TIMI血流及临床预后 ,也提示血小板介导的微血管血栓及栓塞是这类病人N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CA术 支架术 冠心病 No-Reflow现象 血小板 介入治疗 GP0Ⅱb/Ⅲa受体拮抗剂 ReoPr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左主干病变急救处理及急诊搭桥术对病人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传玉 陈岩 +1 位作者 沈玉祥 程兆云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0年第3期225-226,共2页
目的 :探讨严重左主干病变病人不同处理方案以及外科搭桥队伍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左主干冠状动脉狭窄 >70 %病人的临床预后。结果 :发现严重左主干病变 2 4例 ,冠状动脉造影后无明显症状者 17例 ( 71%) ,5例在 2 4h... 目的 :探讨严重左主干病变病人不同处理方案以及外科搭桥队伍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左主干冠状动脉狭窄 >70 %病人的临床预后。结果 :发现严重左主干病变 2 4例 ,冠状动脉造影后无明显症状者 17例 ( 71%) ,5例在 2 4h内 ,12例在 72h内接受了冠状动脉搭桥术 (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 ,CABG) ,手术成功 10 0 %,住院期间无死亡 ;7例病人在冠状动脉造影后出现心肌缺血症状 ,其中 6例在出现症状后立即出现室性心动过速 ,4例在导管室内复苏成功的病人 ,立即成功植入主动脉球囊反搏 (IABP)并行急诊CABG术 ,手术成功率10 0 %,住院期间无死亡 ;1例在复苏的同时和延迟的IABP支持下 ,成功植入左主干支架 ,1例在复苏的同时未能成功植入IABP ,行抢救性CABG ,但 2例病人均于术后 12h死于心源性休克 ;第 7例病人在冠造后 12h ,出现严重心绞痛及反复室性心动过速死亡。结论 :严重左主干病变病人预后凶险 ,特别是冠造后有明显缺血症状的病人 ;及时置入IABP和急诊搭桥术多能改善病人预后 ,否则病人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缺血症状 CABG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有无肝素方案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传玉 黄克钧 +12 位作者 沈玉祥 Patracia Fox Rob Whitboun 高恩民 李俊秀 朱中玉 李牧尉 张嘉莹 张静 周晗 徐予 牛振民 陈岩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3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是否应用肝素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1998年 10月~ 2 0 0 1年 10月 2 40 0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术病人在鞘管拔出后按用或不用静脉肝素方案分为两组。对两组病人住院期间和 3 0d缺血事件和出血并发症的影...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是否应用肝素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1998年 10月~ 2 0 0 1年 10月 2 40 0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术病人在鞘管拔出后按用或不用静脉肝素方案分为两组。对两组病人住院期间和 3 0d缺血事件和出血并发症的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肝素组住院期间缺血并发症低于无肝素组 ,缺血并发症减少 5 8% (3 70 %vs9.10 % ,P <0 0 0 5 ) ,QMI减少 75 % (0 2 9%vs 1.2 0 % ,P <0 0 2 5 ) ,NQMI减少 65 % (1 5 0 %vs 4.3 5 % ,P <0 .0 0 5 ) ,靶血管再PTCA减少 78% (0 91%vs 4.10 % ,P <0 0 0 5 ) ,3 0d靶血管再梗死率降低 75 % (0 3 4%vs 1.40 % ,P <0 0 1) ;两组间出血并发症未见明显区别 (6 0 0 %vs 5 .10 % ,P >0 2 5 ) ;进一步分析发现 ,隔夜肝素组和 3d肝素组缺血和出血并发症也无明显区别 (2 0 0 %vs 3 .90 % ,P >0 10和 5 .89%vs 7.14 % ,P >0 .5 0 )。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常规应用肝素能减少住院期间和 3 0dQMI、NQMI、靶血管再PTCA的发生率和亚急性血栓形成。延长静脉应用肝素不能进一步改善病人的缺血并发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介入治疗 肝素 预后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处理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高传玉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6年第5期203-204,218,共3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综合征 介入治疗 围手术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胆固醇血症载脂蛋白变化的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传玉 沈玉祥 +2 位作者 徐豫 金宏一 唐昆泉 《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 1997年第1期8-10,共3页
观察289例单纯高胆固醇血症和168例高胆固醇血症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载脂蛋白(apo)A1、B100及E的变化,并与619例单纯高甘油三酯血症和106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ap... 观察289例单纯高胆固醇血症和168例高胆固醇血症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载脂蛋白(apo)A1、B100及E的变化,并与619例单纯高甘油三酯血症和106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apoA1、B100、E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高于正常人,但B/A1(apoB100/apoA1)比值增加仅见于高胆固醇血症。作者认为①高脂血症是载脂蛋白代谢紊乱的标志之一;②B/A1比值比单纯测定apoA1、B100值更能反映载脂蛋白代谢紊乱的程度;③高胆固醇血症时HDL-c增加;④推论apoE增加与高甘油三酯血症有关,apoE合并B/A1比值增加与高胆固醇血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脂病 载脂蛋白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ternet的激光快速成型机床远程控制系统
20
作者 高传玉 王霄 +1 位作者 于秀娟 徐启圣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19,共4页
通过不同远程控制方式的分析对比,确定采用Winsock方式来实现远程控制的方案.阐述了 基于TCP/IP协议、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广域网上对激光快速成型机床的远程访问和控制的设计 与实现方法,开发了远程控制软件.结合HRPS型激光快速成型... 通过不同远程控制方式的分析对比,确定采用Winsock方式来实现远程控制的方案.阐述了 基于TCP/IP协议、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广域网上对激光快速成型机床的远程访问和控制的设计 与实现方法,开发了远程控制软件.结合HRPS型激光快速成型机床详细介绍了远程控制系统服务 器端与客户端应用程序的具体实现关键技术.给出了系统测试结果,实现了从系统参数设置与输 入、设备调试至制造过程的远程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快速成型 远程控制 网络通信 WINSO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